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保护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货物、服务和知识交换的活动,是各国或地区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并且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
二、简答题1、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分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2、按国境和关境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三、论述题国际贸易的产生1、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换。
2、典型标志:三次社会大分工国际贸易的发展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这两个时期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为满足奴隶主、封建君主对奢侈品的追求而进行的,因此贸易的范围和商品的种类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具有真正的世界性。
(比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郑和下西洋用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去换取宝石、香料等)2、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提过了劳动力(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资本(建立殖民地进行掠夺性贸易所得)和市场(通过商业战争占领市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又进一步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效率高、产量大超出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成本低存在超额利润的实现可能以及对原材料的需求超过国内的供给能力)3、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国际贸易功能的多元化(担负着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率、改进技术、加速资金积累等功能)、区域经济一体化(EU,APEC,NAFRA,ASEAN)、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除了货物贸易外,出现了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等形式)、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贸易的平均发展速度一直高于货物贸易)、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力军地位第二章自由贸易理论一、简答题1、由于拥有不同的自然优势或后天获得的优势,两国在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各国都可以选择对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两国的国民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
国贸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陈岩第四版)
• 下面用例子来说明绝对利益学说的理论: •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生产情况如表2-1(a)
所示。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 有利,分工后的生产情况如表2-1(b)所示。分工后,两国均以各 自的绝对优势产品进行交换,即英国用毛呢与葡萄牙的葡萄酒以1: 1的比例向交换,交换后两国拥有产品的情况如表2-1(c)所示。
W1ssily Leontief(1906-1999)
三、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与事实不符,因而得出了 相反的结论,所以里昂惕夫之谜也叫里昂惕夫反(悖)论。
• 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对外 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按照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是出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 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 度。
国际贸易O理h论l与in实(务1(8第949版-1)9陈79岩)
一、赫-俄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赫-俄理论被称作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使用生产要素禀 赋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进出口商品的特点。
广义的赫-俄理论还包括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其主要内容是说明国际贸易不仅 会使贸易各国的商品价格趋于相等,而且还会使贸易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 相等。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
毛呢产量 (单位)
2.7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90
葡萄牙 2.375
190
--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陈岩
表2-1(c) 交换后拥有产品的情况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三)奖出限入政策。
(四)保护关税政策。
(五)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政策
2021/3/10
8
三、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
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 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 现相反的结果。
(过多的出口 →国内市场供应减少 →国内物价上升 →出 口商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减少 →贵金属流入减少。过多 的出口 →国内价格上升, 即国际价格下降 → 进口增加 → 贵金属流出增加)
2021/3/10
7
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
论的政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而是想方设 法吸引外国金银,寓对货币的追求于贸易顺差的追 求之中。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通过贸易垄断,西欧国家在 其殖民地取得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加工成制成品, 高价向殖民地或其他国家出售。如英国的东印度公 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2021/3/10
1
