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历年考研试题-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历年考研试题-真题

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考试(国际关系)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解释下列词组(每题5分,一共20分)1、“基地”组织2、核不扩散机制3、京都议定书4、梅加瓦蒂二、简答题(每题10分,一共30分)1、网络:垄断性与民主性2、文明冲突论3、地缘政治与智缘政治三、论述题(每题15分,一共30分)1、网络舆论(bbs)对一国外交政策的影响2、中国近年来多层次的“伙伴外交”之得失四、作文题(一共20分)阿富汗战争对中国西部安全的影响要求:1000字以内北京广播学院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56分)1、杜鲁门主义2、古巴导弹危机3、独联体4、世界贸易组织5、权力精英6、政治认同7、主权8、安全两难二、简答题(每题11分,共44分)1、冷战后第三世界的地位与作用2、世界政治的分析层次3、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原因4、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影响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1、试述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2、试述中国崛起的影响与面临的挑战北京广播学院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考试(国际关系)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解释下列词组1、阳光政策2、新霸权主义3、萨达姆·侯赛因4、非国家行为体二、简答题1、中国在南海争端上的立场和对策2、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3、国家利益的内涵三、论述题1、主流媒体与文化霸权2、非政府组织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四、写作题小布什执政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1200字以内)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马歇尔-麦克卢汉2.叙事分析3.霸权(Hegemony)4.休眠效应5.媒介事件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概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宣传研究。

2.简述受众的选择性过程。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第3题各30分,共80分)1.联系历史与现实,评述传播研究中的“技术决定论”。

(20分)2.联系实际,论述公民新闻与网络舆论在当下中国社会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0分)3.联系实际,论述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加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措施。

(30分)参考答案: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马歇尔-麦克卢汉【分析】伴随多伦多学派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日盛,其代表人物成为重要的考点。

需要掌握英尼斯、麦克卢汉、梅罗维茨、波兹曼等人对于传播学重要的理论贡献。

注意三段论的答题方法,第一句为人物定位,第二句人物的理论贡献,第三句一般是其学术评价。

答:麦克卢汉是加拿大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

他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

著名的传播学理论有“地球村”、“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

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被传播和科技界认作“IT 时代的先知”。

2.叙事分析【分析】该题难度较大,在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并未提及这种方法。

其之所以出现,是伴随政治经济学在学界影响力扩大而使这种研究方法变得为学界所关注。

2011年国际关系学院831国际政治专业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国际关系学院831国际政治专业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国际关系学院831国际政治专业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国际政治专业综合一、概念题(每题10分,总共60分)1.北约里斯本峰会2.俄日“北方四岛”领土争端3.东亚峰会4.公共外交5.一体化6.依附理论二、简答题(每题15分,总共30分)1.简析国际关系格局转换的基本动因。

2.简析当代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与活动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30分,总共60分)1.试析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

2.试论当代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特点、在国际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10分,总共60分)1.北约里斯本峰会答:北约里斯本峰会是指2010年11月19日至20日北约28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的峰会。

峰会通过了冷战后第三份战略文件——北约战略新概念。

在战略新概念中提出,北约的宗旨仍是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维护所有成员国的自由和安全。

北约将继续履行三大核心任务,即集体防御、危机处理和安全合作。

北约坚持世界无核化目标,但将继续保持核威慑力。

北约成员国遭受传统军事袭击的危险不大,但面临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袭击、导弹攻击等威胁。

北约应保持和发展多方面防御能力,应对成员国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

北约对俄罗斯没有威胁,希望与俄罗斯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

北约的扩大有利于欧洲的自由和稳定,北约仍将奉行门户开放政策,所有符合加入条件的欧洲国家都可成为北约一员。

2.俄日“北方四岛”领土争端答:俄日“北方四岛”领土争端是指俄罗斯和日本两国关于北方四岛的领土主权的争端。

北方四岛是指俄罗斯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国后、择捉、齿舞和色丹四个岛屿,俄罗斯称这四个岛屿为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重要的资源。

军事等原因,导致俄罗斯与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争执不下这就是俄日“北方四岛”领土争端。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研必看教材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考点·真题·题库》,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欢迎到育明教育订购!押题保过视频同步上线!。

中国传媒大学各专业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笔试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传媒大学各专业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笔试主要参考书目

