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之外的翻译

合集下载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笔墨光阴的同义词成语

笔墨光阴的同义词成语

笔墨光阴的同义词成语
笔墨光阴的同义词成语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
1. 纸笔光阴:指利用笔墨的时间比较多,形容一个人善于利用时
间和笔墨来提高写作能力。

2. 笔墨纸张:指写作和绘画时需要用的文具和材料,也形容写作
和绘画的时间很多。

3. 笔耕不辍:形容写作和绘画不断地进行,坚持不懈。

4. 笔墨天涯:指在天涯角落也能写出好的文章的写作能力。

5. 翰墨云烟:指写出的文章和书法作品像云烟一样飘忽不定,非
常妙笔生花。

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笔墨光阴的丰富和精彩。

除了以上列举的成语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成语可以用来表示笔墨光阴的价值和重要性,比如:
1. 笔墨耕耘:指通过不断地写作和绘画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2. 笔耕不息:形容写作和绘画不断地进行,坚持不懈。

3. 妙笔生花:形容写作能力非常高妙,能够创作出美妙的作品。

4. 文思泉涌:形容写文章时灵感涌现,思路清晰,才华横溢。

5. 文化传承:指通过写作和绘画来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笔墨光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时间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利用它,
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美术教育名人名言

美术教育名人名言

美术教育名人名言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躁)2.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

(石涛)3.用一根线条去闲步(德国艺术家保罗?克莱)4.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

(米开朗基罗)5.我向来不急于画细节,我第一注意一幅画的大体和特色.....(柯罗)6.节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张彦远)7.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能够,止乎不得不但,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与笔墨之外。

(王原祁)8.科技不能够等同于科学,恰似‘画技’不能够等同‘艺术’。

高明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不应是一个匠人,而是一个去发现自然的美,一个去再现自然的美。

(吴冠中)9.着笔不宜一味熟,满意还常三分生。

(关山月)10.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

(毕加索)11.艺术是人类的天性。

(伯克)12.雕琢不用独创,它需要的是生命。

(罗丹)13.美各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发现。

(罗丹)14.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席勒)15.美术是揭露真理的谎言。

(毕加索)16.艺术其实不是真理。

艺术是谎言,可是这种谎言能教育我们去认识真理。

(毕加索)17.应从习作中追求快乐。

(塞尚)18.我欠你的绘画真理,我将在画中告诉你。

(塞尚)19.我早已达到技精艺熟,可是此刻我在研究自己的表现手段时,忧如感觉自己刚开始学习。

(马蒂斯)20.绘画有两种:一种为物质的,一为精神的。

(康定斯基)21.艺术,就是自然与人。

(培根)22.绘画愈像雕琢,映在我看来愈感觉它是优异的作品,雕琢愈像绘画,我就愈感觉它是拙劣的作品;雕琢是绘画的火把,它们就如太阳与月亮的光,有天壤之别。

(米开朗琪罗)23.优异的艺术家怀有的任何心思,都有本事透过一块大理石表现无遗。

(米开朗琪罗)24.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层见迭出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罗丹)25.我不画我所看见的,我画我所知道的。

2018中考《醉翁亭记》阅读真题及答案

2018中考《醉翁亭记》阅读真题及答案

中考《醉翁亭记》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1.(2018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乐亦无穷也B. 若夫霪雨霏霏日出而林霏开C. 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也D.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 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

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 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贺新郎·端午_刘克庄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贺新郎·端午_刘克庄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贺新郎·端午_刘克庄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贺新郎·端午_刘克庄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贺新郎·端午宋代刘克庄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译文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

彩绘的帷帘敝开,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摇丝绢小扇。

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显得格外清亮。

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

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

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

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

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

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风致万世流传。

他生平带着芳草,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

谁信在千载之后,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

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

唉,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

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

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注释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结束:妆束、打扮。

钗符艾虎:《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缀髻鬓为钗头符”。

《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

”观渡:《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灵均标致:屈原风度。

屈原字灵均。

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

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角黍:粽子。

“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过来。

译文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

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

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

古诗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翻译赏析《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克。

其古诗全文如下: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前言】《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由陈克创作。

