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公开课简案

合集下载

AI—CAI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苏教版《化学2(必修)》“石油的分馏”教学设计

AI—CAI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苏教版《化学2(必修)》“石油的分馏”教学设计
行知识 的意 义构建。

现了向创设真实情境的过渡 。

“ 石油的分馏” 教学 实例
③创设真实情境 如何分离汽油 、 油 、 煤 柴油混合物? 这个 真实情 境作为 整个 课堂探 索 的“ ” 被 同定下来 , 锚 下面 的
1 课前 准备 : 求学生利 用互联 网查 阅以下资 . 要 料, 并整理制作 简单课件
作 者系浙江 省宁波市四明 中学教 师
2 0 /2 - 0 9 1 I
. .
L 一
实跌创 新
义 以苏教版《 化学 2 必修 )“ ( 》石油 的分馏” 的教学为
以上 问题通过分组讨 论 、 师生互动 、 生生互动 、
进行有效 的交流 沟通 , 出正确结 得 例 来说 明 一C J在化学 课 堂教学 中 的应用 , A 以 互相 支持配合 , 为下面石油 的分馏 问题解决作好 铺垫 , 顺利 实 促进学生 自主探索 、 发现 、 究及合作学 习 , 研 自主进 论 ,
入学生熟悉 的本地交通状 况 , 让学生从 自己的亲身 旅游名城 的开发建设 。 为挽 留人 才 , 政府 出 台新措 :
经历 中去体会 与感受 城市 交通 的基 本状 况 以及管 本科学 历及 以上者可获政府补 贴 。 但小 王的妻子喜 理方式 。 地理 教材 中的许多 内容 , 如人 口 、 资源 、 环 欢大 城市 ,希望去上 海生活 。你认为 小王 应 该 : A
知识 与技能 , 提高 自己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
总之 , 活是学 习地 理不竭 的源 泉 , 生 只要我 们
例 如 , 讲解 “ 响人 口迁 移 因素 ” 在 影 内容时 , 笔 勤于思 考 、 善于发 现 , 能 为地理课 堂教 学融人 鲜 就 者把 生活 中发 生的一 些事 例编成 人 生 A B剧 的生 活的生活 内容 , 而引 导学生关 注生活 、 究知识 、 从 探

《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教学设计:“化工传递过程”课程主要论述动量、热量以及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及速率计算,以及这些理论和计算结果的工程应用。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达成课程素质目标的重要环节,但直接引入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为此,团队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提出“深化、扩展、引入、升华”的课程思政模式,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感悟其哲理之美。

(一)案例名称:化工传递过程-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二)案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课程的一个重要知识模块是边界层理论,但教材讲授内容仅限于不可压缩流动的边界层流动。

钱学森同志在可压缩流体边界层流动领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带领、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

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内容扩展,引入钱学森同志的相关研究成果,开阔了学生视野,并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入钱学森同志爱党爱国的思政案例。

通过“深化、扩展、引入、升华”的创新模式,以爱党、爱国为主题开展课程思政。

(1)深化:在讲完卡门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推导之后,首先设置有关该方程适用范围分组讨论,深化学生对该重点知识的理解,得出该方程仅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的重要结论;(2)拓展:引入钱学森同志在可压缩流体边界层研究方向的博士论文及“冯卡门-钱学森”公式核心内容,扩展教学相关内容;(3)衔接:介绍钱学森同志在航空航天及工程控制理论的巨大贡献和突出成就;(4)引入:播放钱学森同志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时刻的获奖感言及其一生中三次激动时刻的故事;(5)升华:指出钱学森同志激动时刻均与党和国家相关联,鼓励学生向钱学森同志学习。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专业基础知识与思政案例之间往往具有天然的割裂,直接引入容易导致学生反感,思政效果适得其反。

团队通过不断探索,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政案例的衔接点,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公开课简案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公开课简案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案-8上课学校: 苏州大学 上课班级:04医学 时间:******上课地点: 独墅湖校区化学楼 上课老师:朱琴玉[教学课题] 实验8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间接碘量法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 间接碘量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 终点的判断。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引言] 碘离子I -具有还原性,可以与许多氧化性物质反应。

