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主要包括软土、黏土、泥岩、岩溶、滑坡、崩塌等。
这些地质现象会给公路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会导
致工程延误或失败。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方法来应
对这些问题。
对于软土,可采取加固措施,如在地基上加设加筋混凝土板、挖
沟排水、注浆加固等。
在地层中存在黏土时,要加强对黏土的试验、
分析,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加水稳定法、加浆强化法等。
泥岩是
一种水分含量很高的软岩,对施工影响很大,可以采取喷涂加固等措
施进行处理。
对于岩溶地质,需要对地质条件加以了解,并采取适当
的治理措施,如填充、固结、注浆等。
滑坡和崩塌是公路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速度和力量十分
惊人。
在治理中要做好“三防”,包括预防、监测和防治。
采用加固、改道、支挡等措施来避免和减缓滑坡崩塌的危害,保障公路正常施工
和运营。
总之,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给工程带来很大的麻烦,需要进
行有效的处理措施来应对。
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加强监测和预防,确保公路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安全、可靠。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有害气体 检测制度,确保及时掌握隧道 内有害气体浓度。
03
通风措施加强
根据有害气体检测结果,采取 加强通风措施,如增加通风设 备功率、优化通风布局等,降 低有害气体浓度。
04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发生的有害气体超标 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包括人员疏散、紧急处置等措 施,确保人员安全。
勘察方法
采用地质测绘、地球物理 勘探、钻探等多种手段进 行综合勘察。
勘察内容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地震烈度等方面的详细调 查。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目的
识别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 遇到的不良地质现象,评 估其对施工安全和进度的 影响程度。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 合的方法,如专家打分法 、模糊综合评估法等。
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不良地质段定义及分类
不良地质段定义
指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条 件复杂、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 地质灾害的地段。
分类
根据地质条件和灾害类型,不良 地质段可分为软弱围岩、断层破 碎带、岩溶地区、高地应力区等 。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出现塌 方、涌水等灾害,通过采取超前支护、注浆 加固等措施成功穿越。
案例二
某岩溶地区隧道施工,遇到大型溶洞和暗河 ,通过超前钻探、注浆堵水等措施保证了施 工安全。
案例三
某高地应力区隧道施工,遇到岩爆、大变形 等灾害,通过加强支护参数、释放应力等措 施有效控制了灾害发展。
02
地质勘察与风险评估
前期地质勘察工作
01
02
03
地质勘察目的
明确隧道穿越地区的地质 构造、岩性、水文地质条 件等,为后续设计和施工 提供准确依据。
道路整治工程施工总结
道路整治工程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为解决道路出现裂缝、坑洼等安全隐患问题,提高道路的通行性和舒适性,我公司于今年五月份开始了某县XX镇XX路道路整治工程施工。
该工程总长度为2公里,包括铺设沥青路面、修复排水设施、整治路基等内容。
整个工程历时3个月,完工后将有效提升道路的服务水平和交通效率。
二、施工方案1. 资料准备:在规划设计阶段,我们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获取了详细的工程图纸和施工方案,并对工程需要的材料、设备、人力等进行了充分准备。
2.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我们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对施工区域进行了标志和围挡,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工地安全。
同时,还统一调配了施工人员和设备,做好了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3. 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我们先进行了原有路面的破碎和清理工作,然后重新铺设了沥青路面,修复了排水设施,整治了路基。
在具体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4. 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了相关安全规定,加强了现场安全监管,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施工质量1. 路面铺设:我们在铺设沥青路面时,采用了优质的材料,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了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2. 排水设施修复:我们修复了道路沿线的排水设施,确保了雨水能够及时排除,避免了道路积水的情况。
3. 路基整治:在整治路基时,我们用优质的填料进行填充,然后进行了均匀夯实,确保了路基的稳固性和承载力。
四、施工进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进度的跟踪和监督。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按时完成了道路整治工程的所有施工内容,并于八月底成功完工。
五、工程效果1. 提升道路品质:经过道路整治工程后,道路的整体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原有的裂缝、坑洼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道路的通行性和舒适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2. 优化交通环境:整治后的道路不仅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还改善了附近居民的交通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前言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在进行隧道施工时,不良地质条件是一大难点。
由于不良地质段的存在,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
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各种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不良地质段的定义不良地质段是指那些困难和复杂的地质环境。
在这些地质环境下,地质条件不利于隧道施工,例如地下水、溶洞、断层、软弱地层等。
