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
城市生态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ppt
第二大战略: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 土生态系统
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道路修筑、及水利工程以及农 田开垦过程中,我们毁掉了太多太多独特色而弥足珍 贵、却被视为荒滩荒地的乡土植物生境和生物的栖息 地,直到最近,我们才把目光投向那些普遍受到关注 或即将灭绝,而被认定为一类或二类保护物种的生境 的保护,如山里的大熊猫、海边的红树林。然而,在 此同时我们却忘记了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系统,一 个由多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而其生命力就在于其丰 富多样性,哪怕是一种无名小草,其对人类未来以及 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可能不亚于熊猫和红树林。
第六大战略:建立无机动车绿色 通道
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利用目前城市空间扩展 的契机,建立方便生活和工作及休闲的绿色步道及 非自行车道网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绿道 网络不是附属于现有车行道路的便道,而是完全脱 离车行的安静、安全的绿色通道,它与城市的绿地立,关键在于城市设计过程的把握, 它不但可为步行及非机动车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健康、 安全、舒适的步行通道,也可大大改善城市车行系 统的压力,同时,鼓励人们弃车从步,走更生态和 可持续的道路。
城市生态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
设计部:金桦
概论
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 自然服务等的基础,这些生态服务包括提供新鲜空气、 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 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 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 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
第四大战略: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层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可伴 生其它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不 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 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 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
城市生态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
第一大战略: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 局的连续性
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 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 键。古代堪舆把城市穴场喻为"胎息",意即大地母亲 的胎座,城市及人居在这里通过水系、山体及风道 等,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就切断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 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以至 失去生命。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也被归因于此。
第十大战略:建立乡土植物苗圃
在中国广大城市的绿化建设中除了不惜工本,到乡 下和山上挖大树进城以外,却很难看到各地丰富的 乡土物种的使用。虽然中国大地东西南北气候差异 明显,乡土植物区系多样,但人们在城市大街上可 见的绿化植物品种单调,且往往多源于异地。究其 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观念,即城市建设者和开 发商普遍酷爱珍奇花木,而鄙视乡土物种;其二, 缺乏培植当地乡土植物为苗圃系统。关于前者,有 赖于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而后者则是前瞻性的物 质准备。因此,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基地,应作为每 个城市未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战略。
第四大战略: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层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可伴 生其它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不 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 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 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
这些生态服务包括:
第三大战略: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 的自然形态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 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 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而尤以污染最 难解决。
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
城市景观规划策略方案
城市景观规划策略方案城市景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外环境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以提升城市的美观性和人居环境的质量。
下面是一些城市景观规划策略方案:1. 生态保护与环境净化:城市景观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保留和增添城市内外的绿地、湿地等自然景观,利用植物进行环境净化,提高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城市景观规划应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重视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古迹等文化景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3.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节约:城市景观规划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节约。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鼓励绿色建筑的建设,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推广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等。
4. 公共空间与社交活动:城市景观规划应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场所。
包括公园、广场、街道等,使人们能够休闲、交流和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增加城市居民的社交互动性和生活质量。
5. 交通与可达性:城市景观规划应注重交通的便利性和可达性。
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
鼓励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汽车的使用,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
6. 音乐与艺术:城市景观规划应注重音乐和艺术的融入。
