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反思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二 探索平面上两点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关系
1.点A(3,-2)关于x轴对称的点B的坐标为_____,点B关于y轴 对称的点C的坐标为_____. 点A与点C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两点,它们的横坐标____, 纵坐标 _____ . 反过来,横、纵坐标相反的两点关于 _____对称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m2+1)关于原点的对称 点在第______象限.
三 探索平面上两点关于角平分线对称的坐标关系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直线l1是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实验与探究: 由图观察易知A(0,2)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A′的坐标为(2,0),请在图中分别标明 B(5,3)、C(−2,5)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 C′的位置,并写出它们的坐标:B′___、 C′___;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与点B关于x轴对称,则 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2.已知点P(2a,3),点A(-1,3b+2). (1)如果点P与点A关于x轴对称,那么a+b= ________; (2)如果点P与点A关于y轴对称,那么a+b= ________; (3)如果点P与点A关于O点对称,那么a+b=________ . 3.一束光线从点A(3,3)出发,经过y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 (1,0)则光线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线长是________ .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
教案标题: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通过图形判断其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2. 掌握坐标变化的基本规律,能够进行简单的坐标变化计算;
3. 能够应用轴对称和坐标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轴对称的判断和性质;
2. 坐标变化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将轴对称和坐标变化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教学板书;
2. 相关图形和坐标变化的练习题;
3. 实际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示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出轴对称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轴对称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讲解:介绍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坐标变化的规律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讲解和板书记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包括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进行坐标变化计算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和坐标变化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给予相关案
例进行讨论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和坐标变化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答,巩固学生对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知识和技能。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说课稿3
一.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坐标变化中的平移和旋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性质,掌握坐标变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在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坐标变化中的平移和旋转,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坐标变化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
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坐标变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轴对称的性质,坐标变化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轴对称
和坐标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对称的概念,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反思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面对我们这样的学生,数学课堂怎么设计,活动如何安排,学生的学习激情怎么点燃,都是我要面临解决的问题。
我们学校推行的是小组互助式学习模式,每个小组6名同学,他们以成绩进行编号,这样以来,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优带差,一帮一”式的学习,这样对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就可以大大提高上课的效率。比如像七年级的有理数运算,八年级的实数运算等。在前面的教学中,这样的方式确实效率很高,收效也很好。但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或者比较抽象的知识,如何能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是重探究,还是重应用?也是大家质疑较多的问题,但我认为,学生的发展主要还是应该体现在知识的生成过程,只有明白知识的生成,知识的理解,数学思想的发展及知识的融会贯通都会自然生成,所以,今后的研究道路任重道远,我也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前行!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教案】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二)能力训练要求:
能将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参与观察、操作等活动的主动性及对思考结果的表达、角落的程度和水平。教学重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具准备:直尺、坐标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0,0),(5,4),(3,0),(5,1),(5,-1),(3,0),(4,-2),(0,0).观察所得到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你们画出的图形和我这里的图形是否相同呢?
二、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例1:将上图中的点(0,0),(5,4),(3,0),(5,1),(5,-1),(3,0),(4,-2),(0,0)做以下变化:
(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3,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先根据题意把变化前后的坐标作一对比.如下:
(1)(0,1),(5,4),(3,0),(5,1),(5,-1),(3,0),(4,-2),(0,0),(0,0),(10,4),(6,0),(10,1),(10,-1),(6,0),(8,-2),(0,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设计1
一. 教材分析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
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的概念,并探讨其在坐标系中的运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坐标系解决轴对称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其在
坐标系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和坐标系在解决轴对称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学会运用坐标系解决轴对称问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坐标系在解决轴对称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使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
质和坐标系在解决轴对称问题中的应用。
3.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轴对称的实物模型,如剪刀、纸张等。
3.准备坐标系的相关教具,如坐标轴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刀、纸张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
称的概念。然后,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轴对称?”让学生进行思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
何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坐标变化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坐标系有一定
的了解。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坐标变化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和坐标变化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学会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坐标变化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坐标变化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轴对称
的性质和坐标变化的应用。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2.准备坐标纸,以便学生进行坐标操作。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寻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对称点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剪刀、飞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轴对称图形,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对称轴是图形的中心线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直角
坐标系、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的轴对称性质以及坐标变化规律。本节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对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有
了初步了解。但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掌握坐标变化与轴对称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坐标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坐标变化与轴对称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坐标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坐标变化与轴对称的内在联系。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坐标纸、剪刀、胶水等实验材料。
3.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翻转一张纸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轴对称性质。引
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变换?
