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我区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信息技术已经与学科教学逐渐结合、并在教学实践中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特点,打破了“一言堂”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但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结合,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仍旧是当前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个人实践,就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作简单的论述。以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

在学生的成长中,课堂无疑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传统教学方式单调而枯燥,尤其是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学生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了——见多识广的孩子们对于机械化课堂的感觉越来越乏味——一旦学生失去兴趣,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让课堂实现他在教学生活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似乎为这个僵局带来了新的生机。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提倡的课程改革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改革。他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由传统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的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转变的过程。

实现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令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令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前人们早就为我们准备了答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发自本心的去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学习更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他自然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燃烧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现有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血脉——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副图画、一段声音、甚至一部视频短片,教师通过这些手段将某个情境在学生面前重现、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主体变成课堂的主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写到底的单箭头授课方式。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师授课效率

粉笔黑板的模式无疑曾为教育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弊端逐渐开始暴露出来。

记得曾经看过某位老师的一堂公开课视频记录。那真是相当的精彩有效的一节课,然而却有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在课程开始、导入阶段结束的时候,教

师开始板书课题。课题比较长,他写得很慢,一字一划——这位老师的板书无疑是非常漂亮的,无可指摘。然而,这却使得课堂却产生了大约半分钟的停顿。刚刚通过课程导入为学生营造起来的学习氛围顿时消失大半。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能使用电子板书,效果岂不是更好

传统的教学板书不仅是在书写方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关联性不强的问题——毕竟是一块静态的黑板,教师即使是绞尽脑汁,又能“玩”出什么“花样”

信息技术却不是这样。它有丰富的显示内容、3D化的动态水平,无论是什么内容,都能够通过电子白板、以及图片、短片来重现。老师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教学要素与教学环节经过重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真正达到融会贯通。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有效,何乐而不为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课学生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极少能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参与到学习之中。被动的接受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仅靠空泛的语言描述也很难传达出教学情境所包含的情感和内容。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直观教学模式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给予学生直接的、感官上的刺激。课堂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语言堆砌而成。它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清晰而具体的情境。

它成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催化剂。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使用,学生开始熟悉并了解信息技术与学习的联系。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不再只能求助父母和老师而有了第三种选择——网络平台。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出来。

然而,将信息技术引入学科教学之中虽然有其优势,却并非没有问题和缺陷。如果使用不当,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与初衷背道而驰。

(一)信息技术的滥用使得教学丧失重点思路不清

大量图片和影片堆砌的课堂对学生而言可能是极其有趣的。他们的思维也着实围绕着影片然转动。然而这样“有趣”的影片,其教育价值有没有得到体现课件的使用是为辅助教师的教学。如果将这个辅助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将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变成了一个看图片、动画、电影的过程,那就是得不偿失,本末倒置了。

很多老师理解的信息技术就是依靠课件教学,这就是喧宾夺主了。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反而会令学生的注意力被“精彩纷呈”的课件内容分散,无法集中到授课内容之中,从而令课堂大打折扣。

所以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更加应该注重教学思路的简洁、清晰。否则“精彩纷呈”的课件不仅不能成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从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二)错误理解信息化课堂使得教师的引导作用难以体现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导与学习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其根本目的依旧是为了使得这个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的有效。其本质,依旧是一个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动摇,同样的教师的引导地位也不可忽视。其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然而有些教师理解的信息化即是用电脑课件授课,从而直接把课堂变成了一个课件播放的过程。学生要做的只是看课件、做笔记、自行思考讨论,而完全忽视了教师的引导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其说是一名授业者,不如说是一名电脑操作员。而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却依旧是机械的——不同者,只是从前是老师的填鸭式教育,现在则变成了电脑课件。

咸宁地区的课程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信息化课堂开始真正走近所有孩子们的身边。我们既需要信息技术给陈旧的教学模式带来活力与生机,又不可迷信新技术。须知万事万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有益者也必有其害。如何扬长避短则是我们需要再三思考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之中。教师必须准确的把握其分寸。做到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合理整合、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