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比一比-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通用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具体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多、少、一样多”来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多、少、一样多”来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实物等。
学具:每组一份积木、小石子、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通过PPT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数量。
(2)邀请幼儿到讲台前操作教具,进行数量比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
(2)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幼儿理解并运用这三个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数量比较。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大班数学《比一比》2. 内容:(1)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2)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3)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比一比”的画作,要求画出两组物体,并标明数量。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生活中的比一比”的观察记录,记录生活中见到的数量比较情景。
2. 答案:(1)画作:每组物体数量要清晰可见,正确表示出“多、少、一样多”的关系。
(2)观察记录:记录真实、准确,体现出幼儿对数量比较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中,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比一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等属性,以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等属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进行物体属性的比较。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天平、积木、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比较记录表,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长短、高矮、大小、轻重不同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具,讲解比较的概念,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进行比较。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比较组内物体的属性,并记录在比较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侧:列出比较的概念、方法及物体属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2)画一幅比较主题的画,展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答案:(1)家长辅助幼儿完成比较记录表。
(2)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创作比较主题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自然界中的物体进行比较。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发现更多有趣的比较现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详细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能够用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能够正确判断“多、少、一样多”。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掌握“多、少、一样多”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水果卡片、动物卡片、比较道具。
学具:每组一套水果卡片、动物卡片,每组一个比较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果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水果,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片中有哪些水果?它们一样多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通过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让幼儿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发放一套水果卡片和动物卡片,让幼儿用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判断“多、少、一样多”。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讨论比较结果,分享自己的比较方法,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比较方法:对应法概念:多、少、一样多例子:水果卡片、动物卡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家中的物品,如玩具、水果等,进行数量比较,判断“多、少、一样多”,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我的玩具熊比我的小汽车多,我吃了3个苹果,弟弟吃了2个苹果,所以我吃的苹果比弟弟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运用,鼓励家长参与,提高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通用11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通用11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篇1活动目标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玩偶、书、小筐活动过程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篇2活动目标: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长短进行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二、基本部分1、长短的排序(1)出示长短不同的铅笔5支,我们来比较他们的长短,谁愿意给铅笔排队?(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办法,大家讨论后统一评比办法。
2、幼儿探索排序的办法,总结出两种排序。
(1)这5支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队,谁来帮忙?(2)请幼儿排序,大家验证,有错误的地方请幼儿纠正。
(3)请另一名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排队,大家一起验证。
师总结:排队有两种方法,可以从长到短,也可以从短到长排。
2、厚薄的排序,巩固幼儿对两种排序方法的掌握。
(1)出示厚薄不同的图5张,请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
(2)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大家一起验证。
3、操作练习,共同验证。
三、结束部分分9组幼儿,每组5人幼儿,请幼儿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并分享。
四、延伸部分在区角中,投放有关排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操作、巩固。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篇3活动目标: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通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通用教案:《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认知》第五章节,主要涉及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高矮、长短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物体数量、大小、高矮、长短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高矮、长短的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并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相同的玩具,如小汽车、小飞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图片中包含不同数量、大小、高矮、长短的物体。
