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比例尺、概率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感受比例的意义,逐步形成对比例的认识。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

2.准备比例计算练习题。

3.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购物时商品打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比例与分数、小数的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比例计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练习题包括简单的比例计算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加深对比例应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体重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第1篇】"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比的意义”说课设计。

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核心,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47~48页,是该单元的开端。

讲好本节课,可以影响一大面,使教师一开始就掌握教学的主动。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能理解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

教学关键: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可对教材做如下处理:一、复旧迁移,导题定向复旧迁移。

主要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连结点。

即:复习了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为知识的迁移。

为学习"比的意义"平坡架桥。

然后由除法转化为另外一种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自然导题定向,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具体做法是:1.回答:(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2.列式解答:(生口述,师板演)(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

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引入新课刚才复习的这两道题(指板演),都是两种数量进行比较,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的,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但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两种数量进行比较,还有另外一种方法。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这节课我们要懂得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板书"比的意义")二、探索发现,总结规律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到理*的飞跃;一次从理*到实践的飞跃。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二、学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

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比例尺,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决比例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对比例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比例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比例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

2.难点:求比例尺,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感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比例的性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求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片、实例资料、练习题、黑板。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如:一幅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是多少?让学生感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呈现(10分钟)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例的组成。

如: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比例的性质。

如:如何求比例尺,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求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手指课题: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好,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

(出示四幅图在一起的)二、新授师:画面上出现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把定义补充完整)。

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比例的意义(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意义(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意义(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比例的概念,学会用比例表示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比例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明确比例与比的关系。

2. 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比的含义。

2. 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观察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用比例表示数量关系。

3. 讲解比例的性质,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纠正错误观念。

四、巩固拓展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老师提供拓展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课堂小结2. 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一、比例的定义二、用比例表示数量关系三、比例的性质四、课堂练习五、巩固拓展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的概念。

2.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比例的应用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学会了用比例表示数量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后作业设计上,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生活中的知识。

4、把我校的生活课堂的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中。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照片教学流程:一、生活导入:1、活动照片观察发现。

师:在刚刚举办的“劳动创造和生活摄影作品展”中,我看到了生活中一个靠自己双手和智慧或美化环境或帮助别人的你,其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我认为最有意义的要数杜浩田的这张作品(可见出示)。

老师今天把他在厨神大赛现场的原版照片带来了,同时又加洗了三张。

(板贴照片)比较原版照片和加洗的三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回答。

师:这张照片之所以没有变形是因为由原照片“按比例”放大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2、迁移猜想师:很多新的知识学习都和原有知识联系密切,你认为“比例”会和什么知识联系密切?预设(生:比)好,我们就在“比”的基础上来研究“比例”。

“例”在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符合某钟条件,那么“比”要符合哪种条件才能组成比例呢?我们接下来深入研究。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师:我把两张照片的数据带来了,你能找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与同桌说说。

师:按比例缩放的照片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生:比值相等)师:原来不变形,按比例缩放指的是可以找到两个比值相同的比。

因为比值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这样的一个等式12.6:10.5=14.4:12或12.6/10.5=14.4/122、丰富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 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

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 2、三角板对比的板书:直角等于90度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锐角 小于90度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钝角 大于90度2.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3.读一读,平角、周角。

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 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1.学习平角你们想当魔术师吗?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

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

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

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

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

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 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生按顺序展示后,教师板书:1周角=4直角=2平角=360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比例的概念与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比例的概念与性质。

2.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

2.理解比例的意义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实物:各种比例相关的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例的基本概念1.引入:通过展示实物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

2.基本概念讲解:介绍什么是比例,如何表示比例。

3.示例讲解:举例说明不同形式的比例关系。

第二课时:比例的性质1.复习回顾:对比例的基本概念做简要回顾。

2.深入讲解:介绍比例的反比例、正比例等性质。

3.练习:让学生做相关习题,巩固掌握比例的性质。

第三课时:比例的应用1.引入实际问题:提出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比例解决问题。

