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中国公司盈余品质的实证研究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的综述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的综述此文章为山东科技大学春蕾计划“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0azz048。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2003)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表征实体满足规定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与普通产品的质量相似,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质量同样存在着是否让信息使用者满意的问题,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关心的问题。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实行。
时间已经过去五年,上市公司在实行了新会计准则后,其盈余质量有没有得到改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哪些?本文主要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研究做详细综述。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一、对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探讨分析沈烈,张西萍(2007)对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做了详细分析,指出会计准则非“因”,盈余管理非“果”;会计准则天生是盈余管理借用的工具;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存在持久博弈关系。
指出了新准则对盈余管理行为消极的方面,如资产减值准则方面,公允价值运用的限制等。
但新准则也有对盈余管理行为积极的方面如公允价值运用面的拓宽,会计准则与职业判断增多等。
来华,黄娇丹(2009)分析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制约与利用的反复博弈过程,针对现行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盈余管理科学建设会计准则的相关建议。
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两者关系,立意鲜明,分析透彻。
二、分析新准则中某一具体准则的变化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此类研究通过对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来分析某一准则发生变化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变化。
这方面的研究有代表意义的有: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2009)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关注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发现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管理层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偏好性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偏好性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理论意义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创业板市场逐渐成为国内初创企业的融资渠道。
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某些手段调节盈余的大小和时间,以达到增强公司财务表现、保护股东权益、提高公司市值等目的的行为。
在创业板市场中,许多初创企业存在着较大的盈余管理问题。
这不仅会损害公司的声誉和股东利益,还可能引发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质疑,对公司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偏好性,并分析其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表现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综述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研究,并探究其适用于创业板市场的情况。
2.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偏好性,包括利润操纵、盈余平滑等方式。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横截面实证、回归分析等。
3. 分析盈余管理行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和市场表现的影响,包括股价波动、股票流动性、市场价值等指标,并探讨可能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方面,将综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并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实证研究方面,将采用横截面实证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盈余管理行为与股票市场表现、公司财务绩效的关系模型。
数据来源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Wind、Choice数据等证券市场数据,并收集相关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公告信息。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将探究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特点和偏好性,揭示其对公司财务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从盈余管理机制、品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交叉上市与盈余管理_基于以ADR赴美上市企业的证据_李双燕
本刊网址:http ://jjkx.xjtu.edu.cn ;http ://www.ddjjkx.cn2013年9月第35卷第5期当代经济科学Modern Economic Science Sep. 2013Vol.35No.5交叉上市与盈余管理:基于以ADR赴美上市企业的证据李双燕(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以沃顿研究数据服务(WRDS )、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的存托银行官方网站为主要数据来源,搜集了1996-2011年间通过ADR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样本,实证研究了交叉上市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通过对比交叉和非交叉上市企业两组样本发现,在上市后的十年里,两组样本盈余调低趋势明显,越是非交叉上市的企业,其盈余管理幅度就越大,且是否交叉上市变量对上市当年的盈余管理影响最为显著,控制上市所在地与企业总部所在地后的结果整体稳健。
关键词:交叉上市;盈余管理;美国存托凭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48-2013(05)-0115-09一、引言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国内外文献关注的热点话题[1-7]。
主要研究的议题包括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股份发行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行为与盈余管理等。
