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看法和建议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报告11、调查目的: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急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极端的方法,而不是用合法的法律手段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的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
2、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当代大学的本科在校大学生。
3、调查方式: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
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对法律各个方面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筛选,对相关法律专业术语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
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均为单选题。
本次调查不记名,调查内容除了对法律问题的回答外,还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以便我们做比较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220份,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共203份。
4、调查结果及分析:(1)性别:男54%女46%。
(2)年级:大一26%大二27%大三21%大四20%。
(3)专业:文科31%理科69%。
1、您从何时开始接触法律的?A、小学16%。
B、初中29%。
C、高中16%。
D、大学39%。
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接触法律的年龄普遍偏高,很晚才开始了解法律知识。
只有少数人是从小接受法律的熏陶。
依法治国调研报告
依法治国调研报告依法治国调研报告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依法治国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依法治国调研报告1调研中,大家认为,理念是指信念、思想和观念。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追求。
一定的法治理念由一定的社会历史制度、法律文化和价值观所决定,一旦形成,便固化于人们的思想中,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持久性;另一方面,法治理念与立法、执法和守法等法治行为是内因与外部表现的关系。
有什么样的法治理想、信念和观念,就会表现为什么样的立法、执法及守法行为。
法治理念是灵魂,引导、统摄、支配和决定着法治活动,决定着法治行为及法治效果。
法治理念的树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与时俱进。
一、当前政法工作在理念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鉴于我国几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观念的承传和建国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理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
尤其在执法层面,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执法不严格、执法不规范的背后总是可以从深层次理念的视角找到原因。
据调查,当前司法机关在执法理念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打击犯罪,轻保护人权即在价值观念上,重视刑事法律的惩治功能,忽视其保护人权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功能。
政法机关被简单地视为“刀把子”和专政工具,国家本位主义倾向严重,甚至认为打击是第一位的,保护是第二位的,强调保障人权会对犯罪打击不力,为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集体的安全与稳定,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乃至被害人的利益是一种必要的代价,出现错案在所难免。
在执法中人权意识淡薄,特权思想浓厚,随意抓人、捕人。
习惯有罪推定,先入为主,重口供,轻其他证据。
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认识的问卷调查(定稿)
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认识的问卷调查(定稿)第一篇: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认识的问卷调查(定稿)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认识的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认识的问卷调查调查背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不仅是我们的治国方略,而且关乎每一个百姓自身权利和自由的根本保障。
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滞后现状与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状况非常突出,尤其有法不依、钻法律空子的现象特别明显。
本小组想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了解大家对中国依法治国有什么认识和意见,为分析当前国的法制环境,加强学校学生普法工作提供一点微薄之力。
谢谢!1.你的性别是()A、男B、女2.你的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研究生3..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C、官民平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政府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平等4.你认为法律的作用是()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5.你对我国公安机关开展“严打”活动的看法()A、完全赞同,治乱世用重典B、应与“严保(人权)“相结合C、不赞成这种运动式的活动D、完全反对,轻视相关人等的人权6.你认为一元钱的官司要不要打()A、一定要打B、不打,得不偿失C、运用其它解决纠纷的办法D、通常不打,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打7.你认为死刑应该废除吗?()A、坚持人道主义,废除死刑B、不该废除死刑C、目前有保留的必要D、严格限制死刑的使用范围,但决不能废除8.对当前众说纷纭的司法腐败问题,你的观点是()A、司法腐败主要是法官品德太坏B、司法的压力太大了C、关键是法官的法律素质太低D、主要是司法不独立造成的9.以下渠道中你获得法律知识量最多的是()A、学校学习B、电视节目C、广播节目D、报纸杂志E、其他10.你认为法律中,与你利益关系最密切的是()A、《宪法》B、《婚姻法》C、《治安管理处罚法》D、《刑法》11.你是在哪一时期接触并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A、小学B、中学C、大学D、其他12.你认为提高法律意识的好处是()A、必要时,可与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利益B、有利于避免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犯法律C、有利于规范自身行为D、其他13.你觉的目前中国的法制环境怎么样?()A、好B、一般C、很糟糕D、其他14.你对目前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感觉如何?()A、满意B、一般C、不满意15.你认为现阶段频频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A、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B、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不严C、部门间相互推诿D、其他本次调查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再次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问卷调查湘潭大学Xiangtan University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问卷您好,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 5篇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 1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成为了全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了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情况,探索法制宣传的新渠道,本小组特对此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在本校大学生中展开了调查,对当代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提出建议,以此为促进社会法制作出自己的努力。
调查以随机问卷方式,面向全体杏坛学院的学生。
共制问卷100份,收回92份。
问卷的内容围绕“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展开,总共10道题。
在调查的学生中,各年级段的学生都有,大四的占了大多数,他们的答案基本代表了客观意义上的非法律专业学生在完成了大学阶段积累后所知晓法律的程度。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现状,促进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学校的法律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因而进行了本次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问卷形式了解真实数据,进而通过数据得出问题,通过问题了解到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从而分析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
所谓法制意识,其实更多的讲究的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律、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
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法律的了解和情感。
这一部分是针对概念中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必要性和了解法律的途径”而提出的,通过大学生的回答,了解大学生对法律的态度和情感。
大学生法治观调查总结
