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18套语文卷文言文汇集A

2014年高考18套语文卷文言文汇集A

2014年高考18套语文卷文言文汇集(14湖南卷)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济:加上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韪:正确【答案】A.【解析】A项“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中的“造”是“造访”的意思,根据语境代入检验。

试题分析:雪屋的主人是徐孟祥,缙绅大夫只是来拜访他的雪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 B.则为所C.以乎之 D.且于所【答案】C.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答案】D.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高考语文2014年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1 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2014年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1 文言文阅读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能力。

“励精”是“振奋精神”之意。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含答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含答案)(完美整理版)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含答案)基础知识0103 1041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新课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之四)

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之四)

二十四史《明史》(清·张廷玉等)河南省开封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帝知谦可大任,超迁兵部右侍邓,巡抚河南、山西。

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

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河南近河处,时看冲决。

谦令厚筑堤障,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

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

正统丰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鄙王监国,侍讲徐埕言星转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独不见宋南渡事乎!,,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诸地军亟赴京师,谦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王惊谢.至再。

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王乃受命,景帝立。

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

而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

谦亟分遣诸将,率师列阵九门外,身自督战。

战起,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死,知终弗可得志,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

于是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

也先见中国无衅.,请归上皇,帝不悦。

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

景泰八年正月,石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

诬谦等构邪议,更立东宫,坐以谋逆,处以极刑。

未一年,有贞为亨所中,戍金齿。

又数年,亨亦下狱死,吉祥谋反族诛,谦事白。

万历中,改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访父老延:邀请。

B.按.山西者不及至按:考察。

C.王惊谢.至再谢:推辞。

D.也先见中国无衅.衅:灾祸。

詹鼎传(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詹鼎传(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詹鼎传(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詹鼎传(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

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

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

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輒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踰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賕,请于鼎。

持不可,曰:学科网“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譖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

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

”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未完,有司请除吏。

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其见称如此。

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

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

事发,诬鼎有赃。

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荆:指楚国。

②舍人:左右亲近的人。

少孺子:年青人。

③丸:弹子。

④附:同“跗”,脚背。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怀.丸操弹怀:怀藏B.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子:对人的蔑称C.黄雀延.颈延:伸长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务:务必,一定2.下列各项中,与“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C.令以责之.里正。

(《促织》)D.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廉颇蔺相如列传》)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乃罢.其兵”不同的一项是A.昂.其直,居委奇货。

(《促织》)B.而绝.秦赵之欢。

(《廉颇蔺相如列传》)C.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促织》)D.吾从而师.之。

(《师说》)4.下列各项中,对文言短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B.本文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身后的危险。

C.舍人怀丸操弹的目的是防止园中悲剧的发生。

D.文中对蝉、螳螂、黄雀的描写简洁而又生动形象。

5.请将第一大题里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参考答案1.B 2.B 3.D 4.C5.螳螂曲着身子,弯起前肢,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正在它的旁边(守候)。

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宋濂《吴德基传》对译

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宋濂《吴德基传》对译

《吴德基传》对译
【注读】
吴德基者,名履,婺(wù)之兰溪人也。有司(有关官 员)举(推举)于(向)朝,为(担任)南康丞,南康俗悍, 其民以为(认为)丞儒者(读书人)也,易(轻视、瞧不起) 之,德基自如(犹自若,神态镇定自然)。数月皆周知其情伪 (虚实或弊病),有所(有一些)发擿(tī,揭发,揭露),一县 惊伏。德基乃(于是)更(另外)以宽化(教化)之。民有诉, 召使前(前来,上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有人)援(拉 扯)丞裾(衣襟)相尔汝(互称你我),弗责也。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 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 “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 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 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 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 毋出户,绝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考点: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 解析: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 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 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 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常 见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 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 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做题时要仔细推敲, 认真比对。C项,由 “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 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句可知, “正在送途中折损”错误,是一种假设。 答案:C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B )(3分)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 到相关依据,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 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 脱:如果。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汇编(山东) 文言文阅读2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汇编(山东) 文言文阅读2

山东省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21.(2014届山东临沂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与朱鄂州书苏轼轼启。