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新华
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
中国广播电视
北京广播学院
新 闻 学 930 外国广播电视
③《外国新闻史 李磊 教程》 ①《当代西方新 李良荣等 闻媒体》 ②《世界广播发 张彩 展研究》 931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①《电视学系列 叶子 教程》中的《电 视新闻节目研 究》 ②《电视采访学》 叶子、赵淑萍 ③《纪录片创作 何苏六等译 完全手册》 ④《电视新闻摄 任金州 影》 932 广播理论与实务 ①《广播新闻理 曹璐 念与实务创新研 曹璐、吴缦 究》 ②《广播新闻业 务》 ③ 《动力与困窘-中国广播体制改 革研究》 933 舆论学原理 ①《新闻学概论》 集体创作 (马克思主义工 程重点教材) ②《舆论学概论》 刘建明等 ③《舆论学原理 韩运荣、喻国明 方法与应用》 ④《公共舆论》 【美】李普曼 邓炘焮
②《产业经济系 昝廷全 336260 37 科学济 统研究》 院 ③《中国传媒经 济》(1-4)48 号 科学正门
902 专 国际关系正 门 当代国际关系 专
①《当代国际政 王逸舟 治析论》 ②《国际政治概 李少军 论》
上海人民
上海人民
903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 潮
①《当代世界思 邢贲思 潮》 ②《“西方马克思 陈学明 主义”命题辞典》 东方 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③《基本乐理教 晏成佺、童忠良、钟 人民音乐 程》 949 美术或影像创作 950 不指定 ①《中国美术简 史》 ②《外国美术简 史》 ③《艺术发展史》 951 设计艺术史论 ②《中国历史研 钱穆 ①《设计史》 E· 贡布里希 H· 天津人民美术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版 三联书店,2008 版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青年出版社 峻程

中国传媒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国传媒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国传媒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一、名词讲明(每题6分,共30分)1、大众传播2、反馈3、传播者4、操纵实验法5、编码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创新-扩散理论的差不多内容。

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三、论述题1、传播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哪些方面?能够分为那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15分)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

(25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5分)1、国外关于受众(受传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流派较多,其中有“()论”、“()论”、“()论”、“文化规范论”等。

2、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70年代初发表文章,提出“沉默的螺旋”的观点。

她认为,舆论的形成,包括()、()、个人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看法的明白得这三个方面,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讲明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20分)1、受众2、民意测验3、法兰克福学派4、内在效度5、内容分析三、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1、传播与舆论2、信息与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四、判定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每个10分,共20分)1、传播媒介的进展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2、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五、论述题1、传播的要紧功能。

(15分)2、大众传播的反馈类型的方法。

(10分)中国传媒大学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708传播理论与历史[新闻传播学] 试题一、名词讲明(每题6分,共30分)1、符号2、个案研究法3、麦克卢汉4、人际传播5、把关人6、传播媒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讲明传播的类型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差不多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2、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进展的看法一、名词讲明(每题5分,共30分)1、信息2、BBC3、新闻4、组织传播5、拉斯韦尔6、因特网二、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1、反馈与前馈2、“有限成效论”与“强成效论”三、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类型。

2016-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真题-考研攻略经验-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真题-考研攻略经验-新祥旭考研辅导

新祥旭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考研导学——国际关系——新祥旭——唯一专注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研辅导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中传国际关系专业的特点:•1、国际关系研究所原来隶属于国际传播学院,后来由于院系调整的原因,现在属于政治与法律学院,但是依然保持了相对独立性,现任所长是肖欢容教授(博士生导师,肖老师是王逸舟教授的博士)•2、国关所现在有两位博士生导师,分别是肖欢容教授和孙英春教授,其他老师学术功底扎实,对学生也很负责。

3、中传国际关系专业,在传统的国际关系领域中,对国际关系应用理论和英国学派研究以及地区主义理论与中国外交研究,对国际组织和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研究,对世界民族、种族、民族主义以及边界研究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研究等方面,有相当的学术成果;在跨学科的传媒结合领域,对国家形象研究、软实力与公共外交研究、中国对外传播战略研究,以及世界文化研究、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化外交与文化战略研究等,均有重要研究成果。

•4、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学科有较长的办学历史。

早在1984年,本校申请成立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学位学科点,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4年,该学科被调整为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点,并成立了国际关系研究所。

至今,已逐渐形成国际关系理论、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关系和当代国际关系等研究特色方向。

•5、国际关系研究所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两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

2011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2011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2011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沉默的螺旋
2。

