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蜀相》(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导学案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蜀相》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杜甫创作了、、、等名作。

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思想,他有“”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称。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 ”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4.理解题目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讲蜀相(杜甫)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讲蜀相(杜甫)导学案

作者文体导读1、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主要作品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居住5年后流亡一直到他逝世。

这11年中他写诗1000余首,主要作品有《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3、故事背景《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讲授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重点词语。

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学习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学习设想:以读为主。

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一、预习检测根据你所认识的杜甫来填空:杜甫,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集众家之长,兼古今之体,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显得沉厚雄浑,博大精深。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__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___”。

他的政治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答: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现实主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二、自主学习: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此诗的主旨和情感。

(1)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1单元《蜀相》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1单元《蜀相》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蜀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自读法、研讨法、引导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腐朽事物的辨识能力,张扬创新个性。

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课前反馈导语设计:同学们有看过《三国》,大家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神人,大家说是谁呢?(诸葛亮),对,这个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成语或者歇后语啊?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孔明六出祁山之前,为解决大后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兵出蛮夷,七擒七纵孟获)等等那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左右手,是蜀国的丞相,那么他在我们同学们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那么我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在大诗人杜甫的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一起来体会一下“诗圣”心中的诸葛亮形象。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什么叫以意逆志?(请同学来回答)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2、什么叫知人论世(请同学来回答)明确: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介绍:明确: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

他身处安史之乱期间,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他有“诗圣”之称。

著有《杜工部集》。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新人教版选修《蜀相》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教案[ 明确目标 ]1、知识和能力:2、过程和方法: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提示:请在明确本文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再进行“先学先练”活动。

)[ 合作研究 ]1、整体感悟(赏析前提):(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归纳写出):(2)触摸诗人,明确粗心(归纳写出):(3)置身诗境,熟读成诵(讲堂检查)。

2、品尝研究(专题训练):(1)本诗首联采纳了如何的表现形式?首联在表现形式上是起句设问,对句自答,一问一答中显出对蜀相的思慕之情。

(2)先人评诗经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常常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以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光,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句中的“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请联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诗眼”分别“自”、“空”。

(2) “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动听。

由于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没心赏识自然,大好春光只好“空自” 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乏济世英才的感叹。

(3)颈联“三顾屡次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如何的人物形象?以凝练的笔墨归纳了诸葛亮一世的伟绩和才德。

勾勒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经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寄寓了诗人伤时感事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拜仰慕,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概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劳;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志向难施的感触。

(5)以《蜀相》为例,说明律诗对仗的特色。

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对仗。

要求在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在句法构造上一致,同一地点的词语词性同样。

如本诗颔联的出句“映阶碧草自春光” 和对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句就是这样。

两句的定语“映阶”、“隔叶” 都是动宾短语,“碧草”、“黄鹂” 都是名词作主语,“自”、“空”是副词作状语,“春光”和“好音”都是偏正名词短语作谓语。

杜甫《蜀相》导学案

杜甫《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诗人的创作背景,能运用知人论世方法来鉴赏诗歌2.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说出景物意象及特点,说出本诗采用的表达技巧,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读完上两段文字,推想一下,这首诗应该抒发什么感情?三、初步感知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但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为什么?(读诗歌,体味感情基调)四、研习诗句,体味诗句中的感情。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丞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

何处寻:口气,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柏森森:是形容柏树。

问: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句意:)春色:写出春草,好音:写鸟儿。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问:本句诗概括了诸葛亮的那些功绩,塑造了什么样的诸葛亮形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三顾茅庐,定天下计: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既抒发对诸葛亮,也隐含。

人教版-语文-高二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蜀相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高二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蜀相导学案
“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6、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不能。“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境,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的高兴的心情。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祠堂(cí)伺机(sì)开济(jì)劲爆(jìn)
B.犀利(xī)夙愿(sù)朔风(sù)乾坤(qián)
C.晕车(yùn)采撷(xié)马厩(jiù)沙砾(lì)
D.绿林(lǜ)笔砚(yàn)诏书(zhào)叫嚣(xiāo)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2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3.用“/”划分下面四句诗的节拍。
(1)丞相祠堂何处寻(2)锦官城外柏森森
(3)映阶碧草自春色(4)出师未捷身先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死状颇相仿佛。