通过设置音乐喷泉、艺术品展示等设施,提供艺术文化的享受和体验。
打造具有文化氛围的城市街区,举办音乐和艺术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7. 智能科技与信息化:城市景观规划应注重智能科技和信息化的应用。
通过智能化的城市设施和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例如智能路灯、智慧公交等设施,使城市更加智慧化和便利化。
总之,城市景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通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提升城市的美观性和人居环境的质量,为居民创造宜居的城市空间。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规划师 2001 第6期第17卷摘要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
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本文提出了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无汽车绿色通道;开放专用绿地;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基地等十大战略。
关键词:生态基础设施;生态规划;城市设计;绿地系统;景观Ten Landscape Strategies To Build Urba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Yu Kongjian Li Diehua Chao LuomengBei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for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services. Fast urbanization in China calls for a far-sight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ure. This paper proposed ten landscape strategies as following: keep and intensify the overall natural landscapes; protect and restore diverse native habitats; preserve and restore natural forms of rivers and seashores; protect and restore wetland system; integrate suburban greenbelts into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s; establish auto-free greenways; open unite green space;etc.Key words: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planning, Urban design, Open space system, Landscape一、引言: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国人常常为伦敦百年不落后的市政基础设施而惊叹不已。
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概念
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和提升自然生态环境,营造具有生态功能、艺术性和人文特色的城市景观。
其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生态保护: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湿地、森林、水域
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留和恢复,以维护城市生态的稳定和多样性。
2.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绿地、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等绿色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的
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气候、保护水源等生态功能。
3.生态景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自然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科学合
理的布局设计,打造具有生态价值和美感的城市景观。
4.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保护城市内的各类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城市公园、野生动植物
保护区等措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5.社区参与与教育宣传:鼓励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推动
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旨在通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绿化状况、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背景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保护和提升景观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利用生态成分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同时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就是景观生态规划的出现背景。
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对城市景观的重新规划,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保护系统,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原则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保护优先: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是规划的第一原则。
2.合理平衡:在景观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以达到最佳效果。
3.可持续发展:优先考虑长期利益,推动可持续发展。
方案阶段一:规划设计通过对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确定景观生态规划的总体设计方向。
主要内容包括:1.定义城市治理的优先任务,提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进方案。
2.制定景观生态保护版图,明确保护的重点区域和保护级别。
3.制定景观生态系统发展规划,确定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的目标和措施。
阶段二:方案论证在阶段一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设计,制定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1.制定景观和生态保护的具体方案。
2.制定实施计划和路线图。
3.建立评估模型,定期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阶段三:推进实施在方案得到论证和批准后,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实施顺利。
主要包括:1.加强对规划方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对规划的认知和意识。
2.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方案的实施进程追踪和评估。
3.加强政府的管理和领导,提高规划实施的效率和质量。
结论景观生态规划是一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其目标是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同时,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规划的实现需要政府、专业领域和公众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