近递中奉书,必达。

比日春寒,起居何似。

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偶说一事,闻乏酸辛,为食不下。

念非吾康叔之贤,莫足告语,故专遣此人。

俗人区区,了眼前事,救过不暇,岂有余力及此度外事乎?天麟言: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鳏夫。

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

有神山乡百姓石揆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

天麟每闻其侧近有此,辄驰救之,量与衣服饮食,全活者非一。

既旬日,有无子息人欲乞其手者,辄亦不肯。

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

准律,故杀子孙,徒二年。

此长吏所得按.举。

愿公明以告诸邑令佐,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使归转以相语,仍录条粉壁晓示,且立赏召人告官,赏钱以犯人及邻保家财充,若客户则及其地主。

妇人怀孕,经舒岁月,邻保地主,无不知者。

若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容而不告,使出赏固宜。

若依律行遣数人,此风使革。

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诱谕地主豪户,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周之。

人非木石,亦必乐从。

但得初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

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

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

六畜犹尔,而况于人。

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

悼耄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公能生之于万死中,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

昔王濬为巴郡太守,巴人生子皆不举。

濬严其科条,宽其徭役,所活数千人。

及后伐吴,所活着皆堪为兵。

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汝,汝必死之。

‛古之循吏,如此类者非一。

居今之世,而有古循吏之风者,非公而谁。

此事特未知耳。

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

2014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2014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毕业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祁黄羊去私1、杂家2、(1)抛弃(2)照(3)经过(4)大概3、D(公:大公无私。

A:顺利地成长/于是;B:可以任用/可以任用的人;C:好的/好)4、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

5、排比强调了天地万物“去私”的表现,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6、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大公无私、不顾一己恩怨。

【译文】天不会为自己而覆盖什么,大地不会为自己私自储存什么,太阳和月亮没有为自己照耀什么,四季没有为自己而改变什么。

它们推广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因而万物才得以生长。

尧有十个儿子,他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舜,舜有九个儿子,他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禹:都是大公无私的行为。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好的!”就任用了解狐。

居住在国度里的人都称赞这件事。

过了一些时候,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晋平公又称赞说:“好的!”,就又任用了祁午。

居住在国度里的人又都称赞这件事。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真好啊,祁黄羊的话。

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鲁亮侪掷印1、(1)代理(2)隐藏身份,改装出行(3)何不(4)直接到2、A(倒装句;B:倒装句;C:判断句;D:省略句)3、D(A:殷,形容词作动词,震响;B:烟,像烟一样,名词作状语;C:意动用法,以……为劣;D:高尚的。

)4、刚上任就钱库亏空。

5、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

母至,被劾,命也!6、依凡而行者,非夫也!【译文】鲁之裕,字亮侪,是一位奇男子。

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旧唐书·于休烈传在线测试(附答案)

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旧唐书·于休烈传在线测试(附答案)

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旧唐书·于休烈传在线测试(附答案)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旧唐书·于休烈传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参考译文:于休烈,河南人。

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

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 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

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纔是良史。

2014高考语文安徽卷试卷文言文(大全5篇)

2014高考语文安徽卷试卷文言文(大全5篇)

2014高考语文安徽卷试卷文言文(大全5篇)第一篇:2014高考语文安徽卷试卷文言文2014高考语文安徽卷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

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

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

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

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

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

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

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

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其在都。

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

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

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

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

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

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

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2014辽宁卷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2014辽宁卷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2014辽宁卷(2014辽宁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金知外救绝,围益急。

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

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

众巷哭。

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

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

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

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

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注]①张敌万:盗贼首领。

②擐(hun):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六矢,战益厉厉:激烈。

B.立率残兵邀击邀:阻截。

C.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流:传布。

D.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倾:钦佩。

解析:选A A项,厉:凶猛。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3分)()①城始破,立巷战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④立斩其使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⑥每战擐甲胄先登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解析:选A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③说的是士兵对待登城的金人的做法,④说的是赵立斩杀金人的使节,⑤说的是赵立初入楚州时的情况,均排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立军事才能突出。

在徐州保卫战中,他临危受命,抗击金军;绝地血战后及时整合乡民和残部的力量,击溃撤退中的敌军,收复徐州。

B.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

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C.赵立屡建战功,威名显赫。

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后,为他坚守孤城而感叹,认为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法超越他。

