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过程课件
合集下载
甲午战争优质课件PPT
钱无万数
2021/02/01
14
眈眈无厌彼硕鼠,民则何 辜罹此苦。成败利钝非所 睹,何况闽粤百万户。人 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
谁敢侮。
2021/02/01
15
“若午夜暴闻轰雷, 惊骇无人色,奔走相 告,聚哭于市中”。
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2021/02/01
16
清政府传令沿海各省
2021/02/01
3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的“大陆政策” 2、有利条件:国际形势及列强态度 3、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021/02/01
4
思考: 哪些事件反映了日本发动 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1、制定大陆政策 2、1894年出兵朝鲜 3、东学党起义平息后继续增兵
2021/02/01
禁止援助台湾军民,而且 连刘永福派人到大陆募集 的捐款也被扣留,甚至封 锁去台湾的船只。
2021/02/01
17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2021/02/01
1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根本原因
2021/02/01
2
“大陆政策”是一个旨 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 策。它的第一步是侵略中国 的台湾;第二步是征服朝鲜; 第三步是侵占中国的东北和 蒙古;第四步是征服全中国; 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5
二、战争经过
2021/02/01
14
眈眈无厌彼硕鼠,民则何 辜罹此苦。成败利钝非所 睹,何况闽粤百万户。人 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
谁敢侮。
2021/02/01
15
“若午夜暴闻轰雷, 惊骇无人色,奔走相 告,聚哭于市中”。
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2021/02/01
16
清政府传令沿海各省
2021/02/01
3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的“大陆政策” 2、有利条件:国际形势及列强态度 3、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021/02/01
4
思考: 哪些事件反映了日本发动 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1、制定大陆政策 2、1894年出兵朝鲜 3、东学党起义平息后继续增兵
2021/02/01
禁止援助台湾军民,而且 连刘永福派人到大陆募集 的捐款也被扣留,甚至封 锁去台湾的船只。
2021/02/01
17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2021/02/01
1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根本原因
2021/02/01
2
“大陆政策”是一个旨 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 策。它的第一步是侵略中国 的台湾;第二步是征服朝鲜; 第三步是侵占中国的东北和 蒙古;第四步是征服全中国; 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5
二、战争经过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威海卫的刘公岛
战败原因
1主观原因(内因):
⑴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根本原因) ⑵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 ⑶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⑷清军装备落后。
2客观原因(外因):
⑴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⑵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⑶装备先进。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马 割地 赔款 增开通商 其他 关 (割三地) (赔二亿)口岸 (允 条 (开四口) 设厂) 约 允许日
第4课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
增
资本主义发展 需要殖民地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针
兵
(1894 -1895)
支 援
对
朝鲜
(东学党起义)
中国
求
助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二、甲午战争的经过?
战争爆发的标志
丰岛海战
邓致 世远 昌舰 管 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致远舰
定远舰
㈡战争的经过:
第一阶段:1894.7~1894.9
爆发标志:丰岛海战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 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增强了日本的 侵略力量。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 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4)“增辟通商口岸”,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 中国的财富。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程度。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甲午海战》课件
缺乏现代化思维
甲午海战中,清政府在军事、政治、 经济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缺乏现代化思 维的问题。例如,清政府在军事上未 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指挥系统 ,导致指挥混乱和信息不畅;在政治 和经济方面,清政府未能及时推进现 代化改革,导致国家实力和竞争力下 降。
对现代海军建设的启示
重视现代化装备和技术
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与日舰展开了激烈的炮战。在战斗中 ,邓世昌身先士卒,与敌军展开肉搏战,最终壮烈牺牲。
邓世昌的英勇事迹激励了其他官兵,他们纷纷挺身而出,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 终取得了胜利。
丁汝昌
丁汝昌是北洋水师的提督,他在 甲午海战中担任指挥官。
在黄海海战中,丁汝昌指挥北洋 水师迎击日军,他采取了灵活的
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
中日两国在甲午海战的历史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议,但也应 该看到两国在现实利益上的共同点和合作空间。未来中日关 系的发展,需要双方在历史问题上求同存异,在现实利益上 加强合作。
竞争与合作并存
中日两国在某些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但在其他领域也存在广 泛的合作空间。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之 间寻求平衡,推动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国际地位下降
甲午海战的失败使中国的 国际地位大幅下降,西方 列强开始瓜分中国。
日本崛起
甲午海战的胜利使日本成 为亚洲强国,为其在二战 前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03 甲午海战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的影响
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甲午战争前,中日曾有过多次外交交 涉,但双方在朝鲜半岛和琉球等问题 上存在严重分歧,关系逐渐紧张。
甲午战争前的海军建设
清朝在19世纪后期开始加强海军建设,购进了多艘铁甲舰和巡洋舰。但这些舰只 的装备和训练相对落后,与西方列强的海军实力存在较大差距。
【历史课件】甲午战争
C、要求: 内地全部开放,列强都有投资权利
练习题:
1、首先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 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俄国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A、1883年 B、1884年 C、1894年 D、1895年 3、同日本签定《马关条约》的全权大臣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奕忻 4、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5、下列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是()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6、下列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列举在甲午战争中的四个著名战役和民族英雄: 列举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经济侵略的四种方式: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练习题:
1、首先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 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俄国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A、1883年 B、1884年 C、1894年 D、1895年 3、同日本签定《马关条约》的全权大臣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奕忻 4、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5、下列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是()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6、下列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列举在甲午战争中的四个著名战役和民族英雄: 列举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经济侵略的四种方式: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共46张PPT)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你知 道么?
甲午战争的史 实,给予我们什么 样的教训与启迪?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启迪:落后就要挨打只有
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 联:“台湾今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 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为什么“今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干 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 起,说明什么问题?
D
4、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 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 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
5、《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 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主 要体现在:
C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 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济命脉
通商 广州、厦门、 沙市、重庆、 福州、宁波、 苏州、杭州 上海 其他 中英协定关税
重庆
苏州
上海
宁波
沙市
杭州
深入内地
福州
广州
厦门
国辱之重——《马关条约》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危害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 割地更多 刺激列强瓜分野心 澎湖列岛 对内加重人民负担, 赔款 2100 万银元 白银2亿两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 对外大借外债,列强 赔款更多
在一个钱铺里,看见地板上铺满了 死尸。当中男的也有,女的也有, 小孩也有,也有开膛破肚的,也有 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 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 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 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 都是。
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 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 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 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 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 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中日甲午战争PPT课件
• 另外还有哪些国家参加了这此瓜分? ----俄、英、法、日
• 它们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在哪里?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
北京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 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渤 旅顺 海
大连
威海 卫
山
胶州湾 黄
东
海
山 东 作德 为国 他强 的占 势胶 力州 范湾 围, 。并
台北
澎湖
嘉义 台南
枋寮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抵抗力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刘永福领导黑旗军 B、台湾人民和部分清军 C、徐骧率领义军
主要战役:
意义: 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 义精神
最终的结果,台湾 沦陷50年,台湾以及 其他领土的被割大大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
1、强占租借地
• 首先在中国抢占租借地的国家----德国
把
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 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 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 的“势力范围”
1860年《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强租新界
1842年《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国别
(1)材料是为了尊重中国主权吗?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2)为达到这些目的,它们各自是怎么做的 ?
(3)由此可见,列强在瓜分中国时的关系如何?
• (1)不是,而是为了巩固或分取更多的 侵华权益。
• (2)英俄勾结,互相承认对方在中国所 取得的既得利益。
• (3)既斗争又勾结。
二、“门户开放”政策
• 它们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在哪里?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
北京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 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渤 旅顺 海
大连
威海 卫
山
胶州湾 黄
东
海
山 东 作德 为国 他强 的占 势胶 力州 范湾 围, 。并
台北
澎湖
嘉义 台南
枋寮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抵抗力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刘永福领导黑旗军 B、台湾人民和部分清军 C、徐骧率领义军
主要战役:
意义: 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 义精神
最终的结果,台湾 沦陷50年,台湾以及 其他领土的被割大大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
1、强占租借地
• 首先在中国抢占租借地的国家----德国
把
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 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 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 的“势力范围”
1860年《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强租新界
1842年《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国别
(1)材料是为了尊重中国主权吗?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2)为达到这些目的,它们各自是怎么做的 ?
(3)由此可见,列强在瓜分中国时的关系如何?
