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合集下载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如, 儒家文化 的经典之作《 论语》 不仅传授 仁爱之法 , 还讲 授
学习之道。 儒家思想在教与学 中都强调 了“ ” 乐 的重要性 。 论 《 语・ 雍也》 中便有论述 “ 之者不如好知 者 , 知者不如乐 知 知 好
英 美文化 , 本族语 文化 即中国传 统文化几乎 被忽视 了 , 中国 文化和英美文化 在教 学中没有 达到对等交流。因此 , 文通 本 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措施 , 认 为教师 在教授英语及 英美文化 的同时需传播 中国传统 文 化, 实现英美 文化与 中国文化 的之 间的互 动 , 提升 当代 大学 生的文化平等意识和 民族 自豪感。
日 。这 些 都 表 明 当 代 大 学 生 的 传 统 文 化 意 识 和 素 养 正 在 丧
刻地揭示外族文化 的主要特征 , 从而加深 对民族 文化本质特
征更 深入 的了解 ; 二是对 学习本 民族文化心理 的调节 , 培养
学生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 习的积极态度 ,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
外语和外族文化 的积极性 , 增强学 习动机 。一 句话揭示 了在 【 哒 大学英 语教学 中融入 中国传 统文化一方 面可 以增强 学生 的
文化 的基 础 上 , 教 学 大 纲 改 革 、 材 编 写 、 学 方 法 、 从 教 教 第二 课 堂 四 个 方 面 阐述 了 大 学英 语 教 学 中 融入 中国 传
统 文化 的 一些 改 革 设 想 。
关键词 : 本族文化缺 失; 大学英语教学 ; 中国传统文化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G 4.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9 2 (0 2 0 — 9 — 2 10 — 0 0 2 1 )4 02 0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生 的负面干扰。生来就受 中国传统文化影 响的中国大学 生 ,在学习大学英语 的过程 中必然受 到中国传统文化迁
移作用 的影响。 因此 , 教学 中要力争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
的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这样 才能更好地 提高 大学英语教
学效果 。
传统文化 的表 达方法 ( 崔刚 20 ) 09”进而使学生能用英
12 4 语 用学 。
作 为大 学英 语教学主要依据 的 《 程要求 》在教学 课 性 质和 目标 、教 学要求和课程设置 三大方 面共 七处提到 “ 文化” ,并且将 “ 翻译介 绍中国 国情或文化 的文章 ” 能
传统文 化相关的 国家级 、省级精 品课程 也提供相 当丰 富 的精 品课程 资源 ;随着 网络 的普及 ,网络给人们提供多 样海量 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 的文本 、图片、音频 、视
( )意义分析 三
教学的全局来 考虑的前所未有 的高度 。因此 ,要真正实 现 《 课程要求 》的 目标 ,就必须在大 学英 语教学 中进行
中国传 统文化渗 透。
多是从意义的角度进行 ,有 分析不全 面之 嫌。本文试结
要分析大学英语教学 中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 的理 由 ,
以往研究 中偏重从意义角度进行 的分析是不够 的 ,还需
要分析其深层次原 因和条件 。 (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 的原 因分析 一 1 .中国传统文 化与大学英语 教学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 ,语 言是文化不可分割 的一部 “ 分” 语言也不脱离 文化 而存 在”( ,“ 束定芳 19 。中国 9 7) 的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 国家文化密不可 分 ,也与 中国传 统文化紧密相连 。 大学英语教学不能脱离英语国家文化 , 也不能脱离 中国文化社会大环境而独立存在 。中国传统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862021年11期总第555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

但是不少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时,把重心放在英语语言文化的输入学习上,忽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

本文着重讲述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文化教学【作者简介】孙胜男(1993.02-),女,河南平顶山人,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文/孙胜男引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沟通性不可被忽视。

多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是注重语言语法结构的学习,忽视了其沟通性,这往往造成了学生英语考试能拿高分,但是张口却说不出来。

同时学生在大学了解到的英语课文内容多以英语国家文化为背景,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大学生经过了四年的学习,最后却没办法为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言”。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现象1.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少。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语篇较少,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

