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中心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合集下载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本文针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引进培养力度,形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标签: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对策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为改革开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不但为我国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逐步形成,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要求。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确立,我国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期,但应当看到,在发展和繁荣后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也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就当前而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必须花大力气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然而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比,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队伍结构有待完善(1)随着连续几年的扩大办学规模,新进教师逐年增多,虽然新教师理论性强,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弱,这是各高职院校存在的通病。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招聘教师强调必须是硕士以上学位是造成这种状况主要因素之一。

浅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摘的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政策支持。

本文从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加强“双师”素质培养、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等,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科研能力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也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为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根本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体是教师,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在于教师。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求。

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为高职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

一、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世界经济正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移,这就导致国际间竞争变成了按国际标准衡量的教育制度和质量的竞争,从而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也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专业素质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教师的终身学习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正在向世界制造业大国迈进,正在走综合经济现代化的道路。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看,工业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许多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引言高职院校是面向社会、面向产业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我国劳动力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高职院校既承担社会职业教育的任务,又肩负着培养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责。

而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教学团队数量与质量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数量与质量是目前困扰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数量有限、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偏高,团队成员缺乏海外留学或持续业界实践经验,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质量发展。

培养机制缺失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培养机制缺失,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质量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没有明确的职称晋升渠道、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备的培训机制等制度保障,导致教学团队成员教学效果和满意度不高。

学科层次不齐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学科层次不齐,也是困扰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问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学科面窄、覆盖范围小,难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的多元化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思路的提出深入推进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应深入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学团队的数量和质量建设。

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专业人才进入教学行业,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保障。

建立健全培养机制怎样建立健全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培养机制更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问题。

应建立合理完善的职称晋升、薪酬体系和人才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待遇和收入水平,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进行学科优化提升高职院校应优化学科布局,拓宽教学管控范畴,全面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实现学科齐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新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为高职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团队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个体教学的壁垒,形成集体智慧。

同时,团队可以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保障。

团队建设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提供更好的支撑。

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1. 强化教学团队的组织管理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通过明确团队目标、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提升团队建设的效能。

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确保团队的协作顺畅。

2. 构建智慧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之间资源的互相分享是教学创新的基础。

学校应构建一个智慧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便利的资源获取和分享渠道。

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减少教师教学创新的障碍。

3. 建立教学观摩和交流的机制教师之间的观摩和交流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观摩、教学讲座、教学展示等形式,鼓励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促进优秀教学经验的传承和分享。

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1. 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自愿报名、立项评审、团队组建等方式,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团队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以便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团队成员可以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2.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以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

浅谈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遵守师资队伍建设的自身规律,解决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切实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高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与我们能否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解决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现在高职院校的大发展是近些年的事情,众多高职院校都是中专合并其他院校升格转型而来,难免在师资队伍方面而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少,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近十年才有的一种教育模式,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引进了大量的本科和研究生。

从教师的来源来看,无论是转型升格而来的原有教师,还是应届本科和研究生,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动手实践过,在结构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具体说来,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二是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操作能力相对欠缺。

(二)师资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在现行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的必备条件中,“双师”素质未列入其中,导致专业教师缺乏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积极性,这与高职院校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求相悖。

不能真正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由于在职称评审中科研占分较高,导致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部分教师把教学放在了第二位,过分强调科研、过分注重课题和项目,在教学中不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更新。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随着经济发展、积极结构转型,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的队伍建设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的队伍建设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的队伍建设目前职业教育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

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已经达到310多万,在校生达到了900多万,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现如今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有句话是这样形容国内教育的各个阶段:“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指的是学历越高实践能力却逐级下降,按照这种说法的话,职业教育就完全可以用“钻石”来形容了。

然而职教发展,师资先行,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提到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也正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所在。

1 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目前,高职高专的师资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2)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大,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3)教师队伍的学历参差不齐且多为理论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4)缺少较为完善、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