但上述研究多集中在国内A 股上市的公司,较少有文献关注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交叉上市越来越频繁。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内地企业开始赴香港、美国、欧洲等地上市,特别是近年来,以赴美上市最为典型,从希望学习西方资本市场运作经验、期待国际化发展的大型国企,到不能满足国内A 股上市标准又急于融资的中小企业,均有着强烈的赴美上市动机。
毋庸置疑,美国资本市场更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更规范的交易环境是吸引这些企业上市的重要收稿日期:2013-06-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2076)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实证分析
手段 也有两 种 : 是 在 1 经 营活 动 中操 纵 产 品收 一 3常 入和成本 ; 另一 种 是通 过 一 次性 的非 经 营性 活动 来 操纵净利 润 , 即操 纵经 营性应 计 利润 和 操 纵非 经 营
报表的对比和对 2 家被 出具标准审计意见 的上市 0 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 得出: 中国内地注册会计
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程度来检验注册会计师审计出
[ 作者简介] 赵英林 (92 ) 男, 15 一 , 辽宁黑山人 , 山东 财政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 向: 会计理论 与实
务, 公司理财。
・
9 ・ 4
维普资讯
否存 在所 谓“ 管诱导 性审计 意见 ” 监 与审计 意见 的关 系, 出: 得 财务状 况较差 的公 司比较容 易被 出具非 标 准意见 。刘 霄仑 (03 通过 对 内地 A股 、 2o ) B股 会 计
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测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 性。公司管理者为了实现在股票市场筹集资金 , 提
高声誉、 股价等 , 往往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蒙蔽信息 需求者 , 即所谓的盈余 管理。由此市场需要所谓的 “ 经济警察” 一 注册会计师来审计上市公司 的资 料, 目的便是提供给市场相对 真实 、 可靠、 完整的会 计信息 , 保证股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会计盈余是反映公司经营业绩 的主要指标之 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会计盈余 的真实性 、 合法 性 和确认原则 的一 致 性 是注 册 会计 师 审计 的重点 。
计质 量 的重要 性 。 . 本 文 主要 采用 实 证研 究 的方 法 , 过 比较 被 出 通 具非标 准意见 的上 市公 司以及被 出具 标准 意见 的上
险。夏立军(01考查了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是 20)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完整版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1张瑶(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510275)[摘要]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其使用者关注,盈余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日益成为证券关注的焦点。
理性的使用者不仅应当关注盈余的数量,还应关注盈余的质量。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随时间变化有无提高。
笔者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盈余质量的定义和属性,回顾了检验盈余质量的常用模型,并构建了一套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模型,然后对我国1994-200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
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盈余价值相关性不强;盈余的总体质量并没有随时间改变而展现出明显一致的提高趋势。
最后,本文对可能影响盈余质量变化的会计准则、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盈余盈余质量证券市场一、绪论(一)研究目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会计信息披露的中心由资产负债表转向了利润表,盈余(或收益,在本文中两者无区别)日益成为证券关注的焦点。
在针对会计盈余展开的大量研究中,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相对于其他公司经营业绩的衡量标准来说,投资者更多地依赖于盈余信息(Biddle et al. 1995;Francis et al. 2003;Liu et al. 2002)。
投资者通常根据会计盈余给股票定价,因为盈余水平和盈余变动可以反映投资者能够辨别并据以进行适当定价的、与公司目前及未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有关的信息(Hawkins,1998)。
管理者同样将盈余看作是投资者和分析师评估公司价值的关键尺度(Graham et al. 2003)。
在Hirst 和Hopins(2000)设计的一个研究分析师评估活动的有趣实验中,分析师对盈余信息的关注也是显着的,但是他们对盈余质量的关注并不显着,他们不能很好的识别盈余管理。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当前企业的会计环境中,由于会计制度从紧,我国上市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减少,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调节盈余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和频繁。
虽然真实盈余管理是合法行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对企业发展有利,但从总体而言,这种行为牺牲企业未来业绩,损害企业长远发展的。
因此规范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必要性开始凸显。
本文在以真实盈余管理为研究对象,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产生机理的研究,即产生根源,动机和手段,从理论上对盈余管理的作用过程进行分析。
然后从我国上市公司角度对真实盈余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问题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提出了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公司价值,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过度盈余管理;治理措施;内部控制ABSTRACTIn the current fiscal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s, because the accounting system tight, our listed accrued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reduced by adjusting the surplus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is increasingly common and frequent. Although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is legal, and in some cases even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but overall, this behavior at the expense of future business performance, damage to corporate long-term development. Hence the need for standardize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began to highlight.In this paper, with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for