《蜀相》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蜀相》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蜀相》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蜀相》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蜀相》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的是蜀汉时期名相诸葛亮的生平及其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壮举。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分析诗歌中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主题思想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诗歌作品。

一、历史背景《蜀相》所描写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即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

诗歌中所提及的蜀汉时期,是指蜀汉政权在西南地区的建立和发展时期,也是乱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诸葛亮是蜀汉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在蜀汉时期,诸葛亮先后担任丞相、军师等重要职务,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推动了蜀汉政权的发展和繁荣。

他还以“卧龙凤雏”之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家和智囊。

二、文化内涵《蜀相》是一首以“蜀相”为主题的叙事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描写,展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干,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1.高尚品德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其高尚的品德一直是人们称颂的。

诗歌中多次提到诸葛亮“忠谠”,即他始终坚持忠于汉室,忠于天下百姓。

他不为私利所动,始终以国家利益和民众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种高尚的品德,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儒家文化中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

2.杰出才干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杰出才干也是人们所称颂的。

诗歌中描写了他“谋略”高超,智谋过人,能够制定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指挥大军打胜仗。

他还是一位文化名人,善于诗词书画,对文化教育有着独特见解和贡献。

这种杰出才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看作是“博学多才”、“能文能武”的重要特征。

三、主题思想《蜀相》的主题思想是“忠诚报国,智谋安邦”。

诗歌通过对诸葛亮的描写,强调了忠诚和智谋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和军事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蜀相》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蜀相》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蜀相》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

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他是谁?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 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作者简介杜甫,字,诗中常自称,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字,号居士,其诗风豪放飘逸,清新自然,素有之称,杜甫称赞李白:“ ,诗成泣鬼神”(浪漫主义,太白,青莲,诗仙,笔落惊风雨)李白杜甫合称“李杜”。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蜀相》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蜀相》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蜀相》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理解作品的主旨2、分析意象意境,赏析杜甫诗的艺术特色【重点难点】赏析语言、意象,分析作品思想情感【课前预习】杜甫,字,诗中常自称,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

【课堂探究】一、阅读《蜀相》,完成以下问题1、《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延伸阅读1】一个人如何成为诗圣——杜甫(鲍鹏山)李白使诗歌变成“神曲”,而杜甫使诗歌成为“人歌”。

李白总是往一般化、抽象化上靠,而杜甫则总往具体化、形象化上靠。

读李白的诗,我们感受到人生宇宙的莫大寂寞,而读杜甫诗,我们颇感身处人间的种种具体烦恼——不论这烦恼有多大,由于是具体的苦难与不幸,相对于那种生命本质上的苦痛,它在质上还是小的。

是的,李白总是大鹏一般,精神遨游天上,而杜甫则时时注目人间,他为那些声声入耳的悲声和丝丝入目的苦形所牵挂,所苦恼,忧心忡忡而又不知所措。

与李白对具体的人事不感兴趣正相反,杜甫对日常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倾注了极大关注与关心,这可能正是他人格上日臻于圣人境界的途径,圣人就是“即凡而圣”的。

一部《论语》,其中多少哲理,全来自日常生活的观察,孔子的学问,其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也即在此——人伦之圣孔子和诗歌之圣杜甫,其精神特质及升华之途径,确有相同处。

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时,杜甫选择的不是感慨,这一点他与李白正相反,李白总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看成是人生悲剧的一个例证而发出感叹,并使之成为诗的主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学案

蜀相一、整体把握全诗是如何联系自身,表达忧愤之情的?答案杜甫一生,是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与“残杯与冷羹,到处潜悲辛”的冷酷现实的尖锐矛盾中度过的,对于历史上诸葛亮这位“伯仲伊尹”“功盖三分”的政治家,最后仍不能灭魏吞吴中兴汉室,很有感触;把诸葛亮、刘备君臣相遇和自己不为时用的境遇相比较,更生嗟惋忧愤。

二、细部探微1.《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一“自”一“空”,把拜谒的人们,包括诗人在内,那种虔诚肃静的心情和动态都表现出来了。

这“自春色”“空好音”便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意境。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答案这“泪满襟”的英雄们中间,自然少不了作者,但却并非他一人。

“长使”一词扩充了诗歌感染的范围,把普天之下、千百年来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部包括在内。

一、中心主旨这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脍炙人口,感人至深。

作者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二、写作特色1.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又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他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这是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路,终于看到了一片苍松翠柏,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

