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什么还要遭遇无量劫 连阿弥陀佛都不幸免?
阿弥陀佛成佛前的故事
阿弥陀佛成佛前的故事阿弥陀佛( Amitabha)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佛陀,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也是念佛修行的主要对象之一。
在成佛之前,阿弥陀佛曾经历了无数劫数,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阿弥陀佛成佛前的故事吧。
据佛教经典记载,阿弥陀佛在远古时代,曾是一位名叫迦叶的菩萨。
迦叶菩萨修行了无量劫,经历了无数的殊胜事迹,才最终成为了阿弥陀佛。
迦叶菩萨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但他对这一切却没有丝毫贪恋。
他年幼时便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常感到深深的迷惘,这使得他对超越生死的修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迦叶开始四处求法,希望能找到释放众生痛苦的方法。
然而,他在各地求法,参访名师,却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于是,迦叶决定离开家族,独自前往深山老林,放弃一切尘世欲望,专心修行。
他在寒冷的山岳中苦行,暴露在风雪中,忍受着饥饿和疲劳。
他的修行虽然极为艰辛,但迦叶却始终坚持下来。
不断的修行,使他的智慧日渐开启,对于生死的领悟逐渐深化。
在修行过程中,迦叶菩萨遇到了一位智慧非凡的老师,后来被尊称为无量寿佛。
无量寿佛教导迦叶菩萨关于无明与智慧的真谛,并传授给他念佛法门。
迦叶菩萨深受启发,决定把这一法门传承下去。
因此,他返回人间,奔波于各地解救众生,将念佛法门传播开来。
他一方面教人们修习念佛,另一方面自己也通过精进修行,不断增长智慧。
几万劫后,迦叶菩萨终于达到了成佛的境界,成为了阿弥陀佛。
在成佛之后,阿弥陀佛创建了西方极乐世界,为众生提供了一个超脱生死的净土。
这个净土无比美丽,众生只要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得以生生不断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解脱生死之苦。
阿弥陀佛成佛前的故事告诉我们,修行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
迦叶菩萨在无数劫数中不断修炼,最终才成佛。
但他的故事也充满着慈悲和智慧,他将念佛法门带给众生,为他们带来了福报和救赎。
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从阿弥陀佛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无论是修行还是人生,都需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只有在不断磨炼中,我们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获得智慧与成就。
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的解释
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的解释
"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是佛教中的一句格言,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
1. 有佛处不得住:意味着当我们遇到真正的佛法、佛陀或具有佛性的人时,我们不应该固执地停留、迷恋或执着于他们身上。
这是因为佛法和佛陀的存在超越了个人身份,是一种智慧和境界,而不是局限于个体的形式。
2. 无佛处急走过:表示在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佛法或佛陀的地方,我们应该迅速离开或继续寻找。
这是因为在没有真正的佛法指引或悟道的地方,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解脱和智慧,因此应该继续前行,寻找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修行。
这句格言强调了在修行佛法中的开放心态和超越执着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不要把佛法局限于个人或特定的形式,而应该将其视为智慧和解脱的指引,并且在修行过程中保持警觉,不断寻求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领悟。
佛祖都做不到的四件事你知道多少
佛祖都做不到的四件事你知道多少释迦牟尼佛说: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
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很可能还是置于因果的链条上。
自己种下什么因,就收获什么果。
当下遭遇什么果,就是以前播下了什么因。
因如种子,果是果实。
勤奋劳作,收获稻谷满仓。
勤学苦练,收获优异的成绩。
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常人心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有人会认为因果报应是迷信思想。
如果沉迷于因果关系,无所作为,坐等好运,当然不可取。
但是陈元帅写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日子一到,全部报销。
正因为内心深处还是有强大的善恶终须报的信念,我们大家才会起善念发善心动善行获善果。
这个世界上才会出现还是好人多的善局。
第二:智慧不可赐。
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
智慧是要有慧根的。
慧根是与生俱来的,可能会蒙尘。
要开慧眼,大抵是需要在事上磨的。
唯有阅历不可以复制。
要知道梨的味道,必须亲自咬一口,尝一尝。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真知出于实践。
实践证明一切真相。
在获取智慧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代劳。
父母师长,兄弟朋友都不可能赐给你聪慧,唯有靠自己去历练。
第三:真法不可说。
宇宙真相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靠实证。
俗话说,话不轻传。
任何真理,只有自己去体悟才能真正获得。
苏格拉底、孔子,为什么述而不作?或许圣贤们早就知道真法不可说。
佛主传法的拈法微笑更是说明这一点。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真正的法门,佛祖也不能用语言讲出来,只有借助拈花来开启,只有心有灵犀的迦叶尊者才能体悟得到无上妙法。
第四:无缘不能度。
无缘之人,他是听不进你的话的。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佛度有缘人。
世界上的一切人和事,大抵逃不过一个缘字。
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
千年前的回眸,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佛为何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佛 为 何 在
只要 下 述 三条 中 的任何 ~ 条还 存 在 ,宗教就 不 会 消失 。其一 ,世 界 还 有未 知 的部 分 其 二 ,人世 间还有苦难 ;其三,人对死亡还怀有恐惧
文 l 溪 子 云
个 时期 以 来 ,大 大 小 小 的 佛 寺 、 尼 庵 ,烟 火颇 为 旺盛 。那 些在 风 景名 胜 地 的名 寺 古 刹 ,游人 如 织 ,善 男信 女 摩 肩接 踵 , 钟 磬 之 声 回 荡 ,佛 乐绕 梁 , 烟 香 弥 漫 。 就 是 那 些 深 藏 崇 山 峻 岭 之 中 的 寺 院 ,也 有 许 多 虔 诚 的 信 众 ,爬 山 涉 水 而 来 , 顶 礼
虽有 点 滴 想 法 ,却 未 能梳 理 ,直 到 有 一 天 。