the study,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that is the root cause, motive and the means to analyze theoretically the rol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proces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then analyze the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situation,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Finally, the issue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proposed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s.Key words: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excessive earnings management, management measures, the internal control一、真实盈余管理的内在机理盈余管理历来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国内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
国内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03-02摘要本文从关公司治理的视角,对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比较了文献的研究结果,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盈余管理公司治理实证研究一、引言所谓公司治理是指公司股东通过构建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着重解决两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而形成的、以比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会计信息会影响企业内部和外部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其代表)对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干预。
公司治理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盈余管理发生的概率。
如果公司内部和外部存在有效的治理机制,就会对管理当局的信息披露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相反.若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则会使管理者有机可乘,可以根据需要作出选择性披露,即发生盈余管理行为。
目前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盈余管理动机、计量方法和盈余管理手段上,而对于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审计等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
本文将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方面的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做回顾。
二、国内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研究现状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基本上都是以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计量指标,但公司治理指标的选择各异,但主要有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以及监事会等几个主要方面。
王生年等人(2009)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选取了沪深两市2001—2006年间的3749个公司年样本,从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董事会特征与监事会有效性四个方面检验了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管理层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管理者薪酬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股权制衡未能制约大股东的盈余操控行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失效并且监事会形式重于实质。
盈余质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质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盈余质量的研究能够帮助投资者采取更为优化的投资策略,从1968 年Ball 和Brown 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大学者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财务分析和公司治理两个方面对盈余质量的文献进行整理。
关键词:盈余质量;财务分析;公司治理从1968 年Ball 和Brown 的研究“会计盈余的经验评价”及Beaver 的“年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证明了盈余质量的有用性之后,对于盈余质量的研究开始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这几十年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基于财务分析角度对盈余质量的研究盈余质量,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讲,就是选择财务指标对盈余质量进行分析,如利润和净现金流量之比,净资产盈余率,每股现金流量,销售净利率等。
Lev and Thiagarajans(1993)引进了计量盈余质量的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法。
他们区分了财务分析师用来评估盈利质量的12 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应收账款相对销售收入的变动、存货和订单的积压等等。
对样本中每个公司的12 条基本原则,Lev and Thiagarajans 分别赋予 1 分或0 分,然后相加,以其总和来计量盈利质量。
他们把样本公司按得分高低分成5组,应用回归分析检测各组的盈余反应系数(ERC),发现盈余质量高的样本组其ERC也更高,从而验证了盈余质量同ERC 存在正相关。
Sloan(1996)将会计盈余分成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两部分,并通过未来会计盈余对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的回归来进行盈余质量的研究。
研究发现应计利润的系数小于现金流量的系数,从而得出结论:在会计盈余的组成部分中,应计利润的持续性弱于现金流量。
这表明,当前会计盈余中,若应计利润所占比重高,这表明盈余质量低。
Dechow and Dichev (2002)通过对应计在会计处理上的模型化分析,发现当前的应计可以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估计错误来表示,从而构建了著名的DD模型。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述评:发现与启示
盈 余管 理 (a i s aae et 是 2 世 纪 8 e n ng n n r gm m ) 0 0年代 中后期兴起 的实证会计研究 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内外学者 对 盈 余 管 理 进 行 了 各 种 界 定 ,其 中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是 S h p 、H ay Wa n以及 章永 奎 和刘 峰等 学 者 的研 cl e el 和 p Me
