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研讨课教案_13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我的母亲》教学设计附件:附件(一)《我的母亲》问题导读---评价单姓名班级设计者学海导航:作者介绍: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

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

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

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

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

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

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

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导学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1、加粗字注音: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2、词语解释: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仁慈:侮辱:面红耳赤:气量:二、默读课文,完成阅读发现。

1、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2、认真读课文,理清思路:3、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三、诵读课文,同伴交流感受:四、我的问题: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研讨课教案_2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研讨课教案_2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授课人: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气量、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从母亲的言行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意,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性格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

通过学习此文,除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外,让学生回忆与母亲之间的感人事件,唤起他们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 2.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孟郊有首《游子吟》我想大家都记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学者胡适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板书课题,作者)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展示课件)三、初读,整体感知文意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疏解疑难字词。

(投影)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认识母亲形象。

(一)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师生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人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方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南陂中小学刘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责罚、眼翳、宽恕、质问、文绉绉、侮辱、”等词的写法和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

2.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意,体会母亲的伟大形象。

(2)通过朗读,感受并学习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胡适的母亲引入课文有这样一位母亲,她16岁嫁为人妇做填房,23岁就守了寡。

“以少年作后母,周旋于诸子诸妇之间”,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

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度日。

知道儿子需要一本《图书集成》的大书,就想方设法借钱买下。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2.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3.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眼翳(yì)舔去(tiǎn) 侮辱(wǔ)二、探索新知(一)整体感知师生合作朗读文章,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二)合作探究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

2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认识作者和他的母亲1.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2.胡适的母亲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

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

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

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

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三)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3.题写生字词,并进行纠错。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1.快速读一遍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一(1-4)写自己童年时身体、性格的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二(5-12)写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13)写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

(侧面描写)2.阅读前4自然段(1)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

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什么?“文绉绉”是什么意思?“绉”该怎样读?我总是文绉绉的。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2)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自身的原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母亲的原因: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3)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追念惋惜(4)第3段写作者9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却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一、前期准备(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

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

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研讨课教案_2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研讨课教案_23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2、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胡适先生的资料,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母亲未必是伟大的教育家,未必是著名的学者,但是当我们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会发现母亲是那样伟大,是那样可爱。

胡适先生多年以后,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今天我们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二、出示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2、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理解作者的童年对表现母亲的作用。

三、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简介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2、了解背景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死去。

冯顺弟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着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母亲。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研讨课教案_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研讨课教案_8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细读文本,品味字词,理解母亲的形象;2、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对母亲深切的怀恋、感激、敬爱之情;3、学生细读文本,以文本为依据,从细微处读出作者的真意,悟出作者的真情。

教学重点:1、理解母亲的形象。

2、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恋、感激和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从细微处读出作者的真意,悟出作者的真情。

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的文章资料。

2、学生熟读课文,做好预习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初读母亲不易的生活。

1、课文导入2、教师设问:如果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

(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圆其说。

教师总结)3、教师继续设问:母亲的命真,学生补充答案。

二、细细品读,理解母亲多面的性格。

1、教师问: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学生动笔圈划。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设问,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性格。

(“温和”“仁慈”)3、品读文中描写母亲的三次“哭”,分析三次“哭”的不同。

指导学生可以从“哭”的对象,“哭”中的情感来理解其中的内涵,理解母亲的“严”“忍”和“刚性”的性格特点。

A、个别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三次“哭”的描写。

B、学生齐读语句并思考“哭”的内涵。

C、学生品析“哭”中的不同情感。

4、教师根据课堂问答,进一步总结母亲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全面的分析母亲的形象。

三、深入探究,领会母亲深远的影响。

1、教师设问:是什么支撑着母亲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地走下去呢,作为一个寡妇,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生(齐):儿子胡适。

2、胡适到底有没有如母亲所愿成才呢?学生读一读最后一段。

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胡适成才了吗?A、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B、学生回答所给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作者的个人简介。

(个人成就方面)4、根据简介,问学生: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5、教师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母亲给自己影响的词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2课《我的母亲》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2课《我的母亲》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母亲》。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教材简析:《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显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

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

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

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这五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

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的思考。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自传的语体特征,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速读并列举出写母亲的主要事例,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性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验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从而理解和关爱自己的母亲。

教学重点和难点:1.概括写母亲的主要事例及其表现的人物品性。

2.品味语言的分寸感,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朗读感受、质疑探究和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方法: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

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小组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新课导入:在人生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你的人生轨迹。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2《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材简析:《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主要是叙事性作品,或追述一段难忘经历,或写伟人的一个侧面,整体而言侧重写人。

本文通过回忆与母亲相处的一段经历,说明母亲对自己成长的影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以人物题材通常的写作方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旨要。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 导入:1.由诗歌《游子吟》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能够享受母爱是幸福的。