这是一首赋闲情逸趣的词。

上阕四句写春景。

“绿芜墙”,“青苔院”,营造出一个幽雅恬静的绿色世界。

庭园中芭蕉被日头晒得缩卷了叶子,蝴蝶在阶台上飞翔,窗门上暖帘儿低垂。

诸般景物,全显一个“静”字。

下阕写动景。

双燕落在玉钩之上,软语呢喃杨花乱飞,“几处簸钱声”才终于打破这无限静谧,使屋中“春睡”者惊觉。

通过宁静的环境与“簸钱声”的对比,表现了词人高雅的情趣及鄙俗的心灵世界。

“绿窗春睡轻”,一“轻”字,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春睡时若隐若现,朦胧恍惚的境况。

【注释】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菩萨蛮》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

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芜:丛生之草。

中庭:庭院;庭院之中。

烘帘:暖帘,用以挡风的布帘。

玉钩:喻新月。

宝甓:华美的井、池。

甓:井壁。

簸钱:唐、宋问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玩者持钱在手,两手相扣,来回颠簸,然后依次摊开,让人猜其反正,以中否决胜负,赌输赢。

王建《宫词》:“暂向玉华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翻译】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隔隔芭樵叶儿倦。

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

白玉的帘沟上一双燕儿低语呢喃,共垣的四周杨花柳絮飘旋飞转。

几处传出簸钱为戏的嬉闹声,绿帘里正做着淡淡的春梦。

【鉴赏】《白雨斋词话》云:“陈子高词温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

”这首词的特点,即在一个“闲”字。

李白有《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古诗翻译赏析

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古诗翻译赏析

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古诗翻译赏析《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全诗描写了怎样的风光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赏析下!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

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

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土。

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他生当民族矛盾锋利、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着。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

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

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

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作者:陈维德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4年第12期在早年求学的过程中,我很幸运地获得于右老的召见,他教我如何读帖、如何练字,并以无死笔、无俗笔作为箴言。

并指示:“多读书、多思考、培养心胸器识:人不俗,自然不会有俗笔。

遗貌取神,不拘细节,就不会有死笔。

”当时我虽然似懂非懂,但对我有很大的激励;而随着岁月的累积,回味其语,更时有新的启悟;其后得李普同先生之教诲,博观历代碑帖,略窥运笔之窍要,眼界为之一开;进入大学以后,业师王师静芝之劲健遒丽,意态纵横;台师静农之雅逸苍润与气息高古,都让我心摹手追。

而他们和右老共同之处,就是渊博的学识和超拔的人品,与书法作品之境界深相契合。

而他们的成功,也都可与右老当年的教诲之言相印证,因而成为我往后寻求自我超越的重要途径。

所以我不曾刻意去追求外在的技巧,而多着重在勤习与涵养的功夫,以求水到渠成。

然而早年习写于体草书,终因自觉笔力纤弱,不足以追踪右老,遂致中辍。

乃回头探究唐人之法度以奠其基;其后因爱晋人之风流而兼及二王。

然习之既久,总觉得拘执而薄弱,因而思上窥汉魏碑版之雄浑以昌其气,援钟鼎之古拙以博其趣。

近不惑之年,入谢宗安先生门下,专攻篆隶与北碑,故悟得提按之诀窍,与涩进之法,使气格为之一变。

经十余年的沉潜与研修,幸获“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与“吴三连奖”,这些奖项对我有很大的鼓励,但绝不代表成功,仅仅是代表自己过去的努力,一时侥幸地获得初步的肯定。

继之而来的是:肩膀上的责任更加沉重,而未来的考验,还要靠更多的努力去面对;因为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此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如何成己、成物,也是我所思考的方向。

我为明道大学创所,定名为“国学研究所”,下分文哲组和书法组,要求文哲组要关心书法、了解书法;书法组,则要具备文学和哲学的基本素养,让文哲的领域更为开濶;让书法的呈现,更有内涵。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宏扬中华文化之精髓。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文言文原文
注释翻译
文章一上来就先赞美河北“多感慨慷慨悲歌之士”,接着即叙述董生“怀抱利器”而“不得志于有关部门”,因而要到河北去。

作者在这里用“吾知其必有合也”一句来结束上文,表面上是在赞美董生,实际上是在为董生的前途担忧,同时也在委婉地批评董生的不遇。

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古今风俗不同,故此行未必“有合”,虽不明说而主旨已露。

当时的藩镇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竞引豪杰相助。

董生到河北去,“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将会受到藩镇的重用。

果如此,这也证明了“现在”的燕赵“不不同于古人所说”,作者没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含蓄感慨说:董先生要努力啊。