P 美化”其收益的结 的计量模型、 盈余管理的约束机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很 工业类公司在 IO前利用盈余管理 “ 多重要成果I o本文试图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研究文 果 ,而公用事业类公司 的盈余管理程 度相 对较轻。 献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 ,以期对国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有所 裨益 。
三年盈 利 、亏损上市 公司 将被 S 或 退市 、上市公 司配股 T
必须达到相应的盈利要求等。在这种制度安排下 , 上市公
・
配股的要求 , 存在着一定的利润粉饰行为。此外,孙铮、 王跃 堂【 的研究 还表 明上 市公 司 的收益 率 分布存 在 微 利 6
收稿 日期 :2 0 06—0 2 2~ 0
究成果 。S h pr ei e 认为盈余 管理 是 “ p 为获得私人利 益的 目
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应付证券监管部门的监 管 ,如为取得上市资格而进行财务包装 、为达到配股业绩
要求进行利润操纵 、为避免 因连续亏损导致 的规制或处罚 进行盈余管理等 。 在具 体文献 上 ,A a n、Le和 Wog 分 析 了上 市 hr y e o n 公司发行 B股 或 H 股过 程 中的 财 务包 装行 为。通 过 对 19 — 95 8 家 IO公 司的研 究发 现 ,上市公 司总资 92 19 年 3 P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专业:会计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盈余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为与国际接轨并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推出了39项会计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然后逐步在各类企业中推行。
新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规范了公司会计行为.并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鉴于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并未完全得以消除意义。
由于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其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更多产生的是负面影响,而且,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违背财务报表公正、中立的原则,是可能损害股东、债券人等相关主体的利益的,因此人们常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混为一谈,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不正当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二)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从而充分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
1、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人员总是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
当公司管理人员认为公司未经整理的盈余信息难以准确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容易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时。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报告和会计决策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影响外界对企业经济业绩的认知和评价。
本文旨在从行业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实务操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理论框架盈余管理是指在遵循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企业管理者运用自身拥有的财务信息和权力,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实际业务交易等方式来影响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理论框架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涉及的主要理论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激励理论和资本市场预期管理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企业如何通过盈余管理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行业视角下的盈余管理(一)不同行业的盈余管理特点不同行业由于业务性质、市场竞争、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其盈余管理的特点和手段也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制造业的盈余管理主要关注成本控制和收入确认等方面,而金融业的盈余管理则更注重资产估值和风险准备等方面。
因此,从行业视角研究盈余管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行业的财务报告特点和会计政策选择。
(二)行业间盈余管理的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行业在盈余管理手段、程度和效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某些高风险行业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准备等手段来平滑收益,而某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则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调整成本和费用等手段来提高报告盈余。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行业在面对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时的不同应对策略。
四、实证研究(一)研究设计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财务数据和信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而言,本文通过构建盈余管理指标体系,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来探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分析
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中美两国上市公司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比较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情况1. 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共同点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在一些方面存在共同点。
首先,企业可能通过虚报收入、夸大利润等手段来抬高自身价值;其次,利用会计漏洞和不当会计处理方法来掩盖经营状况的真相;再次,企业可能蓄意隐瞒重要信息或故意歪曲财务报表内容。
2. 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差异点尽管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具有一些共同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中美两国的监管环境中,审计和监管机构的角色不同。
美国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和监管力度相对严格,而中国的监管系统仍在发展中,监管力度相对较弱。
