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合集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总结实验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新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新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002年,我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各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专家对《纲要》进行了修订完善。

现将修订后的《纲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将落实情况、问题和意见及时报我部。

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育部2012年12月7日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002年,我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各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专家对《纲要》进行了修订完善。

现将修订后的《纲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将落实情况、问题和意见及时报我部。

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育部2012年12月7日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一、前言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经过广泛调研和专家评审,特制订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二、指导思想中小学心理教育是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以发展为本位的一种综合性教育。

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适应能力为目标,倡导“以爱为纽带,以心为桥梁”的教育关怀理念,以“防范为主,心理健康促进为辅”的原则,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三、指导原则1.科学性原则。

注重心理学实证研究,及时吸纳心理学新成果,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科学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性别平等原则。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女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育方案。

3.综合性原则。

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全方位、全程、全覆盖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强与班级和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

4.学生主体性原则。

鼓励学生参与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5.目标导向原则。

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标,贴近学生实际,开展符合其成长发展步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指导目标1.认识与态度方面:促使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心理健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学会从容应对自己的思想情感问题。

2.情感管理方面:使中小学生学会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感,调节情绪,合理处理个人关系,培养健康的情感能力和优秀的人文素质。

3.能力培养方面:培养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成功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五、指导内容1.班级心理教育1.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每学期适当的时间,安排具有专业背景的心理学教师,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3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3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有目的、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传授和引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本篇文章将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一、意义1.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压力、逆境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调适自己的情绪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常见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暴躁等。

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更有信心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2.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他们未来成长的基础保障。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心态。

3.预防和减轻一些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预防和减轻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二、目标1.教育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心理态度,养成科学、健康、向善的人生价值观。

学生应该正确看待自我,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信仰和道德观念。

2.提高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情感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的情况时,能够客观冷静、有效应对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情感的本质和特点,提高认知、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情感调节,自我放松,调动积极情绪,化解情绪困扰。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指在面对各种问题时,通过分析与思考,掌握和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技能,解决与未知和复杂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情感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该指导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教育目标: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育内容: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说明,包括情感管理、人际交往、压力调适、情绪管理、心理成长等多个方面。

3. 教育策略:指导纲要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强调了导师制、学习小组、心理咨询、学生社团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 教育保障: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
求,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实施方案和支持。

希望各地学校和教师能够认真贯彻指导纲要的要求,切实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2年第12期编者按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进行了修订完善。

2012年12月7日,教育部将修订后的《纲要》印发各地。

本刊现将此《纲要》予以转摘,以助学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002年,我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各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专家对《纲要》进行了修订完善。

现将修订后的《纲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将落实情况、问题和意见及时报我部。

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育部2012年12月7日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为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XXXX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良好的健康心理素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指导纲要》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说明,提出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着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涉及政策、课程、经费、教师以及社会服务等。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投入: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到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投入,逐步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配置,推进课程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心理素质研究能力。

(2)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大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深入开展认知心理健康等教学模式,引入教育大数据技术,采用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等,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水平。

(3)着重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积极投入资金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经历护理服务,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社区,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旨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重视程度,探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引言概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一指导纲要的内容。

一、指导思想1.1 立足学生发展需求。

指导纲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2 综合预防为主。

指导纲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从预防为主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适和应对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1.3 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指导纲要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实效性。

二、教育目标2.1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立能力等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2.2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预防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2.3 促进全面发展。

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内容3.1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指导纲要要求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发展规律、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和应对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3.2 心理健康技能培养。

指导纲要要求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和应对能力,包括情绪管理、压力释放、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3 心理健康服务提供。

指导纲要要求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四、教育方法4.1 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指导纲要要求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心理游戏等,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与谐发展得教育,就是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得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得发育与发展、社会阅历得扩展及思维方式得变化,特别就是面对社会竞争得压力,她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与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得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得需要,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得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得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若干意见》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与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得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得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与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得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得知识理论与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得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与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得规律与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得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得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与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与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她们得心理潜能,注重预防与解决发展过程中得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与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002年,我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各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专家对《纲要》进行了修订完善。

现将修订后的《纲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将落实情况、问题和意见及时报我部。

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育部2012年12月7日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纲要
引言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匡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教育目标和任务
1.1 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
1.2 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3 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任务
二、建立健全的组织机制
2.1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2 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2.3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三、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3.1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2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3.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4.1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4.2 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
4.3 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
五、加强家校合作
5.1 建立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5.2 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5.3 促进家校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结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指导,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惟独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干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翼各级学校和教师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指导纲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引言概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和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心理问题,中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和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1.1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通过开展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点缺点等方面,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1.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情绪管理课程和情绪调节训练等方式,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增强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3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表现,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2.1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团队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冲突解决能力:通过冲突解决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冲突,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3.1 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3.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绩和压力:通过讲解学习成绩的意义和压力的产生原因,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3.3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0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引言概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该指导纲要的内容。

一、指导思想1.1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指导纲要强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对自身情绪、心理状态的认知能力。

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1.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匡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并解决情绪问题。

学生通过情绪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匡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增进友谊、解决冲突,并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

二、教育目标2.1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是教育目标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价值观。

2.2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包括情绪管理、压力调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2.3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习惯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习惯是教育目标之一。

学生通过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如规律作息、积极锻炼等,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教育内容3.1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知识是教育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情绪管理、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等方面的知识。

3.2 心理健康技能培养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技能,如情绪调节、压力管理、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技能。

学生通过实践和训练,掌握这些技能,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3.3 心理健康活动开展指导纲要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是教育内容之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考依据,它结合当前国情、时代特征和学生需要,从而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指导方法,为校内外各种心理健康服务和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一、目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培养健康的心理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二、原则 (1)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身心特点、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 积极引导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培养自身的心理素养,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响应心理健康教育。

(3) 课堂教学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外活动,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内容 (1) 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培养自身的心理素养。

(3) 教育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 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5) 教育学生
负责任、宽容、自尊、自信的精神素质。

(6) 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展,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突出重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分类指导。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质量和成效,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其他地区,要尽快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和稳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协调发展。

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缩小东西部、城乡和区域之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按照“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化发展。

同时,着力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成效,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6.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7.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8.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9.建立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

教育部将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做出统一规定。

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10.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11.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12.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支持和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

教育部将适时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

1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14.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制订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分期分批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要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

15.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

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1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