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精准大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4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北京版高考地理9_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0年高考北京版高考地理9_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① 太阳辐射能 。 2.读下图掌握外力地貌
(1)图甲中a表示② 风化作用 、b表示③ 搬运作用 、c表示 ④ 堆积作用 。 (2)图乙是⑤ 三角洲 ,其形成原因是⑥ 流水沉积作用 ,分布于 ⑦ 河流入海口 。图丙是⑧ 风蚀蘑菇 ,其形成原因是⑨风力侵蚀作用 , 多分布于 干旱地区 。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 东部沿海 地区面积最大; 图丙表示的地貌,以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 西北内陆干旱 地区较 为典型。
(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板 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特别提醒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 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 —生长边界。
2.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 如下图:
3.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1)地表形态上的差异: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 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2)堆积物质上的差异: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堆积物质分选性较好,冰 川堆积物质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起和凹陷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
①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4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4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C.陆地环境沉积→地壳抬升成陆→风化侵蚀→陆地环境沉积
D.地壳抬升成陆→海洋环境沉积→陆地环境沉积→风化侵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要达到观赏到“月眸”美景的目标,需要一轮十 五前后的月亮正好通过眼睛形状的拱洞,要选择的地点使得月亮的大小 正好与岩洞相配,以及天气晴朗,故要观赏到“月眸”美景,需要合适 的时间、位置和天气。圆月每个月都有,与季节无关,月相观察与光线 无关。第(2)题,三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后形成拱门,说明该地先 经历了地壳抬升形成陆地;该地的砂岩属于陆相沉积岩,说明抬升后经 历了陆地环境沉积,在后期的抬升中经历了众多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拱 门;砂岩属于陆相沉积岩,海洋变成陆地应先抬升,抬升成陆后不可能 再有海洋沉积。
1.以景观图、地质剖面图为背景, 考查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形成 地貌。 2.以景观图、坐标图、区域图、 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外力 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地貌。 3.以景观图、框线图、地质剖面 图等为命题背景,考查地壳物质 循环、岩石的类型与特点等。 4.以区域图、示意图为背景,考 查板块的分布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返回导航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1)新西兰南、北二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边缘
B.美洲板块边缘
C.南极洲板块边缘
D.大西洋板块边缘
(2)西兰蒂亚被定义为大陆的条件可能是
A.与洋壳区域相比相对较高
B.存在历史悠久,动植物资源丰富
C.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丰富
D.退潮时大陆会露出海平面
返回导航
板块 运动
边界 类型
张裂
碰撞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如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作 用
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 移动沙丘)和沙漠边 缘的黄土堆积
积比沉明,显重积颗的小(具粒分的有小选后、干克高旱拉原内 玛的陆干黄及沙土邻漠) 近里地的区沙(丘例、如黄塔土

相互 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 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为辅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关键点二】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 布区也有很大差别。具体分析见下表。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学案导学
A为_侵__入__型___岩浆岩,B为_喷__出__型___岩浆岩,C为__沉__积____ 岩,D为___变__质___岩。
2.主要的地质作用。 栏
①代表_冷__却__凝__固_,②代表固__结__成__岩__,③代表_变__质__作__用__,④ 目

代表_重__熔__再__生_作用。
C.丙 D.丁
学案导学
(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 ) A.②—外力作用
B.③—喷出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融
学案导学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甲、乙、丙、
丁依次为喷出型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此类)、变
质岩和沉积岩。第(2)题,根据图中箭头和上题分析可知①~
创造了条件
链 接
侵蚀作用
流水、_冰__川___、风等
对__地__表___岩__石___及其__风__化___产___物__进行

2020版高考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2020版高考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对地形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
的影响 脉
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 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 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 迁
相互 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 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的塑造
举例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 石圈上部或 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 冷凝形成火 山
火山地貌,如 富士山、夏威 夷群岛、五大 连池
岩石在一定 不能直接塑
变质作用
温度、压力 下发生变质
造地表形态
——
三、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
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相撞
板块运动
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相互挤 压碰撞
1.推测乾坤湾形成的原因是( )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解析:第 1 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坤湾地势较高, 故其是地壳抬升而成(断裂下陷应为洼地),流水沿地表 裂隙不断侵蚀而成,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第 2 题,由图可知甲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A 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交通不便,且与周边 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 错误。故选 A。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第1部分 第4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第1部分 第4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 (1)地壳运动——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火山喷发是其最直观的表现,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

(3)变质作用:一般不会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运动理论的主要观点①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划分为许多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是运动的,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剧烈。

③板块之间的张裂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往往形成岛弧或褶皱山系。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所示:◎考法1 结合区域分布图,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的成因(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D .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D .入湖泥沙增多1.A 2.C [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

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

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

第2题,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

2020届 必修一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0届   必修一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0届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图13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

