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材料中培养语文探究能1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高中语文必修1》中的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结构、形象等角度欣赏文学作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阅读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对于复杂文学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多元解读。
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背景介绍或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预测学习内容,激活学生的前知。
2. 文学作品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学作品,圈点关键词句,做好阅读笔记。
教师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和理解。
3. 主题探究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学作品的主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深化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4. 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形象等艺术特色。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挖掘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并进行展示。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成果,强调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5. 课堂练习与反馈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学生完成练习后,互相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思路。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误区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文学作品原著、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考点07: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07 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例1:【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某中学开展以“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族)代代传承的价值信念、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体现着一个家庭的精神信仰、道德风貌、整体气质,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家风”扮演着关键角色,形成了非常突出的特质,家风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对于人格的养成,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崇德向善是家风内容的价值取向。
优良的家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涉及方方面面,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崇仁尚义、诚实守信,尊师重教、重礼谦逊,勤奋读书、勤俭节约等等。
《诚子书》中诸葛亮教导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傅雷家书》中傅雷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材料三: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应遵循家国一体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传承问题,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家事”“国事”“天下事”紧密相关,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正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1.请从同学们搜集的三则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说说你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时的具体做法。
3.在活动中,小明认为传承家风只要管好自己的“家事”就行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答案】1.示例: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族)代代传承的价值信念、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体现着-家庭的精神信仰、道德风貌、整体气质。
材料二:崇德向善是家风内容的价值取向。
材料三: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应遵循家国一体的宗旨。
2.示例一:孝顺父母。
与父母意见不同时,不与父母顶嘴。
示例二:注重礼节。
吃饭时,爷爷奶奶不动筷,我也不动筷。
3.示例:小明,你好。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应当遵循家国一体的宗旨,“家事”“国事”“天下事”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家事,更要始终牢记家国一体的文化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语文园地一》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中的一篇__。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也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少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园地的教学,就是要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
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从小就接触和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生活,从社会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
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中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画卷,当生活中的这些美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时,语言的激流就会宣泄出来。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生活的真实。
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__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
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2《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本课时注重了学生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做到了以“游戏”“创新思维”的智力开发为主,拓宽了教材所要求的知识度,为学生掌握“难音字”提供了巧记的捷径。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的容量过大,还可精简一些,让课程的知识紧跟“难音字积累”的.主题,从而,让学生以此方法,去自学《语文园地六》的前四项内容。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络课形考任务一到六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络课形考任务一到六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879)形考任务1提交一份独立撰写的学习和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报告。
要求字数:800字。
答: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仔细研读,让我对语文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语文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人的内在修养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甚至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同时也在要求着人类必须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以下就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要增强课程改革意识《课程标准》是对—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
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熟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
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
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
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演扮好自己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充当促进者的角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其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
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
在实践中,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
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大丰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讲 语言运用 材料探究提高讲义1 新人教版
第4讲语言运用——材料探究初试身手题一: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人们利用飞鸽飞得快而远、会辨别方向等多方面的优点,经过驯化,把字条等缚在飞鸽的腿上,用以传递书信。
