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国学教案

合集下载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学第七课的内容,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和背景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生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古文和典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教师点拨(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总结,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亮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外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国学书籍或者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国学知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国学的学习保持持续的热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国学第七课进行讲解,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目录第1课以史为鉴 (2)第2课惜时(一) (5)第3课惜时(二) (8)第4课读书 (11)第5课恕人律己 (14)第6课孝道 (17)第7课夫妻之道 (20)第8课交友 (23)第9课居安思危(一) (26)第10课居安思危二) (29)第11课弃恶扬善(一) (32)第12课弃恶扬善(二) (35)第13课金钱观(一) (38)第14课金钱观(二) (41)第15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4)第16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7)第一课以史为鉴【经典吟诵】昔时贤文,诲汝谆谆(zhūn zhūn)①。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②。

观今宜鉴(jiàn)古,无古不成今③。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④。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jīn jū)。

【快乐解意】①昔时贤文,诲汝谆谆: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②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③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你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④三老:乡官之名,指经验丰富的老人【故事会】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传说河北有个地方曾经盛行养鸡,每家每户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只鸡。

有一次,村里闹鸡瘟,从多少个地方请大夫都治不好,于是就有人提议请神仙来帮忙。

可又没有人知道神仙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请。

又有人说:“我们可以把鸡毛烧焦,焦味飞到天上去,神仙肯定闻得到的。

”人们都夸是好办法。

果然,羽毛的焦味传到了天上,让玉皇大帝闻到了,知道凡间肯定有灾难,就派太白金星下凡来看一看。

太白金星来到村里后,见到了三位老者,就上前问村里出了什么事,听完之后,就给了那二位老者一瓶仙水,说:“你们把这个倒在井里,再拿去喂鸡就没事了。

”?说完就飞上了天。

那天夜里三位老者就遵照着神仙的话做了,第二天还让村民都来取水喂鸡,就这样一场灾难被平息了。

从此,村里人无论什么事都会先去问一问这三老,时间久了也就留下了这条习俗:“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国学5备课

国学5备课

对待堂表兄弟,要如同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友爱。

广义来说:对一切年纪与父亲相当的长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一切年龄稍长于我的人,要以对亲兄长一般对待。

三、神奇的汉字“长”1、讲述“长”的演变过程。

2、学生读课本中的文字,了解长的演变。

四、日积月累《张释之敬老》1、自读故事《张释之敬老》加深同学们敬老意识。

思考,怎么做才能算是敬老,张释之是怎样敬老的?2、听故事,谈感想张良与圮上老人秦始皇时代有一个名叫张良的人,有一天他走到桥上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桥边,脚抬起来的时候鞋子刚好掉下桥,老人便说:“年轻人快来帮我捡鞋子。

”张良把鞋子捡起给老人,老人又说:“你不会帮我穿上吗?“张良帮老人将鞋穿上。

老人对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明天天亮时到这里来,我有话对你说。

隔天一早,老人比张良早到,老人很生气的走了。

第二天,张良天还没亮就到桥上,老人还是比他早到。

第三天张良决定不回家,一整夜在桥上等老人,到五更天时他看到老人出现,老人很高兴便送他一本兵书。

张良努力研读兵书,最后帮助刘邦推翻秦朝。

引导: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白发苍苍的老者,无论是你的亲戚还是陌生人,我们都要以一种谦卑的态度,为他们的晚年提供帮助。

张良之所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他尊老的行为是密不可分的。

五、诗歌赏读《夜宿山寺》六、完成课后“说一说”,遇到下面的情况,怎样做才是合适的?投影出示28页的内容。

1、学生读一读,想一想。

2、小组合作交流。

3、集体展示,交流。

七、总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如何与长辈兄长相处,如何规范日常生活中的坐立行走,是一门大的学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饮食、坐走、叫人等方面所要遵从的礼仪规范,希望同学们对照着自己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为一名贤能之人。

五、布置作业1、复习《入则孝》2、对照《弟子规》,看看你做到了哪几条。

国学教案(5篇)

国学教案(5篇)

国学教案(5篇)第一篇:国学教案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教学目标: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2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一、复习已学语句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二、新授感悟1.自读《三字经》中从“首孝弟,……千而万。

”2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2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2句三字经的含义。

〘解释〙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问:从这句话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

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解释〙天的万物得计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接着还有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

(问:这一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请说一说。

)〖师〗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

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5、大家大概理解了这些句子的含义了吗?多读书吧,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巩固: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大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

大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

第1课孝为根本备课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一、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二、教学难点: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