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物体的不同之处。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卡片、玩具等教具,向幼儿讲解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高矮、长短的方法。
并在示范过程中,让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相同的玩具。
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并说出比较的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错误。
4.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比一比”游戏,游戏中,幼儿需要通过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高矮、长短,找出不同的那一组。
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高矮、长短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大小、高矮、长短不同的物体,并尝试比较。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进行数学认知的练习。
同时,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数学认知比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数学认知》第五章节,主要涉及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高矮、长短等方面的知识。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通用12篇)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通用12篇〕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WTT的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欢送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篇1活动目的:1、通过操作,感知痛体积的液体在不同粗细容器中的高度变化。
2、初步理解体积的守恒,知道物体的体积不随容器的形状、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3、开展幼儿的逻辑推理才能。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进步逻辑推理才能,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粗细不同的矿泉水瓶各一个〔装有等量的水,一瓶红色,一瓶绿色〕;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活动过程:一、幼儿操作,感知液面高度的变化1、观察桌上的两瓶水,请幼儿目测比拟红色水多还是绿色水多,说说是怎样知道的?2、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入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瓶中,提问:红色水和绿色水的高度有什么变化?谁多谁少?3、幼儿讨论:为什么水变成一样多了?是怎样比拟的?4、引导幼儿观察刚刚盛水的两个瓶子,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回原来的瓶中,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并说说哪个瓶子的液面高?哪个瓶子的液面低?水一样多吗?6、引导幼儿发现并总结:装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面低,而细瓶子液面高。
二、幼儿操作,比拟橡皮泥的多少1、幼儿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种各种形状的物体,互相比一比:谁做的大?是怎样比拟的?2、幼儿讨论:谁用的橡皮泥多?谁用的少?怎样比拟的?3、请幼儿演示比拟、并表述比拟的过程与结果。
4、再次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请幼儿观察:橡皮泥的总量有没有改变?变的是什么?幼儿感知考虑:物体体积的大小不随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三、游戏:我会变规那么:老师说长高了,幼儿就站直;说变矮了,就蹲下;说变圆了,幼儿抱成球状。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积的守恒。
活动反思这局部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比一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比较两组物体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大小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大小的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球、积木、水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组大小不同的球,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2)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比较大小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套大小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
(2)每组派代表汇报比较结果,分享比较方法。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2. 实际问题解决:如何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比较两组水果的大小。
b. 比较两个玩具的大小。
2. 答案:(1)略。
(2)a. 比较两组水果的大小:先比较个数,个数多的水果组大;如果个数相同,再比较单个水果的大小。
b. 比较两个玩具的大小:可以观察玩具的体积、长度、宽度等,进行比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比较大小的知识?(2)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与同学分享比较的方法和心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教案:《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天地》的第四章第三节,主要涉及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数量,并学会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物体的数量,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描述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数量,并学会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比较物体数量的操作,并能够准确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幼儿自带的玩具、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例如:3只小鸟和2只小鸟,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多哪个少。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通过卡片、小玩具等教具,向幼儿展示如何比较物体的数量。
例如:拿出3个苹果和2个苹果,让幼儿说出哪个多哪个少,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自己比较玩具的数量,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小组合作(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比较自带的玩具数量,并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物体数量板书设计:多少一样多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比较数量,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比较物体数量的兴趣。
大部分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数量,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合作意识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拓展延伸:在下节课中,可以继续巩固比较物体数量的知识,引入“大于”、“小于”等概念,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亲子互动的环节,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提高家园共育的效果。
