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让“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落地-精品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根本责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小学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来实施。
首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小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和特点的学生群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并根据这些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同时,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良好习惯,通过小说、诗歌、寓言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文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阅读和网络互动等多种方式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本,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分析和评价文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感激发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朗诵、表演、创作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语文教学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沟通能力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友爱心和公平意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也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寻找新颖的文本或进行创新的阅读方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从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对于学生的个人道德品德有了新的要求。
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样重要,在开展文化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
语文作为小学基础的课程,不仅教会了学生识字辨文,也为其他的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落立德树人的开展进行探讨,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落实;如何树立;立德树人众所周知,德育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学习基础,更要具备较高的个人品德,品德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紧抓小学教学的重点,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加强创新因素的融入,使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更加顺畅。
1有关立德树人的相关理论现阶段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发生的实时热点信息,多数与人的道德品行有关,社会环境不仅是由时代发展的趋势决定的,也是由人的个人品行以及行为习惯影响的。
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立德树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高素质人才。
无论是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需要高素质人才,积极培养人才并拓展教育道路,是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不仅影响了教育的方向,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每一名学生都应该肩负着幸福国家的重任,积极探索,不断求学,以良好的个人品德来约束个人不良行为的出现。
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巩固立德树人理念2.1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人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藏德育理念,让育理念与学生心理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中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那么,立德、树人就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又怎样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呢?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经过精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是进行德育的好教材,特别有不少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先进人物的文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等,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
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说出自己所知道的革命烈士事迹,最终也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更好实现爱国思想的传播,强化学生的爱国水平。
例如通过学习《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等课文,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和平,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那个中国妇女的丈夫在中国的土地上被外国人的车撞死后,却没有说理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明白:因为中国当时贫穷、落后,国力衰弱,弱国无外交,所以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会被欺负。
祖国是我们强有力的后盾,只有国家强大了,每一个中华儿女才不会受到外国人的欺辱。
诗歌《示儿》反映了陆游赤诚的爱国之心,我向学生强调:作为新世纪的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向陆游学习,做一个爱国之人。
学习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后,我教育学生要向钱学森学习,学习他的那种克服重重困难,冲破重重阻碍, 回到祖国,为国家效力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询问学生:“我们作为和平时代的学生,如何做到爱国呢?”学生积极发言:“那就是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有文化的人,将来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作出贡献,就是爱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策略的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策略的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
在新时期发展中,教师应当坚持从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入手,结合学情特点制定专属教育计划。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找出重点内容,做好深度解析工作,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灵活运用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促进学生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发挥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作用,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展现学生主体性,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主,从思想道德层面出发,做好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提升明辨是非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确保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在感受生活中实现健康成长。
只有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才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人格,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找出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以学生能力水平为主制定专属教育计划,做好教材内容整合与处理工作,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健全人格。
(二)提升思想认知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就需要从课程教学出发,展现语文课程优势。
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将学生带入课文探究活动中,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课文教育的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革命传统课文,如《老山界》《白杨礼赞》《纪念白求恩》等,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逐渐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需要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通过对课文背景进行分析,在明确其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提供学习资料,将资料与课文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可以对所学习的课文产生深刻印象,进而感染与启发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等内容都是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良好素材,同时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以及文化熏陶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以上各种因素的存在都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创设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小学语文在教学活动安排调整上也较为便捷,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落实策略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性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素质教育已然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最新发展方向,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意识到素质教育所带来的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作为素质教育重点的德育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也被要求落实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其中语文学科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主要途径。
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但是由于早期的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工具性,也就是针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底蕴。
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具有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天然优势。
有关立德树人的文件指出,立德树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需要承担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在引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达成道德品质的建立。
在教育中,立德树人体现了现代德育观念,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价值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无不反映着作者的情感和文学修养,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这些都有传递价值观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能够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特点设计科学的德育渗透过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设计德育主题,优化德育渗透方式,以道德情感体验为中心,借助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功能,促进学生道德认知与思想品德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融入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对美的感知,对美的体验和欣赏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美的力量,他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去感受美,去创造美。