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

(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就是---(出示课题)“孝为根本”。

2.解读课题:神奇汉字—孝。

(1)观看视频:“孝”字的演变(2)说一说:你对“孝”字的理解。

(生自由答)师小结: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

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

组起来就是个“孝”字。

你看,多么形象!除此以外,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古人又有哪些其它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是怎么说的吧!3、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最新国学经典教材 国学第五册

最新国学经典教材 国学第五册

国学经典教材国学第五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第2课无违为孝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以为孝乎?”(《为政》)第3课克己复礼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刚、毅、木、讷进仁”(《子路》)第4课人以为己任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价》)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敏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述而》)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乡党》)第6课不违和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雍也》)”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国学第五册《论语》

国学第五册《论语》

“ 事”,侍奉。“几”,轻微,和顺委婉。“劳”, 忧虑。
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如果父母有过错,要委婉地劝谏 。如果父母不听从自己的意见,态度仍然要恭敬,不要冒犯 他们。子女即使忧虑发愁,也不抱怨。
20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 惧。”《里仁第四》
32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鲁国拥立敬归的妹妹齐归生的儿子公子裯为国君。穆叔 不愿意,说:“太子死了,有同母兄弟就立他,没有就立年 长的。年纪差不多就选择贤能的,贤能又差不多就占卜,这 是古代的常规。死去的子野并不是嫡子,何必非要立他母亲 的妹妹的儿子?而且这个人,居丧却不哀痛,父母死了反而 有喜悦的脸色,这叫做不孝。不孝的人,很少不捣乱的。假 如立了他,必然造成季氏的忧患。”季武子不听,结果立了 他。等到安葬襄公,三次更换丧服,丧服的衣襟脏得好像旧 丧服一样。当时昭公已十九岁了,还有孩子脾气,君子因此 知道他不能善终。
本文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 、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 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这一方面显示了“孝” 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 念。
第一则因为孟懿子之父孟僖子曾留下遗命让他向孔子 学礼。古人不仅生时讲礼,对丧礼、祭祀之事也十分谨慎。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9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一、孝敬 01 孝为根本
10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01 孝为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 者,其为人之本与!” 《学而第一》1.2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目录第1课以史为鉴,,,,,,,,,,,,, 2第2课惜时(一) ,,,,,,,,,,,,, 5第3课惜时(二),,,,,,,,,,,,, 8第4课读书,,,,,,,,,,,,, 11第5课恕人律己,,,,,,,,,,,,, 14第6课孝道,,,,,,,,,,,,, 17第7课夫妻之道,,,,,,,,,,,,, 20 第8课交友,,,,,,,,,,,,, 23第9课居安思危(一),,,,,,,,,,,,, 26 第10 课居安思危二),,,,,,,,,,,,, 29第11 课弃恶扬善(一) ,,,,,,,,,,,,, 32第12 课弃恶扬善(二)35,,,,,,,,,,,第13 课金钱观(一),,,,,,,,,,,,, 38第14 课金钱观(二),,,,,,,,,,,,, 41第15 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 4447 第16 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zh ūn zh ū)n①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②。

观今宜鉴 (ji à)n 古,无古不成今③。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④。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j īn j ū)。

【快乐解意】① 昔时贤文, 诲汝谆谆: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 来谆谆教诲你。

②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③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你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 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④ 三老:乡官之名 ,指经验丰富的老人第一课经典吟诵】以史为鉴故事会】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传说河北有个地方曾经盛行养鸡,每家每户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只鸡。

有一次,村里闹鸡瘟,从多少个地方请大夫都治不好,于是就有人提议请神仙来帮忙。

可又没有人知道神仙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请。

又有人说:“我们可以把鸡毛烧焦,焦味飞到天上去,神仙肯定闻得到的。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DF
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日积月累
求生害仁 楚国灭掉陈国�毁坏了陈国都城的西门�又命令投降 的人重修城门。 子贡为孔子驾车�经过这里。他看到孔子并没有停车 的意思�感到很奇怪�就问道�‚按照礼制�经过三个人 面前�必须下车行礼�经过两个人面前�必须伏轼致敬。 现在�经过这么多人面前�您怎么不表示敬意呢�‛ 孔子回答说�‚求生害仁�不是君子所为。国家灭亡 了�而浑然不知�是不智�知道国家灭亡�而不奋起抗争� 是不忠�接受国家灭亡�而不死战�是不勇。修筑城门的 人虽然众多�但都是不智、不忠、不勇的人�我为什么要 尊敬他们呢�‛
矣。‛《卫灵公》
日积月累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而被封为上卿� 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就有意躲着廉颇�避免发生冲突。别 人以为他畏惧廉颇�廉颇也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 ‚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在国 家面临危难时�我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呢�‛ 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光着上 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家请罪�说�‚想不到您这样 宽宏大量�‛ 从此以后�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父母死后�子路做了大官。每当吃着丰 盛的饭菜�他总是慨叹说�‚现在父母去 世了�我想再为父母去背米�已经是不可 能了�‛
是啊�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 养而亲不待‛呀�
• 诗歌赏读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经典诵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
第十一课 安贫乐道
经典诵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
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 而》

