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2: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历史必修2: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西方列强入侵的需要。 (2) 19世纪中期以来,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先进人物向西方学
习,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历程,修建铁路成为运输建设的重点。 (3)爱国救亡的紧迫性。 (4)铁路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
经济发展的动脉
— 6—
2.近代铁路的发展历程
自主探讨: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每个时期发展情况如何?其原因是什么?据此填写下表:
近代通讯发展的历程,有什么特点?分析其原因?
中国近代的电讯业
• 中国近代电报电讯事业开始于何时? • 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南京政府何时收回部分电信权?
近代中国电信的发展状况
时期
清朝 1877年 末年
发展状况
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台湾架设第 一条电报线
民国 时期
发展缓慢,30年代才得到改观
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探究二:近代通讯发展的历程,有什么特点?分 析其原因?
探究三: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给人们的社会 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近代交通发展的历程,有什么特点?分析其原因? 历史的巨变
早期铁路的通车场景
现代铁路的通车场景
对比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想? 并思考下列问题。
— 5—
1、中国近代的铁路
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探究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国有着悠久传统文化
C.中国还未跨过近代科学门槛
D.中国生产产品工艺落后
跟踪练习:
3.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应该发生在 A.洋务运动后 B.鸦片战争后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D.辛亥革命后
4.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对比图片,包括古代的马车、烽火,以及现代的汽车、电话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工具分别代表了哪个时代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有据,字数不少于300字。
6.设计一份关于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科普宣传海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新颖,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7.教师推荐一部关于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历史的纪录片,要求学生在观看后,撰写一篇观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交通工具或通讯工具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2.提供相关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从科技、经济、政治等多角度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
3.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影响,形成共识。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3.针对学生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认知不足,教师可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他们的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近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为学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奠定了基础。但他们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深入了解有限,尤其是对背后的科技、经济、政治等因素的认识有待提高。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历史必修二)精品文档20页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历史必修二)精品文档20页
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取消
大 清 邮 票
上海朱家角大清邮政局
中国自办电报开端------台湾架设 第一条电报线
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 得到改观
1880年, 李鸿章在天津 设立电报总局, 派盛宣怀为总 办。它是中国 最早设立的电 报局。
晚清·电话机(这是中 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材料2:宫廷铁路落成后,慈禧迷信风水, 害怕火车汽笛声会破坏京城“气脉”不用蒸汽 做牵引动力。每车以内监四人拖拉。
群众迷信和清政府的迂腐。
材料3:至1911年, 全国90%的铁路由外国修 筑并控制;北洋政府时 期,外国攫取的路权达 18000千米;1935年后国 民政府统治时期所攫取 的新路权不下7000千米。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实行怎样的交通工具? 同学们还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交通工具吗?
现代:天翻地覆的变化
铁路最早是在什么时期出现的?谁发明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人史蒂芬孙
铁路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由谁研制成功?
美国人富尔顿
那么中国近代的航运业又是怎样发展的?
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内江和 外海,逐渐挤占中国航运业
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轮船招商局 民间兴办轮船航运公司艰难发展
水运依然艰难发展
真正起步------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 水上飞机 北洋政府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 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路线
宫廷专用铁路-----“紫光阁铁路”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张铁路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交通与通迅的变化 学案2 含解析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交通与通迅的变化 学案2 含解析 精品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程标准】自读、1分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自读、1分钟(1)重点:掌握近代中国铁路、航运、航空及邮政事业的发展过程。

(2)难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步认识到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荆棘,试着分析其原因。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结构】原因、表现时期原因表现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交通和通讯进步大众传媒的变化1840---1949 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衣:西装中山装、旗袍、高跟鞋食:西餐馆、咖啡馆、西式茶室住:居住大院、里弄、高级公寓、别墅、花园洋房习俗: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唐胥铁路和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轮船招商局成立;大清邮政局的成立;有线电报。

近代报刊《伸报》;近代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关光曲〉〉,中国电影有过辉煌1949---1976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当家作主,但底子薄出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山装、绿军装曾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但温饱还没解决电话对老百姓来说一直是奢侈品文革中电影走人低谷,收音机成为了“四大件”之一1978---现在中国改革和开放的进行;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安定和和平的国际环境GDP巨变,城镇化进程加速,人民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出现时尚中国:思想观念、穿着、居住条件、流行语的都变化大高速公路和磁悬浮列车的出现,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电视普及,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一)交通工具的发展快速阅读教材,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情况。

列出变化情况简表:铁路交通:19世纪80年代,第一条铁路、铁路;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张铁路;民国以后,进展缓慢;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萎缩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研制水上飞机、北洋政府开设,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含解析 精品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2.深化理解中国近代交通进步的影响。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近代铁路的起步(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2)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2.近代铁路的发展 (1)甲午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2)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预习交流1中国近代修筑铁路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主要障碍是什么?提示:近代化发展的需求和收回利权的愿望是中国近代修筑铁路的主要动力。

