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一)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③。
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⑥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⑦。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⑧入塞,丁壮者引⑨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
④其父(fǔ):那人。
其,那。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
⑥将(ji āng):带领。
⑦髀(bì):大腿。
⑧大:大规模。
⑨引:拉,拿起,举起。
⑩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阅读指津】“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其子好.骑( ) (4)此独以.跛之故(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堕而折其髀A.丁壮者引弦而战B.马无故亡而入胡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写出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成语,并说说它的比喻义。
(二)夜郎自大及元狩①元年,博望侯张蓦使大夏②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③,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④。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蓦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甸奴隔其道,诚⑤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
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篇。
这是总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默写课文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课内语段顾名思义选自课本,是我们平时学过的内容。
而书本上的文言文篇目又有限,因此学习时要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和重点句子的翻译以及注意领会常见虚词的用法,对课文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的理解也不能忽视。
下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文言文名篇逐课进行设计,供同学们复习训练之用。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欲穷其林林尽水源.未果后遂无问津者.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复:复前行不复出焉.舍:便舍船屋舍俨然.简答。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②释其耒③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①株:露在地面上树木的根和茎。
②因:于是,就。
③耒(le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
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阅读指津】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的“为”字与例句中的“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身为宋国笑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始悟为山市D.以丛草为林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二)杞人忧天杞国①有忧天地崩坠②,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③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④屈伸⑤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⑦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⑧,亡处亡块。
若躇⑨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⑩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注释】①杞国:周代的国名,在今某某省杞县。
②崩坠:崩塌,坠落。
③因:于是,就。
④若:你。
⑤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⑥行止:行动和停止。
⑦只使:即使。
⑧四虚:四方。
⑨躇(chǔ):立。
⑩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阅读指津】文章着重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二)课后巩固练习1、熟记虚词“之”“以”的用法,并从已学文言文中各找一个例句。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分几次完成,合理规划时间。
)(一)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注】: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延.吾治() (2)一人信.焉() (3)乃索.板二片()2、翻译下列句子。
(1)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2)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二)朝三暮四宋有狙①公者,爱狙。
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③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④之曰:“与若芧⑤,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②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口粮。
③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④诳:音(kuáng)。
⑤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芧:音(xù),橡实,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2)俄而匮.焉,将限其食(3)先诳.之曰(4)与若芧,朝四而.暮三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能解狙之.意 C.先诳之.D.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指代的内容(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2)俄而匮焉,将限其.食()4、翻译句子(1)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
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
俯指陛下脚者,足也。
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
”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
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
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
”“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
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
②暗:愚昧,不聪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拄杖偻.步偻:弯腰B.斩伐.其居伐:攻打C.绛衣素.带素:白色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顾:回头(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②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汉武帝和大臣们在未央宫设宴取乐,突然听到有人说:“老臣冒死启奏。
”就看到在宫殿房梁上有一个白胡子老翁。
这老翁身高只有八九寸,他拄着拐杖,驼着背,样子十分苍老。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指津】当马嘉鱼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网孔随之紧缩。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扬州)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为.蒲亭长②枳棘非鸾凤所集.(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④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
