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辽宁省打造科技创新前沿的现状与路径

辽宁省打造科技创新前沿的现状与路径

辽宁省打造科技创新前沿的现状与路径关键词:辽宁省、科技创新、前沿、路径、进步一、辽宁省科技创新现状分析(一)科技创新进步阶段辽宁省科技创新进步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跟随”阶段,即跟随国家科技创新进步,重点进步基础探究和技术引进。

这一阶段,辽宁省科技创新主要靠引进和消化吸纳国外的技术和知识,整体水平较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阶段是“自主”阶段,即加大基础探究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这一阶段,辽宁省科技创新开始重视自主研发和知识创新,但仍存在着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效果转化难等问题。

第三阶段是“创新”阶段,即追求杰出的科技效果和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

这一阶段,辽宁省科技创新重视领先科技领域和技术前沿,强化知识产权保卫和效果转化能力,乐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众创空间建设。

(二)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状况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科技创新基地、科技人才队伍、科技资金和科技效果转化等方面。

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方面,辽宁省先后建设了“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试点示范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宁省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合作、孵化、培训等服务。

在科技人才建设方面,辽宁省乐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华侨留学人才,并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和科技领军人才规划等进行有效引导和培育。

在科技资金方面,辽宁省设立了“辽宁省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辽宁省产业科技化专项基金”等多个科技资金项目,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科技效果转化方面,辽宁省实行了多种措施,包括实行“科技-金融”联动、加强企业技术服务、推行科技效果产业化、设立知识产权保卫配套机构等,不息完善转化效果的政策和体系支持。

(三)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辽宁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截至2019年底,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引进总量达到1.21万人,其中“千人规划”、“万人规划”等国家人才规划引进人才4.3万人,海外留学人才4480人。

基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自主创新困境及消解对策

基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自主创新困境及消解对策

分不开 ,这不仅要依靠本 国人 民的发明创造 ,而且 还有赖 于
从 国外 引进 适 合 本 国 国 情 的先 进 技 术 ,通 过 技 术 引 进 ,可 以 在较短时 间内、以较少代 价掌握 和赶 超世界 先进 水平。历史 表 明,技术引进是不发达 国家缩短 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 ,赶超
发达 国家的重要途 径。当前 ,不仅发展 中国家引进 技术设备 , 即使是先进的发达国家也大量 地引进技 术或设备 。当前我国 大部分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 于国际先进水平 2 —3 O O年 ,我国 要在不太长的时期 内缩 小这一 差距的重要 途径 ,就是必 须把 技 术 引进 作 为经 济 发 展 战略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然 而 ,仅靠技术引进 而不注意 引进 技术 的消化吸 收 ,只 满足于停 留在引进技术 的水 平上而没有 进一步提 高和 自主创
核 心 专 利技 术 。
关 键 词 :技 术 引进 ; 企业 ; 自主 创 新 ;消 化 吸 收 中 图分 类 号 : o 4 多 年 来 ,我 国 大 规 模 引 进 国 外 先 进 技 术 ,有 力 地 推 动 了 产 业 技 术 更 新换 代 和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 企业 的 技 术 引 进 要 以增 强 自主 研究 开发 和 创 新 能 力 为 核 心 , 以企 业 基 于 市 场 需 文 献 标 识 码 :A 扩 大 生 产 能 力 ,提 高 市 场 竞 争 力 ,最 终 为 企 业 取 得 一 定 的经 济 效 益 。但 是 ,在 如 今 技 术 进 步 突 飞 猛 进 的 形 势 F ,如 果 技 术 引 进 后 仅 限 消 化 和 吸 收 ,那 么技 术 、经 济 的 发 展 很 难 持 续 下 去 。 消 化 、吸 收 是 自主 创 新 的 初 级 阶 段 ,对 引 进 技 术 的 消

