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合集下载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百度文库)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百度文库)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姓名:***班级:给排水0903学号:U*********指导老师:***目录一、总论 (2)1-1 设计要求 (2)1-2 基本资料 (2)二、总体设计 (5)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5)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三、混凝、絮凝 (6)3-1 混凝剂投配设备设计 (6)3-2加药间及贮液池 (9)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0)3-4絮凝池设计 (11)四、沉淀池设计 (15)五、滤池设计 (19)5-1正常过滤系统设计 (20)5-2反冲洗系统设计 (26)5-3 反冲洗泵房设计 (28)六清水池设计 (31)七、消毒设计 (33)八、二级泵房布置 (36)九、处理构筑物平面设计 (36)9-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36)9-2平面布置设计 (37)9-3水厂管线设计 (38)十、处理构筑物高程设计 (38)10-1水头损失计算 (38)10-2 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 (39)十一、水厂附属建筑物设计 (40)十二、课设心得 (42)十三、参考文献 (43)一、总论1-1 设计要求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1)水厂规模: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9.7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9.7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9.4万m3/d。

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2)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表1 原水水质表(3)厂区地形:(比例1:500, 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26.00m 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 km。

给水课设计算书

给水课设计算书

第一章 设计原始资料一、地理条件:地形平坦,稍向西倾斜,地势平均标高22m (河岸边建有防洪大堤)。

二、水厂位置占地面积:水厂位置距离河岸200m ,占地面积充分。

三、水文资料:河流年径流量3.76-14.82亿立方米,河流主流量靠近西岸。

取水点附近水位:五十年一遇洪水位:21.84m ;百年一遇洪水位:23.50m ;河流平常水位:15.80m ;河底标高:10m 。

四、气象资料及厂区地址条件:全年盛行风向:西北;全年雨量:平均63mm ;冰冻最大深度1m 。

厂区地基:上层为中、轻砂质粘土,其下为粉细沙,再下为中砂。

地基允许承载力:10-12t/m 2。

厂区地下水位埋深:3-4m 。

地震烈度位8度。

五、水质资料:浊度:年平均68NTU ,最高达3000NTU ;pH 值:7.4-6.8;水温:4.5-21.5℃;色度:年平均为11-13度;臭味:土腥味;总硬度:123.35mg/L CaCO 3;溶解氧:年平均10.81 mg/L ;Fe :年平均0.435 mg/L ,最大为0.68 mg/L ;大肠菌群:最大723800个/mL ,最小为24600个/ mL ;细菌总数:最大2800个/ mL ,最小140个/ mL 。