这些地质条件会对隧道工程造成各种隐患和风险,对施工的进展产生不利影响。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措施地质勘察在进行隧道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
通过对不良地质段的地质环境、地质结构、地层特征等进行仔细的勘察,可以准确地了解不良地质段的地质情况,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预处理为了降低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的风险,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如要应对地下水问题,可以采取提前排水、外围屏障等方法;如要应对断层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分段开挖等措施;如要应对溶洞问题,可以进行加固、灌浆等预处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隧道施工的风险和危险程度。
安全监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不良地质段进行安全监测,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需要对地下水、地震、位移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充分培训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工人的安全,必须全面培训隧道施工队伍。
包括有关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的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
工人应该掌握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和自救技能,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结论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风险大、施工难度大,因此,在进行隧道施工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安全保障措施。
仔细的地质勘察、适当的预处理、有效的安全监测、全面的培训都是不可或缺的安全措施,可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保障程度,降低巨大的安全风险。
路堑施工安全技术
路堑施工安全技术是指在路基施工中,针对路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意外情况,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安全技术来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和施工质量。
本文将从路堑施工的安全风险、路堑施工的安全技术和相关设备的使用、应急响应和安全检查等方面,对路堑施工安全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路堑施工的安全风险1. 高边坡的垮塌:路堑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或者开挖不稳定,会造成边坡的垮塌。
垮塌的边坡会引发人员被压埋等严重事故。
2. 地下水涌入:路堑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涌入的情况。
地下水涌入不仅会造成路堑内土体的稳定性降低,还会对工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3. 岩层破碎和岩爆:路堑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岩层破碎和岩爆的风险。
岩层破碎会导致岩层的不稳定性增大,岩爆则会造成伤亡。
4. 工作面坍塌:开挖路堑时,工作面容易发生坍塌,导致工人被埋压事故的发生。
二、路堑施工的安全技术和相关设备的使用1. 路堑开挖方式:根据路堑开挖的特点和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开挖方式。
一般分为自然坡道开挖、分段开挖和分层开挖等方式。
避免开挖时造成边坡垮塌的风险。
2. 边坡支护技术:在路堑边坡的处理上,采用相应的支护措施,如钢筋混凝土喷射支护、锚杆喷射支护等,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3. 排水技术:对路堑工地进行合理的排水设计和排水设施设置,防止地下水涌入。
如通过井点排水、临时排水沟等方式进行排水。
4. 岩石爆破技术:在岩石较硬的路堑施工中,采用岩石爆破技术进行开挖。
在进行爆破前,要进行充分的爆破设计和方案,并采取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5. 监测技术:在路堑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边坡位移、地下水位等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三、应急响应1. 安全演练:定期组织路堑施工中的应急演练,提高工人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包括逃生演练、装备使用技能培训等。
2. 应急预案:制定路堑施工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并将应急预案向工人进行宣传和培训。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技术梁雄宇 1 林雄奇2(四航局一公司贵都高速公路第九合同段项目部广东广州510500)摘要:在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已成为施工的首要问题,本文中以贾托坡及九条龙隧道为例,分别阐述在不良地质隧道中小、中、大型溶洞的处理措施、塌方处理方法及开挖、初支过程中施工方法。
该文对类似九条龙隧道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路隧道不良地质施工技术1、工程简介贵都高速第九合同段隧道共两座,分别为贾托坡隧道及九条龙隧道,其布置形式为分离式双洞单向行车双向车道,设计速度100km/h,净高5m,净宽10.75m,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
两座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还存在冲积泥沙、粉沙、残积粘土。
岩溶为隧址区主要不良地质问题,其次为崩坡堆积体。
本文主要以九条龙隧道为主,介绍九条龙所受不良地质影响。
崩坡堆积体位于九条龙隧道进口段,主要由碎石、角砾及粉质黏土组成,稍密至中密状为主。
岩溶形态主要为溶洞、竖井、落水洞及岩溶漏斗等。
根据地表地质调查资料,隧道区落水洞、竖井、岩溶漏斗星罗棋布,呈串珠状展布,岩溶垂直循环带极为发育。
隧道开挖时遇到溶洞多次,施工难道度很大,其中九条龙隧道出口一大溶洞纵向跨越长达37m,横向宽15m,高出拱顶10m,深度约50m;遇到大小突泥不小于7次。
2、施工方法的选择洞室的形成是通过开挖和支护两个施工阶段完成的。
因此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方法也必然对整个隧道的稳定给予一定的甚至是极为重要的影响。
选择隧道的施工方法,应以地质条件为主,还要结合隧道长度、断面、结构类型、工期要求、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情况和综合效益等综合确定。
由于不良地质情况下围岩自稳能力差,因此开挖后需要及早施作初期支护,并闭合成环,提高承载能力,因此决定采用短台阶法作为基本施工方法。
