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教案
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别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已有知识根底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1、色盲症的发现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提问学生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区分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听讲、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答复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认同道尔顿勇于成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新课新课讲授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设疑: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导入新课:伴性遗传。
人教版必修2生物:2.3 伴性遗传 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子二代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从而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经过一番的证明,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引导学生作出控制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假设,从而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高中生物《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说明1、教学探索目标新课改提出的生物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进行生命科学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品质。
”并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注重生命科学素养的培养”,本课旨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对教学策略的适当选择以及对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探索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发展,增强学生生命科学素质的生物课堂教学。
2、教材分析(1)简介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对上述两个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
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有一个梳理复习基因分离规律及伴性遗传特点的内在环节,同是,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原理和传递规律3、教材处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生物2——遗传与变异》第二章第三节部分内容,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伴性遗传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生产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与原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相关内容区别不大,但是,在新的历史形式下,生物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备课时,我根据新课改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去求知、去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
4、教学策略毫无疑问,加强基础,全面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目的。
教学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学习策略。
概括性判断的形成,必须是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
高中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2.3 《伴性遗传
第三节 伴性遗传
主备 授课
上课时间
3.9
编 号
5
1. XY 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1.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2.比较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 1.理解 XY 型的性别决定方式。说出性染色体为 XY 型的常见生物。 2.比较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伴性遗传的特殊性;阐明伴性遗传 的特点。
教学媒 体 课时安 排
XY 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1 课时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一、性别决定 1.染色体的分类 根据是否与性别有关,把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⑴常染色体: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性别决定(XY 型)相同且与性别无关的 染色体。 ⑵性染色体: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有显著差异,且对生物的性别起决定作 用的染色体。 2.性别决定方式—XY 型 ⑴染色体组成:雌性:n 对常染色体+1 对性染色体 XX ; 雄性:n 对常染色体+1 对性染色体 XY。 ⑵性别决定过程(以人的性别决定为例) :见下图 个人札记
答案 1.D 2.C 3.B 4.C 5.C 6. (1)需要 表现型正常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她与男患者婚配时,男性胎儿可能带有 致病基因 (2)女性 女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时,所有的女性胎儿都带有来自父亲的 X 染色体上的正常显性基因,因此表现正常。 1.果蝇的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3 对常染色体+XY B.3 个常染色体+X C.3 对常染色体+XX D.3 个常染色体+Y (答案:B)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问再生一个白化病女儿的可能性多 大? (答案:1/8) 3.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 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 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2.3《伴性遗传》名师教案
第3节伴性遗传
章节名称
2.3伴性遗传
学科
生物
授课班级
1613
授课学时
1
设计者
陈欣宁
指导教师
苏健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育技术标准:SETC·S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第2章第3节内容,是关于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学习,“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具体内容标准。因此,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及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并建立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基本技能(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分析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学习使用图示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
高一生物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三节 伴性遗传 教案.doc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以XY 型性别决定为例,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2.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
(二)能力目标通过红绿色盲患者与正常色觉间的婚配后代色觉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认同有关近亲婚配的危害 ;2.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XY 型性别决定方式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片、色盲检查图、 四.教学方法设计:教师讲述和谈话,学生探究、练习和推理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两岁时就诊断为是红绿色盲患者。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和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你建议他们最好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红绿色盲症简介: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部分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患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他们把整个光谱看成两种基本的色调:长波(红、橙、黄、绿)部分为黄色,短波(青、蓝、紫)部分为蓝色。
教师投影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检测自己的视觉情况,请学生辨认以上3张红绿色盲检查图重的数字和动物分别是什么?展示有关红绿色盲的统计: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
观看投影: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查自己的色觉是否正常。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发探究的兴趣。
一、性别决定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正常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基因型有什么区别?思考、讨论创设情境,激起求知的欲望二、红绿色盲引入新课题红绿色盲症的发现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体现认知过程(1)遗传性质(2)基因型分析引导探究展示红绿色盲遗传家系图,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致病基因是位于__染色体上的____基因?2. Ⅰ1的色盲基因传递给Ⅱ_____号,Ⅱ3含有色盲基因,为什么没有患色盲?3.只有男性会患色盲,对不对?原来这种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伴性遗传现象的遗传物质基础(如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与遗传的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色盲遗传的特点(规律)。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通过现象入手,运用遗传基本规律进行分析,经历提出假设,并设法求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从而掌握运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伴性遗传的现象及特点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用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人生。
[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的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应用遗传规律去分析伴性遗传现象。
3、通过观察和分析,训练学生从现象出发,运用遗传规律去分析、去推论,[教学难点]学会从现象出发,运用遗传规律去分析、去推论。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方法]自学、讲解、探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到学校卫生室调查本校1998~2000届同学色弱和色盲的发病率。
[教学过程]说明1、复习人类性别决定,以副板书的形式边复习边板出以下内容,并引出新课。
显性遗传:多指常染色体常染色体遗传隐性遗传:白化病人体染色体女:XX性染色体男:XY2、请学生公布调查结果:本校1998~2000届同学体检的有关色盲和色弱利用学生的调的男女生的比例(98届47:1,99届58:0,00届57:4)。