对于这一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得以体现。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经典名著,让学生在诗意中陶冶情操,在经典中受到熏陶,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会关心他人,学会自我约束,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情感。
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并非只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同样,“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也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具有竞争力,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语文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学会独立思考、辨别是非,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让学生质疑、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审时度势,明辨是非。
而这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只有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可以更加注重“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融入,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感的优秀学生。
语文课堂“立德树人”落实路径
语文课堂“立德树人”落实路径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立德树人放在突出位置上,重视从文本中挖掘育人因素,采取有效策略,探寻落实路径,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获得拔节成长和精神滋润。
一、在探寻自然之美中体验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领学生感受文本表达的自然之美,获得丰富的认知体验。
一是明确人与自然的定位。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最能彰显生命的意义所在。
统编教材中安排了大量以自然为表达对象的课文,教师需要从生命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在自然的多重表达中,树立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懂得自然之美中蕴含的德育典范。
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按顺序写景物的习作单元,人文主题“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聚焦的“美景”“奇观”正是自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范文中感受自然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体验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并努力在自然中寻找感动自己的对象以表达出对自然价值的认识。
二是梳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众多作品的写作主题,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要在语言训练中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以《古诗词三首》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在三首古诗词中关于自然的表达,比如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树头新绿等,并欣赏这些景物在诗人精巧的组织下所构成的一幅幅自然清新的画面;下一步再让学生关注人在自然中的情景:儿童在菜花丛中追捕黄蝴蝶、喝酒的翁媪醉眼看着天真可爱的小儿子……人物的加入,使自然的画面增添了生趣与活力,学生进而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人生中重要的精神追求与享受。
二、在彰显人性之美中领悟感知教师在阅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和领悟文本中的人性之美,促进学生的智慧成长。
一是从关注成长中领悟良好品质。
小学生处于人生中的快速成长期,统编教材中涉及成长的内容,能很好地契合学生的精神需求,是对学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抓手。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使他们不仅具备优秀的学术能力,更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首先,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一些有温情的课文作为教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诵读、解释和分析等方式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尊重每个学生的感受和意见。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家国情怀和同情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注重价值观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观教育意义的课文,如《雾都孤儿》、《红与黑》等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解读这些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如正义、友爱、勇敢等,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推荐一些具有正面价值观的作品,如《小王子》、《礼仪之邦》等,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德。
再次,要注重道德修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评析一些道德故事和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
通过深入解读这些经典文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如为人处事的原则、做人的规范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反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做事方式,帮助他们修正错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另外,要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的榜样。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严于律己,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关注。
立德树人语文举措
语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举措,具体包括: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语言文字包罗万象,充满了感情色彩,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揣摩其中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我们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我们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的语文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老师还是一味的追求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品行的教育,学生常常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与新课标是相违背的。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就会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学生不但提高了语文知识水平,还促进了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基地,是培养学生品德、智力和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
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承载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
我们要挖掘教材,用活教材,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在习作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说真话,讲实事。
”这是我们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常常强调的,这其实就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学会做真人。
现代作家冰心在《忆读书》中写到:“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的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写文章内容一定要真实,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策略摘要:立德树人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所以,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做好立德树人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语文;立德树人;素养1德育与语文教学存在的内在联系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德育也能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这门学科存在较多的契合点,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来说,德育和语文教学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辅助工具来讲解相应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德育知识,既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也能够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向学生讲解语文知识,让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爱国情感,尊老爱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其他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这些教学目标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德育教育内容作为载体进行语文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养成健全的人格。
经过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既能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在根本上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在思想政治理念的传播下,学生的价值观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经过讲解相应的德育内容,学生能够改变自己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了提升,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文章主旨,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透视语言文字的篇章结构,挖掘教育因素语文课文中的选文形式多样,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但众多外在形式都蕴含着极具教育意义的内容,教师可以立足于文本内容,将选文按主题分类,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良好的品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其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要发挥学科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把立德树人融入语文日常教育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转向爱、善、智慧。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无数的德育因素,语文教师要善于解读文本,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
例如荀子的《劝学》,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三段,谈学习的意义、作用。
第四段谈学习的方法:积累、坚持、专一。
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写苏轼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情感经历“乐——愀然——喜”的变化过程,作者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其实正是作者贬谪黄州后思想乐观与悲观的两个方面,而最终积极乐观的一面占据主导。
联系作者《自题金山画像》中的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但是他能做到积极乐观的心态占据主导,为当地百姓造福,同时创作了许多佳作,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又如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面对保守派在“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等多方面对自己的指责,一一予以批驳,接着用盘庚迁都遭到百姓相怨的事例,表明自己同盘庚一样“不为怨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的坚定决心。
