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说课稿

合集下载

甲午战争(说课稿)

甲午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
国耻长铭甲午年 凭高目注海东边
目录
1
2 3 4 5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1
教材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民 版(高一上)第二专题中 第一节和第二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向我们展示的是近 代列强侵华的重要转折点, 也是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发 展的重要历史事件。
2
授课对象为高一 新生,入学一月 有余大致10节课 的学习时间,课 业负担重、初中 历史副科思想的 影响。
学情分析
学 习 现 状
思 维 方 式
缺乏独立的思 考和理性的逻 辑思维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甲午战争基本概况的学习,理解中国 战败原因,认识《马关条约》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史料、拓展 延伸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 的爱国情怀,体会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 尊严的使命感
3
重点、难点
重点
1. 战争爆发原因 2.《马关条约》内容
难点
《马关条约》影响
4
教பைடு நூலகம்方法
学案导学、情景教学、列 1 表对比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5
教学流程
课程主题:甲午中日战争
原 因 经 过 结 果 影 响
主线一:
《甲午大海战》视频三 大片段
主线二:
中日双方对比
5
教学流程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拓展延伸、知识升华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以下是关于八年级的历史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综合组赵老师的这节课,算的上是践行“生命课堂”理念的示范课,“好”从“简约”二字体现出来:1、——简约仅仅16页的PPT,包含了课前引入、走进历史、走出历史、巩固提高四个环节。

去除了不必要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等资料的修饰,使课堂条理更加清晰,易于学生整体感知的形成。

2、教学风格——简约整个课堂让我们感觉听课轻松,老师上课也很轻松。

听课轻松,与老师的天然的亲和力、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一阵见血的问题设计、易放易收的课堂掌控能力等等,是分不开的。

老师上课轻松,与她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的教学研究分不开,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相信赵老师的精彩呈现,是她辛勤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她称得上是三尺讲台上的“资深舞者”。

3、新授课程——简约第一环节:自学成才——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内容,对学生提出了问题由其它同学帮助解答;第二环节:知识通关——同桌相互提问,巩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三环节:走进历史——黑板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即甲午中日战胜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

学生小组群学交流之后,老师问题层层引导,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更多的是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对问题分析的精彩的呈现。

4、教学风格——简约看得出她对课堂的追求,不在“全面”二字,而是一个“精”字,因此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能清晰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去深入探究,让学生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抽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这节课堂上,学生通过《南京条鱼》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对比,推论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精彩纷呈,听课的老师们也都赞叹不已,一方面对学生知识储备、分析能力的赞叹,另一方面赞叹一位好老师对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发挥着多么大的作用,赵老师做到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都用到了“简约”这个词,简约除了能让学生容易形成整体感知,还可以消除学生由于大量信息涉入而担心应接不暇或者无法吸收的焦虑情绪,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性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甲午中日战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对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产生兴趣,但对战争的影响和意义可能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战争过程中关键战役的战术策略,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或歌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战争的过程、关键战役的战术策略以及战争的影响。

5.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洋务运动失败、民族危机加剧、日本侵略扩张过程: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刺激民族觉醒,推动近代化进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经过以及战争的结果。

此外,还涉及到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甲午战争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战争的爆发和结果。

但是,对于战争的经过和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经过和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2.教学难点:战争过程中重要战役的经过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和后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战争过程中重要战役的经过及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讨论法: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义。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本课选自岳麓版必修一第十五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里只讲甲午中日战争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转折点。

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成了一条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主线索。

因此,在教学中,因强调近代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并且把握历史纵向发展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对历史课的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注意高、初中近代史教材的具体分工和有机联系。

高中教材侧重理性知识的分析,简化了某些事情的经过、现象的发生过程等等。

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引导学生适当“温故知新”。

三、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2、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3、知道三国干涉还以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4、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一起其他中国近代以来和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比较,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加深,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2、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中国思想以及对中国以后社会改革的影响。

五、说教法本节课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一广阔平台,本节课教学我还采用①讲述法、②提问法、③图示法、④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实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具:多媒体相关设备(硬件)历史课件(软件)采用以上教法、教具的理论根据是:①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积极利用多媒体相关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1894年,战争结果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后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甲午战争的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府内外忧患,国内民生凋敝,民族危机加剧;外部列强虎视眈眈,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与日本在朝鲜半岛的争夺愈发激烈,最终引发了甲午战争。

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甲午战争的历程。

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开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丰岛海战到平壤战役,清军节节败退,日军占领朝鲜半岛。

第二阶段,从鸭绿江战役到旅顺口战役,清军在海上和陆地上都遭受重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第三阶段,从威海卫战役到辽东半岛战役,清军一败涂地,日军占领辽东半岛。