【材料二】利用经过训练的警犬参与侦破案件、打击犯罪、实施救援,这已经成为一种快速、简捷的技术手段,在公安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结果:。
题二: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飞鸽传书。
材料二:警犬破案。
材料三:狮子有时咬伤驯养员.探究结果:。
知识梳理1、学习目标:(1)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提出和探究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2、材料探究:所谓探究题,就是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学生解题的过程,也就是研读材料、分析处理材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核心考查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3、常见考查类型:(1)清理材料间关系,提取信息,形成答案.(2)理解材料主旨,写出材料蕴含的哲理。
4、解题思路:(1)筛选:就是将长材料读短。
找准材料的关键词,概括材料涉及的话题和观点以确定比较的方向。
(2)分析:在“筛选”的基础上,将各材料的话题观点进行比较,找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或相关性。
(3)表述:在比较的基础上,联系现实和生活规律,用精确的语言表述。
5、名师总结:核心思想——求同存异理清材料间关系,提取信息,形成答案①分析每则材料内容,分别提取关键词②分析材料间的关系,明确相同点和不同点③概括形成答案实战演练题一: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
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②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答案】A【解析】(1)“数人”对“壮士”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薛显”是“又败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爵位顺序有误应为“公、侯、伯、子、男”【答案】C【解析】(3)C项“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可知他并不是明朝建立后一直镇守北方重镇——北平【答案】(4)①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②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解析】(4)①“耀兵城下” 状语后置句在“兵”后省略了“于” 应是“于城下耀兵” “劲” 得力的“复” 再次②“帅” 通“率” 率领“引去” 退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省略了主语“顾时”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3)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 小说第二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历的情形人们互相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B. 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C. 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绝对放心一方面固然有炫耀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D. 小说善于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答案】B【解析】“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错意在说明环境变了身份变了行为方式变了人与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会造成心灵的隔阂故选B【答案】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豆花以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解析】【答案】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解析】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1)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2)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五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答案】D【解析】(3)D项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答案】(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解析】(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 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 再将材料二第三段“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答案】(5)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解析】(5)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这一子学科接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并介绍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后第六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语录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质疑论述的一项是()5.(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疑的意义5.(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A. 追求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的“共鸣”效果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B. 共鸣与冲突是阅读的两种状态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C. 读者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依靠于对自己阅读中共鸣与冲突的反思D. 阅读的价值在于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这一切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答案】C【解析】(1)A项“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错误文章中说的是“一是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可谓之‘共鸣’ 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隔情意相违则谓之‘冲突’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推崇前者”B项“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错误并非最终结果也无积极与消极之分D项“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错误应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尊重、理解与批判的基础之上故选C【答案】C【解析】(2)C项“作者的心理操控比读者的先入为主更易产生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答案】D【解析】(3)D项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而非质疑的重要性【答案】(4)①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②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③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④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解析】(4)从材料一“共鸣与冲突并非阅读的终结更非阅读的目的本身并不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能达成此结果的是对共鸣与冲突的反思”可总结出“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从“在质疑与探究中我们才能澄清文本认识自我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这样作为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才能达成”可以总结出“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 从材料二中“注重政治变迁中的史实批判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性格传统的民族而忧患的意义就表现为对天、人、古、今的认识与思考在认识与思考中中国早期的独立记史行为又是最可宝贵的传统”可总结出“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 从“注重文化交流中的视野开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开放融合胸襟的民族而开放融合的标志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比较与吸收”可总结出“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答案】(5)①首先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这个话题提出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②接着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通过举例论证强调了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③最后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解析】(5)材料一第一到三段首先从在阅读状态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写起简单论述“共鸣”与“冲突”的关系后引出了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着四到五段作者举了林冲的例子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作者通过对比林冲与武松、鲁智深的不同来论证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最后最后一段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6.(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7.(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7.(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整理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篇1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或收获知识的重要基本途径之一,通过阅读能增加知识的储备、开阔人们的视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人的性格,修身养性、丰富内涵,进而使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尝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也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创设与阅读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待阅文章的好奇心,逐渐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强化阅读练习,适时给予指导阅读能力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高,当然练习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
