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合集下载

课题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教材《临床麻醉学》

课题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教材《临床麻醉学》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麻醉学专业2006年8月日第十四章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第一节呼吸道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或呼吸道高反应性通气障碍,若处理不及时和不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高二氧化碳血症和低氧血症,严重者可造成病人死亡。

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多为急性,按发生部位: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梗阻,按梗阻程度:完全性和部分性梗阻。

麻醉中导致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梗阻部位梗阻原因麻醉设备呼吸环路活瓣故障,螺纹管扭曲气管导管外源性压迫(手术操作,扭曲)腔内梗阻(血液,分泌物)套囊充气过度或变形堵塞管口病人咽腔软组织(创伤或感染导致的水肿,瘢痕挛缩)喉喉痉挛舌后坠喉返神经损伤咽喉壁脓肿水肿(药物过敏,感染)肿瘤气管气管支气管炎气胸肿瘤外科操作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机械性、功能性。

舌后坠、分泌物阻塞等均属机械性梗阻;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则属功能性梗阻。

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是全麻中引起气道梗阻最常见的部位。

可发生导管扭曲、受压,导管插入过深误入一侧支气管,过浅术中脱出声门,导管被大量粘痰或大咯血阻塞等情况。

舌后坠麻醉期间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梗阻原因是舌后坠。

全身麻醉下下颌松弛,使舌根后坠而堵塞咽喉通道,造成上呼吸道完全梗阻,或可听到鼾声(打呼噜),即不全梗阻。

喉痉挛喉头肌肉痉挛使声门关闭而引起上呼吸道功能性梗阻。

原因:硫喷妥钠麻醉、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可使咽喉部应激性增高;浅麻醉下对咽喉部的直接刺激或吸入乙醚浓度突然增高、分泌物和手术操作刺激甚至远隔部位的刺激(如直肠-喉反射)均可能诱发喉痉挛。

表现:轻、中度喉痉挛使真声带或假声带呼吸时收缩,造成吸气时鸡鸣声、发绀。

严重喉痉挛时,不但声带和假声带关闭,且杓状会厌襞完全内收形成完全性气道梗阻。

治疗与抢救:立即停止刺激,加压给氧;此时病人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应立即给予琥珀胆碱或静脉麻醉药静注,紧急情况下可用粗针头经环甲膜穿刺充氧,或行紧急气管切开。

呕吐和反流呕吐是由于呕吐中枢兴奋,通过神经肌肉的协同作用迫使胃内容物排出。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课题:妇产科手术的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课题:妇产科手术的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麻醉学专业2006年8月日第一节妇科手术的麻醉一、妇科手术麻醉的特点1、盆腔深部和阴道手术的操作要求麻醉有充分的镇痛和肌肉松弛。

2、注意特殊体位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如头低位,截石位)。

3、预防周围神经和肌肉长时间压迫性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4、以中老年为多,常并存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继发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麻醉前应予以治疗和纠正。

5、多属于择期手术,麻醉手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麻醉选择可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或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有一点穿刺法(多选择L2~3)和两点穿刺法(多选T12~L l和L3~4)。

经腹手术要求麻醉平面上界应达到T6。

全子宫切除术或经阴道实施手术时要求阻滞全部骶丛神经。

对椎管内阻滞有禁忌者,可选择全身麻醉。

三、常见妇科手术的麻醉(一)子宫及附件切除术1、多为中老年人,可能伴有循环及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慢性贫血。

2、应重视麻醉前处理和准备工作。

血红蛋白达80g/L以上方可施行择期麻醉。

3、一般首选连续硬膜外阻滞或腰—硬联合阻滞。

4、宫颈癌根治术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及出渗血较多,时间较长,应选用全身麻醉。

(二)巨大卵巢肿瘤切除术1、麻醉的难易度与肿瘤大小有直接关系。

巨大肿瘤可引起膈肌上升,呼吸运动和肺通气功能受限,麻醉前应常规检查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

巨大肿瘤可能压迫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回心血量减少,发生下肢浮肿和血压下降及心脏后负荷增加。

巨大肿瘤压迫胃肠道,可使病人营养不良,消瘦虚弱,或继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麻醉前应予以调整纠正。

