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

那么关于古代十大女名医又分别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义妁远在2...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

那么关于古代十大女名医又分别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义妁
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河东地方(今山西省夏县),有一个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

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

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

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取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病人喂服中药。

几天之后,病人的肿胀竟渐渐消退,不到10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床活动。

后来,义妁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徵入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

二、鲍姑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

由於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施惠於民,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於姑」。

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

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

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

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三、张小娘子
宋代有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名叫张小娘子,她的医术既非祖传,也不是随夫行医所得,那么究竟从何而来呢?
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胡人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

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

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

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於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

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

-时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

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於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由于张小娘子使用的是胡人在大漠秘传的医术,所以后人亦以【张小胡秭】
尊称之。

四、谈允贤
明代女医谈允贤,江苏无锡人,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祖母也对医药十分精通。

谈允贤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在祖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医药知识。

婚后不久,她得气血失调之病,她不仅没有放弃学医,反而把自己的疾病作为研习对象,自己开方配药,终於治好了病。

不久,她祖母卧床不起,临终前将全部秘方和制药工具传授给她。

在封建社会里,一些闺阁千金和富豪眷属,生了妇科之病,由於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羞於请男医诊治,因而常常贻误病情。

谈允贤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女性患者纷纷前往。

后来,谈允贤成了当地专治妇科病的女医。

50岁时,谈允贤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写成了一部《女医杂言》,传给后人。

五、曾懿
曾懿,又叫伯渊,是四川华阳人。

她生於清朝道光十七年,相称於公元1837年。

当时正处在平易近族危急空前主要,而变革的呼声日益飞腾的期间。

在这样的环境中,曾懿接管了进化论和改善主义思惟。

她以为国家要闹热的话,必需家庭"保康强",国家"强种族",而行医正合此道。

以是曾懿在医人医国的思惟引导下,穷究医理,著书立说,对中国医药奇迹作出了贡献。

曾懿的思惟和学识主要反映在她的著作《古欢室丛书》中。

这部丛书由《女学篇》、《医学篇》、《诗词篇》三个首要部分组成。

而评论争吵医学的主若是《医学篇》这本书。

该誊写成於光绪三十二年,相称於公元1906
年。

当时曾懿已经54岁了。

《医学篇》一共有两册,是木刻本。

上册共4卷。

第一卷有脉论、舌色论、温病、伤风,伤寒病论等,第二卷为温病传入中焦治法,第三卷为温病传入下焦治法,第四卷为伤寒治法。

下册也有4卷。

第一卷为杂病,第二卷为妇科,第三卷为小儿科,第四卷为外科。

曾懿曾得过四次温病,全赖有名温病医家吴鞠通的理论引导方转危为安。

是以,她很是崇拜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在她自己的著作中很多处所都授与吴鞠通的学说和医方。

经由39年的吃苦研讨,曾懿对伤寒和温病的病证及其治法有了很是深刻的领会,以是选了些英华写了下来,这就成了《医学篇》的首要内容。

曾懿每每自己配制方药,用药猴岛很是精当,配合很是奇妙,有的照样亲自经验过。

比如她32岁时,曾得了阴症喉痹,猴岛很是伤害,她将上桂心、炮姜、甘草各1.5克,放入茶碗中,用开水突入,又将有药的茶碗隔水蒸后,将茶碗中的药含上一口,逐渐咽下,总算脱离了伤害。

之后她就用这个方子治好了不少病人。

曾懿十分重视民间经验。

她在院北某地听到一个士兵说,以前他从军到一个地方,得了噎病,能饮不能食,一点办法也没有。

过了数日,他到一个集市游荡,走得口渴,又没有茶水可买。

只见一个小贩,用一大锅煮鸡十几只现卖、这个士兵实在口渴得厉害,就与小贩协商,买了点锅中鸡汁饮以解渴。

不料这鸡汁又浓又鲜,食下即到了下焦,不像从前饮水进食,往往阻於上焦而不入。

於是,此兵就连买几大碗鸡汁饮服。

以后他常用鸡汤煮粥作为主要饮食,胃膈渐开,毛病也慢慢好了。

言者无心,闻者有意。

曾懿听了以后,用心记住,以后凡遇到这类噎膈症,她就用浓鸡汁,略加
姜汁治之,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曾懿生活在晚清,时西风东渐,不少守旧者对西方医学知识尚不认识,一味反对。

