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拓展和延伸》 Word版含解析
地理学中海雾形成的原因_海雾的形成条件
地理学中海雾形成的原因_海雾的形成条件海雾,在沿海每到春暖花开,由冷转暖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迷迷蒙蒙毛毛细雨的天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海雾的形成条件和原因让人好奇。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海雾的相关知识。
海雾形成的原因与条件海雾是指在海洋影响下生成在海洋上的雾,它是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产生的,换句话说,海雾在那些经常可以满足成雾条件的海区出现的机会多,反之亦然,因而海洋上海雾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海洋上雾的绝大多数是平流雾,因此这里将着重介绍平流雾的形成条件。
冷的海面大量观测结果证实,平流雾大都出现在冷海面水域上空。
尤其在沿着气流方向海水表面温度迅速降低的水域,即寒暖流交汇区的冷水面上或水平温度梯度较大的海陆交界地区,移经其上的暖湿气流更容易变性冷却使水汽凝结,雾在这些水域就更加频繁多见。
例如,发源于白令海和鄂霍茨克海的亲潮寒流在北海道东岸与黑潮相遇,形成强大的冷暖流锋区,它是日本以东洋面成为“海上雾都”的主要原因。
冷的海面是形成海雾的重要条件,但是海水表面温度“冷”有一临界值,观测表明,海雾发生地区域大致限于表向水温低于20°的冷海面。
我国沿海水域的海雾发生区域大多与这个水温界限相符合。
例如,2月华南沿海正是海雾最多的水域,而此时从北部湾经琼州海峡直到合湾海峡,表面水温均低于20°,与多雾区域十分吻合。
5月份,表面水温等20°线推移到浙江沿海和东海中部,而此时正是这个海区海雾最为频繁的时期。
对于20°表面水温这个界限,也并非各海区都是一样的,像黄海北部8月份的雾就发生在表面水温低于24°的海面上。
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我国近海有利于雾生成的表面水温的界限值应诙确定为24°。
必须指出,海雾发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单一的海面水温条件,只有当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都合适,才可能有利于雾的发生。
例如,2月黄海和东海的表面水温虽然不到20°,但时处隆冬,风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少,不能提供合适的成雾气象条件,所以海雾很少。
高三地理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专题
3、辐射雾的特点: ① 季节性和日变化明显,多出现于秋冬季,一般夜间至 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 逐渐消散;雾起的越早,消散的就越晚,反之,则越 早。 ② 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潮湿的谷地、洼地、 盆地等; ③ 范围小、厚度不大,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 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地面雾越浓。
【课标】对地理概念理解能力的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分
等级 对地 理概 念的 理解 水平4 1、能够理解全部基本地理概念 2、完全没有误解与混淆 3、能用不同形式表述同一概念
热点问题:雾与霾也是容易被混淆的两个概念
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 雾: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 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 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 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 称为气溶胶颗粒。(新闻中词用的语汇多为非专业语汇,往往为 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 了达到某种宣传目的,而不严格地遵循科学。给人的感觉是只要 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有雾,就会有严重大气污染。试想,在完全没有工业文明的时期,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有雾吗?)
