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代名医学养生

合集下载

道法自然:那些古代的道教名医

道法自然:那些古代的道教名医

道法自然:那些古代的道教名医中国道教源远流长,渊源深厚,涵盖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

在古代,道教与医学的融合达到了一个巅峰,许多道士不仅精通道法,还具备卓越的医术,成为了当时的名医。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道教名医及其医学成就,以展示古代道教医学的卓越魅力。

一、华佗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君远,又名东陵,出生于北海郡东陵县(现山东省东阿县),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他精通医术,擅长外科、内科、妇产科等多个领域,被誉为“外科圣手,内科神医”。

华佗精通道法,并将道法与医学相结合,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医学理念。

他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遵循自然 laws,如“治未病”、“养生保健”等,这些理念在当时影响深远,成为了古代医学的宝贵遗产。

二、扁鹊扁鹊(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又名华佗,出生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他被誉为“扁鹊神医”,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扁鹊是一位道家医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医学理念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他提出了“调身养气”的养生理论,主张“和气为贵”,强调顺应自然,保持身心平衡,以达到健康的境界。

扁鹊还提出了“术必先养”和“治未病”的医疗理念,强调了预防和调节的重要性,对后世的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孙思邈孙思邈(581年—682年),字思邈,号少圃,出生于隋朝,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

他精通医术,尤其擅长妇产科和小儿科,被誉为“妇产圣手”。

孙思邈对道法医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主张“顺时养生,顺势治病”,注重调养身心、顺应自然。

他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深受道家医学理念的影响,提出了许多以中药为主的医疗方法,被誉为“药王”。

四、张仲景张仲景在医学上有着深厚的道家思想影响,他主张“法天地、道阴阳”的医学理念,强调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治未病、防治结合。

他的医学著作《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重要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影响广泛。

在当今社会,道法自然医学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调顺应自然、预防为主、调节身心的观念对于当代人们保持健康、延长寿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讲养肾固本的中医古籍

讲养肾固本的中医古籍

讲养肾固本的中医古籍一、引言中医养生讲究“养心、养肺、养肝、养脾、养肾”,其中“养肾”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中医认为,肾主水,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而且肾还掌管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因此,如何养好肾是中医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部讲述养肾固本的中医古籍。

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唐代张仲景所著,是中医临床经验总结的经典之作。

其中有关于“补益类”、“泄泻类”、“清热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也有关于“补益精气神”的讲解。

在这些内容中,都有涉及到如何调理肾气和补益精气神的方法。

三、《素问》《素问》是中国古代最早系统阐述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著作之一。

其中有关于“五脏”、“五行”、“阴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些内容中也有涉及到如何调理肾气的方法。

例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就有关于“肾藏精”、“肝藏血”的讲解,而且还提出了“五脏六腑各以其时受病”的观点,这也为中医养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四、《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其中收录了各种动植物及矿物等数千种药材。

在这些内容中也有涉及到如何调理肾气和补益精气神的方法。

例如,《本草纲目·上品》中就有关于“人参”、“枸杞”、“龙眼”等多种具有滋补肾气和强身健体作用的药材。

五、《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是明代吴鞠通所编写的一部综合性医学经典,其中涵盖了针灸、方剂、诊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些内容中也有涉及到如何调理肾气和补益精气神的方法。

例如,《医宗金鉴·太阳病论》中就有关于“大青龙汤”、“桂枝加葛根汤”等多种方剂的讲解,这些方剂都具有调理肾气和补益精气神的作用。

六、总结中医古籍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其中涵盖了丰富的养生知识和调理方法,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良好的心态等多种方式来调理肾气和补益精气神,从而达到保护身体健康的目的。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1. "养生之道,先养心。

心静则神聚,气顺则病少。

" - 《黄帝
内经》
2. "养生在于无为,安神养心,顺应自然的变化。

" - 王叔和
《道藏·续道记》
3. "勤于调节饮食,适量食用五谷杂粮和新鲜蔬果,以保持体
内的阴阳平衡。

" - 叶天士《千金方》
4. "若欲保持健康,须坚持身体锻炼,注重气血畅通,百病自
然会远离。

"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5.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
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6. "养生之道,在于回归自然,遵循天人相应的规律,保持身
心的平衡。

"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度嗜食嗜酒,也不可过度劳累,以
免伤害身体。

" - 王叔和《御医闲语》
8. "保持心情愉悦,笑口常开,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疾
病入侵。

" - 张介宾《景岳全书》
9. "善于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有助于健康长寿。

" - 李时中《孕镜秘诀》
10. "适度戒除不良嗜好,远离烟酒和各种毒品,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 - 叶天士《千金方》。

