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工作报告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那种“黑板+粉笔”一统天下的单一教学模式将被彻底打破。

因此,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对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

当前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

例如,多媒体技术能更加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能促进本地和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之间的通讯,并且能帮助他们成为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更大世界的一部分,使“天涯若比邻”不再是梦想,有助于培养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讨论和反思能力等等。

这是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是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多年来我们积极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活动,经过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摘要: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及整合方式。

通过研究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技术趋势,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

然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习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报告将讨论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探讨整合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整合策略。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还改变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该被单独看待,而是应与各学科课程相结合,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案例1. 语言学科信息技术可以为语言学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词典、语法和翻译工具。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讨论平台与海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在写作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和在线评估工具进行作文的撰写和评估。

2. 数学学科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学科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如数学模拟软件和在线数学游戏。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进行数学问题的实践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可视化数学概念和数据分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科学学科信息技术在科学学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科学实验的虚拟模拟,提前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和在线数据库,获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促进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掌握。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势与挑战1. 整合优势(1)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和表达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拓展学科边界: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科课程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进行连接,促进学科维度的拓展。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之整合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之整合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之整合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算术感觉的重要途径。

因此,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创新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意义1、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信息技术整合中学数学教学可以方便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探索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中学数学教学可以让教师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节约教学成本,增强教学效果。

三、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整合中学数学教学可采用数字媒体手段,例如展示数学教学视频、PPT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

2、信息技术整合中学数学教学可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3、信息技术整合中学数学教学可采用多媒体交互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创造性地探索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

四、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信息技术整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2、问卷调查法:对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整合中学数学教学的认知和看法,分析调查结果,对信息技术整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现提出建议。

五、预期成果1、整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发掘学生学习中的潜在需求,针对此需求适合实际教学应用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2、实现新型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方式,将数学概念从象征式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并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3、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教学更加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六、研究计划1、前期准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安徽省望江县第二中学2007-2-8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现状述评:计算机有规模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把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

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力图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体系中。

我国政府根据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和我国发展的总体战略,及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我校是一所省示范重点中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倡导学生关注社会、亲近科学、感受科技、观察生活、创造生活。

我们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遵循教育自身规律进行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使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效果。

★选题目的: 1、适应教育现实的要求。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我体验和自主探索,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实行多样化的教学,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

2、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为广大教师参与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逐渐成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3、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科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学习者可获得的资源大大增加,集图、文、音、像于一体的互联网,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沃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白集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有1-4个年级,现有任课教师27人,学生522人,共有10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电脑和投影仪一应俱全,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台电脑,拥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为了使我校的这些设施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教学服务,我们决定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研究。

课题小组有12名成员,,全部深入到教学一线工作,具有极好的研究环境。

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作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1、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

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2、信息化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资源就是一些静态的、客观存在的信息资源,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媒体素材:这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这些素材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也可以以散件形式建库,由教师或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组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CATALOGUE 目录•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预期成果与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的可行性与风险分析•已具备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基础和条件01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23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和研究,为学科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本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有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科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背景与现状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存在一些问题,如整合不紧密、不深入、不规范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题组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0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21世纪技能计划”,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欧洲国家以“e-Learning”项目为引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21世纪初,我国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与启示我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问题。

2018005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doc

2018005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doc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2017 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电馆〔2017〕82 号)和《四川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川教馆〔2011〕10 号)要求,基于以下几点认识,课题组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进行深入研究。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其次是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最后是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新课程改革推向纵深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生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的融入,以其优越的传播和传递方式,使得教育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普惠。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的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吸收和掌握知识的兴趣和效果,同时也可以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和管理。

因此,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本次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对课堂教学的吸收和掌握知识的兴趣和效果进行影响。

因此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了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现状和优劣势;2、通过开展实验,探究在当前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3、总结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两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差异。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开展本实验,在验证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2、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果;3、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管理能力;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有效的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普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日新月异,新媒体应运而生,而教育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新构建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据报道,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被应用在多种形式和场合,既可用于线上教育,也可以是线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加强学生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数字技术的技能,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另一方面,它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因为学生能够在用于结业后使用所学的技能。

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通过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比较科学、实用的结论,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以及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2.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法和策略,介绍数字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和方式,包括数字资源的应用、在线交流、协作学习等。

3.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效果,重点探究数字技术应用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包括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动力、参与度、学习成果等。