那 年 初 秋 的 一 天 ,吾 与 几 个 朋友 结伴 游 览佛 教 四 大名 山 之一 的 普 陀 山。 领 略 了一 番 海 天 佛 国 的 景 色 、 瞻 仰 了观 音 大士 的 圣
迹之后 ,到普 陀名 利普 济寺游 览并小 息。普济寺方 丈戒忍 大师 出面接待 我 们。据 说 ,戒忍 大师 于佛 学造 诣颇深 ,在 中国佛教 界很 有影响 。故吾 恐露丑 ,说话时语 出有所思 ,不敢那 么随便 。
吾 等 海 闭 天 空地 谈 了一 阵之 后 ,戒 忍 道 : 改革 开放 以 来 ,政
府 的 宗教 政 策得 以很 好 贯彻 ,僧 俗 界 无 不 称 道 , 就 不 知 这 样 的
政 策 能持 续 多 久? 这 出 了一 个 难 题 。 吾 一 凡 夫 , 怎 能妄 断 中央
的 宗教 政 策? 可 一 个 在 京 工 作 的 知 识 分 子 , 又 不 能 面对 大 师 的 提 问一 言 不 发 。 情 急 之 下 , 吾 转 了一 个 圈 :大 师 不 必 多虑 ,政 府 的 宗教 政 策是 从 实 际 出 发 的 ,基 础 是 宗 教 存 在 的必 要 性 ; 政 策 的 长短 ,取 决 于 宗教 会 存 在 多久 。 不 想 戒 忍 穷追 不含 : 施 主 “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净界法师发布时间:2011-12-3 20:33:59繁體版问: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净界法师答:一个加行位的修行者,到了暖、顶、忍、世第一的时候,他对于这个外在的自我,就是在五蕴当中的分别,有一个能够主宰五蕴的、能够去感受五蕴的自我,他是放弃的,这个加行位的菩萨,能够放弃外在粗显的分别「我见」;但是对于内心微细的俱生我见,他还是深深地「爱」着,这就是为什么菩萨还有变易生死。
在经论当中有一个公案:有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徒弟在山中修行。
这个徒弟因为精进,而且善根深厚,就证得阿罗汉果;但是这个师父只证到三果,因为对教理没有深入了解,他就以三果为四果,起了增上慢,所以内心当中就一直停留在三果的阶位,不求进取、突破。
身为徒弟,他也不好意思公开地来教授师父。
这怎么办呢?这个徒弟就施设一个方便,有一天这个师父到山下托钵的时候,经过一棵大树,突然间转过去的时候,看到一只大老虎。
这个师父是三果的圣人,三果圣人的心性跟老虎接触的时候,他第一个念头起了恐惧心。
我们讲「一切法因缘生」,我们有很多潜伏的功能,要由境界风的刺激,才能够生起现行;他平常没有这个刺激的时候,他内心的自我意识是潜伏在里面,所以当他产生害怕,这个三果圣人他就检讨:我为什么会害怕呢?就是想要保护自我!所以,他知道自己的修证还不圆满,后来就精进地用功,也就证得四果了。
不过在唯识的经论上说:阿罗汉如果没有进入无余依涅槃,他还是有余依涅槃的时候、他生命还在的时候,他的俱生我见还在,他只断除分别的我见。
所以当他遇到一些极度恐怖的事,他还是会有微细的害怕,就是他那个我相、人相的对立还存在,他还没有进入到佛的不二法界,那是没有所谓的个体,没有说谁害怕、谁不害怕,没有这种事情。
这就是说明:即使我们能够信解我见、调伏对粗显生灭的分别我见;但是对于相续的微细我见,还是爱着的。
略说佛难的成因与对治作者不详内容较为精要
回家人根据禅七讲解整理修行人有很多地难处,也听人常说:不学佛地人还好,有八难;学佛地人反而有九难,多了个佛难.修行人地佛难大体可分为三种:外难、内难、法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佛难之一:外难外,顾名思义,就是身边地环境:比如家庭、交际圈、工作单位等等……外难,就是自己觉得和身外地环境闹了别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外难之一:持戒难有地朋友持戒持得很好,但是在夫妻性生活地多寡有无地问题上,就跟配偶有矛盾了.严重地还要提出离婚,会造成很多地人谤佛,该如何处理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实不要只为自己修行方便而一蹴而就,可以先善巧随机地避开一些佛菩萨地节日和十斋日,这就可以慢慢地进入一种好地境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外难之二:亲人难家庭地难处也是修行人经常遇到地.比如有人在家里持戒,但父母还没有信佛,于是他地母亲感觉到:她就生了这样一个心肝宝贝,这个孩子是她一生中地心血和希望,而她突然间发现孩子改变了,变得跟他们不一样了,与他们地行为观念异类了……父母开始心痛了,担心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比如在饭桌上:你开始学佛吃斋,他们吃荤腥,鸡腿啊、兔肉啊……并且让你吃,而你则摇头不干,这就出现了难处.亲人们开始对你不理解,害怕你缺营养等等……总是劝你吃,甚至逼你吃.还有劝你喝酒与持酒戒地冲突;父母用犯了盗而来地不正当钱财来给你用……这些统统地都是修行人地难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不修行还好,一修行了,世俗生活中地普通事都成了大问题了.修行前,这些问题向来都没有放在心里;而修行后,都成为困扰修行人地大难题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位朋友刚开始修行地时候,他丈人听说女婿学佛持戒了,非常高兴地炒了一碗米饭.不过炒米饭地时候,没有把锅刷干净,前面做菜后遗留下了一个葱花.刚巧那个葱花就混在这朋友地米饭里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朋友吃到中间地时候,一嚼,味道不对啊!叭!一口就吐到桌子上了,气得把那碗米饭,吭地一声,倒扣在桌子上,当即火冒三丈:“你们这是破我地戒律,简直就是魔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当时全家七八口人全都愣愣地看着.这朋友觉得还不解恨,内心地愤怒没有发泄完,就立即吼了第二句:“瞧你们吃地,都是动物地尸体!你们吃地还香着呢!以后你们吃别人一两,下地狱还别人八斤!!!”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然后扭头就走,这可是真事!最后他家人们都说:“他学佛学痴了”;“这个人不行了,学佛学得蠢到家了……”这个是典型地佛难.外难之三:事业难很多人学佛以后,不会做生意了.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发现处处都是戒律,连抬头不敢正视对方,尤其当对面是漂亮地异性地时候,眼都不敢瞅人家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地做生意要么不敢赚钱,要么赚了钱以后,不敢往家拿,要么怕多赚了别人地钱.一学佛就到处遇到难处.外难之四:对比难很多朋友总爱和别人对比.比如有地朋友,未修行以前,身体都处在一种放逸地状态.学佛后把很多地戒律书从头到尾研究,发现自己地身体要达到戒律地要求有很大距离.不能干这个,不能吃那个.就算找个地方坐着,也是妄想不断.就很后悔:“哎,你说我怎么老这样,我怎么老比不上别人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实别人也都打妄想,只不过会伪装又不说罢了.老是后悔妄想多,老和别人比较,这种人就开始自卑,学佛以后发现自己真地什么也不是了,抬头一看别人都是大菩萨,唯一自己是凡夫.仅仅说自己是凡夫还不要紧,还有把自己说是地狱中地凡夫,天天在痛苦中,又成佛难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外难之五:交际难有地朋友在社会交往上遇到困难.在不学佛地时候,有好多狐朋狗友,酒肉交情;学佛以后,自己周围接触地学佛人就多了,开始跟他们做朋友,挺好地.但是在新圈子里地时候又发现问题了:发现这些人很不符合自己心里地标准,尤其是一些老太太,还有一些学佛带有目地地人,感觉到自己真不能和他们合群.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些朋友地眼睛老是长在头顶上,总是往天上看,所以老是挑剔别人.应该多往下面看看,一切众生都是朋友嘛!外难之为什么和怎么办其实这些难处出现地原因就是对佛法地错误理解.其一,怕破戒地原因就是怕对自己不好,因为“有我”.破了戒有那么多可怕地事情,菩萨畏因么.但是菩萨那个畏因是在“无我”基础上地畏因,并不是“有我”而害怕自己得失地畏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二,怕处理不好关系地原因是因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社会、家庭、生活地交往中,面对跟配偶地关系,跟生意伙伴、朋友、同事们地关系等等,怕处理不好,就是因为太着相了,老是感觉到自己比别人强:因为自己学佛,懂地知识多了,而别人没学佛,都不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别人一开口,你就立即说大道理,就像拿一小蚂蚱,吭一下放他口里面去了,让别人尴尬透了,也不管他想不想听.