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学科生长机理分析框架
621公共管理参考书目
621公共管理参考书目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一种学科,它涉及到公共部门的运营、决策制定、政策实施等方面。
为了提高公共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公共管理参考书目,供公共管理从业人员参考学习。
一、公共管理基础理论1.《公共管理原理》作者:杨俊潮该书系统介绍了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包括公共管理概念、公共管理的特点、公共决策制定等内容,帮助读者建立对公共管理的基本认识。
2.《公共行政学》作者:郝增旗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共行政的定义、公共行政主体及其职能、公共行政改革等内容,为读者深入了解公共行政学提供了参考。
二、公共政策分析1.《公共政策分析概论》作者:徐翔该书通过分析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策制定过程、政策评估等内容,帮助读者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在政策制定和评估方面的能力。
2.《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分析》作者:戴申瑜该书介绍了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分析理论和方法,包括政策问题定义、政策选择与评估、政策实施与监督等内容,对公共管理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行政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1.《组织行为学》作者:斯蒂芬·罗宾斯该书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权力与决策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组织行为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作者:杨红玲该书系统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四、行政法律与道德1.《行政法学教程》作者:王先夫该书全面介绍了行政法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许可与行政裁量、行政程序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行政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2.《公共管理伦理》作者:毛亮、林建辉该书介绍了公共管理伦理的概念、原则和应用,包括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原则、伦理决策、伦理风险管理等内容,有助于公共管理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
西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讲义: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讲解
西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讲义: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公共管理的管理学思想渊源二、公共管理的经济学思想渊源三、公共管理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四、各国的新公共管理实践五、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除了时代条件和学科发展内在规律的作用外,还有着深刻的理论思想渊源,而各国公共管理的实践,更使公共管理学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本章将以探究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为开端,继而分析公共管理的学科发展历程、新公共管理思潮及其在各国的实践。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兼收并蓄、积极从其他学科吸收理论思想养分,是公共管理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行政学、政治学对公共管理学的传统影响自不待言,社会学、心理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最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思想影响。
可以说,正是企业管理学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嵌入”,才使公共管理学有可能从公共行政学中脱颖而出。
因此,本节重点分析管理学和当代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影响。
一、管理理论1.古典学派理论2.行为学派理论3.决策学派理论4.系统学派理论5.新管理主义理论第一,企业再造理论第二,虚拟企业第三,学习型组织二、当代经济学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2.政府失败论第一,公共决策失效。
第二,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3.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1)代理理论(2)交易费用理论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的有关实践和具体研究都有很长的历史。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历史并不长。
1887年以前,公共管理仅处于前学科时期,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学长期附属在政治学之中,并没有独立出来。
以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一文的发表为标志,公共管理研究进入学科前期——行政学阶段。
从那时候算起,公共管理学至今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对于这段历史,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划分和描述。
一部分学者从理论视角人手对公共管理学作了划分。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建设-贵州财经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建设情况经过近七年的研究生教育实践,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公共学科领域已取得了长足进展。
特别是2008年获得了行政管理学学科硕士点以来,在学校对我院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下,本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凝练出了“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的人才培养目标。
并在2011年顺利获得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开设了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3个硕士专业。
一、行政管理专业1、本学科方向的简介:行政管理专业立足于培养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管理、经营、策划、调研、交际能力,能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地方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管理、行政伦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最终具备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与公共事务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政管理专业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愿景和政府的治理行为联系紧密,契合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毕业学生就业选择面宽广,具有非常良好的就业前景。
我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于2007年开始招生,现已有毕业学生78人,广泛就业于省内外的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
行政管理专业拥有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科研能力突出、结构层次合理的导师队伍。
目前有硕士导师10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7名,主持国家课题8项。
2、该学科方向的特色所在:特色一侧重城镇化过程中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研究。
基于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现实,探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阐释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与城镇化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城镇化不同阶段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功能定位、政策设计和实施环境。
特色二突出后发地区社会保障研究的民族特性和国际视角。
聚焦于社会保障发展中的民族元素和传统渊源,提出融合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的“立体式”后发地区社会保障发展思路,为社会保障研究补充更多的民族素材。