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國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做事不为阻力所动,坚持到底的态度和精神。
又如郁达夫由于生活在战乱年代,他笔下的《故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但是作者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故都的秋三分之一的零头,可见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满腔热爱。
我们同学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新时代,更应该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
又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为悼词,恩格斯从马克思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两个方面,写出马克思的逝世对人类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的根本,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带动学生、鼓励学生;树人,就是通过教育改变学生、塑造学生、培养学生。
德是做人的根本,坚持德育为主,要以爱国情怀和过硬的德育价值观为核心,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下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以树人为核心、立德为根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高度的爱国情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的培养要根植于中学阶段,中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主阵地。
在语文教学中,包含着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让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爱国情怀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刻认同。
中学语文课堂上有许多红色经典文章,通过生动立体的故事情节来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每一篇课文,都能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不断提升自己。
有的课文体现出我国历史悠久,有的体现出我国物产丰富、山河壮丽。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课文。
这些文章既包括山河景物,又有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杰出的人物,而且各个教材之间相互补充,能充分体现出我国人民、景物、事物的美好,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可以对人物的事迹、描写背景进行深入的挖掘,通过引导设立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美是通过真与善得以体现的,语文教学是真善美的统一。
首先,能够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真情的流露。
如《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善良需要教育。
引导学生在珍惜当下的同时,伸出友爱的双手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和善良之心。
最后,语文教材中篇篇课文都是语言的艺术珍品。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摘要:小学是培养个性、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将德育与语文课堂有机的有机统一起来,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化之中,育出社会之苗子。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课堂教学引言部编本的语文课本通常都有“爱自然”、“人间真情”、“爱国情感”等内容,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意义。
要使教科书的威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就必须对教科书进行深度的学习,抓住词语,理解课文的内涵,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发掘教书育人的材料,从点到面,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教学中去,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出高尚的品德。
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德育工作,以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引导其不断提高人格修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性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立德树人的思想也被贯彻到了各项课程之中,而语文课则是实施立德树人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
但在过去,汉语作为一种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主义的综合性课程,又偏重于工具,即注重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训练,而忽视了其自身的文化内涵。
语言学科自身的人文主义特征,使其在实践中具备了自然的优越性。
立德树人的重要文献表明,立德树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既要担负起德育工作,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
立德树人是当代德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指导,从而使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
语文教科书所载的文学著作,不仅体现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学素养,而且还体现了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等方面的特点,它们在传播价值观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一)渗透汉字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汉字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块瑰丽的宝石,它是中国人的灵魂与聪颖的结晶。
在汉字教学中,要想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汉字教育,使他们体会到课堂上的快乐,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文化身份。
语文习作课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途径
语文习作课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途径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体现出显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课程教学活动能够渲染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存在诸多的审美元素,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的魅力,了解文学作品的真善美。
语文教学活动不只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还可以拉近小学生和社会的距离。
在语文习作课教学中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是每一位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价值(一)立德树人的落实可以适应新课改发展条件按照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标准,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提高学生文化品位以及审美趣味。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地发挥语文教学载体的作用和语文教学模式的作用,按照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教学指导[1]。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习作指导是存在一定实践性的,也是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重点途径。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不只是培养学生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效率。
(二)立德树人的落实可以提高习作教学质量长时间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多体现理论知识的主体地位,其他课程中给学生渗透道德品质内容也是比较少的。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身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知识能力都有着出较大的差异,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在习作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巧妙寻找习作教学和立德树人之间融合的切入点,让学生真正地理解道德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三)立德树人的落实可以调整习作教学体系在习作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使得习作教学以及德育指导之间互相促进和互相依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语文习作教学呈现出需要改进的问题,不只是习作教学气氛不够活跃的问题,还涉及习作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语文教师要尝试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从多个维度来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从习作教学的发展需求角度入手,因地制宜地调整与创新习作教学体系,使习作教学和德育知识密切融合。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摘要: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点,在逐渐养成道德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在语文课本教材中,蕴含丰富德育元素。
在教学活动中以课本教材为依据,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价值,通过制定三维教学目标、采取多样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有效落实;小学语文何谓之立德树人呢?立德,指的是通过德育来引导、感化和激励学生。
树人,指的是以生为本,塑造、改变和发展学生。
由此可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秉承生本理念,对自己和学生有着准确的定位。
然后,小学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进而研究和应用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促进学生道德的形成有效的发展。
一、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引,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带来的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行为;涉及到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带来的是教师的放手,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中有着很高的参与度。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在教授《母鸡》这一篇文章之前,笔者经历了备课环节。
通过对《母鸡》这一篇文章进行深度阅读,笔者为学生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在知识维度,笔者归纳了文章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也总结了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在能力维度,笔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加深对母鸡的认知,并培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情感维度,作者呈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在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母爱。
学生通过学习,需要激发对自己母亲的爱与感恩。
在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时,笔者就会鼓励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的场景,感悟母亲的爱。
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还会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恩。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正是学生建设基本思想道德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维展开探讨,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希望可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教学策略在当前小学教学中,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