幼儿园国学信5教案中班

幼儿园国学信5教案中班

幼儿园国学信5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国学简介–介绍国学的定义、来源及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2.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中的经典诵读和典故故事。

–回顾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3.国学艺术–引导幼儿了解国学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鼓励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增强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故事讲解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国学经典和典故故事。

2.互动讨论法–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观察,与幼儿进行互动问答,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色彩搭配法–利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让幼儿在手工制作中感受到国学艺术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引(10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事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国学简介(20分钟)•通过故事情节引出国学的定义和来源,帮助幼儿理解国学的概念。

•以简单的语言讲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幼儿了解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3. 国学经典(30分钟)•选取适合幼儿理解的国学经典诵读,进行集体朗读和个别表演。

•通过故事和图画书的形式,介绍国学经典中的典故故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

4. 国学艺术(40分钟)•以展示国学艺术品的图片或实物为引导,介绍国学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体验并创作属于自己的国学艺术品。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对国学的认知程度。

2.通过幼儿的手工制作作品,评估他们对国学艺术的把握和创造力的发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幼儿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幼儿园国学信5教案中班

幼儿园国学信5教案中班

幼儿园国学信5教案中班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2.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3.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国学概念的介绍和解释;
2.《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简单学习。

三、教学难点
1.国学经典的深层次的解读;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国学知识来培养和引导幼儿。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国学讲解(15分钟)
介绍国学的概念,让幼儿认识到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国学经典(25分钟)
通过诗歌的朗诵、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

3. 游戏猜谜(20分钟)
以诗歌为材料,设计游戏让幼儿自由猜谜、接龙等,加深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记
忆和认知。

4. 活动实践(25分钟)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国学知识,在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创
意和想象力,培养感性思维。

五、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幼儿的生活表现、活动实践成果、思维逻辑的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评估和教学反馈。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在幼儿学习国学知识的同时,强调了幼儿的综合能力的提升,设计的游戏猜谜和生活实践环节,增加了幼儿领会能力的培养,但也存在教学难点和不足之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和创新,积极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模式和路径。

国学第五册第四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五册第四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五册第四课讲解教案标题:国学第五册第四课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国学第五册第四课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相关的国学知识和概念。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国学第五册第四课的主题和内涵。

2. 掌握相关的国学知识和概念。

教学准备:1. 课本《国学第五册》第四课的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古代书法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国学的了解和认识。

二、呈现(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国学第五册第四课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2.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课文的主题和背景。

3. 分段讲解课文的内容,注重解释生字、短语和句子的意思。

三、讲解(20分钟)1. 通过教师的讲解,详细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国学知识和概念,如经史子集、六艺、四书五经等。

四、练习(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练习过程,解答他们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对国学的学习保持兴趣和热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在家完成与本课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进行相关的研究。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对国学第五册第四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理解。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解释生字、短语和句子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得到了培养。

国学第五册第六课课件_诗词五首(第五册第六单元)

国学第五册第六课课件_诗词五首(第五册第六单元)

