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教案2

合集下载

【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5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2.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课时:1课时探究过程:一、引入探究:师:前面学习力的概念时,我们就一起讨论过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作用的同时B对A也有作用。

正所谓“孤掌难鸣”,两只手才能拍响,请大家都拍拍手体会一下物体间的作用是不是相互的?如何能看出来两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生:两只手都感觉疼了,所以两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实例可以证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如弹力、摩擦力、重力、磁力、电荷力等。

师: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把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问:AB之间有相互作用,A对B有作用力的同时B对A也有作用力,请问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是反作用力?【牢记】: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任选其中一个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称为反作用力。

演示实验:下面请两位同学上来,进行二人拔河比赛游戏(不用绳子,手与手对拉)。

改变获胜同学脚下的光滑面,再次比赛,结果第一次获胜的同学输了。

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分组实验探究(每两个或三个同学一组,每组两个弹簧秤)师:要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最好能测量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再进行比较。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工具就是弹簧秤。

高中物理第4章第5节 4.5牛顿第3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篇)

高中物理第4章第5节 4.5牛顿第3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篇)

4.5牛顿第三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基础.教学中要利用实验、视频资料或课件,多举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让学生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第二章中已经涉及对力的相互性的分析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三、过程和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四、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难点正确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六、教学过程从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那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先使玩具汽车的后轮(驱动轮)上紧发条,使它做逆时针转动,然后抓住汽车顶部,把它按在垫着试管的薄木板上。

在起点处,转动的后轮给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运动,这时木板对后轮有没有作用力?再把汽车拿起,使木板制动,然后使后轮再转动,把玩具汽车放在木板上,可以看到木板向右运动的同时,玩具汽车向在运动,说明后轮对木板施加向右的作用力的同时,木板对后轮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

这两个均为摩擦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1.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4章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4章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表述,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多次练习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解决办法:利用图示、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辅导,逐步掌握数学表达式的运用和计算方法。
4.解方程得到劲度系数:k = F / x = 250 / 0.1 = 2500N/m。
例题4: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滑动,斜面倾角为30°,物体下滑距离为5m,求物体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
解题步骤:
1.确定正方向:选取斜面向下为正方向。
2.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mgsinθ - F摩擦= ma,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θ为斜面倾角,F摩擦为摩擦力大小,a为加速度。
例题3:一根弹簧,其劲度系数k为500N/m,伸长10cm(0.1m)时受到一个力F = 250N。求弹簧的压缩劲度系数。
解题步骤:
1.确定正方向:选取弹簧压缩方向为正方向。
2.列出胡克定律方程:F = k * x,其中F为受力大小,k为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3.代入已知数值:F = 250N,x = 0.1m。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引入牛顿第三定律。
-讲解知识点:详细解释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力相互作用。
-解答疑问:解答学生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疑问。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专注听讲,积极思考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必修1 物理: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2

人教版必修1 物理: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2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是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恰恰就是这一规律。

正是由于牛顿第三定律才使得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得以圆满顺利地解决。

事实上,牛顿第三定律是如此地重要和深入人心,以致我们常常是不自觉地应用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但是,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若细致深入追究起来,又似乎不是那么顺理成章。

教材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讨论是渐次深入逐层推进的:先通过司空见惯的实例得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总结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然后分析汇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最后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让学生体会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以达到定律的深入理解和融汇贯通的目的。

【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两个、力传感器、钩码、计算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导入拔河比赛是一项很有趣的娱乐活动,为探究双方作用力的情况,把两队运动员简化为两个人,一个高大强壮的男生与一个瘦小柔弱的女生。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全国首届中学物理教课技术大赛《牛顿第三定律》教课方案人民教育第一版社《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牛顿第三定律》教课方案依据:人民教育第一版社《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教材剖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一定研究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比如什么状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 ||,内力对系统的动量改变能否起作用||。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经过对实质现象的剖析||,定性地议论物体间的作用是互相的||,性质是同样的 ||,同时发生的;二是经过实验定量地获得反应物体间互相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剖析】从学生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的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习而又较片面||。

这就急迫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填补已有知识在办理有关问题时的缺点||。

从学生年纪特色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踊跃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 ||。

所以能够经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讲堂议论来调换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作使劲与反作使劲的观点;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二、能力目标1、经过察看、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详细受力剖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培育学生敢于实践 ||,勇于创新的精神;2、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广泛存在的对称美||。

【要点难点】一、教课要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二、教课难点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教法学法】实验法(演示实验 ||,师生互动实验 ||,学生疏组实验) ||,议论法 ||,类比法 ||。

【教课仪器】粗绳一根;带发条的小车||,薄木板各一个 ||,四个同样的短玻璃管;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 ||。