接着写入祠后所见所闻“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感叹了,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时间已过了五百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赏析指导
了解背景:介绍杜甫的生平和 诗歌风格
解读文本:分析《蜀相》的意 境和表达技巧
赏析重点:探讨诗歌中的情感 和思想内涵
赏析难点:解析诗歌中的典故 和象征意义
背诵诗歌 默写诗歌 解读诗歌 写作练习
课堂练习
背诵《蜀相》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预习下一篇诗歌散文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创 作背景
讲授法:教师讲授《蜀相》的背景、 作者介绍、诗歌赏析等内容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 展示诗歌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 资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 歌的理解和感受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 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朗读与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课堂互动性
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入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感受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 意象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表现 手法和修辞技巧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 哲理和思想内涵
汇报人:
目录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方 法
积累字词,掌握诗歌含义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和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蜀相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蜀相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学习目标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3、通过朗读和想象,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点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习难点: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问题一: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问题二:请同学们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问题三:诗的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问题四:说一说,在首联当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传神,有何作用?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问题五: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问题六:在颈联当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问题七:诗歌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指谁?问题八: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问题九: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拓展延伸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杜甫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1、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思想感情表达方面有何异同?2、比较上述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艺术效果《蜀相》导学案答案问题一答案:感伤、叹惋。

问题二答案:略问题三答案: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

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问题四答案: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问题五答案:自、空。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4课《蜀相》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4课《蜀相》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同学问题课前:1、作者对诸葛亮怀有些情感?2、三顾频烦天下计,是歌颂刘备还是诸葛亮?3、本诗包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4、为什么各家对于杜甫这样的名家的诗歌风格会有那么多不同解读?课后:1、沉郁顿挫是杜甫的独特风格吗?陆游的诉衷情好像也可以说是沉郁顿挫?2、首联的设问句在表达上起到什么作用?3、怎么推断是乐景哀情还是乐景乐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重难点: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教学方法:比较法与朗读法预习作业:1、阅读节选论文,概括三个版本中“沉郁顿挫”的相通处。

(文章见学案)2、翻译《蜀相》原诗教学过程:一、何为“沉郁顿挫”?杜甫很忙。

今日我们再来学一首他老人家的诗歌——《蜀相》(已经学过《登楼》),关于杜甫诗歌的风格,学界有一个共识,叫做“沉郁顿挫”,那到底什么是沉郁顿挫的内涵呢?各人又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在预习作业里面,我列举了一些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其中有对于所谓“沉郁顿挫”的内涵阐释,我的要求是比较各自版本的定义,找出共同的部分。

预设:情感饱满、肤浅、苍凉、悲慨。

音韵屈折过渡语:今日,我们就通过《蜀相》这首诗歌,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我们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学习,第一,通过比较阅读,分析原诗和改诗在意思上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其次,通过朗读,把你所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主问题:通过比较和朗读,感受沉郁顿挫的诗风)二、比较阅读,感知沉郁顿挫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今安在①,锦官城外树青青。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三顾即定②天下计,两朝开济赤子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

【注释】①【安在】在哪里?宾语前置。

安,哪里。

②【三顾即定】指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

比较点一:“今安在”和“何处寻”问:“今安在”和“何处寻”分别是什么意思?答:“在哪里?”,“在哪里能找到?”问:在意思的表达上各有何侧重?答:“在哪里”强调的是“安”(宾语前置句,强调宾语),哪里。

高中语文(蜀相)(书愤)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案

高中语文(蜀相)(书愤)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蜀相》《书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了解咏了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1.了解咏了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重点)2.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难点)【学习内容】一、预习任务1.基础知识:见《同步训练》他是历史名人。

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今某某沂南县)人。

他被封为武乡侯,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把他和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并列。

以后在历代武庙中他的地位都很高,常常和管仲、乐毅并列。

他对维护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突出贡献。

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堰官,他当年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他曾经辅佐两代蜀国君主。

X备三顾茅庐,向他问计,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联吴抗曹的道路。

从此,X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他的《出师表》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名篇X作。

他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某某勉县东南)。

这个人物是。

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但也不无遗憾。

作为政治家,他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作为军事家,他五次北伐无功而返。

但是由于他对统治者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诸葛亮受到了历朝历代上自官方、下到民间的广泛推崇,被视为道德的典X、政治家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也成为被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

杜甫,字,号。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明清文人推崇他为。

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某某之时。

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某某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蜀相》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蜀相》导学案1