知识沟假说
3。

新闻专业理念
4。

时务体
5。

每周评论
6。

中国报学史
7。

洋旗报
二,简答
1。

宣传的七种策略
2。

大众媒介的受众分类
3。

1927年******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什么??
4。

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
三,论述
1。

以网络推手为例,论述新闻炒作的表现,成因和危害,并谈谈如何整顿
2。

结合中国新闻实例,及拉斯韦尔和赖特的大众媒介功能学说,谈谈大众媒介的功能的理论
3。

1942年解放日报的《致读者》和1956年《人民日报》的《致读者》的发表背景,主要内容及异同。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介绍

4.3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15*3)1、简述网络媒介的传播特征2、建设媒介制度的类型3、简述媒介产业的特点二、论述(30*2)1、论述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2、论述你对广播电视频道化发展前景的看法(广播或电视)三、案例分析(45)结合犀利哥走红,利用新闻传播学知识分析原因。

4.4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一、简答(15*3)1、简述网络媒介的传播特征时效性和全时性海量性和开放性互动性和个人性化多媒体化2、简述媒介制度的类型集权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自由主义和社会责任)社会主义制度(苏联和我国公有制)3、简述媒介产业的特点双重属性社会性:公益性、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

产业型:信息产业、媒介产品、市场竞争二、论述(30*2)1、论述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表现:虚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现象低俗新闻增多人文关怀缺失原因:媒体在市场经济中体制和法规不健全媒介产业竞争激烈,过度重视商业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2、论述你对广播电视频道化发展前景的看法(广播或电视)(解释核心词)电视频道化是指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定位划分,是节目内容较为集中。

(现状)目前,我国电视专业频道节目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前景)体现出电视产业化发展、体制创新的趋势。

是受众对电视节目多元化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看法)符合媒体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服务意识的体现是电视发展的必然之路存在一定的壁垒,如技术、人员等。

三、案例分析(45)结合犀利哥走红,利用新闻传播学知识分析原因。

(解释核心词)犀利哥走红事件概述(分析)作为一个热点网络事件,成因包括:多种传播类型相结合:(人际、大众、群体等),二次传播,多次传播。

议程设置:议题的广泛设置意见领袖:二次设置热点问题,提出观点舆论走向:个人报道——网民舆论——媒体报道——舆论高潮——公共话题——舆论消退网络炒作:网络文化符号,符合网民心理期待(总结)多方面成因,作为网络“走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也反映出网民的窥探心理等,网民提升媒介素养,正确对待。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解析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1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釋(每题6分,共30分)1.英尼斯2.数字鸿沟3.拟态环境4 •潜网5.内容分析法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符号的结构和特性。

2•简述"麻醉精神"。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 .受众的概念在web2.0时代是否还能使用?2•大众媒介的基本运营模式是什么?新媒介又有什么样的变化?3•写出至少三个国际知名媒介的机构,并评述之。

参考答案: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硏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釋(每题6分,共30分)1.英尼斯答:英尼斯是最有影响的媒介决走论者之一,多伦多学派的鼻祖,麦克卢汉的老师。

20世纪40年代他从加拿大经济史逐渐转向了对人类文明史的硏究,在传播与媒介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包括《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

他提出的主要理论是媒介偏向论,他认为,没有一样传播媒介是不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的,而这种或偏向时间或偏向空间的特性,影响了社会的知识状况、权力结构和政治形态。

他认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包括语言、石头、黏土、羊皮纸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比较耐久,能够克服时间的障碍但是不适合流通和传播。

这种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有利于传统和宗教的稳定性。

然而这种媒介的时间性使得它无法及于远方,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均衡。

偏向空间的媒介包括文字、纸张以及更早期的纸莎草等。

这些东西作为媒介的共同特点是,虽然经不起时间的销蚀,但是非常轻便易携,可以克服空间的障碍。

这种媒介有助于帝国的扩张、知识的扩散以及世俗政权的建立。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解析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英尼斯2.数字鸿沟3.拟态环境4.潜网5.内容分析法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符号的结构和特性。

2.简述“麻醉精神”。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受众的概念在web2.0时代是否还能使用?2.大众媒介的基本运营模式是什么?新媒介又有什么样的变化?3.写出至少三个国际知名媒介的机构,并评述之。

参考答案: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试题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英尼斯答:英尼斯是最有影响的媒介决定论者之一,多伦多学派的鼻祖,麦克卢汉的老师。

20世纪40年代他从加拿大经济史逐渐转向了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在传播与媒介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包括《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