2、麻醉方法与药物的选择应依心肺功能代偿情况全面权衡。

在脐以下中等大小肿瘤,多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

3、术中检查、放囊液及搬动肿瘤等操作时,应严密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搬出肿瘤后应立即行腹部加压,以防因腹内压骤降引起内脏血管扩张而出现严重低血压。

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课程教案

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课程教案

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课程教案第一章:麻醉学概述1.1 麻醉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麻醉学的专业组织和学术交流1.3 麻醉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1.4 麻醉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研究方向第二章:麻醉药物2.1 麻醉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2.2 常用麻醉药物的选用及副作用2.3 麻醉药物的剂量计算和监测2.4 麻醉药物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第三章:麻醉设备和技术3.1 麻醉机的结构和原理3.2 常用麻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3.3 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基本操作3.4 麻醉监测设备的功能和应用第四章:临床麻醉4.1 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4.2 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及操作方法4.3 特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管理4.4 麻醉复苏和术后疼痛管理第五章:麻醉并发症及急救5.1 麻醉并发症的分类和发生原因5.2 常见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5.3 麻醉急症的处理原则和方法5.4 急救药物和设备的使用及培训要求第六章:疼痛诊疗学6.1 疼痛的分类和评估方法6.2 疼痛诊疗的原则和常用方法6.3 疼痛药物的分类和选用6.4 疼痛诊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第七章:危重病医学7.1 危重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7.2 危重病患者的生理变化和监测7.3 危重病患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用7.4 麻醉在危重病治疗中的作用和策略第八章:麻醉护理8.1 麻醉护士的角色和职责8.2 麻醉护理的工作流程和规范8.3 麻醉患者的护理要点和并发症管理8.4 麻醉护理的教育和培训要求第九章:小儿麻醉9.1 小儿麻醉的特点和挑战9.2 小儿麻醉的准备和评估9.3 小儿麻醉药物的选用和剂量调整9.4 小儿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第十章:麻醉研究与实验方法10.1 麻醉研究的意义和现状10.2 麻醉实验动物模型和实验技术10.3 麻醉相关研究的伦理问题10.4 麻醉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第十一章:围手术期医学11.1 围手术期的定义和管理原则11.2 手术前评估和准备11.3 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管理11.4 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第十二章:神经阻滞和疼痛治疗12.1 神经阻滞的原理和常用技术12.2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12.3 疼痛治疗的策略和方法12.4 神经阻滞和疼痛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第十三章: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13.1 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应用13.2 椎管内麻醉的分类和技术13.3 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13.4 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和管理第十四章:心脏麻醉和血管麻醉14.1 心脏麻醉的解剖和生理基础14.2 心脏麻醉的药物和机械支持14.3 血管麻醉的原理和技术14.4 心脏麻醉和血管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第十五章:麻醉与伦理和法律15.1 麻醉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处理15.2 麻醉相关的法律条款和医疗纠纷15.3 患者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15.4 麻醉与法律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课程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2.麻醉学专业教学计划

2.麻醉学专业教学计划

麻醉学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医学教育标准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要求,能系统掌握麻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临床麻醉、复苏和急救及初步科研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确保其毕业后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够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二、基本培养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

2、树立关爱病人的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始终将病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4、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坚持真理,敢于同谬误作斗争。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

6、具备相应外语水平,可较熟练的运用外语进行学习和交流。

7、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业务培养要求(一)专业知识要求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麻醉学基础、临床麻醉学、疼痛诊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4、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用药原则。

5、掌握一般危急重病的诊断、急救及处理知识。

6、掌握英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及文献检索的方法。

(二)专业技能要求1、掌握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及常用临床操作规范。

2、掌握各种麻醉的临床操作规范与管理,常见疼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具有常见急症和危重病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四、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五年。

五、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二)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麻醉学专业2006年8月日胸科手术的麻醉概述胸腔手术主要包括肺、纵隔、食道的手术。

麻醉方法是作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用静一吸复合麻醉方式。

胸科手术的麻醉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剖胸后的生理病理改变及测卧位的生理影响。

因此,在麻醉处理与管理上要求高。

术前准确地评估病情及全身状况。

考虑手术与麻醉可能发生的危险性,作好充分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剖胸及侧卧位引起的生理改变一、剖胸后呼吸,循环及其它生理改变(一)剖胸后对呼吸的影响1、正常生理生理情况下,在大气压,肺泡弹力纤维,肺泡表面张力及胸膜腔负压的共同作用下,肺泡随呼吸而膨胀或缩小。