西安财经大学611公共经济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公共经济学》考试大纲专业代码:1204专业名称:公共管理科目代码:611科目名称:公共经济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课程目标公共部门经济学是公共管理专业十五门基础课程之一。
公共部门经济学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职能与作用的科学。
公共经济学专门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也研究非公共部门经济主体的公共经济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
公共部门是公共部门经济学的重要经济主体,它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经济组织(例如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等,其中,政府是公共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能够运用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对现实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
2.具备对公共经济学前沿学术的追踪能力与研读能力。
3.具备一定的基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学术知识展开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参考书目:[1]张思锋.公共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2]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课程内容:一、福利经济学原理1.公共部门经济职能的决定因素2.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及实现条件 3.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联系与区别4.资源配置方式及市场失灵的原因二、外部性理论1.外部效应的表现形式2.外部效应是如何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3.纠正外部性的机制及缺陷三、政府干预理论1.政府干预理论的概念与发展。
1204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
1204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公共管理学(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一、学科概况公共管理是人类活动的社会性需求使然,具有悠久的历史。
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公共管理学从公共行政学演变而来,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时间。
对于公共部门的专门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7年威尔逊(Woodrow Wilson)在《行政之研究》一文中,确定了公共行政的基本研究方向,以怀特(Leonard D. White)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威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原理》两本著作的出版为学科建立的主要标志。
从建立到现在,公共管理学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20-60年代),公共行政学阶段。
研究对象定位于行政组织,重点对行政机构、过程和程序的管理原则进行研究,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
第二个阶段(60-70年代),公共政策阶段。
研究对象从行政组织扩大到公共政策。
为了满足政策实践的需要,注重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重点对政策制定和政策设计进行研究。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之后),公共管理学阶段。
从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出发,注重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重点对公共政策和行为的绩效进行研究,超越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线,积极吸收私人部门的有效管理模式和办法,来改进公共管理的行为。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逐渐地引入我国,对于我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引进西方学术成果的过程中,我国研究人员也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学科本土化的改造。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过去那种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形式,已经无法完全有效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满足多样和动态需求、高效、透明和问责的政府,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
这对于公共管理学科今后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公共管理学学科
公共管理学学科1. 简介公共管理学学科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公共部门的组织、管理和运作,以及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公共管理学学科涉及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2. 学科内容公共管理学学科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内容:2.1 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是公共管理学学科的基础,它研究公共管理的原则、范式和方法论。
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公共组织理论、公共决策理论、公共领导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2.2 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它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
公共政策分析包括政策问题定义、政策目标设定、政策选择和政策评估等环节。
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可以提供决策者制定政策的科学依据。
2.3 公共组织管理公共组织管理是公共管理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它研究公共组织的结构、运作和管理。
公共组织管理包括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公共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2.4 公共财政管理公共财政管理是公共管理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公共财政的收入、支出和调控。
公共财政管理包括预算管理、财政政策、税收管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财政管理,可以实现公共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5 公共服务管理公共服务管理是公共管理学学科的关注重点,它研究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公共服务管理包括公共教育管理、医疗卫生管理、社会福利管理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公共服务管理,可以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学科意义公共管理学学科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公共管理学学科可以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公共管理学学科通过政策分析和决策支持,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优化资源配置:公共管理学学科可以帮助政府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西安财经大学813公共管理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专业代码:1204
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1、课程目标
公共管理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及非营利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规律的科学,包括管理的价值、主体、对象、方式以及管理依据等相关问题,是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二、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初步全面地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公共管理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参考书目:
[1]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二、课程内容:
1.导论
1.1公共管理学概述
1.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主要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基本概念范畴、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途径、研究方法与学科特征的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关系的理解与熟悉;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产生、发展与演进规律的理解与熟悉。
2.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2.1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2.2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英文名: PublicManagement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前置课: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后置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题、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学分:4学分课时:64学时主讲教师:金志云选定教材: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课程概述: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主干课程。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
公共管理学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则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从形式上看,公共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国家政府在财政上摆脱赤字、在组织上摆脱僵化的官僚制窠臼、在政治上摆脱信任危机的直接产物,但其实质,是在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寻求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公共生活治理形态的一种积极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时代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主体与个人主体、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物品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等。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以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了解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对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取向做出判断;增强个人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详解
◆制度的形式~正式制度包括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颁布、执行的各种法 律、法规、规章、章程、条例与准则;非正式制度包括中共同体内自发 演化而来的各种惯例、内化规则、风俗、礼貌等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范 理,前者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与惩罚是通过组织实施的,后者则无需通过 组织就能够自找实施。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前提,正式制度是非正 式制度的保障
❖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 人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 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 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 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该理 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 域。
基本理论
◆制度的界定~是一种通过规则约束特定行为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是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约束下的秩序,是扎根于政治组织结构或政治经 济关系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惯例、规范等,它们包括宪法规则、 基本法规、官僚体制运作的程序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 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与框架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中(新制度主义) 精英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集团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支持联盟、间断性均 衡、政策创新与扩散框架 )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政治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系统的产出,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 个政治过程。政治分析模型一般包括政治系 统模型、制度分析模型、精英分析模型、集 团分析模型。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公共管理学科是在管理学科的基础上,针对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改革,公共管理学科在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本文将从发展背景和特征两个方面,对公共管理学科做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发展背景1.1 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公共管理学科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初期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和政府职能的日益增强,人们开始注意到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性和需要。
二战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公共管理学科快速发展。
现今,公共管理学科成为国际上研究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
1.2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不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的转型需要更加以科学的方式来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
二、特征分析2.1 理论表现丰富、内容广泛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开放性、多学科交融的特点,涉及领域众多,包括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参与、公共安全、公共财政和公共法律等。
对于公共管理的研究内容呈现了越来越广泛化、多元化的趋势。
此外,公共管理理论涉及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2 实践应用广泛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深度剖析了行政行为规范、监督、管理频繁、透明度以及参与度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于政策制定、执行以及改革方案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2.3 治理能力与创新思维的结合研究者在进行共性问题探索的同时,也在探讨未来公共管理的新方向与途径,尤其是在管理思维和治理能力方面的创新,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公共管理学科在不断更新思维模式、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前提下,需要始终保持有创新思维和治理能力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总结总体而言,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公共性、治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特点,为政府治理机制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殷俊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管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公共管理类本科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管理学、公共经济学。