六、水质、水量及其水压的要求:设计水量:根据资料统计,目前在原地下水源继续供水的情况下,每天还需13万立方米。

水质:满足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水压:二级泵站扬程按50米考虑。

第二章 设计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第一节 设计水量计算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44333(1)(18%)131014.0410/5850/ 1.625/d Q a Q m d m h m s =+=+⨯⨯=⨯==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 ——设计供水量(m 3/d ),为13万m 3/d 。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1 设计水质要求及水量计算 (1)1.1 城市用水要求 (1)1.2 设计水量的确定 (1)2 给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1)2.1 原水水质分析 (1)2.2 给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2)3 药剂的选择及其投加方式 (2)3.1 混凝剂的选择 (2)3.1.1 固体硫酸铝 (2)3.1.2 液体硫酸铝 (2)3.1.3 硫酸亚铁 (2)3.1.4 三氯化铁 (3)3.1.5 聚合氯化铝 (3)3.1.6 聚丙烯酰胺 (3)3.2 混凝剂的投加方式 (3)3.2.1 重力投加 (3)3.2.2 水射器 (4)3.2.3 计量泵 (4)3.3 消毒剂的选择 (4)3.3.1 漂白粉 (4)3.3.2 液氯 (4)3.3.3 二氧化氯 (4)3.3.4 臭氧 (4)3.3.5 紫外线 (5)3.4 消毒剂的投加方式 (5)4 混合形式的确定 (5)4.1 水泵混合 (5)4.2 管式静态混合器 (5)4.3 跌水混合 (5)4.4 机械混合 (5)5 水工构筑物的确定 (6)5.1配水井 (6)5.2絮凝池 (6)5.2.1 隔板絮凝池 (6)5.2.2 折板絮凝池 (6)5.2.3 网格(栅条)絮凝池 (6)5.2.4 机械絮凝池 (6)5.3 沉淀池 (6)5.3.1 平流式沉淀池 (6)5.3.2 斜管(板)沉淀池 (7)5.4 过滤设备 (7)5.4.1 普通快滤池 (7)5.4.2 双阀滤池 (7)5.4.3 V型滤池 (7)5.4.4 虹吸滤池 (7)5.4.5 无阀滤池 (8)5.4.6 移动罩滤池 (8)6 水工构筑物参数设计 (8)6.1 加药间的计算 (8)6.1.1 溶液池容积W1 (8)6.1.2 溶解池容积W2 (9)6.1.3 投药管 (9)6.1.4 搅拌设备 (9)6.1.5 计量泵 (9)6.1.6 药剂仓库 (9)6.2 混合设备的计算 (10)6.2.1 设计管径 (10)6.2.2 混合单元数 (10)6.2.3 混合时间 (10)6.2.4 水头损失 (10)6.2.5 校核GT值 (10)6.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计算 (11)6.4 平流沉淀池的计算 (12)6.5 V形滤池的计算 (13)6.5.1 冲洗强度 (13)6.5.3 池体设计 (13)6.5.4 V型槽的设计 (14)6.6 加氯间的计算 (14)6.6.1 投氯量 (14)6.6.2 储氯量M (15)6.6.3 加氯设备和附属设施 (15)6.6.4 加氯间尺寸设计 (15)6.7 配水井的计算 (15)6.8 清水池的计算 (16)6.8.1 有效容积 (16)6.8.2 平面尺寸设计 (16)7 平面布置 (17)8 高程布置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8)1 设计水质要求及水量计算1.1 城市用水要求给水处理厂出水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要求。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前言 (4)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1.1.1 总体目标 (4)1.1.2 具体目标 (4)1.2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1.2.1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4)1.2.2 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1.3 设计参考资料 (5)1.4 设计成果 (5)第二章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6)2.1 设计资料 (6)2.1.1城市现状 (6)2.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6)2.1.3水源水质资料 (6)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7)2.2.1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 (7)2.2.2 本设计净水处理工艺流程 (7)2.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8)2.3.3絮凝池 (9)2.3.4 沉淀池 (10)2.3.5 滤池 (11)第三章主要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3.1 加药间设计计算 (13)3.1.1. 设计参数 (13)3.1.2. 设计计算 (13)3.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3.2.1设计参数 (15)3.2.2 设计计算 (15)1.设计管径 (15)2.混合单元数 (15)3.混合时间 (15)4.水头损失 (15)5.校核GT值 (16)3.3 机械絮凝池设计计算 (16)3.3.1 主要设计参数 (16)3.3.2 计算 (16)3.4沉淀设备的设计 (20)3.5 滤池设计计算 (25)3.5.1 计算依据 (26)3.5.2 设计计算 (26)3.5.3 校核强制滤速v′ (27)4.5.4 滤池高度 (27)3.5.5 水封井的设计 (27)3.5.6 水反冲洗管渠系统 (28)3.5.7 滤池管渠的布置 (30)3.5.9 反洗空气的供给 (36)3.5.10 设备选型 (38)3.6清水池设计计算 (38)3.6.1清水池平面尺寸的计算: (38)3.6.2清水池的管道系统 (39)3.6.3清水池的布置 (40)3.7 液氯消毒及加氯间设计 (40)3.8 泵房设计 (42)3.8.1 一级泵房设计 (42)3.8.2 吸水井设计 (45)3.8.3二泵房的设计 (45)第4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7)4.1 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47)4.2平面布置设计 (47)4.3 水厂管线设计 (48)4.4 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48)第一章前言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1、引言在这个章节,我们将介绍本设计说明书的目的和范围,以及背景信息和设计团队的角色和职责。

1.1 目的本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是为水厂设计提供详细的设计指南,包括技术规范、材料选择、工程流程和其他设计相关的信息。

1.2 范围本设计说明书适用于给水厂的设计,涵盖了从原水处理到净化水处理的全部过程。

1.3 背景信息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有关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给水厂的规模和位置,以及相关的环境和地质条件。

1.4 设计团队本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是由设计团队完成的。

团队成员包括水处理专家、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和自动化工程师。

每个团队成员在设计过程中都有特定的职责和角色。

2、技术规范2.1 原水质量要求在此章节,我们将详细说明原水的质量要求,包括pH值、悬浮固体的含量、有机物的浓度等。

2.2 处理工艺选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展示不同的处理工艺选项,并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工艺。