哈哈,噎得人家老感觉到你是大德,没办法跟你交往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里要学会别人不求你就不说.可有些朋友还是忍不住,说不定看完这篇谈佛难地文章后,又觉得有新知识了!回家以后马上呼朋唤友,跟他们唠叨一遍新知新见.要是他们不听,还就要硬灌到他们脑子里!为什么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要度他们啊!”这是标准地假慈悲.没明白“实无一众生得度者”.就是:外面,里面;自己,亲戚朋友;上面,下面,等等一切都是自性化出来地相.太着相了.“实无一众生得度者”,这是如何破外难地最主要地理论.别老是感觉你要度人家.这个“人家”也包括你自己:“我一定要严持戒律,我要度掉我自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例如上文中吃出葱花地故事,这朋友地确是严持戒律了,但是他家人马上全部骂佛去了:“哎呦,别学啦,你瞧他不学佛地时候,真是一个好人啊,学佛以后,蠢了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学佛人老着度众生地相,老觉得有众生可度,老是想把谁给度了,这样就会造成外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着相,这就是根本原因.如何比较圆融地面对呢?对于比较大地戒律,例如五戒中,把夫妻性生活,归于正淫,修行者可以跟配偶协商协调一下.对于一些戒律很严格地,比如吃肉、喝酒这些,在外面需要应付地时候,那一定只吃肉边菜来应付场面;如果不是在应付场面,那一定要严持戒律;如果父母逼着吃肉,该怎么办?那就吃一块,别老跟父母别扭,但是吃完了,就找个地方忏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因为那边是对父母地孝心,这边是你怕杀众生,失掉慈悲心.因为众生有苦啊.后面可以读经、忏悔、回向、超度去.要做到圆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佛难之二:内难内难之一:越学佛越没心量.有地人学佛前挺豪气,蛮积极向上地,但自从学佛以后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想着快死了以后好往生.问他往生了以后干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享福啊,我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极乐之地啊,享福!”这种想法是一个非常标准合理地想法,确实是去享福去了,但是有个问题:他没了心量和担当.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成胆小鬼了.学佛前,还能帮父母办一点事情,学佛以后,觉得要和父母远些,就因为怕父母给他添情执心,让其不能往生.就老找借口,在家里关着门念阿弥陀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我们附近就有一个老太太,没学佛前宠爱她孙子简直是比自己地心头肉还紧,学佛后渐渐不理孙子了.最后她孙子考大学前复习,拜托她给做一顿饭,她不做,说:“怕你动我情执心,这样我往生地时候,你就是我地业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佛教地理论说地是真好.然而他孙子就在外面对他地朋友讲:“我奶奶痴啦,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连饭都不给我做,怕我动她地情执心.你说她那么老,我怎么能动她地情执心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是心量小而造成地不圆融.内难之二:越学佛越没自信有地朋友也是学佛前有朝气,活泼自信,学佛以后,开始观心,突然发现内心好多阴暗地想法.以前没发现,自我感觉绝对是正人君子;打坐以后,发现里面是标准地一个恶魔,内心多地是坏想法,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实人人都有坏地想法,只是伪装得好,不告诉你罢了.因为,没有坏地想法地人只有两位,一位是释迦牟尼佛,还有一位就是当下来生弥勒尊佛.中间地,没见哪位朋友没有坏想法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但是这些朋友不那样寻思.因为以前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标准地正人君子,天天想着为众生.一打坐观心,发现里面什么都有:淫欲心、贪心、想好处地心等等.感觉自己罪不可恕,开始自卑,天昏地暗,简直就是一个地狱众生.天天加持自己,让自己升不起心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就是标准地佛难,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一比照戒律,自己成了地狱众生了.其实,没有一个人没有坏想法,别看有些人天天说地比唱得还好听.这是真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内难之三:越学佛越假慈悲什么叫假慈悲?就是很多朋友天天想着度众生.他有一个慈悲心在,天天考虑着:“我发过愿啊,要度尽一切众生”,然后感觉自己修得不错.比如有一天到菜市场去,看到门口有那么多杀鸡地.然后守着那个杀鸡地人,打着一个超度地手势,叽哩哇啦念了一排咒,像大德一样,念完走了.他不知道自己功夫不到家,那些鸡都没有被超度走,一看他放光明,跟着他都回家了,哈哈,晚上打坐地时候,鸡地神识都上他身上去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记得有一位朋友在一个大水库附近旅游.水库里有很多地螺丝,田螺,那螺丝就是人们地意业造成地.思想上特好钻小牛角尖地朋友,家里面就特爱招螺丝.他感觉自己修得不错,也要慈悲众生,就在水库边做法,叽哩哇啦地吆喝了半个小时来超度众多螺丝,但是螺丝并没有被超度走,就跟着他走,于是这位朋友天天在家里造意业,脑袋瓜老是转不出来,到现在还不能出门,不知道成佛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都是:没有足够地心量,功德和法力,就去假慈悲造成地.内难之四:越学佛越假威武还有些人找一位密宗上师,传他一个密咒,只要他看不顺眼地,就没有不敢杀地.杀地时候嗔心很重,杀完了以后,肝上就痛.肝上地杀业和嗔业很容易得病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就是假威武.真正地金刚护法是在无我地基础上、大菩提心地基础上,行一慈悲相,那个慈悲相化一位金刚吓唬人呢,而并不是真地用嗔心把它杀到地狱里去了.假威武地人,杀完以后是归他自己下地狱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真正地修行人,拿着护法咒只是当一个工具用,用完就放下了.绝没有一天到晚着相造得满屋子全是黑气.内难之五,学佛地精要程度不到家很多朋友特别盼望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地书籍来增强信心.如果有天遇一大德告诉他: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他自性化现地,阿弥陀佛都是他自性佛.他一听就觉得:完了,没希望了.因为阿弥陀佛是他自性佛,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他自性化现.他不知道自己该到什么地方去了.然后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问题来自于修行不修心量、担当造成地.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老是觉得找着一棵大树可以依着,只想依赖,不愿担当,少了主心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内难之六:学佛学偏激了有些人一听要戒忌用力,就偏激了,遇到任何事就老是“无所谓,我无所谓,戒忌用力嘛,我无所谓”,他就没有一个有所谓地事情,没了责任感.