2、肺萎陷当一侧胸腔剖开后导致胸腔负压消失后,肺泡自身的弹性回缩而萎陷,通气及肺泡弥散面积急剧减少,可达正常面积的50%,增加了肺循环阻力,该侧肺通气/灌注(V/Q)比例失调。

(见图62—1)3、纵隔摆剖胸后,自主呼吸的吸气相,健侧胸腔内压力降低,纵隔由剖胸侧向健侧移位;呼气相健侧胸腔内压力回升,纵隔又向剖胸侧移位,这种纵隔随呼吸来回摆动的现象,称纵隔摆动。

其后果不仅影响气体交换,也严重干扰循环功能,同时使手术野极不静。

(见图62—2)4、反常呼吸和摆动气吸气相因健侧胸内压降低,部分气体从剖胸侧“吸”入健侧肺;呼气相健侧肺的部分气体又进入剖胸侧肺内,这种现象称反常呼吸。

其后果是:死腔通气剧增。

随着反常呼吸来往于两侧肺之间的气体称摆动气。

(见图V-15-1)(二)剖胸后对循环的影响1、心输出量降低其原因:a.剖胸侧胸腔负荷消失,促使腔V回心减少;b.纵隔摆动明显时,心脏也随着摆动,使上下腔V与右心房交界处曲折成角,阻碍腔V回心;c.肺萎陷引起部分肺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肺循环流向左心房的血量减少,使左心房前负荷降低;d.剖胸后两侧肺气体及血流均受影响,V/Q比值不正常;e.呼吸管理不善,发生缺O2及CO2蓄积,也影响肺血流量;f.体位改变,手术操作直接压迫心脏及大血管;g.手术野大量体液丢失。

药物依赖与戒断-昆明医学院

药物依赖与戒断-昆明医学院

##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2006年 8月日第三十七章药物依赖与戒断第一节根本概念概念: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 〕:WHO专家委员会的定义,是指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后,药物的效应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或是如果要获得同样的效应,需不断增加药物的剂量。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行为和其他反响。

可伴有或不伴有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

药物依赖性分类: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指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药物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一旦停药,将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即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戒断综合征:是指突然停止或减量使用依赖性药物,或使用依赖性药物的拮抗剂后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指使人产生一种对药物欣快感的渴求,这种精神上不能抑制的强烈欲望驱使滥用者周期性或连续性地用药。

精神依赖与身体依赖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在停药后不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一般先产生精神依赖后产生躯体依赖,躯体依赖一旦产生,会使精神依赖更为加重。

强化效应是指药物或其他刺激引起个体强制行为。

引起强化效应的药物或刺激因子称为强化因子。

正性强化效应〔posi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又称奖赏效应〔reward〕:是指能引起欣快或精神愉悦舒适的感受,促使人或动物主动觅药〔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

它是精神依赖的根底。

负性强化效应〔nega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又称厌恶〔aversion〕:是指能引起精神不快或身体不适〔如戒断症状〕,促使人或动物为防止这种不适而采取被动觅药〔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

它是身体依赖的根底,促使药物滥用。

昆医大《临床麻醉学》见习大纲

昆医大《临床麻醉学》见习大纲

《临床麻醉学》见习大纲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主要的一门学科,麻醉本科生通过见习加深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为今后进入临床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课名称临床麻醉学(Clinical Anesthesiology)二、适用专业临床麻醉学专业三、采用教材及参考书主编:徐启明、李文硕,《临床麻醉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份:2000年6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2版第5次印刷四、学时学分临床麻醉本科见习课总学时46学时临床本科见习课总学时4学时五、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六、见习内容与目标要求1.熟悉进入手术室的要求,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每一手术室见习学生不得超过3-4人,入室态度端正、严肃、衣帽整齐。

2.采取边看边讲解的方式,并提问让学生回答以加深印象,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掌握的情况。

3.了解麻醉前检诊(访视)的基本内容。

4.根据每一个具体病例掌握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

5.理解麻醉前技术准备的目的。

6.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熟悉常用的麻醉前用药以及各种麻醉前用药法和注意事项。

7.了解麻醉设备检查的内容。

8.了解入手术室后的复核准备内容(姓名、拟施手术、禁食情况、麻醉前用药、血型)9.了解麻醉期间病人监测的项目(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体温、尿量、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意义。