你一定要学的20堂养生课-让你受益一生的养生保健智慧全书_第十八课 向名医学习,做按摩高手

你一定要学的20堂养生课-让你受益一生的养生保健智慧全书_第十八课 向名医学习,做按摩高手

穴位就像是一个个小机关,联系着我们的五脏六腑,七经八脉。

随着指尖在肌肤上轻轻起舞,各种不适症状也慢慢消失。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朋友们可以长期进行穴位按摩锻炼,它对于调节全身的气血通畅,防病治病可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给您的医疗保健设下了第一道防线。

找准穴位,人人都能成为按摩高手。

按摩合谷穴,治疗头上病合谷穴,又称为虎口,容谷,合骨或含口,是四总穴之一。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

为什么叫合谷穴呢?就是因为它的位置在大母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而得名。

合谷穴的具体位置是: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

合谷穴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穴位。

大体上说,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在我国古代拔牙时都在此穴针灸为麻醉之用。

对于牙痛、咽痛、腹痛、头痛等症状,采用指压合谷穴均有缓解作用。

这个穴位主要的作用是止痛,特别是头面部的疼痛情况。

《灵枢·杂病篇》记载:“齿痛……恶清饮,取手阳明。

”《针灸甲乙经》写道:“齿龋痛,合谷主之。

”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等不少用本穴治头面五官疼痛的记载。

根据历代医家的长期实践经验,现在的人在临床上也屡试不爽。

常用于齿痛,牙龈舯痛,头痛以及上颌窦手术后疼痛,咽喉类,扁桃体类等疾病。

根据本脉之循行。

该穴也可止上肢疼痛。

在历代不少歌赋中,有着这方面的记载:如《席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这些都是古代医书中有关合谷穴止痛的详细记载,对现代的医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另外,合谷穴还具有解表清热、利气活血和回阳的作用。

孙思邈养生法精要

孙思邈养生法精要

个 “ ” , 透 、 及 方 方 面 面 。 倡 导 1 个 “ ” 少 啬 字 渗 涉 他 2 少 (
5 6
此 ,他 的 经 验 最 令 人 信 服 ,最 具 有 学 习 和 效 仿 的 意
义。
安 脏 腑 , 神 爽 志 以 资 血 气 ” 强 调 食 物 对 养 身 和 治 悦 ,
病 的重 要 作 用 。 他 的 《 金 方 》 结 和 收 集 了许 多 食 干 总
养 方剂 。
孙思 邈 的所 有养 生经验 可 归纳 为一点 , 是 “ 就 焚
啼 , 悲愁 , 哀恸 , 庆 吊, 接对 宾客 , 预局 席 ,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饮 兴 ) 。
书 都 是 他 的 晚 年 著 作 。 《 金 要 方 》 他 7 岁 时 编 写 千 是 O 的 。 《 金 翼 方 》 又 过 3 年 后 在 他 1 0 岁 时 写 成 千 是 0 O多
犹 保 持 少壮 的 脸 容 , 太 宗 喟 然 赞 叹 。 令
忧 思 、 大 怒 、 悲 愁 、 大 惧 、 跳 踉 、 多 言 , 大 莫 莫 莫 莫 莫 莫 笑 ) , 求做 到2 字 要 6个 “ ” 养 老 之 要 , 无 妄 听 , 无 ( 耳 口 无 妄 言 , 无 妄 念 , 皆 有 益 老 人 也 。又 当 爱 情 , 有 心 此 每 诵 念 , 令 耳 闻 。 老 人 之 道 , 念 善 无 念 恶 , 念 生 无 又 常 常 无念 杀 , 念 信无 念欺 。 老之 道 , 作 博戏 , 用气 常 养 无 强
孙 思 邈 幼 时体 弱 多 病 ,从 1 岁 开 始 以 整 整 十 年 0 的 时 间 刻 苦 攻 读 医 书 、 研 医 学 , 0 时 开 始 给 亲 朋 钻 2 岁 邻 里 治 病 , 人 的 病 通 过 自疗 而 愈 。 5 岁 时 , 思 邈 本 0 孙 在 切 脉 诊 候 、 药 制 丹 等 方面 均 达 到 很 高 的 水 平 。 采 唐 太宗 即位 , 思邈 应 诏至 京 师 , 时 已是 百岁 老人 , 孙 是