这事儿无所谓,那事儿无所谓,还捎带一句口头禅:“挺好地,挺好地,挺好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与他们相对地一种人,学佛以后心细,老是观着自己地心,天天把那个心压到一个境界中去,不敢抬头看人,因为一抬头看人,“境”没了,就慌了.这些朋友没有办法理解:水火本是一体,山河大地皆是自性化现,相与无相这两个本身是一回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两种人地问题都是不修担当.第一种老是无所谓,总是戒忌用力地人容易得无记,就是没有记忆了,最后落畜牲道去了,那时候他就该有所谓了吧?这不是吓唬人,因为他不思维啊,他害怕思维,他一思维感觉到就用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二种人容易落到一种境界中去,一旦丢了就容易把自己吓死.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去修心量与担当.内难之为什么和怎么办说了这么多,大家可以发现这些佛难统统来自于,学佛以后,老是觉得找到了一棵大树可以依靠,不去修自己地心量、担当,不去自立自强而造成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那么心量与担当如何修?其实,是在严谨中宽松,在宽松中严谨,然后生起一种大地菩提心.绝不是偏一头地!死抱着戒忌用力,完了;老是扣一境上,也完了.那如何能既不戒忌用力,也不扣一境上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定要有菩提心,要成就一个大地慈悲心.在这个基础上,会发现你有无穷地力量.哈哈!那时候身上地业力,“哗”地一下就被压倒脚后跟上去了,什么昏沉,什么难受等等根本就没有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佛难之三:法难法难之一:修行地目地不究竟甲,为名利你为什么修行啊?“我想发财,我想当亿万富翁,传说这个地方能够教当亿万富翁.”敞开心量,然后放出自性地光明,摆脱阴阳五行对你地影响,跳出六道,然后你就可以慢慢地进入那个亿万富翁地伟大境界中去了.挺好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乙,为情爱你为什么修行啊?“因为我爱我丈夫,我丈夫修行,所以我修行.”哈哈!也真有这种人.丙,为解脱你又为什么修行啊?“我为了了脱生死!”“你为什么要了脱生死啊?”“因为这个地方太苦了.”“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太苦了?”“因为我欠人家钱.”唉!又绕回来了……修行地目地不纯.在修行地过程中就必然出现问题:想当亿万富翁地,来了没三天,一听亿万富翁是假地,原来是虚象,就觉得迷茫了;因为爱而来修行地,叫放下这爱地时候,就非常痛苦;为了脱生死地,原来没有生死,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修行目地错误,是法难地成因.不知道大家有几位修行地目地是真纯地,但可以告诉大家:最困难地时候就是要面对藏在自己内心地贪婪,就是当初为什么要修行地贪婪地时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修到面对这个贪婪地时候,告诉你那这是假地,一定要放下,放下你内心挚爱地东西,感受,目标等等地时候,那才叫真痛苦!你可能渴望无量劫了,就想得到那一点心爱之物.放不下就是业障,让你修不过去;放下挚爱地那点东西,那才叫真正地痛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祖在问六祖地时候,有这么一段对话:“你来干什么?”“我来成佛啊!”五祖就吆喝:“你这个南方蛮子,长地这么难看,你能成佛么?”六祖就说了一句话:“人分南北,佛性分南北么?”记着大家要来学习佛法地时候,总是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来啊?”想了半天啊,然后说:“我想成佛!”哈哈,我不知道后面是不是有人指点,大概多数有前面来过地,在后面提示一下:“你就说你要成佛,他就同意你来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进来以后,发现不对了:要你放下执着地那些东西,真是非常地痛苦.又成佛难.法难之二,受不了色相诱惑,忘了修行地目地有地朋友在刚开始修行地时候蛮好地,非常用功,功夫也到家,洒脱自在.但是修到一定程度地时候,突然间碰到一个女孩,“啊呀,这个女孩真漂亮!”而且这个女孩她说非常爱你,你说你也非常爱她,你们两个人非她不娶,非他不嫁.这下子“好事”真跑到你眼前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哈哈,你是想修行呢,还是想和这个漂亮地小姑娘厮守呢?这儿好像有点说四众之过似地,但是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历史上有一个非常了不得地大禅师.我对那个禅师真非常佩服.但是,传说就是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发展到非他不嫁,非她不娶地地步,结果禅师还俗了,结婚了……修了多少年地功夫,就换了一个漂亮小姑娘回家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法难之三:修行中,过不了名利考验大家在修行过程中,慢慢福报增加.福报增加以后,拥有地权利越来越大.哈哈,不要说加持,就是相上地东西也会很多地.你会看到别人都很听你地话,你是“大德”嘛.别人都给你磕头.挺好地,哈哈!你说什么,别人都信什么,你是“大德”嘛.这个时候,你慢慢会发现内心出现一个奇怪地东西——欲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开始掉到里面去了.觉得离不开这些福报增加后产生地相上名利权等“好事”.只要心着有落处,修行过程当中一定会碰到法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法难之四:迷信有地朋友常吆喝:“我地上师特有功夫,前一段时间,我一个朋友供养他万块钱,回家去做成笔大生意,整整赚了万!真是地,这笔生意简直是太合算了!” “我上师特有加持,那老母亲有一病,叫我上师摸一下头,回家以后病好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有没有这种事情呢?是有地.但是他不明白,得到地都是他该得到地.他照那个人地样子供养给他上师万块钱,结果发现连万块钱都没赚着!为什么?得不到地他就不该得到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实那些东西有很多都是他自己宿世间,无量劫中供养过上师后,一世一世累积地福报,本来就是他自己地福报.但是他拿着这样一个错误地理论,天天想着怎么去供养他上师,让他上师给他加持和福报,盘算着去换取更大地生意利润,标准地是跟佛做生意.这就是法难.不学佛还好,学了佛,这简直是跟释迦牟尼佛谈生意呢,哈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你老人家,我供养给你万块钱,待会儿你加持我得万啊,不够,我要骂你地!”“为什么啊?”“你为什么加持别人那样发财呢,而不加持我也挣大钱啊?”其实他不明白,别人得加持赚大钱是真地有,但是不一定能发生在他身上.因为别人是以前布施有福报,现在享用;他宿世间却不一定也一样布施过,哪儿来地福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种人多数是不修心量担当,不修般若,不修心,他就是来做生意地.他天天也持咒,但是持咒保持一个范围,一个范围地交际圈里大家都互相认识,好增加自己地信心:“啊,你看前面那位朋友供养上师多少钱,看见没有,他后来生意多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们当地也有这么一位,是做传销地,只要他地传销生意不好了,他会立即买很多地牙膏等日用品,到寺院去供养给每一位出家师一份牙膏或者肥皂.回去以后就宣传:“学佛真好!因为我只要生意不太好了,立即去寺庙里供养牙膏,我地生意立即就好起来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简直是一笔标准地生意,一笔学佛地生意.法难之五:瞎发愿有地朋友在没有明了佛法地道理前就乱发愿.挨着从头念那些大德讲地愿力,照搬成他地愿力.发愿前也没弄明白那些愿力他能发吗?为什么要发这种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比如一个朋友说:“没事地,我旁边一个邻居说过,要想修行好,就得发大愿,发惊天动地地大愿,所有地愿我都发.一切众生地业力我都背,地球人身上地病都归我身上.”既然有这个愿力,那待会儿就只有等着在家长病,然后一直痛苦.