高中物理:4.5_牛顿第三定律_教案_(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4.5_牛顿第三定律_教案_(人教版必修1)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3.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4.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实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实验6.用两个弹簧秤对拉,观察两个弹簧秤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由此得出结论:⑤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提问:学生举例说明.既然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马拉车时,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鸡蛋碰石头和石头碰鸡蛋的都是鸡蛋破碎,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效果不同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3.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前面学习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关系时曾提到,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呢?下面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在列表的同时用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三、小结1.牛顿第三定律是从实验中得出的.这里设计的几个实验除实验5外都体现了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实验5是为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而设计的.每做一个实验都应把实验装置画在黑板上,并讲清实验装置,留在黑板上的图是为后面分析实验总结出规律用的.2.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内容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控制.四、布置作业阅读与练习1、2题五、板书设计:一、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4.5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4.5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牛顿第一、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

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因此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

学习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有关知识,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章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是“牛顿第二定律”,但是学生对研究对象仍然是分辨不清,经常混淆物体系间的内力和外力。

最难的是学生不清楚物体系间单个物体的受力,及它们之间力的关系。

经过本节课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总结恰好能够解决以上所有的疑问。

另外,本节课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于通过对第三定律的学习,能够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该现象的物理原理,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几个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拔河比赛时,大人之所以会胜,是由于大人施加给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施加给大人的力。

如果直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实则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范文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范文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范文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范文一牛顿第三定律是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揭示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间的定量关系和方向间的具体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整体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独立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仅从解答物理习题、定性地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能发现牛顿第三定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特别是讨论对象的选择,使解题时有多种选择的可能。

本定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为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从而使牛顿第三定律更具思想(教育)价值。

教学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本节内容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前面学过力的概念,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等认识,对牛顿第三定律涉及的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

这就迫切需要深化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作为高一班级学生,他们的乐观性、主动性较强,有参加意识。

因此可以通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

“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我进行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为突出地落实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全身心地参加整个教学过程,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规律建立的过程,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理解规律;通过迁移应用,让学生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育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整合知识,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诱”是“思”的起点,“思”是“诱”的归宿,在整个流程的设计上,我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境激情、体验感知→主体探究、揭示规律→拓展迁移、学以致用”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性,诱发学生主体探究的动机,全身心投入学习,通过自主实验,使学生乐观参加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又能体验到探究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牛顿第三定律Word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牛顿第三定律Word版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划船时两船互推、人和船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引导】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提问】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师提问】我们刚才讲的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有直接接触的。

那么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吗?【教师演示实验】在一块较光滑的长木板上放着两辆小车,小车上各放一个小磁铁,当同名磁极相对时,相互排斥,两小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当异名磁极相对时,相互吸引,两小车做相向运动。

(2)牛顿第三定律观看视频并体会力的相互作用。

思考并举例:物体与桌子之间的弹力。

人行走时人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竖直悬挂的物体与绳子之间的拉力……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万有引力。

人造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吸引力……观察实验,加深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

强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感性认识,为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好一定的准备。

让学生把概念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感受到物理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提问】力的效果既然由力的三要素决定,你认为要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应该从那些方面研究?【教师提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那它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引导】既然同学们猜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我们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引导演示实验】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简要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力感器可以受力大小转换成电信号,数据采集器把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画出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教师提问】力的大小在发生变化,你从图象能得出什么结论?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思考并猜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4.5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课例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但是学生的这一知识面只是定性地了解,而基本处在记忆的层次上,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

布鲁纳曾提出过:“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

如实际现象与物理规律好像发生冲突时,例如:我打你时,往往认为我打你的作用力在先,而你打我的反作用力在后;大小推小孩时,往往认为大小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反作用力。

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像科学空一样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这样不仅消除前意识的错误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学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物理现象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来培养可提高学生自信力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1)理解与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高中一年级教案(2篇)

牛顿第三定律高中一年级教案(2篇)

牛顿第三定律高中一年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三定律;(3)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均无关;(4)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或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上。

这两个力之间不存在平衡的问题,两个力各自引起的效果一般是不同的;(5)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样变化、同一性质的力;(6)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7)能综合运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综合解决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分析,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通过小实验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并讨论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法建议1、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基础.教学中要利用实验、视频资料或课件,多举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让学生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养成在分析问题时选取谁做研究对象的好习惯。

2、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之处,能够很好的区别它们。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教学难点: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示例: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举例并分析:例1、实验:水槽中两个软木塞上的铁条和磁铁的相互作用。

(视频资料)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表述中要明确受力物和施力物)例2、实验:坐在椅子上用手推桌子,会感觉到桌子也在推我们。

(具体体验)问题:感觉到什么?如何解释?(表述中要明确受力物和施力物)让学生看书上的例子或举例。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做书55页实验,读出弹簧秤示数,看两个弹簧秤示数是否相等?结论:两个弹簧秤示数相等。