中医养生观念的故事

中医养生观念的故事

中医养生观念的故事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预防保健,有许多与养生有关的故事。

其中有些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有些则是民间传说。

这些故事通过启发我们的思维,提醒我们注意身体健康,从而更好地实施养生。

故事一:孟尝君的健康秘诀孟尝君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政治家。

虽然他的地位很高,但他仍然保持了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说,孟尝君很爱喝茶。

每天早上,他会用开水洗一遍茶叶,然后泡茶。

他认为这样可以去除茶叶上的杂质和毒素,使茶更加纯净。

此外,孟尝君还会进行按摩。

他会在睡前,用手指轻轻按摩脚底的穴位,使身体得到放松。

这个方法在中医上被称为“足底按摩”,可以促进身体的循环和代谢,有益于健康。

故事二:葛洪与长寿药葛洪是唐代著名的道士和医学家。

他对中医养生非常有研究和经验。

据说,有一次,葛洪去拜访一个富翁。

这位富翁非常自豪地向葛洪展示了他的长寿药。

葛洪看了看这个药方,并对富翁说:“这个药方不是真正的长寿药。

”富翁非常生气,因为他认为他的长寿药非常有用。

但是葛洪告诉他,真正的长寿药不是外在的药物,而是内在的修养和调养。

他告诉富翁应该注意饮食、睡眠和内心的平和。

葛洪的话非常有道理。

我们不能依靠药物来延长寿命,而是要从内在去寻求长寿的方法。

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内心的平和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三:李时中的保健方法李时中是明朝时期的一位中医学家。

他提出了许多有关健康和养生的方法。

据说,李时中非常注重饮食。

他强调膳食要保持清淡,每天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少食肉类和油炸食品。

他还提倡节制饮酒和咖啡因。

除了饮食,李时中还强调运动和睡眠。

他认为人要多运动,适度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及免疫力。

睡眠也非常重要,他提倡早睡早起,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这些方法对身体的健康非常有帮助。

我们应该借鉴李时中的保健方法,注重饮食、运动和睡眠。

以上这些故事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呈现了中医养生观念的多方面内容,从饮食、运动、睡眠,到足底按摩、平心静气等等,都提醒我们要注意身体的健康,从小细节形成养生的好习惯,传承并发扬中医养生理念,提高生命素质。

百岁寿星药王孙思邈养生八法

百岁寿星药王孙思邈养生八法

隋五代史时,恐怕有遗漏的地方,还常常向他请教,而孙
“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
孙氏不仅博学多闻,而且虚心求教。他小时候因体弱多 病,屡造医门,罄尽家产求医,青衿之岁,高尚茲典,白首 之年,未尝释卷。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 孙思邈逝世后,人们在五台山建立了药王庙,敬奉他为
“药王”。这些古代建筑历经宋、元、明、清数代整修、扩
葡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 鸡头实(芡实)“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樱桃“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等,现代食疗学 研究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饮食禁忌方面,《千金》两书中有关论述也颇为详细。 有的因物而忌,如《要方· 食治· 鸟兽第五》所载:“鸡
子白共蒜食之,令人短气;鸡子共鳖肉蒸食之害人;鸡肉、
獭肉共食作遁尸注,药所不能治”; 有的因时而忌,如《要方· 食治· 鸟兽第五》记载:“正 月勿食虎、豹、狸肉、伤人神损寿”、“二月勿食兔 肉”……;
有的因病而忌,《要方· 卷十· 伤寒下· 劳复》篇中云:
“时病差后未满五日,食一切肉面者,病更发大困;时病差 后新起,饮酒及韭菜,病更复;时病新差,食生鱼酢,下利 必不止……”说明伤寒时病初复,饮食要注意适当忌口。
人体吸收的单糖类成分,对婴幼儿来说,具有较高的营养价 值。它不但对脑髓和神经的形成及其发育有重要作用,而且 还能够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牛奶中还含有钾、钠、镁、铁、锌、铜、硒等常量元素
和微量元素。牛奶中的矿物质是以碱性元素为主,所以牛奶 是碱性食品,有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体内环境稳定是 防病抗病的基础,也是抗疲劳,延缓衰老的基础。
三、运动养生主张常欲小劳,调气导引
四、四时养生要求不违天时,生活有序 五、环境养生推崇清静美境,雅素净洁 六、房室养生旨在节欲保精,固护蓄养 七、服饵养生在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养生之道】中国古代养生长寿之法,精气神

【养生之道】中国古代养生长寿之法,精气神

【养生之道】中国古代养生长寿之法,精气神古人说,人生三宝精气神,精、气、神,既是生命的动力,又是生命的体现,其盛衰与人的寿命直接关联。

我国许多医学典籍对“精气神”有精辟的论述,《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说:“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寿世传真》说:“吾人一身,所持精气神俱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

而另一典籍《摄生三要》中强调,养生要聚精、养气、存神,下面分别谈谈。

养气中医学认为:人是天地自然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

气有温养全身各个组织的作用,而津液之流动,血液之循环,以及津、液、精、血、水谷之精的转化等等,亦依赖此气。

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而气之生成源于肾,补充于脾,行之于全身。

《医宗金鉴》中说:“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所化”。

《难经·六十七难》有:“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十二经脉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中医把生于先天的气叫真气,又叫原气。