• (1)不是,而是为了巩固或分取更多的 侵华权益。
• (2)英俄勾结,互相承认对方在中国所 取得的既得利益。
• (3)既斗争又勾结。
二、“门户开放”政策
甲午中日战争ppt课件
日本领导层的决策
日本领导层在战争中做出了快速、果断、有效的决策,采用了先进的战术和武器,为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保障。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强化国家体制
甲午战争暴露出清政府国家体制的弊端和落后,必须进行改革和 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重视军事现代化
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的战术和武器装备明显优于清军,必须重视军 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日本
甲午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重要的胜利,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 。战争中日本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和高超的战争策略,使日本在亚洲地区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让周边国家不 可小觑的力量。
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甲午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推动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同时, 这场战争也使得西方列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地位和力量,从而调整了列强的对 华政策。
加强国际合作
甲午战争反映出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外交关系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 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THANKS
感谢观看
刀剑
日本军队也装备了一些传 统的刀剑,但在近战中并 不占优势。
04
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对两国的影响
中国
甲午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国力大大削弱,为列强进一步割据中国创造了有利条 件。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也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更为深刻地思考民族危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中国 应邀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派兵进入 朝鲜,形成中日对峙局面。
战争的起因
日本企图通过战争手段称霸亚洲乃至世界,实现“大陆政策 ”的既定目标。
日本领导层在战争中做出了快速、果断、有效的决策,采用了先进的战术和武器,为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保障。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强化国家体制
甲午战争暴露出清政府国家体制的弊端和落后,必须进行改革和 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重视军事现代化
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的战术和武器装备明显优于清军,必须重视军 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日本
甲午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重要的胜利,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 。战争中日本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和高超的战争策略,使日本在亚洲地区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让周边国家不 可小觑的力量。
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甲午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推动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同时, 这场战争也使得西方列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地位和力量,从而调整了列强的对 华政策。
加强国际合作
甲午战争反映出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外交关系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 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THANKS
感谢观看
刀剑
日本军队也装备了一些传 统的刀剑,但在近战中并 不占优势。
04
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对两国的影响
中国
甲午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国力大大削弱,为列强进一步割据中国创造了有利条 件。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也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更为深刻地思考民族危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中国 应邀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派兵进入 朝鲜,形成中日对峙局面。
战争的起因
日本企图通过战争手段称霸亚洲乃至世界,实现“大陆政策 ”的既定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割地赔款
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和澎湖列 岛,支付巨额赔款。
对中国影响深远
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社会和 政治的变革,激发了中国人 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国际地位削弱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下降, 成为列强的瓜分对象。
甲午战争的影响
1 思想觉醒
战争促使中国人民对自身 国家和文化的思考,催生 出一系列的思想运动。
2 军事改革
《甲午中日战争》PPT课 件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激起了中国爱国情感的高涨。 本课件将带你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影响以及教训。
甲午战争的背景
甲午战争发生于19世纪末,是中国晚清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争。战争背景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 以及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势力扩张。
甲午战争揭示了中国军队 的薄弱之处,推动了中国 的军事改革。
3 外交政策
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外 交政策,中国开始积极推 动国际合作和互利外交。
甲午战争的教训
1. 国家要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 2.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 重视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4. 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结论和总结
