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
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
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鲁迅遗嘱: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
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发表《鲁迅的七条遗嘱》。
全文如下:【上海十九日下午十一时发专电】鲁迅在《中流》杂志第二期发表《死》一文中有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周介孚: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3.情感与价值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预习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2.思考: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3.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2.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他的侄女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已经称鲁迅为称“伯父”了,为什么还称他为“先生”?【利用图像、课题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了解了题意】二、检查预习,学习词语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意识】2.出示生字词课件:追悼吊唁咳嗽敷药女佣水浒传殡仪馆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1)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2)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
【关注词语教学,让教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22日下午开始出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2.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具体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习作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引入文本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
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他以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形象,成为作者笔下的主人公。
那么,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感知鲁迅的形象,再去交代作者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做好情感铺垫。
板块二自学探究,初步感知活动1小组合作,了解主要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2)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画出精彩语句,进行恰当的批注。
(3)文中为什么用了五处空行?作者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2.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活动卡。
活动2学生交流,理清课文脉络1.汇报交流。
2.关于伯父的几件事,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设计意图交流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尊重学生的独立阅读感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交流文本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板块三深入探究,品析人物活动1联系课文事例,感悟鲁迅品质1.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自读学习单“主要描写方法”任务栏。
2.默读五个事例,画出描写鲁迅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想想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事例一:谈《水浒传》。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试着运用它们说句子。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她的伯父,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疑问生: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板书:为什么得到爱戴)[简练的提问,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和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紧紧联系起来,体现系统性。
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场锣鼓”敲得恰当。
]师:带着这个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
读懂了课文中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生: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
师打出投影片: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明确交待了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是继续“合作学习”,并出示学习方法提示,这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教给了学生自能读书的具体方法。
到位的学法指导对小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上节课我们用以上方法进行学习,同学们学得很好。
这节课我们仍然用这些方法学习,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各自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一边读一边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读书找疑,用笔勾画,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小组学习,了解学生质疑的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摒除一些质量不高、意义不大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找到了不理解的问题,现在请你们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请教其他同学。
(各小组积极展开讨论,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合作解疑。
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分组学习的关键体现在“合作”上,充分让孩子们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真正收到“合作”的效果,而不是形式上的“合作”。
老师充分让孩子们在小组中展示聪明才智,是相信学生的表现。
教师也参与到小组之中,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师:现在我们集中交流。
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
生:(第五组代表)我们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那怎么——”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2课时)
五、知识拓展
写作特点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又叫对话描写。在记叙文中,写好人物的语言很重要,一个人的谈话能直接表现他的品质、思想、作风性格等。本文第三部分笑谈“碰壁”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揭示了鲁迅先生受到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也充分体现鲁迅先生顽强斗争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突出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五)研读课文第5部分(第17-25自然段)
1、从第25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他变得那么严肃”“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也表达了他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表达了“我”对伯父的崇敬之情。
例句:
①周总理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
②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得到了群众的拥戴。
二、整体把握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可以根据文中的空行划分为六个部分。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深受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转人对伯父生前的回忆,分别叙述了五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除夕夜放花简筒时显露慈祥的真性情;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六、课后作业及课堂演练
作业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3、写有“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
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
)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及文中内容。
)对。
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
)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
三、初读课文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我”为什么惊异板书:惊异2、讨论:“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
)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
(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
)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伯父,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先生,能得到如此多的人爱戴?让我们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走进鲁迅先生。
(4)救助车夫
(5)关心女佣
2.讨论交流: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有爱心善良想别人多、想自己少
3.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是周晔的泪,透过周晔的泪你们还仿佛看到了谁的眼泪?