大学生法治观调查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是由人治逐步过渡到法治,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实现依法治国。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法治观调查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法治观调查总结篇一一、以宪法为基础的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基础国家的法律体系是有层次的,根据立法机关的层次及其法律效力的大小,我国完备的法律体系由高到低分为五个层次,即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规章、地方法规。
在法律体系中,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否则下位法无效。
相应地,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按照层次也划分为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教育法规等几个层级。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上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等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我国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该法无效,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在程序上,宪法的制定比其他_切法律都要严格。
我国1954年的宪法由毛泽东主席任制宪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此后,我国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另外,宪法的通过和批准要严于其他法律。
一般法律需要半数以上通过即可生效,而宪法则需要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
宪法规定的是最根本、最重要内容,因此,宪法条款的原则性较强。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强调宪法的权威性,规定了宪法曰和公务人员向宪法宣誓的制度,目的是培养国民对宪法的敬畏心。
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集中体现在第十九条:‘‘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依法治国调查报告
依法治国调查报告依法治国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法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依法治国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为了了解中国依法治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呈现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供一些观点和建议。
一、法治意识的普及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对于法治的认同度逐渐提高。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法治宣传的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了公众的法治意识。
同时,人们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也更加重视,愿意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纠纷和争议。
这为依法治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法律体系的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调查显示,公众对于法律的适用性和公正性有了更高的期望。
他们希望法律能够更好地保护个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调查还发现,一些公众对于法律的了解和理解仍然有限。
因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水平。
三、司法公正与透明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司法公正和透明度有一定的担忧。
一些受访者认为司法判决不够公正,存在一定的裁判偏向。
此外,一些案件的审理过程缺乏透明度,公众对于司法的了解有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政府加强司法监督和审判公开,增加司法透明度,提高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度。
四、执法规范与权力制约调查发现,一些公众对于执法部门的权力滥用和不规范行为表示担忧。
他们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和约束。
此外,建议政府加强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确保权力的合理行使和权益的保护。
五、法治建设的挑战与前景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法律执行力度不够、法治宣传不足、司法公正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重点。
然而,调查也显示,公众对于法治建设的期望和支持度很高。
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力度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提高法治水平,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结语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法治思维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如何,对于推进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思考,并探讨其对法治的实践态度和需求。
为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范围包括全国各个高校的大学生。
二、调研结果1. 对法治的认知水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法治的认知还比较浅薄。
有近70%的受访者认为法治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来治理社会,保护公民的权益。
但仅有不到30%的受访者能够准确地描述出国家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要求。
2. 法治思维的发展在对法治思维的探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法治思维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有近80%的受访者认为法治思维应该是一种遵守法律、有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思维方式。
但只有不到40%的受访者能够具体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3. 法治实践的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法治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
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会选择求助于相关法律机构和专业人士,但也有近4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知道如何正确维权和申诉。
近7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都缺乏法律知识和实践机会。
三、思考和建议1. 加强法治教育鉴于大部分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和实践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我们建议加强法治教育的力度。
学校应该增加法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加强学校与社会相关法律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法律知识和实践机会给学生。
2. 增加法治实践机会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我们建议增加法治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开设法律援助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法律案件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法律实习,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3. 加强法治知识普及四、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在法治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和实践不足。
依法治国的调查报告
依法治国的调查报告依法治国的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这个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依法治国的调查。
调查显示,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依法治国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的法律意识,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然而,调查也揭示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地方和行业在实践依法治国方面存在差异。
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法律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导致法律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同时,一些行业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程度也存在差异。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依法治国的效果,还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其次,调查还发现,一些公民对法律的了解和参与度不高。
虽然中国的法律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是一些公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较低,对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不够清楚。