甲午战争的起因
甲午战争起因复杂,涉及中国的领土争端、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政府的无 能等因素。其中,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之 一。
甲午战争的过程
1
发生战争
日本向中国宣战,战争个重要的战役和战略转折点。
3
战争结束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甲午战争的结果
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教会了中国人民许多重要的历史教训。我们应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不 断努力,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甲午中日战争ppt课件
96.9
230.5 179.1 144.6 157.4 250.4 100.1 221.6
1、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处于怎样的状况?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倾销,但随后市场的扩大较小
2、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
《南京条约》等的签定,便利了外国向中国倾销商品
但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市场扩大并不大
第一次鸦片战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的 争(1840— 市场 1842)英国
签订的条 约
《南京 条约》
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半 封建社会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 争(1856— 的市场 1860)英法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绝
《天津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 《北京条约》 殖民半封建的 程度加深 《马关 条约》 《辛丑 条约》
4.允许日本在华设 厂
7.中国各阶层被震醒,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①赔款白银4.5亿两;
①巨额的赔款是大规模的勒索, 人民更加贫困 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 的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 镇压反帝运动 ④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 主义的帮凶 ⑤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 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 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半封 建的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根本原因—大陆政策、蓄谋 (1894— 已久 1895)日本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八国联军侵 华 (1900— 1901)列 强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 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 运动
经过 鸦片战 第一阶段:1840年6月,封锁珠江口,开始;北上到达 争 天津海河口。后撤回南方。 第二阶段:1841年初,战争的扩大 第三阶段:1842年,英军南上,抵达南京 第二次 1856年,英法发动。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鸦片战 占领天津。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1860年, 争 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甲午中 丰岛之战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平壤之战 日战争 朝鲜沦陷;战火烧到中国本土; 黄海海战双方损失相当、中避战自保、日取得制海权 辽东之战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八国联 1900年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领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 军侵华 北京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共38张PPT)
日本侵华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 1)开始: 1894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经 过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叫做“ 甲午中日战争 ”
甲 午 中 日 中日《马关条约》 1895 年4 月,李鸿章 和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 签订______。 战 结果: 清政府割 辽东半岛 、 台湾 、澎湖列岛 给 日本 ; 争 内容:赔偿日本军费 白银二亿两 ; 允许日本 在中国开设工厂 ; 増辟 通商口岸 等。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某剧组拍摄《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中国 社会场景,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C) A.割占香港岛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 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武器落后 B.许多将领贪生怕死 C.清政府腐败 D.日本突然袭击
割地增多
危
害
最严重 新阶段
国家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 分野心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 济
赔款增加
开口深入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便利了帝 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 民族工业的发展
大大加深
设厂新增
帝国主义在侵略过程 日本 俄国的盟国 中既矛盾又勾结,完 法国 全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意欲在远东扩
威海战役时: “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宝岛悲歌
决愿 不人 愿人 拱战 手死 而而 让失 台台 ,
刘永福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 台湾义军将领徐骧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 捐躯,死而无憾!”
八年级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1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的原因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日 本 明 治 天 皇
一、战争的原因
日本迅速崛起, 对外侵略扩张, 预备征朝侵华, 妄图称霸世界。
二、战争的经过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时间、背景)
图示
平壤战役(左宝贵) 黄海战役( 邓世昌) 旅顺战役(徐邦道) 威海战役(丁汝昌)