[开篇导读]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是西方最早产生的国际贸易理论。 后来分离出两大国际贸易理论流派:一派是西方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也称之为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也称之为保护贸易理论。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结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 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 论”。
2021/3/10
13
绝对利益学说
国际贸易理论
(五)按贸易国数目划分:双边贸易、三角贸易和多边贸易
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是指两国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两国政府往往通过签订贸易条约或协定来规定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要求两国在开展贸易时必须遵守贸易条约或协定中的规定。双边贸易所遵守的规则和调节机制不适用于任何一个签约国与第三方非签约国之间开展的贸易。例如,在《中美贸易条约》下开展的中美贸易就是一种双边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对外贸易的产生:
原始社会的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的产品,社会分工尚未开始,阶级和国家还没有形成,所以不存在对外贸易。
原始社会末期,三次社会分工完成,剩余产品出现,随着国家的逐步形成,商品交换超出疆域界限,产生了对外贸易。“部落与部落之间、氏族与氏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对外贸易开始萌芽。“最初的交换是发生在原始公社的尽头,发生在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界地带”。
***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出口价格指数
举例说明:
假定1991年的国际贸易额是14000亿美元,2001年为
30000亿美元,设1991年的价格指数为100,2001年的价格
指数为160,试比较2001年的国际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量与
1991年的国际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量的变化情况。
2001年的国际贸易额30000 = 2.14倍
***无形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服务贸易(Trade of Services)包括四种方式:
(1)过境交付,即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新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章新贸易理论第⼆章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产业内国际贸易)偏好——重叠需求理论产品的⽣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新贸易理论产⽣的时代背景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及世贸组织(WTO)的统计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2/3甚⾄更多的世界贸易是发⽣在技术、资源和偏好均⽐较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重则不⾜1/3。
新贸易产⽣的理论背景绝⼤多数国际贸易量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且⼤部分贸易具有在同⼀产业内进⾏的性质,甚⾄还出现相同产品的互相买卖。
这些都是要素禀赋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所⽆法解释的。
新贸易理论的产⽣70年代中期,格鲁贝尔、劳艾德、克鲁格曼等⼈进⼀步系统地阐述了产业内国际贸易理论,并指出产业内贸易发⽣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异质性(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需求偏好。
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国同时存在着进⼝和出⼝同类产品的贸易活动,或者说贸易两国彼此买卖着同⼀产业所⽣产的产品。
同类产品指那些消费上能够互相替代⽽⽣产上⼜投⼊相近或相似的⽣产要素的产品,它还有同质和异质的区分。
同质产品:性质完全⼀致因⽽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如同样的⽔果、砖等。
国际贸易交易同质产品的原因:1、运输成本(靠近原材料地)2、季节性问题(⽔果)3、经济合作需要(海峡两岸的农产品)异质产品:指不能完全互相替代的产品。
垂直差异:产品的质量不同(⽐如特殊的⽣产⼯艺所致)。
⽔平差异:质量相同,特征不同(颜⾊、款式、性能、售后服务)。
同质产品贸易只要加⼊运输成本等⼀类因素的分析,都仍然能⽤赫⼀俄学说加以说明。
因此,异质产品贸易分析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政府政策:政府授予的垄断地位(专利)对进⼊的限制(许可证);信息:潜在竞争者缺乏技术信息会阻碍它们的进⼊(可⼝可乐);消费者缺乏新进⼊的产品的信息使他们对购买新产品没有积极性(361)规模经济:对⾃然垄断⽽⾔,规模经济使⼀个⾏业只有⼀家⼚商是最有效率的。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槪念。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岀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髙,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朿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左的和平与发展时期。
国际贸易原理复习题1-5章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定时期,假设一国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量增加,该国贸易条件便〔〕。
A. 恶化B. 不变C. 改善D. 不确定2、净进口是一国〔地区〕〔〕。
A. 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B. *一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C. *一商品在一定时期出口量小于进口量D. *一商品在一年进口量小于出口量3、贸易条件是指〔〕。
A. 投资环境B. 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比价C. 进出口商品比价D. 市场价格水平4、经从美国进口电脑〔〕。
A. 因货物从美国直运,不属转口贸易B. 因属转口贸易,货物必须经转运C. 货物虽不转运,仍属转口贸易D. 因属转口贸易,必须在过境5、世界贸易统计中〔〕。
A. 世界出口总额等于世界进口总额B. 世界出口总额大于世界进口总额C. 世界进口总额大于世界贸易额D. 世界出口总额小于世界贸易额6、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应计入〔〕。
A. 总贸易进口额B. 总贸易出口额C. 专门进口额D. 专门出口额7、二战后,____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____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
