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其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实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生物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等。
三、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等。
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适应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以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四、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和社會性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另一方面。
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斯宾塞的依恋理论等。
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米德的社会化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等。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情绪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五、个性与性格发展个性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总体表现。
个性的基本概念包括性格、气质、智力等。
性格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等。
个性与性格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个性和性格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性格特征。
六、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评价理论。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教学理论包括传统的教学理论、现代的教学理论等。
评价理论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课程评价理论等。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1.对成就动机具有积极影响且能更好地预测成就的目标是()。
[单选题] *A.掌握接近目标,B.掌握回避目标,C.表现接近目标,(正确答案)D.表现回避目标.2. 个人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以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称为()。
[单选题] *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正确答案)C情景记忆,D抽象记忆。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成分的是()。
[单选题] *A.镜我,(正确答案)B.本我,C.自我,D.超我.4.大学中的社团属于的群体类型是()。
[单选题]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正确答案)C.名义群体,D.网络群体.5.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特点是()。
[单选题] *A.过渡性、可塑性,B.稳定性、差异性,C.可塑性、稳定性、矛盾性与差异性,D.可塑性、过渡性、矛盾性与差异性。
(正确答案)6.艾利奥特认为对“胜任”的评价标准应该有三个:任务参照目标、自我参照目标和()。
[单选题] *A.班级参照目标,B.他人参照目标,(正确答案)C.回避参照目标,D.接近参照目标。
7.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单选题] *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正确答案)C.观点趋同,D.互相理解与扶持。
8.“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凸显的是社会对教师哪一方面的职业角色期待()。
[单选题] *A.崇高的职业道德,B.先进的教育理念,C.渊博的专业知识,D.独特的人格魅力.(正确答案)9. 下列表述中关于心理健康的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相对性,B.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稳定性,(正确答案)C. 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连续性,D.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可逆性.10.根据皮亚杰的理论,7-12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
[单选题] *A.自律道德阶段,B.前道德阶段,C.他律道德阶段,(正确答案)D.后习俗阶段。
全国2020年8月自考[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1 × 30 = 30)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指的是P42( C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2.皮亚杰在其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中,认为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P57( B ) A.守恒性B.去自我中心主义C.进行群集运算D.具体逻辑推理3.关于心理发展的含义,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的心理学家是( D ) A.华生B.格塞尔C.皮亚杰D.维果茨基P614.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是P80( D ) A.生理成熟B.心理成熟C.社会经验D.教育5.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最优先发育的是P84( A ) A.脑B.视觉器官C.听觉器官D.内脏器官6.婴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与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P86( C ) A.饮食B.睡眠C.游戏D.学习7.在幼儿初期,儿童的记忆方式主要是P90( B )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语词记忆8.关于小学生神经系统的机能,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P112( D ) A.神经兴奋与抑制机能进一步加强B.兴奋性条件反射得到发展C.第二信号系统进一步发展D.左右脑机能更加统一9.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较幼儿有了明显的发展,尤其发展迅速的阶段是在( B ) A.一年级B.二年级P120C.四年级D.五年级10.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发生时期或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是在P122( C ) A.二年级(约8~9岁)B.三年级(约9~10岁)C.四年级(约10~11岁)D.五年级(约11~12岁)11.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出了新特点,其中有的初中生出现了偏科现象,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习成绩很好,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成绩平平,这主要体现的是初中生P139( A ) A.出现了选择性B.范围扩大C.深刻性增加D.自觉性增加12.关于初中生与父母亲子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P154( D )A.情感上开始脱离父母B.行为的独立性增加C.思想观点上与父母产生分歧D.父母的地位在其心目中提高13.高中生的主导活动是P160( A ) A.学习B.工作C.社会实践D.高级游戏14.个体美感发展的主要时期是P170( C )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15.人生观的形成要经历几个阶段,其中大部分高中生属于人生观形成的P173( C ) A.准备阶段B.观察阶段C.探索阶段D.定向阶段16.有学者对智力的个别差异进行了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分布是正态的,一半人属于平常,四分之一属于平常之上,四分之一在平常之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研究对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他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主要回答人类个体是如何从生物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的这个问题.它即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即是社会学科又是自然学科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狭义上的指个体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的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发展心理学是受达尔文的影响侧重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要以人的整个一生为研究对象的,即出现了所谓的“生命全程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的《儿童心理》为标志,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它的诞生有两个观点,其一为1903年美国教育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其二为1877年俄罗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该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心理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或它所要探索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哪些: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医疗、文艺以及社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4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66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这强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遵循A.