学生、车夫、阿三……
4.救助车夫
(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
主备: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练习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提到的每件事。
2.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当伯父问“我”时,我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句子。
2019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
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
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鲁迅遗嘱: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
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发表《鲁迅的七条遗嘱》。
全文如下:【上海十九日下午十一时发专电】鲁迅在《中流》杂志第二期发表《死》一文中有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周介孚: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
2019年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实录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本分析: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
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从大处着眼,概括被纪念者一生的事迹的主要方面,使人获得整体性的概括的印象;也可以从小处落笔,结合个人的感受来写,以小见大。
这篇文章就属于以小写大。
本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日常生活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全文围绕中心展开,分别写了几件小事,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
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之感,因此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少年闰土》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这节课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另外,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先生。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些称呼代表着他伟大的成就,但似乎让我们感觉有些严肃,有些难以亲近。
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鲁迅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解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4.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在上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鲁迅笔下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也看到了一个向往童真童趣的少年鲁迅。
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鲁迅,看看在鲁迅的亲侄女眼中他是怎样的一番模样。
一起来学习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2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
3提示课文中的词语,请同学解释,教师给予正确指导。
二、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课文以引起回忆——回忆几件事的思路,把课文分为五个部分。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确定各部分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主要讲鲁迅先生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主要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第14~22自然段):主要写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
第五部分(第23、24自然段):主要写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了解鲁迅先生,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组织同学讨论、了解鲁迅先生,使学生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四、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一、复习旧课,回顾所学字词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1找五名同学分别读一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看,体会“伯父”是一位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句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含第27课)》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含第27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4.有感情朗读诗歌。
二、教学过程:屏幕前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的孟婷婷老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两篇课文。
1936年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成千上万的人聚集上海,只为见他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
这个人就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再次走近鲁迅先生。
(一)默读课文,梳理文脉1.默读课文、梳理事件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材中的学习提示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再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们在五年级的策略单元学过“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圈画有用的信息。
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同学们是否发现这篇课文在段落安排上与以往所学课文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细心的你一定注意到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空行。
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我们了解到本文主要写了五件事。
这些空行正好将这五件事分隔开来。
你们看,依据段落之间的自然空行我们可以更快地梳理文章内容。
我们还可以尝试用小标题来概括事件内容。
屏幕上出现的是老师概括出来的小标题。
小标题的内容并不是固定的,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适合的小标题。
比如谈《水浒传》,也可以概括为“谈读书”等等。
通过概括小标题,我们就将文章的大部分内容梳理清楚了。
2.聚焦首段,感受“爱戴”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这篇文章便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
3、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查阅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了解鲁迅其人,引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三、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文章读通、读顺四、三读课文,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知道课文五部分内容各写了什么五、自学研讨课文第一部分1、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2、明示:“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我”的疑问,也是课文叙述的重点。
六、布置自学内容1、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把后文四件事中的一件排成一个简单的课本剧。
2、各小组把自己排练课本剧的这部分内容读通、读懂,并想办法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
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对其他三件事质疑,由重点学习该件事的小组来解答,准备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1、在伯父的追悼会上,“我”产生了什么疑问(“为什么伯父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2、明确任务:本节课我们就从下面四件事中寻找答案。
二、小组汇报、交流自学情况1、小组汇报表演课本剧。
2、对他组同学的质疑问难进行解答。
3、用课外资料帮助理解重点词句:⑴“伯父笑着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⑵“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⑶“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想象车夫曾经历过哪些“风霜”⑷“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模板(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模板(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中心句。
2、明白首尾两段之间关系,细读课文第一段。
3、学习字词,重点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列举浙江名人,引出鲁迅,出示鲁迅画像,向画像敬礼,揭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投影出示:⑴周晔回忆了关于伯父鲁迅的哪几件事⑵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划出中心句。
2、讨论反馈:⑴周晔回忆了五件事:①追悼鲁迅。
②谈论《水浒传》。
③谈“碰壁”。
④救护车夫。
⑤关心女佣。
随机解释“追悼”以及《水浒传》。
⑵鲁迅是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投影出示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3、细读第一段:⑴导入:这一句话(中心句)与第一段中哪句话有联系指名读第一段。
⑵第一段与之关联的句子:投影出示:“那时侯,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⑶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谁能根据句子的意思,用上关联词,说一句话进行不同因果句式的语言训练。
⑷句中“爱戴”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呢(参加追悼会的人多、情真、挽联多、花圈多。