采用拱部超前的台阶法开挖不仅能在正面和中层同时钻孔,而且支护准备、支撑架设和喷射混凝土支护以及锚杆作业都能相互交替进行。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1、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施工地质环境可能存在不良条件,
比如湿水、泥石流、滑坡或者土体质量较差,因此,有必要
进行全面而严格的风险评估,同时加强监测和报警,以最大化保护人员安全。
2、全面检测地质环境:在开展段隧道施工之前,应组织专业
的地质检测单位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尽的勘测,确定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3、采用有效的支护措施: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应选择有效的支护措施来抵御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环境。
比如,可以采用核心墙和支护桩的方法来分担岩土处的地质活动力,并配以钢筋混凝土构件来加强支护效果。
4、采用有效的施工方法:在不良地质条件的环境中,施工的
技术方法也应按照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比如采用小幅度分段施工的方法来减少震波扩散,或者采用凿除回垫的施工方法,加强体积安全保护等。
5、学习预警设备:施工现场一定要有专门的预警设备,专业
的施工人员应该定期接受训练,学习如何使用这些预警设备。
当出现不良地质条件时,这些设备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预警,从而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6、加强安全培训:不良地质条件的施工工作有可能会遇到各
种因素的干扰,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使他们掌握有效的应急技术和措施,以避免突发的安全事件发生。
以上就是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希望在不良地质条件的施工工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安全,并避免发生意外。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一、概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为了应对因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对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以提升未来类似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二、工程实施过程1.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明确了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危害程度。
同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为后续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2. 边坡加固: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采取了边坡加固措施。
通过设置抗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手段,有效提升了边坡的稳定性。
3. 排水系统建设:为防止因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完善了区域排水系统。
通过修建排水沟、排水井等设施,有效降低了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作用。
4.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地质变化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了宝贵时间。
三、工程质量评估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完成后,进行了严格的验收和评估,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标准。
四、效益分析经过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显著提升了当地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该工程的实施还为类似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五、总结与展望本次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预警监测水平。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我国地质灾害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2024年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
2024年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深路堑施工成为了一项常见的工程任务。
尤其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深路堑施工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旨在总结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地质勘察与分析在进行深路堑施工之前,首要任务是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分析。
这一步骤不仅关乎施工方案的制定,更是安全施工的前提。
通过钻探、挖探等手段,了解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状况等关键信息。
特别要关注软弱地层、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等不良地质条件,它们可能导致边坡失稳、坍塌等安全事故。
二、施工方案与安全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设计。
方案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工程要求等因素,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安全设计则需注重边坡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设计、排水系统设计等方面,以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三、施工安全管理与监督施工安全管理与监督是保障施工过程安全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安全责任,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控。
四、应急救援与处置尽管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施工中仍可能存在不可预见的风险。
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等。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环境保护与治理深路堑施工往往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与治理。