2.呈现(10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轴对称变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坐标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作业反思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作业反思
;日前设计了一份作业,是针对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练习。
图形的变化是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学习内容,之前多是从形的角度理解图形变化,在后续学习中图形的数的变化同样意义突出。课标要求学生感受图形变化与坐标变化的关系,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是非常典型的数形结合的例子。.;; ;;;希望学生需要通过练习达到的目标是,能根据坐标判断两个点的对称关系,画出给出图形关于坐标轴的对称图形,体会由数到形的过程。能根据两个点的对称关系判断坐标关系,体会由形到数的过程。经历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关系的应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
;这部分难度不大,但结合课堂上学生表现,可能出现将结论记混的情况。另外,课本上只学习了两点关于坐标轴对称时坐标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学习两点关于其他直线对称时坐标关系,部分同学也许无从下手。设置的附加题是探索研究题目,信息较多,不排除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
;;;要求学生理解结论发现的过程,不要死记硬背。引导学生类比发现两点关于坐标轴对称时坐标关系的过程,结合图形分析两点关于其他直线对称时坐标关系,渗透从形中发现数,以数推断形的数形结合思想。鼓励学生,大胆习作探索研究类题目,引导他们阅读题目,理解信息。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反思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孩子第⼀次接触轴对称图形,但是对于对称现象,学生却并不陌生,再加上从幼儿开始,学生就有机会进行折纸、剪纸等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对学习轴对称图形有着丰厚的生活经验。
我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尊重学情,从生活中收集了大量的对称物体,如人民大会堂、故宫、巴黎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蝴蝶、奖杯、向日葵……让学生在静静的欣赏中,在同类物体的观察比对中,主动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即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在学生充分认识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之后,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将生活中常见的⼀些物体画了下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从立体到平面,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储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体悟到,今天这堂课研究的不再是⼀活中对称现象,而是平面图形的对称。
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平面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等,在研究这些平面图形的时候,我们都采用了哪些研究福寿年方法?借助学生对平面图形已有的研究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储备,促使他们主动寻求既有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对折”,这样的处理使接下来学生的操作活动,⼀标变得清晰起了,同学们带着明确的.方法和活动目标进行活动,感受学习材料的特征,习得知识的过程自然而流畅,凸显了数学学习方法价值。
对于判断常见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分歧时,及时跟进:怎样
才能知道它们中到底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由此,学生主动的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活动的开展完全顺应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学生学得深入而快乐。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
引言
《轴对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几何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通过理论演示和数学实际应用来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同时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应用场景进行探讨。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介绍自己教轴对称的经历和反思,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份借鉴。
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进度,旨在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对轴对称图形的判定和构造等进行系统性掌握。同时,在教学中融入实际生活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白板、彩色粉笔、直尺、圆规、折尺等教学工具,对轴对称的图形设计切实可行的例子。同时,让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开课前,我会通过课件或互动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让学生用人物、动物等语言和符号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分类和描述。
第二步:理论讲解
介绍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习题演示巩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用轴对称的方法画出各种图形,有意识地去掌握学习的知识。
第三步:实际应用
具体应用轴对称的理论,在现实的生活中寻找轴对称现象的应用。例如,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建筑设计等。
第四步:课后作业
在教学结束后,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也可开发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优点
本次教学通过互动式授课、实例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轴对称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在教学中,也尊重学生的个人思考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轴对称方面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挖掘。
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一. 教材分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轴对称
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的变换。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和坐标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几何变换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函数、解析几何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并学会用坐标来表示对称变换。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坐标变换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平面几何的概念和性
质有所了解。同时,学生也学习了坐标系,能够熟练地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但是,学生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如何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的变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坐标变换的规律,
能够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的变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坐标变换的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的变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坐标变换的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轴对称的变换过程,帮助学
生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其在坐标变化中的应用。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教材介绍了坐标变化中的轴对称变换,让学生了解坐标系中点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点的求法,以及如何利用轴对称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可能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同时,学生对于坐标系中的轴对称变换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掌握坐标系中点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点的求法,并能够利用轴对称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际例子,学生能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并能够用语言和数学符号进行表述。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坐标系中点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点的求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
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特点。
2.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3.能够利用坐标变化的方法求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掌握如何判断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能够利用坐标变化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辅助教具:平面坐标纸、图形标签。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五角星等,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中有一条轴线,对于这条轴线上的任意一点P,如果它关于轴线对称的点也在图形上,那么我们称
这个图形是轴对称的。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具有以下特点:(1)轴对称图形的每一点关于轴线都有对称点,对称点也在
图形上。
(2)轴对称图形的任意两个对称点关于轴线对称的点也在图
形上。
(3)轴对称图形关于轴线上的每个线段都有其对应的对称线段,且对应线段也在图形上。
3.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通过几个例子,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总结规律。
(1)当图形的轴线为直线时,判断该图形是否有对称性。(2)当图形的轴线为曲线时,判断该图形是否有对称性。
4.利用坐标变化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教师先通过一个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利用坐标变化的方法求解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
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如:
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说明对称轴的位置。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1
一. 教材分析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本节课还引导学生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坐标系进行对称变换。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学会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2.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2.利用直观教具,如图形、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的方法。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的概念。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引言
1.1 课程背景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和坐标变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轴对称和坐标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
了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理解坐标变化的概念和应用
学会运用轴对称和坐标变化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轴对称
2.1 轴对称的定义
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轴对称的图形具有的特点2.2 轴对称的性质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的性质、对称点的性质等2.3 轴对称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
第三章:坐标变化
3.1 坐标变化的定义
引入坐标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坐标变化的意义和作用
3.2 坐标变化的类型
引导学生学习平移、旋转、缩放等坐标变化类型,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演
示
3.3 坐标变化的性质
引导学生探究坐标变化的性质,如变换前后图形的关系、变换的规律等
第四章:坐标变化的实际应用
4.1 坐标变化的实际例子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坐标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
4.2 坐标变化的综合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应用,将坐标变化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解决更复杂的问题4.3 坐标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坐标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图形设计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
5.1 课程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程所学的内容,总结轴对称和坐标变化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5.2 课程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反思
榆中三中滕兆荣
通过“坐标与轴对称”,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交流合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中务必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机会和思考空间,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事先一定要准备好坐标纸等,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