以下统计数据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新应用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精读以及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为例:表 1 中国传统文化语篇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比例教材名称语篇总数中国文化相关语篇数百分比(%)《新视野大学英语》《新应用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精读》《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 120 32 80 3232212.56.22.53.1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而关于西方文化的语篇则较多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较多的话题有现代经济、环保、友谊、生活目标以及网络等, 谈论上述话题时列举的事例以西方文化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为主。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辈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具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有以下几种应用:
1.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传说
和故事,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故事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许多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成语、俗语等,这些语言表
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

3.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特
的图像,比如中国画、书
法、国画等,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

1.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著名
的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介绍这些节日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

2.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
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中国的礼节、饮食习惯、服饰习惯等
,介绍这些风俗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
景。

总的来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议题。

英语课堂上灵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改善课堂环境,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在英语课堂上,可以使用内容丰富、视觉效果强烈的多媒体教学,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师可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诗词艺术以及饮食、服饰、娱乐等内容。

其次,借助国外英语文章,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学生可分析毛泽东的《论语》,剖析其中的哲学思想;学生可以以《红楼梦》为例,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外,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制作实物资料的活动来落实。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物资料,如扇子、项链、衣服以及文玩等,利用实物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图片、文字或临摹制作等形式记录自己学习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最后,学生可以利用演讲、讨论等形式谈论自己学习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帮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发挥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上就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多好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12期总第608期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摘 要:“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受到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当前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势在必行。

本文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在分析该校学生本土文化素养欠缺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和经验,探讨了将优秀中国本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国文化;实践作者简介:刘芳芳(1984.10-),女,四川巴中人,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当代大学生了解和学好中国文化有助于他们树立家国情怀,确立民族文化身份。

近些年,中国文化和智慧受到全球青睐,大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加之其本身是人文学科,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已成为当前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本土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课程思政或文化自信视角,而鲜有涉及学校自身特色者。

事实上,基于不同的学校类型、学生特点及学校所在地等因素可以采取不同的本土文化教育策略。

本文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首先分析该校大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匮乏的原因,然后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策略和意义,以期对广大同类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匮乏的原因分析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及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发现,丽江文化旅游学院除文学院外的学生普遍中国文化底蕴不足且本土文化意识淡薄。