《国学第五册第六课课件_诗词五首(第五册第六单元)》摘要:[教学目].激发学生和欣赏诗词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能力,)()教师背这两首诗词(学生教师是否有背错地方)然与学生共背遍,.课堂训练()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傲》[教学目].激发学生和欣赏诗词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能力.了五首诗词所表现出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些不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深厚艺术感染力3.了与这些诗词有关学常识[教学重难]教学重.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方法.语感培养和表现手法学习教学难学生对作品写作背景缺乏定了给作品整体感悟带某种困难[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背质疑研讨感悟(说诗词朗和背诵是教学课关键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或是词上或是诗句上或是关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学讨论无法问题可以存疑或作研究性学习课题课外作深入探讨然让学说说或写各感悟到东西).教师或听录音扫清障碍学生诵质疑释疑感悟3.教师扫清障碍听录音学生背教师讲析诗句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学生感悟(说以上三种教法致适用三种不班级种适用整体较班级二种适用整体尚班级三种适用整体般甚至较差班级)媒体设计.多媒体选取以下材制作成课件刘旦宅先生96年7月据陶潜《饮酒》(其五)诗作画(见王易鹏选《古代诗歌选》册0页插图少年儿童出版社96年0月版)B.陈老莲《采菊东篱下》诗画(见图《古诗三首》6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000年9月l版)巴图《唐诗三首》《行路难》配图(见该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999年5月版).图《唐诗三首》55页《临洞庭上张丞相》配图.图《唐宋词三首》6页上《渔傲塞下秋风景异》配图(上海古籍出版社999年9月版).录音机有关五首诗词录音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卡片各张共五张教学数课日寸[教学步骤]方案课这课初步接触五首诗词并进行生教学重教学《饮酒》、导语设计说起我国诗歌总有种豪感确我国诗歌远流长就以《诗》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诗歌发展程出现不少流派田诗派就是其旧代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人乡村通对然景物尤其是田风光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称田诗写这类诗诗人也就被称田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田诗人他与早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己亲口尝尝得真切今天我们就品陶渊明《饮酒》诗美味吧!(说这段导语设计目主要有二是激发学生学习诗词兴趣二是简介了田诗派及其代表人物)二、题陶渊明元亮说名潜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下心走上归田路东晋末年玄学盛行背景他诗表现出种新人生观与然观反对用对立态看待人与然关系强调入与然体性追人与然和谐他共写《饮酒》诗0首这里选是其五首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饮酒以写但所写诗容不定与饮酒事情有关而抒写是己志趣诗写作约是作者归田0年(7年)诗写他农村里悠然得隐居生活通对眼前景物叙写说明心远地偏哲理表达了作者从然景物寻到乐趣恬适心情和丰富精神生活三、研习课.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听五首诗词录音遍;接着听《饮酒》遍听清音、诗句节拍及重音处等等然学生对照课释遍再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说这是了正音、明节拍以及学生己初步了课等)()给加词语音并补充《饮酒》释喧(xā)金樽(zū)珍馐(xū)刈(ī)麦箪(ā)食饷(xǎg)田秉(bǐg)穗嶂(zg)人不寐()燕(ā)然补充释①喧吵闹声音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③心远地偏己心灵已远离了尘俗牵缠所住地方然也就像显得清静起了④辨说明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表达(3)教师根据己体会《饮酒》两遍()打出课件或B让学生诵课多遍(5)指导背诵熟理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层次开头四句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人人往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牵纠那么所居地方然也就像清静起了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二层次承接心远地偏而写下是说对美然景物欣赏能获得无限趣沿着这样理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课研讨()对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理①既然生活人人往环境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车马喧并非指平老姓往往干活车马发出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交往而无车马喧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俗世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类了②悠然见南山见有版作望能说说两种版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心地看下而望却是眼睛有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识视见是无识瞥见用见正合作者悠然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然了③如何理有真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诗?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总结这当可以领悟到然和生活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种真谛用抽象概括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特色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浅显结构上是精妙境是高远所含哲理也是深刻3.欣赏品味()名句品味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成写景名句王士禛《古学千金谱》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片化机天真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偏有真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品名句()诗两句结构上作用明确诗两句全诗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形象所要表达深层义又把者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参见骆玉明对《饮酒》诗鉴赏说).学生质疑讨论教师明并结5.课堂训练()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逐步把握欣赏诗词方法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面上思其次运用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境从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己感悟6.课堂结打出投影片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己乡村里悠然得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心远离了尘俗牵缠了他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美景感到生活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热爱四、布置作业.默写《饮酒》.预习并熟课其余四首诗词了作者有关情况3.课外陶渊明《归田居》(其、其三)[板设计]饮酒陶渊明二课这课重教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渔傲》另两首唐诗以课外主、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饮酒》诗比我们这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营管理处田风光领略了它特有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到我国学史上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紧我们这两处景观重欣赏孟浩然和仲淹走马观花看看李白和白居易学们吗?