其次,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和手法在两国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在一些方面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最后,中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二、造成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1. 盈利压力中美上市公司都面临着盈利压力,追求高业绩成为其首要目标之一。
为了满足投资者的期望,一些公司可能不惜采取不当手段来夸大财务表现。
2. 监管不力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和监管措施的不严格是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又一重要原因。
这为公司提供了操作空间,使他们能够隐瞒财务信息,进一步增加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3. 道德风险在一些情况下,财务报告舞弊是由个别高层管理人员或内部人员的不道德行为所引发的。
这些人员可能受到贪婪、潜在的个人利益冲动以及道德观念的缺失的驱动。
三、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对经济的影响1. 信任缺失财务报告舞弊不仅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也破坏了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任。
投资者对经济的信心将受到严重打击,投资环境会受到负面影响。
《中国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与证据》评介
2011年第30期(总第2374期)书评中国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与证据评介刘颖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监管机构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001年美国等国家爆发了安然等大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件后,促使各国重新思考会计信息可靠性问题,美国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的目的就是通过改善公司按照证券法律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来保护投资者,并达到其他目的。
我国葛家澍(2004)认为可靠性应列在相关性之前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信息,更重视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反映经济真实所决定的。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中,盈余质量是介入最多、程度也最深的一个侧面,因为盈余是一种最重要、最综合、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信息,同时盈余也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在应计制会计系统下,按照盈余的资金基础解构,一个企业的会计盈余由应计项目与经营活动现金流两部分构成,应计项目是一系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共同作用的结果,容易产生估计误差,且容易被管理层操纵来影响会计盈余,所以会计盈余的可靠性主要是应计质量问题。
应计项目的高低是行业、公司特征、特定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制度)下会计政策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了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选择?中国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行业和公司特征因素是否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应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结构比较特殊,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弱以及市场化进程较慢等问题,这些因素如何通过行业和公司特征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在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应计质量方面,国有股权、股权集中度是否是弱投资者保护的替代机制?这些问题都有待本文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纵观国内对上市公司应计质量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如下问题:一是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较多,并没有单纯研究上市公司应计质量。
即把应计项目总额分为可控应计项目和不可控应计项目两部分,用可控应计项目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管理层有动机对应计项目进行操纵,也就是说管理层有意影响了应计项目估计的误差,但是我们知道,应计项目估计水平的高低可能受公司和行业特征的影响,并不一定完全是盈余管理的结果,而且公司和行业特征又是可以观察到的,而管理者机会主义的影响因素具有不可观察性。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经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和控制。 这实际上也从另一个侧面反 [ ]闻会新. 4 过度经营与财务政策的杠杆原理解析[ ] 哈尔滨 工业大 J. 映了在民营企业的成长初期 , 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是最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0 6 ( ) 社 20 ,2 .
C I A MAN G ME HN A E NTI O M I IA IN /5 NF R ATONZ TO 3
一
。
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问题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需要解决 种公 司的应计项 目的性质与其他类公司不同: 剔除 了数据
的首要 问题 。 前 国内这方面 的研 究 已经从理 论研究 向实证 不完整无法计算应计利润总额的上市公司 1 ,最终得 目 2家
分析过渡 。 但多是从理论角度述评各种计量模型的优缺点。 到 了 8 家研究 样 本公 司 。本 文 的样本 数据 来 源于 国泰 安 l
维普资讯
2o 0 8年 3月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M a .20 r, 08 Vo. 1. 6 11 No.
第 1 卷第 6期 1
Ch n n g m e t n o mai nz to i aMa a e n fr t iai n I o
模 型来度量 中国股 市的盈余 管理程度 。
[ 关键 词 ] 盈余管理 : 计量模型; 实证研 究 [ 中图分 类号 ]F 7. 25 [ 献标 识码 ]A 4 文
[ 文章 编 号 ] 17— 14 20 )6 05— 2 63 0 9 (0 80 —0 30
家 无 3家 ) 的上 市 西方财务理论界 自2 世纪 8 年代开始致力于盈余管 强 调事 项段 的保 留意见 3 、 法 表示 意见 3 0 0 理 的研究 。 管理 问题 已成 为美 国实证 会计研 究 的重 点之 公 司 9 家 。 盈余 4 然后剔 除 了金融 保 险类上 市公 司 l , 家 因为这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基于应计利润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纪茂利张晓飞孙琪(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本文采用联合模型的方法,从信息风险角度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发现上市公司自2003年至2006年盈余质量逐年上升,2007年盈余质量略有下降。
证实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营业周期、企业规模、销售变动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波动、企业报告亏损的频率等企业固有特征之间的关系假设,分离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固有部分与人为操纵部分,发现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成因中1.37%是人为操纵致使。