原气是人体生命之根,分布于周身,即,行于肝者为肝气;行于心者为心气;行于脾者为脾气;(又曰中气);行于肺者为肺气;行于肾者为肾气;行于胃者为胃气;行于胸中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则转为宗气;行于脉外,布敷于表者曰卫气;行于脉中者曰营气。

《医门法律》说:“人生之气,禀命于肺。

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金匮钩玄?附录》说:“气……周流一身,循环无端,出入升降,继而有常……总统于肺气”。

总之,气的生成,一者靠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供应充足;二者靠肺、脾、肾三脏功能的正常。

其中以脾、肺更为重要。

所以,临床上医生所用补气之法,主要是补脾、肺两脏器之气。

中国古代名人养生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养生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养生故事中国古代名人养生故事人到老年,对养生之道更是情有独钟。

若能乐观旷达,自可事事无忧无虑,心神怡悦而可永年。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人对于养生之道颇有研究,历代名人大家亦有诗文谈及于此。

养神,是延年益寿的良方。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名人养生故事吧!中国古代名人养生故事1什么叫“玉泉”和“啄齿”?前者就是唾液,后者则是叩齿。

古人认为,吞咽唾液可以养生;每日上下牙互相轻叩27或36次,亦有益于健康。

据张华《博物志》载:“(操)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

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郗俭,无不毕至。

又可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

”他还积极向术士们学习养生之术,“间行其术,亦得其验”。

其中最具象的方法,是敦煌太守皇甫隆教他的“玉泉啄齿法”。

曹操曾写信向皇甫隆求教,皇甫隆回信:“要想寿命延,朝朝服玉泉”“朝朝服食玉泉啄齿……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而吞之,啄齿二七遍。

”曹操有无去照做,后人无法知道,他仅活了65岁,不算高寿。

但这个方法应该是有效的,曾被后世不少人借用。

如苏东坡说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明代名医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齿漱口,唾满咽之”,能使人耳聪目明延年。

清代长寿皇帝乾隆,年过八旬,其养生法之一就是“齿常叩,津常咽”。

中国古代名人养生故事2李隆基(79岁)杨玉环夫妇,不光是流行音乐的创作者,同时也是痴迷音乐的听众。

《旧唐书·本纪》称玄宗“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

有专家曾做预测,若无“安史之乱”,唐明皇很可能会活过九十岁,而杨玉环的寿命想必也不会定格在38岁。

音乐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音乐来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这在我国很早的文字记载中就出现了。

战国时公孙尼有《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

”明代张景岳有《类经附翼》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

古代名医缪希雍的养生秘方

古代名医缪希雍的养生秘方

山药在我们国家应用非常早,古人很早就把它当做蔬菜来食用了。

有史料记载,在公元前 700多年,各诸侯就把它当做贡品,进贡给周王室。

那么说明山药在中国古代,就被作为药材来使用了。

《本草纲目》概括了山药的五大功用“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可治疗脾胃虚弱、泄泻、体倦、食少、虚汗等病症。

现代人常将山药煮粥或者用冰糖煨熟后服用,对身体差、肠炎、肾亏等慢性病均有疗效。

我国历代医家对山药的运用也有很多心得。

在明朝,有一位名医叫缪希雍。

缪希雍是自学成才的,此人非常喜欢游历,他自己在家看了十年的书以后,又在外面游历了十年,去求访各处的高人,跟人家学习。

他游历到南京的时候,碰到了另外一位医学家,这个人叫王肯堂。

缪希雍和王肯堂都是中医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这两个人相遇的时候都三十多岁,于是两个意气风发的人就在一起聊天。

据王肯堂记录,两人正聊天时,他就看到缪希雍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药丸放嘴里吃了;然后聊了不一会,缪希雍又拿出一个药丸吃了。

王肯堂很好奇,就问他:“您吃的什么东西呀?”缪希雍回答说:“这是我得来的一个秘方。

”这个秘方叫什么呢?叫资生丸。

资生丸是个什么方子呢?资生丸以前是一个安胎的方子,有的妇女,一怀孕到三个月的时候就流产,古代中医认为那是因为胎气不固,主要是脾气不固,如果脾气足的话,就能把胎给固摄住。

脾气不固怎么办呢?那就应该补脾,就用这个资生丸来安胎。

后来缪希雍发现,这个资生丸不光能安胎,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补脾气。

同时,还能消食导滞,就是说如果我们吃多了,吃资生丸就能把食物消化代谢出去。

如果我们平时吃饭少,吃了资生丸就能开胃口,让我们食量大增。

这个方子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因为受缪希雍资生丸的启发,王肯堂后来组了很多类似的方子。