发展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2.将测验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其分类依据是A.测验方式的不同B.测验环境的不同C.测验材料性质的不同D.测验目的的不同3.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所采用的方法是A.自然性质的观察B.灵活的谈话C.对偶故事法D.丰富多彩的小实验4.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可能性B.决定性C.现实性D.社会性5.以个体认知发展为标准,将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的是A.皮亚杰B.斯波丁C.洛伦兹D.阿德勒6.个体的思维发展分为不同阶段,0~3岁主要是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7.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看见玩具就伸手去抓,根据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阶段,这属于A.词的刺激——直接反应B.直接刺激——直接反应C.具体刺激——词的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8.丁祖荫研究了幼儿和小学生图画观察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依次是A.认识“对象总体”→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因果联系”→认识“个别对象”B.认识“个别对象”→认识“因果联系”→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对象总体”C.认识“个别对象”→认识“对象总体”→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因果联系”D.认识“个别对象”→认识“空间联系”→认识“因果联系”→认识“对象总体”9.研究发现,采用组块方式进行识记的成绩明显高于不采用组块方式进行识记的成绩,其中,小学五年级学生记忆成绩最好的是C.四组块D.五组块10.能否善于支配和控制自己行为方面的意志品质,指的是意志品质发展的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11.在加涅关于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加工系统除感受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反应器以外,还包括A.瞬时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12.桑代克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提出的学说是A.基因说B.试误说C.技巧说D.反应说13.梅耶认为,新知识的内部联系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过程,反映了学习的过程是A.被动建构B.被动输入C.主动建构D.被动输出14.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以及A.概念和定理B.记忆和背诵C.练习和纠错D.综合和评价15.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猫逃出迷笼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猫就不会逃出迷笼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分章练习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单选题1. 为了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进步情况,我们应当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 A. 观察法B.问卷法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学者是( ) A. 廖世承B.黄翼C. 陈鹤琴D.肖孝嵘3. 世界上一个心理学验室创建于( ) A. 希腊 B. 英国 C. 美国 D. 德国4. 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等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 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为( )A. 自然实验法B. 心理测验法C. 实验室实验法D. 个案研究法 5. 为了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规律,我们可以采用 A. 横断研究设计 6. 一种观点认为, A. 桑代克7.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此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 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作( )A. 观察法B. 测验法C. 教育心理实验法11. 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这是遵循了( ) A.发展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12. 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这遵循的是( )A.客观性原则 B •教育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 •发展性原则13. 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 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 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 )B. 纵向研究设计C. 聚合式交叉设计D. 三个均可 ( )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B. 普莱尔 C. 何林沃斯D. 霍尔从而观察学生D.实验室实验法 8. A . 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 聚合交叉设计 B .单因素实验设计 C .多因素实验设计 ).跨文化研究设计 9. A .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 达尔文于 1876 年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B . 冯特于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心理学实验室C . 普莱尔于 1882 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D .霍尔于 1922 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 10. 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 , 称为( C. 自然性实验 A. 验证性实验 B. 探索性实验 D. 实验室实验这种研究设计属于 ( ) D. 因果研究设计 D. 个体发展心理学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强化:凡施加影响有助于有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3.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
4.移情:指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后而产生的类似于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替代性情感反应。
5.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本身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本身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6.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改结构不是解剖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
最初的图式是由遗传得来的。
7.角色采集技能:是指个体采取他人的不雅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
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能力。
8.下位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不雅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下位关系,又称类属关系。
这种学习就是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
有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
9.PQ4R法是一种阅读策略,是六个步骤的英文名称缩写。
包罗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和复习六个操作步骤。
10.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罗森塔尔等发现。