说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人为操纵盈余致使盈余质量下滑的现象普遍存在,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应计利润盈余质量作者简介:纪茂利(1971-),男,吉林白城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晓飞(1963-),女,辽宁绥中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琪(1988-),女,河北承德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基于应计利润一、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琼斯(Jones,1991)提出了计量操纵性应计的模型,DechowandDichev(2002)后简称DD模型)在应计和现金流匹配的基础上提出了计量盈余质量的一种新方法,同时提出如下假设并进行了验证:企业经营周期越长、规模越小、销售波动性越大、现金流量波动性越大、应计数额波动性越大、盈余波动性越大、亏损的频率越大、应计数额越大,盈余质量越低。
McNichols(2002)将DD模型与琼斯(Jones,1991)模型结合(后称联合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预测能力。
JenniferFrancis、RyanLaFond、PerOlssonandKatherineSchipper(2005)将盈余质量定义为联合模型回归残差的标准差,将盈余质量作为影响资产定价信息风险因素的表征变量,即残差数值大小不再作为评价盈余质量的标准,而将5年残差的波动情况作为评价盈余质量的依据。
Francisetal.(2005)根据DD对盈余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将盈余质量区分为反映企业经济基本面部分(固有的部分)和管理层操纵部分,并发现盈余质量中固有部分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大于人为操纵部分。
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0 70 5 7 32 6 ) 作者简介 : 王化成 (9 3一) 男 , 16 , 内蒙古赤峰人 , 中国人 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Ab ta t B s d o h e l y o h n s a i r e n e c aa trs c o o p r t o e n e h s p p re — s r c : a e n t e ra i fC i e e c pt ma k ta d t h ce it fc r o ae g v ma c ,ti a e x t l a h r i p oe h n e n o n ci n e e op rt o e n e s u t r d e r i g l rs te i h r tc n e t s b t n c r o ae g v ma c t cu e a a n n s’ q a i r m h rp c ie o e o we r n u t f l y o te p s et f e v me s r me t iw on d ifr t n ve p it t e e s t e o e h p s u t r a i e n n u n eo M n a u e n e p ita no ma i iw o n .I r v a : wn r i t cu h df r t f e c n E a d v n o l h s r e s e il ER C,te g v ma c b l y o n e n e tdr tri i s f c e t n d d b o e n c c a im swe k h o e n e a i t f d p d n i o s n u ii n ,a e t v ma e me h n s i i i e c e g a. Ke r s c r o ae g v ma c y wo d : o r t o e n e;e r ig ai p an n s q l t u y;d s r t n r c r as an n e p n e c ef i ns ic ei a y a cu ;e r i g r s o s o f ce t o l s i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摘要:少部分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把公司的账目处理得更加好看,以此发挥一些特定的经济效应。
但此举也会带来信任危机和投资者损失等负面影响。
在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公司盈余管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万科集团为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治理机制,结合万科集团实际运作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机制、万科集团、对策建议Abstract:A small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mprove the company's finances by mea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certain economic effects. However, such measures also bring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rust crises and investor losses.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have become urgent problems to be addressed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struc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with the case study of Vanke Group, analyz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problems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Vanke Group,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Vanke Group, policy suggestions1. 引言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的代表,承担着社会责任,必须遵守各种规定和标准,合法合规经营。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在报告财务信息时,调整其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润管理,即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来调整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另一方面是现金流管理,即通过调整财务活动的时间和金额等手段来调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据。
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市场反应动机。
由于投资者对于企业盈余的敏感度,企业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掩盖原有经营情况的不佳,以保持股价水平的稳定或者提高股价。
2、管理层激励机制。
由于一些管理层认为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与企业盈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3、内部控制失灵。
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其部分经济行为被识别为未来挤压盈余的潜在因素,因此为了维持公司表面的盈利水平,企业往往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
1、盈余操纵。
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2、透支未来。