首先,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虽然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学习强度越来越大,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却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考试,课外阅读时间受到挤压,课外兴趣被扼杀,很少有机会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现状英语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现状英语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现状英语作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As a university student in China today, I can't help but notice the unique dynamic between our ancient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modern educational system. On one h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deeply revered and celebrated as a symbol of our nation's rich history and identity. On the other hand, its role and presence within the realm of higher education often feels like an afterthought, overshadowed by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This dichotomy has left me pondering the true significance of our cultural roots in shaping the minds of future generations.Throughout my academic journey, I've encountere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rimarily through elective courses o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 core curriculum, however, remains heavily focused on Western philosophies,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While I appreciate the importance of embracingdiverse perspectives, I can't shake the feeling that we're gradually becoming disconnected from the very essence of what makes us distinctly Chinese.Take, for instance, the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Masterpieces like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Tao Te Ching" are often reduced to mere footnotes in our modern literature classes. We skim through their profound wisdom and ethical teachings, failing to truly grasp the depth of their influence on our societal values and cultural identity. Similarly,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art, music, and calligraphy frequently takes a backseat to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treated as niche interests rather than integral components of a well-rounded education.This margi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xtends beyond the humanities and into the real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While we excel in cutting-edg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here seems to be a disconnect from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that once guided our ancestors' pursuit of knowledge. The holistic and harmonious worldview that permeated ancient Chinese science and medicine is often overlooked in favor of more reductionist and compartmentalized approaches.Admittedly,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modern university curricula is no easy feat. We live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where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the pursuit of universal knowledge transcend borders. However, I can't help but wonder if we've sacrificed too much of our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process. By neglecting our roots, are we depriving ourselves of the rich wisdom and unique perspectiv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us?It's not uncommon for students like myself to feel a sense of cultural dissonance, caught between the allure of modernity and the pull of tradition. We find ourselves grappling with questions of identity, struggling to reconcile our ancestry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is internal conflict is further exacerbated by the lack of meaningful dialogue and explo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in the confines of ou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Perhaps it's time for a shift in perspective, a recognition that true progress and enlightenment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embracing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We must strive to strike a balance, where the timeless wisdom of our ancestors seamlessly intertwines with the cutting-edge advancements of modern academia.Imagine a curriculum that not only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philosophical and ethical teachings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but also encourages cri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principles in our modern context. Envision courses that delve into the intricac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loring its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th andwell-being alongside modern medical practices. Picture classrooms where the study of Chinese art and literature is given equal weight as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foster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condition through diverse cultural lenses.By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our educational frameworks, we wouldn't merely be paying lip service to our heritage; we would be empowering ourselves with a rich tapestry of knowledge and perspectives that could profoundly shape our worldview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Moreover, a renewed emphasis on our cultural roots could potentially reignite a sense of pride and identity among Chinese youth. Too often, we find ourselves torn between the allure of Western ideals and the pressure to conform to societal expectations. By reconnecting with the wisdom of our ancestors, we may rediscover the confidence to forge our own paths,guided by the time-honored values that have sustained our civilization for millennia.Of course, the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requires a concerted effort from all stakeholders – policymakers, educators, and students alike. It demands a willingness to challenge long-held assumptions, to break free from rigid curricular structures, and to embrac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at celebrate the richness of our cultural tapestry.As students, we must b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is change. We must actively seek out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and engage with our cultural heritage, whether through independent research, cultural immersion programs, or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led initiatives. By advocating for a more inclusive and culturally responsive education, we can shape the future of our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ensure that the voices of our ancestors continue to resonate in the halls of learning.Ultimately,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not merely a matter of preserving our past; it's about cultivat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 and our place in the world. By embracing the wisdom of our ancestors while simultaneously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modern knowledge, we can forge a path that honors our heritage while propelling us towards a future of innovation, enlightenment, and cultural renaissance.篇2The Fading Light of Tradi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Modern University CurriculaAs a university student in China today, I can't help but feel a sense of loss and disconnection from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at has shaped our nation for millennia. In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modernity and globalization, it seems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taken a backseat in ou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vershadowed by the allure of Western ideologi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Walking through the corridors of my university, I'm bombarded with posters and advertisements promoting the lates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and cutting-edge research initiatives. While these endeavors are undoubtedly valuable in their own right, I can't shake the feeling that something essential is missing – a connection to our roots, to the wisdom and traditions that have sustained our civilization for generations.In my conversations with fellow students, it becomes increasingly evident that many of us lack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our cultural heritage. We may be able to recite a few lines from classical poetry or recogn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Qingming Festival, but our knowledge often feels superficial, a mere scratching of the surface.