资生丸现在在我们药店就可以买到。

现在这个方子不仅可以安胎,男性也可以吃,它已经是一个养生妙丸了。

健脾生血的治病方法民国时期有一位医学名家叫张锡纯,他也对山药情有独钟。

名人养生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名人养生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名人养生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怎样才能长寿呢?相信很多人都在思考吧,或许我们也用了很多的长寿养生的方法,其实,我们不妨学学古人是怎么养生的,比如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他有独特的养生十三法,对于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食用的,他还能够巧识脚气病并且治疗好,下面我们详细的来了解下名人养生吧。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大家对于药王孙思邈了解吗,他是一个长寿的人,据相关记载,孙思邈一直活到141岁的哦,它是怎样拥有长寿的呢?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每天都会会做的养生十三法,这个养生法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也是非常适用的哦。

1.发常梳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10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疏头发,经后脑回颈部。

早晚各做数次。

可以明目,预防头痛、耳鸣等。

2.目常运第一个方法是——合眼或闭眼均可,用眼珠转圈,先左、上、右、下顺时针方向转;然后眼珠逆时针转圈。

重复3次。

第二个方法是——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

可明目、缓解眼睛疲劳。

3.齿常叩我们把嘴慢慢的闭上,以此进行叩门齿、左侧臼齿、右侧臼齿,每个动作30~50次,但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哦,我们在叩门齿的时候必须出声音,轻轻的叩,这个动作恩能够给起到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的作用。

4.漱玉津“唾为肾之液”,经常做这种动作,对于健肾益脾、延年益寿有一定的作用。

5.耳常鼓两掌把双耳掩上,用力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二是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钩住中指,用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要噗噗有声。

每天临睡前做,可起到增强记忆和听觉的效果。

6.面常洗一是双手互搓数十次后,用双手心上下敷面;二是两手搓热手后,双手同时向外摩面。

这个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

7.头常摇我们将两手叉在两次腰上,眼睛闭起来,将头低下,然后慢慢的往右转动,恢复到原位为以此,连续做6次,然后再反方向的做。

名医董奉的养生智慧(一)

名医董奉的养生智慧(一)

寒 冷 的 、晦 暗 的 、柔 弱 的都 属 于 阴。 中医 学 也 应 用 阴 阳 的 属 性 ,将 人 体 的脏 腑 组 织 、生 理 功 能 、 病 理 变化 分成 阴 阳两 大类 ,并贯 穿于辨 证 、治 则 、 方 药 、养 生保健 的各个 方面 。 ( )阴 阳学 说 的基 本 内容 阴 阳学 说 作 为 中 1 国古 代 哲 学 的 一个 主 要 命 题 ,也 是 构成 中国 传统
事 物 内部 相 互 对 立 的 两 个 方 面。 阴 阳学 说 认 为 ,
董 奉 创 建 杏 林 园 ,在 杏 林 园这 个 小 范 围 里 ,
让 园 区 内 的百 姓 生 活 在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环 境 中 , 这个 环境 包括 社 会环 境和 生态 自然 环境 , 这种 “ 回
足 , 认 为 是 年 纪 大 了动 脉 硬 化 , 自然 会 出现 这 种
怎样 用 药
高血 压和 各 种 心 血 管疾 病并 发症 ,有 效 降低 血 压
是 防治 关键 。治 疗 药物 主要 是 用 长效 钙拮 抗 剂 来 扩 张 血 管 , 用利 尿 剂 来 减 少血 管 内容 量 。 其他 类 型 的 降压 药物 也 可在 专科 医生指 导 下 酌 情搭 配使 用 ,最有 效 的 方 法是 采 用小 剂量 的联 合 用 药 ,降
出了 巨大 贡 献 ,特 别 是 在 中医养 生 学 与 养 生 术方
面 ,道 教 的 医学 思 想 作 为 中医学 中 的一 个 重 要组
成 部 分 ,其 地 位尤 为 重 要 。 董奉 在 庐 山杏林 园 已 基 本 摆脱 了原 始道 教 的教 义 与 要 义 。尊 重 生 命 是
各 异 ,老 子 主 张虚 无 ,崇 尚柔 顺 ,是 为重 阴 :孔 子 主 张 有 为 ,强 调 刚 强 ,是 为 重 阳 。在 处 世 上 , 老 子主 张顺 应 自然 而然 的状态 , 致虚 极 , “ 守静 笃 ” ,

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古代医学与养生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古代医学与养生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古代医学与养生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古代医学与养生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极具独特之处。

其中,古代医学与养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古代中国人将医学与养生视为重要的生活方式,通过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养生文化。

一、古代医学的特点与传承古代中国的医学起源于千百年前,经过代代传承与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古代医学以中医为代表,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理论,将人体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古代医学强调“治未病”,即着重预防和调整人体的自愈能力,而非单纯治疗疾病。