(说这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交代了这课教学安排引发思考和想像)二、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3)当孟浩然仍是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做事苦无人引荐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居相位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首干谒诗干谒思是对人有所而请见仲淹所处北宋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00年到03年仲淹任陕西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他作了《渔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首词着力渲染了边塞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乡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志词首开边塞词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扫花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词风成苏轼、辛弃疾豪放派先声三、研习课.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将三首唐诗和首宋词录音听遍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傲》录音各听遍然给6分钟让学生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准确(说这样做目是激发学生快速背兴趣并熟基础上背学生般能较快背出)()教师背这两首诗词(学生教师是否有背错地方)然与学生共背遍(说教师作出背表率既激发学习兴趣又营造种背诗词氛围师生共学融体让学生教师是否背错是了使学生听得更认真)(3)补充释涵虚指水映天空济渡端居闲居不仕耻有愧坐观旁观徒有空有、白白地有()让学生再结合这两首词有关释进行诵、理形成己认识(5)打出课件、让学生理与认识跟课件展示画面相对照看看理上有何不有什么新认识.课研讨()孟诗三、四两句是写什么?明确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描写洞庭湖名句云梦泽是古代泽气蒸写出了湖广阔浩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澎湃动荡力量巨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广与活力()如何理四句诗?明确四句由前面写景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作者面对广袤湖水而触发想其实这是对己现状比喻我己还是野身要被录用进入士列却没人接引这正如要渡湖却无舟船样了不失己身份推说己闲居不仕是有愧当今圣明天子两句揭出了己目前感受旁观别人垂钓空有番期望得到鱼心情言下是我也很希望做垂钓者希望张九龄能给我渔具以实现获鱼心愿两句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门径(3)如何评价这首诗艺术特色?明确干谒诗是不容易写它往往会写得低三下四露出寒气相这首干谒诗却写得得体有分寸不失身份委婉含蓄又表达充分写洞庭湖广阔浩巧妙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这古语翻出新实属难得()仲淹《渔傲》燕然勒归无计如伺理?明确从面上看这句是说燕然山上还刻石记功归问题还无计可施其实这里计应是打算做计划思是说还不曾破敌国立功回问题还考虑这归无计应是具有积极义(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如何理?明确人不寐指守边将士睡不着将军白发征夫泪句将军白发与征夫泪可理是修辞手法由长期守边边疆生活又极其艰苦敌人破军功立思乡思亲情当然不能免将士们不免早生华发也常会流下思亲热泪但与前面那句燕然勒归无计系起看这并非是消沉、怨慨泪而是种忠孝不能两全悲壮隋3.欣赏品味品味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对上述名句欣赏品味见前面课研讨相关部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写得精练而有气势着句眼前出现幅边塞画人烟稀少边塞有座孤城两边光秃秃重峦叠嶂上空飘浮着缕缕青烟悲壮角声和杂乱边声四野回荡城门紧闭片荒凉(5)长风破浪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是李白《行路难》(其)名句化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句它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人们以种信心种勇气股力量相信困难终将阴云当能消除那种让你显身手、施展才华机遇等着你了令人荡气回肠精神振奋.课堂训练()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傲》()初步背诵《行路难》和《观刈麦》5.课堂结打出投影片分别介绍李白及其《行路难》和白居易及其《观刈麦》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渔傲》另外因课关系将李白和白居易两首诗作了走马观花式浏览尽管如我们已初步感悟到了唐诗魅力和宋词风采我们若真是旅游团可真应验了不虚行这句话了不我们观赏绝不是到止我们今学习还要作更广泛更深入欣赏品味四、布置作业.背诵和默写这五首诗词.课外再这五位诗人些诗词背背[板设计]方案二、简要介绍诗词有关知识及学常识二、听录音或教师以正音、明节拍三、扫清障碍四、反复诵力会背或基会背五、整体把握诗感悟诗词妙六、质疑、释疑和交流感悟七、布置作业方案三、布置预习提出预习要二、新旧知识相系复习已学相关诗词方面知识及学常识(关作作品)并补充与这课有关而又作介绍诗词知识、作作品等容三、教师课两遍以起正音和烘托气氛作用四、让学生反复诵课试着背诵默写五、鼓励学生质疑并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六、再让学生背整体把握诗并整理己感悟所得七、布置作业[备教]●卡片①陶渊明(365或37或3767)《晋》《宋》谓其系陶侃曾孙人亦有疑其说者祖茂曾任武昌太守父逸曾任安城太守太元十八年(393)任江州祭酒元兴三年(0)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旋又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义熙元年(05)任彭泽县令职8天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诏征著作郎称疾不就今存诗人辞赋二十余多归隐作散以《桃花记》有名构想无剥削无压迫理想王国《五柳先生传》是传性作品《归兮辞》叙写归隐原因及隐居舒畅情怀赋以《感士不遇赋》揭露弊深鞭笞力诗以田诗成就高代表作《归田居五首》《饮酒诗二十首》等表现对黑暗社会憎恶对田生活热爱和对然景物赞美《杂诗十二首》表现不盛年、及勉励积极思想《咏荆轲》《山海精卫衔微木》等寄寓怀抱颇多慷慨悲愤音其作品也有明哲保身、及行乐、人生无常消极思想流露艺术上兼有刚健豪放与恬静清淡特色而者能代表其艺术风格其诗情感真切境淡远语言质朴玄言诗统治晋代坛能独树帜其人、其不合尚故不当世所重刘勰《心雕龙》对其作评价钟嵘《诗品》仅将其列入品萧统早重视陶诗者始编陶诗八卷并其作传及序但《选》所选陶诗不及谢灵运多唐始被重视李白杜甫所推崇至宋更受人普遍重视清沈德潜评陶六朝流人物(钱仲等主编《国学辞》上海辞出版社997年7月版)●卡片②陶谢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游因二人长描绘然景物故世以二人并称其创作开山水田诗派对世作如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义、韦应物、柳宗元、杨万里等颇有影响(钱仲等主编《国学辞》上海辞出版社997年7月版)●卡片③李白(7076)唐诗人太白青莲居士开元十二年(7)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足迹遍长江下游地区西入长安贺知见惊谪仙人仕无成遂东归移居任城与孔巢父等隐徂徕山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召征入京供奉翰林三因权贵谗毁赐金还山与杜甫、高适游梁宋归东鲁受道箓齐州紫极宫复漫游吴越、幽燕等地安史乱起受永王李璘召入幕府璘败系浔阳狱长流夜郎道遇赦放还漂泊江汉、洞庭、江西、宣城、金陵等地依族叔李阳冰当涂上元二年(76)李光弼出镇临淮欲以6岁高龄前往从军病还卒当涂人称李翰林或李谪仙唐代伟诗人(钱仲等主编《国学辞》上海辞出版社997年7月版)●卡片④白居易(7786)唐学乐天晚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长庆二年(8)出杭州刺史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宝历元年(85)复苏州刺史病告归会昌二年(8)以刑部尚致仕闲居洛阳皈依佛教以诗酒适卒谥曰丈初与元稹并称元白唐新乐府倡导者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论诗重视诗歌讽谕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合而著歌诗合事而作(《与元九》)要作品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新乐府序》)以充分发挥其补察政、泄导人情(《与元九》)社会功能故其《新乐府》《秦吟》不少具有强烈现实义和艺术感染力但因片面强调社会功能亦有表现直露、议论太切毛病(钱仲等主编《国学辞》上海辞出版社997年7月版)●卡片⑤仲淹(98905)宋政治、学希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真宗祥八年(05)进士初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天圣六年(08)晏殊荐阁较理迁吏部员外郎因忤吕夷简罢知饶州庆历元年(0)与韩琦并陕西略副使庆历三年授参知政事针对北宋积弊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因上十事疏权贵不容出河东陕西宣抚使皇枯四年卒徐州谥正追封楚国公追封魏国公《四库全总目》卷五二称其人品事业卓绝不.借以传其论著非虚饰词藻者所能比其多直陈弊抒写怀抱代表作有《岳阳楼记》《上执政》《上张右丞》等诗亦高妙如《庐山瀑布》极具气势《江上渔者》清新可诵词亦擅长《渔傲》即备受称颂杰作(钱仲等主编《国学辞》上海辞出版社997年7月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雨晴》二.教学目标:1.会背《雨晴》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最新国学课教案(精选