查结果且是本为什么色盲和色弱总是男性多于女性,控制色盲的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校的,让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若在Y染色体上,那么得病的应全是男性,而现在女校的,让学生性中也有色盲,说明色盲基因应在X染体色体上,板图说明色盲基因只在调动学生深入X染色体上,并示意学生看P178图63使学生明确Y染色体过于短小,缺研究的积极性。
少与X染色体相对应的等位基因。
在学生明确了色盲基因的位置后,向学生说明伴性遗传有关基因型的书写方式(基因写在性染色体上,如:色盲男人的基因型是X b Y,),然后让学生写出其他与色盲有关的人类的基因型,引导学生分析男女的基因型,从基因型也可推断出男性色盲的概率比女性高。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建立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并且后代会出现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疾病遗传,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现遗传过程。
2、学习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备了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能够概述伴性遗传。
2、科学思维: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其他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3、科学探究:能够综合分析问题,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能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四、方法和策略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2、教学策略:归纳、练习五、媒体使用板书、幻灯片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行为教学意图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疾病。
2、查阅人与其他动物(如鸡)在性别遗传上的区别。
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小组合作提前预习学习内容,对知识有基本了解提问:XY染色体有哪些差异。
讲述: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
一、分析红绿色盲。
讨论以下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区别。
分析遗传图解,思考相关问题。
小组讨论,沟通交流,期待教师解答。
以审思的思维,动态的心理状态思考遗传特点。
用到生活中。
图片展示,直观、易理解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思考能力思考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主要有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后回答: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
教师评价后讲述:如果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的结果。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2 3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表格式)
伴性遗传教案性染色体?由此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道尔顿的母亲色觉是正常的,为什么道尔顿和他的弟弟却患有色盲?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25分钟)环节一:红绿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1、屏幕展示教材“资料分析”的红绿色盲家系图,介绍家系图中相关数字和符号的含义,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提出问题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提出问题3: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课件显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课件展示答案。
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填写格思考后回答:1.人类红绿色盲婚配方式有6种,并尝试写出遗传图解。
2.男性只要 X染色体上有色探究、讨论模式结合:通过家系遗传图谱分析遗传现象、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依据释疑、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IIIIIIII导学生填写表格:师课件展示答案性别女性男性基因型X D X D X D X d X d X d X D Y X d Y表型患病患病正常患病正常展示典型遗传图谱,思考讨论、尝试总结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写在导学案上:(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代代遗传(3)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环节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研究生物的伴性遗传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课本P37,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此外,还有哪些作用呢?今天,请同学们来当一回遗传专家,为这个家庭出现的问题提写男、女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展示遗传图谱,师生共同总结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提高归纳分析的能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为后一情境做准备。
高中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第三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2)按照性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律,结合红绿色盲遗传特点的分析方法,总结X显性遗传病以及伴Y遗传病的传递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四、教法运用: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五、学法指导:“导学案”、“微课”导学、PPT辅助学习六、教学用具:“微课”、“导学案”、PPT、板书七、课前准备:1、提前一天发放《“伴性遗传”导学案》。
2、发完“导学案”后,紧接着播放《伴性遗传》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复习(微课中关于伴性遗传概念;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的基因型书写)和预习(引出伴性遗传特点分析的初步方法,给预习指明方向,点出重点),给新课学习打下知识基础和能力准备。
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第三节伴性遗传一、概念:位于性染色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伴性遗传。
二、特点:1、伴X隐性遗传病(1)患者男多于女;(2)交叉遗传;隔代遗传;(3)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
2、伴X显性遗传病(1)患者女多于男;(2)代代遗传;(3)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
3、伴Y遗传病(1)男患女不患;(2)父传子,子传孙。
子子孙孙无穷尽。
十、说课稿为了落实好本次研讨课“先学后教,以教促学”的高效课堂理念,我特制作了《伴性遗传微课》PPT、《伴性遗传》PPT,并编制了“导学案”。
微课是我提前一天在导学案发下后,立即结合PPT给学生讲的。
微课和导学案对学生复习和预习能起到引导和必要的帮助作用,使学生有的放矢。
本节课的重点是“伴性遗传”的特点,难点是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我设计了五个学生活动。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a教案.doc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
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教学突破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情况下,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学法:调查研究、分析比较、讨论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影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准备: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
教学过程1续上表2续上表3续上表4续上表5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拓展延伸:伴性遗传的方式、特点及运用课堂作业1.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
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4.人的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22:2.3 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形成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小问题的习惯,养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资料分析,推理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得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基因型的书写,加深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利用图片和对遗传图解的观察、推理分析,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从而形成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4.通过应用同样推理方法探究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举一反三,锻炼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5.通过学习伴性遗传在实践的应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分析论证1.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
本节重点以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本节课可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展示图片,使学生初步认识红绿色盲这种遗传病。
通过资料分析,遗传图解,分析探究该病的遗传方式及遗传特点。
第二课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探究分析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锻炼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最后学习伴性遗传在实践的应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一理科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对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探究学习,对伴性遗传现象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21:2.3 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3)通过遗传图解的绘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遗传图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伴性遗传的分析,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的乐趣。
(2)科学品质教育。
(3)人口教育(优生优育)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见导学案)、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四、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
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
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
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
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
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
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