企业通过缩短资产的使用周期、降低折旧预估、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来透支未来收益,达到提高当期盈余的目的。
3、虚假交易。
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构进出口业务等手段,来达到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4、扭曲现金流量。
企业通过借款、帐期延长、膨胀活动等手段,来扭曲现金流量表体现的收入和支出现金流量。
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本身和投资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状况的虚假呈现,进而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和公司价值。
2、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短期内的收益增加,但长期来看可能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盈余管理往往将企业未来的收益提前,导致未来收益下降,降低投资者的持续收益。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应当关注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财务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积极构建透明、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诚信度。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实证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 本文在全体上市公司的范围内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偏好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方式选择上的偏好,且偏好的顺序为:补贴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关键词] 盈余管理方式偏好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股市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动摇其信用基础,危害其长远发展的行为,越来越被大家广泛关注的盈余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当前会计界已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并得出了一些可以客观揭示这一领域某些问题的经验数据,但同时应注意到,在我国关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实证研究只有仅仅研究特定上市公司的(如亏损上市公司),而本文是在全体上市公司的范围内研究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偏好,得出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偏好何种盈余管理方式。
一、研究假设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手段的上有着多种选择,并且由于会计规范制度的缺陷,盈余管理的所产生的收益与成本对比,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导致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偏好,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假设: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偏好方式。
二、模型构建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如付志坚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
赵秋玲发现上市公司中确实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不同盈余水平上的上市公司有着不同的盈余管理目的和方式。
因此本文不再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而是直接对方式的选择偏好进行研究。
对于盈余管理方式偏好的研究,本文采用的是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回归模型设计如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其中:Y:△净利润/2005年资产总额X1:△主营业务利润/2005年资产总额X2:△投资收益/2005年资产总额X3:△补贴收入/2005年资产总额X4:△营业外收支净额/2005年资产总额我们认为,在一元线性回归中,自变量X1、X2、X3、X4是对因变量Y的影响因素,即一个公司的净利润来源除主营业务利润以外,还可能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和投资收益。
盈余质量文献综述
盈余质量文献综述文靖盈余质量是人们对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做基本面分析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
本文从盈余质量的含义,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盈余质量的评价体系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综述。
一、盈余质量的含义对于盈余质量的概念内涵,理论界和实务界迄今为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国内外学者按照各自的理解来定义盈余质量,主要从持续性、真实性、相关性三方面来界定:(1)20 世纪60年代,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奥格洛弗首次将盈余的持续性作为盈余质量的主要问题,Richardson认为盈余质量是在未来期间盈余能够持续的程度。
彭曼和张小军(2001)认为当期盈余是预测未来盈余的指示工具。
(2)Schipper 等定义盈余质量为净收益与实际盈余差别的大小,周建波指出应该用上市公司盈利中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占比来反映其盈余质量,而不是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实现的赢利反映。
(3)Beaver 提出盈余数字传递的是有助于投资者判断估计经济效益的信息。
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市对盈余公告反映明显,盈余信息含量丰富的财务报告有助于投资者决策。
本文赞同相关性定义,因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盈余质量影响因素人们对会计盈余的关注越来越多,有很多影响因素干扰我们对盈余质量的判断。
1.外部环境因素Gul and Fung(2004)研究了受中国法律管制但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比当地上市公司有较低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还发现交叉在美国上市的H股公司比其他H股公司有更低的盈余管理。
李小奕(2005)统计了证券监管机构及其他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者的处罚次数,发现处罚力度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侯晓红(2006)发现企业经营环境对盈余稳定性影响大,申富平、黄思远(2009)认为企业所在的行业较大程度影响企业盈余及其质量,如果是政府扶持行业,盈余质量提升快。
李丹、贾宁(2009)[5]研究发现完善的外部制度环境能够消弱盈余信息质量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进一步指出了外部环境对公司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美上市中国公司盈余品质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选取2008—2013年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为样本,运用经典的Barth模型,分别从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两个角度进行盈余品质的实证分析研究,主要评价了中国赴美国上市公司整体盈余质量水平及盈余质量的发展趋势。