最新国学课教案(精选

最新国学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孟子与告子的辩论背景和起因。

2.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

3. 孟子如何通过举例和比喻来论证“性善论”。

4. 对话中涉及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孟子的“性善论”观点,认识到人性本善的重要性。

2. 通过分析孟子与告子的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孟子“性善论”的哲学内涵及其论证方法。

2. 教学重点:孟子与告子的辩论过程,以及其中所涉及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段关于人性的短片引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

2. 教材讲解:详细讲解孟子与告子的辩论背景、过程和孟子“性善论”的观点。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性善论”的内涵。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性善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6. 分享与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讨论成果,促进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孟子·告子下——性善论2. 板书内容:孟子与告子的辩论背景和起因孟子提出的“性善论”孟子如何通过举例和比喻来论证“性善论”对话中涉及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孟子的“性善论”及其意义。

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对“性善论”的理解和看法。

2. 答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们天生具有良知和道德观念。

性善论的意义在于强调人们应该追求道德的完善,发挥自己的良知,做善事。

结合生活实例,可以举例说明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往往会产生同情心和怜悯之情,这正是人性善良的体现。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进一步论证“性善论”的正确性。

国学的教案大班

国学的教案大班

国学的教案大班教案标题:国学的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国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国学经典:《论语》、《诗经》、《孟子》等。

3. 国学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国学经典和相关内容。

2. 适合大班学生的互动活动和游戏。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想法。

主体活动:1. 介绍国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向学生解释国学的重要性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

2. 展示国学经典的图片或课件,简要介绍《论语》、《诗经》、《孟子》等经典著作的内容和作者。

3. 利用互动活动,例如分组朗读经典诗句、角色扮演《论语》中的对话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学经典的魅力。