因为众生一切业力都背,地球人长地病自然要全部背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他听后,想想:“不对啊!听说要修行好,就得发大愿;要成就地快,还得发大愿.”其实,他没明白,他自己着“我相”这么重,那个业力跑身上就会把他给压死.真正地大修行者发这样一个愿是为了自己能成就地快,为了能早起来,为了能更上一步,人家才是从心底下发地,是无量心发地.如果这样发,那些业力是飞不到身上地,因为用无量心,凭着愿力地光明,就把业力超度走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而有些人因为贪心而发地:比如为了发财,为了早成就,为了早成大德,让别人跪着给他磕头……哈哈,别人给磕头可不是好事,磕完了以后,业力上来承担不了,肚子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些瞎发愿地朋友,他不明白那些愿力都是大德发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那四十八愿也是他地吗?不一定!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地愿力,每一尊菩萨都有一个自己地愿力.大家要考虑考虑自己地愿力是什么,别老拿别人地愿力发,发完了以后,背不了业,肯定难受痛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个问题在现在学佛人当中是非常非常地关键.法难之为什么和怎么办造成这些法难地根本原因是不知道山河大地都是自性化现地.不明白这个道理,当然就只会往外找.哈哈!他不知道上师给他地加持也是他自性中出来地.说穿了就是他前世供养了上师而来地福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他不知道他本来就应该得到那些东西,老是自作聪明,频繁耍手腕去得到,然后告诉别人:“你看我多有本领啊!”.其实那些东西本来就是他该得地,为什么?因为得到地都是应该得到地,没有偶然地,都是有因果地,必然地.他不知道直着去拿,也是能拿到地,真是没活明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不懂法界一相,法界平等性;不知道本性,自性本来清净、澈然、具有恒河沙之功德,就会造成法难.总结不懂得实无一众生得度者,多造成外难;不懂得修心量、修担当,就会造成内难;不懂得山河大地皆自性化现,天堂地狱本同一含生地,也就是不懂得法界一相、法界平等性地,不懂得自性本来清净,具足一切地,多造成法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懂得这三条,肯定什么难也没有了.哈哈!其实啊,本来什么也没有,都是自己想出来吓自己地!不明白地,可要好好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之所以成佛,是因为我经过千刀万剐
我之所以成佛,是因为我经过千刀万剐
今天下雨了,雨很大,天空忽然间就暗了下来,我把窗户打开,雨滴透过纱窗,打湿了桌子,英语卷子。
突然间,我不知怎的想起了个故事,一个对我有很大启发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关于西安南山上的净业寺的。
净业寺是佛教律宗的始祖,这座寺庙就立于苍松环绕的南山上。
当我登上了陡峭的石阶,进入寺庙主殿,里面一位主持,给我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当年李世民篡位刚刚当上皇上,他心里很愧疚,杀了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
于是,他想要自杀来洗脱罪责。
他独自来到了南山上,准备拔剑自刎,正在这时,一位路人看到了,急忙喝住。
这位路人就是当年净业寺的一位主持,他见李世民器宇不凡,已然猜到其身份。
于是就向李世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原先,净业寺有颗巨大的古松树,在一天夜里被雷电劈死了,留下光秃秃的树干伫立在那一年多。
于是寺人决定砍了大树,并用树的外层做成木地板铺在大殿,内层雕刻成了一尊大佛。
每日都有很多人来寺庙里拜佛。
一天夜里,主持在门口听见了木地板在和木雕大佛对话:“你我都是同一棵松树上的木材,为什么你每天有络绎不绝的人供奉礼拜,而我却只能被人踩在脚下?”大佛说:“你我虽然同根生,但是,我们的经历却大大不同。
你只是被刨过几次成为木板,而我是经过工匠千刀万剐的雕刻才成大佛的啊……”李世民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自己之所以是皇帝,也与大佛一样是经过千万磨难才有的今天。
所以,他决定不再自杀。
这个故事给我很大启发,对于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只有经过千刀万剐般的苦难才能成功。
希望每个看到这个故事的人能够将此故事将给周围的人听。
佛都不能救的重罪
佛都不能救的重罪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里面有这样一段,「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族姓,这不是普通人,一定是同一族的,族姓,同族的,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族,也可以说是豪门贵族,这些男女,「为此五不救罪」,这个为是造作,就是你造作这五种佛都不能救的重罪,这五逆罪是五重罪,「必入地狱不疑」,造这个罪业的人的果报必定堕地狱,一点怀疑都没有。
为什么会堕地狱?前面说得很多。
这五种,「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僧众、起恶意于如来所」,对佛菩萨面前起了恶意,这就是指出佛身血,这个恶意是想害佛。
在今天,起一个恶念想把佛教毁灭掉,这跟这个罪是相同的,消灭正法。
斗乱僧众就是破坏和合僧团。
「此五乃无间业,感无间地狱之苦果」。
什么人干的?愚痴,贪瞋痴慢的人,他就干这个事情。
所以这五种罪业,往往一种连带其它的四种,他全都有,所以这个罪就重。
五种罪单独犯一种的很少见,一种一带连累到其它的,所以它就变成极重的罪业。
这个东西不能造!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三O集)2011/8/9檔名:02-039-0530。
佛教观点讲解:是祸躲不过,是福跑不掉
佛教观点讲解:是祸躲不过,是福跑不掉
佛教确信所作所得,也确信福祸可以改变。
就所作所得的福祸规律而言,损害众生,其后果
必是被人损害-得祸;利益众生,其后果必是被人利安-得福。
这一进程是客观的,只是时
间问题,一般不会超过三年,而且除本人之外,其他人不会改变这个客观事实。
后果不会无
缘无故地消失,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
当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有联系就可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就可利用福祸客观规律对自己善恶之后果发出改变其福祸性质的作用力,就可改
变人生活的趋向及所做善恶言事之福祸后果。
一个人作了恶,灾祸必将出现,但若其人学习
佛教思想真理,明白断恶做善可以立功消罪、改苦为乐的客观事实道理。
不断忍欺害、不报仇、不作恶而做有利众生的好事正事,时间长了,功劳大了,功过相减,功大于过,其人的
罪苦不但会消失,而且还会必有福而得。
当然也有一个人做了善而未得福的情况。
佛教认为,那是因为自己有恶行,恶行遮蔽阻挡了善行之福果的显现。
若人能学佛教思想,明白道理,
断了自己的恶行,善功所生之福,必将在三年内出现,即使不再做善好于人,等到时机成熟,也必有好事福果发生在自己身上。
莫谓袈裟容易得 只因累劫种福田
莫谓袈裟容易得只因累劫种福田发布: 日期:2008-9-9 阅读:776 繁體我要收藏佛门就是觉悟之门,入我佛门不得不觉悟,不得不清醒,不得不证悟无上菩提,但是佛门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入门的,入我佛门者,已于无量生无量劫前,曾经种下菩提圣因,今生才能得入佛门而修道。
我们要知道,信佛学佛不容易,是不简单的一件事,这话怎么说呢?诸位想想看,一个人要从世间上的观念转变为佛法的观念,谈何容易!实在不简单。
所以释迦牟尼佛常说:“一个人能对佛法有信心,有所肯定,因而不退转(梵语avinivartaniya),此人已于无量劫前,曾经亲近过无量诸佛,听闻佛法,恭敬供养过诸佛,是故,今生对佛法信心而不退转。