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literature, art, and history seems to be fading from our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replaced by a relentless focus o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success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s.It's not uncommon to hear students express a sense of detachment from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struggling to find relevance in the ancient teachings and traditions that once guided our ancestors. The allure of Western pop culture and its pervasive influence have left many of us questioning the value of our own heritage, perceiving it as outdated or irrelevant in the modern world.Compounding this issue is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d engaging curricula that truly emphasize the study and appre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in our universities. While we may have elective courses or seminars that touch upon these topics, they often feel like mere afterthoughts,overshadowed by the overwhelming emphasis on STEM fields, business studies, and practical vocational training.As a student passionate about preserving our cultural legacy, I can't help but feel a sense of urgency to address this growing disconnect. We cannot afford to let the wisdom and beauty of our traditions slip through our fingers, replaced by a myopic pursuit of material progress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s.It is imperative that our universities take a proactive stance in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ir core curricula, not as mere electives or supplementary courses, but as foundational pillars of a well-rounded education. By doing so, we can instill in our students a deep appreciation for the richness of our heritage, fostering a sense of pride and connection to our roots.Imagine attending lectures that delve into the profound teachings of Confucius, Lao Tzu, and the great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 exploring the timeless wisdom that has shaped our societal values and ethical frameworks. Envision seminars that dissect the literary masterpieces of our classical poets and writers, unveiling the layers of symbolism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woven into their works.Picture courses that immerse students i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s, from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o music and dance, cultivating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ricate techniques and profound symbolism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Imagine field trips to ancient sites and museums, allowing us to physically connect with the tangible remnants of our glorious past, fostering a deeper sense of reverence and appreciation.By integrating these elements into our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we can create a generation of students who are not only well-versed in the lates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global trends but also deeply rooted in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We can nurture a generation that understands the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our rich heritage, while simultaneously embr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modern world.Moreover,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n offer invaluable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that are often overlooked in our pursuit of modernity. The philosophies and teachings of our ancestors can provide guidance on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offering wisdom on topics rangingfrom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etal harmony to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and ethical decision-making.By engaging with these time-honored teachings, we can broaden our intellectual horizons,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develop a more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us. We can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all things, the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our natural environment.Ultimately,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in our universities is not merely a nostalgic endeavor; it is a vital investment in our collective future. By reconnecting with our roots and embracing the wisdom of our ancestors, we can forge a path that harmonizes the best of our heritage with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modern world.As students,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advocat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our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We must raise our voices and demand that our universities prioritize the study and appreciation of our rich cultural legacy, ensuring that it remains a vibrant and integral part of our educational journey.Only by doing so can we truly call ourselves the inheritors and custodians of a civilization that has endur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 civilization that has weathered countless storms and emerged triumphant time and time again. It is our sacred duty to carry this torch of tradition forward, illuminating the path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nd ensuring that the light of our cultural heritage never fades, but burns brighter than ever before.篇3The Fading Pre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University EducationAs a student in China, I have witnessed the gradual dec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education within the university system. While our rich heritage was once a cornerstone of academic curricula, its prominence has dwindled, overshadowed by the pursuit of Western-centric knowledge and skills deemed more relevant to the modern world. This erosion of our cultural roots is a concerning trend that warrants critical examination and redress.Throughout my academic journey, exposur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limited and fragmented. Apart from a handful of elective courses that delve into classical literature,philosophy, or arts, the core curriculum offers little immersion in the vast expanse of our nation's cultural tapestry. The emphasis remains firmly rooted in the acquisition of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with scant regard for the invaluable wisdom and insights that have shaped our civilization for millennia.This neglect of our cultural heritage is particularly jarring in an era where globalization has amplified the need for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As we strive to assert our place on the world stage, it seems paradoxical that we are increasingly disconnected from the very essence of our identity – the rich traditions that have defined our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for generations.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cultural erosion are far-reaching and multifaceted. On a personal level, it deprives us of a profound connection to our roots, leaving us adrift in a sea of modernity, bereft of the anchors that could ground us in our shared history and values. We risk becoming a generation of cultural nomads, unmoored from the wisdom and lessons that have guided our ancestors through times of adversity and triumph.Moreover,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in academia threatens to stunt our ability to engage with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us. As globalization brings diverse cultures into increasingly closer contact, a deep comprehension of our own heritage becomes invaluable in navigating these intercultural exchanges. Without a firm grasp of our cultural foundations, we risk misunderstanding and misrepresentation, unable to articulate the nuances and complexities that have shaped our societal norms and values.Beyond the personal and global implications, the negl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also poses a risk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our nation's rich legacy. If ou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ail to prioritize and cultivate an appreciation for our heritage, we risk losing invaluable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that have been carefully curated and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Traditions that have withstood the test of time could fade into obscurity, severing our connection to the wisdom of our forebears.It is incumbent upon us, as students and future leaders, to recognize the gravity of this issue and advocate for a more balanced and inclus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We must not allow the pursuit of modernity to come at the expense of our cultural identity. Instead, we should strive to strike a harmonious equilibrium, where the acquisition of contemporary knowledge iscomplemented and enriched by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our traditional roots.Universities must take a proactive role in this endeavor,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education into their core curricula. This could manifest in various forms, from dedicated courses exploring our philosophic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legacies, to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that examine the intersection of traditional wisdom and modern challenges. By fostering a holistic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at celebrates our heritage while equipping us with the skills to navigate the contemporary world, we can nurture a generation of well-rounded individuals, deeply rooted in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yet poised to thrive in a global context.Furthermore,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 and dialogue, creating platforms for students to engage with and learn from traditional masters, artisans, and scholars. Through immersive experiences, such as workshops, performances, and dialogues, we can forge a deeper connection to our cultural heritage, cultivating a reverence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richness of our traditions.Ultimately,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in university education are not merenostalgic endeavors; they are vital investments in our collective future. By embracing our cultural roots, we gain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our past, a grounding in our present, and a compass to navigate 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 It is only through this holistic approach to education that we can truly embody the essence of our civilization, honoring the wisdom of our ancestors while forging a path towards a future that harmonizes tradition with modernity.As students, we must raise our voices and advocate for change, demanding that ou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education. We must be unwavering in our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and celebrating our heritage, for it is through this endeavor that we can truly unlock our full potential as individuals and as a nation. By reclaiming our cultural identity and integrating it into the fabric of our education, we can emerge as a generation of global citizens, deeply rooted in our traditions yet equipped to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odern world with wisdom, grace, and resilience.。