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二、学法引导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4.解决办法〔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四、课时安排0.5~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弹簧秤2把〔本实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做〕2.两条形磁铁及作为载体的小车3.弹簧及细绳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特点.2.应用讨论,练习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和一对平衡力.3.巩固练习.七、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二〕整体感知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在对方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告诉我们,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例如,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图3-10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实验2]将弹簧秤A和B按图3-11方式连接,用手拉弹簧秤A,请同学观察A、B 弹簧秤读数〔结论:大小相等〕加大力拉A,再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的读数〔结论:相等〕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分析弹簧秤B受A的拉力方向向右、而弹簧秤A受B的拉力方向向左,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方向相反,再看A所受力与B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图3-11综上分析,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还有别的特征吗?〔1〕当弹簧秤A对弹簧秤B无作用力时,我们观察到弹簧B对A也无作用力,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消失................同时〔2〕[实验3]将两个条形磁体放在小车上如图3-12所示,先用手按住小车,然后放手A小车和B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说明A小车上磁铁给B小车磁铁斥力,B小车磁铁给A小车磁铁以斥力,与实验2联系起来共同考虑,说明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是弹力,当作用力是磁力,反作用力也是磁力,请大家思考,当作用力是摩擦力时,反作用力是什么力〔摩擦力〕作用力是重力时,反作用力是什么力〔重力〕,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力.利用这个性质,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例如在桌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到桌面给它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性、同性质可断定,桌面一定受到物体给桌面的方向向右的大小与桌面给物体的滑动摩擦力相等的一个滑动摩擦力.图3-123.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是它们有以下不同之处.〔1〕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即处于平衡的研究对象上〕,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物体相互作用在对方上,它们对相互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更谈不上平衡.平衡力合力为0,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能求合力。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中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中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作用是相互,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会在具体问题中确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确切含义,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溯本求源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三定律实际应用教学难点牛顿第三定律实际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例1.跳高运发动从地面上起跳瞬间,以下说法正确有( )A.运发动对地面压力大小等于运发动受到重力B.地面对运发动支持力大于运发动受到重力C.地面对运发动支持力大于运发动对地面压力D.运发动与地球作用过程中只有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解析】运发动起跳瞬间受力如右图所示,运发动要跳起,那么地面对运发动支持力FN将大于运发动本身重力mg,运发动对地面压力F′N与地面对人支持力FN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两力大小相等,应选B,排除A、C.运发动在与地球作用过程中,除了地面对人支持力FN和人对地面压力F′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外,人和地球也相互作用,人重力和人对地球吸引力也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也错误.误选A、C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分析运发动所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关系,把同一方向上力认为是同一个力,错选D原因在于误认为重力没有反作用力.【答案】 B例2.如右图所示,两物体A、B受重力分别为200 N和150 N,定滑轮光滑,各物体均处于静止,试求:(1)物体A对地面压力FN;(2)弹簧产生弹力.【解析】 (1)由于物体B 处于静止状态,对绳拉力大小为FTB =150 N ,物体A 受到向上拉力FTB =150 N ,重力GA =200 N ,支持力F ′N ,由于A 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满足GA -FTB -F ′′N =GA -FTB =200 N -150 N =5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A 对地面压力FN =50 N.(2)由于弹簧受到B 物体拉力,而FTB =150 N ,弹簧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产生弹力为150 N.【答案】 (1)50 N (2)150 N例3.一质量为m 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13g ,g 为重力加速度.求人对电梯底部压力大小.【解析】 以人为研究对象,电梯对人支持力为FN ,那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 -mg =ma ,把a =13g 代入得FN =43mg ,由于人对电梯底部压力F ′N 与FN 互为相互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FN =43mg.【答案】 43mg例4.如右图所示,两物体A 、B 受重力分别为200 N 和150 N ,定滑轮光滑,各物体均处于静止,试求: (1)物体A 对地面压力FN ; (2)弹簧产生弹力.【解析】 (1)由于物体B 处于静止状态,对绳拉力大小为FTB =150 N ,物体A 受到向上拉力FTB =150 N ,重力GA =200 N ,支持力F ′N ,由于A 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满足GA -FTB -F ′′N =GA -FTB =200 N -150 N =5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A 对地面压力FN =50 N.(2)由于弹簧受到B 物体拉力,而FTB =150 N ,弹簧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产生弹力为150 N. 【答案】 (1)50 N (2)150 N解答题20. 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37°,皮带以10m/s 速率运动,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6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 1.4.5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
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

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
这两种力混淆。

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三、教具
1.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弹力的小车、弹簧片、细线;
2.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摩擦力的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
3.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静电力的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
4.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磁场力的小车、磁铁等;
5.演示两个学生间相互作用力的小车、绳;
6.演示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的弹簧秤。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的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

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节牛顿第三定律
1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

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

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实验1 •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

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o O o Q 一
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

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

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实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
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
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

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

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
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

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

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

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

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6•用两个弹簧秤对拉,观察两个弹簧秤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⑤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由此得出结论: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教师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

提问:学生举例说明。

既然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马拉车时,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
鸡蛋碰石头和石头碰鸡蛋的都是鸡蛋破碎,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效果不同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

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

3 •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前面学习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关系时曾提到,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呢?下面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

(三)小结本节内容和布置作业
五、说明
1.牛顿第三定律是从实验中得出的。

这里设计的几个实验除实验5 外都体现了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实验5 是为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而设计的。

每做一个实验都应把实验装置画在黑板上,并讲清实验装置,留在黑板上的图是为后面分析实验总结出规律用的。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内容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研究
物理规律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