关于促进辽宁省科技创新决策合理化的建议

关于促进辽宁省科技创新决策合理化的建议

( ) 引进技 术 的消化吸 收重视 不够 三 对 长期 以来 , 宁省工 业企 业在创 新 决策 上对 引 辽
进 技术 的消化 、 吸收 、 创 新重 视 不 够 , 人较 低 。 再 投
针对产学研沟通不畅 , 企业难以 自主决策等问
题 , 宁省 应借 助 互 联 网等 现 代信 息手 段 , 织产 辽 组
业 文化 创新等 。近 年来 , 辽宁省 虽然 非常重 视 技术
些大企业 的科技创新 决策 能力 , 国外企业 相 比仍 与 有 较大差距 。
( ) 二 企业与 大学、 科研 院所之 间沟通 不畅
性 自主创 新 , 对பைடு நூலகம்非 技术 创 新重 视 还不 够 , 但 这样 势
必对 自主创新 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不 良影
学研 紧密结合 的各 种创新 平 台 , 技术交 易 与交 流 如
作者简介 : 毛世英 , 辽宁社会科学 院哲学所研究员 、 科技发展研究 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 科技发展。

< 决策咨询通讯) 0 8 ・ 5 2 0 年 第 期
平 台、 公共 信息服 务平 台 、 业服 务 中 心等 , 保产 企 确
量 的市场调研 和科 技研 发成 果 , 找不 到市 场价值 却
实 现途径 。这种企 业生产 与科研 相脱 节 的“ 张皮 两 现象 ” 严重制 约了企业 的科技 创新 , , 同时也 削弱 了
科研机构 的积极性 。
止 运作 。
二、 几点建 议
( 建立和 完善产学研 各方虚拟创新决策联 一)
( ) 非技 术性 自主创新认 识不足 四 对
据 统 计 ,05年 辽 宁 省 拥 有 规 模 以 上 企 业 20

促进辽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促进辽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促 进 辽 宁 科 技 创 新 成 果 转 化 业 争取 银行 信贷 , 以及 利用 外 资≥
体 系建设的对 策
办 合 资企业 。这样 逐 步形成 财政
科 技 创 新 成 果 转 化 是 一 个 复 金 融 、 业 、 外 相 结 合 的 科 技 企 海
成 绩 ,但 是 相 较 国 内其 他 发 达 省 杂 的过 程 ,包含 了研 究 、开发 、 生 入 机制 , 以增 强科技 转化 的催 可 份, 辽宁科 技 成果转 化 的转 化率 仍 产 、 销售 、 市场等 诸多环节 。影响科 力 , 而提 高转化 的成 功 率 。政 从 然较 低 ,主要包 括 以下 几个 方面 :
力 。三 是企 业引 入外 部 新技 术 , 需 经济 效 益 , 同时 企业 的技 术创 新 能
扮 力 也能得 到 不 断增强 , 企业 实 现 使 此外, 在科 技 投 入 方 面 , 重 要 设置 相应 的组 织 结构 和人 员 , 要 守门人 ” 的角 色 , 以 由企业 员 可 点扶持科技 型 中小企业 。为 促进科 演“ 技型 中小 企业科 技创 新 , 建立 多 工 或 专 门 的信 息转 移 团 队 承担 组 要 层次 的融 资渠道 ,包 括创 新 基金 、
良性可 持续发展 。

此 外 , 宁省 高校 除 了与 大 中 辽
织 的“ 门人 ” 组 织 与外 界 环 境 型企 业合 作 , 守 或 还应 为 中小 企业提 供
接 角色 的作 用 。“ 门人 ” 两 技 术支持 。特别 是创新 资源不足 的 守 有 银行贷 款 、 信用 担保 、 使投 资 、 天 创 “ 口” 业投资基金 。科技型 中小企业 的多 大 作用 ;其 一是 对 外 监 控 外 部环 科 技 型 中 小企 业 更 要 充 分 利 用 产

发达国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经验与借鉴

发达国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经验与借鉴

发达国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经验与借鉴作者:吕达张志勇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第06期[摘要]本文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及辽宁省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宏观管理、专项规划、服务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风险分析、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辽宁;启示[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6-0063-04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个包括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等在内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升级的捷径,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

与自主创新相比,引进成熟技术进行研究可节约大量的资金与时间。

日本的学者认为,从发达国家大量引进技术,是“借助巨人的肩膀前进”。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而言,大规模学习、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创新成本,快速提供创新速度,在短时间内增加资本回报。