2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特殊问题与众多的职业院校相比,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除了具有问题的普遍性以外更多的还是具有特殊性。

我院始建于1906年,拥有百余年的历史,先后经历数十次变革,1998年更名为河北南戴河外国语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2007年更名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从我院的历史沿革可以明显的看出,我们走职业院校的发展之路的时间还不到十年,而且教师多为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没有职业教育背景。

这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致命硬伤。

由于受到招生规模的限制,我院师生比严重不合理,教师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只占很小一部分,“双师型”教师更是几乎为零,呈现出一边倒的情况;而且学院办学思路上的转型使得很多教师不得不放弃所学专业,硬着头皮开始了新专业的学习。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策略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力量,对于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策略,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引导年轻教师积极成长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培养年轻教师,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首先,院校可以开展专门的培训计划,提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培训,帮助年轻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发他们的创新和热情。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应该与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相适应。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科特点,科学安排教师的数量和比例,避免产生教师过剩或者不足的情况。

其次,注重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同时,要鼓励有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行业专家加入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首先,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果充分考虑进去;其次,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增加教师的物质激励;同时,给予教师更多的职称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成长动力。

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提高和实践经验积累。

首先,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项目,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其次,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和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五、注重教师团队的协作与交流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团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促进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的共享。

首先,建立教师团队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交流;其次,组织定期的教研活动和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和学术合作。

高职专院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专院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专院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专院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专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及经济发展。

而要想提高高职专院校的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稳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本文将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探讨高职专院校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专院校教育的地位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高职专院校的重要性。

高职专院校是教育的一种新兴形式,其教育设施和教学质量可以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媲美。

相对于本科教育,高职专院校更注重实践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实践相结合,更能适应社会需求和发挥实际效果。

高职专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比,高职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聚焦特定的行业和领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透过高职专院校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育模式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教育意义,更显示出高职专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普及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专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现在,高职专院校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发育已经相对成熟,比较系统。

然而,在整个大环境中,高职专院校教师队伍的“梅花”并非各个“鲜花盛开”。

虽说在规模构成上,我国高职专院校教师队伍数量正在快速发展。

但在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创新研究及学院学科优势等方面,目前高职专院校的教师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

1.教育背景差异明显教师教育背景差异明显。

由于高职专业的群体特性,很多高职专业师范生来自于普通本科院校,或者原本没有受过师范专业的教育。

教师专业背景的语文、外语等方面的所缺乏的能力,将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2.学科信心不足高职专业师资队伍的学科信心不足,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对待科研,教师往往在教学工作之外,缺少充足的科研时间和资源,这也是大多数高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缺失的原因。

3.教师动机不纯还有部分教师的动机比较单纯,以自身利益为唯一目的,对职责感和爱心有所缺失。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优质的师资队伍对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培训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至关重要。

首先,优质的师资队伍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和指导,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术知识和职业技能。

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而且,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够传授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师资队伍培养模式:1. 内外招聘并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内部招聘可以通过内部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师范生培养,以培养一批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外部招聘可以通过公开竞聘的形式,吸引行业专业人士和优秀的研究人员加入。

2. 多元培养: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元的培养方式,例如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双师型培养模式,使教师能够兼顾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行业项目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国内外交流与培养: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师资队伍的培养。

通过交流和学习,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引进国外优秀教师和专业人才,丰富校内教师队伍。

三、师资培训与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师资培训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以不断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师资培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理论培训:提供系统的教学理论培训,加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科专业培训:提供专业领域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自己所授课程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保持教学内容的更新。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一、加强师资队伍日常管理1.制定并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

2.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评估,将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

二、加强师资队伍队伍建设1.引进优秀教师。

建立与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吸引优秀教师加入高职院校,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2.加强本校教师培养。

鼓励优秀本科生毕业后在高职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本校教师。

3.建立教师团队。

组建学科交叉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优化教学和科研环境1.完善教学设施。

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实验室和实践场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2.加强科研支持。