4.总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相关要求。

2.设计调查问卷,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相关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收集并分析数据。

3.通过观察、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数字技术在课堂里的应用,探究其对学习成果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即便是乡镇或在边远地区,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因此,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当然,这种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在部分地区还是零散的、粗浅的、散兵式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无系统的经验。

如何把握整合规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功能又凸现学科教学应有的功能,这样的话题既具有前瞻性,更具有现实性。

因此,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目前的研究成果,给学科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和深度变革,更可以寻求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与热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整合教学的研究。

但是,冷静的思考一下整合教学的开展情况,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在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的教学活动较多,常规教学偏少;过于注重整合的形式,缺乏对教与学的理论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不够系统,导致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教与学的关键困难解决不够理想;2、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集中在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信息,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多停留在文字信息层面上,缺乏问题解决的信息化交流途径;缺乏有效的学习、引导、监控、评价、反馈支撑体系;缺乏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体系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立项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立项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问题的提出(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从新的和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式,既包括技术的资源,又包括人的资源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

”从功能结构上看,教育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特殊分支,主要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五大分支,妈教育模式、教育传播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技术、教育研究技术和教育评估监控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后,主要使这五大分支中的前三项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1、对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

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善,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2、对教育传播技术的影响教育传播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它既包括远距离大范围的声像图文信息传播技术,也包括面对面的课堂形体、语言传播技术;既包括以教学演示、实验、信息传播为目的的工具技术,也包括教学方法、工艺、过程、技巧等智能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深入。

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

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涌现,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和方法;3、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整合策略和案例;4、通过实践验证整合策略的有效性,并不断完善。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现有的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案例分析:选择典型案例,对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3、实证研究:将整合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通过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整合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五、研究计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了解现有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情况;2、第二阶段(4-6个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整合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初步验证和修正;3、第三阶段(7-9个月):将整合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进行实证研究,评估整合策略的有效性;4、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2021年10月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确 定样本量和数据来源(预计用 时2周)
2021年12月
完成实验和调查,编写详细报 告和论文初稿(预计用时4周 )
2021年9月
完成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 和假设(预计用时1周)
2021年11月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编写初 步分析报告(预计用时3周)
2022年1月
05
研究进度与时间安排
研究进度
2021年9月
完成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和假设
2022年1月
进行论文修改和完善,准备投稿
2021年10月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确定样本量和 数据来源
2021年12月
完成实验和调查,编写详细报告和论文初 稿
2021年11月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编写初步分析报告
时间安排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可能会存在一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 学时遇到困难的情况。
部分教师可能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 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存在抵触心理 。
技术故障风险
教学内容与技术的融合 不当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可靠性,可能会出现教学 设备故障或网络问题,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
如果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恰当,可 能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
应对策略
提升教师的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 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使他们 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 学。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 念
引导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果的重要性,从而转变他们的 教学观念。
技术路线
0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利华分校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

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

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有效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有效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有效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其融入到本科课程中,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现代化程度。

然而,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的整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究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的整合方式和其对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目前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信息技术如何提高本科课程的教学效果,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

3、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包括多媒体教学、互动交流、网络学习等方面。

4、实证研究,通过对某一门本科课程进行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实验,探究信息技术整合对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并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具体意义包括:1、为高校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整合本科课程的实践指导和教学思路。

2、促进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的融合,提高课程的现代化水平。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四、研究计划第一年:开展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了解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和常见方法,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第二年: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究信息技术整合对本科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总结研究成果。

第三年:撰写论文,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概述我校承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是经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审定同意立项的黑龙江省“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IXT153,负责人:王久全),为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的重点课题,课题研究时间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研究周期为三年。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

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整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改革。

这场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式与方法,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更高、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目标。

“整合”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整合" 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通过"整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因此,在学科的教学中历来强调教学的直观性。

如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视频、动画、课件等,就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直观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此外,将微观的、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查找所需资料,设计制作教案。

利用信息技术可使教案的编写从手写到键盘输入,从纯文本到多媒体,从线性结构构思到超文本结构构思。

这样不仅提高了教案的质量和实用性,还大大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

从学习方式的变革看,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逼真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实现自主性学习。

例如,通过一些生物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动手和思考的机会,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和改进实验的能力。

再如,教师可以将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做成网页,提供给学生。

信息技术可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关系的转变信息技术隐蔽性的特点,可使学生将某些难于公开表达的话,直接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教学。