2.3 处理设备选型详细介绍所选工艺相关的处理设备的选型原则和参数要求。

2.4 运行参数给出运行参数的范围和要求,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

3、水污染控制3.1 溶解物质的控制说明如何控制水中的溶解物质,包括硬度、铁、锰等。

3.2 悬浮物质的控制介绍悬浮物质的控制方法,如沉淀、过滤等。

3.3 有机物质的控制详细说明有机物质的控制策略,包括活性炭吸附、氧化等。

4、设备布局和工程流程4.1 设备布局以图表形式展示设备布局,并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布局方案。

4.2 工程流程展示水处理的整个流程,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和控制要求。

5、施工和安装5.1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阶段、关键工序和所需人力资源。

5.2 安装要求列出设备安装的要求和步骤,包括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的相关规范。

6、运行和维护6.1 运行参数详细说明运行参数的监测和调整要求,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水质。

6.2 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保养和故障排除的步骤和频率。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课程设计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课程设计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课程设计目录给水处理厂设计 (1)第一部分 (1)设计说明书 (1)1.1设计原始资料 (1)1.1.1.设计水量 (1)1.1.2.给水水源 (1)1.1.3.水源水质资料 (1)1.1.4.净化水质要求 (1)1.1.5.混凝剂 (2)1.1.6.消毒剂 (2)1.1.7.气象资料 (2)1.1.8.常规工艺流程 (2)1.2.工艺流程 (2)1.3.设计水量及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2)1.3.1.总设计水量 (2)1.3.2.配水井 (3)1.3.3.混合设备 (3)1.3.4.絮凝池 (4)1.3.5.沉淀池 (5)1.3.6.滤池 (6)1.4.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6)1.5.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7)1.6.水厂高程布置 (7)1.7.水头损失计算表 (8)第二部分 (8)设计计算书 (8)2.1.水厂设计水量 (9)2.2.配水井 (9)2.2.1.设计参数 (9)2.2.2.设计计算 (9)2.3.管式静态混合器 (10)2.4.往复式隔板絮凝反应池 (10)2.4.1.设计参数 (12)2.4.1.设计计算 (12)2.5.上向流斜管沉淀池 (19)2.5.1.设计参数 (19)2.5.2.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普通快滤池 (22)2.6.1.设计参数 (22)2.6.2.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消毒 (27)2.8.清水池 (28)2.8.1.设计参数 (28)2.8.2.设计计算 (28)2.9.二泵房 (31)2.9.1配水井 (31)2.9.2泵房设计 (31)2.10.投药间 (32)2.11.加氯间 (33)2.12.冲洗废水回收池 (34)2.13.高程计算 (34)2.13.1.清水池 (34)2.13.2.普通快滤池—清水池 (34)2.13.3.普快滤池 (34)2.13.4.沉淀池→普通快滤池 (35)2.13.5.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35)2.13.6.管式混合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36)2.13.7.配水井—管式混合器 (36)2.13.8.配水井 (37)给水处理厂设计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1.设计原始资料1.1.1.设计水量设计水厂总供水量为1.2万吨/天。

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碱式氯化铝优点: 1. 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高浊
度时尤为显著。 2.温度适应性高,PH 适应范围宽(PH:5-9),因而可不加碱剂。 3. 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 是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四、 投加量 混凝剂投加量应根据原水水质检验报告,用不同的药剂作混凝试
当进水管管径 D1 900mm 时, v 1.18m / s (在 1.0~1.2 m/ s 范围内)。 (3)矩形薄壁堰 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 2 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 2 座后续
3.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 高程布置。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状、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 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件施工上的可能性,并符合建筑摸数的要求。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 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 道的位置。
二、 设计步骤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可以参照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 转情况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和选定处理方案。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当原水设计浊度不超过
1000~2000 毫克/升时,设计流量按 Q=Q×1.05 计算。Q为水厂净产水量,1.05
为水厂自用水量。(一般取 5~10)
毫克/升 毫克/升
个/升 个/毫升
292
10.3 18.6 33.7 5.3 7.6 2.9 12 205 22000
3、厂区地形图(1:500)
4 水厂所在地区为 华南 地区,厂区冰冻深度 0 米, 厂区地下水位深度 -4.2 米,主导风向 东南 风。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 1.251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 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 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消毒剂原水混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脱水机房污泥处理三、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设计供水量(m3/d),为115668m3/d.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1、加药间设计计算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3/d=5103m3/h。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

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取21m3式中:a—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本设计取30mg/L;Q—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3/h;B—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高度中包括超高0.3m,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