〔〕南北贸易,北北贸易 B.南北贸易,东西贸易C.北北贸易,南北贸易D.北北贸易,东西贸易8、日本*公司向西欧出口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由转船,这种贸易可称之为〔〕。
A. 直接贸易B. 间接贸易C. 转口贸易D.第三国贸易9、一定时期,一国进口同类商品多于出口同类商品称为〔〕。
A. 净出口B. 复出口C. 净进口D. 复进口10、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工业制成品是〔〕A.电子产品B.棉纺织品C.机器设备D.金属制成品11、SITC把国际贸易的货物分为10大类,其中0-4类为--------,5-8类为-------〔〕初级产品;高级产品 B.初级产品;制成品C.半成品;制成品D.半成品;高级产品12、"十一〞长假,国首尔迎来了16万中国游客。
其中有一些来此进展美容手术。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简评:
1、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 段性、动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确立了贸易保护 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牢固地位。 2、作为一种庸俗国际贸易理论中所含有的非科学成 分——过分强调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忽视了经济生产客观规律的普遍意义;对经济发展 阶段的划分撇开了生产关系因此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形态变化的真实性;对生产力的定义模糊。
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 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 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 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 商主义两种。
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原理 保护贸易理论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 1、产生的背景 2、主要经济思想 早期的主张—重金主义 晚期的主张—重商主义 3、局限性
1、重商主义理论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5个) 2-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个) 2-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个)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国际贸易格局,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决 定贸易流向的因素; 国际贸易条件,在国际贸易中决定交换比 例或相对价格的因素; 国际贸易收益,国际贸易对交易各方的福 利及整体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
亚当· 斯密主要论点:
国际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 贸易之所以发生,基础在于各国成本上存 在绝对差异;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二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2.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3.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4.转口贸易是指一国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
5.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所谓劳动分工,就是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与独立化。
劳动分工是一切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不同形态的社会所共有的现象。
6.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或领域,是世界各国之间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7.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购买商品和劳务时使用的价格。
这种价格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为跨国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1.A2.B3.A4.B5.A6.A7.D8.D9.D 10.B 11. 12.D 13.A 14.A 15.B 16.A 17.B 18.A 19.A 20.B 21.B三、多项选择题1.AC2.ABC3.BC4.BC5.ABCDE6.ABC7.ABCD8.ACD9.ABDE 10 .ABCD四、简答题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
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是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的。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2.国际贸易涉及的范围广泛,性质也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1)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划分,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复进口贸易。
(2)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可节省与 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2)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 品
(3)分工的基础是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
绝对优势的来源: 自然禀赋优势:一国在地理、环境、
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 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
(8)该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分析,没 有分析来自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结构 的影响。
(9)把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间收入 的差别归结为要素禀赋的差异,掩盖 了资本对利润和超额利润的追求对国 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和国际贸易中富国 对穷国剥削的事实。
四、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1、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
5、简评
意义 : 建立了贸易基础 阐明了贸易原因 分析了贸易互利
历史局限性: 忽略动态分析 掩盖分工实质 未能解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问题
萨谬尔森在他的风靡全球的《经济 学》一书中,称它为“国际贸易不 可动摇的基础”。