封建主义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修筑铁路的主要障碍。

(3)到1911年,铁路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

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1)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但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

当时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同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

此后10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邮政代办所”。

(2)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

(3)民国时期: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2.电报、电信事业(1)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2)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

3.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的意义(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预习交流2怎样理解新式交通“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提示:近代新式交通之所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主要是因为它直接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从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接触了更多的新式事物,间接导致了小农意识的淡化,代之以开放、文明的新观念。

必修二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必修二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原因、表现、影响)
2.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工业兴起:外资、洋务、民族工业
的变化
3.社会结构变动:买办阶层兴起;农民、地主、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4.社会生活的变化:易服、断发、不缠足、报刊、电影、礼仪、交通通讯
1、经济和观念上:它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 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 一定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社会和生活上: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 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运输更为便捷, 促进了中国的一: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 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 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所有 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 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上海竹枝词有“申江好,男女不妨嫌。塌上 横陈同倚枕,车中共载不垂帘。一任从观瞻”;成都竹 枝词有“汽车更比包车好,男女相逢坐一堆”; 积极: ①经济:推动经济的发展,逐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 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 冲击传统礼教等级关系弱化,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报刊和电影这样的大众传媒有什么作用?
传播时事、娱乐生活、普及科学、开阔视野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类别
项目
发 展 历 程
传入:1876年,英商—淞沪铁路境内第一条铁路
1 铁 路 一
交通
自建铁路:1881年自建第一条—唐胥铁路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甲午战后列强争夺,观念转变 1909年自己设计的第一条京张铁路建成通车里程碑
近代中国交通发展落后的原因? ⑴ 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 ⑵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排挤; ⑶旧中国经济落后,中国科技落后; ⑷战争频繁,政局混乱。 启示: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革的原因? (1)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 (2)洋务运动的推动; (3)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的结果。

2019-2018年学案历史必修2练习: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包括解析

2019-2018年学案历史必修2练习: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包括解析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强之策,全藉铁路交通,亟宜从速兴筑。

他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

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

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

这说明()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C.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解析:从材料“富强之策,全藉铁路交通,亟宜从速兴筑”以及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提出修建计划等都说明他对铁路的重视,即体现了铁路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答案:D2.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他的愿望最早可实现于()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解析: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是从19世纪80年代初修建唐胥铁路开始的。

答案:B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

所以正确答案为A。

答案:A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解析:本题结合近代福建茶叶销售的市场信息,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中“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知识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铁路特点(1)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

(2)便于国计民生,成为________发展的动脉。

2.发展历程(1)________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

(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修筑铁路成为中国人________的强烈愿望。

(3)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________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________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战乱,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预习评价】1.(判断)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是清政府。

( )2.(判断)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 )知识点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轮船招商局:1872年由________创办,是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民办的近代水运:________年前后有较大发展,但比较艰难。

2.航空(1)________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________,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预习评价】1.(判断)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

( )2.(判断)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缓慢和艰难。

( )知识点三从驿传到邮政1.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1)________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________。

高中历史《第13课 交通和通讯的变化》教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3课 交通和通讯的变化》教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3课交通和通讯的变化》教案岳麓版必修2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落实课标一、铁路1、特点:是近代交通建设的重点;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半殖民色彩重;发展道路曲折。

2、中国铁路的“第一”: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1881年唐山开平——胥各庄,洋务派创办;②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3、列强抢修铁路:时间在甲午战后;目的是资本输出、方便经济与政治侵略;结果是加重民族危机、清政府放弃铁路自主权、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方式之一;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化。

二、水运与航空1、中国近代新式水运:①1872年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性质是洋务企业;②特点:发展不平衡,传统与现代形式并存;始终受到列强挤压;民间水运企业、官僚洋务企业和外国企业并存。

2、航空:①孙中山提出“航空救国”;②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1909年旅美华人冯如制造;③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1918年北洋政府开通民航线路。

3、影响:①改变了交通手段、出行方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②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邮政与电讯1、邮政: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1866年洋务派试办邮政;1896年设立大清邮政局;清朝预备立宪时设立邮传部;1911年初具规模;但发展不平衡。

2、电讯:①台湾:第一条电报线1877年在台湾出现;1906年无线电报在军舰使用;②西方列强一直垄断中国电讯,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收回电信主权。