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对于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水等,应进行妥善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长期危害。
六、安全技术应用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安全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
在不良地质深路堑施工中,应积极引入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
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地质状况是工程施工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在一些情况下,不良地质条件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处理深路堑时。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工作技术。
本文总结了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的相关技术。
一、地形与地质勘察在进行不良地质处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形与地质勘察。
这包括对地质构造、岩土性质、水文地质和地震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调查。
通过综合分析数据,能够更好地了解地质状况,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是保证施工过程安全的关键。
通过对地质特征的理解和采集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深路堑的稳定性计算,并设计相应的支护结构。
确保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防止坍塌和安全事故的关键。
三、合理排水设计合理的排水设计对于处理深路堑中的不良地质条件非常重要。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地下水位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排水设计。
这包括设置合适的排水井、排水管道以及排水系统的维护。
通过及时有效地排水,可以降低深路堑的地下水位,减轻土体的液化风险,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四、施工监测与调整在处理不良地质深路堑时,施工监测与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施不同的监测手段,如地下水位监测、土体位移监测和测斜仪监测等,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潜在的危险和减少不良地质的影响。
五、安全培训与指导施工安全培训与指导是保证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和应对措施。
同时,施工现场需要配备专业的安全员,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监督。
六、事故分析与改进事故分析与改进是施工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提高施工安全的水平。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心得体会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心得体会不良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地质环境较差、地质灾害隐患较大的情况下进行隧道施工。
在不良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施工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经验和技能,有效应对各种地质灾害风险。
下面是我在不良地质隧道施工中的心得体会:首先,深入了解地质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地质环境可能会复杂多变,例如岩溶地质、断层等地质构造特点,因此,施工前应先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了解地层构造、岩性、地下水情况等基本信息,对后续工程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随时关注地质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避免发生灾害和事故。
其次,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隧道设计。
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非常重要。
例如,可以采用地下爆破、盾构机、隧道短抽等方法,根据地质情况进行选择,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根据地质条件调整隧道设计,增加支护结构的设置,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预警。
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隐患较大,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例如,可设置地质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构造变形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防范地质灾害。
此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常常会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如地下水的涌入、坍塌等,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及时修复隧道的损坏部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此外,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普及。
地质条件恶劣的隧道施工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因此,在施工前应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
同时,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普及,提高认识风险、预防事故的能力,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最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施工流程。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施工流程。
例如,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后续工程中加以应用,以提高下一次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不良地质主要包括:软弱破碎富水围岩、岩溶地质、膨胀岩地质、岩爆地质、涌水、瓦斯外溢。
(一)危险源:除了具有一般地质地段所具有的危险源以外,还存在坍塌、突泥、突水、岩爆、初期支护结构出现大的垮塌。
