新人教物理必修1: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案10
高中物理必修1 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含解析 精品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是解决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为完整的补充,和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了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几种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匹马拉一辆车时,马之所以拉车前进,是由于马施加给车的力大于车施加给马的力.如果直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而且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探究、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理解;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练习法等.四、学法指导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合作讨论.五、教学仪器多媒体;风扇和惯性小车;遥控小车,薄纸板;演示用弹簧秤、重锤、烧杯、台秤;条形磁铁两个(带小车);DIS实验(力传感器两个、数据采集器、电源、数据线);玻璃杯、米、筷子;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等.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景:教师提议让学生对前来听课指导的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学生鼓掌,引导学生分析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二)讲授新课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问题1: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力的相互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物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风扇与空气间弹力是相互的.(气体)演示实验2:遥控车与纸板间摩擦力是相互的.(固体)演示实验3:重锤与水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液体)演示实验4:两个磁铁间的磁力是相互的.(磁力)【设计意图】4个简单有趣的实验,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其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选取的4个实验中,研究对象绝大多数是固体,也有液体,气体,力的性质包含有弹力,摩擦力,磁力,力从分类上讲有接触力,也有非接触力,让学生体会到,力的相互性的普遍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4个实验,提出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猜想【设计意图】科学家的研究往往始于科学猜想,科学猜想不是毫无根据的幻想,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现象对未知规律做的一种设定,这样可以明确它的研究方向.通过引导,培养分析现象,总结规律,提出大胆设想的研究问题习惯.探究实验1:利用传统器材弹簧秤进行初步探究(引导学生利用弹簧秤设计实验来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规律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演示实验5:利用精度更高的现代物理实验器材DIS实验器材进一步探究【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图像含义,通过师生合作,将结果与传统器材相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结论:(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论是静止状态还是运动中总是大小相等的,方向相反的,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将图像横向拉伸).3、牛顿第三定律(1)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给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强调“总是”含义(3)学生讨论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4)练习:观光马车、以卵击石4、探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间的关系(1)教师演示实验:筷子提米【设计意图】虽然平衡力生活中随处可见,但通过不可思议的实验会加深学生对平衡力的认识,从而顺利找出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间的关系.(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5、课堂小结(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3)牛顿第三定律(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6、课堂练习7、课后作业必做题:完成课本P64的图3-6实验的理论推导.思考题:风扇小车上插上木板后,打开风扇,小车为什么不后退了?动手做一做:“筷子提米”实验.8、板书设计9、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课例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但是学生的这一知识面只是定性地了解,而基本处在记忆的层次上,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
布鲁纳曾提出过:“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
如实际现象与物理规律好像发生冲突时,例如:我打你时,往往认为我打你的作用力在先,而你打我的反作用力在后;大小推小孩时,往往认为大小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反作用力。
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像科学空一样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这样不仅消除前意识的错误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学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物理现象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来培养可提高学生自信力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1)理解与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1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基础.教学中要利用实验、视频资料或课件,多举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让学生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涉及对力的相互性的分析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
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首先请大家一起来猜一个成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打一成语?【学生交流】孤掌难鸣【问题引入】从文学的角度来讲反映出了怎样的物理规律呢?【学生交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图片,并强调说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并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也是相对的。
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存在怎么的关系呢?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所要研究的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亲身体验】两个同学分别站在滑板上,两个相距一定距离,一个同学拉住另一个同学的手使劲拉,先猜想并可以亲身体验。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物理教案设计:4.5 牛顿第三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一、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了起来,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规律,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
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举出生产或生活中的例子。
3、会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4、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口头展示,黑板展示等活动,培养展现自我风采的勇气和信心。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2、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教学难点: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类比法,讲授法、分析推理法等五、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若干、气球若干、多媒体设备等六、教学程序1.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联系生活实例进行引入,引导学生讨论鼓掌时的感觉。
学生活动:学生自行鼓掌,观察,发现两只手都有感觉,讨论鼓掌时的感觉。
总结:在这里我们就把两手间相互存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板书),如果左手受到的力叫做作用力,则左手给右手的力叫做反作用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其他实例(板书:牛顿第三定律)。
2.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1)实验一:定性探究两弹簧间的相互作用的拉力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将两弹簧秤挂钩挂在一起,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拉两弹簧,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情况。