位 不 断 下 降 ;自然 状 态 下 的河 床 起 伏 多 变 ,基 质 或泥 或 沙 或
其 它对待河流 之态度包括 盖之 、 之和断之 , 更不可 填 则
石 , 富 多样 , 流 或 缓 或 急 , 成 了多 种 多样 的 生 境 组 合 , 取 。 治 河 之 道 在 于 治 污 ,而 决 不在 于 改 造 河 道 。 丰 水 形 第 四 大 战 略 :保 护 和 恢 复 湿 地 系 统 从而 为多种水生植 物和 生物提供 了适宜 的环境 。 而水泥 衬底 后 的河 床 ,这种 异质 性 不复 存 在 ,许 多 生 物 无 处 安 身 。 ◆ 大 错 之 二 :裁 弯 取 直 湿 地 是 地 球 表 层 上 由水 、 和 水 生 或 湿 生 植 物 相 互 作 用 土 构成 的 生 态 系统 。 地 不 仅 是 人 类 最 重 要 的 生 态 环 境 , 是 湿 也
的河 流水 系往往被 当作城 市建设 的重点工程 、 民心工程 ” “ 和 政绩工程来 对待。然而 ,A  ̄ 往往 把治理 的对 象瞄; .3 i 隹河道 本 身 , 不知造成上 述三大问题 的原 因实际上 与河道 本身无干。 殊
从 但 这 于 是 平 ,耗 巨 资进 行 河 道 整 治 ,而 结 果 却 使 欲 解 决 的 问 题 更 化 城 市 , 表 面 上 看 是 一 大 善 举 , 实际 上 有 许 多 弊 端 , 加 严 重 , 如 一 个 吃 错 了药 的 人 体 , 地 生 命 遭 受 严 重 损 害 。 些 弊 端 包 括 犹 大
一
城 土一 植 物一 生 物 之 间 形 成 的 物质 和 能 量 循 环 系统 被 彻 底 破 于 丰 富 而 多 变 的 形 态 。 市 河 流 中 用 以 休 闲 与 美 化 的 水 不 在 坏 ;河 床 衬 底 后 切 断 了地 下 水 的 补 充 通 道 ,导 致 地 下 水 文 地 其 多 ,而 在 其 动 人 之 态 ,其 动 人 之 处 就 在 于 自然 。
俞孔坚简介
硬化的河道
2、建设理念
永宁公园是一个关于浙江黄岩永宁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设计 永宁公园 者本着“与洪水为友”的态度和设计理念,把昔日一个以防洪为单一功 能的水泥硬化河道,通过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行河堤的防护建设,在滨 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生境系统,使之成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休 憩地——永宁公园 永宁公园; 该项目将城市雨洪管理、乡土生物保护、居民的 永宁公园 日常休憩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用最经济的途径, 创造出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
4、 结语 黄岩永宁公园于2004年1月全部竣工完成,为黄岩区滨江世纪工程项目 之一。 公园占地44亩,长3公里。以现代、简约为基调,以生态为特 色,以水为主体,环水构建楼阁、绿坡、树阵、竹林,集生态保护、人文 观赏、休闲健身功能于一园,具强烈的时代色彩和乡土风情。公园分生态、 景观两大园区。生态区突出自然元素,绿坡茂林、江堤湿地、栈桥流水、 鹅卵石滩、梯级水瀑、水杉树阵和盒中景观共同构成园区自然风貌。 景 观区以现代、简约的几何形建筑为主,由主题雕塑《创造》以及水晶迪厅、 渔人码头、亲水平台等景观组成。公园人文景观非常丰富,知名文化学者 余秋雨先生为《创造》写颂,并为公园内新景点“名人足迹园”题字;中 国书协常务副主席刘炳森、副主席聂成文分别为公园题名、为《创造》雕 塑题字;北京大学俞孔坚博士和黄岩知名文化人士,为公园现代钢结构景 观盒刻石配诗。
3. 反规划理论
“反规划”不是简单的“绿地优先”,更不是反对规划, 而是一种应对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不确定性条件下如何进 行城市空间发展的系统途径;与通常的“人口-性质-布局” 的规划方法相反,“反规划”强调生命土地的完整性和地域 景观的真实性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反规划”是一种景观 规划途径,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 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是对快速城市扩张的一种应对。 “反规划”的过程是把城市中湖泊、湿地、溪流、森林等关键 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作为“不能动的区域”,优先保护 起来,然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序,进行城市的空间发展规 划。
城市生态设施建设十大战略
城市生态设施建设十大战略人民日报海外版11月18日(铁铮)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俞孔坚教授前瞻性地提出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战略。
(一)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城市之于区域自然山水格局,犹如果实之于生命之树。
因此,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
面对高速公路及城市盲目扩张造成自然景观基质的破碎化,山脉被无情地切割,河流被任意截断,俞教授提出了严重警告:照此下去,大量物种将不再持续生存下去,自然环境将不再可持续,人类自然也将不再可持续。
因此,维护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成为区域及景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系统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道路修筑及水利工程以及农田开垦过程中,毁掉了太多太多独具特色且弥足珍贵、被视为荒滩荒地的乡土植物生境和生物的栖息地。
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系统,是一个由多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而其生命力就在于其丰富多样性。
哪怕是一种无名小草,其对人类未来以及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可能不亚于大熊猫和红树林。
历史上形成的风景名胜区和划定为国家级省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固然需要保护———那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国土生态安全的最后防线。
但俞教授认为,这些地区只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几或百分之十几,不足以维护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国土生态系统。
而城市中即使达到30%甚至50%的绿地率,由于过于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尤其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木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敌视和审美偏见,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并不很强。
相反,在被城市建设吞没之前的土地上,存在着一系列年代久远、多样化生物与环境的乡土栖息地。
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保留这种景观的异质性,对维护城市及国土的生态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维护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应用
“生态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应用【摘要】: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生态服务的基础。
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系统。
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关注的生态安全问题,展开论述。
通过“生态基础设施”概念的阐述,引入如何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的论题,深入探索“景观安全格局”这一建立途径和构成框架,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ei规划做法,强调了“生态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安全引言:2011年7月,美国《赫芬顿邮报》评出了世界九大污染最严重地区,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媒将中国评为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图为在山西临汾市污染严重地区,农民在棉花地里干了两小时的活之后全身都是煤灰。