最后,我们来看看甲午战争的后果。

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支付巨额赔款。

这一条约使清朝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加剧了国内民族危机,同时也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欲望。

然而,这场战争也激发了民族觉醒,民间兴起一股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潮流,为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

通过本次说课,希望大家对甲午中日战争有更深刻的了解,认识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我们要以历史为鉴,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黄海海战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

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的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与学法、说教法和说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对本课的分析。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四课内容,是整本教材中的一个亮点。

它上连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做下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课为我们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与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影响;也为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的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二)、课标要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这一节内容作了如下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在整本书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这一课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能列举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结合历史材料能够分析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成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运用归纳、对比、概括等的方法来了解历史,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西方列强是怎么一步步的侵略中国的,感受到民族危机;对甲午中日战争中民族英雄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难点: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二、说学情与学法(一)、说学情根据课程标准的安排,“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

对于这样一群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活跃、富于想象,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

【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

【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和讲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系列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了日本在国内资本主义矛盾驱使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中国战败并签订屈辱合约为结局。

无论从列强侵华过程看,还是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看,他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的史实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甲午中日战争》一共包含了5个子目: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以及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由于本节需要2课时完成教学,这节课我计划讲授战争爆发背景和战争经过。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高中历史课标及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拟定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大陆政策;归纳战争背景,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道战争导火线、时间、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了解中国战败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老师在材料、问题的指引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这个过程,学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通过对战争背景的叙述,使学生认清战争是由日本一手挑起的,蓄谋已久的。

⑵通过对过程和战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清政府在战争中腐败无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精神,培养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

并认识到社会制度腐朽是近代中国受辱的重要原因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三、说重难点本课重点:战争爆发的背景;中国战败的原因。

本课难点:战争是日本一手策划的,蓄谋已久的。

由于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计划采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为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他们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从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度。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doc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doc

网站建设与维护(全套上册)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维新运动,在这场战争中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彻底暴露,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是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课有利于增强学生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

二、说学情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学生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也了解了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背景,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不注重阅读书本知识,提取与归纳信息的能力较差,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我会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以及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能说出甲午战争的经过的结果,知道《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列举列强瓜分中国的史实和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小组合作探究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和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甲午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就进入了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过渡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多媒体导入的方式。

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的诗朗诵,之后提问:这首感人肺腑的诗歌道出了台湾所受的痛苦,表达了台湾想要回归祖国怀抱的盼望。

1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2

1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2
对中国的危害 浙地区,深入中国内地,长江上游地区
④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最为严重
便利帝国主义侵略,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始对 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赔款2100万元:加重人民负担,损害清政府财政 (3)开放 : 便利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4)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 定: 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
帝国主义阶段
导言 小 字
2、注重能 力培养。
正 文
1、图文并茂 难易相间 插图
教 材 的 特 点
3、故事性与 思想性 统一。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说教学反思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
(旧课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 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 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 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 剧的关系。 (新课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 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分钟完成) 1.促使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决定因素 是 A.清政府软弱可欺 B.朝鲜东学党起义 C.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的道路 ,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妄图称霸世界 D.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
二:5分钟阅读课本17页第一段-20页,总结概括甲午中 日战争的过程,并将空格的内容勾画在书上。 ①1894年7月25日凌晨, ①日本舰队 --------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 农历甲午年 击,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爆发了。这一年是② -------甲午中日战争 (17页第一段) 史称③ ------------------邓世昌 指挥致远舰,屡屡中弹,船身 ②黄海海战中, ④ ---------严重倾斜,眼看要沉没。在这危急关头, ⑤邓世昌 -------果断下 令开足马力,向敌舰⑥ 吉野号 --------撞去,途中不幸被鱼雷击中, 邓世昌 2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战后,日本海军取 ⑦ ------与全舰 渤海、黄海 得了⑧-------、⑨--------的制海权(17页第三段、18页最 后一段) 威海卫 ③1895年,日本陆军包抄⑩-------的后路,又以海军封锁 港口。北洋舰队背腹受敌,拼死抵抗,但终于不敌日军炮 威海卫 ,气 火的猛烈攻击(11)全军覆没 ------。日军占领(12)---------焰更加嚣张。(19页第一段) ④1895年中国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 》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

甲午风云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 中华民族将记住1894——
朝 鲜(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
展展厅厅一一 甲甲午午战战争争简简介介
1894甲午 战
1895争
根本:日本积极扩张
原因
直接:朝鲜东学党起义
爆发标志:丰岛战役
经过 第一阶段: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第二阶段: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 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
度大大加深。
留言厅 ー历史告诉未来
展厅五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基隆 台北 台中
台南