然而,技术引进只能解决时间和短期效率的问题,无法保证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引进国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扎实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体现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因此,学习借鉴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促进辽宁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发达国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从历史上看,除了英国之外,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无不经历了一个大量、充分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时期,以20世纪的日本和韩国为例,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际实践及其共性策略1.发达国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践。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来看,技术引进是有效推动技术进步的手段,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辽宁企业自主创新现存问题、原因及对策

辽宁企业自主创新现存问题、原因及对策

合 , 成一 批 具有 自主 知识 产权 的关 键 技术 和 名 牌 形
产 品 。对 于 战略性 产 业 发展 急需 , 难 以通 过 一个 又
远 低 于 83 . %的全 国平 均水 平 。 有效 的风 险投 资机 制 尚未 形成 , 业研 发 缺少 必 要 的资 金 支持 。三 是科 企

当前 辽宁企业 自主创高 自主创 新 能力 是 辽 宁提 升 企 业 竞 争 力、 实现 老工业 基地 振兴 的关键 所在 。近 年来 , 辽宁 在提高 自主创新 能力 方 面进行 了积 极 的探 索 , 自主 创新体 系逐渐完 善 , 自主创新 能力 逐步增 强 , 高技术
工作研究
辽宁企业自 主创新现存 问 及对策 题 原因
王俊 霞
( 宁省 社会 主义学 院 , 阳 103 ) 辽 沈 10 2 内容提 要 : 自主创 新 能力是 辽 宁老 工 业基 地 能 否振兴 的 一个 关键 因素 。从 目前 辽 宁
现状 来看 , 自主创 新 能力依 然偏低 , 远 不能 满足经 济发展 的现 实需要 。本 文在分 析 总结 远 原 因基 础上 , 出了加 强企 业 自主创新 的政 策建议 。 提
对 于东部 沿海 发达省 市还有 一定 差距 , 全省 R D支 & 出 占 G P比重 20 D 0 8年为 1 %, . 远不及北 京 (.%) 5 5 4 、 天津 (.7 等地 的支 出。企业 对 引进 技 术 消化 吸 22 %)
收和 再创 新 的投 入 也 明显不 足 , 全省 工 业 企业 引 进
企业 相 比差 之甚 远 , 业还 未 能真 正 成为 技术 创 新 企
足经 济发展 的现 实需要 。辽宁 目前 只有约 7 -8 %- % 左右 的产 品达到 了国 际先进 水 平 , 总体 上 大 约 落后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研发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很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非
常有限,导致创新能力不强。

2.人才流失严重。

辽宁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存在困难,优
秀人才被大企业和研究机构吸纳,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下降。

3.创新管理不规范。

一些中小企业在创新管理上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缺乏完善的创
新管理机制,导致创新活动无法有效开展。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辽宁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解决: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给予中小企业更多
的财税支持和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企业的创新投入。

2.加强人才培养。

辽宁省可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为
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

3.建立创新管理机制。

辽宁省可以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创新管理机制,引入先进
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创新流程,加强创新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4.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

辽宁省可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
发共享平台,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辽宁省可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加强技术
创新,提供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权益。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大学等各方合力解决,通过
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合作交流和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企业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对创新投入不够,创新意识和创新文化的培育不够,也与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有关。

二、缺乏有效的技术合作机制。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往往缺乏与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的技术合作,导致技术创新的能力和速度受限。

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对技术合作的积极性和信任度不高,另一方面与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有关。

三、融资难问题突出。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投资风险高、资信度较低,融资渠道相对紧缺,导致技术创新项目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也相对保守,使得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资金来源受限。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一、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建立完善的技术合作机制。

加强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的技术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地方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共享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发。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合作方的谈判能力和技术交流能力。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和风险承受能力。