这里应当是“好自为的”研究,鼓励他们不可以“从贼”的。

第三段中,作者借用乐毅和高渐离之事,喻示董邵南生不逢时。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是提醒董生应妥善处理他和唐王朝的关系。

还进一步照应前面的“古”字,委托他到燕市上去看看还有没有高渐离那样的“屠狗者”;如果有的话,就劝其入朝廷效忠。

连河北的“屠狗者”都要劝他入朝,则对董生投奔河北依附藩镇之举所抱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全文在赞扬董生“隐居行义”的同时,也对“刺史不能荐”表示遗憾。

这位董生隐居了一段时间,大约不安于“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的
现状,终于主动出山了,选择了去河北投靠藩镇。

对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韩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

全文措辞深婉,意在言外,虽仅百余字,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虽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书法比赛作品文言文翻译

书法比赛作品文言文翻译

余尝览古人之书法,感慨良多。

书法,乃汉字之美,亦文人之精神所在。

今遇书法比赛,余以文言文记之,以表敬意。

昔者,孔子曰:“书者,载道之具也。

”夫书法之道,非徒笔墨之间,亦关乎人心、气质。

是以,书法比赛之作,必以心为之,方能传神达意。

是日也,风和日丽,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比赛现场。

赛场之上,笔墨飘香,翰墨飞扬。

参赛者皆怀揣匠心,运笔如神,挥洒自如。

或楷书端正,或行书飘逸,或草书狂放,各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余观一少年,眉清目秀,气宇轩昂。

其书法之作,楷书端严,笔力遒劲,如刀刻石,力透纸背。

其字间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宛如山川河流,云雾缭绕。

观者无不赞叹:“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又有老者,须发皆白,然精神矍铄。

其书法之作,行书流畅,如行云流水,自然洒脱。

其字间节奏,抑扬顿挫,宛如琴音悠扬,余音绕梁。

观者叹曰:“此老书法,已达化境。

”更有狂士,挥毫泼墨,草书纵横。

其书法之作,犹如龙蛇舞动,气势磅礴。

其字间章法,错落有致,宛如山石林立,风起云涌。

观者惊叹:“此人之书法,已入无人之境。

”余心有所感,遂以文言文记之:书法比赛,盛况空前。

少年老者,各展所长。

楷书端严,行书流畅,草书狂放。

笔墨飘香,翰墨飞扬。

观者叹为观止,赞叹不已。

少年之楷书,如刀刻石,力透纸背。

老行之行书,如行云流水,自然洒脱。

狂士之草书,如龙蛇舞动,气势磅礴。

三人书法,各领风骚。

余观此比赛,心中不禁感慨:书法之道,深不可测。

然吾辈当以书法为伴,修身养性,传承文化,弘扬国粹。

夫书法者,心之舞,意之书。

笔墨之间,见人心;字里行间,显气质。

是以,书法比赛之作,必以心为之,方能传神达意。

此次比赛,参赛者皆怀匠心,运笔如神。

余以为,书法之美,在于心,在于情。

愿此次比赛之作,成为后世传颂之佳品。

且夫书法之道,非一日之功。

然吾辈当持之以恒,勤学苦练,以期达到心手合一之境界。

如此,方不负古人智慧,传承文化,发扬光大。

是以,余以文言文记此书法比赛之作,以表敬意。

愿后世书法爱好者,皆能以此次比赛为鉴,砥砺前行,共创书法之辉煌。

移居原文及翻译

移居原文及翻译

移居原文及翻译移居原文及翻译移居二首•其二作者: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这两句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斟:盛酒于勺。

酌:盛酒于觞。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农活儿。

相思:互相怀念。

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厌:满足。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

将:岂。

将不胜:岂不美。

兹:这些,指上句“此理”。

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纪:经营。

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赏析前人评陶,统归于平淡,又谓“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文骨,乃可不朽”(施补华《岘佣说诗》)。

陶渊明生于玄言诗盛行百年之久的东晋时代,“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乃诗坛风尚,故以理为骨,臻于平淡皆不为难,其可贵处倒在淡而不枯,质而实绮,能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