这导致了一些法律纠纷的发生,甚至有些纠纷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因此,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一步。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
首先,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法律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了解和参与度,可以增强社会的法治意识,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和行业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法律的执行效果。
其次,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推动依法治国的实践。
企业应当加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媒体应当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我们呼吁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参与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来。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报告A survey report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汇报人:JinTai College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报告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1、调查目的: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急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极端的方法,而不是用合法的法律手段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的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2、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当代大学的本科在校大学生。
3、调查方式: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
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对法律各个方面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筛选,对相关法律专业术语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
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均为单选题。
依法治国调研报告
依法治国调研报告摘要: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也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政治传统。
中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加快了依法治国的步伐,并不断完善法治体系,推进法治建设。
本次调研以深入了解依法治国的现状,以及中国依法治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主要目的。
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为加强我国依法治国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依法治国是一种治理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国际共识。
2007 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决策是中国依法治国的里程碑。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正在积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二、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对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分析。
三、依法治国的现状1、法律法规缺乏透明度,影响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与理解。
2、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不够规范和公正,存在权力寻租、损害公众利益行为。
3、司法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司法公正性和司法效率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
4、社会治理创新不足,社会治理效能有待提升。
四、建议和对策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程序,提高立法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完善行政体制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3、加强人权保障,提高司法体系公正性和效率。
4、优化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五、结论依法治国是一个长期的全球性的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本次调研分析得出,中国的依法治国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司法公正水平和效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和法律法规,是实现长远目标的关键。
依法治国思想汇报大学生
依法治国思想汇报大学生尊敬的领导:我是一名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在此向您汇报我的依法治国思考和行动。
一、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理念和方式,强调以法律为准绳,通过公正、公平、合法的方式处理国家事务和社会问题。
我认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它要求我们尊重法律权威,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行为。
同时,依法治国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个人在依法治国方面的实践与思考树立法治观念。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法治精神的责任。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时刻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和应用,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和制度。
同时,我也积极向身边的人传播法治观念,倡导大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入了解了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增强了自身的法治素养。
同时,我也积极向社会各界传递法治信息,为推进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依法治国。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文化知识储备的优势。
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支持。
例如,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援助工作,帮助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群;也可以在学术研究中关注法治领域的前沿问题,为推动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对未来依法治国的展望与期待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为推进依法治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全社会能够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依法治国的工作。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进来依法治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总之,依法治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践行法治理念为推进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文档格式如下:标题:依法治国思想汇报正文:一、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理解二、个人在依法治国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三、对未来依法治国的展望与期待落款:XXX年XX月XX日。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调研报告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法治观念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治观念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的成败,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现状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调研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现状,探讨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提高。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现状。
四、调研结果1. 当代大学生对法治的理解程度普遍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受访大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停留在法律的意义上,对法律背后的法治精神和原则了解相对较少。
2. 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中,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3. 大学生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大学生意识不强烈地认为法治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4. 大学生对法治实施的公正性存在质疑。
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社会存在不公正现象,对法治实施的公正性持有怀疑态度,这与他们对法治理解的不充分有一定的关联。