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加大科技创新项目的财政支持,在项目评价和立项过程中加大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各方共同合作,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各方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辽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及对策
用 。企 业过 多 重视 技 术引 进 , 消化 吸 收 再创 新 缺 对
业周 ” 为 引进 技 术 、 才 和 资金 搭 建 了平 台 , 为 , 人 成
海外 学子 回国创 业 的重要 桥梁 。海外 学子也 充分 发
挥 了 信 息渠 道 及 中介 桥 梁 的作 用 ,引 进 了 国 外技
术、 资金 和 人 才 。辽 宁省 政府 还 通过 举 办 引进 国外 专 家项 目洽 谈 会 暨高 新技 术 成果 展 , 强 引 进项 目 加 和人 才 的对 接 , 于 2 0 并 0 8年发 布 了《 于 沈 阳经 济 关
要 问题
知识 产权 保 护 能 阻碍技 术 溢 出 , 影 响着 企 业 并 技术 引进 消化 吸收再 创新 的积极 性 。辽 宁应 尽快 出
台知 识 产权 保 护 的相关 政 策法 规 , 动 企业 加 强 自 推 主 品牌 建设 , 对 违反 知识 产 权 法 的企 业 依法 予 以 并 处罚 。同 时 , 定 鼓励 技术 引 进 消化 吸 收 再创 新 的 制
作 用 , 宁企 业 在 关 注 人 才 引 进 的 同 时 , 要 关 注 辽 更
人 才流 失 问题 。
团与 德 国利 勃 海 尔集 团共 同 签订 了合 资 合 作 高 压
共 轨项 目,引进其 C T共 轨技 术公 司的共 轨 系统 , R 通 过 二次创 新 , 成功 开 发 出适合 我 国车用 柴 油 机 的
盲 目引进 和 重复 引进 , 引进 核 心技 术 和 关键 设
政 策体 系 , 高企 业对 引 进技 术 的 消化 吸 收 能力 和 提 再创 新 能 力 ; 断 完 善 产 学研 合 作 政 策 , 分 发 挥 不 充 产学研 合 作在 引进技 术 消化 吸收再 创新 中 的作用 。

对我国技术引进中消化吸收与创新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技术引进中消化吸收与创新问题的思考
使其不受损失 , 已有的惠 民政策 和合法权益要得 以延续 等原则 , 充分 考虑各 种利 益关 系 , 正确 处理好 短期 利益 和长期 利益 、 个人利 益 和国家利 益 、 局 部利 益和整 体利 益 的复杂关 系 , 实现互 利共赢 。 三、 晋城市煤炭 企业履行社 会责任 中存在 问题的原
1 . 技术引进 的软硬 件 比例失调 , 存 在重硬件轻 软件 问题 。 在我国技术 引进过程 中 , 虽然引进方式有所改进 , 但“ 重硬轻软 ” 仍是一个 普遍存在 的现象 。引进 的技 术
23 5
( 一) 整体生产力水 平较低 资源整合虽 然实现 了煤炭行 业的机械化 、现代化 , 但 采煤机械化程度仍 与先进产煤 国家有较 大差距 。 煤炭
采掘技术 、 瓦斯治 理技术 、 污染 防治技术 、 塌 陷区治理技

( 二) 我 国技术引进 中存在的问题
进 四个层次。对 于设备 的成套购买 , 特别是我 国企业 常
对 我 国技 术引
与创 新 问
施 曼
摘要 : 本文从我 国技术 引进现状及 问题 出发 , 分析 了我 国技术 引进 中的消化吸 收和创 新 问题 , 通过吸取引进技
术较 为成 功 国家 的经 验 , 分析 了技术 引进 后消化 吸收与创新 的重要性 , 提出 了加强 我国技 术引进 、 消化 吸收与创新 的对策 , 希望可 以进一 步提高我 国的技术 引进水平 。 关键 词 : 技术 引进 ; 消化吸收 ; 创新 ; 对策
元, 同比增长 2 5 . 5 %。
( 一) 我 国技术 引进 的现状 随着 我国经 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 的不断升级 , 我 国 对 国外先进技术 的需求 量 日益增加 , 使得近些年来 技术 引进 数量在 整体上 呈稳 定增 长态势 。根据有 关部 门统 计, 2 0 0 2年到 2 0 1 1 年 ,我 国技 术引进 合 同签 订数 量翻 了一番 ,合同总金额 由 1 7 3 . 9亿美元 增长到 3 2 1 . 6 亿 美 元, 增长 8 4 . 9 %, 年 均增速 9 . 4 %。 1 . 我国技术引进规模 迅速扩大 。3 0年来 , 我 国共引