看到这则微博,我的心情是沉重的。
大家是否同样对我国、对山西、对临汾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担忧呢?一、当代中国城市面临的挑战挑战之一:关于区域景观格局、生态安全及城市扩张。
在中国快速和大面积的城市化进程中,不明智的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使大地生命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摧残。
具体表现为大地景观破碎化、自然水系统和湿地系统的严重破坏、生物栖息地和迁徙廊道的大量丧失。
挑战之二,关于自然服务与城市生态安全。
大自然给了我们足够的土地、空气和水资源来让众多的人口体面的生活。
地球是一个生命系统,是一个活的“女神”。
她为人类的社会经济系统提供生态服务和自然服务。
挑战之三,关于城市结构和功能。
我们不但毁坏大地上的自然系统,同时我们也没有能够设计一个高校和谐的人工的城市系统。
当今中国城市结构混乱和功能低效的原因在于我们从根本上忘却了建设城市的居住和生活目的。
相反,我们却把实现这种生活的工具,即生产和交通功能作为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机器和汽车成为城市的主人,而不是生活其中的城市居民。
挑战之四,关于城市特色。
如何在全球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城市个性?关于城市风貌特色的消失问题,学者们已有众多的讨论。
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
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
一、整体规划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需要从整体出发,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先,应该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制定出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
其次,应该注重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水体等自然资源,构建一个绿色、环保、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应该加强对城市内河、湖泊等水体的治理和保护,提高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城市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包括节能、节水、节地、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应该加强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四、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在生态城市景观规划中,应该注重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建设,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场所。
在设计中应该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注重绿化、水体、文化等多种元素的融合,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公共空间。
五、景观元素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应该注重景观元素的合理搭配和运用,包括植被、水体、地形、建筑等元素。
在植被方面,应该注重对本地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引进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构建一个多样化的植被体系。
在水体方面,应该加强对水体的治理和保护,同时利用水体打造优美的景观效果。
在地形方面,应该注重对自然地形的保留和利用,同时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利用,打造一个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地形景观。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旨在创造一个既有利于人类居住又能够保护自然环境的城市环境。
以下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公园、绿带、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以及城市屋顶绿化、垂直花园等,以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微气候。
2. 可持续交通系统:发展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以降低交通排放和能源消耗。
3. 节能建筑: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节能窗户、太阳能发电和采暖系统等,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4. 资源循环利用:推广雨水收集和再利用、废水处理和回用、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5. 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6. 生态产业发展:发展低碳环保的产业,如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环保技术服务等,推动经济结构向生态友好型转变。
7. 环境保护法规: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确保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8. 社区参与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9. 智慧城市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市运行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10.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综合施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关于十点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实施方案
关于十点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实施方案十点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设绿色生态建筑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十点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是一种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旨在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材料选用、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废物处理、绿色植被、生态系统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十点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实施方案。
二、设计原则1. 人本设计: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为居住者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2. 自然融合:尊重自然,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3. 节能减排: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 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可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5. 智能化管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对建筑能源、水资源等的智能化管理。