0-1。

5m,池底坡度为0。

02。

底部设置DN100mm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按1h放满考虑。

2 溶解池容积式中: ——溶解池容积(m3),一般采用(0。

2—0.3);本设计取0。

3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高度中包括超高0。

2m,底部沉渣高度0。

2m,池底坡度采用0。

02.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100mm,相应流速d=1.16m/s,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给水设计说明书

给水设计说明书

1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四川某县城自来水厂初步设计,要求进行初步方案设计,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管线布置图、各个单体处理构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并对所用设备进行选型。

应做到设计合理、计算准确、图面清晰、语言简练、字体端正。

1.2基本资料(1)现用水量:5×104m3/d(2)给水水源:桃河(3)水质资料:原不为穿城河流,取水口在城镇上游,水质较好,含砂量较低(平均含砂量0.4kg/m3),上游无工业污染和集中生活污水污染。

表格1原水水质资料A.拟建水厂区域工程地质钻探资料通过工程地质钻探,地层构造为:表层为0.5~0.7m厚的耕土,以下均为密实压粘土,地下12m处才有基岩露头。

地下水位在地表8m以下,地下水无浸蚀性。

地基耐压力为15T/㎡。

B.该城镇地震资料据记载,该地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据地震监测总的记录,该地区最大震级为6级,地震裂度为6度。

由四川地震局推荐,该地区建筑设计按地震裂度7度设防。

(5)水文资料桃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拐向镇东南流出城。

河上设有两座通行汽车的大桥。

河流常年流量较大,上游设有一大型水库调节,因此河流枯水位及流量变化不大。

该河流为通航河流,船舶最大吨位700吨,并有木排放下,取水构筑物设计时应考虑放排和通航的影响。

最高洪水位:188.00m最大流量: 150m3/s常水位:185.40m年平均流量:75m3/s枯水位:183.00m最小流量:50m3/s取水口水深最小达:4.0m(6)气象资料A.风向:见右方风玫瑰图B.气温最冷月平均:4.0℃最热月平均:34.1℃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C.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1185.4mm一日最大降雨:197.1mmD.土壤冰冻深度: 0m(7)其它资料该城镇为县政治、经济中心,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运均与省城及埠外相连接,该县地方材料丰富。

净水厂设计计算说明指导书完整版

净水厂设计计算说明指导书完整版

福州市西区水厂一期扩建工程设计阐明书1自然条件1.1地形、地质福州市地处闽江下游福州盆地,盆地总面积约200Km2,四周有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峰等群山环抱。

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市中心散落有乌山、于山和屏山等小山,南台岛上有仓山、盖山和城门山。

市区高程普通为5~15m(黄海高程系),闽江横贯市区,由于地势较低,易受洪涝灾害,需沿江、河筑堤。

市区重要有两类地质:一是靠山丘陵地区,重要在于于山、乌山、屏山一带以及市区四周群山余脉高地和仓山区丘陵地带,容许承载力约0.25Mpa;二是淤积、冲积地区为高压缩性土,范畴较广,淤泥埋藏浅,容积承载力为0.05~0.08MPa,地下水位高,普通在地面下0.5~2.0m。

1.2气象条件福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1)气温年平均:19.6摄氏度极端最高:41.1摄氏度(1950年7月19日)极端最低:-2.5摄氏度(1940年1月25日)(2)水量年平均:1355.8mm年平均降水天数:151.2天24小时最大降水量:167.4mm暴雨重要浮现月份:5~9月(3)霜冻年无霜期326天(4)风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平均风速:2.8m/s极大风速:40.7m/s基本风压:0.6KN/m2台风影响我市始于5月,结束于11月中旬,以7月中旬至9月中旬次数最多。

(5)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大相对湿度84%最小相对湿度5%(6)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 1451.1mm1.3水文条件闽江是福建省最大河流,水量充沛。

闽江在淮安如下分为两支,北支为北港,穿越市区至马尾,将中心城区别为江北平原和南台岛两某些,长为30.5km,平均水面坡降0.15‰,枯水季水面宽150~200m。

南支为南港,又名乌龙江,经洪塘、湾边、纳入大漳溪河后来,出峡兜于马尾、长乐营前与北港又合二为一,南港长34.4km,进入河口段经亭江、倌口、琅歧流入东海。

6万吨给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

6万吨给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给水处理厂水量计算 (1)第二章处理流程的设计 (1)第三章取水泵站 (1)第四章混凝以及沉淀 (1)一、混凝 (1)二、混合 (2)三、絮凝反应池 (3)四、沉淀 (5)第五章过滤 (6)第六章消毒设计计算 (10)第七章清水池设计计算 (11)第八章水厂平面布置 (12)第九章高程布置 (12)第十章设计心得 (13)参考文献 (13)第一章给水处理厂水量计算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6万m3/d,即2500 m3/h, 0.6944 m3/s。