母亲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往往影响我们的一生。

今天我们跟随胡适一起走近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质。

2. 走近作者,了解其母亲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贤妻良母,16岁那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大他28岁的胡传,婚后相夫教子,倒也享受了几年天伦之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她23岁时,便青年丧夫,不幸成为寡妇,加上家业衰落,经济困窘,亲人们相继死去,于是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胡适身上,含辛茹苦地熬过了痛苦而漫长的23年,与1918年离开人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研讨课教案_7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研讨课教案_7
明确:恩师、慈母、严父
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并思考讨论,进行概括。(集体朗读、点名朗读、默读)
2、学生通过分析母亲的人物性格,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3、学生再次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自由回答)
4、学生自己总结本文所选取的关于母亲的几件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讨论,再总结)
5、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作者的母亲在他的成长中所扮演角色的相关词语?
学生提前进行了预习,并且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较好,能更好地融入课堂,这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4)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能忍能让,宽以待人
(5)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就以哭解忧——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话
(6)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刚烈
2、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人物性格?(提示:母亲是一位教子有方、慈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感受文中“母亲”的性格与品质,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3、课外积累
积累一些写母亲、母爱的名言警句
例如: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点拨并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
2、合作探究讨论法、讲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厚感情。

2.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内容,理清脉络,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我”的影响。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方法】
“三维五步”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合作梳理文本中的字词,疏通文意。

补充阅读胡适《胡适自传·四十自述》部分记叙母亲的章节,感受母亲的良苦用心。

写关于母亲的两三件事,要求每件事要有意识地反映母亲的一个性格特点。

二、进入课堂:
(一)导入新课:著名学者胡适,字适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导师,但他的婚姻却是典型的旧式包办婚姻。

母亲为其指定的江冬秀,缠了脚,不识几个字,是典型的传统女性。

在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兴起的环境下,1917年胡适留美回来后,不仅履行了婚约,还和江冬秀在磕磕绊绊中走完了一生。

一生倡导民主与自由的胡适,为什么甘愿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而没有抛弃与他并不般配的妻子呢?让我们来听听胡适自己的回答吧,他说:“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

”他还说:“在家庭关系上,我站在东方人的一边,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母亲,他对我的深恩是无从报答的。

我长时间离开她,已经使我深感愧疚,我再不能硬着心肠来违背她。

”可见母亲在他心中的分量。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胡适的文字,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通过课前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价。

(提示:用文中词语回答。


明确:恩师、严父、慈母、严师
2.在这些评语中,胡适称母亲为“母”、“父”、“师”。

“母”无须解释,那为什么又会称母亲是“父”,是“师”呢?
明确:称母亲是“父”,是因为胡适很小的时候(三岁零八个月)就没了老子,母亲就得即当妈,又当爸。

(学生预习后能较快地答出来)
【师过渡】:为师者,不单要传道受业解惑,还要言传身教。

胡适称母亲为“恩师、严师”,母亲对作者严在哪里?作者又感恩在哪里呢?
明确:
(1)【严格督学】:每天天刚亮时,就把“我”喊醒,对“我”讲昨天犯的错,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印证: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可见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

(2)【严格做人】:a.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认识到昨天的错误;谆谆教导学习);b.“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

【师过渡】: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不仅严格督促“我”学习,又严格训练我“做人”,在对“我”的管教上可谓是格外严格,你能理解母亲的“严”吗?要知道,严格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是为了让“我”养成良好的品性。

除了严中透出的爱,母亲的爱还有没有其他表现形式呢?
明确:慈爱中透露出的爱。

a.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b.她用舌头舔“我”的眼病,她心里又悔又急。

——饱含母爱。

由此可见,母亲真的如文中所说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3.母亲除了是“我”的母亲,在这个家中还有另一个身份——当家的后母。

她这个后母当家可是真不好当,那么,她曾面临过哪些家庭状况呢?母亲又是怎样处理的?
明确:①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②两个嫂子常闹意见,也对母亲闹气,她只是忍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就痛哭一场。

③听了五叔的牢骚,把五叔喊来当面对质,直到他认错赔罪,才肯罢休。

师总结:面对大哥这个败家子,母亲用她宽容的度量和仁慈之心,包容了他;面对嫂子们的矛盾,母亲事事留心,格外容忍。

母亲用她的温和、好性子周旋于诸子诸妇之间。

然而当她受到侮辱时,她又是勇敢、严肃认真又充满刚气的。

年少的胡适看到了母亲身上这些优良品质,母亲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交给了胡适做人的道理。

(三)细读,问题探究:
1.就像作者在文末写道的:“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那么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补充)
明确: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其中主要是从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他人、体谅他人的品格。

2.可以说胡适继承了母亲的优良传统,他的好品德、好性格有口皆碑。

然而谁能想到,这位伟大的母亲,却拥有一个中国妇女的最大的不幸的人生。

(学生找到第八段)“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可以说“以少年作后母,周旋于诸子诸嫂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诚如胡适所说,“困苦艰难有非外人所能喻者”,“这种生活的困苦,我的笨笔也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这里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的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暗含对母亲的敬仰和感激,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1.文学常识:23的寡居生活,漫长而痛苦,她居然挺过来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就是因为有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唯一的儿子胡适。

这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会对年少的胡适管教如此严格了。

46岁时,这位艰辛的母亲离开了人世,然而她心里应该是感到快乐、宽慰和满足的——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归国,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当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成了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

胡适,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母亲——冯顺弟。

2.回忆一下,你在哪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请和同学们交流,课后将交流内容整理成一篇练笔。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掩卷遐思,我们不能不说:是母亲,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丽日;是母爱,伴我们坚实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该以积极奋发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以此来告白神圣无私的母爱。

三、课后:
课后学生对其习作做进一步地整理,并讲修改后的作品交给老师批阅。

教师对其习作进
行批阅的同时,和学生交流对母爱的感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母爱无私伟大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