在古代医学中,医生注重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脉搏、舌苔、肌肤等,以辨证施治。

古代医学通过经络学说和五行学说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演变过程,并运用针灸、草药、按摩等多种疗法进行治疗。

这种注重平衡和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是古代医学的独特特点。

古代医学的传承在历史上非常重要。

从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到《黄帝内经》等重要医学经典的问世,古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一直传承至今。

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与繁荣,也离不开对古代医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中医药疗法的广泛应用和传统养生方式的流行,是古代医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养生文化的重要性与独特之处养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古代中国人坚信“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紧密相关。

因此,古代中国人注重养生和健康的方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养生文化。

古代养生文化注重平衡和养生的精神,强调调整身心状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文化中的许多实践是基于自然思想和道家的哲学原理,融合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

例如,起居有时,合理的饮食习惯,运动和锻炼,以及气功等练习,都是古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今,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养生之道。

现代养生方式的多样化,包括太极拳、气功、中药养生等;都离不开古代养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清代名医叶天士如何养生

清代名医叶天士如何养生

龙源期刊网
清代名医叶天士如何养生
作者:于玉宁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9年第12期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医学造诣极深,是中医温病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著名的老年养生学家。

叶天士至八十高龄,仍能为患者诊病,精力不衰,这与他的养生观是分不开的。

叶天士认为老年人养生,必须从饮食等多方面做起。

1. 慎处寒温。

气候多变的季节,老年人生病的概率增高,故“顺天之气,是老年调理之法”。

叶天士强调要在气温变化之前就做到“预宜持护”,以防患于未然。

2. 节制饮食。

薄滋腻、戒煙酒对防止罹患心脑血管病变,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以及恶性肿瘤都有积极的意义。

叶天士认为,能不用药物尽量不用,老人脾胃虚弱,滋腻碍脾、刚燥损胃,治病宜采用食疗为先的方法,食疗不愈时再用药。

3. 不要饮酒。

叶天士提倡“老年饮食当薄味静调,力戒酒肉厚味”。

他认为,酒会损伤足太阴脾经,容易引发中风。

4. 谨防劳累。

老年人积劳内伤者比较多,所以叶天士主张“节劳”,要求人们按《内经》中所载“形劳而不倦”去做,选择“动而不疲、劳而不倦”的锻炼方法,以免过劳伤气,积劳伤脾,劳神伤心。

古代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古代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古代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是最讲养生之道的国家。

古代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古代中医养生方法,欢迎阅读。

古代中医养生方法1. 静神养生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2. 动形养生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

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3. 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4. 进补养生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

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

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

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5. 经络养生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

《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

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

对中医养生保健学习的计划

对中医养生保健学习的计划

对中医养生保健学习的计划一、学习目的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华传统医学宝贵的组成部分,它是以预防为主,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人的健康状况也受到了损害。

因此,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掌握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延缓衰老,防范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内容1.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气血、脏腑病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气功、饮食调理等方法。

3. 中医养生经验:认识中医名医的养生经验,学习他们的养生理念和方法。

4. 中医养生保健案例:学习经典养生案例,了解中医养生的实际应用。

三、学习步骤1. 系统学习中医基本理论。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系统学习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知识。

2. 学习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通过阅读《本草纲目》、《针灸大成》等著作,学习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保健、气功练习等方法。

3. 跟随中医名医学习养生经验。

选择一位资深的中医名医,跟随他学习养生经验,了解他们的养生理念和方法。

4. 分析经典养生案例。

通过阅读《千金要方》、《活人书》等典籍,分析经典的养生案例,了解中医养生的实际应用。

四、学习方法1. 多阅读中医养生保健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多实践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学习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后,要多加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其实际应用。

3. 多与中医名医交流。

选择一位中医名医,建立交流合作的关系,向他们学习养生经验和方法。

4. 多参与中医养生保健活动。

多参与中医养生保健活动,亲身体验中医养生保健的益处。

五、学习计划1. 学习时间:每周安排至少2天的专门学习时间,包括阅读中医养生保健经典著作、实践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等内容。

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

2. 学习内容:每周安排固定的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养生保健方法、中医名医养生经验、经典养生案例等内容。

古代养生名著

古代养生名著

古代养生名著古代养生名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养生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然而,养生这一概念可不是近年才有的。

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们就通过实践和总结,发现了许多养生之道。

这些养生方法不仅流传至今,更被载入了许多养生名著之中。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古代养生名著吧。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记载了大量的养生知识。

其中包括了许多生活中的小秘诀,如早睡早起、饮食起居等,都是对现代人仍然适用的。

此外,《黄帝内经》中还记载了许多针灸和推拿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缓解身体疼痛,舒缓身心疲惫。

二、《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全书记载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大量药物知识和养生秘诀。