本课程的辅助课程:政治学原理、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整个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成为德智能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在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实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教学要求:要求每个学生要牢固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和改革发展趋势,而且会独立思考和解决公共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要关注中国公共管理现实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把学科发展中的理论研究与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公共管理学作为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从属于管理学科。
因此,对公共管理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从管理学学科的一般要求。
但同时,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体,除了与公共行政学学科的逻辑体系不同外,与企业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应有区别。
鉴于这样的认识,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课程的内容选择大体为:“绪论”扼要回答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介绍了公共管理学从哪里来;“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的过程”、“公共管理的绩效”则分别阐述了管理者是谁、职责是什么、如何管理以及管理的结果如何进行评价与改进。
对于公共权利者的义务以及行为的约束,则通过“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来介绍。
关于构建中国公共管理学体系的若干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明确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目标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在管理、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在我国,公共管理学应当以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实践,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复合型、高水平的公共管理人才。
二、完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需要完善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
具体而言,应当重视政府管理学、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公共经济学等学科分支的建设与发展,设置包括公共管理学原理、政府管理学、政策分析与评估、组织行为学、公共危机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相关课程,促进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多元化和丰富化。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公共管理学国际化。
可以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学术合作项目、联合科研机构和国际期刊发表等方式,拓宽公共管理学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科研究水平和学科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学术创新与科研能力建设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需要推进学术创新与科研能力建设,提高公共管理学科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
可以通过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学科前沿交叉研究、高水平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等途径,加强学术研究与科研队伍建设,培育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共管理学科研人才。
五、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需要促进公共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推动学科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及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及基本要求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学科简介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相关部门及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公共、公共组织、公共财政等内容。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策科学必须充分考虑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公共管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把它放在公共管理的大视野中加以考虑,这有助于把握政策科学发展的未来取向,拓宽政策科学的研究主题,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加快政策科学的知识创新。
一、公共政策学的缘起政策科学又称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和政策研究,是二战后在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思想库和大学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它的出现被视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发展”、当代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以及当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政策科学的迅速成长以及它对各国政府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它成为各国政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学科.现在政策科学已构成当代公共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富有活力的部分。
一般认为,“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
早在1943年的一个备忘录中,他就提到了“政策科学”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在出版物中的首次出现则是他与卡普兰在1950年合著的《权力和社会:政治研究的框架》一书.1951年,拉斯韦尔在与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特别是拉斯韦尔本人所写的“政策方向”一文中,首次对社会科学中的政策研究方向,即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发展的基础,成了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因此成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奠基人”;政策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事,它以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政策科学构想》(1971)和《政策科学进展》(1971)的出版为代表,这些著作构成政策科学发展的第二里程碑。
“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首先提出的。
他在1958年发表了“政策分析”一文,用“政策分析”表示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渐进比较分析类型。
在西方文献中,“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两个概念的关系颇为复杂,有的学者将两者当作同义词使用;有的学者将它们加以区别,用“政治科学"作为一个总的学科领域名称,强调它的跨学科、综合性特征,而将“政策分析"看作政策科学的一个分支,强调政策分析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应用性学科的特征。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评报告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评报告一、学位授权点概况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评报告,是对学科发展情况、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科学研究成果及学位授予情况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的重要文件。