然曾懿却能广收博采,加以利用。

她常告诉病人要「节劳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还要加强「运动使血烙(脉)流通」等,尤其是对妇女,她认为「昔者女人,幽囚深闺之中,不能散闷於外,非但中怀郁结不舒,即空气亦不流通,多病之由,职是故也」。

可见,曾懿的思想是较为进步的。

六、淳于衍
淳于衍是史上有记载的女侍医,其天资聪慧,在民间行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精於切脉,通晓医药,有人甚至称她是「女中扁鹊」。

不过这个本来可以名垂千古的女御医,却因为利欲熏心而丧失了医德,最终成为在中国御医史上一个让人唾弃的医生。

汉宣帝皇后许平君怀孕,许平君将要分娩时有病。

淳于衍,是大将军霍光的夫人所欢喜的人,她时常入宫为皇后看病。

淳于衍的丈夫赏是掖庭户卫,赏让其淳于衍,请求霍夫人,把他调到安池监去。

淳于衍就直言拜上霍夫人。

霍夫人由此生心,叫左右回避,神秘地对淳于衍说:「你有事相求於我,我也有事相求於你,可以吗?」淳于衍说:「夫人的话,对我有什么不好说的!」霍夫人说:「霍大将军极爱小女霍成君,想让她成为贵人,此事就只有麻烦你了。

」淳于衍说:「如何动手呢?」霍夫人说:「妇女生育大事,九死一生,今日皇后正要分娩,可乘机下毒药死,这样成君就可以当皇后了。

如果事成,你我姊妹富贵同享。

」淳于衍说:「药很多,且医生要先尝,那
怎好下手呢?」霍夫人说:「这就看大你的本事了。

霍将军是摄政天下,谁敢说个不字。

缓急相护,只怕你不愿鼎力相助罢了!」淳于衍沉思之后说:「愿意尽力。

」就捣附子药,带入长定宫。

许平君分娩后,淳于衍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送许平君饮服,不多久许平君说:「我头晕脑胀得厉害!药中不会有毒吧?」淳于衍说:「没有。

」许平君更加气促,很快就死去了。

淳于衍出宫,向霍夫人回报,霍夫人对她表示慰劳,但未敢进行重谢。

后来有人控告诸医对皇后的护理失职,都逮捕入狱,要他们交代罪行。

霍夫人十分害怕,就将详情告诉霍光,并对霍光说:「事情已经到了这等地步,就不要让法吏拷问淳于衍了!」霍光不胜惊愕,默然不应,其后奏明汉宣帝,签署对淳于衍免予问罪之令
七、胡愔
胡愔,号见素子,又称见素女或见素女子,居太白山 (位於陕西郡县南)。

据胡愔撰《黄庭内景五藏六腑补泻图序》,后题大中二年戊辰岁(公元八四八年)述,则胡愔为晚唐人。

胡愔的著作,《唐志》著录《黄庭内景经》一卷。

宋《崇文总目》医书类著录《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一卷,道书类著录《黄庭外景图》一卷,均为女子胡愔撰。

《总目》又著录《黄庭内景图》一卷,余锡鬯云: 「《唐志》、《通志》并作胡愔撰,考医书类三有《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一卷,亦胡愔所撰,或是一书」,但《宋志》著录胡愔撰《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一卷,又有《黄庭内景图》一卷,似为二本书,或同一著作的两种抄本。

《宋志》著录胡愔的著作还有:《黄庭外景图》一卷、《补泻内景方》三卷。

又,见素子《洞仙传》十卷,此见素子疑为另一人。

今所见胡愔的著作有:《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一卷,收入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卷五十四;《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说》一卷,见收於《道书全集》;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国字号还收有《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一卷。

《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与《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二著,论旨相同,但文字互有出入。

二篇前均有序文,大意相契,亦略有文字差异。

前本先后言肺、心、肝、脾、胆诸脏,分析各脏的次第为:一、图说,明某脏之生理解剖位置、形状、重量、功能等,二、修养法,言以气、津、思等方式调和各脏;三、相病法,诊断脏腑病症;四、治病方,对症下药,各有处方;五、吐纳法,以气调理肝、脾、肾、胆四脏,六、忌食法,分时节禁忌食物,如肾病「十月勿食椒」等;七,导引法,劳动肢体,旨在活动筋脉,去诸脏积聚风邪之气。