(二)控制原则
1、软弱破碎富水围岩、岩溶地段:必须根据设计提供的的地质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根地质预报获取的地质资料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修改施工参数。
2、膨胀岩地段:支护与围岩应紧贴,严格控制围岩变形。
采用严防水、少扰动、早封闭的措施。
施工期间应有专人监测,当围岩变形加速时,立即撤走人员。
3、在岩爆地段:可在掌子面钻孔、喷水释放部分应力,减弱岩爆危害。
施工应有专人观测,发觉岩壁面发生响声,立即示警撤走人员。
5、施工中加强对围岩和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
当发现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速率异常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严重时应将全部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6、瓦斯地段:主要是消除瓦斯超限和积存,断绝一切可能引燃瓦斯爆炸的火源。
施工中要加强通风,每个洞口必须设专职瓦斯检查员,一般情况下每小时检测一次。
隧道内严禁使用油灯、电石灯、汽灯等有火焰的灯火照明。
任何人员进入隧道必须接受检查,严禁将火柴、打火机及其他可自燃的物品带入洞内。
7、在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必须有应急预案,储备足够的抢险急救物资设备,如准备小导管、管棚长钢管、双浆液注浆机、管棚钻机、型钢拱架、泥浆泵、水泵等。
2019年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 11页word
2019年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摘要:通过对我省近年来三处较有影响的不良地质深路堑的开挖、整治处理施工分析,认为精心设计、严格监理、作好施工组织按排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不良地质深路堑设计施工一、前言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在我省方兴未艾,不良地质深路堑的处理施工日益增多,如何保证其施工安全,已成为设计、施工、监理三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我省三处较为典型的深路堑的不同设计.处理.施工,对不良地质深路堑挡土墙、明洞、抗滑桩等处理施工安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整理。
二、津市澧水大桥南端接线挡土墙综合防护工程工程概况津市澧水大桥南端接线工程是津市城市规划建设的配套工程,又是湘北公路的一部分。
该路段原为一座相对高差为100m左右的山丘,原山坡自然坡度一般在1:~1:之间,因澧水大桥南端接线穿越该山岭中下部宽达42m。
大部分地段形成20~30m的高路堑边坡,而原设计对该路段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估计不足,路堑边坡定为1:1,尤其在边坡>20m时,也未设台阶进行变坡处理,故其边坡略显较陡。
20196年底建成通车后,20197年雨季在该路段k0+130~k0+465皇姑山地段右侧路堑发生大范围坍塌,长达215m。
该处原砌有高,顶宽路堑挡土墙,边坡面采用了厚40c m的干砌片石条型护坡及半园拱型护坡,均从k0+295~k0+340段被推跨。
坍塌土方大量进入行车道,严重影响了湘北公路的贯通。
施工条件皇姑山地段位于澧水下游近河口地区,冰渍特征极为典型,地面表层为第四系黑色粘土,厚度在1m以内。
下部为第三系红色泥砾粘土岩,产状不明。
泥砾所含砾石大小悬殊、杂乱无章,毫无分选,混集于粘韧红泥之中。
砾石岩性单一,几乎全部由石英砂岩组成,砾径超逾1米的巨砾在剖面中比比皆是,经研磨的砾面光滑平整,根据调查和钻探表明,泥砾层厚在50~60m以上。
坍塌地段位于断层影响带内。
地表为第四系地层覆盖,第三系红色泥砾粘土岩呈单斜构造,受澧水大断裂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近期尚有活动。
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技术总结
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技术总结
朱天璋
【期刊名称】《湖南交通科技》
【年(卷),期】2003(029)002
【摘要】通过对我省近年来两处较有影响的不良地质深路堑的开挖、整治处理施工分析,认为精心设计、严格监理和作好施工组织安排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朱天璋
【作者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长沙,41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6.1+3
【相关文献】
1.纪越区间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总结 [J], 杨红艳
2.预应力锚索在不良地质深路堑边坡上的应用 [J], 李友勋;曾治
3.防排水工程在公路深路堑不良地质处治中的应用 [J], 杨进才
4.衡广复线不良地质深路堑设计与施工 [J], 黄绍光
5.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不良地质渠段地质风险及处理措施 [J], 李坤;司富安;鞠占斌;张小宝;张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
不良地质深路堑办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本源:[ 06-03-20 08:45:00 ] 作者:凌小晨编写:studa9ngns 大纲:经过对我省近来几年来三处较有影响的不良地质深路堑的开挖、整改办理施工解析,认为精心设计、严格监理、作好施工组织按排是保证施工安全的要点。
要点词:不良地质深路堑设计施工一、前言近来几年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在我省旭日东升,不良地质深路堑的办理施工日益增添,如何保证其施工安全,已成为设计、施工、监理三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设计角度出发,经过对我省三处较为典型的深路堑的不同样设计.办理.施工,对不良地质深路堑挡土墙、明洞、抗滑桩等办理施工安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二、津市澧水大桥南端接线挡土墙综合防范工程2.1工程大要津市澧水大桥南端接线工程是津市城市规划建设的配套工程,又是湘北公路的一部分。
该路段原为一座相对高差为100m左右的山丘,原山坡自然坡度一般在1:1.75~1:2.5之间,因澧水大桥南端接线穿越该山岭中下部宽达42m。
大部分地段形成20~30m的高路堑边坡,而原设计对该路段这一特别地质条件估计不足,路堑边坡定为1:1,特别在边坡>20m时,也未设台阶进行变坡办理,故其边坡略显较陡。
1996年终建成通车后,1997年雨季在该路段K0+130~K0+465皇姑山地段右侧路堑发生大范围坍塌,长达215m。
该处原砌有高2.2m,顶宽1.0m路堑挡土墙,边坡面采用了厚40cm的干砌片石条型护坡及半园拱型护坡,均从K0+295~K0+340段被推跨。
坍塌土方大量进入行车道,严重影响了湘北公路的贯串。
2.2 施工条件皇姑山地段位于澧水下游近河口地区,冰渍特色极为典型,地面表层为第四系黑色粘土,厚度在1m以内。
下部为第三系红色泥砾粘土岩,产状不明。
泥砾所含砾石大小悬殊、纷乱无章,毫无分选,混集于粘韧红泥之中。
砾石岩性单一,几乎全部由石英砂岩组成,砾径超逾1米的巨砾在剖面中俯拾皆是,经研磨的砾面圆滑平展,依照检查和钻探表示,泥砾层厚在50~60m以上。
2022年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_地质工作年终总结