本学位授权点下属的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设立于××年,具有研究生招生和学位授予资格。
在学位授予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研究水平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本学位授权点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促进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
二、学科建设情况1、学科建设历程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与治理、公共财政与公共服务管理等多个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在学科发展历程中,本学位授权点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建设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师资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2、学科建设成果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本学位授权点聘请了国内外知名院校的教授和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并注重引进和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
目前,学位授权点的师资队伍中有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10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青年骨干教师,能够支撑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
3、学科发展方向未来,学位授权点将继续加强对学科的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拓展研究方向,积极推进学科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努力提升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队伍概况学位授权点的师资队伍总数为××人,其中教授××人、副教授××人、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可以保障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2、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学位授权点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并组织开展专业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国际化视野。
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政策科学与公共管理创新论证方案-西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理论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以来,尤其是英国的萨切 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上台以来,公共部门管理在西方形成了著名的 “新公共管理运动”,西方各国追求“企业家政府”的努力一直没有 停止。克林顿等总统更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直接推动者。在英美 大学的政府管理学院、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学院,都设有政策科 学和公共管理的硕士、博士专业,研究公共管理的著名学者不少,比 如英国的胡德、美国的奥斯本、斯塔林等人。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 √
028-87092287
硕士 √
pengtao@
注:1.请填写相关项目,并在相应的“□”划“√”; 2.各单位自主设置目录内二级学科可参照本提纲进行论证; 3.本方案将上网公示。
2013 年 7 月 16 日
1
目录
一、该学科基本概况 ................................... 1 (一)学科内涵 ....................................... 1 (二)政策科学与公共管理创新学科发展状况 ............. 3 (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 3 (四)该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 ........................... 5 (五)该学科与其相近学科的关系 ....................... 7 二、该学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8 (一)社会对该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 ..................... 8 (二)设置该学科的目的 ............................... 9 (三)本单位设置该学科已具备的基础 .................. 10 (四)该学科的发展前景 .............................. 12 三、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 13 (一)培养目标 ...................................... 13 (二)生源要求和选拔方式 ............................ 14 (三)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及依据 ...................... 14 (四)培养和学位的基本要求 .......................... 15 四、该学科的建设规划................................. 19 (一)研究方向 ...................................... 19 (二)师资队伍 ...................................... 20 (三)人才培养 ...................................... 21 (四)科学研究 ...................................... 23 (五)学术交流 ...................................... 24 (六)教学科研基本条件 .............................. 25 (七)经费保障 ...................................... 26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评报告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评报告一、申报学科的基本情况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以政府和组织管理运作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是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管理能力、公共政策研究与实施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适应国家和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本学科授权点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教学资源和学术力量,拥有齐全的实验设施和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拥有政策研究与实践的专业教师团队。
我校公共管理学学科现有本科生近400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研究生30余名。
学科学术水平曾多次成为国际政府管理研究领域主流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和国际声誉。
二、学科建设情况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的公共管理学学科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才。
学科组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起草人,数个人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掌握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学科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实际,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公共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咨询、规划设计、管理培训等服务。
在学科教学与科研方面,学科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公共管理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提供了多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学科开设了一系列核心课程,培养和培训了一大批公共管理人才,并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在学科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学科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服务机制,承接了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项目,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的政策咨询服务,为政府管理、社区建设等相关领域提供了大量专业技术支持。