五、调研问题解析1. 影响大学生法治观念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因此,建议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并灌输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
2. 学校教育需要加强对法治观念的教育。
可以通过开设法治课程、组织法治宣传活动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对法治的认识。
3.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各界应通过提供规范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宣传以及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等措施,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引言法治思维是指一个人具备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事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意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社会主体之一的大学生,其法治思维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进行调研,以期了解大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一、调研目的1.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2.分析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法治的认知和态度;3.探讨大学生在法治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随机选择了1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访谈,访谈数目共计50个。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和态度进行深入探讨。
三、调研结果1.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对法治有一定的认知,认为法治是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他们普遍认为法治是“国家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对个人和组织的约束和保护”,并表示支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这表明大学生在法治意识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2. 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在法治观念方面,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支持法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对法律规定的遵守和执行存在一定的偏差。
有近30%的大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对法律的遵守并不十分严格,甚至存在着选择性遵守的情况。
这说明一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3. 大学生的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参与法治实践的意愿并不强烈。
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愿意了解法律知识和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但是在具体行动上,他们的参与度并不高,法治实践的受众范围较窄。
这表明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实际操作和参与并不积极。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社会法治建设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法治思维的培养和加强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主导力量,其法治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
当前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法治理念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治思维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法治观念认识不足、法治意识淡薄、法治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其现状、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健康发展,推动法治建设取得更大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现状,探讨大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及认知水平,了解大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探讨大学生法治思维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因素,为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提升,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意识,为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校园作出贡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调研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整个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状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调研:我们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针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问题,向不同院校的大学生群体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法治的认识和看法。
我们进行了重点访谈,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他们对法治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法治思维。
我们还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参与他们所在的课堂、社团或社会活动,从中观察他们的法治思维在实际场景中的表现。
我们借助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查阅了大量关于法治思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调研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意识在我国逐渐被提倡和普及。
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对法治的认识和态度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调研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旨在了解他们对法治的理解程度、对法律的遵守情况以及对法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进程提供参考。
一、调研背景和方法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本次调研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问卷内容包括对法治的理解、对法律的遵守程度、对法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调研结果。
二、调研结果分析1. 对法治的理解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法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法治的深层内涵和价值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部分学生认为法治仅仅是法律的存在,而忽略了法治精神对社会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法治只是人治的另一种形式,这表明他们对法治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对法律的遵守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遵守程度较高,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但在具体的行为中,仍存在一些违法违纪现象,例如在校园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违规宿舍装修等现象。
这说明大学生在法律遵守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3. 对法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法治建设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对于法治建设持支持的态度。
在提出具体建议时,大学生提到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加大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力度,提高大众法律素养;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司法制度,保障公民的法律权益等等。
在这些建议中,大学生表达了对法治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也指出了当前法治建设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
三、建议与对策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与对策:1. 加强法治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加强对法律和法治的宣传、教育和培养,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法治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事务时,遵循法律规范和法治原则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法治思维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对策。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我校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共计500人作为被访者,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基本信息被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其中本科生占大多数,研究生和博士生比例较少。