设计流量为:×(1+α)=2500m3/h×(1+0.06)=2650m3/h=736.111L/s Q=Qd式中α为水厂自用水量系数,取值0.06。

第二章处理流程的设计水源→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 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吸水井→二泵站→用户混凝剂采用: FeCl3,管式静态混合器消毒剂采用:液氯消毒,滤后加氯,加氯机加氯第三章取水泵站城市给水处理系统,通过泵站取水,其中流量为736.111L/s,流速为1.2~1.6m/s,为使水量得到保证,采用2根输水管同时向给水处理厂输水,即每根输水管的流量为368.06 L/s,查水力计算表可得:每根输水管的管径为DN600,管内流速为1.26m/s,坡度为1.26%。

第四章混凝以及沉淀一、混凝(1)、混凝剂选择:根据原水的水质水温和PH值的情况,选用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铁(PFC),投加浓度为15%,最大投加量为40(mg/l)。

优点:净化效率高、用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温度适应性高,PH值使用范围宽(PH=5~9)。

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成本较低。

采用计量泵湿式投加,不需要加助凝剂。

(2)、药剂配制及投加方式的选择:混凝剂的投加分干投与湿投法两种。

本设计采用后者。

采用计量泵投加。

(3)、混合设备的设计本设计中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故不单独设构筑物。

给水水厂设计说明书

给水水厂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资料1.1.1 供水要求1)给水厂水量为30000m3/d。

2)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为5~8%,时变化系数1.5~1.4。

3)水厂出水水压为45~50m。

4)出厂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5)水厂自用水取5%。

6)时变化系数取1.5。

1.1.2 原水水质某河流原水水质分析结果(见表1)表1 某河流的原水水质分析结果1.3 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见表2)表2 生活饮用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62项)1.2 设计任务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及工艺参数。

3)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式、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

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道、检查井的位置。

6)水厂厂区主体构筑物(生产工艺)和附属构筑物的布置,厂区道路、绿化等总体布置。

二.设计说明2.1 选择方案2.1.1 絮凝工艺:方案:采用机械絮凝池和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组合使用机械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节省药剂;水头损失小;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缺点: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弯处絮粒容易破碎;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出口处易积泥,适用于流量每日大于3万立方米且水量变化较小的水厂。

两种形式絮凝池组合使用有如下优点:当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机械搅拌速度以弥补隔板往复式絮凝池的不足;当机械搅拌装置需要维修时,隔板往复式絮凝池仍可继续运行。

此外,若设计流量较小,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往往前端廊道宽度不足0.5m,不利于施工,则前端采用机械絮凝池可弥补此不足。

给水厂清水池设计计算

给水厂清水池设计计算

清水池的平面尺寸清水池有效容积为:4321W W W W W +++=式中,1W —调节容积,m 3,取最高用水量的10%,1W =Q 1.0;2W —净水厂自用水量的5%-10%,取10%,2W =11.0Q ;3W —消防贮水量,m 3; 4W —安全用水,m 3,取200m 3;1W =Q 10.0=1728017280010.0=⨯m 3 2W =11.0Q =1280128001.0=⨯m 33W =65373672001000036004103=-+⨯⨯⨯-m 3最高时供水量31000024/1600005.124/m Q K Q h g =⨯==水厂设计水量720024/16000008.1=⨯==aQ Q c 4W =1000m 34321W W W W W +++==17280+1280+3736+1000=23296m 3滤后水经过消毒后进入清水池,两组滤池的滤后水分别进入两个清水池,则每个清水池的容积是11648m 3,取清水池有效水深,则其面积为,平面尺寸为65×,清水池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立方体水池,水池顶部高出地面,清水池超高。

管道布置⑴清水池的进水管进水管流量为s ,选用铸铁管,查水力计算表表的管径 mm DN 1100,流速s ,1000i=;⑵清水池的出水管由于用户的用水量时时变化,清水池的出水管应按照出水最大流量计: 241KQ Q =式中 K —时变化系数,一般采用5.2~3.1,设计中取5.1Q —设计水量d m 3s m h m KQ Q 3315.15400242/1728005.124==⨯== 选用铸铁管,查水力计算表表的管径 mm DN 1200,流速s ,1000i= ⑶清水池的溢流管溢流管的直径与进水管直径相同,取为mm DN 1100。