例如,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可以让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意境,把握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情节、线索等。
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便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汉字书法更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
然而,一些中学生的汉字书写令人担忧,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有的甚至连笔顺都不对。
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做好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强调书写规范的重要性,并严加管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其次,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书写,发现笔顺错误的要及时纠正,如果错的人数多,也可以尝试讲讲书写的笔顺原则。
另外,还可以利用书法活动来激发学生练字的热情。
例如,可以举办书法大赛或听写大赛,赛前教师要做好宣传及动员工作,使学生重视比赛,这样学生自主地投身于书法训练之中,书写能力会大大加强。
三、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媒介,语言交流水平的好坏对人的交际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提取信息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提取信息方法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小学语文提取信息方法有哪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应该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培养的阅读技能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语文实践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质的发展。
如何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一、立足课堂,构建实践型的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上一切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语文材料的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是更重要、更经常、更核心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教材中一切有利的因素,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逐渐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如何在课堂内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呢?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实践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师应该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实践。
一是老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产生阅读内驱力,获得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
从字斟句酌的浅层次的阅读,到对文本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
二是教师要适当地加以积极的引导,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耳、动脑。
2、帮助学生在积累中实践语文中的积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相当重要的。
讲究积累要提倡多读多背,课堂上要摈弃传统教学中的“讲透讲深”或“问个不休”,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给学生以充分的朗读和背诵的时间。
如对于文本中优秀的名家名篇、古代诗文等要让学生强化诵读,帮助积累;对于优美的词句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另外还应重视语文中的复述,因为复述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身语言的重要手段。
3、培养学生在感悟中实践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的目标上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学生内在的感悟。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一、教案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巩固学生对第四单元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内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课文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练习书写生字,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的把握。
- 通过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第四单元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 课文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难点- 部分生字的书写。
-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科书和练习本。
- 生字卡片。
- 课文插图或相关教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复习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第四单元字词的掌握情况。
-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 字词复习-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3. 课文复习-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朗读展示。
-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1. 课堂导入- 通过游戏或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道理和内涵。
-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练习与应用-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
-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2024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优选)
2024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优选)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1、内容及编排本教材从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专题:多彩的秋天;学校生活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
每组课文包括导语、识字、4-5篇课文“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
2、教材特点⑴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
⑵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
有的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的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有讲思想方法、给人启迪的成语,有提倡团结合作的`,有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对联,还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拍手歌。
⑶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⑷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⑸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亲和力。
“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
⑹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认识513个字,会写392个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
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教学难点: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