由于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教学科目,小学语文课文中所选取的课文也包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对于学生的思想成长可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就成为了小学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教学科目。
能够通过语文课文内容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成长为一名人格健全,拥有良好习惯和素养的全才。
笔者将立于小学语文多年教学经验,结合立德树人教育思维总结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立德树人教育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一)立德树人教育思维,培养学生良好三观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还未形成属于个人的主观意识思维,所以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个人良好的思维观念。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力度,树立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从课文出发认识社会,学会人际交往方式,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立德树人教育思维,约束学生日常行为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处于从幼儿逐渐过渡到青少年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性格天真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小学生也缺乏对自己的约束管理能力,拥有较强的破坏性,对于好坏事物的认知并不完善。
所以学生无法有效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生活上自理能力不强,也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而在小学语文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观念,则可以帮助学生逐渐脱离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建立自己的思想道德,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与学习中的相关事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得以全面展开,德育逐渐成为教学重点,成为各学科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和落实的一项根本任务。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时期,作为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小学语文学科,在这一方面具有自己独有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加重视德育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浅显的探索,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策略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从我国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重视德育的民族。
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将教育放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也体现了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要想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必须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立德树人”完美的回答了这一问题,并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授课的主要依据,教材里面的内容都是经过无数教育工作者精挑细选的,是符合现代小学生发展要求和学习特性的。
但是,要想学好语文课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依靠课本内容是不够的,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拓展授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可以实现师生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挖掘,除了学习教材里面有关德育方面的知识,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拓展德育内容,引用课外的德育素材。
这样一来,不仅能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外的德育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
(二)有利于更新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现代社会的教育,是尊重人、培养人的教育,“立德树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通过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要引导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他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对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一次冲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105教育版教书育人一直都是老师们工作的信仰所在,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习和生活中的诱惑越来越多,对还没成熟的学生的危害程度正在逐步增加,因此“立德树人”思想成为了教学的准绳之一,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道德的培养,我国语文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有着文人数之不尽的智慧结晶和道德文化传承,是帮助学生培养品德的不二选择。
一、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将立德树人教育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结合起来呢?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
老师不能脱离课本去教学,课本中的课文选择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脱离了课本,学生可能会失去兴趣,甚至会适得其反。
那么,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首先,立德树人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先成人,再成才”,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对其今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非常重要。
其次,立德树人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一直在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做到的,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
重视立德树人教育是老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可见,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非常之大。
老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其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1.创设教学情境。
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就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推进教育创新作为激发教育活力的根本动力,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在其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不仅仅意味着对文章内容的切实把握,还需要设身处地地体验情感。
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不能只是做到字面意义上的理解,更要深入地打动小学生的情感。
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还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间接经验获得的基础上,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思想素质的提高。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36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乔艳英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还是其建立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
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基础,就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与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也不容忽视。
换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明确立德树人理念落实于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探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1、有助于促进社会环境的良性变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人们的精神文化传播却相对匮乏,甚至由于物质生活的提升,还会造成人们过于贪图享乐的负面环境。
为了削弱这一社会环境的变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要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这样学生走入社会时才能够提高整体的人才素质。
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也能够帮助教师解锁更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质之一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
学好语文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同时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是以,教师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思想感情、学习方法,还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品德、审美情趣、个性品格等等。
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需要融合多种教学理念,并根据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升华,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3、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有着质的飞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落地
育人之道,德字为先。
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泥沙俱下,强调“立德树人”显得尤为迫切。
“立德树人”是一个漫长的、迂回曲折的“润物细无声”的工作。
将育人功能和学科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语科实现“立德树人”精神的价值所在。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精神呢?
一、在朗读中落实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不管多么长的文章,笔者都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不仅可以了解文章大意,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语言的精美、作者的态度,然后师生共同赏析,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此外,笔者还特别注重利用辅助资料。
比如有种辅助资料上,每课都有一个“话题导读”:《药》——《愚昧更可怕》;《陈奂生上城》——《看了刘姥姥,我泪流满面》;《守财奴》——《学会理财》;《林黛玉进贾府》——《真情的美酒莫掺假》;《失街亭》——《话责任谈古今,判孔明罪加一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武则天与杜十娘》;《茶馆》——《国富才能民强》;《窦娥冤》——《盼当官个个都是包青天》;《哀江南》——《爱我中华》;《柳毅传》——《愿人人心中都有爱》;《祭十二郎文》——《由法定假日看传统》等。
这些“话题导读”涵盖面广,思想性强,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充满了哲理,富有教育意义,颇具时代感,学生乐于接受。
二、在互动中落实
生生、师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文本情感、价值因素。
如学习《屈原列传》时,在最后的“拓展延伸”互动中,——笔者让学生就“屈原死之价值”展开讨论。
有人认为屈原“舍生取义,死得有价值”;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屈原不应该选择死,应该等待时机再为国效力”。
又如学习《失街亭》后,让他们写出自己的体会。
他们有的为马谡辩护,赞他是“一条好汉”,因为“他在大敌当前,没有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赴国难”,“他失败后,没有屈膝投降”,“他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有的批评诸葛亮“中了邪似的偏爱马谡,才让这个料事如神的军师也栽了个大跟头”;有的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慢慢地在他们心中生根滋长。
三、在信息化教学中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