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
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
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
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
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
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
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4)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亡友方思曾墓表归有光予友方思曾之殁,适岛夷来寇,权厝.于某地。
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
某年月日,始祔于其祖侍御府君之墓,来请其墓上之文。
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礼经》为京闱首荐。
既一再试春官不利,则自叱而疑曰:“吾所为,以为至矣,而又不得。
彼必有出于吾术之外者!”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求尝已得高第者,与夫邑里之彦,悉致之于家而馆饩之。
其人亦有为显官以去者。
然思曾自负其材,顾彼之术,实不能有加于吾,亦遂厌弃不能以久。
方其试而未得也,则愤憾而有不屑之志。
其后每偕计吏行,时时绝大江,徘徊北岸,辄返棹.登金、焦二山,徜徉以归。
与其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
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
闻为佛之学于临安者,思曾往师之,作礼赞叹,求其解说。
而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说,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
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逃山林而不处,未必皆精志于其教,亦有所愤而为之者耶!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然使假之以年,以至于今,又安知其愤憾不益甚,而将不出于是耶?此吾所以叹天之成材为难也。
思曾少善余,余与今李中丞廉甫晚步城外隍桥,每望其庐,怅然而返。
其相爱慕如此。
后予同为文会,又同举于乡。
思曾治园亭田野中,至梅花开时,辄使人相召,予多不至。
而思曾时乘肩舆过安亭江上,必尽醉而归。
尝以予文示上海陆詹事子渊,有过奖之语,思曾凌晓,乘船来告。
予独痛思曾之材,使不得尽其所至,亦为之致憾于天而已矣。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厝.于某地厝:停柩待葬B.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币:钱财C.辄返棹.登金、焦二山棹:船桨,代指船D.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童:未成年的解析:选D 童:秃,此处是使动用法,“使……变秃”。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思曾年少有才,但经历一次次的考试失利后,对自己的才能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技不如人,于是延请有才之士想要向他们学习。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5)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20分)游大慧寺记刘大櫆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
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
阉人既卜葬开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
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
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
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
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
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
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②为文,立石祠门之外。
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
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侍有相知之旧。
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侍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侍之推引。
其不出于宦侍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侍而甚良宦侍,则是惟恐宦侍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
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侍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选自清代刘大櫆《海峰先生文集》【注】①浮屠:指僧人。
②李东阳:明朝诗人,至吏部尚书。
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下视平地殆.数仞殆:大概B.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名:名望C.寺后积土成阜.阜:小山D.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舆致:车载而至解析:B 名:闻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分)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纳谏而.悔过行道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况于.君臣尊卑之间以老于.户牖之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苏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用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用及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小惠未徧()(2)小信未孚()..(3)小大之狱()(4)公将鼓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虽不能察,必以情 C .(屠户)以刀劈狼首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 4.试根据课文,就“勇于承担”、“观察细致”和“善于掌握心理”三方面,举例说明曹刿的优点。
(4分)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4分)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训练题 苏教版
文言文训练题(一)、阅读〈幼时记趣〉片段,完成文后问题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给加点字注音童稚.()藐.小()唳.()壑.()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⑴鹤唳.云端:⑵私拟.作群鹤舞空:⑶凹者为壑.:⑷怡.然称快:10、把“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译文:11、上文叙述了3件“物外之趣”,请模仿下面“示例”,写出后两件趣事。
(2分)示例:第1段:观蚊如鹤之趣第2段:()之趣第3段:()之趣12、课文最后一句表现了什么?13、作者的乐趣来自什么?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体会?来自于眼力好,观察细致,想象丰富。
要善于观察生活,才能体会到乐趣。
(二)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给加点的字注音献.()阙.处()曦.月()沿溯.()绝山.1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略.无阙.处()良.多趣味()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属.引凄异()虽.乘奔御风()14、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苏教版七年级上综合练习之文言文阅读练习-精品
【关键字】语文、情况、方法、地方、问题、主动、继续、现代、发展、了解、紧迫、突出、稳定、思想、精神、需要、特色、作用、关系、分析、借鉴、调节、丰富、满足、发挥、教育、解决、统领、新事物、用心、重要性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阅读专项练习答案