【例2】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
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而时,就易形成雾。图3 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38°
太 平 洋
S市
37°30′
122°30′
图3
D
拓展
• 俗语说“十雾九晴”用地理知识解释
雾是怎样形成的简单回答
雾是怎样形成的简单回答雾是怎样形成的雾和云是由漂浮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体,但雾产生于大气层的近地层,而云产生于大气层的上层。
既然雾是水汽凝结,那就要从引起水汽凝结的条件去寻找它的成因。
大气水汽饱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蒸发增加了大气水汽;另一个是空气本身的冷却。
降温对雾更重要。
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如果水汽继续增加或融化,饱和空气就会凝结。
当凝结的水滴将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时,就形成了雾。
此外,风速过大、扰动强烈也不利于雾的产生。
因此,在水汽充足、风温和、大气稳定、有大量凝结核490、567存在的情况下,最有可能在有利于低层空气层冷却的区域产生雾。
一般来说,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有更多的机会形成雾,那里有丰富的凝结核。
雾是怎样形成的简单回答 2森林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植物在白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夜间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凝结成水滴,形成雾。
这种雾主要是由于气温下降造成的,所以经常出现在秋冬季的早晨。
雾形成的条件是冷却、增湿、凝结核以及有风或无风的环境。
雾的主要类型有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锋面雾、上坡雾、混合雾、烟、谷雾和冰雾。
其中辐射雾和平流雾最为常见。
辐射雾是指辐射降温的形成,多出现在夜间和清晨阳光明媚、微风习习、近地面水汽充沛稳定或有逆温的时候。
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水平移动,穿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汽被冷逐渐液化而形成的雾。
雾是怎样形成的简单回答 3雾的形成: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天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中,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和水滴并不都是霜和露。
有一些现象看起来像霜和露,但它们是由其他气象条件引起的。
高三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雾的形成和分类.docx
名师高效资料高三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微专题——雾【知识精析】一、雾的形成和分类1.定义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露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 1 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2.成因和分类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三是凝结核雾的种类:按照地域分:海雾和陆域雾按照成因分: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谷雾、锋面雾、烟雾、混合雾等。
辐射雾:1.晴朗的夜空(无云或少云) : 近地面辐射冷却快、降温快,有利于辐射逆温层的形成和空气辐射冷却,使水汽凝结。
2.微风 : 有不强的湍流存在,既能使辐射冷却作用扩展到一定厚度(几十至几百米)的气层中,又不影响近地面气层的冷却作用。
3.近地面层湿度大 : 有充足的水汽,气温稍有下降,空气就会达到饱和出现水汽凝结。
4.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流雾1. 适宜的风向风速,风向应由暖湿空气区吹向冷下垫面区,风速一般2-7m/s 之间。
2.暖湿空气与冷下垫面温差显著,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其下部空气便逐渐降温,并形成平流逆温,在逆温层下部,水汽首先凝结成雾,随着逆温层的发展,雾也向上发展,最后形成较厚的平流雾。
3.暖湿空气相对湿度较大;4.层结比较稳定,有平流逆温层存在。
【针对训练1】海雾有多种,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平流雾。
它包括两种:平流冷却雾,是指水汽充足的暖气流受海面冷却,其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 ;平流蒸发雾,是指冷空气流到暖海面上,使海水蒸发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
右图为索马里洋流示意圈。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索马里半岛周边经常发生大雾,这些大雾属于()。
A: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夏季B: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冬季C: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冬季D: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夏季【针对训练2】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大雾地理知识点总结
大雾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大雾的形成原理1.1 大雾的形成条件大雾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空气稳定、静止、湿度高、雾点温度高,形成稠密的大气层和微弱的风力。