10. 了解常用液体的种类。

了解术前病人体液改变与输液,掌握麻醉手术期间病人体液改变与输液的种类及速度。

11. 了解麻醉手术期间输血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

12. 熟悉插管前检查和评估的基本内容,了解气管用具及其准备。

13. 熟悉气管内插管的适应症及优点。

熟悉经口明视插管法和经鼻盲探插管法基本步骤。

14. 了解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症及优缺点。

了解单侧支气管内插管及双腔导管插管。

15. 掌握气管导管拔管的指征,熟悉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6. 熟悉气管插管即时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了解留置气管内导管期间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麻醉学实验教学设计

麻醉学实验教学设计
熟悉麻醉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类麻醉技术 ,包括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等,提 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了解麻醉监测与管理
通过实验学习,使学生了解麻醉过程中的监测指 标、方法以及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实验操作考核
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如麻醉药物的配制、注射技术、气管插 管等。
实验流程
熟悉实验流程,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包括实验准备、操作、记录等 。
安全意识
具备实验室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实验安全。
实验结果分析考核
结果准确性
实验结果准确可靠,与预期结果相符,无明显误差。
结果讨论
06
实验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
学生满意度调查评估
01
设计问卷调查
针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设计问卷,收集学生意见。
02
定期开展访谈
定期邀请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03
分析调查结果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为改进提供依据。
教师互评与自评评估
建立评价标准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 施。
创新性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创新性观点或建议,展现独立思考能力 。
05
实验教学资源与保障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教授、副教授
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 导和建议。
讲师、助教
协助教授和副教授进行实验课程的准备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 帮助和支持。

《临床麻醉学》教案

《临床麻醉学》教案

《临床麻醉学》教案第一章:麻醉前评估与准备1.1 教学目标了解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掌握患者一般情况及特殊病史的询问方法,熟悉麻醉前检查及准备。

1.2 教学内容1.2.1 麻醉前评估的意义及目的1.2.2 患者一般情况及特殊病史的询问1.2.3 麻醉前检查的项目及重要性1.2.4 麻醉前的准备工作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麻醉前评估与准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局部麻醉2.1 教学目标掌握局部麻醉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了解常见局部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2.2 教学内容2.2.1 局部麻醉的原理及分类2.2.2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2.2.3 局部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2.2.4 局部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处理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局部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全身麻醉3.1 教学目标熟悉全身麻醉的原理、方法及管理,掌握常见全身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3.2 教学内容3.2.1 全身麻醉的原理及分类3.2.2 常用全身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3.2.3 全身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3.2.4 全身麻醉的管理及注意事项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全身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4.1 教学目标掌握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了解常见椎管内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4.2 教学内容4.2.1 椎管内麻醉的原理及分类4.2.2 常用椎管内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4.2.3 椎管内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4.2.4 椎管内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处理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椎管内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昆医大临床麻醉学见习指导11术中输液治疗

昆医大临床麻醉学见习指导11术中输液治疗

见习U术中输液治疗一.目的要求:1.了解术中输液治疗的重要性2.熟悉术中输液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3.掌握临床输液治疗的程序4,熟悉常用液体的成份及血浆代用品的使用。

二.见习学时:3学时三.见习方法:1.观摩术中输液的操作2.通过讨论复习、提高有关输液治疗的理论知识。

3.结合病例进行分析,制定术中输液方案。

四.见习内容(一体液的组成和分布成人男性体液量约占体重60%(细胞内液占40%,细胞外液占20%;成人女性约占体重55%(细胞内液占35%,细胞外液占20%。

细胞外液中血浆占5%,组织间液15%。

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约80%,从婴儿至成人体液所占比例逐渐减少,14岁以后与成人相仿。

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细胞内液最主要的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的阴离子为HpO42.和蛋白质;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主要阴离子是CL∙.HCO3-和蛋白质。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浓度都约为280mOsm∕L°机体主要通过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并以肾脏为调节的效应器官来维持体液的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