中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问题与创新工作

中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问题与创新工作

中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问题与创新工作的措施建议摘要:技术引进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必须重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先进技术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无论是不发达还是发达的国家,如果只是单一地依靠自己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并以求成为更发达的国家,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实行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政策只会使国家更加贫穷和落后。

如果要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除了要依靠本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外,还必须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所谓技术引进,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引入国外的软硬件技术及智力(人才),以迅速提升本国的技术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技术引进作为一种跨国行为,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引进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赶超。

一.技术引进对我国的影响1.技术引进可以迅速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技术引进不仅是针对经济发达的国家,更是加快经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引进而言,自主开发技术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研究过程。

就资金而言,短缺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在技术研究开发和创新方面的经费投入过低,是我国难以缩短与经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技术开发周期而言,自主开发技术比引进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

我国技术基础较弱,面对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周期越来越短的发展趋势,仅靠自主开发难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总之,技术引进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后发优势明显的特点,是迅速提升我国技术水平的有效捷径。

2技术引进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所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吸收、消化、改进和创新来发展本国的技术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中,技术引进是提高技术水平,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世界上许多发达的国家就是依靠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本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的。

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走出具有辽宁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走出具有辽宁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之间的发展差距, 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 , 增 提升核心竞争力。

碧 碧



p + . 岱 . — 礤 《 、 r & 墨 e s恐 , . 墨 . % d 墨 % 《 一 岱 一 墨 甚 r 譬 罄 、 墨 暑繇 、 e

自 主创新并不意味着封闭式发展。 恰恰相反, 主创新是在坚持对外开放前提下强 自 调
的 一种发 展方针 。 自主创 新 与学 习、 引进 、 消化 吸收 国外先进 的体 制 、 制、 机 技术 是 并行 不
悖的 条 走路, 种良 互 今后, 们 定 移 大对 开 更 充分 效 两 腿 是一 性 动。 我 要坚 不 地扩 外 放, 加 有 地 利用国内 科技资 大力 外 源, 抓好引 进消化 再创新, 吸收 尽快缩 先进 小与 地区、 发达国 家
两个重 点就是: 第一, 按照国 家自 创新 部署, 家统一 指导下, 开 主 战略 在国 安排 积极
展 原 始创 新和 集成 创 新 , 更加 侧重 于 引进 消 化吸 收再创 新 。 二 , 出用 高新技 术 和先 但 第 突



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 争取在相关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


破 。
三 标志就 通过 技创新, 们省的 项 是要 科 使我 新产品、 加值 、 术产品 高附 产品 高技 大幅
度增加, 使这 三类 产 品无 论在 数 量 上还 是在 比重 上 , 无论 在 质 量上 还 是在 效 益 上都 跃 居

全 国前 列 。 达到 或者 超过 东部 地 区平均 得 多 科 发 和 术 明二 要 强 成 面 涵一 加 原 性 新努 获 更 的 学 现 技 发 ;是 加 集

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体系研究

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体系研究

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体系研究作者:王笑姚旭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12期王笑姚旭(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0)摘要:在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本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现状及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4.12.010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仍然是人类的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技术创新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始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适合以“花费少、见效快”为特点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此,在当今中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政府完善职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并日渐成为学术关注的热点。

1相关概念的界定1.1技术引进关于技术引进的概念与范畴,在我国《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中做了这样的定义:技术引进是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科技合作等途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从国外获得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所需的先进技术。

主要范围包括:①从国外公司、企业和科研单位,获得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制造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等,包括购买设计、流程、配方、设备制造图纸和工艺检验方法等技术资料;②委托外国咨询公司或科研单位提供咨询及其他技术服务;③聘请外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委托外国科研单位或公司培训人员;④随技术引进进口的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和样机;⑤由国外提供的各种科技援助项目和科技合作项目。

目前国内多采用这个范畴来进行概念界定,但也有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将进口成套设备也纳入了技术引进范畴。

1.2消化吸收再创新2006年1月9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三种模式,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