他提出的主要理论是媒介偏向论,他认为,没有一样传播媒介是不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的,而这种或偏向时间或偏向空间的特性,影响了社会的知识状况、权力结构和政治形态。

他认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包括语言、石头、黏土、羊皮纸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比较耐久,能够克服时间的障碍但是不适合流通和传播。

这种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有利于传统和宗教的稳定性。

然而这种媒介的时间性使得它无法及于远方,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均衡。

偏向空间的媒介包括文字、纸张以及更早期的纸莎草等。

这些东西作为媒介的共同特点是,虽然经不起时间的销蚀,但是非常轻便易携,可以克服空间的障碍。

这种媒介有助于帝国的扩张、知识的扩散以及世俗政权的建立。

它能够帮助中央政权控制更大的疆界,但是却有可能削弱中央的权威。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与传播领域人才。

本考试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考生如获得新闻传播方面的全国、省、行业奖励,可适当加分。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侧重考察考生新闻传播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题型以简答、材料分析、写作为主。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侧重考察基础知识,以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

题型以选择、简答、论述题为主。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测试中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部分参照《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相关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考察常识性基础,不指定范围。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2011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2011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2011真题4.控制实验法5.编码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三、论述题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15分)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

(25分)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5分)1.国外关于受众(受传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流派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论”、“______论”、“______论”、“文化规范论”等。

2.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70年代初发表文章,提出“沉默的螺旋”的观点。

她认为,舆论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个人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看法的理解这三个方面,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20分)1.受众2.民意测验3.法兰克福学派4.内在效度5.内容分析三、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1.传播与舆论2.信息与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四、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每个10分,共20分)1.传播媒介的发展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2.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

五、论述(共25分)1.传播的主要功能(15分)2.大众传播的反馈类型的方法。

(1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符号2.个案研究法3.麦克卢汉4.人际传播5.把关人6.传播媒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2.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名词:(每题5分,共30分)1.信息2.bbc3.新闻4.组织传播5.拉斯韦尔6.因特网二、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1.反馈与前馈2.“有限效果论”与“强效果论”三、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类型。

中国传媒大学2003至2011年新闻学考研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2003至2011年新闻学考研真题

新闻史一、名词解释(5′×3)1.“定本”制度2.《万国公报》3.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二、简答题(10′×2)1.简述清政府制定的报刊出版法律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三、论述题(15′)谈谈你对19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5′×2)1.公共新闻学2.法兰克福学派二、简答题(10′×2)1.简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2.简述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三、论述题(20′)联系实际,谈谈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新闻业务一、简答题(10′×2)1.简述录音采访的特点及其采访要求2.简述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二、论述题(15′)结合实际,谈谈电视现场报道的特点和报道要求。

三、应用题(15′)根据下述材料,写作一篇800字左右的评论。

武汉300亿建全球第三高楼投资约300亿元,设计高度606米,8日破土动工的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将打造成仅次于阿联酋迪拜塔和上海中心大厦的中国第二、世界第三高塔。

消息一经发布,即引发了关于这幢超高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讨论。

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由上海绿地集团投资建设,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是汉沪两地迄今为止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合作项目,未来它将成为武汉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

其核心部分即为全球第三高楼绿地中心。

据介绍,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规划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特征,集商业、金融、办公、高星级酒店、文化娱乐、高档居住于一体。

整个项目计划5年后全部建成。

8日,“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暨绿地中心开工奠基典礼”举行。

绿地集团与美国万豪国际酒店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由后者进行运行白金五星级酒店。

与泰国正大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打造高端的购物中心。

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与武汉政府签订保障性居住区合作协议,参与建设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国际关系史论》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国际关系史论》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国际关系史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及要求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熟练掌握国际关系史中的主要事件、主要问题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线索。