1.2 大雾的形成过程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的时候,如果空气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或者降温,就会导致水汽凝结成雾。
大气中的微小水滴或者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并且会凝结成云。
当云与地面接触时,就形成了大雾。
1.3 影响大雾的因素影响大雾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空气中的水汽、气温、地形和地面状况、风力和大气层的稳定性等。
1.4 大雾的种类根据大雾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可以将大雾分为两类:辐射性大雾和湿性大雾。
辐射性大雾是在晴朗的夜晚,地表散热导致地表温度降低,使得接近地表的气温低于露点温度,从而导致水汽凝结形成大雾。
湿性大雾则是受湿空气和降温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的大雾。
二、大雾的地理分布2.1 大雾的全球分布大雾是世界各地都会出现的气象现象,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而更容易产生大雾。
比较有名的大雾频发区有英国的伦敦、中国的长江流域、美国的旧金山等地。
2.2 大雾的地理条件大雾的地理条件包括水汽含量大,气温降低的条件比较多。
一般来说,由于地球自转对大气层的影响以及地形和海拔等等因素,大雾更容易在低洼地带或者湿润地区形成。
2.3 大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雾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阻、气候变化等方面。
一些地区因为地势低洼和气候湿润,大雾较为频繁,这对于当地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应对大雾的措施3.1 大雾的预防根据大雾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预防大雾。
首先就是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大雾的形成并提前做好预警工作。
此外,可以通过改良植被、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城市规划和改善交通设施等方式来减少大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2 大雾的应对一旦大雾发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高考地理关于雾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关于雾的知识点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自然现象之一,它是水汽在接近地表时冷凝成小水滴形成的气象现象。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雾属于大气层的一部分,学生们需要了解雾的形成原因、分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雾的形成原因。
雾的形成主要与水汽凝结和水滴悬浮有关。
在地外气体降温或者地表面气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形成雾。
另外,当地表水体蒸发或者接触到冷空气时,水汽也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水汽雾。
此外,当热空气上升时,与冷空气相遇形成对流雾。
雾的分类是高考地理考试中的一道常见题目。
根据不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雾可以分为辐射雾、对流雾和浓雾等类型。
辐射雾是夜间地表辐射消散的结果,常见于秋季和冬季的天气,原因是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后,晚间散发出来的热量造成水蒸气凝结;对流雾则是天气形势中局地上升气流导致水汽凝结的结果,常见于春季和夏季的午后或傍晚;浓雾是湿度较高的地区气温骤降造成水蒸气凝结的结果,如在大气层稳定结构下,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厚重的浓雾。
雾的发生对人类的生活和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雾降低了能见度,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
特别是在浓雾天气中,驾驶员的能见度受到很大的限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此外,雾对于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雾中水滴的积聚,会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雾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降低地面温度,影响大气垂直稳定性,进一步影响大气的净化作用。
由于雾中的水滴可以吸附悬浮颗粒物和大气中的有机物,所以雾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
为了应对雾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在交通管理方面,人们会及时发布雾霾天气预警信息,要求驾驶员减速慢行,并提示行车者使用灯光、提升安全意识。
此外,农民会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雾气的侵害,如喷洒除霜剂、采取保温措施等。
对于环境保护方面,人们会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减排工作,减少雾霾天气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高考地理中的雾
雾的形成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洋流等知识点,涉及面广,雾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大,雾的类型多样,逐渐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一、雾的成因1.冷却,如昼夜温差大、热空气遇到冷地面、冷空气缓慢进入并下沉、寒流经过、上升冷却等。