在溢流管管端设置喇叭口,管上不设置阀门。

出口设置网罩,防止虫类进入池内。

⑷清水池的排水管清水池内的水在检修时需要放空,因此应设排水管。

100吨每天小型给水厂初步设计计算说明书

100吨每天小型给水厂初步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1.原始资料1.1比例尺为:1:5000的城市总平面图一张,等高线间距为1米,给水水源及城市的划分,工厂位置见平面图。

1.3各区的卫生设备:1.4使用城市给水管网的工厂:工厂(A厂)日用水量:6000m3;最大班用水量:工人数:第一班1000 人;第二班1000人;第三班1000人;其中在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35 %。

淋浴情况:工厂(B厂)日用水量6000 m3;最大班用水量:工人数:第一班1000 人;第二班800 人;其中在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20 %淋浴情况:火车站用水量____4000____m3/d1.5地区,冰冻线深度____1.6用水量逐渐变化:0.95 0.760.95 0.904.904.9020-21 5.801.7敷设地区的土壤资料1.81.9米。

1.10平均水位_____88____米。

2.设计内容2.1城市现状及发展概况该城市位于广西省,广西属于第一分区,该城市两区人口总和为29万,属于中小城市。

2.2给水系统的布置分析所给资料,该城市被铁路分为两个区,两区面积相差不大,铁路穿越城市与等高线大致平行,河流宽度大,水量充足。

因此选用地表水给水系统。

两个工厂分别在二个区,且用水量较大。

2.3给水量定额的确定2.3.1由原始资料得,该城市一区室内有给排水设备,并有浴室设备。

参照附表1(b)选用的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320L/cap.d,二区室内有给排水设备,并有集中热水供应。

选用的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350 L/cap.d。

2.3.1工企业内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

2.3.3工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淋浴用水量参照附表2选定,两个厂热车间淋浴用水定额选用40L/cap.班,一般车间淋浴用水定额选用60 L/cap.班。

淋浴时间为每班下班后一小时。

2.3.4浇洒街道用水量定额选用2.5L/m2.d。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给水厂设计1万吨/d班级:电厂化学0901指导老师:丁可轩姓名:孟海军学号:2009040108给水厂1万吨/d设计水明书目录1概述设计任务及依据…………………………………31.1原水水质资料……………………………………31.2 设计任务与步骤……………………………………3-42.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42.1 原水水质与处理标准对照分析………………………4—52.2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52.2.1 设备选择…………………………………………………5—92.2.2 初步制定工艺流程图………………………………………92.3 水厂设计规模………………………………………………2.4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2.4.1 配水井的设计………………………………………………2.4.2 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2.4.3 折板絮凝池的设计…………………………………………2.4.4 竖流沉淀池的设计……………………………………………2.4.5 V型滤池的设计………………………………………………2.4.6 消毒…………………………………………………………2.4.7 清水池的设计………………………………………………3 水厂各处理构筑物平面布置的依据说明及特点…………………3.1 平面布置综述………………………………………………………3.2 本设计平面布置……………………………………………………黄河水利技术学院水处理工程技术《给水厂设计》说明书4. 水厂高程布置……………………………………………………4.1 高程布置综述……………………………………………………5 设计总结……………………………………………6 参考资料……………………………………………给水厂1万吨/d设计水明书给水厂设计1万吨/d1概述设计任务及依据1.1原水水质资料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附注1 色度度202 浑浊度mg/L200-15003 嗅和味度合格4 PH值7.75 总硬度mg/L250 以CaCO3计6 铜mg/L0.87 锌mg/L0.28 锰mg/L0.019 砷mg/L0.00210 细菌总数个/L28011 大肠菌群个/L731.2设计任务与步骤根据所给原始资料,进行城市净水厂工艺设计及工程扩大初步设计。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设 计 说 明 与 计 算 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 消毒剂原水 混凝池 沉淀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污泥浓缩池 脱水机房 污泥处理三、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 ——设计供水量(m 3/d ),为115668m 3/d.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1、加药间设计计算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 3/d=5103m 3/h 。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 ,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1 溶液池容积1W m 9.201524175103x 4.51417b 1=⨯⨯==n aQ V ,取21m 3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 3/h;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 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1m .35m .20m .3⨯⨯=⨯⨯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m 1.28.25.20.3=⨯⨯=W 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课设给水厂设计说明书(参考1)

课设给水厂设计说明书(参考1)

