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单选283题
2023年考试题库马原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旳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原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旳最突出体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旳不一样步性B、具有历史旳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旳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旳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旳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旳分派和互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旳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旳不一样地位4、“手推磨产生旳是封建主旳社会,蒸汽磨产生旳是工业资本家旳社会”,这句话揭示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旳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C、社会形态旳更替有其一定旳次序性D、物质生产旳发展需要建立对应旳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旳一系列对旳旳路线、方针、政策增进了我国经济旳迅猛发展,这阐明( )A、经济基础发展旳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旳B、上层建筑旳发展决定经济基础旳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旳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旳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旳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旳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旳多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旳生产关系旳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旳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旳意识形态及对应旳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旳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旳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旳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旳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旳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旳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旳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旳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旳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旳推进作用突出表目前( )A、生产力旳发展B、生产关系旳变革C、社会形态旳更替D、科技旳进步11、社会革命本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乱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旳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旳锋利化12、社会主义改革旳主线目旳在于( )A、变化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旳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3.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原选择题库(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 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
哲学部分第一章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b)A.哲学与世界观毫无关系 B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与世界观没有区别D.任何世界观都是哲学3、“万物皆备于我”是(d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c)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B.世界的统一性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D.世界的可知性5、“上帝在我心中”的观点是(c)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6、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b)A. 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7、先有桥的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桥,表明( b )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8、把世界的本质单纯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是(c)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b)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D.除开运动物质不具有任何别的属性10.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指(c)A.它的具体性B.客观性C.客观实在性D.变化、运动性11、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只有这样,才能(a)A.确定地区分事物B.理解事物的统一性C.理解运动的形式D.理解运动的原因12、“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a)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13、“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d)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否认意识存在的庸俗难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14、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决定意识的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15、“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任务是:A. 批判反动的哲学体系B. 提供党和人民的思想武器C.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D.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 革命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主观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什么为核心?A. 实践B. 理论C. 无产阶级D. 党的建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重要阶段?A. 三个阶段B. 四个阶段C. 五个阶段D. 六个阶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观点是:A. 实践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实践C. 实践和意识相互作用D. 实践与意识无关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它指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矛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历史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在规律。
与传统历史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决定意识",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革命实践也是实践观的体现。
【整理版】马原测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D)A.18世纪中叶B.19世纪中叶C.20世纪初D.19世纪40年代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C)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诡辩论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不可分性D.时空性5.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C)A.形而上学观点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6.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B)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运动变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11.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2.真理就是(D)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B)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D.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15.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A)A.生产关系的总和B.生产资料的总和C.生产要素的总和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16.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18.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共产主义学说
C. 社会主义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
A. 阶级斗争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社会演进理论
D. 劳动价值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 社会形态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阶级斗争理论
D. 生产力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 阶级分析
B. 实证研究
C. 历史唯物主义
D. 综合分析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请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留白,供回答)。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
历年真题练习第一部分唯物论一、单选1.右边这张照片(图略)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2010.3)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2009.1)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 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 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2008.1)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4.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2008.2)A.客观性B.有限性 C.相对性D.一维性5.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2008.3)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6.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2006.1)A. 变是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2005.1)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8.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2003.1)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9.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思维和存在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时间和空间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人的意识可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 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10、发展的实质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9、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 “擅苗助长”的事例是(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
马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绪论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D)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费尔巴哈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德国(B)A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B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C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D克服了唯心主义的错误3.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A)A批判的、革命的B运动的、发展的C时代的、客观的D科学的、真理的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C)A机械力学、地质学B生物学、有机化学C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D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5.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7.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C)A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B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8.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D)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坚持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B)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C.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 A和B答案:D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D5.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消除贫富差距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生产方式D. 上层建筑答案:B C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市场调节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答案:A B C8.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 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C.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答案:A B三、简答题9.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探讨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正确答案:B注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答案:D注解:凡是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都是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无法正确反映存在的,都是不可知论。
标准就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A注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持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德漠克利特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颗粒(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在虚空中数量的多少构成小同的事物。
中国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认为天地万物都足元气构成的。
元气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皆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正确答案:B注解: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晋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