其中既包括了中药材的种植和应用方法,也包括了许多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对于许多常见病症,很多人在家就可以根据《本草纲目》中的知识进行自我调理,从而避免了一些无谓的药物治疗。

三、《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古代一部临床急救经典,全书总计50卷,记载了大量的疾病治疗方法。

虽然《肘后备急方》主要以疾病治疗为主,但其中的许多方法却可以用于常见病的预防和日常养生。

比如说,书中提到了许多饮食上的小窍门,如喝豆浆可以增加钙的吸收,喝葱姜汤可以增强抵抗力等等。

四、《千金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医学、药学著作,全书分29卷,记载了古代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知识。

《千金方》中记载了许多针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但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对于饮食的关注。

书中详细介绍了许多食疗的方法,如喝红糖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喝龟苓膏可以脾胃调理等等。

总结而言,这些古代养生名著不仅为我们传递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经验,更对我们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知识,从而避免许多健康问题的产生。

花一点时间去读一读这些名著,或许会对你的生命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道医学堂丨孙思邈的养生之方

道医学堂丨孙思邈的养生之方

道医学堂丨孙思邈的养生之方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715年,享134岁的高寿。

他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和养生家,也是中国医药实践上活动时期最长的一位医药学家,故被后人誉为“药王”。

孙思邈小时候体弱多病,因此而立志学医,他刻苦钻研,对针灸、养性、食疗、预防、医药等各个方而都有极高的建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孙思邈虽然对中医药很有研究,但从不泥古不化,而是大胆地吸取异域的医药知识,如对印度医学,他就取来为己所用。

孙思邈在养生学上主张人们应该根据宇宙的大化流行、自然的运行规律来摄生养性。

他既重养神,又倡练形,曾根据“熊经鸟申”等健身术编创自成系统的导引、自我按摩和气功方面的健身法。

孙思邈不仅提倡养生,自己又亲身实践,据说年近百岁仍然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人们问其长寿之方,孙氏说:“四体勤奋,每天劳动,行医看病,上山采药。

节制饮食,细嚼缓咽,食不过饱.酒不过量,饭后漱口,睡不张口,这就是我的养生之道。

”这些真是养生的至理名言。

孙思邈身后留下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禄论》、《枕中素书》、《摄生真录》、《银海精微》等,对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养生之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清心守神、防病保健、养性炼气孙思邈在养生方面首重人的养性养种。

他认为,人要注意自己德性的修养,性既自善,那么,内外百病不生,祸乱灾害亦不会降临。

人养性实质上是治未病之病,防患于未然,所以,善于养性者,既重“饵药餐饮”,又“兼于百行”,如此可延年益寿;而一个人不重德性的修养,纵然天天服食补药,亦不会有效果。

孙思邈还引述嵇康的“五难”,用以说明养性养神的忌讳:“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孙思邈指出,人们心有五者,行动上汲汲于物欲的满足,那么,虽然迫切地盼望长寿,也想方设法来养生,那也是毫无效果的;反之,人们摒弃五者于心外,道德修为日高,那么,即便不去祈祷也会有福,即便不去求寿而自然会延年。

道法自然:那些古代的道教名医

道法自然:那些古代的道教名医

道法自然:那些古代的道教名医道法自然是道教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健康与平衡。

在古代,道教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名医,他们以道教的思想为基础,医术高超,被尊称为“仙医”。

以下是一些古代道教名医。

第一位是华佗,他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的巨擘。

他精通内外科,擅长针灸、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

华佗尊崇“道法自然”的原则,注重调理身心,他的医术渗透着道教的思想,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第二位是扁鹊,他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位医学家和草药学家。

他开创了《扁鹊内经》,记录了许多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他的医学理论强调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扁鹊的医术被尊奉为“神医”的代表,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位是华陀,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医。

华陀致力于外科手术,在当时为人瞩目。

他对于手术操作的熟练掌握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得他能够成功地进行复杂的手术,并成功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他注重调理身心,倡导“道法自然”的理念,为后世医生树立了楷模。

第四位是张仲景,他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家之一。

他创作了《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当时的医疗经验。

张仲景主张循证医学,对病状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并根据病症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他的医术于他的贡献被尊奉为后世医学家的楷模之一。

这些古代的道教名医在医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们将道教的理念与医学结合,开创了独特的医学思想,为后世医学家树立了榜样。

他们注重调理身心,尊重自然规律,探索养生之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古代名医学养生
作者:臻臻
来源:《金色年代》2012年第12期
华佗、孙思邈、李时珍、龚廷贤……这些古代名医不但救死扶伤本领高,而且养生也有自己的一套——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龚廷贤的脾胃调养方……他们靠着自己的养生私家方,成了人人艳羡的老寿星。