4、危害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辽东半岛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二千万元;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台湾 ①割地面积增加; 广州 厦门澎湖列岛 ②赔款数额倍增; 香港岛
苏州 上海 沙市 杭州 宁波 重庆 福州
③五口通商 ③增开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 (重庆、沙市、苏州、 宁波、上海) 杭州) ④协定关税。 ④在华设厂。
丰岛海战
二、战争的经过
1、朝鲜丰岛,日本不宣而战
邓世昌
2、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3、辽东战役,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致远号
三、战争的结果 中日《马关条约》
1、时间地点 2、签署人
3、内容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 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在华设厂 ④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1895,日本马关 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
黄海海战 邓世昌 丰岛海战
“致远”号
日本的“吉野”舰
有此 公日 足漫 壮挥 海天 军下 威泪 。,
上邓 题世 的昌 对相 联片
:
邓 世 昌
死孤 威 不难 海 屈战 卫 ,, 中 最严 的 后词 丁 自拒 汝 杀绝 昌 殉, 在 国宁 势 。
一、战争的原因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日 本 明 治 天 皇
一、战争的原因
日本迅速崛起, 对外侵略扩张, 预备征朝侵华, 妄图称霸世界。
二、战争的经过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时间、背景)
图示
平壤战役(左宝贵) 黄海战役( 邓世昌) 旅顺战役(徐邦道) 威海战役(丁汝昌)
4、危害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辽东半岛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二千万元;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台湾 ①割地面积增加; 广州 厦门澎湖列岛 ②赔款数额倍增; 香港岛
苏州 上海 沙市 杭州 宁波 重庆 福州
③五口通商 ③增开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 (重庆、沙市、苏州、 宁波、上海) 杭州) ④协定关税。 ④在华设厂。
丰岛海战
二、战争的经过
1、朝鲜丰岛,日本不宣而战
邓世昌
2、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3、辽东战役,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致远号
三、战争的结果 中日《马关条约》
1、时间地点 2、签署人
3、内容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 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在华设厂 ④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1895,日本马关 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
黄海海战 邓世昌 丰岛海战
“致远”号
日本的“吉野”舰
有此 公日 足漫 壮挥 海天 军下 威泪 。,
上邓 题世 的昌 对相 联片
:
邓 世 昌
死孤 威 不难 海 屈战 卫 ,, 中 最严 的 后词 丁 自拒 汝 杀绝 昌 殉, 在 国宁 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
待战争结束的方针。他没有料到,就是这个方针导致了 他的舰队悲惨地覆灭。”
2.客观原因:---日-胡本绳早《有从预鸦片谋战,争准到备五充四分运动》
材料二: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895年的对联
3材陆.根料政本三策:”原,日因日本:本明清不治政断维府派新的遣以间后腐谍,朽到就,朝确落鲜定后和了的中对封国外收扩建集张制情的度报“无,大 无秘法密测抵绘抗朝先鲜进半的岛资和本我国主东义北国、家渤的海进湾攻的详。细地形……
3.失败原因:
丰岛海战 甲午战争示意图
黄海大战
丰岛海战 甲午战争示意图
冲向吉野号的致远舰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 番禹(今广州)人,北洋 舰队致远舰管带。黄海激 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 官兵浴血奋战。邓世昌与 全舰官兵250多人殉难。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为邓世昌所写的挽联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精神: 国家民族利益至上,不怕牺牲、不畏强 暴、勇于抗战、英勇无畏
黄海大战
威海卫战役 丰岛海战
甲午战争示意图
北岸炮台
威海卫
刘公岛 南岸炮台
议
甲午战争中
一
清政府为什
议
么会战败?
1.主观原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消极迎敌, 不材作料一认:真“准这备一;战慈使禧李太鸿后章吓忙破于了万胆寿,庆他典命,令他挪的用舰队 军从船费此制全敌。部为躲 要进 ”威 的海 方卫针港。口这内实,际实上行是他保既存定 自的 己所 的谓 实“ 力以 ,保 等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邮箱:244989968@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1. 战争爆发: 1894.7、丰岛海战、甲午年 2. 重要战役: ①黄海海战: 1894.9、邓世昌、致远舰
②威海卫之战:1895年、李鸿章避战保船、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待战争结束的方针。他没有料到,就是这个方针导致了 他的舰队悲惨地覆灭。”
2.客观原因:---日-胡本绳早《有从预鸦片谋战,争准到备五充四分运动》
材料二: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895年的对联
3材陆.根料政本三策:”原,日因日本:本明清不治政断维府派新的遣以间后腐谍,朽到就,朝确落鲜定后和了的中对封国外收扩建集张制情的度报“无,大 无秘法密测抵绘抗朝先鲜进半的岛资和本我国主东义北国、家渤的海进湾攻的详。细地形……
3.失败原因:
丰岛海战 甲午战争示意图
黄海大战
丰岛海战 甲午战争示意图
冲向吉野号的致远舰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 番禹(今广州)人,北洋 舰队致远舰管带。黄海激 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 官兵浴血奋战。邓世昌与 全舰官兵250多人殉难。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为邓世昌所写的挽联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精神: 国家民族利益至上,不怕牺牲、不畏强 暴、勇于抗战、英勇无畏
黄海大战
威海卫战役 丰岛海战
甲午战争示意图
北岸炮台
威海卫
刘公岛 南岸炮台
议
甲午战争中
一
清政府为什
议
么会战败?
1.主观原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消极迎敌, 不材作料一认:真“准这备一;战慈使禧李太鸿后章吓忙破于了万胆寿,庆他典命,令他挪的用舰队 军从船费此制全敌。部为躲 要进 ”威 的海 方卫针港。口这内实,际实上行是他保既存定 自的 己所 的谓 实“ 力以 ,保 等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邮箱:244989968@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1. 战争爆发: 1894.7、丰岛海战、甲午年 2. 重要战役: ①黄海海战: 1894.9、邓世昌、致远舰
②威海卫之战:1895年、李鸿章避战保船、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彻底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