2.讨论解决:学生分组讨论并探究应用比例的方法。

3.组内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及过程。

五、课堂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涉及的重点知识与难点。

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物例子和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比例的概念与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比例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77页,学习了比例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之前学过的比例、比、除法等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也是为后面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基础。

比例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购物时比较价格、测量长度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比、除法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的深层次意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比例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理解比例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引出比例的概念。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比例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比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课本第49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小数。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叫小数呢?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学生回忆整数读法并在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读法。

二、自由讨论、学习新知1、教师用卡片出示例0.7,0.192、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读。

3、议一议: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数的读法,强调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三、巩固新知1、同桌相互读数。

(课堂活动第2题)2、练习十三第4题。

让学生独立看题后,再把自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告诉同桌或全班同学。

3、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格,并向学生简介表中一些名称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表分组接龙游戏。

4、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自己看图写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5、指导练习。

(1)第9题。

教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让学生数一数,5.6与5.7之间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1。

因此,第1小题应该填两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第2小题应该填三位小数。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第10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明白每个小数位上的数代表着什么。

四、拓展提高1、练习十三第1、2、3、7、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思考题:第12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

(1)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 的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轻易使学生注重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重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重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 . 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爱好.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因此,今后如碰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73到74页分数的意义,“练一练”,练习十三1到4题。

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感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这是几?(板书“1”)这里有1位老师,1位同学,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我相信你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以后,对1将会有一个更深刻地认识。

2、揭示课题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分数,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板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1引导学生对1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对学习新的知识产生亲切感]二、新授1、这里有三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书P73的三副图。

(引导学生说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它的……。

)(1)出示月饼图。

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出示长方形图。

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5份呢?(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几分之几米?9份呢?三、探索研究1、现在请同学把目光集中到课桌上,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啊?一张白纸,一根1米长的绳子。

2、你们带了写什么材料呢?(一堆物体)3、这些材料能不能通过平均分,得到一些分数呢?4、学生小组交流,分一分并汇报。

[从生活中挑选了一些实物,作为寻找分数的材料,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猜想能不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分数,然后动手操作寻找分数。

展示时重点展示平均分多个物体得到分数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感受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62 63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式,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预习指导: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第62~63页。

二、检查学习。

1、怎样两个量成正比例?2、完成"试一试"。

教学准备:课件和口算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点为,更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什么观点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变起来,从变化中发现规律。

二、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的表⑴看一看,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⑵表中有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量是有关联的,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那么这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建议大家可以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3、我们可以写出这么几组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

⑴发现了它们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呢?这个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⑵这个比值80就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速度是相同的,一定的,因此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⑶同学们,在这个题目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比例的意义》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内涵,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例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组成,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比例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相关情境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操练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比例的知识。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5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5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

2. 能够解释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根据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例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一本书的宽和高的比例。

- 一辆汽车的轮胎和车身的比例。

- 一次混合果汁的水和果汁的比例。

步骤二:讲解比例的意义1. 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 比例可以用来描述两个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状关系或者其他特点关系。

3. 比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中的优惠折扣、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等。

步骤三:比例的表示方法1. 比例用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的冒号“:”表示,例如1:2、2:3。

2. 比例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1/2、2/3。

步骤四:比例的计算1. 如果已知一个比例中的一项和比例的另一项,可以通过分析得到未知项目的值。

例如,已知比例2:3,其中2的值是4,可以通过分析得到3的值是6。

2. 如果已知一个比例和比例的一个项的值,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比例的其他项的值。

例如,已知比例2:3,其中一个项的值是4,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另一个项的值是6。

步骤五:练习和巩固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进行课堂讨论和解答。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确保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有清晰的理解。

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应用和发现比例。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 能够用不等式比较法进行负数的大小比较;3. 通过练习,提高对负数大小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2. 教学素材(包括正负数的数轴、练习题等);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负数的概念(5分钟)1. 要求学生回顾正数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正数表示什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学期最后的一节新课,我们知道最后一节课上的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大家有没有信心!生:齐答:有!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成正比例)(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