体液平衡失调时可表现为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或成分失调。

容量失调指细胞外液量改变,致缺水或水过多;浓度失调指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

(二体液代谢失衡水和钠关系非常密切,故缺水和失钠往往同时存在,但缺水和失钠的程度受各种不同的原因有所差异,水和钠既可按比例丧失,也可缺水多于缺钠或缺水少于缺钠。

临床上常分为:1.等渗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正常,细胞内液的最一般无变化。

常见于外科病人,如大量呕吐,肠疹等液体的丧失,腹腔内感染,肠梗阻、烧伤等体液的丧失。

2.低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少于失钠,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常见于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丧失如反复呕吐、胃肠道长期引流、慢性肠梗阻,大创面慢性渗液,肾排出水和钠过多。

根据缺钠程度,低渗性缺水分为三度。

(1轻度缺钠病人口渴不明显,尿Na+减少,血清Na+在135mm01∕L以下,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O.5g。

大学临床麻醉学教案设计

大学临床麻醉学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时:3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临床麻醉学的基本概念、麻醉方法、麻醉药物的应用及麻醉并发症的处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临床麻醉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

3. 素质目标: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一、课程导入1. 介绍临床麻醉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2. 阐述临床麻醉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二、临床麻醉学基本概念1. 麻醉的定义和分类。

2. 麻醉的基本原则。

3. 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麻醉方法1. 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

2. 局部麻醉:神经阻滞、硬脊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

3. 复合麻醉: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的结合。

四、麻醉药物的应用1. 麻醉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2. 麻醉药物的选用原则。

3. 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五、麻醉并发症的处理1. 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呼吸衰竭。

2. 循环系统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3. 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教学过程:一、课堂讲授1. 讲解临床麻醉学的基本概念、麻醉方法、麻醉药物的应用及麻醉并发症的处理。

2. 结合临床案例,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二、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临床麻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操作演示1. 教师演示临床麻醉操作,如神经阻滞、硬脊膜外阻滞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熟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就临床麻醉学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提出疑问和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操作演示:观察学生操作熟练度和准确性。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麻醉学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麻醉学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麻醉机:用于麻醉气体的输送和调节 呼吸机:用于呼吸支持,保பைடு நூலகம்患者呼吸通畅 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麻醉药品:包括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等 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止血钳、缝合针等 麻醉耗材:包括麻醉面罩、气管插管、导尿管等
PART 06
教学安排
23
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介绍 麻醉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
评价过程
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评价 指标和权重
收集评价数据:通过考试、 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收
集学生表现数据
分析评价结果:根据评价 标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
分析和解释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 果对学生进行反馈,并根 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设计
和教学方法
PART 05
教学资源
19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麻醉学基础》、《麻醉学原理》、《麻醉学临床实践》等 参考书:《麻醉学手册》、《麻醉学病例分析》、《麻醉学最新进展》等 在线资源:麻醉学在线课程、麻醉学专业网站、麻醉学论坛等 实践资源:医院麻醉科实习、麻醉学实验室实践等
05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 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 况、质量等
0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
04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评价
06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麻醉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技能操作能力:学生实际操作麻醉设备的熟练程度 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学生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创新能力: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添加标题
实践教学
模拟操作:通过模 拟手术、急救等场 景,让学生亲身体 验麻醉操作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课题:妇产科手术的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课题:妇产科手术的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麻醉学专业2006年8月日第一节妇科手术的麻醉一、妇科手术麻醉的特点1、盆腔深部和阴道手术的操作要求麻醉有充分的镇痛和肌肉松弛。

2、注意特殊体位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如头低位,截石位)。

3、预防周围神经和肌肉长时间压迫性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4、以中老年为多,常并存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继发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麻醉前应予以治疗和纠正。

5、多属于择期手术,麻醉手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麻醉选择可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或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有一点穿刺法(多选择L2~3)和两点穿刺法(多选T12~L l和L3~4)。

经腹手术要求麻醉平面上界应达到T6。

全子宫切除术或经阴道实施手术时要求阻滞全部骶丛神经。

对椎管内阻滞有禁忌者,可选择全身麻醉。

三、常见妇科手术的麻醉(一)子宫及附件切除术1、多为中老年人,可能伴有循环及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慢性贫血。

2、应重视麻醉前处理和准备工作。

血红蛋白达80g/L以上方可施行择期麻醉。

3、一般首选连续硬膜外阻滞或腰—硬联合阻滞。

4、宫颈癌根治术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及出渗血较多,时间较长,应选用全身麻醉。

(二)巨大卵巢肿瘤切除术1、麻醉的难易度与肿瘤大小有直接关系。

巨大肿瘤可引起膈肌上升,呼吸运动和肺通气功能受限,麻醉前应常规检查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