“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1月刊/一、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高校公共基础课,承载着语言教学任务,具有学生学习时间长、学分多、修读人数多的特点,拥有广阔的育人平台。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是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时代内涵。

本文基于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3为例,来探索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模式:围绕产出任务,按照“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来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语言促成、内容促成和结构促成等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好脚手架,提供语言、知识、技巧等方面的输入,完成单元产出任务。

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尝试在各个环节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关注中外优秀的文化和文明,提升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根据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

“产出导向法”主张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有效的学习;倡导输入性学习与产出相结合,要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

在整个流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中介作用。

在“驱动”环节中,教师设置交际场景,说明教学目标,布置产出任务;在“促成”阶段,教师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提供恰当的输入,在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在“评价”环节中,通过对学生在“驱动”和“促成”环节中的表现及课后任务进行点评,教师可进行补救性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融入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融入

452019年/第36期/12月(下)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融入张建英(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国际间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渠道与桥梁。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教育与文化之间的融合日益重要。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已经成为一大趋势。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保护,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促进文化融合的需要。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改革大学英语教材、创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等方面促进文化融入,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融合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9.12.023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Professional T eachingZHANG Jianying(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 530006)AbstractAs the basic carrier of culture,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and bridge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important.In English teaching,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Integ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protection of Chinese native culture,but also the need of promoting stu-dents'learning English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Therefore,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from improving teachers'comprehensive quality,refor-m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innovating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and maximize the effect of English teaching.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 English;teaching;integration 语言的学习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只有对语言所属文化有所了解,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现状,探讨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了一些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

研究发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探索更多有效的融入策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合策略、实践案例、效果评估、启示、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现状分析、结论、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让其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变的结晶,包括诗词歌赋、礼仪文化、哲学思想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底蕴,更是人们认知世界和反思自我的有力工具。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他们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信心和尊重。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

教学创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地方高校不仅要培养青年大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的自信,对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立德树人的目的所在。

(二)是针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特殊性推进德育的迫切需要首先,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元素融合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其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在课堂中融入德育元素时,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往往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其他现代教学手段,仅仅把相关知识点直观、单向地传递给学生,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忽视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只是暂时了解知识点的字面含义,而对其深刻内涵则是一知半解。

二是教学内容偏重专业知识,部分教师不注重其自身文化修养方面的积累,文化素养较低,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把德育元素和专业教学相融合的意识和能力。

部分高校在对新进教师进行入职前和入职后培训时往往聚焦于其专业教学技能方面,缺乏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培训,特别是缺乏把中华优秀文化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的培训。

其次,大学英语的特殊性迫切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有其特殊性: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主要都是关于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涉及相关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宗教等内容。

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必然涉及英语国家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涉及国外的意识形态,这就要求加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形成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效融合的价值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效融合的价值探析

研究论文34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2020年6月,教育部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视频会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会议指出,要充分和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并发挥大学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新的发展,使大学思政课与专业课建设并行而进,落实立德树人,实现高校全方位、全程、全员育人。