人教版必修1 物理: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⑶能够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⑵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地
位
和
作
用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解决的是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反映的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他们三者有机的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力学研究理论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做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分析概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7.实验:精确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5min
演示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学习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数据特点
突破重点:无论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如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都适用
8.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10min)
借助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min)
对策
选取“拔河”比赛的实例进行实验、作图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形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的概念,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认识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既熟悉而又较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定律,来弥补已有知识的缺陷。
2.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物理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律来完善已有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相互的。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4.5 牛顿第三定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会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1、学习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和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激发学生关心和重视生活物理,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分析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并难点: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疑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他们平衡吗?三、教学器材:1.学生实验器材:两把相同的弹簧秤,两辆同一型号的小车,两根同一相型号的蹄型磁铁。
2.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摩擦力的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3.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磁场力的小车、磁铁等;4. 演示鸡蛋砸石头的鸡蛋和石头以及透明玻璃碗;5.演示两个学生间相互作用力的带滚轮的凳子;6.演示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的弹簧秤;7. 展示研究成果的交互式白板。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游戏:叫一位强壮男同学和一位瘦弱男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的游戏。
分两种情况进行游戏情况一:两位男生都站在讲台上比赛,结果很明显是强壮的男生赢。
采访瘦弱的男生为什么会输?原因:强壮的男生对他有一个拉力的作用。
情况二:让前面胜利的男生坐在有滑轮的凳子再进行比赛,结果会是瘦弱的男生赢。
采访强壮的男生为什么会输?原因:强壮男生拉瘦弱男生时也受到了瘦弱男生的一个拉力。
老师总结: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这种感受,请同学们仔细想一下,看能不能再举些例子?学生举例……教师举例:详细举例一:汽车在路面上行驶,分析静止时,有哪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点分析运动时车轮与路面摩擦力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全国首届中学物理教课技术大赛《牛顿第三定律》教课方案人民教育第一版社《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牛顿第三定律》教课方案依据:人民教育第一版社《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教材剖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一定研究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比如什么状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 ||,内力对系统的动量改变能否起作用||。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经过对实质现象的剖析||,定性地议论物体间的作用是互相的||,性质是同样的 ||,同时发生的;二是经过实验定量地获得反应物体间互相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剖析】从学生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的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习而又较片面||。
这就急迫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填补已有知识在办理有关问题时的缺点||。
从学生年纪特色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踊跃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 ||。
所以能够经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讲堂议论来调换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作使劲与反作使劲的观点;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二、能力目标1、经过察看、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详细受力剖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培育学生敢于实践 ||,勇于创新的精神;2、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广泛存在的对称美||。
【要点难点】一、教课要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二、教课难点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教法学法】实验法(演示实验 ||,师生互动实验 ||,学生疏组实验) ||,议论法 ||,类比法 ||。
【教课仪器】粗绳一根;带发条的小车||,薄木板各一个 ||,四个同样的短玻璃管;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 ||。
名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5、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通过学习之前的力学内容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2.高一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探
究的意识,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准备。
重点难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
4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4.5_牛顿第三定律_教案_(人教版必修1)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3.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4.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实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实验6.用两个弹簧秤对拉,观察两个弹簧秤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由此得出结论:⑤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提问:学生举例说明.既然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马拉车时,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鸡蛋碰石头和石头碰鸡蛋的都是鸡蛋破碎,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效果不同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3.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前面学习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关系时曾提到,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呢?下面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在列表的同时用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三、小结1.牛顿第三定律是从实验中得出的.这里设计的几个实验除实验5外都体现了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实验5是为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而设计的.每做一个实验都应把实验装置画在黑板上,并讲清实验装置,留在黑板上的图是为后面分析实验总结出规律用的.2.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内容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控制.四、布置作业阅读与练习1、2题五、板书设计:一、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高中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细解考纲】1.明白力的作用是彼此的,理解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应用它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能区别平衡力和作使劲、反作使劲。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使劲和反作使劲老是大小_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