地质时期,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

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图13)。

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A.砂岩 B.花岗岩 C.板岩 D.玄武岩2.该类岩石最主要的特点是()A.矿物晶体颗粒较粗B.有明显的层理构造C.岩石中有许多气孔D.能剥成薄片、薄板3.塑造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

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D.丁5.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与下列地貌形成相似的是A.挪威的峡湾B.黄土高原的沟壑C.沙丘 D.风蚀城堡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下图是终碛堤及冰水扇。

据此完成6~7题。

6.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7.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右图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弯曲变形
起和凹陷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 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 山及盆地和平原等 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 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 海岸的变迁
运动类型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 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 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地形成侵蚀地貌

_风__、_流__水__、 冰川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 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 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 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_堆__积__下来
3.结果:使地表_趋__于__平__坦__。
【微点·巧思妙记】 【辨析】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 (1)风化作用是指在流水、风、温差、生物等的作用 下,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 (2)风力作用是风力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称为风 力作用。
【高考命题解读】
核心素养这么考
常见命题材料
常用解题 方法
区域认知:根据示 意图推断平顶海山 的形成过程
示意图+文字 材料
观图、知 地、析因
【考场解题建模】
答案:D
【重难全突破】 突破1——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水平 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 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的方向运动
2.黄石湖 ( ) A.是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火山湖 B.深居内陆,为内流湖 C.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蚀湖 D.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咸水湖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图中黄石热点位于美洲 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黄石湖参与水循环的 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黄石火山口地表主要岩石类 型是喷出岩,为玄武岩。黄石热点的上升岩浆来自于 地球软流层。第2题,黄石湖是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火 山湖。黄石湖通过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 为外流湖。是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淡水湖。

2020高考地理第一轮 第4章-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0高考地理第一轮 第4章-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0/6/22
2.(2010·天津高考)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 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解析】 几千年前海浪侵蚀地貌处出现在滨海公路沿线,说明此地原
2020/6/22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甲、乙、丙地貌都是由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力作用形成的。 (3)甲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乙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_。 (4)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 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2020/6/22
(教师用书独具) 【信息提取】 (1)图示岩石种类有:砂岩、石灰岩、页岩、砂页岩均 属 沉积岩。(2)地质剖面最下层为页岩和砂页岩,存在弯曲,说明地壳有 运动。(3)由最下层向上依次为砂岩、石灰岩,石灰岩中有②溶洞,是流 水 水平 作用的结果。(4)最下层弯曲的页岩和砂页岩、最上层的石灰岩 表层面高低起伏,是外力 溶蚀作用的结果。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①处地表高低起伏是外力作用侵蚀而 成;②处为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③处岩石交界面高低起伏,岩 层有缺失不完整,是地壳上升后外力侵蚀而造成的;④处岩层弯曲是地 壳受水平挤压力作用的结果。第(2)题,根据图示各岩层的状况、特点, 分析地壳运动的特点。 【参考答案】 (1)C (2)该地质剖面最下层为沉积形成的页岩和砂页 岩,经地壳水平运动而弯曲,上部在抬升过程中经外力作用而出现缺损 ;上面又沉积形成水平分布的砂岩和石灰岩,后来出现下沉。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思路点拨: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 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 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 性抬升。故选D。 答案:D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情导航 基础自评 考点导析 素能专攻
考情导航
考纲考点 1.内力作用与地 表形态
2.外力作用与地 表形态
3.岩石圈的物质 循环
考题考情
2018·全国Ⅰ卷,8 2018·天津卷,4 2015·江苏卷,5
2018·天津卷,3 2018·海南卷,15 2016·全国Ⅰ卷,7~9 2016·天津卷,1~2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
物质 的地貌景观。
循环 ( 3 ) 实 现 了 地 区 之 间 、 圈 层 之 间 的
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从而改变
了地表的环境。
项目 知识札记
预习自测
岩石 圈的 物质 循环
(1)岩石的分类 A是 岩浆岩 ,B是 沉积岩 (或变质岩),C是 变质岩 (或
沉积岩)。
考点探究
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岩层运 动方向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 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微点拨: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沙山的沙是从哪里来的? 沙山是在湖滩外侧,即湖水淹没不到;二是垄槽相间说明什么?
答案 C 解析 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形特点 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答案 方向:南(偏南); 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 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解析 读风频图可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风,沙丘缓坡为迎 风坡,即缓坡坡向为西,根据箭头和坡向垂直可判断箭头方向。
能力二 三大类岩石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2018·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宽谷,河流中 游的宽谷属于河漫滩,由此可判断出沙丘所处的位置。第(2)题, 沙丘的移动主要与盛行风向有关,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 背风坡,由于图中沙丘为爬升沙丘,因而可判断出 C 项正确。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类型