即如果教师按照对某一个学生的了解而形成必然的期望,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示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标的目的变化。
11.图式:人们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是一套例题、一套概念或表象的结构及功能的组合。
12.社会学习理论:阐明人怎样在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其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规范以及社会行为技能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不雅察学习的形式而进行的,因而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不雅察学习理论。
13. 自尊感:对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彼此关系的反映。
14. 直觉行动思维:一种只能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维,行动一旦停止,思维也随之终止的思维。
全国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全国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纵向研究设计可以比较系统地揭示个体连续心理过程的变化规律,但是这种研究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A.被试容易受到熟悉效应影响B.难以解释长期心理变化规律C.被试容易受到霍桑效应影响D.难以区分年龄和历史的作用2.下列不属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是A.横断研究设计B.聚合交叉式设计C.纵向研究设计D.随机组后测设计3.在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中,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转化的过程被称作A.同化B.异化C.外化D.内化4.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环境和教育B.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C.遗传和生理成熟D.练习和训练5.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对社会环境做系统分析的是美国心理学家A.米芜凯B.彪勒C.布鲁芬布卢纳D.戈尔德法布6.根据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4、15岁~17、18岁属于A.小学期B.少年期C.青年期D.青年初期7.皮亚杰将心理发展分为4个阶段,他的划分标准是A.主导活动B.个体认知发展C.心理社会性发展D.特殊矛盾8.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A.感觉神经纤维B.运动神经纤维C.联络神经纤维D.额叶神经纤维9.在儿童性别恒常性的发展中,最晚发展起来的是A.性别角色B.性别一致性C.性别认同D.性别稳定性10.下列不符合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的是A.从内部到表面B.从简单到复杂C.从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D.从呆板的思维发展到灵活的思维11.以下对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发展到对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B.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发展到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来看问题C.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发展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D.从抽象思维发展到具体思维12.初中生心理的特点表现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2A.动荡性B.普遍性C.稳定性D.个体性13.影响初中生识字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是错别字太多和A.方言的影响B.视觉敏感度C.知觉的局限D.听觉感受性14.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更擅长采用A.视觉记忆B.听觉记忆C.机械记忆D.理解记忆15.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衡量情绪成熟的标准有四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点课程代码:00456第1篇德育心理第一章德育心理概述第一节我国的传统德育心理思想1.关于道德认识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非常强调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所其的作用,例如,孔子认为,有了认识才会有坚定的信念。
2.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是把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结合起来论述。
如王守仁也明确指出:“今教童子”必须“调理其性情”。
3.关于道德行为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我国不少思想家强调行的重要,重视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培养。
如孔子、荀子等人的思想4.关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内求说与外铄说。
这两种观点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它们都肯定先天因素是品德赖以形成的前提,重视环境和教育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不过是着眼点不同罢了。
第二节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1.现今品德心理研究的理论构想和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2.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有哪些?(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4)道德价值取向3.道德认识包括儿童和青少年掌握的一系列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从这些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中逐渐形成的观念体系(道德观)。
4.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观起着内部指导作用。
5.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是道德认识,而其核心因素则是道德判断能力。
第三节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1.什么是品德发展?2.什么是品德教育?3.德育心理研究的具体任务有哪些?第四节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1.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有哪些?2.最早由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应用的间接故事法和道德两难故事法主要是把道德矛盾投射在道德情境故事中,进而从中捕捉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
第二章道德认识的发展1.什么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2.什么是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第一节道德认识发展概述1.道德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两种过程:理性化过程、社会化过程(2)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3)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4)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必须以儿童的社会认知为前提,即儿童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2.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人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看作是一种认知结构。
第二节道德观念的发展1.如何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理解)(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3)从服从到公平(或平等)再到公道(公正)(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处罚(5)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年长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从他律水平逐渐过渡到自律水平;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2. 皮亚杰揭示了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
第三节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两个阶段:他律与自律3.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两个阶段改为六个阶段。
(哪六个阶段?)4.柯尔伯格描述的德性发展的六个阶段是从儿童期一直延伸到成人期。
5.概括来说,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控制的发展水平是从个体水平,经由社会水平向道德理念水平发展的。