I 2可用Na 2S 2O 3标准液滴定,从而间接测定这些氧化性物质的含量,此法称为间接碘量法或滴定碘法[板书] 实验8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2Cu 2+ + 4 I - = 2CuI↓+ I 2I 2 + 2S 2O 32- = S 4O 62- +2 I -CuI + SCN - = CuSCN↓ + I - 3223223(Na S O )(Na S O )10(Cu)(Cu)100%(c V M w ω-⨯⨯⨯=⨯样品)标定Na 2S 2O 3标准液:Cr 2O 72- + 6I - + 14H + = 2Cr 3+ + 3I 2 + 7H 2O[实验演示] 终点的到达。

[实验内容] 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 0.1mol ·L -1 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配制(2)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标定2.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讨论并小结] 1.配制Na 2S 2O 3所用蒸馏水为什么要先煮沸再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要加Na 2CO 3?2.为何要用强氧化剂与KI 反应产生I 2来标定Na 2S 2O 3,而不用氧化剂直接反应来标定?3.已知2+θCu /Cu 0.158V E =, -2θI /I 0.535V E =,为什么在本实验中Cu 2+ 离子却能使I - 氧化为I 2?4.实验的酸度过高或过低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5.用碘量法测定铜含量时,为什么要加入KSCN ? 如果在酸化后立即加入KSCN 溶液,会产生什么后果?[布置作业] (略)。

夏向东化学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夏向东化学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夏向东化学教学设计引言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夏向东化学教学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化学实验中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介绍夏向东化学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学习。

包括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实验室安全常识、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等内容。

2.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指定的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过程。

3.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解释。

学生要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结论。

4.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提升。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提高他们的实验报告写作能力和科学交流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案例教学法。

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导师制教学法。

教师充当学生的导师角色,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提供适时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4. 视频教学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价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规范性。

有机化学第四章-炔烃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有机化学第四章-炔烃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H2O , HgSO4
H2C
HC CH
H2SO4 ,94~97℃
H
CH O
一个极不稳定结构
乙烯醇
有机化学
炔烃
乙醛
第224页4
一个分子或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基团转移 和电子云密度重新分布而最后身成较稳定分子反
应,称为分子重排反应(或称重排反应)
CC
CC
OH
HO
烯醇式
酮式
互变异构
由分子内活泼氢引起官能团快速互变而达到平衡
CC
SP2
SP CC
(1)
(2)
由于SP杂化碳原子电负性比SP2杂化碳原子大,碳 正离子(2)正电荷出现在电负性较大碳原子上, 不稳定,难形成;而碳正离子(1)正电荷出现在 电负性较小碳原子上,较稳定,易形成。因此,烯
烃比炔烃容易进行亲电加成。
有机化学
炔烃
第333页3
4.4.2 氧化反应
乙炔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即可被氧化成CO2和 H2O ,同时KMnO4溶液褪色并生成MnO2沉淀。因
命名与烯烃相同,只要把“ 烯 ”改成“ 炔 ”即 可。
1-丁炔
1-丁烯
4-甲基-2-戊炔
有机化学
4-甲基-2-戊烯
炔烃
6 第6页
炔烃命名
3.当分子中同时含有双键和叁键时, ①应使主链中尽也许包含双键和叁键。 ②编号应使双键及叁键有尽也许小位次。 ③“炔”字放在最终,主链碳数在烯中表达出来。
炔烃
4 第4页
炔烃命名
1.简朴炔,可用衍生物命名法命名。
以乙炔为母体,其它作为取代基。
如: CH3CH2C≡CH
乙基乙炔
CH3-C≡C-CH3 二甲基乙炔

苏州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胺的性质

苏州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胺的性质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案[实验名称] 胺的性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脂肪族和芳香族胺化学反应的异同性,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伯、仲和叔胺。

[教学重点] 脂肪族和芳香族胺化学反应的异同性,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伯、仲和叔胺。

[教学方法] 讲演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过程][引言] 【实验目的】本次的实验内容是胺的性质。