D 变质岩
大理岩、板 片理构造


环 2.主要地质作用
①为冷却凝固;②为固结成岩;③为变质
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
思维链条
微思考 微思 1: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的成 因相同吗? 答案 不同,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沉积作 用;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微思 2: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 答案 不能,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岩浆岩可 以转化为沉积岩和变质岩,但沉积岩和变质岩不 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
的热能。
内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对应学生用书第81页)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形式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产生崩解、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流水、冰川、风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特别提醒]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流水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1)岩石分类岩浆岩(A侵入型岩浆岩、B喷出型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

(2)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和用途①冷却凝固、②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3.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一、区域认知——正误判断1.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导致的。

(√) 2.日本的富士山是典型的火山地貌。

(√) 3.长江三峡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导。

(×) 4.青藏高原的隆起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外力作用相关示意图乙丙1.图甲中a表示风化作用、b表示搬运作用、c表示堆积作用。

2.图乙所示地貌是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流水沉积作用,主要分布于河流入海口。

图丙所示地貌是风蚀蘑菇,其形成原因是风力侵蚀作用,多分布于干旱地区。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较为典型。

三、综合思维——趣味思考1.有人说,地中海面积会越来越小,你能说出其理论依据吗?[提示]从板块运动的角度看,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为消亡边界,因此其未来的面积会逐渐缩小。

2.黄山上的“怪石”是其四绝之一,其山中形态各异的怪石是如何形成的?[提示]主要经历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及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对应学生用书第82页)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例1](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❶。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❷。

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思维流程](1)A(2)C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如下表所示: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所示:运动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命题视角一结合实例分析、判断内力作用的影响1.(2019·泰安模拟)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地表水平运动D.地表垂直运动D[图中显示秦岭北坡出现多个断崖,是内力作用中的断裂下陷作用形成的。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 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读图,完成2~3题。

2.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3.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A.平顶的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丘陵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D.林立的峰林、峰丛2.A 3.D[第2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A正确。

第3题,若位置颠倒,则上部为石灰岩层。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

]命题视角二分析宏观地貌,考查板块运动的影响(2019·河北衡水中学调研)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4~5题。

4.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A.向西南移动B.向东北移动C.垂直隆升D.垂直下降5.该板块边界()A.甲处形成裂谷B.乙处形成海岭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D.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4.B 5.C[第4题,由该板块的形状与位置可知,该板块为印度洋板块。

该板块的西南部为生长边界,板块北部和东部为消亡边界,由此推断,该板块的运动方向为由西南向东北。

第5题,甲处位于消亡边界,而裂谷多形成于陆地板块的生长边界,A错误;乙处位于消亡边界,而海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多形成海岭,B错误;丁处是生长边界,岩石是新涌出来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形成年代最晚,C正确;甲处位于陆地,丁处位于海洋,甲处地壳厚度较丁处大,D错误。

]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6.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阶段Ⅰ,海山是由岩浆喷发冷却凝结形成的,因此该山是由岩浆岩构成的火山,A、B项错误;阶段Ⅰ至阶段Ⅱ火山顶部露出海面部分经外力侵蚀而消失,C项错误;图中显示岩石圈移动过程中该山不断下沉,最后被海洋淹没,形成平顶海山,D项正确。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例2](2019·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❶。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❷。

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思维流程](1)B(2)C(3)C1.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其分布地区(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命题视角一结合相关示意图,考查主要外力作用的特点及影响河岸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并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沙地貌类型。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道呈“Ω”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转偏向力B.岩性C.地形D.流速2.从遥感影像可推断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是()A.冬季的西北风B.夏季的东南风C.冬季的东北风D.夏季的西南风3.从2000年到2015年,与该地区河岸沙丘面积变化无关的是()A.径流量减少B.气候暖干化C.植被定植D.地表起伏1.C 2.A 3.D[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主要位于42°N、130°E附近,大致位于朝鲜半岛东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受地形影响,河道弯曲,河道呈“Ω”形。

第2题,根据该地河岸沙丘的分布形态可知,西北部发展快,因而影响该地河岸沙丘的风是冬季的西北风。

第3题,河岸沙丘面积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径流量减少、气候暖干化、植被定植影响河床沙源的多少,进而影响该地区河岸沙丘的面积变化;只有地表起伏不影响河岸沙丘的面积变化。

] 命题视角二研究特殊地质现象,分析外力作用的影响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4.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6.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4.C 5.B 6.D[第4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

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

第5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第6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

] 命题视角三剖析典型地貌景观,分析不同外力作用的影响(2019·陕西名校联考)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

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下面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

读图,回答7~9题。

7.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冰川堆积D.海浪堆积8.该沙丘的沙主要来自()A.印度洋海滩B.沿岸疏松的土壤C.塔克拉玛干沙漠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9.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慢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B8.D9.B[第7题,连绵的沙丘应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