三、材料选用1. 绿色建材:优先选用环保、可再生的绿色建材,如竹木、生态砖等。
2. 节能材料:使用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的材料,减少能源的消耗。
3. 抗震材料:使用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四、能源利用1. 太阳能利用:在建筑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建筑供电。
2. 风能利用:在建筑的高处设置风力发电装置,利用风能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节能设备:使用节能型照明设备、空调设备等,减少能源的消耗。
五、水资源管理1. 雨水收集利用: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厕所冲洗等非饮用水用途。
2. 智能节水设备:采用智能水龙头、智能冲洗系统等节水设备,降低用水量。
六、废物处理1. 分类收集:建立废物分类收集系统,将可回收物、有害物、厨余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
2. 循环利用:将可回收物进行再利用,如废纸、废塑料等进行回收加工。
七、绿色植被1. 建筑绿化:在建筑的立面、屋顶等空间进行绿化设计,增加绿色景观。
《景观生态学》习题集
《景观生态学》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0*2=20分)1、地表径流2、地理学3、园林生态学4、生物圈5、范霍夫定律6、最小因子定律7、物候期8、冻害8、冷害9、趋同作用10、趋异适应11、内禀增长率12、生物群落演替13、温周期现象14、热力学第二定律:15、种群16、生物群落二、填空题:(1*24=24分)1、自从有了设计师以后,我们的城市经历了()、()、()等设计方式。
2、“中国城市化妆运动”的本质根源有()、()、()等。
3、请列举“中国城市化妆运动”的现象()、()、()、()、()等。
4、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
5、不同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6、植物对日照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
7、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和()。
8、生物对低温或者高温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和()等三个方面。
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和()等三种类型的10、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提出的生态学的四条法则分别是什么?()11、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得四个基本参数为()12、生态系统得基本组成有( )13、生态系统得基本功能有()14、中国城市化妆运动得本质根源有()15、生多样性至少包括()等三个层次的含意。
16、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都强调(),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的、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以及()的三位一体的整体性。
17、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和()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而尤以()最难解决。
18、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是全方位的。
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着重体现在()、()、()和()等四个方面。
19、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有()等十大景观战略。
20、好的场所,归纳起来有()、()、()、()等特点。
三、简答题:(6*8=48分)1、什么是设计?什么是生态设计?2、生态设计的原理之一的地方性,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来理解?3、什么是好的场所,归纳起来有那些特点。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实施效果评价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改善环境质量。
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 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经济效益
可持续性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 济增长。
实现城市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城市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
通过专家咨询和头脑风暴,提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
02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概念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是指以人类活动干预和自然环境改善 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的具有生态、社会、经济等多功能的城 市基础设施体系。
内涵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包括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包括城市生态功能的提升 和完善。
技术创新是推动城市生态基础设 施建设的重要手段,应加强技术 创新和推广应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之处
尽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 些不足之处,如研究深度不够、实践经验不足、政策支持不 够等。
展望未来
未来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深化理论研 究、拓展实践经验、推进国际合作等,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 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基于景观战略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
绿地建设
增加城市绿地,优化绿地布局,提高城市 绿化覆盖率。
绿色出行
建设绿色交通设施,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降低碳排放。
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
城市森林建设
发展城市森林,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和健康水平。
基于景观战略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策略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面积扩张,城市人口繁衍,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生态失衡,进而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
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必须要遵循生态学的想法,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出发,生态化设计城市。
下面,就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面对并解决问题,提出10个景观战略。
1. 绿地系统战略绿地系统战略是城市绿地网络的整体规划,是将城市的公园、林地、广场、河岸、花坛,以及园林、宗教和文化场所,沿河、沿街串成一张融为一体的绿色网格系统,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休闲、运动等多方面的需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 绿色屋顶战略绿色屋顶策略是利用屋顶上的空间进行绿化,形成“绿色屋顶” ,打造可持续的城市。