男女学生各自在计算机上按照教师的设间,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就自己难于启口的问题,通过计算机查寻自身性发育过程中疑惑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就某些问题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不仅解决了多年来生物学教师难以解决的教学实际,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运用信息技术可实现教学中多年梦寐以求的分层教学和真正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

"整合"的环境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一点就是个性化,个性化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兴趣、情感、方法、能力和模式等),同样也体现在教师上,包括每个教师教育活动的方法、风格以至模式。

需要发挥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探索验证多种整合模式的设想,进行广泛的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课堂教学的合理运用是课题实践的关键A.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环境:它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素材库、计算机、大投影等作为新的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

其优点是对设备的需求不高,不足是学生缺少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

B.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环境:按学习内容它又可分为局域网或网络教室的网络环境(教师提供规定的学习资源)和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寻找学习资源)。

实施这种模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C.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给学生一定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但需打破一节课40分钟的束缚。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探索如何具体的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如何具体地实现整合,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提高学科的学习效率,遵守教育自身规律进行实践,从而探索其中的内在联系,以论文的形式,总结阐述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的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效果,反思成败经验。

具体有以下内容: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研究;2、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研究;3、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研究;4、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式学习模式研究;5、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

(1)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一种高效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学生、媒体三者达到高度统一,共同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一目标,并形成相关的理论基础。

(2)科学的选择和组织多种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知通道,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学生的学习更愉快高效,才能使主体健康、全面和发展。

(3)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落实,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走向深入,有利于计算机在中学教学中的普及应用。

四、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媒体的选用,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指导方式方法的采用,以及教学评价,管理方法的超前性等;探索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制作的标准,提高和改进各种媒体的质量。

依据教材,设计制作一系列多媒体课件,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

探索多种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高速教学内容,构建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协调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五、思路和方法(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探讨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规律;2、构建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3、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径;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库建设;5、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方法,使二者达到完美的融合。

(二)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以“整体统一规划,分类分步实施,突出研究重点,科学提炼综合”为研究思路。

本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总结处理教师、学生、媒体三者关系的成功经验,通过问卷调查、成绩对比等形式检验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学生负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运用教育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

六、技术路线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本地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以研究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更新的理论,并指导下一周期的实践。

七、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调查论证、初步实验阶段 (2006年12月—2007年6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正式开题。

第二阶段:实验探索,重点实施研究阶段 (2007年6月—2008年12月)1.2007年6月—2007年12月信息技术辅助各科教学的初步尝试,初步总结实验数据,撰写中期评估论文如下:《学校信息化资源与技能科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文科综合(政史地)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理科综合(理化生)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初探》《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运用信息核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2007年12月—2008年5月向总课题组提交中期评估报告。

3.2007年5月—2008年12月课题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汇总,提升理论阶段: 2009年3月—6月八、课题研究保障机制1、本课题的负责人王久全同志是副校长、教导主任,他有组织领导国家级、省级课题的丰富经验,并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独到见解和较高的理论水平,无论业务素质或研究水平都非常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他直接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有比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我们完成课题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有可靠的保证。

他在本课题的研究开发当中担任重要角色,包括成立课题实验班。

有较强的能力组织本课题的研究,确保研究的时间,使研究出成效。

确定课题研究老师,以所在学校为试点,协同做好本课题的落实工作。

本课题的参加者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有精力充沛,大胆尝试的青年教师,都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

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开发等,敬业爱生,并勇于探索,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实践能力,并热衷于课题实验研究,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总之,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精明强干,有极大的工作热情,且能悉心钻研现代教育理论,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较强的采集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工作倾注热情并能积极探索。

课题组人员分工:课题负责人:王久全(副校长、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负责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及设计实验研究方案、撰写阶段性及终期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李守义、田文广、黄性花、杨红、王剑峰、刁福义、周志丽、武莹、何晓丽、马燕、薛思明、高丽红、王丹丹、关志鹏、张建国、吕宝忠、赵雪梅、张秀华。

负责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及阶段性成果报告,课件制作及数据分析,撰写论文及实验报告,课题教学软件制作。

2、资料设备、科研手段(1) 我校具备较为完善的实施课题研究的软、硬件,在硬件上,设备完备的校园网,在每个教室、办公室都设有网络终端,每个教室中都配备微机、投影仪、校园内部闭路电视,教学软件齐全,教师并能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下载教学软件或开发研制教学软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