多数被访者家庭居住在城市,父母受过高等教育。
这些基本信息与当代大学生整体特征相符。
2. 法治观念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访者对法治持有积极态度,认为法治可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具体问题上,他们对于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和法律效力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被访者认为法律没必要过于严厉,应该考虑到个体情况;另一部分被访者则认为法律制裁应该更加严格。
3. 法律意识对于法律意识的认同程度,被访者的回答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部分被访者认为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必须严格遵守;而另一部分被访者则认为法律对于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实质性影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约束。
大多数被访者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原则有所了解,如合同法、民法等。
但对于一些专业性的法律知识了解较少,他们普遍感到在大学阶段缺乏相关课程的学习。
5. 法律参与在法律参与方面,大多数被访者表示愿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者活动,但对于具体的法律参与活动,比如诉讼和维权,他们的参与度较低。
原因主要包括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以及对法律体制的不信任。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大学应增加法治教育的力度,包括开设法律课程,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社会主体中的重要一部分。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举止对于国家法治化进程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诱惑,诸如网络违法犯罪、腐败等问题也正在对大学生法治思维产生影响。
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状况,分析其对法治的认识和态度,探讨影响其法治思维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水平、态度和看法,探究影响其法治思维的因素,剖析大学生的法治行为表现,进而揭示大学生对法治的需求和期望,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开展本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深入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情况,探讨他们对法治的理解、态度和期望,分析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因素,并总结大学生的法治行为表现。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法治信念和行为表现,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大学生对法治的需求和期望,为促进法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的提升,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进一步营造尊法守法的社会氛围,推动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1.3 研究意义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调查能够从实践角度深入了解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揭示大学生在法治方面的意识形态倾向和行为特点。
通过深入探究大学生对法治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有助于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念。
研究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因素,有助于全面了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为有效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依法治国调研报告
依法治国调研报告依法治国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依法治国是指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工作均依法进行,以法律为基础、以法治为手段,并确保法律公正公平实施的一种治理模式。
为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了解民众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和满意度,以及法律实施的情况。
二、调研内容和范围:1. 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0份,回收率85%。
调查对象为广大市民,覆盖城市和农村地区。
2. 实地访谈:共访谈30人,包括普通市民、法律从业人员、政府官员等,以获取更加具体和深入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依法治国认识情况:(1)65%的调查对象了解依法治国的概念,但对具体实施方式仍有困惑和不清晰的认识。
(2)25%的被调查者认为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3)10%的受访者对依法治国的概念一无所知。
2. 满意度调查:(1)50%的受访者认为法律实施比较公正,但还有30%的调查对象对法律的公正性表示怀疑。
(2)60%的受访者对法律的有效性比较满意,但仍有20%的人表示不满。
(3)70%的受访者认为法律适用比较合理,但还有10%的人表示不满意。
3. 法律实施情况:(1)80%的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法律问题,但只有40%的人会主动寻求法律帮助。
(2)75%的受访者认为法律的普及性比较好,但还有20%的人表示法律知识匮乏。
(3)85%的受访者认为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不够,需要加强。
四、调研结果的启示和建议:1. 提高民众对依法治国的认知:加大对依法治国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增强对法律实施的信心。
2. 加强法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确保法律的公正公平,加强司法独立,提高法律实施的效果。
3. 加强法律教育和普及:加大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民众的法律能力。
4. 加强法律宣传工作:加强对法律宣传的组织和实施,提高法律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遵守法律。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调研报告近年来,以大学校园为代表的年轻人一直在关注和探讨法治思维的建立和强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制作了一份报告。
以下是调研结果的主要内容:一、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1.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法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它对于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2.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法治不仅仅是法律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
它包括了人们对公正、公平等价值观的追求,以及对法制体系的尊重和信任。
3. 另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法治只是一种工具,其存在的意义在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能够约束社会行为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1.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是平等的,不论是官员还是普通公民、富人还是穷人,只要有违法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他们认为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无论是谁都不能被特殊对待。
2. 但是,也有少部分受访者对法律的平等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法律允许,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法律惩罚。
他们认为这是因为社会经济地位、权力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3.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目睹违法行为时应该主动报警或者告知有关部门,因为这是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的行为。
只有极少数受访者认为有时候不报警能够避免一些麻烦和不愉快。
1.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法律是必须遵守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去遵守法律,比如说按时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等。
2. 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虽然也会尽量遵守法律,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一些法律条例规定较为死板和局限,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加以灵活处理,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如果他们遇到了违法犯罪活动,他们会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希望为社会安全与稳定出一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看法和建议
的调查报告
:玉璇学号:007
:苗苗学号:023