试读陶诗《移居二首》其二,即可知此意。

陶渊明于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

公元408年(义熙七年)迁至南里之南村,是年四十七岁。

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

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暗承第一首结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而来,篇断意连,接得巧妙自然。

笔墨之外的翻译

笔墨之外的翻译

笔墨之外的翻译
周建惠;肖德钧
【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若只按字面意思理解而逐字进行翻译活动,就会引起读者的不解、误解或歧义.本文从语义、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方面简析翻译时对句子字面以外的合理化理解.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周建惠;肖德钧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体悟“水墨创境”之美刘兆平:追寻笔墨之外的诗意情趣 [J], 冀南;
2.翻译的艺术在"翻译"之外--首届大学生全国"海伦·斯诺翻译奖"竞赛英译汉述评[J], 胡宗锋
3.笔墨之外见灵奇——中国画的虚实之美 [J], 左希文;
4.笔墨之外见灵奇——中国画的虚实之美 [J], 左希文;
5.笔墨之外见灵奇——中国画的虚实之美 [J], 左希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饮酒十四陶渊明诗词翻译

饮酒十四陶渊明诗词翻译

饮酒十四陶渊明诗词翻译饮酒十四陶渊明诗词翻译《饮酒十四》是晋朝陶渊明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一起尽兴饮酒,忘我的乐趣。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酒十四陶渊明诗词翻译,希望大家喜欢!原文如下:饮酒·十四陶渊明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十四翻译:老友赏识我志趣,相约携酒到一起。

荆柴铺地松下坐,酒过数巡已酣醉。

父老相杂乱言语,行杯饮酒失次第。

不觉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贵?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饮酒十四字词解释:(1)故人:老朋友。

(2)班荆:铺荆于地。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杜预注;“班,布也,布荆坐地。

”荆:落叶灌木。

这里指荆棘杂草。

(3)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4)这两句是说,在醉意中连自我的存在都忘记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值得珍贵的呢?(5)悠悠: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子。

迷所留:谓沉缅留恋于酒,深味:深刻的意味。

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饮酒十四赏析:这首诗写与友人畅饮,旨在表现饮酒之中物我皆忘、超然物外的乐趣。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鸟鸣涧》翻译赏析

《鸟鸣涧》翻译赏析

《鸟鸣涧》翻译赏析《鸟鸣涧》翻译赏析《鸟鸣涧》翻译赏析1鸟鸣涧作者: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时鸣:时,不时。

不时地啼叫。

时:时而,偶尔。

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惊:惊动,惊扰。

闲:安静。

译文一、春天的夜晚十分寂静,听得见桂花掉落的声音。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时而在深山里鸣叫。

二、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赏析这首诗写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

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

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

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

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

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

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

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

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古词《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作者陈克)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作者陈克)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陈克[宋代]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标签抒情、婉约、写景译文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

庭院中日色融融芭蕉叶儿卷。

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

白玉的帘钩上一双燕儿低语呢喃,井垣的四周杨花柳絮飘旋飞转。

几处传出簸钱为戏的嬉闹声,绿窗里正做着淡淡的春梦。

注释芜:丛生之草。

中庭:庭院;庭院之中。

烘帘:暖帘,用以挡风的布帘。

玉钩:喻新月。

宝甓:华美的井、池。

甓:井壁。

簸钱:唐、宋问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玩者持钱在手,两手相扣,来回颠簸,然后依次摊开,让人猜其反正,以中否决胜负,赌输赢。

赏析《白雨斋词话》云:“陈子高词温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

”这首词的特点,即在一个“闲”字。

李白有《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心自闲”,指身栖碧山的闲适之趣,而读者即在那“笑而不答”的启示下发出会心的微笑。

这首词也是着眼于“闲适”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领神会,悠然自得。

陈振孙、周济等都称陈克词“格韵极高”,大约就是指他词中那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而言吧。

这首词通篇写景,而人物的内心的活动即妙合于景物描绘之中,“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

”(《夕堂永日绪论》)上片展现映入帘内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由远而近,由静到动。