四、网络1、发展历程:①因特网来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的军用科技;②中国1995年开始全面发展因特网业务,在政府支持下发展迅猛;③目前因特网在我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正在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2影响:①网络信息技术使信息和知识打破时空界限迅速便捷地传递共享;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精品
第 13 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铁路是 交通运输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 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2.出现:1881 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开平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3.发展 (1)原因:一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的 铁路修筑权 。 二是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2)成果:1909 年, 京张铁路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 路修筑权收归 国有 。 4.制约: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 终未入正轨。
据所给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教你读史] 据材料中 “ 政府 ”“ 浮惰营私 ”“ 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 有时也向洋人购得”“人才还不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 甚为稀少”等有效信息概括。
[提示] 政府腐败无能;领域的狭窄,无法起到辐射带动
的作用;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
阻碍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因素 (1)列强控制中国交通,中国政治腐败,以及国家的不统 一等。 (2)近代中国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 (3)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的严重阻碍。 (4)长期的社会动乱,使交通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题组一
近代交通的发展
1.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 是 A.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 B.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 C.向海陆空立体发展 D.向机械牵引力演进 ( )
解析: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如轮船从国外传入,1865 年 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故 A 项正确;中国传统交通 工具不能体现出封闭保守,故 B 项错误;中国近代交通工具有 陆上的火车、电车、汽车,海上的轮船,空中的飞机等,整体 向海陆空立体发展,故 C 项正确;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是人 力,到近代后主要是机械牵引力,故 D 项正确。 答案:B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

择有冲突性的史 料展示历史细节, 设置问题,引发学 生层层递进的思 考,培养学生史料 实证和历史理解
断然拒绝了。沈的意见很明确,买 C.不理解,但沈思想守旧愚昧。 的学科素养。
断银一旦付清,立即拆除铁路。 D.有疑惑,拆除或有合理之处。
——苏生文,《中国早期
的交通近代化研究》,167 页
材料二:(沈葆桢个人简历)1820
5/7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 13 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
通的 2.5 万公里铁路可直接解决就 业人口当为 10 万人之谱,加上日工、 临时工和装卸工等,总数应在 20 万 以上。至于因受惠于铁路而发展起 来的商贸、农业等产业,其所解决 的就业机会,恐怕就难以计数 了。……铁路职工以及相应行业的 技术工人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 术技能,而且聚集一堂,具备现代 产业工人的某些特性。…… 材料 3
学习效果评价
1、当堂评测,利用网络平台设置当堂评测试卷,学生使用 IPAD 做题,及时分析数据讲评。 2、课后反馈,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学生自评,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及生成性问题。
教学反思
1、技术应用还不够纯熟,四中网校平台应用的一些细节不熟悉,影响到课堂的流畅性。 2、课堂教学时间把控稍有偏差,导致最后的小组探究成果展示比较仓促,当堂评测没能在课堂进行。 3、从“吴淞铁路”拆建的案例出发,精选有冲突性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思考,有利于学生历史 思维能力的提升,小结时如果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四次调查,四个不同结果,从这个案例中间能获得 怎样的历史认识就更好。
7/7
近代交通工具一般情况下是不 分男女座的,……久而久之,“男 女杂坐不以为嫌”。 ……先下后上、 一票一位和精确的时间观念是乘坐 “公共乘物”所必须遵循的规则。 近代中国,在“公共乘物”上吵闹、 吸食鸦片和随地吐痰的情况比较突 出。……为了规范公共道德,一般 车船都有不吃鸦片烟、不许脱衣赤 膊、不许随地吐痰、不许大声吵闹 等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问题导学
一、中国近代交通变化的原因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本地处海疆,操航业者甚火。

通商以前,俱用沙舱,以其形似鲨鱼,故有此名。

……由南载往花布之类,曰南货;由北载来豆饼之类,曰北货。

当时,本邑富商,均以此而获利。

道光中,行海运,岁漕百万,由沪至天氏亦借沙船,官商称便。

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便利,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招商局承办。

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

——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方志经济史料选辑》材料二“黄包车”之于上海或许有着特别的典型意义,它在黄浦江边无奈地转动了82年,如一位风霜尽染的老人,于1956年安然退进博物馆。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末,近80年间,上海地区才完成了从传统交通工具到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轿夫、纤夫、纤夫的号子、小车的吱呀声、汽笛的长鸣声、火车的轰隆声及飞机的呼啸声等互相交织,合奏出一支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向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变迁的共鸣曲。

(1)依据材料一,说出材料反映的生活景象是什么?
(2)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比较,有何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革的原因有哪些?
二、中国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提高政令军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遭清廷婉拒。

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

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

李鸿章则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

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随后命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

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回答,“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朋沟通联系的变迁”的趋势是什么?谈谈你对变化的感想。

1.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变化的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

为扩大在华利益,列强加紧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中国近代交通、通讯进步的影响
(1)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2)新式交通通讯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3)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答案:
【问题导学】
一、活动与探究:(1)提示:汽船被广泛接受后,传统的沙船航运日渐衰败。

(2)提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车等。

变化:由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或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为动力);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为低廉;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3)提示: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交通工具的革新。

二、活动与探究:(1)提示:历程: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有条件地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

原因:①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同西方的差距;②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③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提示:①渠道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方便。

②新的方式出现,但旧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废止,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不同作用;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丰富;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