2.加湿,水汽含量大,如河流、湖泊、植被等蒸发、蒸腾或水汽输送而来都可以。
3.有凝结核——尘埃,如靠近城市。
4.大气稳定,无风或微风的气象条件、相对封闭的地形,都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大气(逆温、下沉气流)。
二、雾的种类1.按照地域分:海雾和陆域海雾。
易发的地区:①寒暖流交汇处;②中、低纬度寒流流经地区,夏季显著;③中、高纬度暖流流经地区,冬季显著。
2.按照成因分: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和锋面雾等。
辐射雾: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气层变冷而形成的雾。
辐射雾在大陆上最为常见,尤以山谷、盆地为多。
常出现于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平流雾:暖空气移到冷下垫面上形成的雾。
平流雾的范围广而且深厚。
只要有适宜的风向、风速,常可持续很久。
但只要暖湿空气来源中断,雾则立即消散。
我国沿海春夏季节的海雾,即是平流雾。
蒸汽雾: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上形成的雾。
蒸汽雾可在一日中任何时间形成,也可终日不消散。
蒸汽雾在北冰洋的冬季较为常见,叫做极地烟雾或北极烟雾。
深秋或初冬的早晨,见于河面、湖面的轻雾,则称河、湖烟雾。
上坡雾: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使水汽凝结而产生的雾。
但潮湿空气必须处于稳定状态,山坡坡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就会发生对流而成为层云。
上坡雾在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东部经常出现。
锋面雾:发生于锋面附近的雾。
主要是暖气团的降水落入冷空气层时,冷空气因雨滴蒸发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在锋面底部凝结而成。
我国江淮一带梅雨季节常常出现锋面雾。
三、雾的影响1.有利影响雾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植物蒸腾,对植物的生长有益。
例如云南南部高原盆地有明显的干季,但此时多辐射雾,对植物和热带作物生长有利。
皖南山区河谷地河漫滩上茶叶质量较高,也与秋冬季节多河谷烟雾有关。
有关雾的高考知识点
有关雾的高考知识点雾,是大气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平时我们常常会遇到。
在高考物理、地理等科目中,也有一些与雾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有关雾的高考知识点。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雾的形成原因。
雾是由水蒸气在接近地表的大气层内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
当地表上空的空气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雾。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物理和地理两个角度来探讨有关雾的知识点。
一、物理方面的雾相关知识点1. 光的传播与雾的相关性:雾是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它会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
雾的水滴会散射、吸收和反射光线,使得光传播路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能见度的降低。
2. 雾与光强的关系:雾的存在会降低光的强度,也就是光的亮度。
这是因为水滴对光具有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透过雾的光线变得较暗。
这也是雾天行车容易造成能见度差,增加交通事故风险的原因之一。
二、地理方面的雾相关知识点1. 地形对雾的影响:地形是雾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环境湿润的情况下,地势较高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雾。
这是因为地势较高的地方空气冷却速度较快,容易使水蒸气凝结成雾。
2. 区域性雾的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如低洼地区或者河岸附近,容易形成区域性雾。
这种雾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当地气候与环境影响较大。
3. 酸雾与大气污染:酸雾是一种由大气污染物所引起的雾。
大气污染物,如硫化物和氮化物,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在与水蒸气结合后,形成酸雾。
酸雾的形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潜在的威胁。
除了以上物理和地理方面的知识点外,我们还可以从生活中的应用角度来探讨有关雾的知识。
1. 减少雾对交通的影响:雾天行车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为了减少由于雾天能见度差所导致的交通事故,车辆驾驶员可以在车辆上安装雾灯,提高能见度,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2. 调节室内湿度:在干燥的冬季,室内采取适当的加湿措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的干燥不适感。
地理高考知识点雾
地理高考知识点雾地理高考知识点:雾雾是指气态水蒸气在接近地表时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
它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对于地理学科而言,了解雾的形成、分类、分布及与其他天气现象的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一、雾的形成在地理学中,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至饱和点,使水蒸气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从而形成雾。
形成雾的主要因素包括:1.湿度:当空气湿度达到100%时,雾就会形成。