“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 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 冠。”——萨谬尔森
赋税原理》,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
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
时代: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 义不断上升的时代。在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比较成本说背景图示
损
谷 物 法
小 麦 价 格 上 涨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 少,羊毛价格上涨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亚当·斯密(1723—1790) 资产阶级 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 带头人。
第二章际贸易理论
2、供给 、
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 生产者以比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价 格更高的市场价格销售商品所获得 的经济福利。 的经济福利。 在数量为40000辆时:摩托车的价 辆时: 在数量为 辆时 值为e+z,生产者的成本为z,生产 值为 ,生产者的成本为 , 者剩余为e 者剩余为
3600 S=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
c
2000
E h
400
g
40
D=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 数量 (1000辆) 辆
o
三、两国市场与开放贸易
价格
贸易效应 福利
美国市场
c
价格
世界市场
价格
(美元/辆) 美元 辆
(美元/辆) 美元 辆 Sus=美国供给曲线 美国供给曲线 A 2000 贸易前美国价格
世界其他 美元/辆 (美元 辆) 国家市场
自由贸易的福利影响
美 国
集团 自由贸 易时的 剩余 无贸易 时的剩 余 贸易的 净效应 集团
世界其他国家
自由贸 易时的 剩余 无贸易 时的剩 余 贸易的 净效应
消费者
a+b+ c c+d e a+e
a+b+ d -a
消费者
m
m+j+k -(j+k) j+k+n
生产者
生产者
j+k+w w+v +v+n
作为整 体的美 国
a+b+ a+c+ b+d c+d+ e e
第2章西方自由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论
一、亚当·斯密〔1723~1790〕 二、绝对优势论〔1776〕
一、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1790〕:18 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毕 业于牛津大学,后在格拉斯 哥大学任教
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 1764年随布克列公爵巡游 1776年出版《国富论》,其中
对国际贸易学的奉献——批 判了重商主义,提出了绝对 优势论 1778年任苏格兰海关税务司司 长,后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举例说明
基本假设:英法各有200个资源,生产纺织品和葡萄酒两种产 品;效率不同——英10/件,13.33/瓶;法40/件,20/瓶,英 国在纺织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法国在葡萄酒生产上具有 比较优势。
无贸易:平均分配资源并各自生产则英10件+7.5瓶;法2.5件 +5瓶;专业化生产并贸易,则英15件+3.75瓶;法10瓶;按1: 1交换4件,最终:英11件+7.75瓶,法4件+6瓶。
二、绝对优势论
1、理论产生的背景
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方式开始形成和建立,并 显示出其巨大作用和力量。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需 要广阔的世界市场销售其产品,因此产生进行国际分工的客观要 求。但当时主流观点认为,减少进口能够让金银留在国内,获得 由生产带来的利润,主张限制贸易。
2、理论基础——分工理论
27岁时第一次接触《国富论》 1817年出版了的主要代表作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1819年英国议会议员
二、比较优势论
1、理论产生的背景 不是专门论证国际贸易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认为商品由资本、劳动和土地三
国际贸易理论
表1:两国的生产可能性 大米(吨) 中国 美国 试分析: 1、分别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2种方法分析两国 的绝对优势产品。 2、两国的生产贸易模式。 3、贸易所得 100 80 小麦(吨) 50 100
理论评价
绝对利益论的缺陷
表 4-1. 绝对利益 美国 英国
小麦 W(蒲式尔/工时) 布C(码/ 工时)
6 4
1 5/2
缺陷:
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是绝对不利的时 候如何参与国际贸易; 它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现象。
绝对优势理论练习题
• 练习1、假设中国、美国都生产大米和小 麦,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两国都要相 同的劳动力资源,100人。 • 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力都用来生产大米, 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生产80吨。 • 如果两国的劳动力都用来生产小麦,中 国产50吨,美国产100吨。
势,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交换,那
是有利的。国际贸易也是如此。 Nhomakorabea主要观点的解释
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 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 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 从外国进口。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 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 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绝对优势的贸易模型
一、理论前提 :
•
1.劳动价值论。价值和价格是由投入的劳动量决定的。 2.2╳2的前提。假定只有二个国家、生产二种产品。 3.自由贸易。没有关税,没有运输成本。
4.劳动力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国内可 以实现劳动力在两生产部门间的转移。
第九章 非关税政策(二)
(二)保障措施的性质:
1.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兼顾各成员方的经济主权,使其在必要时可以采取 适度的办法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2.在促进各成员方最大限度地承诺对外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同时,给成员方合理 地适度背离义务的谅解
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 第九章 非关税政策(二)
第三节 贸易保障措施
反补贴制度
政 府 或 公 共 机 构
中央政府 直接 间接 地方政府、国有公司
授权私人捐助