文言阅读练习答案马说一、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1.虽.有名马(即使)2.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3.才美不外见.( 同“现”显现 )4.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5.其.真无马邪(难道)6.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7.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方法) 8.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养) (同“才”才能 )二、翻译句子(10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三、按原文填空(10分)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什么?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
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2.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
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真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南京)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闽有带鱼[明]谢肇淛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1)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2)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3)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分析】译文:闽地有带鱼,有一丈多长,没有鱼鳞而且有腥味,是众多鱼中最贱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
然而其中有人把带鱼用油煎了,味道很香。
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正午回来时,十分饿了,道路旁边闻着香气十分浓烈,问是什么东西,近旁侍候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十分称赞好,而且怒斥为什么不拿到市场去卖。
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好闽地所腌的带鱼,遇到闽人就索要,而闽人轻视带鱼的味道,经常没有人答应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停顿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苏教版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
苏教版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九年级的同学想要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成绩,不妨多做习题。
下面小编整理的苏教版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同学们不妨看看。
苏教版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第一部分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1~14题。
(12分)河中石兽纪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人教版教材)1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2分)(1)遂反溯流逆上矣。
( )(2) 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
14.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
苏教版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第二部分阅读《黔之驴》,完成第11~14题。
(12分)黔之驴柳宗元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2003军9月,“全国申小学语文孝文学改革研讨会”在连云港市举行,大会邀请的专家中有我一直崇拜的于满老师。
作为主办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我立刻想到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于老师参与我们的“教研活动”。
“作报告”显得重复,“签名”、“合影”缺少内涵,“座谈会”时间不允许……我恰巧要教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了。
对了,为何不与于老师一起上这堂课呢?于是,在李震校长的指导鼓励下,我就开始了这次“班门弄斧”的准备。
(教室后面悬挂大幅横标:和于老师一起学语文)师(激动、亲切地):同学们,今天是一个令我们难忘的日子,我们将和于漪老师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就是----(生齐答:“往事依依”)(师板书课题)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于老师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
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
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
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生朗读课文第1段)师:读得怎么样?(部分学生小声说:“还可以。
”)还有哪个同学愿意再读一遍?(又一生读)师:这一次读得怎么样?生: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生:“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悟了,不错。
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
(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技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了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生1: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生2:还有一种感觉,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生3:我觉得是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生4:我觉得,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感叹,感叹时间过得很快。
跟下文的转折正好联系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
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
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生齐声回答:依依)师:请大家看书下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齐声回答:形容留恋)师:“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到这里我们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师边讲边板书)这一段中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生:“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师:下面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呢?应该回忆往事了吧?下文回忆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吗?这句话力求精练、准确。
(生充分阅读课文,准备回答)生1:我觉得主要写于老师小时候读《水浒传》和对《千家诗》的热爱,还有国文老师对于老师的影响。
生2:我觉得还有小时候在家里看山水画。
还有初中读书的时候新派老师教田汉的《南归》诗。
生3:我觉得看山水画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为了引出读《水浒传》的。
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件事。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概括得也比较准确。
主要写了四件事情:一是读《水浒传》,二是读《千家诗》,三是昕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四是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师边讲边板书)师:根据于老师描写的情景,我们也跟着国文老师背诵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好吗?(生齐背)师:同学们真不简单。
没有学过,大家竟然背下来了。
看来是被于老师所描写的情景感染了,也热爱上这首词了。
大家想一想:于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情来回忆呢?可以讨论一下。