2.温度:当空气降温至露点以下时,水蒸气开始凝结成雾滴。
3.由于地形、水面或植被的湿度较高,会提供更多的水蒸气,从而促使雾的形成。
二、雾的分类根据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我们可以将雾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1.辐射性雾: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表散热迅速,导致地表温度迅速下降,逐渐将接近地表的空气冷却至露点以下,形成辐射性雾。
这种雾常在早晨出现,并逐渐消散。
2.对流性雾:由于地表升温或空气上升,导致空气上升后冷却至露点以下形成的雾。
对流性雾常在夏季或暖湿气流移动到较冷地区时出现。
3.平流性雾:平流性雾顾名思义是由平流引起的,它常常出现在高地或山脚下。
当湿气的暖空气通过较冷的地表时,就会形成平流性雾。
三、雾的分布雾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以下是一些例子:1.沿海地区:因为水面的蒸发和蒸发的速度比陆地快,所以湿度相对较高,雾会经常出现。
2.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增加会导致温度下降,而高海拔地区经常出现的雾。
3.河谷:狭窄河谷地形会阻碍空气流动,导致湿度上升,进而形成雾。
四、雾与其他天气现象的关系雾与其他天气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与大气层结和能见度。
1.大气层结:大气层结是指大气中温度、湿度和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
大气层结对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例如,逆温层是一种常见的大气层结现象,它会使得下方的空气冷却,促使雾的形成。
2.能见度:雾的存在会导致能见度的显著下降。
能见度是指人眼能够清晰看到物体的距离或能够分辨物体细节的最大距离。
高考地理小专题——雾的形成
地理小专题-雾的形成典型例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
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
载重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读下图及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种浪波弱则5m-6m高,强高达15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材料二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l千米以下甚至更低,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杀手”。
(1)西欧为什么把经过好望角的海上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4分)(2)试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
(6分)(3)好望角航线上的G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8分)(4)G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典型例题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旧金山湾位于美国西部,通过狭窄的金门海峡与太平洋相连(图6)。
海峡附近有一巨大礁石,名为恶魔岛(图),设有美国著名监狱,虽发生过多起越狱事件,但逃犯无一能逃离该岛。
上世纪30年代,海峡上建起雄伟壮观的金门跨海大桥,大桥为钢铁结构,全桥总长1966米。
而金门大桥正处在金门海峡中间,夏季经常会被浓雾包围而看不见,人们常说"雾锁金门",旧金山的雾被称为人间仙境,旧金山夏天的日高温通常在20左右,太平洋水温长年在摄氏10-15间,夏天也可能降到10以下。
旧金山湾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都会区,位于旧金山湾四周,包括多个大小城市,集中了全美一半以上的精英人才。
作为全球知名的人才、科技、创业资本要素集聚中心,旧金山湾区形成了以硅谷为产业发展中心的湾区模式,成为国际诸多临海港口城市效仿的榜样。
雾怎样形成的
雾怎样形成的 在有雾的天⽓,浓重的⼤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好像⼀个⼜宽⼜⼤的纱帘,那么雾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本⽂是店铺整理的雾怎样形成的,⼀起来看看吧! 雾的定义 贴贴地层空⽓中悬浮的⼤量⽔滴或冰晶微粒的乳⽩⾊的集合体,使⽔平能见度距离降⾄1千⽶以下时称为“雾”,当能见距离在1~5千⽶时称为“轻雾”。
厚度⼀般在⼏⼗到⼏百⽶,厚的也可到1千⽶以上,厚度不到两⽶的雾,叫做浅雾。
雾的形成机制:形成雾的机制是近地⾯空⽓由于降温或⽔汽含量增加⽽达到饱和,⽔汽凝结或凝华⽽形成雾。
(指标T-TD) 雾形成的条件: ⼀是冷却,⼆是加湿,增加⽔汽含量。
雾怎样形成的 雾是近地⾯空⽓中的⽔蒸⽓发⽣的凝结现象。
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是近地⾯空⽓中的⽔蒸⽓含量充沛,⼆是地⾯⽓温低。
以下是各种雾的分类及形成原因: 第⼀种雾为辐射雾: 这种雾是空⽓因辐射冷却达到过饱和⽽形成的,主要发⽣在晴朗、微风、近地⾯、⽔汽⽐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
这时,天空⽆云阻挡,地⾯热量迅速向外辐射出去,近地⾯层的空⽓温度迅速下降。
如果空⽓中⽔汽较多,就会很快达到过饱和⽽凝结成雾。
另外,风速对辐射雾的形成也有⼀定影响。
如果没有风,就不会使上下层空⽓发⽣交换,辐射冷却效应只发⽣在贴近地⾯的⽓层中,只能⽣成⼀层薄薄的浅雾。
如风太⼤,上下层空⽓交换很快,流动也⼤,⽓温不易降低很多,则难于达到过饱和状态。
只有在l⼀3⽶/秒的微风时,有适当强度的交流,既能使冷却作⽤伸展到⼀定⾼度,⼜不影响下层空⽓的充分冷却,因⽽最利于辐射雾的形成。
辐射雾出现在晴朗⽆云的夜间或早晨,太阳⼀升⾼,随着地⾯温度上升,空⽓⼜回复到未饱和状态,雾滴也就⽴即蒸发消散。
因此早晨出现辐射雾,常预⽰着当天有个好天⽓。
"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雾九晴"就是指的这种辐射雾。
第⼆种雾为平流雾 当温暖潮湿的空⽓流经冷的海⾯或陆⾯时,空⽓的低层因接触冷却达到过饱和⽽凝结成的雾就是平流雾。
雾的知识点高三