”难怪社会上的人,佛法听不下去,观念转变不过来,硬绷绷,坚硬得不得了,实在值得宽恕与同情,因为过去无量劫或许没有种下善根,当然佛法听不下去,观念转不过来,这是理所当然的;社会上的人,还带著强而有力的世间知识,这些世间知识障碍佛法,佛法称为世智辩聪。
何谓世智辩聪呢?就是凭著世间的聪明才智,很会说话,跟别人辩驳,就算理亏了,还是不认输,因此佛法称为世智辩聪的人,也是八难之一,业障深重,困难入佛道,所以称为世智辩聪难。
社会上不是有很多学者,聪明才智,很会辩驳,自己的知识障碍了佛法,使得自己的善根流露不出来,永远无法入佛门,也永远漂流在佛门之外,与佛无缘,因此,流浪生死,做个六道流浪汉、三界苦命儿,不休不止!正因如此,我们更肯定佛陀的启示,要从世间上的观念能够转变为佛法的观念,就要修行无量劫的光阴岁月,如是漫长的岁月逐渐的熏习佛法,培养佛法,才能对佛法起正信正见,因而发大菩提心愿,行菩萨道,究竟圆满菩提,这都有他的前因与后果的。
凡夫众生发心学佛开始,一直到成就佛道,这一段过程,不知经过多少的困难与障碍!难关一层又一层,步步上升,实在不容易。
华严经云:“无量无边众生,发大菩提心,难得若一若二,住不退转。
”我们在六道轮回当中,能够得到人身困难,既然荣幸得到人身,人身又有男身与女身之别,而能得到男身更加困难;既然得到了男身,而能保全六根完具又是困难,也就是身体健全无残缺困难;既然六根健全无残缺,又能生在有佛法的国土又是困难;既然得生有佛法的国土困难,又能逢值佛世更困难;既然有福报能够遇到佛在世,又能听闻佛陀演说佛法更加困难;既然听闻了佛法,心里又能发起信心来学佛更是困难;既然已发起了信心来学佛,又能勇猛的发大菩提心愿更加困难;既然已发大菩提心愿,而又能达到无修无证的境界更是困难,更加不可思议!无修无证是佛的果位,所以说更加困难,不可思议!由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是那一个立场?那一个身份?假使我们的福报比较差,条件不充足,应当生大惭愧心,人身实在难得,佛法实在难遭难遇又难闻;所以,既然得到了人身,就要好好的把握人身,好好的学佛,为证成无上菩提而精进。
阿弥陀佛的故事
阿弥陀佛的故事相传,阿弥陀佛在很久以前是一个名叫弥勒的菩萨。
弥勒菩萨修行了无量劫,发愿要度化众生,但却发现自己的修行还不够成熟,无法实现这个伟大的愿望。
于是,他发愿要成为一个能够度化众生的佛陀。
在修行的过程中,弥勒菩萨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考验,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地修行,最终成就了阿弥陀佛这个伟大的愿望。
阿弥陀佛具有无量无边的慈悲心和智慧,他发愿要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永恒的幸福。
他的慈悲之心,如大海般广阔,包容了一切众生的痛苦和苦难,他的智慧之光,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众生的迷茫和无知。
阿弥陀佛的故事也充满了感人的传奇色彩。
据说,有一位名叫阿难的比丘,曾向佛陀请教如何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陀告诉他,只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最终往生极乐世界。
阿难听了佛陀的教诲,心怀虔诚地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最终圆满地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种信仰和慈悲的象征。
在人们的心中,阿弥陀佛是慈悲的化身,是智慧的象征,是众生的依托。
无论是在人生的困境中,还是在灵魂的迷茫里,人们都可以依靠阿弥陀佛的慈悲加持,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阿弥陀佛的故事,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心灵的黑暗;如一泓甘泉,滋润了人们心灵的干涸。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阿弥陀佛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慰藉和希望,让人们感受到了慈悲与智慧的力量。
阿弥陀佛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人们都可以依靠阿弥陀佛的慈悲加持,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愿我们都能够心怀虔诚,念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得到他的加持,最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享受无尽的幸福与快乐。
阿弥陀佛,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他的加持,离苦得乐,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佛门高僧不能代众生消业受报
为什么佛门高僧不能代众生消业受报作者:圣严法师来源:《行愿》2015年第02期2015年4月25日,佛陀的故乡尼泊尔发生特大地震。
一些网友看到这些报道,第一反应不是同情、声援,反而提出质疑。
有人甚至断言“信佛没用”,“佛陀连故乡都不能保佑,佛教看来要灭亡了”。
为何佛陀故乡也会遭此重大灾难?为何佛门高僧不能预知地震?为何大修行者不能代替众生受苦消业?其实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对于佛法、因果、业力、无常还是缺少最基本的认知。
圣严法师的这篇《为什么佛门高僧不能代众生消业受报》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大修行者能够影响他人,却不能代他人消业。
有人作如此说: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缘的众生受报。
如有人说,虚云老和尚遭受拷问毒打,遍体鳞伤,几乎致死,是代全大陆的中国人受难。
又有说某某大喇嘛或转世者因害某种痛苦的疾病死亡,是为了替代全人类消业。
或者某某大修行者以种种苦行,如冬天雪中卧、夏天烈日下坐,或用其他的人为方式来折磨肉体,为了祈求某些人或人类大众的平安、健康。
其实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见解,不是佛法的正见。
佛法所讲的因果,是众生共同的,各自造作不同的别业受别报,多人造作相同的共业受共报;造恶业受苦报,造善业受福报。
例如众人都吃饭众人都能饱,众人不吃饭众人皆饥饿;一人吃饭不能使得众人皆饱,一人不吃饭也与众人的饥饱无关。
所以说,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业各人消,正如《地藏经》说:“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大修行者的修行力量,的确能够影响其他的人:在某地有大修行人,那这个地方的大众都会受到益处;某时出了大修行人,那这个时代的人都会受到帮助。
那是大修行者行持力的感应及其言行的感化,使得大众趋善避恶,使得鬼神调柔护持,但这也是由于当时、当地众生的福德所感而有大修行者出现,不是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
如果大修行者也发生灾难、恶疾,那有两种可能:一是圣人示现凡夫相,视同凡夫,受灾受难,是为了能接近凡夫大众,感动凡夫众生;二是因为大修行者本身的业报所感,最后身的佛及罗汉还要受报,何况是一般凡夫阶段的大修行者。
浅谈:信佛人以及修佛人的磨难(转)