建立科研项目资助制度,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加强师生交流。

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学术研讨会、讲座等平台,推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1.建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对于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和激励。

2.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为教师提供晋升和职称评定的机会,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建立多元化的薪酬激励制度。

根据教师的贡献和业绩给予相应的薪酬激励,确保教师在工作中得到公正的回报。

总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应该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在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管理和培训的同时,通过优化教学和科研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教师加入并留在高职院校,提升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培养优秀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3-12和谐校园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

而高职院校能否完成这一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师队伍是否优良,师资力量能否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支素质过硬、结构优良、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将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生存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学校宏观和微观角度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做了一些思考。

一、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的必要性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已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所以各高职院校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将难以胜任这一重要使命;(2)在面临招生问题和合并浪潮侵袭的今天,高校的教学名师、好的教学团队都将为学校打造品牌效应,为学校收获更多的关注;(3)高职院校教师要适应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状况,不断将最新的技术,最前沿的科技介绍到课堂中去,这就需要他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深造,只有自己学得透彻,才能切实将知识经验等及时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

高职院校教师有两大任务:(1)传授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实验、实习中获得对未来工作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但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由于没有实践经历,在只有理论支撑的实践面前难免会败下阵来。

所以让更多的新教师投入到实践中去,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在教学中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显得至关重要。

二、如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1.宏观上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实践型人才是国家的战略规划,但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归根到底在于最基层的高职或中职院校。

高职院校从学校制度层面就应对此有明确的认识。

当然,每所学校对此都有不同的政策或措施,我校的制度总的来讲就是“三化”,即:“国际化、双师化、博士化”。

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各位在职教师具备国际化的教学视野、具备双师化的教学素质,具有博士化的教学水平。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原则论文(共5则范文)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原则论文(共5则范文)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原则论文(共5则范文)第一篇: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原则论文(共)摘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决定因素是高职师资队伍,但我国目前的高职师资队伍,量与质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人才培养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新时期高职院校可以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或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原则打造一支敬业、有良好职业素养、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水平,符合高职院校建设、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总的来说,就是要形成一支在相关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能带领专业改革与发展的专业带头人队伍;形成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形成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形成这样的教师队伍需要把握一定的理论基础,遵循相应的原则。

一、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1、系统理论1)系统理论概述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观,它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①整体性原则。

整个函数不等于每个部分的函数之和。

任何系统都是由几个部分(元素)组成的,但是每个部分函数的和却不等于整个函数。

如果所有函数组成和谐有序的结构,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如果各个函数彼此干扰并且互相冲突,则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部分的总和。

②结构性原则。

结构是内部系统各种元素的组织形式。

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

所以,在元素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巧妙安排系统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是能否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

③环境适应性原则。

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关联性原则。

一种事情总是存在于某个系统中,因此是该系统的一个部分。

第二是动态原则。

任何系统都不是绝对的封闭和静态的,他总是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能量,物质,与外界的信息进行交换,受环境的影响。

2)将系统论引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当前,系统论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高职教育也不例外,特别是运用这一方法论来解释和指导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创新

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创新

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创新【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之举。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切入,系统性讨论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创新。

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情况、问题现状和研究目的,正文部分分析了现有建设模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创新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和引入现代理念与技术的必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创新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意义,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创新、现代理念、技术、意义、发展方向、重要性、必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而师资队伍作为高职院校的核心力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对于师资队伍的需求逐渐增加,但是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高职教育的需求,需要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进行创新。

只有通过探索新的模式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本文将结合现有的情况,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创新和实践,旨在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现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现状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不够完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师资队伍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中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导致教师缺乏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动力。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涉及到教师的素质、学科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保障。

本文将就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问题展开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重视教师的素质提升。

教师是专业教学团队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术研究支持,提升其教学水平和学科造诣。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也是重要的举措,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学术氛围。