雾的知识点高三雾的知识点雾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雾与云的区别在于,雾的高度较低,接近地面,可以使能见度降低到几百米甚至更低,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带来不便与影响。
下面将会介绍雾的形成原因、分类、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相关知识点。
一、雾的形成原因1. 温度和湿度条件雾的形成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当地表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使空气湿度饱和并发生凝结,形成云团悬浮在地面上空,即形成了雾。
2. 地形条件山地、大湖和江河等地形对雾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地形起伏可以影响大气运动,造成气流的上升和下沉,从而形成雾。
例如在山地地区,因山脉起伏,常会形成山谷雾。
二、雾的分类1. 辐射雾辐射雾是夜晚或清晨寒冷条件下形成的雾。
这种雾是由于地表散热快于空气,导致接近地表的空气降温并发生冷凝形成的。
通常辐射雾在太阳升起后会逐渐消散。
2. 平流雾平流雾是由于水蒸气在平流条件下降低到露点而形成的雾。
这种雾通常在风速较大、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出现。
平流雾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出现,并且持续时间可能会较长。
3. 对流雾对流雾是在晴朗的天气中,地表受到显著加热,导致近地面空气上升并膨胀,进而形成云雾。
对流雾通常在白天出现,主要集中在午后和傍晚。
三、雾的影响雾对社会生活和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见度降低雾天能见度降低,给行车和航行安全带来威胁。
能见度过低时,人们的日常活动受限,航班、列车和船只等交通工具也会受到延误或取消。
2. 交通事故增多雾天视野模糊,行车视线受限,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为了应对雾天行车,司机需减速慢行、保持车距,并注意使用车灯与警示信号,以提高行车安全。
3. 健康问题雾天湿度较大,空气污染物容易滞留。
长时间在雾天环境中呼吸这种污染的空气,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呼吸系统。
四、应对策略1. 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在雾天行车时,司机应提高警惕,保持缓慢的行车速度。
高中地理雾形成的原因及条件有哪些
高中地理雾形成的原因及条件有哪些高中地理雾形成的原因及条件有哪些你了解高中地理雾形成的原因及条件有哪些吗?贴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乳白色的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距离降至1千米以下时称为“雾”,当能见距离在1~5千米时称为“轻雾”。
从高中地理角度分析雾的成因是雾成因:在无风或静风状态下,暖湿气流遇到冷的下垫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雾。
从上面这个成因当中,我们可以分析到有三个条件:1、是无风或静风;2、是有暖湿气流;3、有冷的下垫面。
当然,这个成因也适用于陆地上的雾。
那么,“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也就是符合条件2和3了另外,就全球而言,海雾出现较多的地方,也是渔场较多的地方。
渔场成因也有两种,包括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上升流(秘鲁渔场)寒暖流交汇多海雾前面已经说了,那上升流的地方为什么也多海雾呢上升流的地方。
多出现在热带沙漠气候的海边而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无风,符合条件1)气候特征为高温少雨,但昼夜温带大,日出前后陆地温度较低(符合条件3)日出前后。
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相对暖湿的气流因此,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海边,容易形成海雾例如美国西海岸,秘鲁海岸,非洲西南部海岸(最近的模拟题经常出现)和西北部海岸。
海雾是什么意思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华)现象,由于水滴或冰晶(或二者皆有)的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雾的厚度通常在200400米左右。
海雾在海上形成后,会随风逐流,向风的下游扩展。
在沿海地区,海雾可以登陆深入陆地,有时达几十公里,登陆后的海雾,仍保持海雾的特征,但在新的环境影响下,很快变性消散,或变成低云。
在近海处,登陆的海雾虽不断消散,却又不断有新的海雾从海上补充,所以沿海地区有时海雾会持续几天。
高考地理常见考点答题模板1、先给个母题,然后举几个提问例子,其实都是一道题(例如某某湖泊干涸的原因)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②降水稀少,河流补给类型少,水补给量少③大量的工农业用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④全球变暖的影响2、常见术语提问题型(例如某地的主要经济形式)①第一产业以……为主,第二产业以……为主,第三产业以……为主②产业分布较为(合理)或者失衡3、凡是让你回答和"结构特点"有关的(例如某地的生产结构特点)①产业结构单不单一②某某产业的比重大,某某产业的比重小③某某产业比较发达(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通)4、为什么要这样做=积极影响=这么做有什么好处=某某有某方面的优势为什么某地能发展工业=某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雾是怎么形成的
雾是怎么形成的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都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那你知道雾的具体形成原因是什么呢?原因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
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