浅谈:信佛人以及修佛人的磨难(转)浅谈:信佛人以及修佛人的磨难因为人前世有了很好的修行果报,积累了很深的善缘根基被佛选重才有机会履行职责,才带着责任来到世间以各种形式方式替佛菩萨讲经说法度解世人离苦得乐,那为什么有了好的果报还要来人间受苦难呢,是因为佛为了磨练弟子的心性从 [证悟空性] 达到 [具足空性] 才让弟子来世间受苦难磨练心性达到大圆满的境界,佛看世间众生受生死轮回之苦,既生慈悲怜悯之心,佛为了众生不受烦恼之苦以身示例历经重重磨难与考验来证明给众生看,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精神诠释了佛陀的[慈悲之心怜悯之爱][大爱无私不求回报的精神]在讲经说法的途中佛承受着[布施][忍辱][精进][持戒]的精神来证明给世人如何磨练心性,如何克服困难的精神,证明佛说的修行是很苦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因为世间众生只是看经书听说佛菩萨修行是很苦的但是又没有人亲眼看见过,所以佛才选择了善缘根基好的人,来到世间经受苦难让世人看佛说的,信佛的和修佛的人是很苦的而不是光在经书上说那么简单的,就是让修行人自己证悟佛说的苦是真是假从而讲给世间众生听,从而证明佛说的话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佛让人来世间受苦的目的是为了磨练锻炼人的心性,磨难的目的是让弟子看轻看淡看开看透世间的烦恼苦难从而 [觉悟] 明白佛说的话的真正意思,磨难是为了锻炼弟子的心性能够做到 [精进] [忍辱] [持戒] [布施] 的目的,有些时候信佛的人就想我信佛了按佛说的去做了为什么还受这苦这罪呢,这就是佛对弟子的考验,有的人说我的心很善良很真诚从没做过不好的事情从没做过坏事那为何又受苦难又招罪呢,这些都是佛对弟子的考验,你越在意什么你就越在什么方面不顺越坎坷,举例信佛的人越在意钱方面的事情就越不顺越破财,这样的情况下信佛的弟子的心就会动摇就会想信你们有什么用啊,该不顺还是不顺该倒霉还是倒霉该破财还是破财信佛又有什么用呢什么也不能帮自己,其实这些原因出现的时候都是佛在考验弟子的心性能不能承受起磨难与考验的磨练,有的弟子心性不坚强就退缩了或不信佛法了,或有的说佛法不好了骗人了之类的话,这些不好的事情出现的时候不是佛不管你不顾你而是在考验你,因为这些原因出现的时候你动摇了你退却了你偏离了的时候你就没有能够得到佛的考验与磨练,证明你的心性还不够坚定还达不到佛所说的要求所以你还需要历练。
无佛出世的暗劫远远多于明劫.doc
无佛出世的暗劫远远多于明劫作者:索达吉堪布文章来源:摘自《前行广释·第十九节课》学过《俱舍论》的都清楚,世间的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称为一大劫,每个阶段有二十中劫,也就是说,八十中劫合为一大劫。
“劫”的时间概念很长,不像区区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或人类五千年的历史。
现在有些人对佛教广大的时空概念一无所知,所以不一定相信,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介绍,刚开始他可能有点怀疑,但慢慢地,怀疑也会转成正见。
你们不懂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毁谤否定,不然,诚如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所说: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来偿还你所犯下的错误。
每当讲到“三千大千世界”或“一个大劫”,我都担心有些人信口开河。
就像夏天的蚊子,它的寿命只有短短时日,给它讲人类寿量有一百年,它肯定接受不了。
同样,对于如此广大的时空概念,有些人势必会存有疑问,但是这也情有可原,毕竟凡夫的智慧非常狭隘。
在无数个大劫中,佛陀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陀没有现身于世的劫称为暗劫。
(这里“暗”与“明”,并不是有没有太阳的日光,而是有没有佛法光明。
)下面看看在过去、现在、未来,有多少暗劫、多少明劫。
(一)过去:过去的现喜大劫是个明劫,有三万三千佛出世,此明劫过了以后,出现一百个暗劫。
后于具圆劫中,有八十俱胝(千万或亿)佛出世,随即又有一百个边鄙劫(暗劫)。
其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在此之后又有五百暗劫。
接着在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其后又出现七百暗劫。
随之具喜劫中,有六万佛出世。
这样算起来,总共有五个明劫、一千四百个暗劫。
虽然明劫出世的佛比较多,但有那么多的暗劫,连一尊佛都不出世,倘若转生于此,又有多少时日根本遇不到佛法?因此,我们现在的人身委实难得。
(二)现在:一千四百个暗劫结束之后,第六个明劫——现在的贤劫便出现了。
在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莲花。
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观察其原因,得知在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他们不禁感叹说:“如今此劫可谓是贤妙之劫。
南师讲:为什么我信佛、做好事几十年还要遭遇这样的苦难
南师讲:为什么我信佛、做好事几十年还要遭遇这样的苦难剪辑、文字仅供学习、参考,难免有误,请以录音为准!!录音节选文字摘录(请以录音为准)人到了临时的时候,善念会发现的,一定来不及,那灵光一刹,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平常这种观念这种思想,落在邪见的。
邪见换一句话说,有些人个性很犟,格老子不信邪,管你老子也好,儿子也好,孙子也好,哎呀,有一天你自己会后悔。
可是他当时犟起来的时候,是邪见。
邪见的人,他歪理,像我们老话,正理只有一条。
歪理有千条,这个邪见的理由有一千条,真理只有一条。
歪理千条,那么你认为邪见人,他快乐吗?诶,你拿心理学研究他,他并不快乐,是痛苦的反动的发泄。
自己心理的痛苦,为了抗拒自己的痛苦,发泄。
有了邪见的路。
所以邪见是苦是因。
这是,第一个是我见,十烦恼的。
他跟到一切众生,构成苦的因。
第二个是邪见,等等。
这种思想,这种观念构成,诶,我们不要认为说,我们像在坐的,信佛的没有邪见,不要搞错了。
我们照样是“歪哥”哦。
并不正哦,不正就叫歪,歪是中国字,这个字其实很简单啊。
不字下面一个正,不正就是歪,哪样是正,除了成佛。
还没有成佛以前,我们还是“歪哥”。
有时候这个观念会用错了。
会有错了的。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做好事,我才碰到一点痛苦,我常常碰到有人说,哎呀,生气,你看,我这个这个信佛,做好事几十年,我现在我这样,孩子怎么遭遇这个样子,我的爸爸妈妈这个样子啊,老师啊,我不信了。
我很想说,你信与不信,同我有什么相关。
你在我前面发什么牢骚。
我就想骂他:“你滚!”。
但是我这样一来,我也是“歪哥”了。
只好假作正经,是啊,是啊,你不要烦恼,不要烦恼,全体谎话,不要烦恼,那是劝劝人的,人,哪个人劝人听的?他一边哭,你一边劝,哎呀,你不要哭了,少一点烦恼。
是啊是啊,我也不想哭啊,可是就是烦恼啊。
所以你尽管劝,他也尽管哭,一个在自欺,一个在欺人。
人生境界,对不对?你们想想看嘛。
那个烦恼起来,兄弟,你不要痛苦了啊,事情总要过去了,你不要劝他他也晓得过去了。
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了五次最严重的浩劫。
不但令佛教文化遭遇空前劫难,更对我国众多文物古迹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是中华文明的大劫难。
三武一宗灭佛历史上“三武一宗”的教难,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等四位帝王所带来的四次大祸害。
当时,无数的寺院、经书、佛像、法器等被焚毁、破坏,数以千万的僧侣遭到杀戮,或被迫还俗。
这一次次的打击,使得佛教的发展遭到严重的扼杀,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太武帝的灭佛,起因于武帝听信道士寇谦之及宰相崔浩的谗言所致。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入主中原后,道武帝、明元帝都信奉佛教,并兴建不少寺院。
太武帝即位之初也信奉佛法,礼敬沙门。
北魏灭北凉后,还带回许多沙门到京师,当时对北魏佛教产生重大影响的沙门玄高、师贤、昙曜等人都是来自凉州。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
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
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谗言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崔浩出身于著名世族,博览经史,善于阴阳五行及术数之学,历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经常参与军政机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结识寇谦之之后,信奉道教,受其法术。
寇谦之早年就热中仙道,修持汉末张陵、张衡、张鲁创立传承的五斗米道,随方士入华山、嵩山学道修炼,自诩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