《蜀相》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要点词语,剖析光景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感觉诗人伤时感事的广博情怀,并培育学生激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要点难点】1、认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朗读。

2、掌握诗歌的景与情,感觉品尝诗歌的境界。

【学情剖析】同学们已经学习过许多文人骚客的诗篇,不论是表达出身飘零的仍是家国命运的不乏名篇,本文作者杜甫的作品不在少量,作品中表现的感情是多种多样,本文在在老师的帮助及引领放学习,领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自主学习内容.1.知人论世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一世正好追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崎岖的艰辛。

这也使他形成了伤时感事的思想,并且在他的作品中获得表现。

能够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向来被称为“诗史” ,而他则被称为“诗圣” 。

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蜀相》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

2.写作背景: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期间。

这时国家一致,经济繁华,政治开通,文化发达,对外沟通屡次,社会充满自信,民族的自信心、骄傲感,以及心胸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表现出活跃的状态。

其国势之富强,气象之恢宏,确是令人惊叹不已,她不只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绚烂。

但是,遗憾的是,大唐盛世只保持了短短的五十年。

在安史之乱迸发后,大唐盛世便像纽约的世贸大楼同样砰然坍毁了,并且,此后就走上了日趋衰败的不归路。

因今生活在那时的人们就忧如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一般,他们的感觉是可想而知,特别是那些伤时感事,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他们的感觉就更激烈了。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蜀相》的作者杜甫就是这样一个伤时感事,以天下为己任,有极大志向却壮志难酬的人。

这首七言律诗《蜀相》就是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就的。

当时正处于安史之乱。

二、听录音,疏导字词读音三、示范读课文、齐读课文、自读课文等方式熟读课文四、联合说明,理解粗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教学过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死状颇相仿佛。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D.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阅读《蜀相》这首诗,完成5~7题。

5.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

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其中“自”“空”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

请抓住“自”“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

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8.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编号: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

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

5、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

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

“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

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6、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不能。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境,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

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

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的高兴的心情。

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在士大夫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

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这种写法古诗中很多,如唐代诗人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

”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它们都能取得同样的表达效果。

4、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上联的“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

下联的“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

这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仰。

落脚点在“天下计”和“老臣心”。

“天下计”说明他的雄才大略。

“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

历代文人有不少人赞美诸葛亮,比如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

作者是为了表明他的确是个贤相。

上联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

下联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

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他特别强调这一点老师揣摩可能有以下因素: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意思是辅佐皇上,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

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

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

因此,他瞻仰诸葛祠,着力强调的正是诸葛亮的“贤相”风范。

5.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然会“泪满襟”。

《唐诗钞》中就有这样的批注:“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杜甫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实际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比如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以至欷歔而下。

几百年后,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也曾深受感动。

当时,宋王朝的两个皇帝徽宗与钦宗父子二人双双被金人俘虏,宋高宗逃跑了,为了抵抗金兵的南侵,已经70岁高龄的宗泽,亲自带兵镇守尚未沦陷的当时的过黄河,抗击金兵)而逝。

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祠堂(cí) 伺机(sì) 开济(jì) 劲爆(jìn)B.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乾坤(qián)C.晕车(yùn) 采撷(xié) 马厩(jiù) 沙砾(lì)D.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叫嚣(xiāo)解析:A.“劲”读jìnɡ;B.“朔”读shuò;D.“绿”读lù。

答案: C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解析: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答案: B3.用“/”划分下面四句诗的节拍。

(1)丞相祠堂何处寻(2)锦官城外柏森森(3)映阶碧草自春色(4)出师未捷身先死答案:(1)丞相/祠堂/何处/寻(2)锦官/城外/柏/森森(3)映阶/碧草/自/春色(4)出师/未捷/身/先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死状颇相仿佛。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D.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解析:B.句式杂糅,此句后半部分“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杂糅。

可将“从”改为“以”。

C.“条理”本是名词,此处应用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应改为“有条理”。

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管”应移到句首。

答案: A阅读《蜀相》这首诗,完成5~7题。

5.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

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其中“自”“空”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

请抓住“自”“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草色莺声无人滋扰,无人赏玩,写出了祠堂的清幽荒寂。

而碧草黄鹂不解人事,对诸葛亮毫无怀吊之情,则寄寓了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所以这两句写景,也是下文怀古思人的引子。

6.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

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