通过实验,要掌握脂肪族和芳香族胺化学反应的异同性,学会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伯、仲和叔胺。

[讲述] 【胺的性质实验一】与亚硝酸的反应[1, 2]。

1.伯胺的反应:①取0.5 mL苯胺盛于试管中,加2 mL浓盐酸和3 mL水,将试管放在冰水浴中冷却至0o C。

再取0.5 g亚硝酸钠溶于2.5 mL水中,用冰水浴冷却后,慢慢加入含有苯胺盐酸盐的试管中,随加随搅,直至溶液对碘化钾淀粉试纸呈蓝色为止[3],此为重氮盐溶液。

②取1 mL重氮盐溶液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注意是否有苯酚的气味?③再取1 mL重氮盐溶液,加入1滴β-萘酚溶液(配方:0.4 gβ-萘酚溶于4 mL 5%氢氧化钠中),观察有无橙红色生成?2.仲胺的反应:分别取1 mL N-甲基苯胺及1 mL二乙胺盛于2支试管中,各加1 mL浓盐酸及2.5 mL水。

把试管浸在冰水中冷却至0 o C。

再取1支试管,加入1.5 g亚硝酸钠和5 mL 水溶解,分成两份。

把2支试管中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慢慢加入上述两种仲胺盐酸盐的溶液中,并随时振荡,观察有无黄色沉淀生成。

3.叔胺的反应:取N, N-二甲基苯胺及三乙胺重复试验(2),结果如何?利用上述试验可以区别胺的类型。

[讲述] 【胺的性质实验二】Hinsberg 试验[4]试样:苯胺、N-甲基苯胺,N, N-二甲基苯胺。

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液体胺或0.1g 固体胺、1.5 mL NaOH 溶液及3滴苯磺酰氯,塞住试管口,剧烈振荡3~5 min ,拔去塞子,振摇下在水浴上温热。

苏州大学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推荐课程表

苏州大学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推荐课程表

班号:班级名称:09 强化班人数:19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化学人数:72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应用化学人数:30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化学(师范)人数:37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制表人:赵妙琴联系电话:67060350 打印日期:
班号:班级名称:09 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数:31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环境工程人数:20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材料化学人数:30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数:39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高分子人数:42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班号:班级名称:09 无机非人数:35 辅导员:黄郁健实行日期:2012年9月3日----2013年1月11日。

苏州大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推荐课

苏州大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推荐课

苏州大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推荐课程表(2017级)11.12班级名称:17强化班人数:37 辅导员:鲍清上课日期:2019年2月25日至2019年6月23日(上课共计17周)
班级名称:17化学人数:91 辅导员:鲍清上课日期:2019年2月25日至2019年6月23日(上课共计17周)
班级名称:17应用化学人数:43 辅导员:鲍清上课日期:2019年2月25日至2019年6月23日(上课共计17周)
班级名称:17化工人数:34 辅导员:鲍清上课日期:2019年2月25日至2019年6月23日(上课共计17周)
班级名称:17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数:61 辅导员:鲍清上课日期:2019年2月25日至2019年6月23日(上课共计17周)
苏州大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推荐课程表(2017级)
班级名称:1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数:55 辅导员:鲍清上课日期:2019年2月25日至2019年6月23日(上课共计17周)
苏州大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推荐课程表(2017级)班级名称:17功能材料人数:34 辅导员:鲍清上课日期:2019年2月25日至2019年6月23日(上课共计17周)。

苏州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苏州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案[实验名称]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验证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进一步加深对羧酸及其衍生物化学性质的认识;了解肥皂的制备原理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归纳各类物质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教学方法] 比较法,归纳法[教学过程][引言] 本次实验内容是: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讲述] 1. 羧酸的性质(1)酸性试验:分别蘸取液体样品或固体样品的水溶液在同一条刚果红试纸上画线,比较各线条的颜色及深浅程度。