绿色屋顶不仅为城市提供颜色,增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同时也能起到保护屋顶,减少建筑物能量消耗,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3. 水环境处理战略水环境处理战略是在城市中加强水的循环利用,达到节水、防洪、减污等目的。
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城市内河流的河滩散污,河口渗滤集中处理,构建一条“由上至下”的水环境处理体系,提高城市的水自净能力,达到水环境增强的目的。
4. 生态景观建设战略基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生态景观的建设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
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考虑动、植物的生态和灵活性,同时考虑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等因素,选取耐旱、耐寒,易维护的植物进行组合,打造本地生态景观。
5. 生态道路系统战略城市生态道路系统战略是以城市交通为出发点,结合生态要素对城市道路进行再设计,打造新型的“绿色道路”,将树木、绿化带、草坪及小型景观结合,同时也对建筑、水体、行道树等环境进行搭配排布,达到为城市注入生态元素、改善空气质量、减轻交通压力的目的。
6. 多样化水体系统战略多样化水体系统战略是将大型湖泊、河流及水系网络通过水岸带的规划与设计,让城市的水系统变得更加多样、丰富。
关于十点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实施方案
关于十点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实施方案如下: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创新性的建筑模式,旨在通过整合自然元素和绿色技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实施方案旨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推进我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切实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二、实施目标1.构建具有鲜明绿色生态特色的立体园林建筑体系,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2.提高住房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住房产品迭代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三、实施原则1.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2.科技引领:运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效和环保性能。
3.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四、实施步骤1.规划设计阶段:结合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制定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明确建筑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绿化配置等。
2.技术研发阶段:针对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技术研发和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建筑技术。
3.建设实施阶段: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力量进行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运营维护阶段:建立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运营维护体系,制定运营管理规范,确保建筑长期稳定运行。
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对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给予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
2.宣传推广:通过媒体宣传、科普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认识和接受度。
3.人才培养:加强绿色建筑领域的人才培养,为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总结立体园林绿色生态建筑是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进程,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园林规划的生态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园林规划的生态景观设计策略一、引言城市园林规划是指对城市内的绿地、公园和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而生态景观设计策略则强调在城市园林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园林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设计策略,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二、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园林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景观设计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净化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次,生态景观设计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生态景观设计还能够增加城市的经济价值,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的发展。
三、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保持生态平衡。
其次,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人工资源的依赖。
此外,要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确保景观的长期维护和管理。
最后,要注重景观的美学价值,使景观设计与城市的风貌相协调。
四、生态景观设计的实施方法实施城市园林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设计策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
首先,要进行科学的生态调查和评估,了解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确定绿地和景观的布局和功能。
此外,要注重生态景观的建设和管理,保证景观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景观的认识和参与度。
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园林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设计策略,我们可以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
例如,新加坡的植物园以其独特的植物资源和景观设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绿色空间。
另外,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斯哈因公园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成功地将城市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六、结论城市园林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设计策略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遵循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并采取科学的实施方法,可以实现城市园林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设计目标。