三、学科现状以及未来规划当前,我们的公共管理学学科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需求,学科必须不断强化学科内部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学科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2+X”学科目录框架下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探赜
“2+X”学科目录框架下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探赜
方堃;柳奕彤;姜滢滢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24()8
【摘要】“2+X”学科目录调整方案对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明晰了新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学科根基及其拓展方向,彰显了公共管理跨
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
当前,针对公共管理研究生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保障、教学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应基于新的学科目录框架,从优化学科整体布局、打通
学硕专硕壁垒、坚持数字化赋能、全程追踪评价四个维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方堃;柳奕彤;姜滢滢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以“工匠精神”提升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
2.初中班级管理质量提升路径探赜
3.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的
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微探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
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学位〔2022〕15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组织运行的学科。
它关注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作,以提供公共服务,并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预算与财务管理、绩效评估、政府合作与治理等。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公共机构的效率、效益和公信力,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公共管理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政府的政策和决策,以解决公共问题。
这包括政策分析、政策评估和政策实施等方面的研究。
公共管理帮助政府确定政策目标,分析政策影响,评估政策效果,并提供政策建议。
在组织管理方面,公共管理研究如何管理公共组织,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绩效。
这包括领导力、组织结构、决策过程、沟通与协调等方面的研究。
公共管理帮助组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组织绩效,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共管理研究如何招聘、培训、激励和评估公共机构的员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绩效。
公共管理帮助公共机构制定人力资源策略,建立公平公正的员工选拔机制,提供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创新与进取,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忠诚度。
在预算与财务管理方面,公共管理研究如何进行公共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以保证公共机构的财务健康和资源利用效率。
公共管理帮助公共机构制定预算计划,确保资源分配的公正和合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和透明度。
在绩效评估方面,公共管理研究如何评估公共机构的绩效,以监督和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公共管理帮助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绩效评估和对比分析,以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
在政府合作与治理方面,公共管理研究如何促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市民社会的合作与协同,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满意度。
公共管理帮助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公共治理的多元化和协同化。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通过研究和实践,致力于提高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为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学科生长机理分析框架-高等教育学论文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学科生长机理分析框架[摘要]学科生长机理包括学科基因、生长空间、生长点和生长路径。
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应该按照这样的学科机理进行建设,从效率逻辑来开辟由区域性和民族性、学科“路径依赖”性与应用性三者融合所形成的公共管理问题,着重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类学吸收实证研究方法,形成专属性强的学科知识累积模式,主要研究财政经济类、区域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管理方法工具类主题。
[关键词]学科生长机理;公共管理学科;西部地区财经院校[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 04-0045-05任何学科的发展壮大都必须以学科基因为生长源点,在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等的发展规律之间所形成的张力空间中寻找到合适的生长点、生长路径和生长空间,由此形成一种学科生长机理。
任何高校的学科建设都必须在学科生长点、生长路径和生长空间中谋求地位、功能和作为。
在西方公共管理诸多思潮的催化下,公共管理学已经成为当代我国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之一。
西部地区绝大部分财经院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是近十来年的事情,大体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与中东部高水平财经大学相比有较大差距,在促进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如何开辟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路径是西部地区财经院校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学科生长机理的角度探讨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1理学科的建设路径。
一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SWOT 分析本研究将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面临的优势因素、弱势因素、机会和威胁设计成一份开放式问卷,发给本校熟悉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去填写。
后经过整理,获得6 个优势因素、7 个弱势因素、6 个机会因素、5 个威胁因素。
然后将这4 类24 个因素设计成以“强、弱”为评价词的4 级李克特量表,后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给西部地区财经类高校中的公共管理学科教师,共发100 份邮件,最后回收45 份有效问卷。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1 所示。
说明:优势、机会和威胁的频率为“非常强”和“很强”选择频次加总的百分比,弱势的频率为“非常弱”和“很弱”选择频次加总的百分比。
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面临的内部弱势和外部威胁极为明显(80%左右),而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严重不足(30%~60%)。
从内部能力学派视角看,这些高校建设公共管理学科的能力很弱,先天不足。
主要原因是他们长期以来的单科发展路径,综合学科发展趋势是20 世纪90 年代特别是2000 年以来的事情,而公共管理学科也是在1990年代从西方引入而在我国兴盛起来的(主要是在985 高校)。
这突出表现为专业人才、高层次学科团队严重不足。
现有40岁左右的学科骨干人才的学科背景绝大部分不是行政管理、管理学、经济学等与现代公共管理学科较为密切的学科,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传统学科———具有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数学等学科背景的人才一般不会进入公共管理学科,因为专业选择主要不是凭兴趣而是实用主义。
即便是这些骨干人才,接受过比较系统的博士层次公共管理学科教育的也不是很多。
从资源学派的观点看,这些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能够获取的资源也是很有限的。