样品:甲酸,乙酸,草酸[1]。

用量减半。

(2)氧化作用:取1支试管加入1 mL稀硫酸(1:5)和1 mLKMnO4,分成3份;分别加入样品,小火加热煮沸。

观察现象并比较反应速率。

样品:甲酸,乙酸,草酸[2]。

用量减半。

[讲述] 2. 酰氯和酸酐的性质[3]样品:乙酰氯,乙酸酐(1)水解作用:先取适量去离子水,缓慢滴加乙酰氯[4]。

水解结束后加入AgNO3溶液。

同时,做乙酸酐水解。

(2)醇解作用:干燥试管中加入1 mL无水乙醇,1 mL样品。

反应结束后加水,以20%的Na2CO3溶液中和至中性,有酯层浮起[5]。

同时,做乙酸酐醇解。

(3)氨解作用:干燥试管中加入5滴新蒸馏的苯胺,8滴样品。

反应结束后加水并搅拌。

观察现象[6]。

同时,做乙酸酐氨解。

[讲述] 3. 酰胺的水解:样品:乙酰胺(1)碱性水解:0.1 g样品和1 mL 20%的NaOH溶液,水浴加热至沸[7]。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气体的性质。

(2)酸性水解:0.1 g样品和2 mL 10%的H2SO4溶液,混匀,沸水浴煮沸2 min。

冷却,加入20%NaOH溶液至碱性,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气体的性质[8]。

[讲述] 4. 油脂的皂化:大试管中加入猪油小半匙[9],3 mL95%乙醇和3 mL 30-40%的NaOH溶液,沸水中煮沸成一相[10],继续加热10 min。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公开课简案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公开课简案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课程教案[实验名称] 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谱分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了解天然产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薄层色谱、柱层析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和应用[教学方法] 陈述法,讲演法[教学过程][讲述] 【实验目的】1. 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2. 通过对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操作方法的掌握,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讲述] 【背景知识】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如菠菜叶,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叶绿素b。

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

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 倍。

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

它有三种异构体,即a-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重要。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

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本实验先根据各种植物色素的溶解度情况将胡萝卜素(橙)、叶黄素(黄)、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从菠菜叶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图示] 【分离产物结构式】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黄)和β-胡萝卜素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讲述] 【色谱法原理】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当选择某一个条件使各个成分流过支持剂或吸附剂时,各成分可由于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苏州大学材化部高分子专业化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苏州大学材化部高分子专业化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题:用填料塔分离甲醇-水的混合物班级:10高分子姓名:殷超学号:目录一、设计课题…………………………………………………(3 )二、工艺流程说明………………………………………………(4 )三、精馏塔的设计计算1.由质量分率求甲醇水溶液的摩尔分率 (5)2.全塔物料衡算 (5)3.采用图解法,求解R Min,R (6)4.填料塔压力降的计算 (8)5.D、Z等计算 (9)6.计算结果列表 (17)四、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7.储槽的选型计算 (17)8.换热器的选型计算 (19)9.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22)10.主要接管尺寸的选型计算 (22)11.泵的选型计算 (24)12.流量计选取 (26)13.温度计选取 (26)14.压力计选取 (26)五、设备一览表 (27)六、选用符号说明 (28)七、参考文献 (29)设计课题题目:本设计任务为分离甲醇-水混合物。

对于二元混合物的分离,应采用连续精馏流程。

设计中采用泡点进料,将原料液通过预热器加热至泡点后送入精馏塔内。

甲醇常压下沸点为64.7℃,故可采用常压操作,用25℃的循环水进行冷凝。

塔顶上升蒸汽采用全冷凝器冷凝,冷凝液在泡点下一部分回流至塔内,其余部分经产品冷却器冷却后送至储槽。

甲醇-水物系分离的难易程度适中,设计中选用金属拉西环填料常压连续精馏,泡点进料进料量:300Kg/h(质量百分率30%,以甲醇计)塔顶产品含量97%釜液浓度1.6%回流比自定设计要求:1)流程示意图2)精馏塔物料衡算3)精馏塔理论塔板数4)精馏塔直径塔高的求取5)填料层的阻力校核6)精馏塔的热量核算7)附属设备设计8)主要装备图一张工艺流程说明本次设计的精馏塔是用来分离回收甲醇的,要求回收甲醇的浓度达到97%,所采用的流程如图所示,含30%的原料液通过原料泵加压,再经过过滤器、原料预热器,再进精馏塔进行精馏分离,塔顶气相通过冷凝器冷凝,不凝气体放空。