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 第九章 非关税政策(二)
第二节 反补贴制度
1、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
2、补贴是一种财政措施, 或收入或价格支持措施 3、补贴的对是国内生产 者和销售者,即对产品提 供方提供的补贴 4.受补贴方可以从补贴行 为中得到某种 “利益”, 即从某项政府资助计划中 得到某些它从市场上不能 取得的价值 5.补贴的目的是增强国内 竞争者在市场上的有利 地位
10.不保本情况下提供出口信贷担保或保险计划
11.低于实际应付利率为出口提供出口信贷 12.从世贸组织成员方公共帐户所支取的任何其他费用
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 第九章 非关税政策(二)
第二节
反补贴制度
三、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措施是指进口成员方针对出口成员 方对其出口产品进行法律不允许的补贴而对该 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的措施
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 第九章 非关税政策(二)
第一节 反倾销制度
例:1$ :5¥ 1件价值5元的中国产品=1$ 若¥贬值50%: 1$ = 10¥ 1件价值5元的中国产品=0.5$
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 第九章 非关税政策(二)
第二节
反补贴制度
第二节
一、补贴的定义及特点
(一)补贴的定义 (二)补贴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额;ΔM-进口的增加额;K-乘数
2、新保护主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理论基础:凯恩斯的一般就业理论 理论核心:研究保持国内充分就业及其维持国际
收支平衡的关系,其政策目标是通过推行保护主 义措施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促进经济繁荣
政策结论
一国保持对外贸易顺差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必须采取贸易保护, 实行奖出限入政策。尤其在X/m值太低以至失业大量存在、国 民收入状况恶化情况下,应提高X/m的比率。但在短期内迅速 提高生产以增加出口往往是相当困难的;下调本国货币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也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快速有效的 方法是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
灵活运用关税税种和适时调整关税税率
四、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
超保护贸易的特点:
①保护对象扩大了,不但保护幼稚工业,且更多地保护国内高度发 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②保护的目的变了,不再培养自由竞争能力,而是加强对国内外市 场垄断
③保护转入进攻性,原贸保主义防御性限制进口;超保护主义对国 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二、保护关税论
——汉密尔顿(Humiltan)1791年向国会递交报告《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提出背景:1776年独立后的美国面临发展经济方面的严重困难, 应选择哪种经济发展道路
主要内容: 1、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护美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具有特别 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业发展,就等于失去
超贸易保护理论的意义
超保护贸易理论是传统保护贸易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它 的许多具体论点仍然有其理论上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上的借 鉴意义的。如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分析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 经济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 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值 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高德莱的保护贸易理论模式及其政 策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经济活动的某些方面,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福特(Stafford)和法国的孟克列钦(Montchrestien)
晚期贸易差额论:主张将金银投入流通,“货币产生贸易,贸易 增加货币”;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应是保持本国对外贸 易总额的顺产,而不必使对每一个国家的每笔交易中都保持 顺差——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政策主张
基本点: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具体政策主张:
“一个国家没有工业,只经营农业,就等于一个人在物 质生产中少了一只膀子。一个国家只用农产品向国外交 换工业品,就等于一个人只有一个膀子,还有一个膀子 是借助于外人的。借助于外人的那只膀子也许很有用, 但总不及自己有两只膀子的好,因为外人之心是难以捉 摸的。国家自己有了工业,食物和原料就可以尽量按照 工业的需要来生产;如果依存于国外工业。那就要受到 牵制,只能按照外国自己不想生产而不得不向另一国家 采购的那个限度来生产剩余产品”
商品劳务出口得到货币收入 → 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 → 消费增
加 → 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 → 就业增加 → 收入增加,收入增加量
ΔY是出口增加量ΔX的K倍
商品劳务进口向国外支付货币→ 收入减少 →消费减少,从而减少
国民收入
即: ΔY=[ΔI+(ΔX-ΔM)]*K
ΔY-国民收入增加额;ΔI-投资的增加额;ΔX-出口的增加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积极意义
它的保护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 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或者说, 李斯特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自由贸易 为最后目的,其保护程度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 的。
李斯特的理论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是有重大参考 价值的
理论的启发意义
国家综合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一切经济活动 应以提高生产力为目的
3、反对“比较成本论”,主张发展生产力 “财富的生产力较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 多少倍”;“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 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消损失而有余,由 此使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 且一旦发生战争,可以保护工业的独立地位。工业 独立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发展,使国家获得了力量”