这突出表现在: 学校自身、政府部门支持公共管理学科的意愿严重不足(78.7%)。
学校自身支持不足,是由财经院校的属性决定的,它们重点需要发展经济学、管理学(工商管理等)等优势学科,体现了很强的学科路径依赖。
政府部门支持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科偏见,即认为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一些理工学科才能真正解决发展问题,同时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同起来———在多数人看来,行政管理无师自通,任何人都可以做。
内部优势尽管不明显,可是仍然存在着比较优势,但与通常的看法不尽一致。
表现在,这些高校为本省区培养的大量财税人才并与地方财政、税务等部门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是比较优势(75.8%),但与财政厅的渊源关系(这些高校原来基本上由财政厅管理)并没有成为明显的优势因素(54.5%),具有蕴涵公共管理学科生长的学科谱系(如财政学等)并没有得到很高的认同(36.3%)。
造成第一、二种情形反差比较大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地方财税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学缘结构不同。
现在西部地区市县财税部门骨干人员(包括主要领导)主要是20 世纪60~70 年代出生的人,他们主要是在本省财政学校完成大学学业的,而且是包分配的。
他们与本省的财经院校有着割裂不了的血缘关系。
而财政厅的层次比较高,其骨干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来自综合性大学比较多,即便是来自财经院校,主要也是毕业于中东地区高层次的财经院校,与本省财经院校的血缘关系不浓,主要是业务关系———这种业务关系在通讯、交通、网络等技术发达以及综合性高校学科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已经多元化、网络化进而弱化了。
造成第三种情形的原因,应该与前述的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的骨干人才的学科背景密切相关,学科路径依赖使得他们主要不是从经济学、管3理学等“显学”来思考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等传统学科对公共管理学科进行定性的理论谋划。
就外部机会而言,地区性、区域性是学科发展的比较重要机会,但并不非常明显(50%左右)。
与985 高校、高水平财经大学服务全国性经济社会发展不同,西部地区财经院校的基本定位应该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公共管理学科也理当如此。
这个机会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一是综合性高校(包括西部地区综合性高校)服务范围的扩大,从所处省市到全国。
这得益于它们的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迅速,以及现代信息、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这可以解释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主要威胁是国内重点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挑战(82.9%)。
二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缺少对地区性、区域性、民族性公共事务和问题,以及管理细节、比较管理等研究的冲动,喜欢研究“高、大、上”问题,多是从理论到理论,从宏观到宏观,较少扎根于实践经验,较少扎根于细节,较少通过比较研究实现公共管理本土化。
喜好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来审视我国管理实践,不相符时,不是用不同的管理实践来丰富、提升公共管理理论内涵和内容,而是往往要求改变管理方式———这是造成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立的主要原因。
这种现象存在于各种类型的高校。
三是可能与我国政治体制、管理体制有关。
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以来,我国存续的都是大一统的体制模式,即无论是政治架构、组织机构设置,还是管理运作流程基本上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模式进行规范的———当然个别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微观组织架构存在细微差别。
这种大一统的管理运作模式在理论研究上就会形成大一统的研究范式———求同存异。
这当然不利于理论创新,不利于学科发展。
二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生长基因学科生长基因一般是不会变的,但其约束条件及其强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是不同的。
本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基因是约束性组织技术效率。
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生长基因仍然是效率,但与985 高校、高水平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生长基因的约束性应该是不同的。
效率的约束性来自于公平、责任、规范、回应、满意、伦理等多种因素。
如公平对效率的约束性与经济发展正相关吗?还是负相关?或是不相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留给我们的基本理念似乎是:资源稀缺条件下的政府、国家管理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事实也表明,20世纪80、90 年代公平价值在政府、国家管理中地位式微。
换言之,公平价值对效率的约束力微乎其微。
这种成功的管理模式在当今西部地区发展中是否依然有效呢?显然,它不适用于时代、环境迥异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因为在原来全国普遍贫穷、信息闭塞等情况下,贫困问题只有通过效率才能解决;但在东西部地贫富差异明显的今天,西部地区的贫困乃至经济发展较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公平来解决———转移支付、东部地区的支持。
然而,这是宏观层面的观点,往往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要着力考虑的范式。
从微观角度看,公平价值对效率的强约束性已经招致了不满。
根据实地调查,现在西部地区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发展,不少项目建设嵌入了强公平价值理念,但却形成了“撒胡椒粉”式项目建设模式———资金、项目过度切割、碎片化、低效。
政府部门许多工作人员以及相当部分群众也常常抱怨这种模式的无效率、浪费资源。
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生长需要更多地考虑这些微观层面的效率约束模式。
三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生长空间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必须在与985 高校、高水平财经院校、5省区内其他高校发展公共管理学科的比较中形成比较优势,谋求生长空间。
可以在三个方面的综合比较中形成优势,开辟生长空间。
一是学科发展的地区性、区域性、民族性。
西部地区地域广阔,省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也较大,不同民族的习俗、心理、民族性公共产品迥异。
尽管信息、交通等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985 高校、高水平财经院校仍然难以为西部地区有效地提供服务,而且学科服务需要成本,也存在收益期望值,高水平学科服务往往意味着高成本、高收益期望值。
而且距离远,实时服务难以实现;地方情况把握不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二是学科“路径依赖”。
就是要遵循公共管理学科生长机理所体现出来的学科“路径依赖”性。
西部地区财经院校的经济学、管理学特别是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会计学等二级学科在本省区往往具有很强的特色和优势。
可以将它们与地方性、区域性、民族性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整合起来,形成学科生长空间。
这样就可以在与省区内其他非经管类或经管特色和优势不明显的高校比较中获得公共管理学科的存在和发展空间。
三是学校定位。
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可以依据应用型本科定位获得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生长空间,也即主要不是创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学科理论,而是在理论与应用之间进行链接,搭建平台。
如,云南财经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正在探索财政公共管理硕士(FMPA)、税务公共管理硕士(TMPA)教育,不仅遵循了学科路径依赖,而且契合了学校定位。
而且,这种应用型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在当今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具有更加实在、可操作的内涵和内容。
综合考虑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西部地区财经院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生长空间很大,至少存在十大领域:(1)地方政府管理现代化问题。
众所周知,西部地区、东北三省与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管理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东部地区政府管理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