语言中承载着文化,文化通过语言进行传播,大学英语课程涉及意识形态的元素比较多,对学生在思想层面的影响也比较深。

现阶段,高校存在在英语教学过程仅注重英语语言基础,忽略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现象。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语言应用能力,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内容相关的知识传授意识比较淡薄,未意识到大学英语教学自身所具有的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优势。

大学英语课程在高校是覆盖面比较广的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

大学英语教学要将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培养语言能力有效结合起来,和其他课程一起发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文化水平和政治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的各门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并行,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教育部发布文件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新时代,针对大学英语教育现状,要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程评价等方面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有效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有效融合的意义(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本身具有人文教育功能,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侧重语言功能,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指出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但是大学英语的实践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仅仅为学生讲授目的语的语言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有效融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有效融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有效融入摘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中国大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引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文化素质以及伦理道德观念,这一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和价值观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学习的过程,传递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一、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之一。

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这种自信不仅仅体现在了解自己文化的深度上,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跨文化交流,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观点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传统文学、听取音乐、观赏艺术,学生可以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学习到更多专业英语表达方式,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

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论语》等,并要求学生进行英语分析和写作。

通过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化内涵,同时提高英语写作技能。

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学唱经典歌曲,并鼓励学生将其改编成英语歌词,有助于提高学生听力和口语技能,同时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选择多语种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在线视频,如传统戏曲表演、中国绘画艺术制作、传统节庆庆典等。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2020年38期总第530期ENGLISH ON CAMPUS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策略探究文/李丹阳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总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主要意思就是鼓励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中去。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覆盖面最广,授课群体最大,因此肩负着全方位育人的使命。

大学英语课程应当把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建设和课程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与其他课程一起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质。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版)中指出,“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和人文双重性质”。

从工具性的角度而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能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从人文性的角度而言,《指南》中清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语言了解外国社会与文化,才能正确认识中外文化的异同。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大学英语课程课时有限,教学任务繁多,翻译技能教学的课时不多。

在有限的课时内,大学英语老师需要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再加上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压力,使得大部分老师都把授课的重点放在了词汇的积累、语法的巩固和应试技巧的练习上,对翻译技巧的讲解和练习时间有限,因此,导致学生翻译技能缺失,“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比较普遍。

这一问题也反映出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必要性。

其次,学生对大学英语翻译学习的重视性有待提高。

大部分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单词、听力、阅读的训练上,并认为只要听力阅读得分高,四级考试就没问题,对翻译技能的重视性不足。

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视野399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徐承生 山东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长期存在,且非常普遍。

这对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极其不利,因而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必须要积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合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399-02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中国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常遇到交际障碍或错误频出。

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目标语文化,也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把优秀的异族文化引入中国,把灿烂的中华文明介绍到外部世界。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鉴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加之英语教学中,因为教学指导原则、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课时数量不足等主客观原因,教学的主要、甚至全部任务都集中在英语语言、文学和英美社会、历史、传统、文化等内容的传授,从而基本或完全忽视了在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入。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既有充分的必要性,同时又颇具可行性。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现状中国文化存在严重缺失。

为了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在小学就开始实施英语教育。

不过,多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却深受“哑巴英语”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国学生在讲英语上的难题,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对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在加强对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强化的同时,努力将母语干扰降到最低,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但是,中国英语教学因此又陷入另一个始料未及的困境——“新哑巴英语”。

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作用英语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作用英语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作用英语作文In the contemporary academic landscape, thesignificance of incorpo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university education cannot be overstated. This essay aims to delve into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universities, exploring its role in fostering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at cultivates not only academically adept individuals but also culturally literate and morally upright citizens.**Promoting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ich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provides a unique lens through which students can view the world. Its integration into university curricula encourages students to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By studying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other ancient philosophies, students gain insights into the values and ethics that have shaped Chinese societ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is cultural awareness fosters a sense of pride and belonging, motivating students to carry forward these values in their future endeavors.**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ften involves critical analysis of ancient texts and concepts. This process challenges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develop analytical skills as they engage with complex ideas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By examining these cultural texts, students learn to question, challenge, and formulate their own opinions, thereby enhancing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Bridging Cultural Gaps and Promoting Global Understanding**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 th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helps to bridgecultural gaps by introducing students to a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and viewing the world. This cultural diversity enriches the academic experience, preparing students to engage with a diverse global workforce and society.**Promoting Moral and Ethical Value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and ethical values such as honesty, integrity, and respect for others.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se values into university education encourages students to adopt a moral compass that guides their actions and decisions. This moral education complements technical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ducing graduates who are not only skilled but also responsible and compassionate.**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rol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is multifaceted and far-reaching. It promote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 enhanc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bridges cultural gaps, and promotes moral and ethical values. By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university education, we can foster a generation of globally minded and culturally literate individuals who are ready to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society.**中华文化在大学中的作用**在当代学术领域,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知识文库 第10期25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谭 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更是经历了千百年时间的锤炼,变得更加富有韵律。