巨大肿瘤可能压迫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回心血量减少,发生下肢浮肿和血压下降及心脏后负荷增加。

巨大肿瘤压迫胃肠道,可使病人营养不良,消瘦虚弱,或继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麻醉前应予以调整纠正。

2、麻醉方法与药物的选择应依心肺功能代偿情况全面权衡。

在脐以下中等大小肿瘤,多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

3、术中检查、放囊液及搬动肿瘤等操作时,应严密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搬出肿瘤后应立即行腹部加压,以防因腹内压骤降引起内脏血管扩张而出现严重低血压。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
麻醉学专业
年月日
第一节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
一、全麻的诱导
二、全麻的维持
三、全麻的苏醒
第二节全麻深浅的判断及掌握
全麻的基本概念
概念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一)全身麻醉的诱导(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1.吸入诱导法
2.静脉诱导法
(二)全身麻醉的维持
1.吸入麻醉药的维持
2.静脉麻醉药的维持
3.复合全身麻醉
全静脉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
(三)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麻醉学专业20XX年8月日老年病人麻醉(Anesthesia for the Elderly)据文献记载,在所有手术中约有20%的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而且60岁以上的病人中有50%在死亡前经历过一次手术。

为了提高老年病人麻醉手术安全,麻醉科医生应熟悉衰老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改变,清楚术前存在的麻醉手术危险因素,评价机体的各重要系统笔器官的储备和应激能力,以及了解随增龄所致的药效学和药代学改变等。

一、衰老的生理改变(一)心血管储备功能不足随着年龄增中生命功能呈进行性退化,70岁时心脏指数约下降30%。

可能由于心肌弹性张力降低或继发于老化所致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有些病人伴有左心室肥大,使心血管储备功能降低。

(二)肺功能减退70~80岁的老人肺活量减少40%,最大通气量减少60%。

约从40岁开始,呼吸肌尤其是肋间肌逐渐失去弹性使胸壁顺应性降低,而且肺的弹性回缩力也下降,使肺活量每年减少20ml,而功能性残气量和闭合容量相应增加,最终导致肺底部的小气道趋于关闭,使关闭容量超过FRC。

在这种情况下,吸入气体优先进入肺尖而不是肺底,造成通气/ 血流灌注比例不相匹配,产生老年性“低氧血症”。

PaO2每增长10岁下降4mmHg。

(三)肾功能降低老化的过程也表现在肾脏功能变化,包括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浓缩能力降低。

这时部分或全部依靠肾脏排出体外的麻醉药和其他一些药物如肌松药等,将使这些药物药效增强,清除时间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四)肝功能下降老年人肝血流量可减少40~50%,而且随年龄增长,肝脏微粒体酶系统可因肝脏疾病或药物治疗的影响而受损害,可使麻醉过程中所用药物的生物转化减慢,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五)基础代谢率与体温调节的改变30岁以后基础代谢率每年递减约1%。

因此,老年人对麻醉药的代谢与排泄均缓慢。

代谢率降低容易产生术中体温过低,尤其是大手术。

术中热量过度丧失使基础代谢进一步减慢,产热量减少。

此外,老年人外周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尤其在麻醉状态下,进一步抑制体温调节功能,使老年人容易受室温改变影响。

(六)神经系统的改变神经系统是麻醉药作用的靶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在结构和生理上改变也必然影响麻醉药的作用。

例如增龄使神经系统储备功能降低,也使病人对麻醉药的需要量减少。

增龄对脑、自主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生理功能影响包括:1、大脑形态学改变:脑萎缩。

2、大脑功能改变:皮质功能抑制,精神异常。

3、脑神经化学改变:合成神经递质分子的酶显著下降。

4、脑组织学改变:神经元特异性结构和神经纤维结构水平和种构成消失。

5、神经功能改变:渐进性大脑传入功能障碍,视觉和听觉灵敏度下降等。

6、周围神经系统:脊髓神经元减少,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

7、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反射反应降低,反应发生速度减慢。

二、衰老的药代学和药效学改变随着年龄增加所需麻醉剂用量减少。

这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皮质神经元数量、神经元密度、脑代谢率、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递质分子活性减少等因素有关。