学科建设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包括学科教学资源、学术研究平台等方面。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丰富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

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支持,培育学术氛围,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推动专业教学团队的学术水平提升。

高职院校需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支持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设施、教材教辅、信息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支持教学团队的教学工作。

高职院校还应该注重教材建设和信息化教育,为专业教学团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团队建设,促进团队合作和教学创新。

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仅是教师个体能力的提升,更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教学创新。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高职院校还应该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教学质量。

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摘要]人才培养主要依靠教育。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

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从完善高职院校师资的管理体制、建立高职院校师资的培训机制及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道德建设等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1.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1.1数量不足根据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状况的分析,高职院校80%以上的教师是从普通高校调入的;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比例也很高,他们大都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教师严重不足。

1.2整体素质不高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学历、职称偏低,尤其是实践教学教师的学历、职称问题更加突出,他们大都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生疏,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能给学生良好的技术示范和指导,不能很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1.3结构不合理1.3.1学历结构高职院校要引进高学历人才十分困难。

在学历结构方面,高学历层次人才奇缺,具有博士学士和硕士学士的教师严重匮乏,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

1.3.2职称结构从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看,高级职称与中级职称比例不协调,特别是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增长幅度过小。

1.3.3学缘结构学缘结构是指一所学校的全体教师最终学历的毕业学校的构成状况。

学缘结构不合理,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

由于受专业局限和人才引进的困难,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文化课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等院校,或经培训改教专业课的部分文化课教师,还有部分有计划留用的本校优秀毕业生。

2.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2.1完善高职院校师资的管理体制2.1.1建立引进机制,多渠道引进人才(1)采取积极引才策略,主动出击。

按照“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原则,严把教师“入口关”。

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构建

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构建

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构建摘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当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从机制上进保障。

文章从制度的内涵和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完美性出发,提出构建良好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若干原则。

关键词: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制度;构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对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如何开展高职院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应着眼于各个具体的措施,更应构建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高职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1科学合理制度的特征1.1科学合理的制度必须有道德合理性制度的道德合理性,概括而言就是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设计的价值观层面,涉及对制度本身的判断,也就是什么是好的、科学的制度;二是制度设计的过程和手段,也就是程序的正义。

好的制度应该是以公共利益为基础,通过协调组织成员间矛盾、引导其行为同时以理性、文明的力量保证公共目标的达成;制度设计程序的公平正义,应既满足程序的“内在价值”也就是程序本身是好的,又满足程序的“外在价值”,也就是输出的制度其可能产生的结果是正义的。

1.2制度应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科学合理的制度本身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有机的系统,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因素对制度的作用。

制度必须从实际出发,反映事物间必然的、科学的联系的。

制度设计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以及基于此产生的人们的主观意识以及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

同时,制度是由人来执行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所处时空的限制,人们必须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意识到科学合理的制度的价值,以此为基础才有制度的执行与完善,制度的效用性和可行性也才能更好的发挥。

否则,这种制度则更多的是一种空想。

1.3制度设计应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参与性。

科学的制度应该经过利益主体的充分参与和认可,采用民主决策,体现公平公正。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职业的细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主体。

浅议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

浅议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

浅议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将剖析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阐述教学团队的内涵和建设原则,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提出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建设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的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长远规划和明确要求。

高职教育既要坚持“大力发展”,又要着力“提高质量”。

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建设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高职院校实现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是指将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划分的不同的教师群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建设。

在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选拔培养好专业带头人是其首要任务,同时也要建立一支以专业规划为基础的合理的专业教师教学梯队。

这种建设模式使师资队伍建设不再盲目,能够推动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有整体性、有计划、可持续、出效益的模式。

(一)有利于更新教育理念,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高职院校发展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在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实施“教学做研”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集知识、技能、精神、信念于一体的教师团队有利于教师接收新教育理念,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合乎学校期望的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能力、人格魅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ADULT EDUCATION中国成人教育2019/16[摘要]随着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高职院校师资短缺的问题日益突显,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逐步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旨在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实现办学质量新突破。