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
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
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冶却,便会发生凝结。
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
因此,凡是在有利于空气低层冷却的地区,如果水汽充分,风力微和,大气层结稳定,并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雾。
一般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形成雾的机会更多,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凝结核存在。
雾与天气的关系:雾是千变万化的,纷繁复杂的,但不外乎辐射雾、平流雾两种。
现象虽纷纭,本质都是一个:水气遇冷凝结而成。
有时雾出预报晴,有时雾出预报雨,似乎混乱不堪,但是只要掌握了辐射雾、平流雾的特征,多方观察,仔细分析,就能准确地抓住雾与天晴、落雨的规律,以便预测天气了。
这对于农业、交通、航天、航海都有用处。
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认识这个道理了,并反映在许多民间谚语里。
如:“黄梅有雾,摇船不问路。
”这是说春夏之交的雾是雨的先兆,故民间又有“夏雾雨”的说法。
又如:“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裳。
”这是说冬雾兆晴,秋雾也如此。
准确的看雾知天,还必须看雾持续的时间。
辐射雾是由于天气受冷,水气凝结而成,所以白天温度一升高,就烟消云散,天气晴好;反之,“雾不散就是雨”。
雾若到白天还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阴雨天了,因此民谚说:“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兆雨兆晴雾有的兆雨,有的兆晴。
从气象学的知识里可得到解释。
只要低层空气的水气含量较多时,赶上夜间温度骤降,水气就会凝结成雾。
微专题03雾专题
高中地理高考微专题之雾专题高频点01 雾的定义雾是由悬浮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雾是液态的。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与云的不同之处在于,云生成于大气的高层,而雾接近地表。
空气容纳的水汽是有限度的,当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也就饱和了。
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容纳的水汽多少也与气温高低有关。
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反之则越少。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高频点02雾的形成条件1.充足的水汽:如①临海;①雨季;①多河湖水域。
2.降温条件:①低纬寒流降温:高纬暖流流经,遇冷凝结;①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大等);①下垫面冷,空气与下垫面温差大,空气受冷凝结。
3.空气中有凝结核:如工业排放粉尘多4.大气稳定:无风或微风、逆温,地形相对封闭。
高频点03雾的类型(1)上升冷却形成: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等。
(2)水平冷却形成:平流雾(海上、沿海较多)。
(3)辐射冷却形成:辐射雾。
(4)混合雾、城市雾。
(一)辐射雾夜间,尤其时晴朗微风的夜间,地面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接触冷地面和空气本身的辐射冷却,空气中水汽达饱和,形成雾。
1、辐射雾出现的条件:晴朗的夜空;微风;近地面水汽充沛;气温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2、辐射雾的特点:①季节性和日变化明显,多出现于秋冬季,一般夜间至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逐渐消散;雾起的越早,消散的就越晚,反之,则越早。
①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潮湿的谷地、洼地、盆地等;①范围小、厚度不大,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地面雾越浓。
雾的分类及形成原因:
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第五种雾为锋面雾:
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
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
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
因为锋面附近的雾常跟随着锋面一道移动,军事上就常常利用这种锋面雾来掩护部队,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其他雾: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又增添了许多新雾。
比如:工业排放废气形成的废气形成的光化学烟雾,锅炉、窑炉和生活小煤炉排放的黑色烟雾等。
2011-12-29 17:10:49 举报| |
王丽等级:学员文章:8 注册:2011年9月9日小大第2楼个人展示| QQ | 邮箱| 主页| 发短信| 加为好友
很全面,学习了。
昨天的大雾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是辐射雾和其他雾的综合吧。
高考二轮复习微专题:雾
三、雾的类型
(一)辐射雾
夜间,尤其时晴朗微风的夜间,地面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接触 冷地面和空气本身的辐射冷却,空气中水汽达饱和,形成雾。
1.辐射雾出现的条件:晴朗的夜空;微风;近地面水汽 充沛;气温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2、辐射雾的特点: ①季节性和日变化明显,多出现于秋冬季,一般夜间至 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逐 渐消散;雾起的越早,消散的就越晚,反之,则越早。 ②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潮湿的谷地、洼地、 盆地等; ③范围小、厚度不大,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 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地面雾越浓。