首句写院墙,其上绿草杂生,围住寂寂庭院,院内青苔满地,可见人迹罕至,古诗亦有云:“并由履迹少,一夜上阶生。

”“中庭”句指正午时分阳光淡淡投上蕉叶,“卷”字形容蕉叶卷心,姿态自然。

李清照词曰:“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蕉叶大而遮荫,庭院因而显得幽深。

“蝴蝶”句点出阶前无人,出入花丛林间的蝶儿也款款而来。

末句只写帘儿轻垂,随风微动,“一行珠帘闲不卷”,帘内之人的所见所感则含蓄不露,“‘池塘生春草’、‘蝴蝶飞南园’、‘明月照积雪’,皆心中目中与相融浃,一出语时,即得珠圆玉润,要亦各视其所怀来而与景相迎者也。

《哀江头》赏析

《哀江头》赏析

《哀江头》赏析《哀江头》赏析《哀江头》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45首。

诗人在动荡时代背景下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该诗表达了诗人真诚的国情怀,及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哀江头》原文哀江头作者:唐·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1),春日潜行曲江曲(2)。

江头宫殿锁千门(3),细柳新蒲为谁绿(4)?忆昔霓旌下南苑(5),苑中万物生颜色(6)。

昭阳殿里第一人(7),同辇随君侍君侧(8)。

辇前才人带弓箭(9),白马嚼啮黄金勒(10)。

翻身向天仰射云(11),一笑正坠双飞翼(12)。

明眸皓齿今何在(13)?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14),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15),江水江花岂终极(16)!黄昏胡骑尘满城(17),欲往城南望城北(18)。

《哀江头》注释(1)少陵:杜甫祖籍长安杜陵。

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

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

吞声哭:哭时不敢出声。

(2)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

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

(3)“江头”一句:写曲江边宫门紧闭,游人绝迹。

江头宫殿:《旧唐书·文宗纪》:“上(文宗)好为诗,每诵杜甫《曲江行》(即本篇)......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

”王嗣奭《杜臆》卷二:“曲江,帝与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4)为谁绿:意思是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5)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同‘霓’)旌。

”李善注引张揖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蜺之气也。

”南苑:指曲江东南的芙蓉苑。

因在曲江之南,故称。

(6)生颜色:万物生辉。

(7)昭阳殿:汉代宫殿名。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为昭仪,居住于此。

唐人多以赵飞燕比杨贵妃。

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8)辇:皇帝乘坐的车子。

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杨贵妃的受宠超出常规。

(9)才人:宫中的女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 9年第 5 期 ( 第 1 期 )
J OURNAl OF M UDANJ ANG I CO1 GE OF E E I DUCATI ON
NO.5 , 0 2 09
Se i NO.1 7 ral 1