大班数学《比一比》_0-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比一比》大班数学《比一比》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大班的孩子经常喜欢站在椅子上、桌子上说自己是最高的。
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重轻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重轻,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一比》。
活动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方式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能熟练比较数字的大小。
2、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分享“比”的经验,感受“比”的方法。
3、在“比”的过程中增强与同伴间合作、协商的意识。
活动准备多媒体、尺、体重秤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孩子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们分成三组做呢?(幼儿自由回答比赛)知道今天比赛的内容是什么呢?比的是你们的身体。
身体怎么比法?(比身高、体重)今天比赛的内容就是你们刚才所说的,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比四样——高矮重轻。
2、幼儿比赛⑴讲述比赛规则每次比赛,每组只能出一个人参加比赛,四项比赛建议派不同的人参加。
⑵幼儿比赛第一项比赛比谁高每组选一个选手,应该怎么比高?(背对背)今天的这场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不管用什么方法,谁能比他高?(幼儿想办法)你们知道他现在身高多少吗?(幼儿猜测)我们有什么方法准确的知道他现在多高吗?出示皮尺,这个怎么用呢?(从地板到头顶,这把尺子要拉紧)请幼儿测量(读出数字,强调厘米)。
颁发高王皇冠第二项比赛比谁矮两分钟准备时间,每组分发一把尺。
每组选一名幼儿比赛。
教师测量宣布成绩。
总结数字越小的人越矮。
颁发矮王皇冠第三项比赛比谁重该怎么比重?(秤)怎么用秤?(两只脚踩在上面,如果太边上,跳跳去,有可能伴倒)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认识数值。
三分钟准备时间,每组分发一个秤。
幼儿比赛,教师宣读成绩。
总结数字越大说明人越重。
颁发重王皇冠第四项比赛比谁轻两分钟准备时间,想办法让自己变轻。
幼儿比赛,教师宣读成绩。
总结数字越小说明人越轻。
颁发轻王皇冠3、庆祝总结今天他们是高矮重轻的冠军,他们或许不是最高的,或许不是最矮的,或许不是最重的,或许不是最轻的,但是他们能开动自己的脑筋,靠着自己的智慧获得了今天的冠军,同时,各位冠军,你们要记得今天你们的成功不是你们一个人的事情,是和你们的队友分不开的,去和你的队友拥抱一下吧。
大班计算教案《比一比》(通用17篇)
大班计算教案《比一比》(通用17篇)大班计算《比一比》篇1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感知10以内数字的相邻数,了解数字多1或少1的关系。
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1、1—10的卡片,图片房子2、图片小兔、小鸟、老鼠、乌龟、蝴蝶、小猫、小猪各1张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出示1—10的卡片问:比1多1的是数字几,教师在相应在黑板上写上数字2…等等;那比2少1的是数字几,教师在相应在黑板上写上数字1…等等。
1、数字游戏:我出几你念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教师请幼儿念出比这个数多1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教师请幼儿念出比这个数少1的数。
二、找房间,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教师出示图片房子,教师请个别幼儿来当小动物找房子。
1、小兔的房间号码是4的小邻居2、小鸟是6的小邻居3、老鼠是2的小邻居4、乌龟是1的大邻居5、蝴蝶是5的小邻居6、小猫是5的大邻居7、小猪是6的大邻居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小动物找房子是否正确;如有找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纠正。
三、幼儿操作教师分发幼儿用书,请幼儿完成《合成一幅图》《比一比》教师批改作业四、活动结束四、延伸活动游戏:数字找邻居1:老师出示数字,分别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2: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去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大班计算教案《比一比》篇2文本解读《比一比》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组识字二的第一篇,本单元专题是围绕着生活展开的。
因此本篇课文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
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
动态的画面构建了和谐的美。
别说是孩子连我也情不自禁爱上了它。
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
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是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
作为一节识字课,有它独特的风格。
短短的一首儿歌中出现了好多的量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不同的事物应使用不同的量词,让我们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大班计算教案《比一比》
大班计算教案《比一比》大班计算教案《比一比》(通用12篇)大班计算教案《比一比》篇1活动目标:1、通过嬉戏感知10以内数字的相邻数,了解数字多1或少1的关系。
2、培育思维的灵敏性。
活动预备:1、1—10的卡片,图片房子2、图片小兔、小鸟、老鼠、乌龟、蝴蝶、小猫、小猪各1张活动过程:一、开头部分老师出示1—10的卡片问:比1多1的是数字几,老师在相应在黑板上写上数字2…等等;那比2少1的是数字几,老师在相应在黑板上写上数字1…等等。
1、数字嬉戏:我出几你念几。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请幼儿念出比这个数多1的数;——老师出示数字卡片2…,老师请幼儿念出比这个数少1的数。
二、找房间,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老师出示图片房子,老师请个别幼儿来当小动物找房子。
1、小兔的房间号码是4的小邻居2、小鸟是6的小邻居3、老鼠是2的小邻居4、乌龟是1的大邻居5、蝴蝶是5的小邻居6、小猫是5的大邻居7、小猪是6的大邻居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小动物找房子是否正确;如有找错,老师可与幼儿一起订正。
三、幼儿操作老师分发幼儿用书,请幼儿完成《合成一幅图》《比一比》老师批改作业四、活动结束四、延长活动嬉戏:数字找邻居1:老师出示数字,分别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2:幼儿依据自己的数字去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大班计算教案《比一比》篇2教学目标1、熟悉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熟悉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土”。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
使同学通过观看、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文中插图——农家小院。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踏着秋的气息,看着金黄的庄稼,听着小鸟的鸣叫,闻着瓜果的芳香,我们走进农家小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同学描述画面。
大班数学活动比一比算一算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比一比算一算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大于和小于的概念以及比较两个数的方法;2.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活动一:比一比活动目标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数字牌:0~9;2.比较符号:>、<、=;3.白板和马克笔。
活动步骤1.选择两名学生上台,各取两张数字牌,然后在白板上随意摆放;2.学生依据自己手上的数字牌,用比较符号比较两组数字并在白板上填写(例如:3 > 2);3.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换牌,再进行一次比较;4.整理本轮比较结果,统计每个学生比较正确的次数,得到胜利者。