(生围绕问题讨论)生1:因为这几件事给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于老师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读书。
生2:因为倒数第2段写了“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读书给了于老师很多帮助。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这些都包含在“往事依依”里,特别是“依依”一词,“历历在曰”、“记忆犹新”也是紧扣这些事。
开头是总领,这一部分写了四件事,当然就是分写了。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结尾,请同学们朗读末尾两节。
(生齐读末尾两节)师:我觉得,同学们还没有读到位,没有把于老师那种深厚的感情读到位。
文章开头写了:“年华——似——流水——”结尾又写道:”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齐声跟读起来)师:好,我们来齐读一遍,要读出“依依”的分量,读出深情,读出前后呼应的感觉。
(生齐读课文末尾两段)师:于老师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成长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级教师。
二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学校一位老教师退休的时候,送我一本《于漪教案选》(出示给学生看),我就像得到了宝贵的财富。
后来我在书店又买了一本《于老师教记叙文》。
从此,我上课就跟着于老师的感觉走(学生发出笑声)。
好,我们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吧。
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用?开头总领,中间分写了四件事,结尾应该干什么?(生齐答:总结全文)师:是的,总结全文。
(师边讲边板书)同学们在文章开头抓了两个词语,结尾该抓哪些词语呢?生:“青春激情”。
师:还有什么词语?生:还有“不断奋进”。
师: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其实,两个动词“唤”和“催”也很有表现力。
生:它们表达了回忆往事的意义,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师:我想,同学们讲的这些正是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朗读中,再来品读这两节。
(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师:同学们研究一下,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学生快速阅读,寻找答案)生: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我觉得是第3段。
师:请你读一下。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3段)师:读得非常好。
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师的情感带进去一样。
除了这一处,还有没有呢?师: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误读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
师:找得正确。
“雕镂”的“镂”应该读作lòu,不读lóu(师边纠正边板书:镂lòu)这一句中还有重要的字读时应该强调出来,是哪一个字呢?生:“也”字。
师:你为什么要抓这个“也”字呢?生:因为不仅把上面的内容——读书和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雕镂在我心上,还把后面的事情也……师:噢,你是说“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生:67页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是年轻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
这里也有一个“也”字。
于老师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字,却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使文章结构特别紧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感悟一下这几处过渡语句吧。
(生齐读几处过渡句)师:今天于老师已经来到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于老师为什么说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惟有这几件小事“历历在曰”、“记忆犹新”呢?下面我们就欢迎于老师到讲台前跟大家讲一讲吧。
(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于漪(微笑、激动地,健步走上讲台):刚才老师教同学们学习的是《往事依依》,老师激情澎湃,全身心投入教课,而我们同学朗读得很好,理解得也很好。
我坐在这儿已受到大家的青春活力的感染,因此,(亲切地微笑着)首先谢谢李震校长安排这样一个精彩的场面,让我回忆往事,让我分享同学们的青春活力。
刚才老师说,为什么要写这四件事呢?当时写的时候,有一本杂志要我写回忆童年的文章。
我想:每个人只有一个童年,一个少年。
我读这些诗的时候,大概和同学们一般大小,(慈祥地弯腰望着前排的同学,微笑地)是十三四岁。
真是年华似流水啊,已经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已是七十几岁的入了。
所以我在听这堂课的时候,幸福的感觉不仅是涌上心头,而且让我充满憧憬。
我感觉到同学们是非常幸福的二我们那时的学习条件没有这么好,没有这么敞亮的教室,但是,老师教我们也是激情澎湃的。
比如刚才讲到新派的老师,我至今还记得:他姓黄,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一件长衫,下面穿一双雪亮的皮鞋,是非常时髦的,也非常引人注目,(谈笑风生地)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很时尚。
那时教我们的老先生往往穿一双布鞋呀。
黄老师的教课可真是出神入化啊。
我至今记得他教《故乡》时的情景,他说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金黄的圆月,地上是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田。
就在这瓜田美景下,突然有一个少年英雄出场了,他出场的时候是动态的,颈子上戴的是银项圈,握一杆钢叉,向着殖刺去,银项圈在月光下发出的光与钢叉的光交相辉映。
老师出神入化的教学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那瓜田美景中了。
然后,他给我们讲中年闰土的变化。
我当时坐在下面就想,教科书发下来的时候我们已经看过,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些深刻的问题呢?老师知道得真多呀。
老师教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
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心里想着长大了也要做一名老师,让孩子们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
把人类的文明传给孩子,这是多么崇高幸福的职业。
今天看到同学们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人只有一个青春,青春是无价之宝。
小时候爱读书,爱学习,主动接受文学作品,你就会得到人类最好、最美、最宝贵的东西。
语文是伴随每个人的终生的,形成了能力就不会下降的。
从小读些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那是终生受益的。
刚才你们学的“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件事一件事,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一旦把它们镜刻在心中就久久不能忘记。
形成了能力,就像手脚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运用自如。
我至今还记得读《水浒传》的情景,一看到插图就想到我们家乡焦山脚下的壮阔景象,书中描绘的场面就在眼前浮现。
读文学作品,一定要发挥想像,联系实际。
(师插话:于老师是我们的老乡啊,江苏镇江人)(于漪老师接着讲)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喝长江水长大的。
人们讲人杰地灵,江苏,长江边上,地是灵的,人就要杰,(微笑着倾斜身子问前排同学)懂不懂?(学生点头说:懂)对,人就是要一辈子追求卓越,(幸福地微笑着)正像你们李校长题在墙上的”追求卓越”四个大字。
我们这一代是经历很多曲折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才迎来了同学们很好的发展机会,施展才华的机会。
那时,我们学业务,被说成是搞“白专”,连唐诗宋词都成了“四旧”啊。
其实啊,我们的唐诗宋词真如天上璀璨的明星,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啊。
我们的同义词、近义词的丰富也是世界上少有的。
我曾经问过一个日本的朋友,你们见面怎么老是“哈衣哈衣”啊?他跟我讲,我们哪有你们那些丰富的词呢!你看,我们的语言多么成熟,多么有魅力啊!我是老人在回忆往事,当然是不堪回首,怎么一下子这样美好的时光就过去了?我奉送同学们四个字一一把握现在!将来你们写“往事依依”的时候,肯定比我写得更加充实、更加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