S 言 l
最 近 在 教 授《 编 实 用 英 语 》 高 等 教 育 出版 社 ) 三 册 新 ( 第 第 五单 元 时 碰 到 一 句汉 译 英 的句 子 :听 听 他 的建 议 和过 去 “ 的经 验 ” 。对 于 这 句 子 中 的“ 听 ” 学 生们 给 出 了不 同的 英 听 , 语 翻译 :itnt ,tk l e o a e,fl w 。l tnt s ol o i e o是 强 调 听 的 动 s 作 , 涉及 结 果 ;a e fl w是 表 示 采 纳 、 从 的 意 思 。而 不 tk 、ol o 听 这 句 话 的言 外 之 意 是 : 听 他 的建 议 和 过 去 的 经 验 , 中得 听 从 到一 些 有 益 的 借 鉴 。 因此 , 处 的 “ 听 ” 译 成 “e r i 此 听 宜 lan hs a v ea d p s e p r n e 。这 里 lan 的 解 释 为 : a d i n at x e i c ” c e er gi n
大问题 : 主要 的 ; jris e mao s u 以上 列 举 的 仅 仅 只 是 含 有 “ ” 偏 正 名 词 中 的 一 部 大 的 分 。还 有 形 形 色 色 的 与 “ ” 配 的 词 , 们 的延 伸 意 义 不 大 搭 他 是 一 个 bg或 l g i a e所 能 表 达 的 , 至 不 是 上 面 例 句 中 的 r 甚 “ ” 能覆盖的。 大 所 再 看 此 句 : 好 些 年 没 有 眼 泪 了 。我 跟 你 说 , 心 都 是 我 人 肉长 的 , 这 是 老 了 … … ( 营 禺 选 集 ・日出 》 人 民文 学 出 我 《 , 版 社 ,9 8 版 , 2 3 ) 17 年 第 1 页
笔 墨 之 外 的 翻 译
周 建 惠 肖德 钧
( 常州轻 工职业 技术 学院 ,江苏 常州 2 3 6 ) 1 1 4
[ 摘 要 ] 由 于 英汉 两种 语 言 之 问 存在 巨大 差异 , 只 按 字 面意 思理 解 而 逐 字 进 行 翻 译 活 动 , 会 引 起 读 若 就
kn owl d r ・・ e gefom ・
再如 : 十年 后 我 们 会 变 得 怎 么 样 呢 ? 这 句 话 的 言 外 之 意 是 :十年 的时 间 里 会 发 生 什么 呢? 不 但 是 容 貌 、 龄 , 年 更 重 要 的 是 这 一 漫 长人 生 经 历 会 给 我 们 精 神 上 、 质 上 留 下 物 什 么 痕 迹 ? 正 确理 解 了这 句 话 之 后 , 们 就 能 作 如 下 翻译 : 我 W h ts al eo fU e e r ae ?这 里 b c meo a h lb c meo Stny a sltr e o f意 同 h p e o a p nt 。 再 看 如 下 的 英 语 句 子 : h O c l d l eae y u g T eS — a e i rt o n l t l yc n t r w apcu e f us 这 句 话 的字 面 意 思 : 位 a a ’ d a i r t. d t o n 这 所 谓 的 有 文 化 的青 年 妇 女 不 会 画 螺 帽 。螺 帽 就 其 图 形 和 其 在 机 械 中 的地 位 来 说 都 是 最 基 本 、 简 单 的 。连 螺 帽 都 画 最 不 出 来 , 明这 个 人 根 本 不 会 蜮 。 因 此 , 旬 英语 的恰 当汉 说 这 译 是 : 位 所谓 的有 文 化 的 青 年 妇 女 根本 不 会 画 。 这 汉语 和英 语 乃 是 大 相 径 庭 的 两 种 语 言 , 依 托 在 各 自 是 厚 实 而 又源 远 流 长 的 文 化 基 础 和 背 景 上 的语 言 , 反 映 出 能 不 同 的 民族 的生 活 习 性 、 值 观 念 等 。鉴 于这 些 , 等 值 地 价 要 进行 英 汉 之 间 的 互 译 , 仅 需 要 在两 种 语 言 之 问 进 行 转 换 , 不 还需 要 两 种 纯 语 言 之 间 的交 流 , 需 要 透 过 词 的 表 面 意 义 , 更 充分 理 解 其 延 伸或 言 外 之 意 。本 文 从 以 下 几 方 面 着 手 , 来 分析 翻译 中如 何 合 理 化理 解 源 语 的 笔 墨 之 外 的 意思 。
者的 不 解 、 解 或 歧 义 。本 文从 语 义 、 言语 境 、 景语 境 和 文化 语 境 等 方 面 简析 翻 译 时 对 句子 字 面 以 外 的 合 理 误 语 情
化理解。
[ 键 词 ] 笔墨 之 外 ; 解 ; 译 关 理 翻
[ 图分 类 号 ] H3 5 9 中 1.

[ 献标识码]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2 2 (0 90 —0 4 —0 0 9 3 3 20 )5 0 3 2
“ +名 词 ” 构 的 常 用 词 组 , 了解 一 下 “ ” 各 种 搭 配 大 结 来 大 的 或延 伸意 义 以及 各 自在 英 语 中 的 表 达 。 大哥 : 长 的 ;le tb oh r 年 ed s r t e 大考 : 规模 大 ;i l x m f a a n e 大名 : 式 ;oma es n ln me 正 fr l ro a a p 大事 : 大 的 , 影 响 的 ; ra e e t 重 有 ge t v n 大雨 : 程度 ;e v a 指 h a yr i n 大丈夫 : 真正 的 ; u n t ema r 大意 : 大概 ; e e a i a g n r ld e
M y c yng da s a e o r,l g a o. I ’ tt tIh — r i y r ve on g t Sno ha a v n’ tf ei gst e s m easa bo le. bu Ia ge — e tgo e ln h a ny dy e s t m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