金人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D.赵立一生都怀有忠义报国之心。

他痛恨金人,临终前还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国杀敌而悲愤叹息。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2014湖南卷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2014湖南卷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2014湖南卷(2014湖南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

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济:加上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韪:正确解析:选A A项,造:拜访。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B.则为所C.以乎之D.且于所解析:选C首先要依据原文,理解句意,前半句应该理解为圣人建造房屋居住,因此选项锁定在A或C,表示承接关系或目的关系。

然后分析后半句,冀意思是希望,句意应是希望能免除这两样忧患罢了。

联想《逍遥游》中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可知虚词乎正确。

故得出答案为C。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解析:选D解答文言断句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首发语词、句间停顿词和句末语气助词,一是充当语句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3 文言文阅读2

专项训练三文言文阅读(二)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宋]范仲淹君讳世衡,字仲平,国之劳臣也。

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请铭于.予。

予尝经略陕西,知君最为详,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初康定元年春,夏戎犯延安,我师不利。

君时任鄜州从事,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

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

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

凿地百有五十尺,始至于石,工徒拱手曰:“是不可井矣。

”君曰:“过石而下,将无泉耶?尔攻.其石,屑而出之,凡一畚,偿尔百金。

”工复致其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饮甘而不耗。

万人欢呼曰:“神乎!虽虏兵重围,吾无困渴之患矣。

”用是复作数井,兵民马牛皆大足。

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既而朝廷署故宽州为青涧城,授君内殿承制,知城事,青涧东北一舍而远,距无定河。

河之北有虏寨,虏常济河为患。

君屡使属羌击之,往必破走。

建营田二千顷,岁取其利;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

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暨军须城守之具,不烦外计,一请自给。

使一子专视士卒之疾,调其汤饵,常戒以笞责,期于必瘳①,土卒无不感泣。

王公尧臣安抚陕西,言君治状。

上悦,降诏褒之曰:“边臣若此,朕复何忧!”庆历二年春,予按巡环州。

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

君乃周行境内,入属羌聚落,抚以恩意,如青涧焉。

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君遣人招之,不听。

即出兵诛之,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暨牛羊赏诸有功。

其僭受伪署者咸股粟请命。

由是属羌无复敢贰。

君少尚气节,莅官,能摘恶庇民。

青涧与环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

及终,史民暨属羌酋长朝夕临柩前者数日。

铭曰:呜呼种君,生于贤门。

吾志必立,吾力是陈。

捍虏之志,乂边之民;夙夜乃职,星霜厥身。

生则有涯,死宜不泯。

(选自《范文正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瘳(chōu):病愈。

②乂(yì):安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遗:埋没B.尔攻.其石,屑而出之攻:开凿C.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易:代替D.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署:委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子泣血请铭于.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请因.其废垒而兴之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C.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世衡有勇有谋,他率军民筑青涧城坚守边塞,凿井以解无水之患,击败了隔河对峙的敌军。

2014届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含答案)供参习

2014届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含答案)供参习

2014届高三文言文专题训练三二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

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

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

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

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

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

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

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

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

”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

”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

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

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

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

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

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

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

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蕃:增多。

B.元淳尝署州事署:代理。

C.卒定谳,论罪如律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黜:罢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②⑥D.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

2014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

2014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有详解)

1、新课标全国1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学科网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一)汇总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一)汇总

训练12文言文阅读(一)(时间:50分钟分值: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周梅圃君家传[清]姚鼐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

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

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

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

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

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

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

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

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

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

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

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

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

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

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

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

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

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任烦剧.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制:式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作者:鄢文龙来源:《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2014年第01期【考点阐释·考情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大致锁定在以下六个方面: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应用,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筛选,文章内容的分析与归纳,文言语句的翻译和句读,偶尔涉及文章具体问题的设置。

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应用,重点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其中,难点在一词多义中的熟词生义,词类活用后意义的描述以及古今异义中古义的掌握,大部分考生容易在这些问题上出现失误。

虚词的理解与应用,考点虽少,但错误率较高。

主要问题出在词性与用法的共同判断,特别是介词﹑副词与连词的区别,由于目前淡化语法,大部分考生区分不清。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筛选,常常因为对句子的理解发生偏差,导致筛选错误。