而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随之而来的便是文化上的交流。

但是由于外来文化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使得学生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不了解,就造成了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英语,却在大学课堂当中难以使用外语来介绍本国的相关文化内容,造成了文化“失语”的现象。

文章当中便谈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的重要意义与应用策略,以解决我国出现的文化失语症。

1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从古至今不仅在人们交流当中承担着沟通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所以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还需要了解语言相对应的文化。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但是大学生对于外来文化较为熟悉,反而是在本国传统文化上较为缺失。

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教学便能够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解决我国的“文化失语症”,同时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1.2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只有虽与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在学习当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英语的学习在初期的时候较为简单,到了大学时期,英语知识点的数量增多,难度加大,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难以快速的接受并理解,转换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使得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加入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得学生在更加熟悉的文化内容的背景之下,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一举两得。

1.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大学生在踏出校园的那一刻便会成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动力,也就成为了我国与外国进行交流的主要人员。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大学(思政教研)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2021年2月Feb.2021总第502期Vol.502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王薇平(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合肥230061)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传统文化,但英语课堂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知识讲解,再加上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出现断层。

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对于学生,可以提高其思想和语言等方面的水平;对于教师,可以促进其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研究;同时,也督促师生讲好中国故事,为文化输出和培养文化自信做贡献。

本文结合文献研究,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带入课堂,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测试等方法得出对比效果及结论,以期为课堂教学做指导。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H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8-0153-02进入21世纪,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实力日益增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很多外国人希望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对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这两项倡议都坚持和平发展的方向指导,与沿线国家实现更深入的经济合作,并且与有关国家将既有的双、多边机制进行整合,搭建区域合作平台;而“一带一路”则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至此,“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正式且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共建中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成为人们共同的奋斗目标之一。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路径探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路径探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路径探析一、引言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不仅需要夯实基础,而且还承担着传授以及传承多元文化的使命。

从大学生层面来讲,不仅要用母语学习本国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善用英语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朝着中西融合的方向发展。

英语教学需要对弘扬中华文化引起重视,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对中华文化产生自豪感,逐渐形成民族底气,使其能够在纷杂的世界之中不会迷失方向,对其全面发展极为有利。

基于此,探析“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概述(一)西方文化冲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必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中会有一些不良思想,如自私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部分学生已经产生认同感。

同时,中华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较少涉及,加之西方文化的冲击,也就容易出现文化失语的现象,导致大学生越来越远离本国文化,也就不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甚至会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整体来讲,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未高度重视中华文化,或者是没有充分融入中华文化,所以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有了“反客为主”的倾向性,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朝着文化自信转型[1]。

(二)语言教学失衡英语教学一直备受关注,而同时母语类教学没有结合时代需求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革新,这就可能出现大学生很少接触中华文化,反而接触更多的西方文化的现象,所以语言教学失衡已经是事实。