《黄庭经》是道教养生学的基本经典,南北朝时已具广泛的影响。

但因《黄庭经》行文隐晦,所以南北朝只在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上层士人中流传。

唐初,梁丘子白履忠首注《黄庭》,对《黄庭》养生学的普及,有一定的影响。

但白履忠之注,仍依《黄庭》次第,虽有些名辞诠释,但仍难免滞涩。

有唐一代,《黄庭》学日益昌盛,诸说滋起,胡愔《补泻图序》云:
诸氏纂修,异端斯起,遂使后学之辈,罕得其门。

差之毫厘,谬逾千里。

所谓异端,大概是指从神秘主义角度解释《黄庭》之义。

胡愔堪称晚唐独树一帜的《黄庭》学专家,她研究《黄庭经》的主要特点,是涤除其中神秘的因素,纯粹从医学的角度出发,清晰明白,不杂繁
术。

其道可学而得,其术可修而就。

凡研究《黄庭经》及道教养生术者,不可忽略。

因其著多言医道,非笔者所善,不敢妄说是非,且存而不论。

八、邢氏
在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八中,记载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女医邢氏。

她是南宋绍熙年间人,当时的阁门官韩平原要出差,邀请她来为自己诊脉,看自己的身体能否顺利地完成这次旅行。

邢氏诊脉后,认为他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需要担忧的是他夫人的身体。

果然不出邢氏所料,几个月后,韩妻就病故了。

当时还有一个叫朱胜非的丞相,他的儿媳妇病了,也邀请邢氏来为其诊治。

邢氏看过以后,说这是小病,不吃药也会好的,但她却不能怀孕,一旦怀孕将必死无疑。

全家人都不相信,认为邢氏危言耸听,毫无根据。

可后来的情况却如邢氏所言,这女子怀孕后不久也病故了。

周密评价邢氏说:「余谓古今名医多矣,未有察夫脉而知妻死,未孕而知产亡者。

呜呼,神矣哉!」
九(十)、蒋氏、方氏
明朝安徽休宁人。

蒋氏是婆,方氏是媳。

婆媳二人,继承家学,专业儿科。

凡急慢惊风、癫痫、疳疾,经她们治疗,无不著手成春。

人们称赞她们是神医国手。

关于中国医术形成的基本介绍
"中国医术"的发源和形成与人类和大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哲学思想下,无论是哪一家学说都承认宇宙万物皆是从"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所衍生出来的,都认
为万物的本源是"气",但这种气不仅是指人具有的精气和天空的空气,而是一种宏观的哲学概念,即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来源于无形的气。

据老子《道德经》上说:"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又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

《淮南子》也有"虚廊生宇宙,宇宙生气",所谓"虚廊"就是形容气未动之象,也可以说就是练功中的超觉静坐。

到东汉何林《公羊传解沾》里面论述到"无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

可见古人是把"气"看作万物衍生的根源,在《素问宝命全形篇》中直接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并指明:"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以上的史料足以说明人的形体是由气凝聚而成的,就好像我们人是具有两个父母,一个是孕育我们生命之火的大自然,一个是生我们物质身体的父母,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必须融合接轨,否则:父母生的物质身体是没有生命力的,只能永远在化学瓶中,不会长大的。

其实我们想想,人在某些地方也确像天地大自然的,譬如说:我们碰到一个天高云淡、阳光灿烂的好天气,我们的心情自然会开阔舒畅;但如果是一个乌云密布狂风暴雨的曰子,我们的心情便会变得紧缩、阴沉起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医术是模仿大自然的,举个例子吧,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人的"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若调息失宜,即诸疴竟气"。

"善摄养者,须知调气方焉"。

孙氏在《千金方》中所推荐的"六字气诀"练法就是依照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化而成的,在他四季养生祛病歌诀中详细介绍了《六字气诀》的作用,"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闭、秋呬定知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肺化多,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也承认行气导引确
比他的药王保神丹还要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