三、雾的类型
(三)蒸发雾
冷空气流到暖水面上时,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由于暖水面蒸发而形成的雾。 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当暖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 气中冷却达到过饱和时可形成;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或暖洋流移动到气团控制区 均可形成。
三、雾的类型
(四)上坡雾
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气温降低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 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南 非开普敦桌山的上坡雾很著名。
三、雾的类型
(二)平流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 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 种雾常伴随毛毛雨的天气。
海雾:(1)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 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 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 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2)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 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 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 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 雾。 (3)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 会凝结,形成海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雾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年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1.D 2.D
1.雾的形成及分类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
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2.雾消散的原因
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雾是在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冷却到一定程度,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雾一般有生成、持续、消散三个阶段。
下面图为1991~2010年九华山山坡(海拔680米)与山脚(海拔20米)逐小时雾的生成次数百分比、消散次数百分比(雾的生成次数百分比指该时段生成雾的次数占雾日总次数比重;雾的消散次数百分比指该时段消散雾的次数占雾日总次数比重)。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
A.山脚雾大都在05~09时生成
B.山脚雾生成的次数远大于山坡雾
C.山坡雾生成峰值时间比山脚约迟1小时
D.山坡雾消散峰值时间比山脚约迟1小时
2.据观察山坡雾持续时间比山脚雾长,主要原因可能是
A.山坡能见度低
B.山坡低温状态持续时间长
C.山坡坡面增温快
D.山坡风力大且持续时间长
雾是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的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C.沿线工业污染严重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
4.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为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读图完成5—7题。
5.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
A.风力微弱B.水汽较多C.凝结核多D.植被茂盛
6.大雾天气多,其影响表现为
A.天气多变,游客急剧减少B.空气质量下降,诱发呼吸道疾病
C.视线下降,影响缆车运行D.气温变化和缓,茶叶的品质优良
7.该山可能位于我国
A.青海省B.云南省C.安徽省D.山西省
费尔南迪纳岛是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635平方千米。
该岛气候凉爽干燥,草类茂盛。
岛上鸟类众多,但少有哺乳动物。
每年6月天气骤然变化,“浓湿雾”从海上汹涌而来。
结合相关材料,回答下题。
8.关于费尔南迪纳岛上“浓湿雾”的说话不正确
A.受南赤道暖流影响,水汽充足B.“浓湿雾”从东南方向涌来
C.雾的形成与大气稳定度有关D.受下垫面冷却而凝结成雾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题。
9.图中,雾日最多的区域是
A.甲B.乙C.丙D.丁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提起庐山,人们常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
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识庐山真面日”;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于山岭间,半隐仙境,半留人间。
下图为“庐山附近地区示意图”。
分析庐山多云雾的自然原因。
11.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