:琳学号:003
年级:2013
专业:新闻传播学院4班
广播电视学专业
依法治国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它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久安的重要保障。
它形成的背景和必然性要从多方面考虑。
首先,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纲领,就是坚决厉行法治,彻底摒弃人治,从根本上解决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问题,以开辟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通道。
其次,法治同市场经济具有在的亲缘关系。
依法治国,包括依法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人权,就是对市场经济需求法治的必然回应。
离开了法治,不实现依法治国,市场经济是无法顺利生长、发育并走向成熟的。
同时,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方向,是人的尊严和人格无条件地被尊重,每个人都有权力追求幸福生活和个性解放,人权得到全面确认和充分保
障。
而要达成这些目标,必需依靠法治,在法治的框架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个人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等。
所以,实行法治或依法治国,就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尺。
还有,国家的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稳定有序,都有赖于法治保障。
法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秩序,法治的轨道就是有序化的政治、社会机制,所以,法治也是释放社会风险,防止和克服社会危机的安全阀。
人治可能带来一时的繁荣昌盛和天下太平,但却难以保障久安,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依法治国和法治,带来的是“盛世”,代表的是“文明”,标志的是“秩序”。
这也是中国人寄托于法治之中的期望。
“法治”是对“人治”而言的。
由于我国历史上法治传统薄弱,解放后几十年来我们又对法治重视不够,为之付出了沉重代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的思想路线,人们法治意识逐渐提高,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客观形势进一步呼唤法治。
十多年来,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和积累的问题说明,发展经济和教育,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能够化解和缓和许多矛盾,但还有许多矛盾只有靠法治才能解决。
这是由于法律具有规化、制度化的效能,它通过规各相关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能够从根本上最终回答和落实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如何合理、有效和安全地解决社会矛盾问题。
正因为法律具有如此效能,所以当中央提出“依法治国”方针后,很快就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接受。
但从全国看,发展并不平衡。
“依法治国”尚须进一步强调。
依法治国还与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联系密切。
二者都是在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提出的;二者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为之服务;二者在容上相互渗透,密切关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指出二者的共同点,并不是抹煞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区别。
依法治国主要靠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和执行法律;精神文明的核心部分则是思想道德。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法律贯彻靠他律,有刚性特点;而思想和道德则主要靠自律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特点属柔性。
在实践中,二者应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不可偏废,更不能相互贬低或排斥。
实行“依法治国”,我们需要明白六点必要性: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发扬人民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实行“依法治国”。
在中国,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如果不能坚持贯彻实施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那么我们国家势必出现混乱的政治局面和不安定的社会环境,势必极大的影响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极大的损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
显然,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在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从而维护国家政治局面和
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必须实行“依法治国”。
如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都无视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各行其是,那么就不可能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事业的有序发展,势必损害和影响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为了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集体、个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民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正确处理各民族和社会各个阶层的关系和利益,从而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增强人民之间的团结,改善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必须实行“依法治国”。
四,为了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惩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切实做到不狂不纵,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各项合法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实行“依法治国”。
五,为了处理好我国与各国及国际社会的对外关系和交往,增强同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从外部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和平环境,同时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促进和保障国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必须实行“依法治国”。
六,为了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使各级党组织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围活动,避免和制止超越宪法和法
律的特权,必须实行“依法治国”。
同时建立和健全对权力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滥用职权,不断消除党政机关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
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大学生关于依法治国的看法和建议调查:
Q:请问你对依法治国的的了解主要来自哪里?
A1:主要是高中课本,还有新闻联播也总是会提。
A2:政治课。
Q:你觉得依法治国是什么?
A1: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必究。
A2:立法机关要完善立法、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检察机关加强对法律的监督、人民群众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Q:你了解依法治国产生的背景?
A1:不了解。
A2:是不是因为当时社会太混乱了,所以指定的法律依据?
Q:你觉得当时社会的混乱具体是怎样的呢?
A2:我觉得当时之所以制定依法治国,是因为各个部门需要一个法律的依据,就是可能当时的法律很多嘛,却没有一个框把它框住。
Q:你对依法治国的建议有哪些?
A1:我还是觉得要加强监督,你看最近有个小伙子十八年前被错判,我觉得就是因为当时那个公安机关为了迅速结案,在没有充足的证据的前提下结案,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
要是监督到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A2:加强立法,完善立法,严格执法。
总结:
一、针对大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渠道较窄的现象,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全面宣传、落实到活动中,加大宣传力度,不要让依法治国停在表面。
二、当代大学生对依法治国都有基本的了解,但不不够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将依法治国深入推广到大学教育中。
社会应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依法治国思维的引导。
大学生应该树立依法治国的意识,主动了解学习依法治国。
三、根据大学生关心的依法治国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国家:1.完善法律法规是前提,完善立法,构建全面的立法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2.执法机关严格执法,这样才可以保障社会的信任度,大众才可以安心。
3.检察机关一定要落实监督到位,对于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社会:1.社会舆论一定要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话题,保证立足于依法治国。
2.多多宣传依法治国,形成社会关注热点。
大学生:1.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一定要保持观念的正确性,坚持依法治国不动摇。
2.主动学法、懂法,积极参政、议政,关心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