推进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

推进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

推进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推进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快速传播,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企业可以迅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引进的意义、技术引进的方式、技术消化吸收的策略以及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引进的意义技术引进是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 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技术和思维观念,激发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 节约研发成本:技术引进可以避免企业自主研发的高成本和高风险,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快速推出市场。

4. 加强国际合作:技术引进可以促进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技术引进的方式技术引进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技术来源和企业需求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自主创新: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进行技术引进。

这种方式适用于技术基础雄厚、资金充足的企业。

2. 技术合作:企业与国内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研发和生产。

这种方式适用于企业间相互补充技术优势的情况。

3. 收购并购:企业通过并购其他企业,获取其技术和人才。

这种方式适用于企业需要快速获取技术和市场份额的情况。

4. 许可证技术:企业通过购买技术许可证,获取特定技术的使用权。

这种方式适用于企业需要快速获取特定技术的情况。

三、技术消化吸收的策略技术引进不仅仅是获取技术,更重要的是消化吸收并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以下是一些技术消化吸收的策略:1.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避免技术的停留和滞后。

通过建设研发中心、设立技术创新岗位等方式,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2. 加强人才培养: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辽宁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辽宁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辽宁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作者:张军杜国林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3期一、辽宁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完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全国情况看,自2001-2006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其他位居前列的地区多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但是到2009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中,江苏省由2008年的第四名上升到第一名,201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优势各有侧重。

而辽宁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水平自2001-2009年始终处于全国前十位行列。

2001年居全国第6位,继2002年以来已经连续6年位居第8位,2008-2009年下降为第9位,到2010年被挤出前十。

说明我省创新能力较强,属于我国创新能力的优势区域,但创新能力增长速度趋缓于其他先进地区,不进反退。

除知识创造能力提高幅度较大,知识获取能力保持前茅外,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和创新经济绩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直接影响了我省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

具体表现为: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低,技术优势未能转变为产业优势。

目前全省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我省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科研机构数量在全国排在第4位,科技成果转化率却排在第10位。

二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

由于省内高新技术消化能力有限,省内不同城市高新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之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自有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份额小,影响我省高新产业链发挥作用。

如,在制造业中,科技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基本上还是依赖进口。

三是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科技资源优势不能形成产业和市场优势。

由于条块分割,科技力量不能有效集成;风险投资进入机制不健全,很多具有明显增长势头的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搁置;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还未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主流,对吸收科技成果往往采用“现实”、“功利”的做法,缺乏促进成果转化的动力。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的暂行规定-辽政发[1987]87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的暂行规定-辽政发[1987]87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的暂行规定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的暂行规定(一九八七年八月五日辽政发〔1987〕87号文发布)我省认真贯彻“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以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践证明,抓好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工作,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的捷径。

为在继续抓好技术引进的同时,抓好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扭转“重引进、轻消化”,消化吸收与引进技术相脱节的现象,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增强企业自主开发和出口创汇能力,特作如下规定。

一、各级经委(计经委)会同科委及有关部门负责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规划、计划的编制和检查、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

全省产业系统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的计划和实施,实行分级管理。

各市、省直各部门要根据全省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组织编制本地区、本部门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计划。

对技术难度大,协作面广,需要支持和协调的项目,可报送省计经委,经审核平衡后,列入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重点项目计划。

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要分以下层次开展工作。

1.投产达产。

即按照引进的技术软件,用进口的生产线和设备,掌握技术诀窍和质量控制方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和引进合同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快发挥技术经济效益。

2.国产化。

对采用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生产的产品,逐步实现元器件、原材料和工装模具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批量生产出与进口原型水平相当的产品。

3.研制设备。

辽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及对策
姚秀花;卢立峰
【期刊名称】《科技成果纵横》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自建国起,辽宁就是全国技术引进的前沿阵地。