2、关税保护论对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 了美国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3、关税保护论对于落后国家寻求经济发展和维护经济独立具有普遍 的借鉴意义
4、没有能够进一步分析其保护措施的经济效应和经济后果,没有注 意到保护贸易措施也有其制约本国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The 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
理论核心: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 以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的兴衰史为佐证,建立起的一套以 保护关税为核心,以阶段保护为特点的为落后国家提供保护贸易 政策依据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1、对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的批评 2、提出保护贸易政策
外贸乘数理论的局限性:
在国内已处在充分就业状态,出口继续增加将出现过度需求, 引起通货膨胀;故应相应增加进口
从世界市场角度出发,若世界总进口价值不变,除非降低出口 商品价格,否则无法继续增加出口。 只有世界总进口值增加 了,一国才能连续扩大出口
容易导致各种贸易战,阻碍国贸的发展
五、保护贸易新论
“尽量利用本国资源的同时,也要利用国际分工”
对古典学派贸易理论的批评
1、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竞争,主张一定条件的保护制度 “自由竞争可以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没有考虑各个国家的 性质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有利益,保护制度是使落后国家取 得与那些优势国家同等地位的唯一方法。序中写道:“我 清楚地看到两个同样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要在彼此自由 竞争下双方共同有利,只有当两者在工业发展上处于大体 上相等的地位时才能实现。如果一个国家,不幸在工业上、 商业上还远远落后于别国,那么即使它具有发展这些事业 的精神与物质条件,也必须首先加强它自己的力量,然后 才能使它具备条件与比较先进的各国进行自由竞争”
1、经济发展的自主性的差别 2、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的差别 3、技术进步及其利益分割的差别
理论简评
贸易差额论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促进了当时资本的原始积累, 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不仅具有历史上的进步意义,而且还有现实的 借鉴意义。贸易差额论的许多政策主张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对 外贸易政策
贸易差额论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有些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具体表现 在: 1、理论基础是脆弱的——建立在财富观基础上 2、理论方法是肤浅的——停留在对国际贸易活动的表象描述上 3、理论体系是破碎的——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逻辑混乱 4、理论观点基本上是不科学的
2、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固然,经验告诉我们风力会把种子从这个地方带到那
个地方,因此荒芜原野会变成稠密森林,但是要培养森 林因此就静等着风力作用,让它在若干世纪的过程中来 完成这样的转变,世上岂有这样愚蠢的办法吗?如果一 个植树者选择树秧,主动栽培,在几十年内达到同样的 目的,这不算是一个可取的办法吗?历史告诉我们,有 许多国家,就是由于采用了那个植树者的办法,胜利实 现了他们的目标”
1、早期贸易差额论主张国家采取行政立法手段,直接控制货币 流动,严禁金银外流 2、积极鼓吹政府管制对外贸易的好处,力主国家垄断对外贸易 3、政府管制对外贸易的重要措施是奖出限入。在限入方面,主 张对制成品的进口课征高关税,对出口制成品减免关税 4、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够生产和出口具有很强竞争 力的工业制成品,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鼓励本国工业 发展
基本思想:
主张国家干预对外经济,利用贸易顺差保持国内充分就业。凯恩 斯(J.M.Keynes)认为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而 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并提出了投资乘数理 论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a)投资乘数理论:反映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 的依存关系
新增加的投资 → 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 → 从事生产资料的人们的 收入增加 → 对消费品需求增加 → 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收入增加 → 推演下去,国民收入的增量ΔY是原投资增加量的K倍。
中心内涵:提高进口商品关税,保护本国幼稚工业
政策主张:
①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②对外贸易政策取决于该国该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阶段论)。李斯特把根据国民经济完成程 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 期、高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 期(阶段保护论——保护幼稚工业) ③主张国家通过关税干预对外贸易
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
和自由贸易理论一样,每一个保护贸易理论的 提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维护某些国家一定时期的对外 经济贸易利益的基础上的。作为自由贸易的对抗力量, 保护贸易一直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规模、流向、结 构、利益等方面
和自由贸易理论相比,保护贸易理论更强调其 实用性,表现在保护贸易理论往往都有一套针对性很 强的政策体系,而战后保护贸易理论更注重政策效应 的研究
ΔY= 乘数(K) ╳ 投资的增加量(ΔI )
K
1
1 C
1 S
Y S
Y Y
式中K为乘数,△C/△Y是边际消费倾向,△S/△Y是边际储蓄倾向
b)外贸乘数理论:认为一国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
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 因此,当贸易顺差,外贸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
既然自由贸易能为两国带来利益,为什么还会存在各 种贸易保护措施?
一、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只 有 金 银 才 是 财 富
增口是任 加赚有何 本取限国 国别的家 财国,金 富金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