跟华佗学运动
东汉末年的华佗不仅是后人景仰的医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养生家。

据《后汉书》记载,他年过百岁,依然满面红光,当时的人都说他矍铄的样子像是仙人一般。

华佗最重要的,也是最出名的养生法是五禽戏。

这套保健操可有点来头。

相传他年轻时有一次上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内有两位白发长须的老人正在谈论医道。

两位老人不仅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把五禽戏传给了他。

华佗不但自己练,还把这套操传给了两个弟子吴普和樊阿。

结果,前者活到了90多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完坚;而后者则活到了百余岁。

推荐养生法:五禽戏
五禽戏动作是模仿虎扑动前肢、鹿伸转头颈、熊伏倒站起、猿脚尖纵跳、鸟展翅飞翔的动作而成的。

因此,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一套动作下来,让人气血流畅,祛病长寿。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套操是怎么做的吧。

虎戏:增强人体肝胆的疏泄功能,对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辅助疗效。

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然后,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把重心移到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抬至口前时,两拳翻转模仿虎爪张开的样子,向前按。

鹿戏:益肾固腰
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上身也随之逆时针旋转。

熊戏:增进消化,促进睡眠,增强脾的运化功能
双臂自然下垂,两脚平行站立。

先右腿屈膝,身体重心往右移,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也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

然后左腿屈膝,重复一遍。

猿戏:增强记忆力,改善四肢发冷的症状
两眼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

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取物样探出,手掌成勾手,手腕自然下垂。

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至右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手掌成勾手,左手同时收至左肋下。

然后,左脚向后退步,重复一遍。

鸟戏:调和呼吸,疏通经络,增强肺功能
两眼平视前方,两脚平行站立。

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

然后,右脚前进与左脚相并,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

跟孙思邈学起居
孙思邈被后世尊为药王。

然而,也许你不知道,他少年时却是个体弱多病的人。

为了改变体弱多病的状况,孙思邈很早就下决心攻读医学。

只要听说某人在医药知识或养生保健方面有经验,他便不远千里前往拜师求教。

因保养得法,他成了当时的大寿星——享年101岁,也有人说他活了141岁。

推荐: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在陕西省耀县的孙家塬--孙思邈的故乡,有一座药王山,山上立有一百多块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就刻有孙思邈所著“养生铭”,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医学家确实从日常细微入手,自有一套养生法。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一套按摩养生法,归纳起来有十三条,每条简单易行,只要有心坚持,就能看到效果。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目常运:(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轻松做36下。

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耳常鼓:(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

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力和听觉。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摩面。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反方向重复。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

反方向重复。

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摄谷道(即提肛):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

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膝常扭:立正姿势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常散步: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

脚常搓:(1)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

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


做36下。

(2)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跟龚廷贤学饮食
明代御医龚廷贤活到97岁,是个老寿星。

他家世代行医,父亲、弟弟、儿子、侄子都是太医院医馆。

年少时,他随父亲学医,白天从父侍诊,闲暇时攻读医书,刻苦钻研。

后来他进入太医院任职后,利用供职皇家的机会,致力于发掘整理宫廷医籍,见到了很多珍本、孤本,结合自己的实践,编撰了《万病春回》、《寿世保元》等巨著。

尤其后者在中国养生史上地位重要,受到明清以来养生名家的青睐,
推荐:调养脾胃食方两则
在养生方面,龚廷贤主张形神并养,即顺应自然以防疾病,量力而行以防劳伤,清心寡欲以养精神,吟诗写书以怡情悦志,特别要注意饮食来调理脾胃。

他说,人衰老的原因之一是脾胃气弱,所以人们想要益寿延年就要时刻照顾好脾胃。

同时他还留下了很多延年益寿的秘方,有些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两则:
阳春白雪糕
取白茯苓(去皮)、淮山药、芡实仁、莲子肉(去心去皮)各120克,打成细末。

陈仓米250克、糯米250克、白糖适量。

先将细末和米用麻布袋盛放在锅内,蒸至熟透后取出,放在容器中,加入白糖搅匀,揉成一块,用小木模具压成饼子,晒干储存,无论男女老幼均可食用。

扶桑至宝丹
取嫩桑叶洗净晒干,与等量的黑芝麻一起研为细末,加入蜂蜜做成小丸子,每天服药2次,每次就着白开水吃几颗。

这个方子,老年人长期服用,可以达到步健眼明、须白返黑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消痰生津、补髓添精的作用。

链接:李时珍的参术膏
很多名医都认为养好脾胃是长寿健康的重要一环。

例如李时珍就认为人的衰老从肾精衰枯开始,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补脾胃是抗衰延年的关键。

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健补脾胃的方药,例如“人参膏”、“参术膏”、“苍术散”等。

其中,参术膏对脾胃虚弱的人有补益元气的功效,值得一试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