老化所引起的血浆蛋白变化,体内脂肪比例增多,肝肾功能减退以及基础代谢等因素均使药物分布、代谢和排出发生变化。

显然神经生理的老化过程可能以某种方式改变了麻醉药的量-效关系。

1、血浆蛋白浓度改变:机体衰老时循环血浆中蛋白浓度减少使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作用下降导致有药理活性的药物浓度增高,而产生异常的药效学影响。

对老年病人而言有4种因素降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1)白蛋白浓度降低,限制与麻醉剂的结合;(2)血浆蛋白质的改变可能降低与药物的结合能力;(3)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可能影响血浆蛋白与麻醉剂的有效结合;(4)伴发某些疾病而限制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

2、机体脂肪百分比增加:与年龄有关的机体组织成分的改变,包括脂肪面分率增加和非掾部分减少。

脂肪百分比率增大反应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加,麻醉剂停留在脂肪库中的储存量相对较多,而且使这些药物从脂肪库中返流至循环血浆中的时间也延长。

3、肝肾功能改变:肝肾功能的变化降低了老年病人对药物的代谢和排出能力,使麻醉药的清除半衰期延长。

4、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功能改变: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静脉麻醉药较敏感,有可能发生危险的药物不良反应。

需减少用药剂理的原因很复杂,包括与老龄相关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环境和遗传等因素。

老年人生理变化未必与年龄增长平等相关。

即使同一个体,各系统生理变化屯以不同速度发展,导致个体间用药剂量高度变异性。

影响药效学的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涉及CNS受体数量和活性的改变。

老年人大脑因神经元退行萎缩,CNS受体与神经递质分子的亲和力下降。

在老年人周围神经系统中,传入通道有退化,运动神经电传导也有衰减,神经肌肉结合后膜增厚并波及运动终板。

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还有运动终板数量和密度降低;肌肉能动性降低导致骨骼肌乙酰胆大致有受体“低落”。

虽然交感肾上腺素途径的神经元有退化及纤维变性,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则是增高的。

但尽管血浆中有高浓度的儿茶酚胺,其效应器官的自主反应降低。

临床研究证实,老年人心脏β受体对异丙肾上腺素反应降低,具有扩血管作用的β受体也有减少。

对β肾上腺素激动剂的细胞反应明显减弱,其受体水平方面的机制不明确,最可能的解释是高亲和力受体数量减少,受体亲和力减弱,腺苷酸酶活性损或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活性减弱。

三、高龄对麻醉用药的影响高龄的生理病理改变常导致麻醉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变化;前者使药物进入机体作用部位的浓度发生变化,如高龄病人循环较慢,静脉用药进入大脑的速度减慢;功能残气量增加,使吸入麻醉加深较慢;后者使药物对机体及其感应组织产生效应的剂量显著下降。

高龄虽不一定改变总蛋白量,但药物与血清蛋白结合力下降近20%,使静脉麻醉药及麻醉性镇痛药的非结合(游离)分子增加一倍以上,导致大脑中药物浓度与血浆浓度更为接近,即显著地增加药效,延长消除半衰期。

高龄增加脂肪百分率,使脂溶性麻醉药留在脂肪库中储存量相对较多,停药后这些药物从脂肪库中释放至循环血浆中的时间也显著延长,延长作用时间。

高龄病人肝肾功能降低,药物的代谢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一)吸入麻醉药:高龄麻醉采用吸入麻醉药时最低肺泡气浓度(MAC)显著降低,肺泡气浓度可迅速升高,使作用于中枢神经的麻醉抑制效应增强。

如氟烷、安氟醚及异氟醚1MAC在年轻人分别为0.84%、1.68%及1.15%,而高龄时1MAC分别降至0.6%、1.2%及0.8%。

(二)静脉麻醉药及阿片类药:高龄对静脉麻醉苯二氮唑类药的敏感性显著增高,硫喷妥钠使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年轻人为2.8mg/kg,而高龄降至1.8mg/kg,使催眠剂量减少近30%,抑制EEG的剂量也随增龄而下降,高龄对依托咪酯及地西泮的药效也显著增强。

同时还延长消除半衰期,如硫喷妥钠、依托咪酯及咪达唑仑的消除半衰期分别延长至13~15小时、7~8小时及4小时。

在80岁时地西泮的半衰期可延长至90小时之久,较年轻人增加近4倍。

高龄对阿片类的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如吗啡的药效可增加4倍,芬太尼30ug/kg 即可使病人意识消失。