十大生态工程实施方案
十大生态工程实施方案一、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是指通过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优化湿地生态环境,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功能,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该工程主要包括湿地的保护、恢复和重建,建立湿地保护区,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管理。
二、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指为了防止水和土壤的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的一种具体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和保护、地面覆盖、地形修正、梯田建设、沟渠治理等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管理。
三、海岸带保护和恢复工程海岸带保护和恢复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和修复海岸生态系统,防止海岸退化和侵蚀,促进海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的一种具体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海岸带的植被恢复和保护、海岸线的修复和重建、防波堤的建设、沙滩的恢复和保护等措施,加强海岸带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
四、湖泊保护和恢复工程湖泊保护和恢复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和修复湖泊生态系统,防止湖泊污染和退化,促进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的一种具体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湖泊水质的改善和保护、湖泊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湖泊周边环境的治理和整治等措施,加强湖泊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
五、森林保护和恢复工程森林保护和恢复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和修复森林生态系统,防止森林破坏和退化,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的一种具体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等措施,加强森林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
六、草原保护和恢复工程草原保护和恢复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防止草原的退化和沙漠化,促进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的一种具体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草原植被的恢复和保护、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等措施,加强草原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一、引言: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国人常常为伦敦百年不落后的市政基础设施而惊叹不已。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具有前瞻性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如果这些基础不完善或前瞻性不够,在随后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关于这一点,许多城市决策者似乎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国家近年来在投资上的推动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这里要讨论的是另一类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即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Infrastructure)(Mander,Jagonaegi,etal.1988;SelmandVan,1988.)。
本质上讲它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NaturesServices)(Costanza等1992,Daily,1997)的基础,这些生态服务包括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
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
早在一百多年前(1879-1895),Olmsted和Eliot就将公园、林荫道与查尔斯河谷以及沼泽、荒地连接起来,规划了至今成为波斯顿骄傲的“蓝宝石项链”(EmeraldNecklace)(Walmsley,Anthony,1988)。
在1883年,景观设计师克里夫兰得(Cleveland)为美国密尼苏达的麦尼阿不里斯(Minneapolis)做规划,当时这还是一个的小镇,克里夫兰得让市长和决策者购买大面积的土地,来建立一个公园系统。
在土地还远未被开发时,就非常廉价地买到了大块土地,这是为50~100年之后规划的,100多年过去了,城市已经扩大了几倍,但这块廉价购得的土地成为城市中间的一个宝贵的绿地系统。
这样一个绿地系统的形成,不光是要一个好的概念,同时需要城市决策者提前50~100进行投资。
同时代,在肯萨斯(Kansas)和克里夫兰(Cleveland),都在当时还是一个小镇时,就用便宜的地价在其郊外购置大量土地,结合区域的河流水系规划建设并一直保护了一个绿地系统。
这一当时尚在郊区的绿地系统而今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了,成为居民身心再生的场所(Zube,1988;Steinitz,2001)。
所以,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一样,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需要有前瞻性,更需要突破城市规划的既定边界。
唯其如此,则需要从战略高度规划城市发展所赖以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
二、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第一大战略: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任何一个城市,或依山或傍水、或兼得山水为其整体环境的依托。
城市是区域山水基质上的一个斑块。
城市之于区域自然山水格局,犹如果实之于生命之树。
因此,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
古代堪舆把城市穴场喻为“胎息”,意即大地母亲的胎座,城市及人居在这里通过水系、山体及风道等,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
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以至失去生命。
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也被归因于此。
翻开每一个中国古代城市史志的开篇——形胜篇,都在字里行间透出对区域山水格局连续性的关注和认知。
中国古代的城市地理学家们甚至把整个华夏大地的山水格局,都作为有机的连续体来认知和保护,每个州府衙门所在地,都城的所在地都从认知图式上和实际的规划上都被当作发脉于昆仑山的枝杆山系和水系上的一个穴场。
明皇朝曾明令禁止北京西山上的任何开山、填河工程,以保障京都山水龙脉不受断损。
断山、断水被堪舆认为是最不吉利的景观,如果古代中国人对山水格局连续性的吉凶观是基于经验和潜意识的(俞孔坚,1998),那么,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则是对我们维护这种整体景观基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NavehandLieberman,1984;FormanandGodron,1986;Forman,1995)。
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80年代中期开始,借助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生态学观察和资料积累,面对高速公路及城市盲目扩张造成自然景观基质的破碎化,山脉被无情地切割,河流被任意截断,景观生态学提出了严重警告,照此下去,大量物种将不再持续生存下去,自然环境将不再可持续,人类自然也将不再可持续。