语文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语文探究题的解题技巧语文是一门十分广泛的学科,很多学科都是在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上才能学好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是无法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科目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探究题的解题技巧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一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策略对于一年级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建议:一、阅读能力的培养1.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包括绘本、童话故事、科普书籍等在内的各种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这些材料应当图文并茂,内容有趣,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教室中设置图书角,定期更换书籍,让学生可以随时借阅。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朗读故事,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3.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标题、段落和关键词,以快速理解文章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做笔记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
4.鼓励家长参与: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如定期购买书籍、陪伴孩子阅读等。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1.从基础开始: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组织语言、表达思想。
可以通过仿写句子、扩写句子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
2.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
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等,让他们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3.提供范例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范文,让他们了解好的文章应该是怎样的。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等。
4.鼓励创意和想象:在写作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和角色。
可以通过续写故事、编写童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读写结合,相互促进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积累词汇、学习语法、了解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教师要注重将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写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注重评价与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与反馈是培养他们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课堂点评等方式,指出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第八单元《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梳理与探究》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和探究。
本单元包括对前七个单元内容的复习,以及一些新的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前七个单元的知识点,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总结。
2. 如何设计合适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如何在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七个单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梳理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前七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 探究活动: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探究成果。
5. 课堂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梳理与探究》2. 内容:前七个单元的知识点、探究活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对前七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梳理。
2. 设计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的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单元学习任务 (第三单元)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三、写作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是由
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 要有点文学色彩。
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 总要有个基本看法:是好还是坏?是大体上过得去,还是基本 上不行而尚有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二、围绕诗句,猜想主题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因而留给我们联想的空间极为广阔
,也正因为诗歌以极简略表现极丰富,所以读诗时难免靠“猜 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握住有限的诗句,去了解诗歌的 主题:或反映民间疾苦,或抒发个人胸臆,或痛斥朝政腐败, 或自怜悲惨身世……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表面是写残花并不是无情的,到来年春天它便化作 泥土去滋养、保护花朵,其实是在暗喻自己,虽然遭到迫害, 但理想与信念是不会变的。这一点是需要我们去猜想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 的分析,从而引用能够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充当论据,这些 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是用归纳法,还 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深思熟虑象 中国古代诗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如花、草、山
、河等表现主观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还应透过这 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内蕴的情感。如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为何“烟”会“直”?为何“长河”会“圆 ”?其实这句诗写出了边塞烽烟的坚毅、劲拔之美,同时“圆 ”字给人以亲切而略带苍茫的感受,这也是当时被排挤出京城 的王维的内心感受。
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_1
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伊索寓言》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来做教学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所以每位老师应该明白,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两则学习寓言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两个例子的学习中,认识寓言、了解寓言并指导学生进行寓言创作,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赫》、《蚊》两个故事,情节都很简单,而且篇幅短小,很适宜初一阶段的学生学习。
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与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赫》采用白描的手法,讲了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问自己身价的故事,这是寓言的身体,而它的灵魂是__的最后一句“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所以,这则寓言身体与灵魂俱在。
《蚊》也有着类似的结构,只是情节要比前者复杂一些,但学生通过阅读是可以理解的。
《赫》共两段,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故事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想象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价值,这是故事的起因和开端。
第二层想象赫耳墨斯询问雕像者,他从宙斯问到赫拉,私下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更高一些,这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故事短小,构思精巧。
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__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结局出人意料,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在人物描写上注重心理活动描写和对话描写。
《蚊》在结构上与《赫》相同,故事情节较《赫》复杂一些,在写法上侧重于动作描写,并将蚊子、狮子拟人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贴切。
文中描写蚊子与狮子战斗的过程,以及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两相妙合,毫无牵强之感。
2012中考语文综合实践_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