一.基础资料二.设计水质水量计算2.1设计水质 2.2设计水量设计水量()()d m M Q 34441017107101010⨯=⨯+=⨯+=三.工艺流程和构筑物形式的选择3.1工艺流程的选择 3.2构筑物形式的选择四.给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4.1混凝药剂的选择4.1.1混凝剂投量计算设计中取日处理水量d m Q 3 170000=;采用精制硫酸铝,根据原水水质,参考当地某厂,单位混凝剂最大投量最大取L mg a 3.61=,平均取L mg a 0.38=。

当a 取61.3 mg/L 时: 日混凝剂投量 dkg 1042117000010003.611000=⨯==aQ T当a 取38 mg/L 时: dkg 46061700001000381000=⨯==aQ T4.1.2水的pH 和碱度的影响(1)水的pH 和碱度的影响硫酸铝除浊的最佳pH 值范围在6.5~7.5之间,在此范围内,主要存在形态是高聚合度氢氧化铝,其对胶粒具有十分优异的聚合作用。

由于硫酸铝水解过程中不断产生+H ,而导致水的pH 值下降。

为使pH 值保持在最佳范围内,应使水中具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H 中和。

当原水碱度不足或硫酸铝投量多时,会使水的pH 值大幅下降并影响硫酸铝继续水解。

为此,需向水中投加碱剂,通常投加的碱剂为CaO 。

(2)石灰投量计算由水质资料知,原水中碱度为47.5 mg/L ,即为CaO 5.74L mg ,相当于Lmmol0.855647.5=精制硫酸铝投量为61.3 mg/L ,市售石灰纯度为50%。

投药量折合32O Al 为L mg 18.2829.8%3.61=⨯32O Al 分子量为102,投药量相当于Lmmol 0.17910218.28=。

设计中取保证反应顺利进行的剩余碱度[]L mmol 0.312=δ,则[][][][]L mmolx a 0.140.450.85-0.17933CaO =+⨯=+-=δCaO分子量为56,则市售石灰投量为Lmg 15.70.55614.0=⨯。

给水厂清水池设计计算

给水厂清水池设计计算

9 清水池9.1 清水池的平面尺寸清水池有效容积为:4321W W W W W +++=式中,1W —调节容积,m 3,取最高用水量的10%,1W =Q 1.0;2W —净水厂自用水量的5%-10%,取10%,2W =11.0Q ;3W —消防贮水量,m 3; 4W —安全用水,m 3,取200m 3;1W =Q 10.0=1728017280010.0=⨯m 3 2W =11.0Q =1280128001.0=⨯m 33W =65373672001000036004103=-+⨯⨯⨯-m 3最高时供水量31000024/1600005.124/m Q K Q h g =⨯==水厂设计水量720024/16000008.1=⨯==aQ Q c 4W =1000m 34321W W W W W +++==17280+1280+3736+1000=23296m 3滤后水经过消毒后进入清水池,两组滤池的滤后水分别进入两个清水池,则每个清水池的容积是11648m 3,取清水池有效水深4.5m ,则其面积为2588.4m 2,平面尺寸为65×39.8,清水池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立方体水池,水池顶部高出地面0.5m ,清水池超高0.5m 。

9.2 管道布置⑴清水池的进水管进水管流量为1.0m 3/s ,选用铸铁管,查水力计算表表的管径 mm DN 1100,流速1.065m/s ,1000i=1.068;⑵清水池的出水管由于用户的用水量时时变化,清水池的出水管应按照出水最大流量计:241KQ Q = 式中 K —时变化系数,一般采用5.2~3.1,设计中取5.1Q —设计水量d m 3s m h m KQ Q 3315.15400242/1728005.124==⨯== 选用铸铁管,查水力计算表表的管径 mm DN 1200,流速1.32m/s ,1000i=1.485 ⑶清水池的溢流管溢流管的直径与进水管直径相同,取为mm DN 1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3.原水→接触过滤→消毒1)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2)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100mg/L,水质稳定、变化较小且无藻类繁殖。

4.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或混凝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高浊度水二级沉淀(澄清),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较长时,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可降低到1000mg/L以下。

本设计采用一般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其净水工艺流程如下:、混凝剂絮凝池滤池原水混合沉淀池第2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2.1、加药间2.1.1 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2.1.2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与投加(1).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混凝剂选用:碱式氯化铝[Al n(OH)m CL3n-m]简写PAC. 碱式氯化铝在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应用,因效果显著,发展较快,目前应用较普遍,具用使胶粒吸附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的作用。

本设计水厂混凝剂最大投药量为30mg/l。

其特点为:1)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除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高浊度时尤为显著。