4. 引导学生讨论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例如仁爱、正义、尊重、智慧等,并与学生分享相关的故事和案例。

5. 组织学生参与小游戏,例如国学知识问答、传统文化拼图等,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国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2. 鼓励学生表达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分享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国学经典,例如《三字经》、《百家姓》等,培养对国学的深入了解和研究。

2. 组织参观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博物馆或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或小作业,例如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查他们对国学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活动,提高他们对国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国学教案幼儿园范文

国学教案幼儿园范文

国学教案幼儿园范文国学教案:了解古人故乡和生活的美丽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国学故乡和生活的美丽,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古人故乡的美丽景色。

2.一些小玩具和手工材料供幼儿手工制作。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古人故乡的美丽景色,如山川、湖泊、村庄等。

引导幼儿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兴趣。

2.感知古人生活的美丽(10分钟):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向幼儿介绍古人的生活,例如穿越古代乡村、参观古代建筑等。

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古人生活的美丽之处。

3.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主题,例如古代农田耕作、古代建筑、古代节日等。

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手工制作(20分钟):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手工制作,例如制作一个小农场,用纸盒和纸板制作古代乡村景色等。

5.观摩展示(1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手工作品,并让其他小组观摩和欣赏。

鼓励幼儿评论和欣赏其他小组的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6.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幼儿对古人故乡和生活的美丽有什么新的认识。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古人故乡和生活的美丽,例如通过图书馆借阅古代乡村生活的绘本。

2.可以带领幼儿实地参观一些古代建筑或景点,让幼儿亲身感受古人生活的美丽。

小学国学教案课件

小学国学教案课件

小学国学教案课件教案标题:传统文化之国学教学教案目标:1. 通过国学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古代建筑、书法、绘画等,引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与讨论(10分钟)1. 介绍国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讨论国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汉唐、宋明等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作品。

三、国学经典导读(15分钟)1. 选择一部国学经典,如《论语》、《诗经》等,简要介绍其内容和作者。

2. 分发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四、课堂互动活动(20分钟)1. 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国学的理解,创作相关作品,如诗歌、书法、绘画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作品展示,并进行互评和点评。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国学,并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2. 国学经典相关阅读材料。

3. 课堂互动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国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创作能力。

教案特点:1.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结合现代社会,让学生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案建议与指导:1. 在导入环节中,尽量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概念解释与讨论环节中,引导学生思考国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国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课宽教学目标: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3.正确理解课文关于“宽"的主题思想,了解儒家宽仁、宽厚的人伦道德与政治主张。

4.体会《论语"宽"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宽广、博大的胸怀。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感、韵味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修身单元的“宽”你能用“宽”组成哪些词语?在本课中,“宽:指的是宽容、宽厚、宽仁。

不仅当官要爱护百姓,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包容,对别人要多体谅、理解,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朗读、理解课文1.经典教育重在诵读、涵咏,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示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

可采取领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第一则句末反问句注意读出孔子失望的情绪。

2.在朗读时,要着重注意各则的诵读节奏、停顿,准确理解课文疑难字词意思,理解"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成人之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句子的意义第一则讲述了孔子对"居上"者一一统治者的三方面考查,孔子认为,居上者如果不宽厚,不恭敬地行礼,参加丧礼而不哀伤,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值得期望的呢? "宽",要求统治者实行仁德之政,只有以宽仁之心待民,才能得民心,所谓"宽则得众3.本课第二则涉及到历史人物伯夷、叔齐,对于两位贤人的生平事迹、后人对他们的评价等,三、辅助学习1、自指鼻子以表示"自己"这一行为习惯,在今天也一直保留着。

由此可见,汉字构形及其意义产生、流变,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影响后人,直到成为民族不自觉的行为习惯。

2、本课"诗歌赏读"部分选了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所抒发的报国情怀和宏远志向。

本课"日积月累"讲述了廉颇向商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蔺相如能够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能宽容、忍让廉颇过错,冰释前嫌,留下了"将相和"的美谈。

四、总结准确把握"宽"字的思想内涵,如"成人之美",告诉我们要帮助他人,鼓励别人实现进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说明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与学生的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

板书设计:第9课课宽宽容、宽仁、宽厚教后记:第10课课恕教学目标:1.理解词句和课文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3.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对《论语》中“恕"的思想有初步认知。

理解"恕"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培养自己的推己及人的情怀,遇事多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感、韵味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引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与修身相关的内容,板书课题《恕》二、朗读理解课文内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言文语感,处理好语句的停顿。