而更多的是因缺乏回归语境的理解,导致对事件发生的主体误解,从而张冠李戴地误选。

文章内容的分析与归纳,主要失误原因是对文章理解不透。

文章理解不透又主要是因为缺乏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无法准确理解原文,自然无法准确作出判断。

文言语句的翻译,大多失误是因为重要语言知识的薄弱,不能落实到具体的对译。

主要原因在于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文言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体悟不透。

【真题举隅·解题说明】如2013年湖南卷第二题,命题者选用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与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作为命题材料,其第7题: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的哪一种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本题以这种全新的方式考查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能力,可谓独具匠心。

从对文章第二段“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的理解可知,《魏略》和《出师表》中是“亮先诣备”还是刘备先“三顾茅庐”说法不一,而B项的理解即为“或者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言辞却背离交错的,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

因此B项正确。

又如2013年江西卷第三大题第11题(顾彦夫《村落嫁娶图记》):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该题无论是选材还是命题内容都有较大的突破,命题者由过去基本考查人物形象的信息筛选改为场面描写的考查,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的“送亲”及“迎亲”,可谓大手笔。

有鉴于此,除了关注常规考点外,我们必须在洞穿所有考点的同时,适度训练各种创新题型,以不变应万变。

【把握方法·举一反三】一﹑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推断方法1.形训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2.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

3.语法推断法对实词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

4.语境推断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知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

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5.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举例说明: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胜操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

括号内词语加点字的意义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语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二﹑推断虚词用法和意义的常用方法1.文意分析法虚词的判别必须依据文本的内容,根据虚词所在句子的内容,结合这个虚词的所有用法,推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比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依据句意,我们可以看出“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和“公子数存之”之间是转折关系,依据“而”的用法,判断出其用法为“连词,表转折”。

2.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应该与之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

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分,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

三是依据句子的标志来推断。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代入替换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此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中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②副词,译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③通“呵”,“喝问”;④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

一一代入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

4.例子比照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

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

如“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的“焉”,我们就可以从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例——“微波入焉”“观人风者得焉”“从师而问焉”,得出此处的“焉”应该是代词,意思是“他”。

另外,成语也是很好的范例。

如“急急乎惟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的方法1.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倒装句式,其特点是句子的某个成分不在它应在的位置,这是古人使用语言的习惯。

为了明确句意,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句子排列顺序,将这些成分复位。

如定语一般在主语中心词或宾语中心词前,如果在它们之后就属于定语后置。

同样,状语的位置在谓语动词前,补语在谓语动词后,介宾短语多放在谓语前做状语,这是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它放在谓语动词后就成了补语,翻译时必须将它们提前,句式才通顺。

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中后部分译为“向孙将军求救”;“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庙之农夫”中后部分译为“比南亩的农夫还多”。

2.分类记例,举一反三方法是每种特殊句式选取典型、短小、易记的例句,熟读牢记。

需要某种句式时,以此为例,举一反三。

例如,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须记住三个句子,“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尔何知”“唯你是问”,应该就可以去套类似的句式了。

3.根据分句间对应词语所表现的意义联系推断句子结构关系如“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必欲变法”是假设的条件,“请今日为始”则是在假设前提下产生的结果。

四﹑翻译句子的方法与策略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2.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赤壁之战》)“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3.折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4.补充法。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促织》)“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5.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五人墓碑记》)“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6.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

7.删略法。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8.调序法。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

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9.变通法。

主要用在直译后很别扭,或根本就无法直译之处。

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一句,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如果变通一下,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己有”意思就明白多了。

10.点义法。

古人在文中好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含义即可。

11.凝缩法。

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例:通五经,贯六艺。

(《张衡传》)这是互文同义,可译为:精通五经六艺。

12.扩充、浓缩法。

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简,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它。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朗,可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五﹑句读的基本方法一般说来,断句、加标点要依照以下三项原则: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二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要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加上正确的标点。

1.根据词性、语序断句现将根据不同词性断句的方法总结如下:①发语词领句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发语词“盖”“夫”“且夫”“今夫”等,其作用主要是领起句子,断句时要在这些词前断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