2)温度适应性高:PH值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而不投加碱剂)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

5)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2). 混凝剂的投加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2.1.3 加氯间1、靠近加氯点,以缩短加氯管线的长度。

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接触时间不少于30min。

为管理方便,和氯库合建。

加氯间和氯库应布置在水厂的下风向。

2、加氯间的氯水管线应敷设在地沟内,直通加氯点,地沟应有排水设施以防积水。

氯气管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氯水管用橡胶管或塑料管,给水管用镀锌钢管,加氨管不能用铜管。

3、加氯间和其他工作间隔开,加氯间应有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加氯间和值班室之间应有观察窗,以便在加氯间外观察工作情况。

4、加氯机的间距约0.7m,一般高于地面1.5m左右,以便于操作,加氯机(包括管道)不少于两套,以保证连续工作。

称量氯瓶重量的地磅秤,放在磅秤坑内,磅秤面和地面齐平,使氯瓶上下搬运方便。

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备。

加氯间的给水管应保证不断水,并且保持水压稳定。

加氯间外应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

防毒面具应防止失效,照明和通风设备应有室外开关。

设计加氯间时,均按以上要求进行设计。

2.2、混合设备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

混合是取得良好絮凝效果的重要前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药剂的品种、浓度、原水温度、水中颗粒的性质、大小等。

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剂与水的混合快速均匀。

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

混合的方式主要有管式混合、水力混合、水泵混合以及机械混合等。

由于水力混合难以适应水量和水温等条件变化,且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混合耗能大,维护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

2.3、絮凝池絮凝过程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接触碰撞,而形成更大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隔板絮凝、折板絮凝、栅条(网格)絮凝、和穿孔旋流絮凝。

表2-1 絮凝池的类型及特点表类型特点适用条件隔板式絮凝池往复式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折处钒花易破碎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厂;水量变动小者回转式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构造简单,管理方便;缺点:出水流量不宜分配均匀,出口处宜积泥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厂;水量变动小者;改建和扩建旧池时更适用旋流式絮凝池优点:容积小,水头损失较小;缺点:池子较深,地下水位高处施工较难,絮凝效果较差一般用于中小型水厂折板式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絮凝时间短,容积较小;缺点:构造较隔板絮凝池复杂,造价高流量变化较小的中小型水厂网格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缺点:末端池底易积泥根据以上各种絮凝池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并进行比较,本设计选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2.4、沉淀池常见各种形式沉淀池的性能特点及适用条件见如下的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

表2-2 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型式性能特点适用条件平流式优点:1、可就地取材,造价低;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3、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缺点:1、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排泥较困难2、机械排泥设备,维护复杂;3、占地面积较大1、一般用于大中型净水厂;2、原水含砂量大时作预沉池竖流式优点:1、排泥较方便1、一般用于小型2、一般与絮凝池合建,不需建絮凝池;3、占地面积较小缺点:1、上升流速受颗粒下沉速度所限,出水流量小,一般沉淀效果较差;2、施工较平流式困难净水厂;2、常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时辐流式优点:1、沉淀效果好;2、有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效果好;缺点:1、基建投资及费用大;2、刮泥机维护管理复杂,金属耗量大;3、施工较平流式困难1、一般用于大中型净水厂;2、在高浊度水地区作预沉淀池斜管(板)式优点:1、沉淀效果高;2、池体小,占地少缺点:1、斜管(板)耗用材料多,且价格较高;2、排泥较困难1、宜用于大中型厂2、宜用于旧沉淀池的扩建、改建和挖槽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

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

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

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

2.5、滤池表2-3 各种形式滤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型式性能特点适用条件多层滤料滤池优点:1、含污能力大;2、可采用较大的流速;3、能节约反冲洗用水,降速过滤水质较好;缺点:1、滤料不易获得且昂贵管理麻烦2、滤料易流逝且冲洗困难易积泥球,需采用助冲设备;只有三层滤料、双层滤料适用大中型水厂普通快滤池优点:1、有成熟的运行经验运行可靠2、采用的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3、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得较大,池深适中,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向下流、砂滤料的回阀式滤池,适用大中型水厂,单池面积一般不宜大于100m2双阀滤池优点:下向流、砂滤料得双阀式滤池,优缺点与普通快滤池基本相同且减少了2只阀门,相应得降低了造价和检修工作量缺点:必须增加形成虹吸得抽气设备。

V型滤池优点:1、较好地消除了滤料表层、内层泥球,具有截污能力强,滤池过滤周期长,反冲洗水量小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