但基于多中心理论来看,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政府、企业以及院校层面的困境,对此,还需分别以政府、企业、院校为中心,寻求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出路。

[关键词]多中心理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作者简介]雷军(1970-),女,博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素养、职前教师培养、教学评价等;龙欢(1982-),女,硕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育管理;张翔(1980-),男,博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贵州兴义562400)[课题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研究”(课题批准号:DH :170338)。

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趋势下,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致共识。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企业的支持以及自身的努力。

基于多中心理论视角来看,政府、企业以及高职院校三方唯有共同合作,发挥合力,才能够推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多中心理论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范畴中,多中心理论强调了政府、院校以及其他相关责任主体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其中涉及各方应当履行的责任与合作内容等信息。

目前,高职院校虽然普遍存在打造优质教师队伍的想法和意愿,但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的干扰和限制,如政府主导作用与企业支持作用发挥不足等。

多中心理论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方面,多中心理论的应用体现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治理主体上。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人力资源、推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重任,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政府也应当承担一定责任。

政府应当转变自身的角色和任务,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手段,如宏观调控、法律法规和其他政策等,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支持,负担起相应的责任。

具体而言,就是更多地将职责转移到企业和院校及其他相关社会组织身上,构建起多中心的治理模式。

在政府层面,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企业层面,强调的是配合和承担责任,配合主要是面向政府的号召,承担责任则是面向院校和社会;在高职院校层面,强调的是院校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作为实施主体[1]。

另一方面,多中心理论的应用体现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上。

政府职能部门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着管理和被管理的相互关系。

以高职院校的公开招聘为例,每一位受聘人员均需要受到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

此外,以上两者间还存在着领导、被领导的关系。

政府不可通过发布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要求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发展教师队伍,而是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弱化强制措施的不良影响,如借助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减轻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压力,积极鼓励各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发展教师队伍。

二、基于多中心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一)政府层面的建设困境第一,政府所制定的教师准入资格鉴定制度基于多中心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雷军龙欢张翔88CHINA ADULT EDUCATION2019/16中国成人教育还不够完善,难以充分保障教师质量。

第二,现有的公开招聘模式完全模仿公务员等岗位的招聘,缺乏符合院校需求的特色形式,难以真正为高职院校引进所需人才。

第三,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的个人收入相比于社会整体薪酬水平而言存在着不平衡的地方,对此存在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长此以往,教师队伍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激励及保障方面,支持存在明显不足,这直接导致企业由于独自承担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而缺乏参与热情[2]。

(二)企业层面的建设困境一方面,大量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能认识到校企合作对自身发展的有利影响,对于合作,更多的是害怕承担风险和责任。

这样的心理状态使得企业在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校企合作最初设定的目标在实际执行中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企业中具备丰富实操经验的高新技术人才没能走向高职院校,也未能通过高职院校这样一个平台实现知识与技术的交流,这势必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

(三)院校层面的建设困境第一,各高职院校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导致各项工作难以有条不紊地展开。

第二,对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而言,现阶段的人才引进方式以及策略等都过于陈旧,没能做到与时俱进,教师来源的单一化势必会造成整个教师队伍的离散。

第三,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培训平台不足的问题,这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持续进步。

第四,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估方式也存在诸多不足,如评估信息来源单一,评估手段照搬综合型院校,完全忽视了自身的特色和差异性[3]。

三、基于多中心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出路(一)政府层面的建设出路第一,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审核制度。

一方面,应当不断深化教师资格的分类,如以教学工作的专门性与否为依据,可将教师队伍分为企业培训教师以及院校专业教师两类;以教学内容作为分内参考依据时,则可以在已有的文化、专业以及实习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双师型”教师这一教师类别,实现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专业化及实践化。