决愿
不人
愿人
拱战
《 台
手 而
死 而
民 让失
布 台台


展厅四 《马关条约》
展厅三 战争经过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展厅二 战争爆发的原因
帝国主义
默 许 纵 容
日本
积极扩张 蓄谋已久
甲午战争
(根本) 提


(直接) 机
避战求和 腐朽落后
说课稿
《甲午中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2.能力培养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战争爆发 的原因
甲午战 争简介
战争经过
留言厅
《马关条 约》
台湾人民反 割台斗争
甲午战争纪念馆示意图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东亚地区发生的一场重要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命运,也对整个东亚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次说课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其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东扩,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的两个大国,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压力。

与此同时,两国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既是两国内部矛盾的外化,也是对西方列强压力的一种回应。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战争始于1894年7月,当时朝鲜半岛发生了东学党起义,请求中国援助。

中国政府派遣军队前往朝鲜,而日本也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

随后,两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发生了冲突,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的主要战场包括陆地和海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海海战,中国北洋舰队在此战中遭受重创。

经过数月的激战,中国军队在多个战役中失利,最终被迫求和。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的失败和日本的全面胜利。

1895年4月,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

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彻底失败,同时也为日本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来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它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落后,也促使中国开始反思和寻求变革。

同时,战争也加速了东亚地区的权力转移,日本从此成为东亚地区的新兴强国,而中国则陷入了更加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此外,甲午中日战争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影响,它标志着东亚地区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也为后来的国际关系发展埋下了伏笔。

通过本次说课,我们不仅了解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也对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场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但它留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战后的《马关条约》,以及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历史图片,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甲午战争以及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理解这一段历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甲午战争和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甲午战争和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升华:通过讲解甲午战争和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运用: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

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2、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师生交流讨论,列表法、比较法、分析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从未宣称过拥有钓鱼岛的主权。

那么,我们究竟是什么时候被暂时夺去钓鱼岛的主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教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 背景(1)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大肆推行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根本原因)(2)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甲午中日战争》八年级同步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八年级同步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八年级同步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八年级同步说课稿初中课程知识深,难度大,知识面也宽,抽象思维多,逻辑推理多。

xx为大家编辑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年级同步说课稿,敬请关注!!【一、教学理念】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

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甲午中日战争》这是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一、教材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设定新课和标准就是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课堂,创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这节课我采用了“了解——感受——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运用电教媒体,能过“看——说——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能力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导入新课,提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

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导入课题燕释题“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接着简介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再投影《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观察朝鲜与中国地理位置上唇齿相依的关系,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整体把握战争经过。

这一部分的学习我把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在听、说中感受这段历史。

具体做法:1、从每个小组中各选一名学生利用《战争示意图》向大家讲述战争的主要经过,看谁讲得具体、生动,同时放《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让学生目睹邓世昌为车捐躯的悲壮一幕。

2、组织学生把课前预习时收集的有关甲午中日战争中我国民族英雄的故事和日本的残酷暴行的资料进行交流,揭露日本的的罪行,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为国家献身的情感。