初始,根据中苏援助协议,辽宁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引进苏联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建立或改造了阜新立井、抚顺铝厂、鞍山钢铁公司、中科院沈阳计算所等一大批企业和研究所,为国防和工业体系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资源枯竭和体制性矛盾的日益突出,辽宁以制造业和重化工工业为龙头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缺少核心技术和创新乏力,面临严峻挑战。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辽宁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姚秀花;卢立峰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思政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辽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效、问题与对策
2.机械装备企业技术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的动态演进研究—基于福建省金天梭制造企业的案例分析3.积极合理
引进技术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浙江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再创新情况调查4.基
于PA-LV方法对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内部系统关系的实证研究5.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分阶段投入与产出关系研究——基于分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1.创新能力不足。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较弱,科研团队数量不足,人才缺乏。

企业在创新模式、机制上存在瓶颈,缺乏有效的创新管理体系,无法有效组织和管理创新活动。

2.创新投入不足。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

企业在研发经费、科研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受限。

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缺乏也是制约企业创新投入的因素之一。

3.创新成果转化速度慢。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企业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不足,缺乏市场营销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导致科技成果无法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创新能力的提升。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专业的实质性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

通过开展合作研发、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增加创新投入。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提供更多的研发经费,降低企业创新投入的风险。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3.优化创新环境。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投入不足和创新成果转化速度慢。

通过加强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加创新投入和优化创新环境等对策,可以有效地推动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问题与对策作者:王笑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1期[提要] 本文对辽宁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状进行剖析,针对目前情况,分析影响辽宁省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4年10月21日一、辽宁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状(一)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辽宁省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质量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复合化特征。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单纯技术购买开始向技术合作、引进国外智力、企业并购等方式转变;消化吸收也从传统的线性流程向技术合作、联合设计等复合型的方式转变;另一方面引进的技术更加趋于“软性化”。

企业技术引进理念不断更新,引进技术的科技含量逐渐提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以引进国外生产设备为主,逐渐向以引进技术资料为主,进而向重视引进技术载体——专家和国外研发技术机构转变。

(二)重点行业和主要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技术引进,推进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重点行业的技术跨越式发展,冶金行业重点企业主体装备达到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制造业总体达到了20世纪的国际水平。

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跻身国内外市场,像五轴多坐标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心、AN系列子午风机和电站轴流风机、最大直径全断面掘进机、1.8T汽油发动机以及高速内燃机车等。

(三)政府管理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

充分发挥政府计划引导功能,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产学研合作专项、成果转化专项等一系列计划项目的安排,既引导了企业创新观念的转变,又带动了企业对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技投入;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平台,通过举办海外学子创业周、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等科技活动,为企业和科技人员构建起各种形式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工作的开展。

(四)为辽宁省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与做法。

除传统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模式外,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辽宁省企业立足自身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积极探索新的引进与消化吸收模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如沈鼓集团的重视引进图纸工艺等技术资料,提高设计制造水平,实现技术超越的模式;华晨集团与国外厂商联合设计开发,边设计、边消化,提高自主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模式;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的购并国外同业企业,直接利用国外智力资源,保持持续创新的模式;沈阳重型的引进国外专利技术合作生产,在合作中实现消化引进技术的模式;辽宁成大的直接委托国外科技研机构和专家进行技术与产品开发的模式等等。

二、辽宁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存问题(一)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总体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不完善。

《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制定颁布,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重要的自主创新战略之一,始终没有制定和出台专项的发展指导规划和支持鼓励与限制政策体系,使一系列涉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性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与部署,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混乱,以及政策体系建设的缺失。

(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从目前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分工结构看,像发改委、经济委、科技厅、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以及相关行业管理厅局等综合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具体业务中,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涉及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技术引进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予以了一定程度的政策、资金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支持。

但从全省范围看,这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仍然缺乏统一的协调与管理,这不仅造成政策、资金等有限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分散,形不成合力,甚至无法从总体上把握全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的脉络,影响全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的统一部署和战略决策。

(三)部分企业未能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相关活动。

辽宁省内许多企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意识淡薄,行动滞后,导致企业在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上的投入严重不足。

在政府部门做出相应的部署和决策后,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于企业本身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使得企业在消化吸收投入上严重不足,制约了辽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效果。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计算,“九五”、“十五”期间,全国平均的引进经费与消化吸收经费比例分别为1∶0.06和1∶0.11,而同期辽宁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0.02和1∶0.03,也就是说辽宁消化吸收投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指标的1/4和1/3,分别列全国第27位和第29位,与同期技术引进在全国第三位和第八位的排位极不相称。