2. 本课各则情节性较强,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如第一则可采取分孔子、曾子、门人三种角色来读,重现孔门论学的情形,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对大意有初步感知。

3. 恕:意思是指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即推己及人。

学生容易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宽恕"的意思。

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区别。

朱嘉《论语集注》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忠就是尽心尽力为人办事,恕是将心比心体谅他人,两者同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时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忠"与"恕"相辅相成,合二为一,不可分割,两者相互补充,相互规定,相互包含,是实现"仁"的具体途径。

第二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子贡能够做到;而后者的主导权在他人,所以孔子说"非尔所及"。

这两种行为的施受对象、路线正好相反。

第三则:以宽容的心体谅他人,自然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再去帮助他人,"忠"的实现才有人心的基础。

因此,当子贡问可以一言终身奉行的时候,孔子只提"恕"字。

三、辅助学习1.诗歌写梅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

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2."说一说"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这句话教育我们,自己不想要的,也不应施加给别人。

正如,你不想被别人嘲笑,那么,当别人考试不及格时,你也不应该嘲笑他。

这样将心比心,相互体谅、理解、包容,长此以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人际关系也会和谐、融洽。

这是"恕"道。

板书设计:10、恕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即推己及人。

教后记:第11课安贫乐道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各则的大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感、韵味。

3.对君子“安贫乐道”的价值追求有所感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计较物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感、韵味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引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主题是“君子”。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的称号?在孔子眼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朗读、理解课文1.范读,体会停顿2.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灵活多样地朗诵课文。

3.《论语》言简意贱,言近旨远,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则,联系子贡商人的身份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子贡的问题及孔子的回答有更具体的把握;第一则记载了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

子贡善于经商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孔子根据子贡的身世和性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贫不失节,富而有礼,孔子教子贡要淡于贫富差别,注重道德修养。

子贡所说的,还只是"自守",只是保全自己,免于丧失廉耻,还没有超越贫、富的概念;而孔子所说的则是安贫乐道,忘却贫富贵贱,只一心向善,乐道好礼,日进其德。

第二则记载了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品行的赞扬。

人应该有一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颜回的行为正好印证了《学而》篇中的一句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焉,可谓好学也已。

"颜回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孔子弟子中唯一得到过孔子"好学"赞誉的人,虽然物质生活相当简陋,但他好学敏行,孜孜不倦,安贫乐道,处之泰然,以学问道德为自己的崇高追求,内心十分充实快乐!后来儒家十分推崇颜回。

第三则是夫子自道,即"安贫乐道第四则讲述了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那里偏远僻陋,文化落后,有人认为这样的地方不适宜居住,但孔子认为,君子住在那里,还有什么僻陋的呢!第四则,对"九夷"的概念作一说明,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孔子欲居九夷而不嫌其陋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三、辅助学习1.诗歌赏读带领学生反复诵读选文,了解文章大意,再进而体会作者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领会作者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板书设计:11 安贫乐道即使处境贫困,但有着精神上的坚定信仰,依然快乐自得。

教后记:第12课坚贞刚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

3.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感、韵味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话题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苏武牧羊”的故事。

2.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3.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这就是“坚贞刚毅”,关于“坚贞刚毅”的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此发表很多的言论,(板书课题:坚贞刚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12课。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正确流利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字看看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让学生自读课文,再找1~2个学生试读课文)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3.指读,点评。

4.分组赛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提示内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和译文,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2)边读边想,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体现“坚贞刚毅”的思想。

2.学生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3.交流汇报学习体会。

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曾子的这段言论你读懂了吗?重点理解“六尺之孤”、“百里之命”、“托”、“寄”、“夺”,总结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故事:白帝城托孤感受人物品质,引读:诸葛亮的忠贞不渝,苏武的不辱使命、坚贞不屈。

这正是——(齐读第一段)4.交流回报第二、三、四段。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的统称。

夺:剥夺,引申为丧失、放弃。

可以剥夺三军主帅的权利,无法强迫一个人放弃他的志向。

介绍一下你运用了什么方法理解?能用一个词说说这句话中赞扬了君子什么样的品质?矢志不渝,坚贞不屈。

读出这种精神。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出示《增从第》,同学们读读刘桢的这首诗,松柏难道没有遭到冰霜的侵袭吗?为什么依然青翠如故?跟进:同学们看诗人刘桢作此诗赠给自己弟弟仅仅是在告诉他松柏的品性吗?这种借助自然界的事物来体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咱们在习作中也可以用到。

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读这段话。

5.“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骥,千里马。

称,称赞。

称赞千里马并不是因为它的力气大,而是因为它的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