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审核的认定方法上,应当进一步优化。

例如,组建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该机构负责高职院校教师准入标准的建立以及准入方式和时间的确立等,以形成社会人员关注考试的氛围[4]。

第二,改进高职院校教师招聘模式,优化人才引进办法。

首先,应当协助各高职院校打造多元化教师引进的渠道,打破传统教师招聘仅仅体现在招聘会上的束缚,将人才引进的目光分散到其他渠道,如各级知识、技能竞赛等。

此外,在人才类型上,除了引进高学历的理论性人才,还应当重视具备一线操作技能人才的引进,除了专业带头人等相关人才的引进,还应合适地引入技术达人。

其次,应当优化现有的公开招聘制度,实现工作高效率开展。

最后,针对高职院校纯理论人才过剩的问题,应当摒弃“学历至上”的观念,真正做到技术型人才的吸收,如设置“企业工作年限”门槛等。

第三,强化财政投入力度,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政策。

首先,应当保障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妥善规避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再生产不相匹配的问题。

此外,还应给予高职院校教师合理的教学奖金、福利津贴以及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只有物质得到了满足,教师们才能够更加专注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没有后顾之忧地教书育人。

其次,应当建立起专门的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培训基地,使得教师能够在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系统中实现自身的不断优化[5]。

最后,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方面,应当进行适当的修改,要客观地认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间的区别。

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师更多的侧重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有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师职称评定时应当充分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而不是一味看中论文数量等理论性成果。

第四,制定更加合理的企业激励政策,提升企业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参与度。

一方面,要充分协调好企业与高职院校间的关系,明确互利的可能性。

同时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制定来引导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中来。

此外,还可以补充性地制定一些强制性法规来推动校企合作的长远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在企业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适当承担企业产生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免去企业的后顾之忧。

(二)企业层面的建设出路第一,企业应当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并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入企实践等相关活动的展开。

对此,首先,当地企业应当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的号召,投身于校企合作建设中来,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接纳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真实情况以及相关技术应用和发展中的现状等,其相应产生的信息总结和反馈等都是非常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

其二,企业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的推动者,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进一步强化校企通融,促成“双师型”教师体制的完善化。

其三,企业在强化校企合作工作展开的同时,还应当制定相应的高职院校教师实践安全制度,确保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同时,企业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应当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对自身的正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中来,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89CHINA ADULT EDUCATION中国成人教育2019/16伍的建设是能够为企业赢得社会声誉,充分的校企合作是有利于企业技术难题攻关的,等等。

此外,通过对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可知行业协会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6]。

因此,对于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而言,相关部门的设置也是十分重要的,该部门职能的发挥不仅能有力维护校企合作中相关工作的开展,还能为各高职院校提供合理规范的科学指导和培训,使得校企合作的工作开展更加高效化。

第二,各企业应当积极促成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院校兼职教学等相关事宜,深化协作进步、共同发展的观念。

其一,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都具备着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市场劳动力需求的方向有着最为敏锐的嗅觉,因此这一部分企业人才可以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来。

这样的方式能在有效解决院校内部专业教师资源不足问题的同时还能为现有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

其二,企业可以联合院校定期开展实践问题讨论等相关活动,让在校专业教师更多地了解社会生产现状以及各领域现阶段的热门问题。

在此活动的影响下,院校教师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反省,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可能性。

其三,企业可以与院校合作建立相关实训基地或实验室,为双方的学术讨论和技术攻关等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院校层面的建设出路第一,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方面,各高职院校自身应当优化合理建设规划,保障各项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对自身的状况有一个充分地认识,全面了解自身教师组成的框架结构以及相应的专业分布和学生的数量分布等,只有有了这样的自我认知之后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规范的发展规划。

其次,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主动地推动与企业人才互通策略的实施,并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吸引企业高新技术人才兼职加入院校教师队伍中,促进教师组成的多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