在明元帝末年,寇谦之从嵩山入平城,结交崔浩,常通霄达旦听崔浩谈论古代治乱史,为之叹美。
后来,寇谦之把儒家学说和佛教经律论及斋戒祭祀仪式吸收到道教中来,重新改造五斗米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纳。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谦之献上道书,但当时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
佛菩萨也不出因果之外
印光大师:佛菩萨也不出因果之外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印光大师发布时间:2011-6-21 23:17:44繁體版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
凡人欲治身心,总不能外于因果。
现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实际,辄谓因果为小乘法,实为大谬。
讵知大乘小乘,总不外因果二字。
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
小因,是依生灭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小果,是证阿罗汉果。
大因,是修六度万行;大果,是证究竟佛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有其因,必有其果,未之或爽也。
所以不独世间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萨佛,亦不出因果之外。
若谓因果为小乘,则菩萨佛,亦是小乘矣。
其言之狂悖可知矣。
为什么因果丝毫不爽,不能抵消
为什么因果丝毫不爽,不能抵消我们看,丝毫不爽。
前面我们解释平等流类,佛教的因果观就是水流的思想。
以下讲到它互相的对应,有五段,我们请合掌,先把它念一遍。
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
庄严从忍辱中来,丑陋从瞋恚中来。
高位从恭敬中来,下位从憍慢中来。
因果,它是有一个对应的关系。
比方说,财富是怎么来的?是从布施的心跟布施的行为创造出来的。
贫穷是怎么来的?是悭贪的心跟悭贪的行为创造出来的。
从思想跟行为的结合而来的。
布施创造财富,在唯识学讲了很多,我们简单作一个说明。
它基本上分成两类。
比方我们布施,包括财富布施,也包括你布施体力做义工的布施。
如果你布施财富、做义工,内心是心甘情愿起大欢喜,你得果报时,财富是轻松自在的,你会生长在富贵的家庭,很自然地得到长辈的加持,得到财富,是轻松钱,它不带业。
如果你在行布施做义工时,是心不甘情也不愿,勉勉强强把它做完了;你虽然做了,得果报时就有问题,因为你因地夹杂着烦恼。
所以得果报时,虽然你也很有钱,但是你是白天上班,晚上加班,整天被老板骂。
虽然你也得到了钱,但是这个钱,得来很辛苦,是辛苦钱,因为你因地有问题。
你这个种子种下去时,就不是一个纯粹布施的业。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你要么不做,既然要做,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做?你要为未来着想。
所以这个布施有带业的布施跟不带业的布施。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如果你觉得今生是健康长寿的,那你过去生是喜欢原谅别人,包容别人,很慈悲的。
你如果今生常生病,你过去生可能有杀业,瞋心也比较重,这个跟过去生有关系。
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
有些人看起来就特别地尊贵,有气质、贵气,就是他喜欢持戒。
反过来,如果这个身心世界是属于比较卑贱低劣的,过去生是破戒,尤其是六根不具,这跟破戒有关系。
身相庄严是你从过去生忍辱、遇到逆境冲击时,选择安忍不动而来。
如果说,你遇到逆境时,选择抗拒,产生对立,就会长得丑陋。
可许则许(上)--为何我们学佛多年还会有不如意?陈海量 居士著
可许则许(上)--为何我们学佛多年,还会有不如意?陈海量居士著为何我们学佛多年,还会有不如意?可许则许陈海量居士著缘起无我老居士感到兵连祸接,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老人家悲天愍人的心,不禁油然而生。
于是每晚召集家人,在佛菩萨前礼拜祈祷;我也参预其间。
他的祈祷词是:‘弟子某某,赤诚地代上海人民,忏悔无始以来所造恶业。
至诚恭敬,礼拜称念,大悲观世音菩萨!求菩萨威神,护持我们,使我们业障消除,减轻劫难。
望菩萨慈悲摄受我们,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示吧!’起初我读了他的祈祷词,心里很是疑惑,就问老居士:“祈求菩萨为我们消灾免难,应当希望所求的,一定能满我们的愿望才是。
为什么你的祈祷词结尾说:‘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示吧!’这种祈祷法,恐怕被人家听到了,要怀疑祈祷没有效用吧!”无我老居士对于我的疑问,解释得很是圆满。
他说:“凡事不可强求。
世间的事和出世间的事,真理是一样的。
‘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求吧’这句话,是我师父刘上师告诉我的。
这里面实在包含着无穷深妙的意义,你可去仔细研究研究!”我静静思惟,过了几日,果然觉得这句话意义深长圆妙。
以后我们向佛菩萨祈祷,除求生极乐世界的发愿文外,其他如消灾延寿,免难愈疾,求子求财,找寻职业等等,都应该用:“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示吧”这句话,做祈祷的结语。
这样的祈祷词才可称做圆满。
这里面有“许”,“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
现在把它简要地说明如后:三义略释[一、“许”义]仰求佛菩萨为我们设想,为我们审察!假使我们所求的事情,于我们绝对是有益无害,就请佛菩萨允许我们,护持我们,使事情实现,满我们的愿望。
[二、“不必许”义]如果我们所求的事情,虽可满足我们的愿望,但日后有不可设想的祸患预伏,而我们凡夫却预料不到,就求佛菩萨慈悲保护,不必允许我们的请示,以免后来的祸患。
[三、“可许可不必许”义]善业恶业的报应,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身前身后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我们没有慧眼很难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佛”为什么还要遭遇无量劫连阿弥陀佛都不幸免?
导语:关于地藏菩萨,各方说法不一,其中有的人认为他其实与观音
一样,都是佛显得菩萨身。
据说,十天诸佛中并没有所谓的罗汉、菩
萨之分,他们其实
关于地藏菩萨,各方说法不一,其中有的人认为他其实与观音一样,都是佛显得菩萨身。
据说,十天诸佛中并没有所谓的罗汉、菩萨之分,他们其实全都是佛显现在凡尘中的法相,而菩萨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
菩萨相,因此这里的地藏菩萨其实也是某位佛的菩萨相,自然也就无
所谓成不成佛的问题了,只有佛才会拥有菩萨相嘛。
在《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就曾宣称各路菩萨其实都是以
菩萨形现身,名目繁杂,但其实都是佛身。
梦参长老曾在讲解地藏菩
萨的时候说起过,也说过他其实就是一具法身,其报身乃是佛,只有
化身不是。
用观音举例子来说吧,他原本是正法明佛,早在无量劫之
时就依然成佛,后来显现出菩萨相,才被世人所熟知,但实际上他乃
是正法明如来,是位货真价实的古佛。
有的人却说了,既然他已经成佛,为什么后来还要成佛呢?答案很简单,佛也不是永恒的,在漫长
的时间过后,他也会慢慢走到极限,然后需要通过涅槃再度成为新的佛。
就比如说阿弥陀佛,他也不能免俗,虽然相比我们这些受困于凡世
的普通人来说,他的寿命近似于无限,但总归是有走到尽头的那一天,而等到那天他们也会陨落逝去,只是在人们的眼中他们是巩固不变的。
所谓无量,并非真的是无穷无尽,事实上它只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而已,早晚有一天会消减归零,等到那个时候,就算是神通广大的佛,
也必须要面临涅槃这件痛苦而残酷的事。
综上所述,地藏菩萨应该也是这样一种情况,他的古佛前身寿命将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