第三章道德情感的发展第三节立身处世态度的形成1.态度及其构成要素?第四节移情或通情能力的发展1.移情或通情能力发展的三个水平:个体水平、社会水平、综合水平。
2.移情能力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四章道德行为的发展1.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2.观察学习有注意、保持、复现、动机等四个过程。
第一节道德行为发展概述1.雷斯特把人的道德行为过程概括为哪四种成分?第二节观察学习与道德行为1.班杜拉根据研究认为观察学习可分为:获得与操作阶段。
获得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操作阶段:复现过程、动机过程1.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有哪些?第三节思维表征作用与道德行为1.什么是思维表征作用?2.两种思维表征能力3.简述思维表征作用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第四节自我调节过程与道德行为1.什么是自我调节过程?2.理解社会学习理论中三个概念间的关系:认知、行为、环境。
第五章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1.罗卡奇把价值观区分为工具性价值观与终极性价值观两类,体现了他对价值观的深层结构的认识。
第二节正确、健康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1.海因兹偷药是经典性的道德两难情境2.柯尔伯格根据道德两难情境研究把人的生命价值观念的发展划分为来六个阶段,哪六个阶段?第三节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1.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问题:(1)把握好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2)把握好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第六章德育模式1.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的理论依据是道德认识发展理论2.形成正确立身处世态度的德育模式的理论依据是道德情感发展理论3.培养行为自控能力的德育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现代社会学习理论4.价值观辨析的德育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价值观辨析理论第一节德育模式概述1.什么是德育模式?2.按照品德心理结构,可以把德育模式分为哪几种?第二节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1.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的教育方略是什么?第三节形成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的德育模式1.形成正确立身处世态度的德育模式的教育方略是什么?第四节培养行为自控能力的德育模式1.培养行为自控能力的德育模式的教育方略是什么?第五节价值观辨析的德育模式1.价值观辨析的德育模式的教育方略是什么?第七章道德发展的评定方法第一节品德发展的评定方法1.如何判断品德评定方法的优劣?2.简述品德评定的方法有哪些?(1)道德认识的评定方法:(2)道德情感的评定方法:(3)道德价值取向的评定方法:第2篇学习心理第八章学习心理概述1.什么是学习?2.简述学习心理研究的方法有哪些?3.论述学习心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九章学习的性质1.本章【要点提示】的内容2.概念题:试误、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顿悟、建构、心智的具身性3.简述学习的基本规律4.简述尝试错误(试误)的学习过程5.简述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
6.建构主义的各个理论分支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主要的取向:个体建构和社会建构7.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的过程。
8.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意义不独立于主体而存在,个体的知识是由主体建构起来的。
9.维特洛克提出了“生成性学习”的理论,其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10.论述人的学习是顿悟性的还是试误性的?第十章学习过程第一节1.什么是接受学习?2.简述学习的过程。
3.什么是知识学习?4.简述知识学习的三个类型5.知识学习的完整过程,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即意义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而我们这里论述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指知识的获得和保持过程。
6.意义获得阶段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理解在知识的接受学习中的三种关系:上位学习、下位学习、概念学习(2)接受学习的过程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而发现学习的过程则是有意义的。
7.新旧知识的不同关系在知识的保持和遗忘过程中以两种方式呈现出来:(1)保持和遗忘的单向过程,主要体现在下位学习和并列学习的同化模式中。
(2)保持和遗忘的双向过程,其主要体现在上位学习的同化模式中。
(3)以高知识概括性为目的的遗忘,被称为有意义遗忘。
(4)知识的保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有意义遗忘的过程。
(5)知识的保持过程,同时也是认知结构不断分化、重建的过程。
8.技能学习和知识学习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应用。
9.动作技能的学习,本质上是掌握一个动作连锁,即掌握一套形成系列的单个“刺激—反应”的相互联结系统。
10.什么是问题解决学习?包含哪个基本城府?11.试述知识学习过程的性质及其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
12.试述技能学习过程的性质及其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
13.何谓问题解决学习过程,其识别模式和思维策略如何?第十一章学习迁移1.主要概念:学习迁移、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泛化说、关系转换说2.理解: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3.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本身是有很多区别的:前者是认知性的内隐操作过程,而后者是肌肉性的外显操作过程。
4.理解智力技能迁移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条件概括化、规则自动化第十二章学习动机1.主要概念:学习动机、强化理论、成就理论、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2.德斯与尔燕提出的认识评价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是沃勒渊德提出的学习动机整合理论的两大基础。
3.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
人的动机不仅可由内部因素来激发,也可由外在刺激来引起的,而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就成为诱因。
正诱因与负诱因。
4.学习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回答的则是“为了什么”学习的问题。
5.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6.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有三个方面的内驱力:认知的、自我提高的、附属的内驱力。
7.简述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哪些?第3篇教学心理第十四章教学心理概述1.简述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第十五章教学设计1.什么是教学设计?其会在哪几个层次上介入学校的教学活动?2.简述教学设计的操作思路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4.什么是先行组织者?5.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教学对象?6.如何评价指导的与发现的教学策略?(优缺点)第十六章教学模式1.概念:图式、概念形成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创造性培养教学模式、刺激控制与强化教学模式、智能训练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模式2.简述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3.简述教学模式的种类。
第十七章教学环境1.狭义的教学环境是物理环境,而广义的教学环境还包括了心理环境。
2.简述教学环境中物理环境有哪些?3.简述教学环境中心理环境有哪些?4.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行为?第十八章教师心理1.在教与学的师生互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2.教师的威信是由其资历、声望、才能、品德等决定的。
第4篇差异心理第十九章差异心理概述1.理解我国传统的关于差异心理的观点:气禀论、习染轮、性习论的思想。
2.因材施教既是教学原则,又是教育原则。
一般说来,作为教学原则的因材施教是以学生智力的个别差异为依据的,而作为教育原则的因材施教是以学生性格的个别差异为依据的。
3.简述差异心理研究的任务。
第二十章智力差异1.理解与记忆本章的【要点提示】2.智力差异主要反映在水平差异和结构差异两个方面。
3.智力测验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用于理论研究。
第二十一章人格差异1.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人格类型差异和人格特质差异。
2.男女两性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的差异和个性差异方面。
3.简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4.简述人格测量与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