(三)引导探究,突破难点。

甲午战争说课稿

甲午战争说课稿
收复新疆与甲午之痛
甲午中日战争
2019/10/25
《收复新疆与甲午之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 1、教材地位
• 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 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清王朝 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 在眉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9/10/25
教法学法
(一)、导入新课(4分钟) 本节以轻松的方式导入新课。首先,由学生介绍干 支纪年和公元纪年的互相转化方法,另外找了一个 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互相转化的小程序,当场操作 演示。 今年是农历的甲午年,两个甲子之前爆发了中国和 日本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引出今天的内容——甲 午中日战争
学教情材分析
• 具体分析:
• 我校学生以外地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学校的学生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长不重视孩子综合能力培 养,只有极少部分学生经常去博物馆、图书馆等 文化场所,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大多数学生 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这就要求教 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音视 频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 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 象更加深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9/10/25
教学过程
5.战争的余波(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 斗争)(用4分钟) 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 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使帝国主义列强的 矛盾和斗争尖锐化。迫于三国的压力,日本在向 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赎辽费后放弃辽东半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新课分为四个部分: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原 因);战争的过程;中国战败的原因;战争的影 响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原因),分为四个方面: (用6分钟): (1).日本方面:用讲授法,简单介绍日本的概 况,用图示法展示日本制定的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通过这部分介绍可知:日本侵华是 蓄谋已久的。 (2).中国方面:清政府不积极备战,寄希望于 各国的调停,慈禧忙于筹备自己的六十大寿,也不 希望战事再开。 日本蓄谋已久,而中国却不积极备战。从以上两国 对战争的态度,学生已经可以判断出战争的结果。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法学法
(一)、导入新课(4分钟) 本节以轻松的方式导入新课。首先,由学生介绍干 支纪年和公元纪年的互相转化方法,另外找了一个 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互相转化的小程序,当场操作 演示。 今年是农历的甲午年,两个甲子之前爆发了中国和 日本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引出今天的内容——甲 午中日战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5.战争的余波(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 斗争)(用4分钟) 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 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使帝国主义列强的 矛盾和斗争尖锐化。迫于三国的压力,日本在向 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赎辽费后放弃辽东半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提问法、讲解法和比较法 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法,可以增 加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通过比 较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通过讲解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历史知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材分析
• 2、课程目标 • 讲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 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 • 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 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2).对日本来说战争的胜利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 日本凭借这笔不义之财疯狂扩军备战。 (3).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来说,中国就像一个奄 奄一息的“病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 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 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 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 中汲取教训,这是本课设计的初衷。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材分析
• 整体分析: •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 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 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 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讲授法总结《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 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 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另一个方面,甲午 战争的惨败,为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有识之士普 遍认识到亡国之祸近在眼前。深重的民族灾难可以 促成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中华民族必然将战争 失败带来的耻辱转化成奋进的动力,中国人民决不 会长期沉默下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讲授完这部分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战争前 后列强对日本的态度会截然相反。学生思考后可 以得到答案,列强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决定对日本 的态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内容比较容易,通过,《春 愁》这首诗来讲解,推荐一部台湾电影《一八九 五》,让学生能感性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014-4-3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 具体分析: • 我校学生以外地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学校的学生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长不重视孩子综合能力培 养,只有极少部分学生经常去博物馆、图书馆等 文化场所,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大多数学生 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这就要求教 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音视 频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 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 象更加深刻。
收复新疆与甲午之痛
甲午中日战争
2014-4-3
《收复新疆与甲午之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 1、教材地位 • 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 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清王朝 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 在眉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根本的原 因是清政府的制度腐朽,不改变这种落后的制度再 先进的技术也不能使国家富强。这样,战争后一些 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封建制度必 须要改了。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 革命派改革封建制度的活动。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是本节的重难点,因此把它 分为比较、讨论、讲授三个层次,由具体到一般, 由浅入深,层层导入,步步深入,多角度多层次 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 的能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 班级情况分析: • 这个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发散思维能力强,课 堂教学过程活跃。但因为自控力差,学生保持注 意力能力差,会时有开小差说小话的同学,如果 不能有效进行课堂管理,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影 响上课效率。 • 故在课堂教学中,在保持课堂生动有趣的同时要 格外注意课堂组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讨论式,用8分 钟) 让学生结合刚学习过的战争原因和经过进行讨论, 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经过讨论,学生可 以得出以下结论:政治的腐败,没有积极备战,日 本蓄意发动准备充分 然后提问: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进行的洋务运 动为什么没有使她在战争中避免失败的结局,这说 明了什么?
教材分析
• 3、教材重难点 • 教材重点: • 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马关条约》主要内 容、《马关条约》的影响 • 教学难点: • 《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材分析
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甲午战争爆发 黄海海战与邓世昌殉国 北 洋舰队覆灭 中日《马关条约》整理比较:《南京条约》 与《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 力。 ③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T
hank you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3).国际上:告诉学生,用图示法,展示列强出 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对日本的侵华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 重点让学生了解各国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虽然原因 不同,但对日本侵华都采取不干涉政策。 (4).朝鲜东学党起义是战争的导火线。这部分学 生不理解,为什么会请求中国派兵镇压而日本会主动 派兵。通过简单介绍中、日、朝三国关系,使学生了 解中国和朝鲜宗主国和藩属国这种保护与被保护的特 殊关系,以及朝鲜对中日两国的军事价值,所以日本 趁火打劫。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和影响(比较、讨论、讲授,15 分钟) (1)、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战争结束后签订的 《马关条约》,这是本节的重难点。通过与《南京条 约》比较,分组讨论,然后讲解来突破. 由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完成《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 比较框架图,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形成完整系统的知 识结构。《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 赔款、开埠、设厂。填写完框架图后,可让学生从这 四个方面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 容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比较理解之前提出的 问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14-4-3
教学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图示法,用8分钟) 这部分运用图示演示,结合地图把静态的教学内容 转化成动态形式,在屏幕上显示地图,使学生直观 地了解四次战役战场的变化,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 观。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 争经过,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 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 败?承接下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