(不成比例)(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成反比例)(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成反比例)2.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一定))3.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x×y=k(一定))4.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5-129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均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1、课件展示信息报道)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实际增长6.4%;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验收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为比去年增加1.4倍。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3又9/20平方米提高到6又13/25平方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公布,我国总人口数为1295330000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44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2、从这组信息报道中,同学们主能感受到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3、揭示课题: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数的意义、二、复习整理,形成网络1、分组合作,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把信息中的数据分分类。

(用展示台展示反馈)2、分类整理,沟通联系。

(1)整数。

①请同学们举几个用整数表示的例子。

②哪些数属于整数呢?(自然数、0、…、、)③自然数的意义和单位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书回顾。

(师板书复习步骤)④介绍自然数的产生,引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名言--数起源于数(2)分数、小数。

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整理复习分数和小数,看看你们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整理?(分组讨论)②根据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回顾、分类整理。

③小组分类汇报结果,并围绕整理结果提几个问题,随意点同学回答并作出评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教案《比例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2、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1、什么叫做比?比的书写形式有哪些?2、什么叫做比值?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什么活动?我们一起说吧。

(生齐声说:升旗仪式)课件出示:升旗仪式的情景你们对这个情景已经非常熟悉了,你们对这面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了解吗?不了解是吧?那老师告诉大家:课件出示并介绍:我们这面国旗的长是2.4米、宽是1.6米。

提问:你除了在升旗仪式上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加到过国旗呢?指名回答(学校周一升旗时操场上的国旗、会议桌上的国旗、教室后面的国旗、)在很多的场合像我们的教室、还有大型的庆典活动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庄严的国旗。

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国旗的尺寸大小吗?追问:知道不知道?那么下面呢我们看一下老师收集到的一些信息。

课件出示不同场合下的国旗课件出示:不同场合下的国旗提问: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四面国旗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并读出它的长和宽(1)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长5米,宽10/3米。

(2)学校的国旗长2.4米,宽1.6米。

(3)教室里面的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

(4)会议桌上的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国旗的大小都一样吗?师小结:在不同的场合的国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追问:它们的形状相同吗?(相同)尽管它们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相同。

我们看上去每面国旗在我们的眼中还是那么的庄严和美丽,那么的和谐和统一是吗?那么到底按照怎么样的标准才能制作出这种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国旗呢?其实每面国旗的里面是否也蕴含着我们的数学知识呢—比例!(板书课题:比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以及比例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比例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了解比例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比例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例材料。

2.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原价与现价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出比例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比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具体的数据,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用比例表示这组数据,并解释比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例操作,选取一些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每组选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实例,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让学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 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教学.
3.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师:画面上出现了几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操场上的国旗:2.4∶1.6=3/2。

教室里的国旗:60∶40=3/2.
师:因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也可以写成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2.4∶1.6=60∶40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把定义补充完整)。

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找出上图中,还有哪些可以组成比例)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
师: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生:2.4/1.6=60/40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总结的过程,深刻的理解比例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用图中的4 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解析: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组成的比的比值是否
相等,相等的两个比就可以组成比例。

答案:1.5∶2=3∶4;1.5∶3=2∶4;
2∶1.5=4∶3;2∶4=1.5∶3;
3∶1.5=4∶2;3∶4=1.5∶2;
4∶2=3∶1.5;4∶3=2∶1.5。

一共有8个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2.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解析: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组成的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相等的两个比就可以组成比例。

答案:1.不能组成比例。

2.30∶2=120∶8
3.不能组成比例
4.100∶5=200∶10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3.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解析: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组成的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相等的两个比就可以组成比例。

答案:(1)4∶5=12∶15;(2)不能组成比例;
(3)不能组成比例;(4)1/6∶1/4=1/3∶1/2。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板书,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