该问题的研究既有助于改善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盈余品质管理,为未来即将在美国资本市场IPO的中国公司提供实证经验参考,亦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报告信息披露以及盈余质量的监管。
【关键词】赴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横截面数据;面板数据
一、引言
现代资本市场随着证券法规和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而逐步趋于成熟,会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对股东投资者披露的最重要信息显得越发重要。
会计盈余是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最主要的信息之一,它既是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最主要的指标,亦是考查经营管理者管理水平最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证券监管机构而言,盈余品质对上市公司上市、配股、停牌、摘牌以及退市的全过程起到衡量、监督及评价作用。
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用户而言,会计盈余作为反映公司财务年度绩效的综合性指针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及利益相关者作出的相应决策。
盈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会计信息的总体质量,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可以说,国际国内有关资本市场所暴露出来的会计欺诈的经典案例,无不跟盈余品质息息相关,如2011年的中国东南融通丑闻。
据美国主要资本市场(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以及两个场外交易市场(粉单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初,具有中国背景的在美上市公司已达约500家。
然而,真正有市场成交量的公司只有约150家。
中国企业自2008年赴美上市开始掀起一轮新的热潮,而这些公司的财务报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财务报告中盈余的品质直接影响着这些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生存及发展。
因此,针对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盈余品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象主要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2008—2013年中国公司。
基于数据样本,运用EViews7.2统计分析软件分别进行按年度的截面数据分析和接近于时间序列的面板数据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系列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对待验证的模型进行检验。
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证券资本市场,特别对于新建立的创业板市场规范有其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盈余质量(Earning Quality)的观念由来已久,最初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
国际会计准则(IFRS)和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概念框架中均将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数据最基本的质量特征;而相关性是通过可预测性、反馈的价值及及时性这三个特点来决定的。
Dechow(1998)从盈余属性的角度定义盈
余质量,是指盈余反映现在财务运营情况、预测未来状况、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的能力。
从盈余与现金流量的角度出发,美国会计学会在2002年对盈余质量下的定义是:“随着时间流逝,应计制下确认的会计收益与现金流入的闭合程度。
”权威代表性观点为盈余质量代表了盈余具有预测性价值及会计盈余的预测未来现金能力。
Penman and Zhang(2002)认为“公司披露的非正常项目盈余如果能较好地、有效地预测未来盈余水平,则该公司的盈余质量是高的”,该定义主要是从财务会计报告损益表结构上分析。
Dechow,Kothari and Watts(1998)基于存货调整的假定,推导出了现金流预测模型(简称DKW模型)。
而Barth(2002)基于DKW模型建立发展了著名的Barth现金流预测模型。
程小可(2002)以A 股市场1 334个样本实证检验了Barth模型相对于其他模型更适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品质的研究。
本文对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盈余品质实证研究模型亦是采用此模型,从而更进一步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三、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的管理经营者(代理方)和公司投资者(所有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种彼此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两种与会计盈余质量相关的问题:股东投资者的“负面选择”问题和公司经营管理者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信号传递理论”得知,对于那些盈余质量好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他们往往会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向其股东传递信号,其目的是将他们所管理的公司与其他公司区分开来。
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选择一个正确资本市场IPO。
通常那些上市条件要求较高的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监控也较严。
美国资本市场由于历史比较悠久,与其他资本市场相比较为成熟,其中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以“上市条件”苛刻而著称。
尽管美国资本市场一些上市公司频频暴露出盈余质量方面的问题,但这并未降低美国资本市场坚守诚信的要求。
自2001年安然丑闻后,美国证交会(SEC)相继出台了很多法规以更进一步严格资本市场的监管。
而相对于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美国资本市场的要求会更高。
因此,不同资本市场上的盈余质量会产生差异,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及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上市的中国公司盈余质量较高。
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美国证交会(SEC)和美国上市公司审计监督委员会(PCAOB)监控力度更进一步的扩大,美国资本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以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监控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对资产资源在非美国本土的外国公司如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
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随着SEC和PCAOB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美国整个资本市场上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应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四、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