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答案:C注解: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直线上升的B. 螺旋式上升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静止不变的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资本积累理论C. 劳动价值论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理论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5.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实现共同富裕D.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处省略15题)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二是辩证法,即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此处省略2题)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表现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同时导致劳动者失业和贫困化,加剧了贫富差距,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 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按劳分配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等。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化大生产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带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D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A )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4、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5、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C.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日益深重和残酷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7、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马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8、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A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学说C.唯物论D.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B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D )A.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B.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推翻资本主义社会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C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二、多项选选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D.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C.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4.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A. 直线式上升B. 循环式发展C. 螺旋式上升D. 随机式发展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生产力D. 社会关系答案:1-5 A, B, B, C,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物化形式。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
2.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创造出的价值超过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盈利的来源。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试论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相应的社会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核心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马原选择题(按章节)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于(B)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ABD)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B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2.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D)A.费尔巴哈B.谢林C.培根D.黑格尔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可知论D.认识论4.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C )A.费希特 B.洛克 C.费尔巴哈D.谢林5.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 A ) A.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B.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C.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 D.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确的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 D )A.全盘否定和抛弃 B.全盘肯定和继承C.把二者结合起来 D.批判地继承7.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BCD)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8.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BCD)A.康德 B.谢林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9.作为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英国古典经济学(ABD)A.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B.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经济理论C.创始人是大卫·李嘉图,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威廉·配第结束D.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10.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古典经济学存在严重缺陷和错误,表现在(BCD)A.抽象人本主义及理性支配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B.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成自然规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C.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符合人性的、永恒不变的制度的观点D.价值理论中的矛盾和混乱11.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ABC)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萧萧豆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4、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B )A.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 静止是运动的总和D.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5、“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A )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 形而上学的思想C. 诡辩论的思想D. 相对主义的思想6、《韩非子》中有一句名言:“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内储说上)。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A)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7、胡锦涛在2011年4月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
其中一条是,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栋梁之材。
个性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道理?(D )A.质量互变规律原理B.否定之否定原理C.矛盾普遍性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8、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角度看。
就是要( C )A. 注重量的积累B.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 坚持适度原则D. 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9、两个青年来到某城市,甲见到银行大厅里有免费提供的净水,商场里有欢迎顾客品尝的点心,他认为不用干活也能生活下去。
乙发现有些商厦店里虽亮丽,招牌却不干净,认为这是个机会,想和甲一起干这份清洁工作,甲嫌脏怕累,认为工作不稳定而拒绝了……三年后,拥有百人清洗公司的乙外出考察时,有人向他乞讨,他愣住了,这正是曾经拒绝过他的甲。
两个青年的不同命运说明:( D )A.命运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B.机遇的存在并不是客观的C.偶然性的因素是决定性的D.主观能动性是主要的因素10、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是(D B)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C.先验论D.唯心主义认识论1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D)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D.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1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A. 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B. 真理性的认识仅仅指感性认识C. 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 .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13、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C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1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D )A.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B.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D.看它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5、假如某企业预付资本为1000,有机构成为1:1,剩余价值率为100%,问剩余价值为多少?如果有机构成提高到4:1,剩余价值率仍为100%,问剩余价值为多少?( A )A. 500,200 B. 1000,500C. 500,1000D. 200,50016、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D )A. 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 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 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D )A. 生产过剩的危机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D.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18、价值规律是( A )A.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C.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19、列宁找到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A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国有化的完成C.苏维埃政权的巩固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20、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D )。
A. 具体方法B. 经验材料C. 理论结论D. 一般方法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C)。
A.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C.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D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5.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6.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的焦点表现为(D )。
A.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B.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C. 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D.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7. “万物皆备于我”是( B)。
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8.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C )。
A. 普遍性B. 客观实在性C. 直接现实性D. 社会历史性9. 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习惯做法,忽视了事物的( C)。
A. 质的稳定性B. 量的规定性C. 矛盾的特殊性D. 矛盾的普遍性10.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D )。
A. 它们出现的时间先后B. 它们力量是否强大C. 人们对它们是否认可D. 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11. “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A)。
A. 唯意志主义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12.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A)。
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 机械决定观点C. 历史宿命论观点D. 历史循环论观点13. 一个正确的认识之所以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是由于(D )。
A. 事物发展有规律性B. 人的认识能力的不可靠性C. 事物存在因果性D. 人们的实践和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14. 感性认识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这表明人的意识是(B )。
A. 消极被动的B. 积极能动的C. 能够脱离客观世界的D. 主观随意的15.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D)。
A. 不可知论的观点B. 相对主义的观点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6. 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A )。
A.精神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B. 人类精神力量C. 人的价值和尊严D. 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D )A.社会性B.历史性C.系统性D.实践性D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D )A.客观性B.无限性C.方向性D.一维性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C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8.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0.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 )A.形象性B.间接性C.全面性D.主观性11、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D )A、暴力掠夺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B )A、唯一形式B、基本形式C、辅助形式D、特殊形式1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劳动过程和( B )A.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D.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14、剩余价值是(D )A.资本集中的源泉B.资本再生产的源泉C.资本周转的源泉D.资本积累的源泉1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 )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B.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第一部分辨证的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C)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B)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精神和物质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C)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C)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B)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D)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C、不可知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的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