国际关系理论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流派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国际关系史(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17、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1、重要事件三十年战争;《乌特列支条约》;北方大战;俄奥普三次瓜分波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七年战争(1756~1763)2、重要问题(1)威斯特伐体系性质、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意义(2)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国际关系3、重要线索: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二)19世纪欧洲国际关系1、重要事件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法俄同盟2、重要问题(1)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特点(2)普法战争背景、进城与结果(3)卑斯麦外交体系形成与解体3、重要线索(1)均势与维也纳体系秩序(分析维也纳体系解体原因与过程)(2)结盟与国际关系同盟体系(三)美日崛起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列强与世界1、重要事件门罗主义;明治维新;2C计划;伊犁条约;法绍达事件;普资茅斯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克鲁格电报;英布战争2、重要问题(1)19世纪后期欧洲大国对外扩张政策(2)19世纪后期日本在东亚侵略活动(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过分世界的三次战争与后果(4)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略3、重要线索:德美日的崛起对近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四)欧洲列强的同盟体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重要事件英法协定;英俄协定;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两次巴尔干危机(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萨拉列窝事件;十月革命与布列斯特和约2、重要问题(1)19世纪90年代后期英德矛盾及其主要表现(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3)一战的原因与性质3、重要线索:一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其最初冲击1、重要事件威尔逊十四点;巴黎和会;热那亚会议;拉巴洛协定;鲁尔危机;洛桑条约(1923);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贝尔福宣言2、重要问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华盛顿会议的历史地位)(2)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对外关系中主要特点及表现(3)国际联盟的产生与失败(4)德国问题与欧洲安全(5)一战后亚非民族主义高涨与表现3、重要线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格局及其逐步瓦解(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重要事件918事变;柏林-罗马轴心;中立法案;张伯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反共产国际协定》;2、重要问题(1)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2)美国中立主义政策和英国绥靖政策出现原因及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与一战异同(4)1930年代苏联集体安全政策本质3、重要线索:英法对世界局势的认知与体系维护政策的滞后与失败(七)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1、重要事件租借法案;大西洋宪章;珍珠港事件;开罗宣言;布雷顿森林会议;联合国宪章;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重要问题(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对二战影响(2)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形成(3)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3、重要线索:大国协调与战后秩序(八)两大阵营的形成与激烈对抗1、重要事件凯南;马歇尔计划;北约;柏林危机;板门店;日内瓦会议;舒曼计划;万隆会议2、重要问题(1)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影响(2)西方同盟体系和社会主义同盟体系形成与发展(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结果和深远意义(4)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3、重要线索:(朝鲜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冷战的起源与发展(九)两大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1、重要事件欧洲经济共同体;日美安全条约;苏伊士运河危机;艾森豪威尔主义;欧佩克;77国集团;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赎罪日战争及其后果2、重要问题(1)古巴导弹危机原因及影响(2)不结盟运动基础及意义(3)19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关系变化3、重要线索:冷战体系变化与中美苏三角形成(十)两极体系的瓦解与走向多极化世界1、重要事件尼克松主义;1972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新东方政策;赫尔辛基宣言;第四次中东战争;马耳他会晤;戈尔巴乔夫新思维2、重要问题(1)1970年代初美国外交政策调整(2)1980年代后期苏联外交政策调整(3)为什么说世界走向多极化3、重要线索:冷战体系的瓦解(十一)后冷战世界——1990年代国际关系1、重要事件布什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参与战略;北约东扩;海湾战争;奥斯陆协定;联合国改革;马斯特里赫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地区论坛;俄罗斯休克疗法;人道主义干预;联合国维和2、重要问题(1)美国的国际地位(2)全球化与地区化当代地区主义合作的表现与意义(3)1990年代地区冲突(4)联合国改革与联合国作用3、重要线索:后冷战时代世界潮流(十二)后冷战世界——21世纪国际关系1、重要事件911事件;恐怖主义;单边主义;新保守主义;和平崛起;和谐世界;非政府组织;东亚峰会;中非论坛;全球化;全球治理;逆全球化2、重要问题(1)西方与非西方冲突(2)911后美国战略(3)中国世界作用中国的东亚合作外交(4)全球主义与地区主义3、重要线索:世界政治趋势与全球发展第二部分国际关系理论(一)基本概念与视角1、均势;安全两难;权力与软权力;国家利益;相互依存;集体安全;范式;主权;军备控制;相互依存;一体化;2、国际关系行为体: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国际组织;跨国关系等3、国际关系分析层次:个人、国家、地区、国际体系(二)重要思潮1、历史终结论2、文明冲突论3、民主和平论4、贸易和平论5、世界新秩序(三)重要人物马汉;麦金德;豪斯弗尔;EH卡尔;摩根索;凯南;基辛格;基欧汉;约瑟夫奈;沃尔兹;温特;(四)重要理论、流派与方法1、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2、理想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3、理性主义4、马克思主义5、批评理论6、后现代主义7、女性主义8、生态政治与绿色政治9、博弈论10、建构主义11、英国学派12、世界体系论13、依附论14、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三、试题类型简答题、论述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