活动反思此次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但是,在比较符号的使用上,需要让学生逐步理解符号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活动二:算一算活动目标通过游戏方式,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活动准备1.数字牌:0~9;2.麻绳。
活动步骤1.教师将数字牌抽出12张,随机放置在地面上;2.学生分组,每组3人,站在麻绳两端,称为小组A、小组B、小组C;3.教师宣布规则:每组需要在一个数字牌上站立,然后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站立下一个数字牌;4.当一个小组站立完成后,需要喊出所站数字牌的总和;5.所有小组都完成后,教师宣布本轮比赛开始;6.另一教师现场抽出10个数字牌,学生们需要将这10个数字牌按照规则排列,并在完成后喊出数字牌的总和;7.整理本轮比赛结果,统计每个小组的得分,得到胜利者。
活动反思此次活动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口算能力。
但是,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需要注重游戏的难度和规则的简洁性,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参与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锻炼了学生的口算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比较大小的方法,把握“多/少”“大/小”“长/短”的比较方法。
2、识别数字大小,学会用数字大小来表示“多/少”“大/小”“长/短”的比较。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简单的比较,培育精细察看和辨别大小的本领。
二、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和笔、彩色粘纸、数字卡片、图形卡片、水果卡片。
2、喜好点。
可以准备水果,如:苹果、葡萄、香蕉、橘子等等,便利后期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1)细节描绘:我手里有两个苹果,谁能告知我哪个苹果更大?(2)类比法:同学拿起手中的两个石头,告知大家哪一个更重一些?(3)察看法:老师拿起两支笔,让孩子们用眼睛看一看哪一支更长。
2、新知讲解让同学们仿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举例,了解什么是比较大小。
引导同学们通过察看大小、比较、运用数字等方法,学会“多/少”“大/小”“长/短”的比较。
为此,老师准备了数字卡片、图形卡片、水果卡片等,让孩子们渐渐认得数字、图形和物体的大小。
3、巩固训练(1)让孩子们仿照老师出示数字或者卡片的方法,用语言表述出数字、图形或物品的大小。
(2)通过对本身班级、本身的生活环境的察看比较,让孩子们能够用数字,语言表达本身的察看结果,培育他们的语言表达本领和察看分析本领。
(3)在中午吃水果的时间,老师可以把不同种类的水果分别放在不同的盘子里,让孩子们分别看一看,这些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重量都有哪些差别?(4)学好比较大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常常让孩子们参加不同形式的活动来不断巩固和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觉孩子们具有很强的古怪心和探究欲望。
他们对于要比较的对象很敏锐,能够快速找出相应的比较点。
但同时也发觉,孩子们有时会把比较的过程当成一种竞争,没有完全理解大小的概念。
为此,我认为,需要有趣味味的比较活动,特别是尽量使他们更感知和探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大小问题。
只有让孩子们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参加感知大小,才能真正理解大小的概念。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1)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5章《比较》,详细内容为“比一比”。
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掌握比较的方法,理解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掌握比较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球、铅笔、书本等。
2. 学具:A4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球,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判断。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长短、高矮不同的铅笔和书本,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较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教具,让幼儿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
5.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比一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 作品展示(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大小比较:以球为例,画两个不同大小的球,标注“大”和“小”。
2. 长短比较:以铅笔为例,画两个不同长度的铅笔,标注“长”和“短”。
3. 高矮比较:以书本为例,画两个不同高度的书本,标注“高”和“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比较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幼儿找到的比较现象,如“我的玩具汽车比爸爸的鞋子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比较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的习惯。
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谁最高”、“谁最快”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通用(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展开,详细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理解多、少和等量的概念;运用比较方法,对物体进行排序;通过比较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多、少和等量的概念,能准确进行比较。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方法对物体进行排序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多、少和等量的理解。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比较卡片、玩具模型、水果模型、磁性白板、挂图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组不同数量的玩具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组玩具,哪组多,哪组少呢?”让幼儿通过观察,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比较卡片和挂图,讲解多、少和等量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比较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完成书中的比较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水果模型,让幼儿运用比较方法,对水果进行排序,并分享排序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多、少和等量的概念比较方法水果模型排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运用今天学的比较方法,进行排序,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排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2.学习体验物品比较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物品:纸巾、小蛋糕、饮料等生活用品;
•工具:秤量器、计时器、标尺等。
教学步骤
步骤一:观察比较
1.让幼儿将课桌上的纸巾、小蛋糕、饮料等物品分别放到自己面前,并逐个观察;
2.导师问幼儿: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如何观察出它们的不同点?
3.通过引导,让幼儿学会用眼睛观察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步骤二:物品比较
1.导师让幼儿将相同类别的物品放在一起,比如:重的物品放在一起,轻的物品放在一起;
2.导师将一种类别的物品,如饮料,拿出两瓶,问幼儿,哪个瓶子更重一些?为什么?让幼儿学习使用秤量器进行比较;
3.导师将一种类别的物品,如小蛋糕,拿出两个,问幼儿,哪个小蛋糕更大一些?为什么?让幼儿学习使用标尺进行比较。
步骤三:时间比较
1.导师让幼儿用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如:问幼儿,小猫跑了多久?小鸟飞了多久?