高龄病人对吗啡、芬太尼及哌替啶的消除半衰期可延长至4.5h 、15h、7.5h,所以高龄者应用上述药物,剂量应减少50%为宜。

(三)局部麻醉药:高龄对局部麻醉药的需要量也减少,可能由于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脱水、局部血流减少或结缔组织疏松使药物易于扩散所致。

(四)肌松药:高龄对肌松药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各自的药代动力学。

如阿曲库铵多为Hoffman消除,所以很少受增龄的影响。

琥珀胆碱为血浆胆碱酯酶水解,高龄人血浆胆碱酯酶活力明显减少,所需剂量也下降。

泮库溴铵主要经肾排出,高龄可使清除率降低40%,并使作用时间延长65%。

维库溴铵大部分以原形从胆汗排出,经肾排出仅为20%,所以高龄很少增加药效,偶尔延长作用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高龄需用肌松药拮抗药时不应减少拮抗药剂量,且要防治其不良反应。

应用吡啶斯的明产生心律的失常为轻。

依酚氯铵显效时间高龄可延至3.6min。

原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龄病人,预注阿托品拮抗新斯的明的胆碱能效应时,易产生心律失常,应改用长效抗胆碱能药如格隆溴铵。

四、老年病人麻醉前评估及准备五、麻醉处理原则及选择高龄病人一般反应迟钝、应激能力较差,对中枢性抑制药如全麻药、镇静药、催眠药及阿片类镇痛药均很敏感,所以麻醉剂量均年轻病人为少。

尽量使用生理干扰较少、停止麻醉后能迅速恢复生理功能的麻醉方法。

具体的麻醉选择不仅决定于病人情况及手术方式,还要根据麻醉医师的经验及技术进行选择。

既要考虑麻醉方案尽量简单以减轻麻醉本身对病人的侵袭,更要考虑麻醉方案能否有效地抑制手术中强烈刺激引起的过度应激反应。

通常人们多认为局麻或部位麻醉较全麻简单,而不了解镇痛不全及手术的应激反应过剧常给高龄病人带来意外。

临床上可以有“小”手术,却不应有“小”麻醉。

即使局麻拔牙术对并存冠心病者也可因镇痛不全或神经反射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关键是要维持麻醉和手术中的生理状态,包括细胞供氧/需氧平衡、液体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等。

(一)局部麻醉:短时间小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包括肢体神经丛阻滞对高龄病人有很大的优点。

至少术后不致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离床还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栓及肺部并发症。

但是手术稍复杂时,往往止痛不全,手术操作引起的过剧应激反应使高龄病人有时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甚至诱发冠心病病人的心肌梗死等意外,不能不引起注意。

另外高龄病人的局麻药回吸收较快,需要剂量相应减少。

单位时间内注射过快,极易发生中毒反应,所以局麻时也应妥善监测。

麻醉前用药更应给安定类药以防止中毒反应。

(二)椎管内麻醉:高龄病人行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更宜使用椎管内麻醉。

特别对髋关节置换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还减少术中渗血,术后肺部并发症及深静脉血栓也较全麻为少。

由于高龄病人多有韧带纤维化或鲺化还并有椎体肥大和骨质增生,曾顾虑椎管内麻醉穿刺困难。

实际临床报道70岁以上高龄病人硬膜外穿刺成功率可达 97.7%,且大部分均可经直入法穿刺成功,仅8%需改用旁侧位穿刺,穿刺失败率也仅为2%,所以高龄病人采用椎管内麻醉并不太困难。

高龄病人应用椎管内麻醉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较全麻显著,特别在并有高血压的高龄病人进行高、中平面阻滞时更易出现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

主要由于主龄时硬膜外间隙变窄,局麻药液易向头侧扩散,每节段所需药液量减少。

又因高龄的蛛网膜绒毛显著增大,使硬脊膜通透性增高,硬膜外间隙局麻药有可能弥散到蛛网膜下隙,以致5ml的试验剂量有可能出现硬膜外阻滞所需效应。

所以高龄病人应用硬膜外阻滞时应分次小剂量给予,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对中、高平面阻滞更应慎用。

有人认为椎管内阻滞病人,可基本保持清醒,但有证明曾发生过心肌梗死的病人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手术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小于1%,而全麻下手术为2%-8%,并在全髋置换病人得到同样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