如果不考虑项目和企业等因素差异,仅以“十五”期间辽宁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情况来看,消化吸收经费总额为2.53亿元,项目数为960个,如此推算,平均每个项目的消化吸收经费仅为26.04万元。

(四)配套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呈低效状态。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要有相关的配套制度来健全和完善。

辽宁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总体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能够发挥作用,其相关的配套服务支撑体系起着重大的作用。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前提就是要求企业能够找到合适的技术源,这直接影响企业能否成功引进所需的技术,因此技术信息对企业十分重要。

除了技术信息,企业在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咨询、经验交流、成果推广、政策服务等中介或公共服务平台方面都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反映出目前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在规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许多方面仍然没有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完善辽宁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建议(一)制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项规划。

根据《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尽快出台专门针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行动纲要及相关政策,要对现有的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关的分散的政策进行归纳汇总,明确各种鼓励技术引进的政策。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消化吸收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必要时可以考虑从政府层面为相关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二)加强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宏观管理。

针对目前辽宁省技术引进工作多头分管的局面,建议合理配置执行机构的权力结构,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调机制,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进行统一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辽宁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的发展。

1、合理配置执行机构的权力结构。

《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部门的职权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各自为政,缺乏工作上的配合。

而究其关键就是合理地科学地设置政府机构,使地方政府真正担负起组织和领导本区域内的经济建设,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及时、全面地制定并有效地组织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经济全面发展,收入稳步提高。

辽宁省一是要建立相对稳定,较为灵活的职能机构;二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2、促进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

积极探索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困难,推动产学研合作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组织、协调、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机构;为高校和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提供支持;组织科研院所牵头对某些因企业技术实力不足而无力实施的引进技术项目开展消化吸收,等等。

3、支持重大项目,鼓励联合引进。

在继续实施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政府资金引导支持的前提下,依据全省产业发展规划,对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中的企业引进项目与重大关键技术予以重点扶持;鼓励产业内或产业间联系较紧密的企业联合引进技术,形成由核心企业为龙头主攻关键技术,相关配套企业引进辅助技术,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合理分工、高度协同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体系。

(三)强化政府相关部门与目标群体的沟通与协调。

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调机制,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关键在于强化政府相关部门与目标群体的沟通与协调。

1、重视政策的宣传力度。

政策宣传是各项政策落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政策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一方面从宣传的广度上下工夫。

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宣传力度,营造政策宣传的强势氛围,以各种方式打消目标群体的种种顾虑,最大限度地动员目标群体,使他们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另一方面从宣传的深度上下工夫。

搞好政策的宣传工作,需要花大力气,不怕麻烦,抓住重点,反复宣传,使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都知悉这方面的政策内容。

为了增进政府部门与目标群体的沟通,政府相关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施情况,及时总结提出完善政策建议,把好事办好,全面落到实处。

2、引导和支持企业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一,建立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项资金和企业资金匹配制度,引导企业增加消化吸收投入。

成立“技术消化再创新专项补助资金”,资助对象为符合辽宁省产业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这样可以初步改变辽宁省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落后局面;第二,实施技术引进的后评估制度。

对享受财税支持的企业,根据技术引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计划和安排,实施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的后评价及验收制度;第三,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帮助企业推广消化吸收创新成果。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生产的产品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销售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热情。

地方政府应建立多层次的项目风险共担机制,对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提供专项资金实现样机工程应用;第四,鼓励成立各种风险投资基金机构,参与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中,对一些有价值但不成熟的技术进行研究与中试,推进成果转化。

政府可以通过全资、入股等形式参与这些风险投资机构。

(四)建立健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服务平台体系。

企业对技术信息、人才引进、成果推广、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科技资源,采取措施组织建立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建立各类服务平台。

1、建立政策服务平台。

政策服务平台的作用,一是及时汇总并公布相关政策,加大宣传,便于企业了解。

二是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

三是为企业实际运用有关政策提供操作上的帮助。

健全政策服务平台,不仅可以使省内各个企业得到相关的优惠政策,而且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干劲,有利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进一步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