2.让幼儿比较各个时间的长短,练习使用计时器进行比较。
后续活动建议
1.让幼儿亲身体验比较的方法,如比较州河中两条鱼的大小,比较校园里两株树的高矮;
2.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探究物品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
课程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观察、比较中增强了意识,并理解了什么是比较,学会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
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可以结合幼儿园教育教材、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锻炼探究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通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学会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物体数量,理解“比较”的概念,并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并正确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比较”的概念,正确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如:水果、动物玩具等)、比较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套相同数量的物品,用于小组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水果,引导幼儿观察、描述。
邀请幼儿上台比较水果数量,并用“多”、“少”、“一样多”进行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较的例子,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教师讲解比较的方法,让幼儿理解“比较”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比较卡片,让幼儿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数量相同的物品。
小组内进行数量比较,讨论并记录结果。
各小组汇报成果,分享比较经验。
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比较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比较方法:一一对应、直观比较比较词汇:多、少、一样多实例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家里客厅和卧室的物品数量,用“多”、“少”、“一样多”进行描述。
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比较现象,并进行记录。
2. 答案:客厅的物品数量多于卧室,如:客厅的椅子比卧室的椅子多。
《比一比》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比一比》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5篇)《比一比》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一)在互相比较的过程中,关注自己与他人身体的异同。
(二)初步了解尺和秤的使用方法,感知数字大小与高矮轻重的关系。
(三)快速积极思考,尝试使用各种方法获胜。
二、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木制长桌子2张、PPT、称、尺子三、活动过程(一)比较的游戏师:我们今天来比赛,比比你们的身体,身体可以比什么?高和……?还能比什么?胖和……?或者可以说是重和……?你们已经把今天比赛的项目都猜出来了,我们今天一共有四项比赛,分别是高矮重轻。
(二)比赛规则:规则一,每一项比赛每一组只能派一名选手来参赛。
规则二,比赛的选手必须是你们组里的人自己商量选举出来的,不是我选的,也不是他自己说的算的,是组里都同意的,明白了吗?就这两个比赛规则,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吗?(三)身体的比较1、出示ppt(高)比谁高师:商量一下,看谁上来比高?你们商量一下!为什么派他?告诉我该怎么比高?(幼儿背靠背比高,选出最高者)2、谁能更高师:这样比没有什么意思,今天所有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赖皮。
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比他更高?3、测量高度师:请一个工具来帮助我们判断谁获胜了。
(出示卷尺)4、小结:关于长短,尺子能告诉我们一个更准确的答案。
5、出示ppt(矮)比谁更矮师:这次商量一下比矮你们选谁,怎么样能变得比别更矮。
给你们两分钟时间。
(幼儿尝试并进行比赛)6、出示ppt(重)谁更重师:该怎么比重呢?(第一遍尝试,幼儿站上去比赛)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重呢?(第二遍可以带上物品去称重)7、小结:秤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具体有多重。
8、谁更轻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在秤上"变轻"呢?9、小结:可以使自己的重量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来让秤上的数字变小。
(四)还能怎么比让学生自由讨论环节《比一比》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2一、设计意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也相继进入千家万户,幼儿在家是常见到家中的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比一比
大班数学比一比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痛体积的液体在不同粗细容器中的高度变化。
2、初步理解体积的守恒,知道物体的体积不随容器的形状、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3、发展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矿泉水瓶各一个(装有等量的水,一瓶红色,一瓶绿色);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感知液面高度的变化
1、观察桌上的两瓶水,请幼儿目测比较红色水多还是绿色水多,说说是怎样知道的?
2、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入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瓶中,提问红色水和绿色水的高度有什么变化?谁多谁少?
3、幼儿讨论为什么水变成一样多了?是怎样比较的?
4、引导幼儿观察刚才盛水的两个瓶子,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回原的瓶中,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并说说哪个瓶子的液面高?哪个瓶子的液面低?水一样多吗?
6、引导幼儿发现并总结装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面低,而细瓶子液面高。
二、幼儿操作,比较橡皮泥的多少
1、幼儿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种各种形状的物体,相互比一比谁做的大?是怎样比较的?
2、幼儿讨论谁用的橡皮泥多?谁用的少?怎样比较的?
3、请幼儿演示比较、并表述比较的过程与结果。
4、再次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请幼儿观察橡皮泥的总量有没有改变?变的是什么?幼儿感知思考物体体积的大小不随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三、游戏我会变规则教师说长高了,幼儿就站直;说变矮了,就蹲下;说变圆了,幼儿抱成球状。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积的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