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中心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期(总第33期)
哲学研究所办公室主办2007年5月15日·全所工作·
李景源所长在所“青年论坛”作专题学术报告
4月29日,所“青年论坛”举办学术活动。院学部委员、所长李景源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的报告。会议由孙伟平研究员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求是》、《新华文摘》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
李景源在演讲中指出,在九十年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转到了历史唯物主义领域,这要求我们不仅在研究中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而且要深入了解国情。他从六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唯物史观的引进是中华民族长期探索的结果。2、长期系统的社会实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源泉。3、以现实问题研究带动理论问题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的途径。4、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与传统文化深层结合的产物。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产物。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体系确认。
李景源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采用毛泽东提出的“全面的历史的方法”。首先,要把史与论结合起来;其次,在史的研究中,要把哲学史与文化史、社会史结合起来。要做到上述两点必须在研究范式上把“革命史范式”
与“现代化史范式”结合起来。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是革命和建设的主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形式,研究理路和研究范式都不同,现在到了应整合这些理路和范式的时候了。我们不应忘记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在中国发展中给我们的启示,要自觉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它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院系列学术报告会对西方哲学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5月9日下午,我院举行建院3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第二场。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汝信主持,李景源所长、吴尚民书记、谢地坤副所长、姚介厚荣誉学部委员和西方哲学室、《世界哲学》编辑部等部门的学者及其有关人员参加了报告会。
我所西方哲学研究室主任周晓亮研究员在会上做了题为“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的回顾、现状和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以我院哲学所的西方哲学研究工作为视角,简要回顾了100多年来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着重介绍了近30年来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取得的成绩,特别展示了我所西方哲学研究工作者做出的贡献。报告还结合近些年来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的现状,对当前的理论热点问题、学术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未来学科建设的发展问题等,做了比较全面、精辟的阐述。该报告历史梳理清楚,内容丰富全面,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有较强的学术品味和理论见地,富有启发性,对于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也有借鉴意义。报告初稿完成后,曾根据所内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使得报告的内容更加准确和完善。
·学术活动·
★3月28日,科技部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科技哲学室金吾伦研究员出席了会议,并受聘为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对如何加强科技界科研诚信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深入研究部署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决定从制度建设、监督、宣传等方面合力推动科研道德建设。
★4月13日,时值张岱年先生逝世三周年,又适逢张岱年先生学术思想研
究会成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和张岱年学术思想研究会共同召开座谈会,畅谈张岱年先生的学术活动和思想,宣布张岱年先生学术思想研究会的成立。我所李存山教授、张利民副研究员与会并做了发言,贾红莲副研究员受谢地坤副所长的委托参加会议并代表《哲学动态》对张岱年学术思想研究会成立表示祝贺。
★ 4月14日,逻辑室诸葛殷同、刘新文和夏素敏参加由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语言与认知中心”举办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必要性、目的、意义和范围以及围绕国家“十五”规划项目“批判性思维教程”,讨论“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方式。
★ 4月14 -17日,“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学会副秘书长孙春晨研究员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大会的主题是“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来自中、韩、日三国的140余名伦理学专家、学者就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传统伦理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其他伦理学问题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此次讨论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省伦理学研究会承办。
★4月21―22日,科技哲学室金吾伦研究员与段伟文副研究员出席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举行的“历史回顾与未来走向――2007 年自然辩证法发展史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回顾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译本在中国传播75周年来,自然辩证法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展望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未来走向。金吾伦研究员提交了《以史为鉴,探索自然辩证法发展的新旅程》和《走在自然辩证法的路上》两篇论文,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段伟文副研究员提交了论文《从自然之外与在世界之中》并发言。
★4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应用伦理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次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伦理与法律:两种规范间的对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单位的100多位学者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张国林教授、我所所长助理余涌研究员分别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伦理学会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到会祝贺。
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甘绍平和杨通
进研究员等14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做了主旨发言。参会代表就“法律伦理及其基础问题”、“法律与伦理的相通、契合与冲突”、“改革成果分享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并围绕“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父子相隐的伦理与法律问题”、“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关于情色品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展开了激烈而富有启发的辩论。会议闭幕式由余涌研究员主持,孙春晨研究员对本次研讨会做了总结发言。
★4月21—22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了2007年“北京信息文化论坛”,此次论坛由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等单位联合主办,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会议围绕“信息文化”概念,就信息哲学、信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当今生活方式的关系展开理论议题和应用议题的讨论。
我所刘钢副研究员和蔡肖兵博士代表我所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参加,段伟文副研究员向论坛提交了论文。刘钢在大会上从不同角度概述了信息化的全球轮廓。与会代表赞成刘钢的观点,认为信息化浪潮的持续深入使人类社会日渐超越“工业社会”,而呈现“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的自动化,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充分体现;信息产业形成并成为支柱产业;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社会财富;管理在提高企业效率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服务业经济形成并占据重要的经济份额。刘钢还发表了关于信息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的观点。
蔡肖兵就信息文化的报告以及他对其他代表发言的评论颇有特色,IT专业知识的深厚功底和对物理学哲学和信息文化的了解给代表们许多启发。
★ 4月25-27日,李景源应邀赴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参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报告会,并作了相关题目的学术报告。
★ 4月26日,谢地坤会见并宴请专程前来参加葛兰西《狱中书简》中文版发布会暨葛兰西逝世70周年纪念会的意大利葛兰西研究所所长彭斯教授,并就有关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 4月27日,我所与人民出版社联合召开葛兰西《狱中书简》中文版发布会暨葛兰西逝世70周年纪念会。哲学所、外国文学所、人民出版社、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意大利葛兰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