秉承包容的态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不断强化其跨文化的交流意识、交流能力;同时,基于中华文化引导学生学习英语,使其能够选择性吸收,让中西文化保持平衡,确保学生在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基础上充分吸收英语文化知识,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一)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解决文化失语的问题语言是交流载体,所以大学英语教学通常是将其作为工具类课程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探究与之有关的文化内涵,所以也就容易出现文化失语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用英语清晰地表达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以新应用大学英语为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以新应用大学英语为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以新应用大学英语为例发布时间:2022-06-16T03:22:56.95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2月第4期作者:王小红[导读]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作为一名当代的青年应义无反顾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遗余力地去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王小红柳州工学院广西柳州 545000摘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作为一名当代的青年应义无反顾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遗余力地去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本文旨在通过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指导,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以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扩宽自身的知识面,以便在日后的学习和对外交流中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背景介绍现如今,大部分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课内容大致相同,上课模式也旗鼓相当,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说得上由头的也就典型的几个节日或者几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用英语去进行更深入的介绍就显得词穷,这是众多青年大学生的一个共性问题,特别是在一般的工科类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身上,这样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针对此,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根据课本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维度、分层次的教学评价手段等,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发散学习、合作学习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及素材选取孔子曾言:“民无信不立”;孟子也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实守信对个人来讲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做人是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尚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作者:朱叶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6期
【摘要】英语做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与学习,学习英语不仅可以使人们更方便的交流,还能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双方国家的底蕴和内涵。

现在很多的大学英语教材上都被融入了西方的文化和背景,东方的传统文化却几乎见不到,这就导致很多学习英语的人只对西方文化加以重视,对东方的传统文化加以忽视。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文化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重要性,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能促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更可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的文化冲突和失误。

目前,许多大学的英语教材都已经被融入了西方的文化与背景,但对于英语教材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却几乎见不到,所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是必然趋势。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1.只注重英语语言教学。

在我国,因为大学英语教学属于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通过“四六级考试”。

所以,教师们在教学环节上往往都是对教材中的词汇和词法进行讲解,对于教材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却是只字不提。

这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发展非常不利。

2.只注重西方文化灌输。

经过对150名教师和6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之中是不必要的。

而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和教师认为中国文化融入到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课堂中能够能显著的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力,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了西方文化,却完全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作用。

这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明明英语四六级考试都过了,却面临“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尴尬。

我们随便翻开一本大学英语教材,里面的所有英语文章几乎都是讲述西方文化或者和西方文化有关的内容。

而在测试和听力上也都被加入了西方的背景文化。

在这种单方面的文化灌输之下,必然会造成东西方文化的不平衡,使学习英语的大学生意识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这就会给学生们一种学习英语只是为了了解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却完全不沾边的感觉。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中外文化没有进行比较,也没让学生理解到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3.中国传统文化被忽视。

英语教学所造成的中国文化缺失,使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只是以单纯的交流为目的,在双方交流过程中只是非常被动地单方面接收英美文化,却不会将自己本
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反馈给对方,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也是最明显的暴露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当中的缺失。

4.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差。

英语做为全球通用性语言的唯一工具,就会经常涉及到跨文化交际。

而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这就需要双方将本国文化通过英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传递给对方。

学生学习的英语不仅仅要涉及到西方先进文化,还需要将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用英语表达的方式呈现给对方。

但在教学当中会发现,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甚少,而且还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表达出来,这就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败笔。

所以,学生们应通过英语这门语言,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深厚,它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在大学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特色,不仅能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抵御西方文化的冲击,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弥补中国学生本国文化表达能力的馈乏,提高跨文化之间的交际能力。

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必要性。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积极作用,经过实践证明,在大学英语课堂加入一些中国元素的表达方式能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课堂气氛活跃,也综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交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使学生更加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重要性,使学生们产生民族自豪感。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方法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课堂中去,就要结合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现状,对症下药。

主要方法有三种,其一是通过文化对比教学,在大学课堂中将中西方文化都融入进去,让学生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不同,加深了解本土文化,有助于提升表达本国文化的能力。

其二是词汇联想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挖掘相关背景文化,然后找到切入点,通过联想方式找到中国文化的外语表达方式联想翻译,用来增加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这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其三是通过文化拓展方式,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将一个词汇有意识的进行扩展,变成属于本国的文化表达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通过这些扩展词语表达出来,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将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的发挥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

四、结语
大学英语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它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文化间的交流平台,在跨文化的国际交流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词汇和内涵既是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素材,也是学习英语过程中应该探讨的核心。

若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彻底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传统文化的地位将比
西方文化更加成熟,学生在日常表达时,便会更倾向于用传统文化的思想来阐述观点,这样,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将得到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彭晓燕.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