)随机解释“挽联”,读鲁迅像上挽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⑸伯父深受许多人的爱戴,“我”为什么有点惊异了呢(“我”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没想到伯父是个不寻常的人。
)⑹伯父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他──,再次强化首尾联系。
⑺用低沉的语调读第一段。
四、字词点拨1、读一读,辨一辨,再组词:掉( )言( )用( )许( )悼( )唁( )佣( )浒( )2、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词义:⑴找到成语在课文中的位置,并读读含有该成语的句子。
⑵“囫囵吞枣”原指吃枣子不嚼,整个儿吞入肚中,课文中指什么找出表明“我”看书“囫囵吞枣”的句子,读一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感受鲁迅对孩子们的爱: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是那么幽默风趣、关心他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内心充满对劳动人民的爱。
2、当小周晔想到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关怀了,怎能不万分悲痛呢!(出示句子,学生齐读)3、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小周晔可能想起些什么呢?(学生想象)孩子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老人了,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在当时,有一名青年,名叫巴金,他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出示)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
忽然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指名读、齐读)二、学习第四段、第五段:1、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爱?请自己读读后面两个故事,把最能使你感动的句子划出来,圈出重点词,在旁边写上标注。
(出示学习要求)2、汇报:(1)出示:“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引导学生抓“扶上、蹲着、半跪、洗、敷、扎、掏”一系列的动词,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半跪”:孩子,怎样的跪才是半跪?你能做一个动作吗?你这样半跪着,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画面中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请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的画面:鲁迅先生小心翼翼地夹着、一点一点地洗着、轻轻地敷着、一圈一圈地包扎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这凄风冷雨中,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了很久、很久……睁开双眼,你感觉到了吗?你看到了吗?找一找,从课文哪里看出的?在那个凄冷的傍晚,难道发现这位受伤的车夫的就只有鲁迅先生吗?但他们都怎样?(行色匆匆、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归心似箭)而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着救护这位车夫,表现了他的什么?(同情心、爱心)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6我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型略读课文讲课1课时时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觉鲁迅先生泾渭分明,为自己想得少、教课为他人想得多的崇拜质量。
目标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联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情描绘表现人物质量的方法。
教课要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课难点领会鲁迅先生的崇拜质量。
教具准备课件教课方案设计企图一、导入新课,沟通预习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
【课件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他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导入,使学生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
(生齐读)从这一侧面认识鲁迅3】鲁迅图先生,为学习课文打基()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课件分钟片)础,同时,能够帮助学你对鲁迅有哪些认识?(生沟通)生累积名人名言。
3.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4.(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齐读5.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6.7.沟通预习:就在鲁迅先生去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想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生答;板:《水》“碰钉子”救援夫关怀女佣)新教课()分1.二、品要点,感悟品2.(一)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周很小,但是她最敬的伯父迅先生此后走开了她,在她的中,当是怎的情形呢?3.一第一自然段,画出最能打你的句子,而后频频一,想想从中能感觉到什么?4.沟通:哪些句最能打你?什么?本的目的就是(1)出示:【件4】“数不清的挽挂了壁⋯⋯各学生感觉迅去世色各的人都有。
”的情形及人的心我都来两句,你能从中感觉到什么?情,同生一个迅先生获得么多人的戴(板:获得人戴),:迅先生什么会些句子能否也打了你,我一同来一,想获得么多人的象当的面,领会人当的心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
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教学目标:1、会写12 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1、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
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写下的回忆文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六年级上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鲁迅先生简介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是一位怎样的文学家?(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课文讲述了鲁迅先生的哪些故事?(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讨论:鲁迅先生具有哪些崇高品质?(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我的伯父”为题,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思路。
3.学生独立完成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
同时,结合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文分析师:同学们,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我觉得鲁迅先生很严格,对自己和对别人都很严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最快地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的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能借助课文以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能用最快地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的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了解鲁迅。
你的鲁迅有什么了解?预设:学生展示。
2.为什么称呼伯父先生呢?预设:伯父是亲情的称呼,先生是尊敬的称呼。
3.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有多少呢?4.谈话导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朗读感知1.听读课文,用较快的方法默读,读通每一个句子,思考课文讲了和鲁迅有关的哪些事情?2.阅读课文的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小组之间先简单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吧!3.怎样提高阅读速度,较快地理清课文的内容?预设:(1)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2)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字一字读。
(3)带着问题,边读边勾画。
4.讨论:怎样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预设:(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的人物形象。
(2)对细微处的细节描写展示出的人物形象。
(3)侧面的描写烘托出的人物形象。
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内容并归纳小标题。
提示:(1)小标题比段意更简练。
(2)小标题一般多为短语。
(3)小标题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试着给每件事情加一个小标题,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小标题。
预设:(1)谈《水浒传》。
(2)笑谈“碰壁”。
(3)燃放花筒。
(4)救助车夫。
(5)关心女佣。
6.认真读一读课文的开头,想一想这段话所写的内容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间呢?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预设:倒叙。
7.结合预习,借助资料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预习时候,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问题一:为什么伯父去世后会有那么多人前来吊唁?问题二:为什么伯父那么大的人,走路还会碰壁?问题三:为什么车夫的脚上不穿鞋?8.为了解决问题,你查找了哪些相关的资料?我查找了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的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本分析: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
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从大处着眼,概括被纪念者一生的事迹的主要方面,使人获得整体性的概括的印象;也可以从小处落笔,结合个人的感受来写,以小见大。
这篇文章就属于以小写大。
本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日常生活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全文围绕中心展开,分别写了几件小事,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