因此,维护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成为区域及景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一Harris,,1984;Schreiber,1988;Noss,1991)。
第二大战略: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道路修筑、及水利工程以及农田开垦过程中,我们毁掉了太多太多独特色而弥足珍贵、却被视为荒滩荒地的乡土植物生境和生物的栖息地,直到最近,我们才把目光投向那些普遍受到关注或即将灭绝,而被认定为一类或二类保护物种的生境的保护,如山里的大熊猫、海边的红树林。
然而,在此同时我们却忘记了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系统,一个由多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Mosaic,Forman,1995;HanssonandFahrig,etal.,1995),而其生命力就在于其丰富多样性,哪怕是一种无名小草,其对人类未来以及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可能不亚于熊猫和红树林。
历史上形成的风景名胜区和划定为国家及省市的级具有良好森林生态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固然需要保护,那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国土生态安全的最后防线,但这些只占国土面积百分之几或十几的面积不足以维护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国土生态系统。
而城市中即使是30%甚至50%的城市绿地率,由于过于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尤其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木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敌视和审美偏见,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并不很强。
与之相反,在未被城市建设吞没之前的土地上,存在着一系列年代久远、多样的生物与环境已形成良好关系的乡土栖息地。
其中包括:1)即将被城市吞没的古老村落中的一方“龙山”和或一丛风水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都得到良好的保护,对本地人来说,它们是神圣的,但对大城市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来说,它们却往往不足珍惜;2)坟地,在均质的农田景观之上,它们往往是黄鼠狼等多种兽类和鸟类的最后的栖息地。
可叹的是,在全国性的“迁坟”运动中,这些先辈们的最后安息之地中,幸存者已为数不多;3)被遗弃的村落残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郊的“空壳村”将会越来越多,这些地方由于长期免受农业开垦,加之断墙残壁古村及水塘构成的避护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境条件,为种种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它们很容易成为“三通一平”的牺牲品,被住宅新区所替代,或有幸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往往也是先被铲平后再行绿化设计。
4)曾经是不宜农耕或建房的荒滩、乱石山或低洼湿地,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
在推土机未能开入之前,这些免于农业刀锄和农药的自然地是均相农业景观中难得的异质斑块,而保留这种景观的异质性,对维护城市及国土的生态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大战略: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而尤以污染最难解决。
于是治理城市的河流水系往往被当作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民心工程”和政绩工程来对待。
然而,人们往往把治理的对象瞄准河道本身,殊不知造成上述三大问题的原因实际上与河道本身无干。
于是乎,耗巨资进行河道整治,而结果却使欲解决的问题更加严重,犹如一个吃错了药的人体,大地生命遭受严重损害。
这些“错药”包括下列种种:1)大错之一:水泥护堤衬底,大江南北各大城市水系治理中能幸免此道者,几乎没有。
曾经是水草丛生、白鹭低飞、青蛙缠脚、游鱼翔底,而今已是寸草不生,光洁的水泥护岸,就连蚂蚁也不敢光顾。
水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河床衬底后切断了地下水的补充通道,导致地下水文地位不断下降;自然状态下的河床起伏多变,基质或泥或沙或石,丰富多样,水流或缓或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境组合,从而为多种水生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而水泥衬底后的河床,这种异质性不复存在,许多生物无处安身。
2)大错之二:裁弯取直古代“风水”最忌水流直泻僵硬,强调水流应曲曲有情。
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有灵气。
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Forman,1995)。
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流形态至少有三大优点:其一,它们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其二,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消弱洪水的破坏力。
其三,尽显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
3)大错之三:高坝蓄水至少从战国时代开始,我国祖先就已十分普遍地采用作堰的方式引导水流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活,秦汉时期,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
但这种低堰只作调节水位,以引导水流,而且利用自然地势,因势利导,决非高垒其坝拦截河道,这样既保全了河流的连续性,又充分利用了水资源。
事实上,河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连续的自然景观元素,同时,也是大地上各种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结元素。
通过大小河流,使高山、丛林、湖泊、平原直至海洋成为一个有机体。
大江、大河上的拦腰水坝已经给这一连续体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并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反思,迫于能源及经济生活之需,已实属无奈。
而当所剩无几的水流穿过城市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惜工本拦河筑坝,以求提高水位,美化城市,从表面上看是一大善举,但实际上有许多弊端,这些弊端包括:其一,变流水为死水,富营养化加剧,水质下降,如不治污,则往往臭水一潭,丧失生态和美学价值。
其二,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使鱼类及其它生物的迁徙和繁延过程受阻。
其三,影响下游河道景观,生境破坏。
其四,丧失水的自然形态,水之于人的精神价值决非以量计算,水之美其之丰富而多变的形态,及其与生物、植物及自然万千的相互关系,城市居民对浅水卵石、野草小溪的亲切动人之美的需求,决不比生硬河岸中拦筑的水体更弱。
城市河流中用以休闲与美化的水不在其多,而在其动人之态,其动人之处就在于自然。
其它对待河流之态度包括盖之、填之和断之,则更不可取。
治河之道在于治污,而决不在于改造河道。
第四大战略: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湿地是地球表层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可伴生其它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
湿地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BolundandHunhammar,1999Ton等,1998;Mitsch等,2000吕宪国,1998;刘红玉等,1999;孟宪民,1999;左东启,1999;王瑞山等,2000;余国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