如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
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___________,使汽车前进。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就是如此产生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彼此作使劲的是()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2.用绳悬挂一重物,当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重物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_______,重力的反作使劲是_______________。
3.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所受重力的反作使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木块所受浮力的反作使劲为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锋芒初显】4.下列关于作使劲与反作使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有作使劲,后有反作使劲B.只有物体静止时,才存在作使劲与反作使劲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使劲与反作使劲D.物体间的作使劲与反作使劲必然是同性质的力5.一小球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作使劲和反作使劲B.小球对细绳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C.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使劲作用在地球上D.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使劲作用在细绳上6.关于作使劲、反作使劲和一对平衡力的熟悉,正确的是()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彼此抵消,一对作使劲与反作使劲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彼此抵消B.作使劲和反作使劲同时产生、同时转变、同时消失,且性质相同,平衡力的性质却不必然相同C.作使劲和反作使劲同时产生、同时转变、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D.先有作使劲,接着才有反作使劲,一对平衡力却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触类旁通能力拓展】7.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
高中物理 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重重点点难难点点】】1.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正确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教教学学方方法法】】实验、观察、讲授、讨论【【教教学学用用具具】】玩具汽车、薄木板、试管、弹簧秤两个、气球两个【【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演示1】用双手逐渐压缩两个相互接触的气球,观察两气球接触处各自的形变,发现形变量同时产生,同时增加;当逐渐解除压缩时,气球的形变量同时减少,直至同时消失。
1、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演示2】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结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 对它的拉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数学表达式: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 的方向相反)3、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性质:相互性、普遍性、异体性、同时性、①相互性: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时间相同,力的性质相同,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性质的力,不一定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还必须具有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可肯定其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word
全国首届中学物理教学技能大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什么情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内力对系统的动量改变是否起作用。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对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分析】从学生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
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
因此可以通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2、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法学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教学仪器】粗绳一根;带发条的小车,薄木板各一个,四个相同的短玻璃管;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
【教学程序】一、课程导入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力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请大家比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然后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感受,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二、学法引导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4.解决办法〔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四、课时安排0.5~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弹簧秤2把〔本实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做〕2.两条形磁铁及作为载体的小车3.弹簧及细绳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特点.2.应用讨论,练习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和一对平衡力.3.巩固练习.七、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二〕整体感知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在对方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告诉我们,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例如,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图3-10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实验2]将弹簧秤A和B按图3-11方式连接,用手拉弹簧秤A,请同学观察A、B 弹簧秤读数〔结论:大小相等〕加大力拉A,再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的读数〔结论:相等〕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分析弹簧秤B受A的拉力方向向右、而弹簧秤A受B的拉力方向向左,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方向相反,再看A所受力与B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图3-11综上分析,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还有别的特征吗?〔1〕当弹簧秤A对弹簧秤B无作用力时,我们观察到弹簧B对A也无作用力,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消失................同时〔2〕[实验3]将两个条形磁体放在小车上如图3-12所示,先用手按住小车,然后放手A小车和B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说明A小车上磁铁给B小车磁铁斥力,B小车磁铁给A小车磁铁以斥力,与实验2联系起来共同考虑,说明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是弹力,当作用力是磁力,反作用力也是磁力,请大家思考,当作用力是摩擦力时,反作用力是什么力〔摩擦力〕作用力是重力时,反作用力是什么力〔重力〕,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力.