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之感,因此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少年闰土》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这节课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另外,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先生。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些称呼代表着他伟大的成就,但似乎让我们感觉有些严肃,有些难以亲近。
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鲁迅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解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2.出示课题,提出疑问。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称他为“伯父”,又称他为“先生”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
(1)组内共同整理归纳难读或易读错的字、词。
◆易读错的字:殡唁囫囵镊◆需要理解的词语:追悼吊唁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碰壁呻吟饱经风霜(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理解。
2.学生通读全文后,解决出示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侄女。
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性。
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
)(2)为什么“我”称鲁迅为“伯父”,还称为“先生”?(“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
这两者并列,既是表达对亲属的怀念,又是表达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3.理清思路,说说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预设: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段与段之前的空行。
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成了六个部分,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伯父的追悼会上来了许多人,表明人民群众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第14—16自然段):伯父和爸爸除夕放爆竹和花筒。
第五部分(第17—25自然段):伯父和爸爸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
第六部分(第26—27自然段):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4.归纳段意后,学生用简洁的语句给划分的六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
(1)教师指导加小标题的方法:①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②从文中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做小标题。
拟定的小标题必须抓住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沉痛悼念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笑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提出疑问,勾画文中表明中心的句子。
过渡: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本文作者的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去世后,有那么多人来追悼他,向他致敬?为什么他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的?请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找到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各小组合作学习作者回忆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
过渡:是啊,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接下来我们就从一个个小故事中去体会鲁迅先生这种高尚的品质吧!学习第一件事:谈《水浒传》(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2)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文字: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思考:①伯父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听后有怎样的感觉?②伯父送给“我”两本书,说明了什么?明确:伯父的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后感觉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说明伯父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伯父送“我”两本书,也是关心“我”,希望“我”能好好阅读,多多阅读。
(3)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学习第二件事:笑谈“碰壁”(1)请学生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读书找疑,画圈、批注思考。
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4)各组汇报:抓住下面这些语句进行体会:“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恍然大悟”。
①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肯定不是,它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②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小资料: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
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鲁迅先生先后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
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他躲一躲,但他仍然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
③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
从“笑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5)体会文中关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生动性。
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地描写。
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学习第三件事:笑放花筒(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画出描写鲁迅先生表情的句子,思考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思考:作者写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是为了表现什么?塑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2)学生独自思考,交流答案,教师适当补充。
交流预设:生1: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可见他跟孩子们一起放花筒时是非常开心的。
生2:鲁迅先生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严肃的,但从放花筒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热爱生活,很享受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生3: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慈爱,给人的感觉既亲切又真实。
小结:这个故事很简单,学生通过抓住对鲁迅先生的描写就能感知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学习第四件事:救助车夫过渡: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先生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1)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
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
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
教师提示:抓住“饱经风霜”“扶、夹、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抓住“按”“半天没动”等词语体会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鲁迅先生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
可见鲁迅先生想得十分周到,对劳动人民非常关心。
(2)学生交流:伯父“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在为谁叹息呢?生1:他在为那位车夫叹息!因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
生2:他在为我们国家叹息!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
生3:他在为劳动人民叹息!因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生4:他在为自己叹息!因为自己有时候很无奈,救助了一个黄包车车夫,却还有千千万万像这个黄包车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自己却无能为力。
学习第五件事:关心女佣(1)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共同做批注。
(2)朗读自己批注的语句,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别人”是指哪些人?(黄包车车夫、女佣阿三等劳动人民。
)(4)写法盘点:首尾呼应。
教师:文章开头提到“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原因就是——对,就是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前后对照,从内容与结构上彻底读懂它。
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伯父,一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伯父,他就这样离开了,想到这里,小周晔——(出示课件,学生齐读:“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1.课件出示鲁迅先生葬礼的图片,学生假设身份,思考下面的问题。
(1)如果你是黄包车车夫,在葬礼上,你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2)如果你是女佣阿三,在葬礼上,你又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2.拓展阅读。
过渡: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许多人去悼念他,那庄重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悼鲁迅先生》一文中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幕。
我们先来看其中的一段节选,大家可在课后去阅读全文。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
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