冷凝液一部分由回流泵压回塔内作为回流液,其余部分则作为产品输出。

翻转课堂理念在 《化工基础》 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翻转课堂理念在 《化工基础》 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翻转课堂理念在《化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徐冬梅;王伟群;张英;何金林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7(45)21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多个国家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颠倒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时间和地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化工基础》是苏州大学化学、应用化学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位课,尝试将翻转课堂理念应用于《化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得到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165-166)
【作者】徐冬梅;王伟群;张英;何金林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苏州 215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翻转课堂"理念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 沈川;程鸿;张成
2."翻转课堂"理念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J], 田艳华
3.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 胡蓉蓉;杨荣榛
4.翻转课堂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J], 戴莹莹;张瑄
5.翻转课堂理念在《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来言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州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课课程表

苏州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课课程表
理论有机化学▲
2
2
万小兵
新校区
605-5307
第五节
13:00~13:50
有机合成化学(1)
材料的制备与技术
分析综合实验
第1-8周上理论课
606-6118
高分子合成与表征实验606-6213
生物医用高分子
催化与界面科学基本原理▲
2
2
杨平
新校区
605-5109
第六节
14:00~14:50
生物与环境分析化学▲
一班: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
二班:材料一级学科、化工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所有博士研究生,以及外院系在材化部上课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苏州大学材化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
年级:2014级材料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材化部2014年12月制订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任课
教师
高分子合成与表征实验
606-6213
生物医用高分子
现代高分子合成新方法▲
2
2
程振平、倪沛红
新校区
606-6117
第六节
14:00~14:50
第七节
15:10~16:00
第八节
16:10~17:00
第九节
18:00~18:50
第十节
19:00~19:50
第十一节
20:00~20:50
第一节
08:00~08:50
2
2
李淑瑾、邓安平
新校区
606-6113
第三节
10:10~11:00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现代高分子合成新方法
高分子合成与表征实验▲

微项目式教学实践——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

微项目式教学实践——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

微项目式教学实践——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
赵艺萍;徐小平
【期刊名称】《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4()3
【摘要】概念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往往比较难理解,本文尝试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实施微项目式学习,通过初识溶液、再识溶液、深识溶液三个环节,从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溶液概念的认识出发,通过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的情境,设计实验,步步完善溶液的概念.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概念课教学为例实施微项目式学习,围绕溶液的概念、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和乳化的区别三个环节展开学习.通过"层层穿衣"形成溶液的概念,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反思修正,最终形成自己内化的溶液概念.
【总页数】3页(P7-9)
【作者】赵艺萍;徐小平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0
【相关文献】
1.基于"宏、微"结合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和实施——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
2."归纳-演绎"式初中化学概念课范式——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为例
3.初中
科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践——以浙教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为例4.非遗文化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21,22
上课学校:苏州大学上课班级: 时间:******
上课地点:上课老师:
[教学课题]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的计算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教学重点] 自发过程的熵判据和Gibbs自由能判据、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

[教学难点] 熵判据和Gibbs自由能判据的条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板书] 2-1-4热力学第二定律,2-1-5 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引言] 自然界一切变化都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但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不一定都能自动进行,另外,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能回答能自动进行的过程进行到何种程度为止。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热力学第二定律。

[内容]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特点,有一定限度——热力学第二定律。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的影响因素:热、混乱度标准熵,热力学第三定律化学反应中熵判据:对于孤立体系:
△S<0 非自发,△S>0 自发,△S=0体系处于平衡
化学反应中熵变的计算
自发过程的Gibbs自由能判据:
W' max >0 体系对外做功自发过程△G <0
W'max <0 环境对体系做功非自发过程△G >0
W′max =0 体系处于平衡△G =0
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rGym)的计算
1.根据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计算:
2.根据G – H方程计算
恒压下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小结] 自发过程的熵和Gibbs自由能判据、如何计算不同温度时的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布置作业]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