利用这个性质,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例如在桌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到桌面给它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性、同性质可断定,桌面一定受到物体给桌面的方向向右的大小与桌面给物体的滑动摩擦力相等的一个滑动摩擦力.图3-123.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是它们有以下不同之处.〔1〕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即处于平衡的研究对象上〕,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物体相互作用在对方上,它们对相互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更谈不上平衡.平衡力合力为0,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能求合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观察录像生活中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提出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大胆猜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然后由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归纳牛顿第三定律||,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及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平常的事例可能蕴含着科学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极实践乐于探究的精神||。
(3)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教学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
2.教学手段:实验、游戏、多媒体辅助等||。
四、教学环节与教学流程:1.教学环节:2.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1.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新知识的兴趣||,引入新课〖情景〗用图片录像展示手拉弹簧、踢足球、冰车互推、鸡蛋碰石头等||。
〖问题〗这些物体间的作用力有何共同特点?〖分析〗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判断出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是成对出现的||。
〖归纳〗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手段||,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结合事实资料||,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归纳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牛顿第三定律
一、目标
⑴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而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也是相对的
⑵经历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观察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间的关系
⑶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
并能运用定律定性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
二、知识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1.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后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其中任何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就叫反作用力1.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
....,一定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同时变化
作用点分别在两个
..抵消。
..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
牛顿第三定律:
2.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
线上
..。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2、牛顿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静止,也适用于运动。
不仅适用于匀速运动,也适用于变速运动。
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课堂练习
1、把木箱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木箱和斜面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1对(B)2对(C)3对(D)4对
2、一物体静止的放在水平台式弹簧秤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台秤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力大小相等
(B)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台秤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这两力大小相等(C)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和地球对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力大小相等
(D)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和地球对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力大小相等
3、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马拉车时,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马车才能前进
(B)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船前进
(C)质量较大的物体A静止在质量较小的物体B上时,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
(D)发射火箭时,火箭向下喷出气体,喷出的气体同时给火箭一个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上运动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5、跳高运动员能从地上跳起,这是由于
..在起跳瞬间()(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人站在电梯上。
人与电梯之间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是人对电梯的_____力和电梯对人的______力;电梯静止时,这两个力大小_____,方向_____;电梯匀速下降时,这两个力大小_____,方向_____;电梯匀速上升时,这两个力大小_____;方向_____。
课后作业
1、一物体静止的放在水平台式弹簧秤上,物体对台秤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同时还等于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压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E)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F)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机车A拉着一节车厢B水平向右行驶。
用F AB和F BA分别表示A对B和B对A的作用力。
已知B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2.0×103N。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当A拉B匀速行驶时,F AB=N,F BA=N。
F AB和F BA方向。
⑵当A拉B以0.3m/s2加速度运动时,已知车厢B的质量是4.0t,F AB=N,F BA=N。
F AB和F BA方向。
3、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
(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4、用绳悬挂一重物,当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重物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_______,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__ _______。
5、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静止时,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6、在天花板上悬挂一个重力G的吊扇,当吊扇静止时,悬杆对吊扇的拉力为T,当吊扇转动时悬杆对吊扇拉力为T′,则G、T与T′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
答:T′T G
7、甲、乙两人各用20N的力分别向两边拉测力计,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则测力计的示数为N。
提高题
8、甲、乙两人分别站在两个相同的船上,甲质量较大,船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初速度为零,他们各自握住绳的一端用力拉对方,两人都相对自己的船静止,不计水对船的阻力,则()
(A)甲先到中间(B)乙先到中间
(C)同时到中间(D)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有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
当环沿着杆加速下滑时(环的加速度小于g),箱对地面的压力()Array(A)等于Mg (B)等于(M+m)g
(C)大于(M+m)g (D)小于(M+m)g
10、如图所示,在台秤上放半杯水,用细线栓一体积小于水的金属块慢慢浸入水中(水不溢出)。
则台秤的示数将()
(A)一直保持不变
(B)先减小后保持不变
(C)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一直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