专题十三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课标解读】作为中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信息的提取与表述是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规定“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而《河北省2011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明确规定“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而信息提取题是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颇受青睐的题类。
这类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一般表现为:题干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并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
【命题规律】纵观河北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关于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的考查很少,而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是以综合学习的题型出现的,分值在4分左右。
1、《河北省2011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明确规定“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信息的提炼、概括与总结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根据近几年的命题规律,这一考点的考查于2009年以拟写新闻标题的形式考察过,2010年、2011年都是图表题。
在备考2012年中考时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结合其它省市的中考题,这一考点的题型主要有:拟写标题、拟写导语、提取信息、找关键词、给词语下定义、概括总结等。
有些是单一题型,如:拟写标题、给词语下定义等;也有结合其它考点的综合题型,一般是结合时事热点、重大的国内外事件所出的综合学习,来综合考察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复习策略】1、关注时事,这一考点多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如2011年许多省市结合建党90周年、西安园艺世博会、食品安全等进行命题。
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多加关注时事新闻信息,来提高我们的应考能力。
2、把握课本,初中语文课本都安排了相应的综合学习活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综合学习活动的安排来复习相关考点的内容,如:环保、战争、旅游等主题内容。
3、掌握方法,信息提取题我们还是要掌握相应的答题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新课程能力培养语文能力阅读汇总(1-15)
1燕子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爸爸出差回来,从杭州西子湖畔带回一只小乌龟,十分可爱。
乌龟背上顶着一块棕色的硬壳,大约有碗口那么大。
它的头是三角形的,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镶嵌在脑袋的两侧。
两个鼻孔又圆又小,下面的嘴可是大大的。
四脚的表皮像鱼鳞一般。
一条又短又小的尾巴总是缩在坚硬厚实的龟壳里。
乌龟爱吃瘦肉、小鱼和虾。
你别看它平时不声不响的,吃起东西来可有趣了!一次,我把乌龟从鱼缸里拿出来,喂它小鱼吃。
只见它一口咬住小鱼,迅速向四周望望,然后叼着小鱼爬到墙角的“安全地带”尽情享受。
鱼缸是小乌龟栖息的地方。
冬天,它在缸里纹丝不动地冬眠。
有时,我用手触动它,它才懒洋洋地睁开小眼睛,紧接着又闭上了。
(1)照样子,写一写。
又圆又小又细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文中摘抄出描写小乌龟冬眠的成语,体会它的意思,再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描写小乌龟样子的句子,作者按顺序描写了小乌龟的背、头,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小乌龟的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了小乌龟的哪些方面?请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诗两首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伟大的复兴》能力探究
《第一单元伟大的复兴》能力探究学习目标分析深度学习建议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是对十年来课程改革经验的提炼,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新事物。
事实上,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都在不同程度尝试“主题教学”“专题教学”“综合性学习”“扩展阅读”“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等,这些做法和“学习任务群”有共通之处。
其实“学习任务群”就是一种单元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还是要教听说读写,只不过变换了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以“任务”为引领。
所以,设计教学方案之前,要先明确单元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看看围绕任务提供了哪些资源,提示了哪些要求,然后以“任务”来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
“单元学习任务”是设计这个单元教学和课后练习的依据,也是用以整合单元课文阅读与写作的抓手。
当然,也要注意到,很多课文都是经典,让学生接触经典,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不应该把课文纯粹作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材料或者讨论问题的“支架”。
在实行“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时,既要设定“活动”,又要警惕一边倒,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留给学生更多感受和理解的空间,避免完全被“任务”捆绑。
实践活动是和任务密切相关的,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完成实际生活背景下的特定任务,从而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材编者的追求。
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中的“任务”都是以“活动”为主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做事”,做我们经常说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这些以“活动”为主的任务,是设计教学方案的主要依据,但也可以根据学情,自行设计更加贴近学情的“活动”,去完成单元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
不要把“活动”简单地理解为课外“活动”,更不要安排那些和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
学习“活动”要尽可能有“情境”,不仅是为了激发兴趣,更是为了给“活动”的展开提供背景、条件与氛围。
有时候“情境”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
这种情境或者语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必须是真实的,是能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贴近,并能促进深度学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材料中培养语文探究能力一.新题示列
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材料①1949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
材料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材料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
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材料④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森林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山秃林。
二.方法导引
这是一道检测同学们探究学习能力的材料探究题。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思考、观察、讨论、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活动探究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以“探究”立意的能力题,考查同学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题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还可以是同学们感悟语文学习的过程,领悟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
那么,怎样解答探究题呢?基本步骤是:首先,把握材料,明白是什么;然后分析材料,思考为什么;最后,归纳材料,明确怎么办。
1、把握材料。
明白是什么。
即首先应当抓住要点,审清题意。
认真阅读材料,从现象人手,分析、解剖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概括所提供材料的大意,从而揭示其个性特征,明白所给材料的意义。
如上则试题的四段材料.每段可这样概括:①我国八口增长速度快;②我国人均资源少;③人们滥开发资源;④由于滥开发资源,已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是解答探究题的第一步,只有首先明白材料的意义,分析才有基础;只有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探究才有目的;只有完整理解材料意思,结果才能正确。
2、分析材料,思考为什么。
分析,就要求能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同中求异,异中寻同。
在这个过程中,便能明白这些材料为什么
组合在一起。
将各段材料内容相同点合并,不同点保留,进而提炼出共性。
上则试题可以这样思考:材料①与②是人与资源的关系;材料②与③是资源与利用的关系;材料③与④是无节制的开发与造成的后果的因果关系。
理清了各材料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这四小、节其实就是提出了“人与资源的关系”。
3、归纳材料。
明确怎么办。
“归纳”就是要求能总结归类,在总结中,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在归纳中,寻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上则试题,可以清楚地说明:人的生存必须要消耗各种各样的资源;我国的人口已越来越多;人们为了生存滥开发资源,无节制地使用资源;由于滥采滥伐资源,人类已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资源,从而完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