2022年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_地质工作年终总结本人于20xx年7月应聘到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队,依照队领导组织的安排到地质调查所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到20xx年7月见习期已满一年,现正式提出转正申请。
下面,我将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从思想上,我深深体会到,从学校进入社会,加入陕西一队新家庭,不仅是我在新环境下的一个良好发展机会,也是锻炼和提高我各方面能力的一个良好机会。
工作之初,我认真了解了单位的发展情况,学习了单位的规章制度,熟悉了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了一些地质知识。
同时,我也从多方面探索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争取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圆满完成新岗位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在工作依时间可划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至8月底):参加旬阳县焦山寨金矿详查项目,主要从事洞穴勘查、测井、化学样品取样等工作;参与编制安康市汉滨区西沟钛磁铁矿普查实施方案。
这些作品是我第一次了解该单位的业务和项目趋势。
在这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使用MAPGIS软件,初步掌握了洞穴勘探和测井的方法和流程,弥补了我在学习期间所学的不足,丰富了我的业务知识,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受益匪浅。
第二阶段(9月初至12月初):自9月起转入内蒙项目组。
主要工作为1:50000万地质填图(包括地质剖面测量、地质路线调查等),室内资料整理,数字填图资料录入。
这是我在本单位第一次长期野外工作,除了对野外地质工作环境的熟悉,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更增强了同事间共同作业的默契。
此外,首次接触数字填图录入工作,由于难度不大,又得益于领导及诸同事相助使我尽快的适应。
野外地质工作于10月底完成并返回安康,数据整理工作于11月开始。
主要工作是整理原始地质资料。
回顾实地工作,虽然没有大的错误,但有许多地方不详细。
原因是工作环境简单,但大多是出于个人原因,如急功近利、不够细致等,这给以后的室内数据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和不便。
公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分析
公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分析摘要:公路工程中的隧道,多用于跨越山岭、河流,因此工程所经过得不同地段地理环境导致工程量较大、隐蔽范围广的特性。
虽然地质勘探技术日益进步,但由于不同地段地质工况相对复杂多变,勘探设备、工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地质揭露数据不够准确。
因此文章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不良地质、施工控制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特点;不良地质情况1隧道施工特点1.1地质工况存在未知性工程在穿越岩层过程中由于地质工况存在未知性,可导致突发情况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勘察资料不全、勘察设备、频率与勘察技术相对落后,都可能导致无法准确掌握地质工况情况,也可能因局部工程地质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1.2山体开挖作业的干扰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机械设备对山体进行开挖作业,在开挖过程中,山体基岩会受到压力的影响,局部地质结构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适时进行技术措施的调整,这一工程的特殊性,增加了隧道施工的难度。
1.3工程隐蔽性由于隧道工程穿越的道路主要是山地、河谷、河流,其隐蔽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再加上不同地段的工况多变,导致隧道施工中存在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为隧道工程的检测技术要求非常严格。
2隧道常见不良地质情况施工措施2.1浅埋地段浅埋地段是指隧道进出口段,该地段的的稳固性较差,导致在施工中容易出现土体垮塌、岩层破碎等问题需要对浅埋地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1)提前对浅埋地段采取防治措施,可以采取增加刚性结构类的支护措施,尽量采取减少山体和岩层扰动的开挖技术。
(2)浅埋地段的进出口地质多变,地面水和地下水会侵蚀洞口断层,地表可采取截水沟、山体裂隙等方法进行引流,若不注重引流将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对进出口造成严重危害。
(3)在隧道入口和出口的施工中,采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的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开挖断面直接暴露的面积。
公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分析
公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分析摘要:公路工程中的隧道,多用于跨越山岭、河流,因此工程所经过得不同地段地理环境导致工程量较大、隐蔽范围广的特性。
虽然地质勘探技术日益进步,但由于不同地段地质工况相对复杂多变,勘探设备、工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地质揭露数据不够准确。
因此文章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不良地质、施工控制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章对公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分析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引言运输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当汽车逐渐进入成千上万个家庭,人们的流离失所需求增加时,就需要修建一条公路隧道。
为了确保公路隧道的安全和顺利施工,需要对任务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和具体的研究,了解地质的具体情况,准确地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异常的地质问题,并选择适当的解决办法利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及时处理异常地质段,稳定施工区的地质结构,使公路隧道施工更加平稳稳定。
一、隧道不良地质段概述更具体地说,在公路隧道项目附近,滑坡和泥石流等现象可能造成恶劣的地质条件,影响基础的稳定,并降低公路隧道项目的实施安全。
另一方面,有缺陷的地质构造通常比较松散、不稳定,土壤的某些部分含水率较高,因此容易受到侵蚀。
在挖掘这种地质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有效防止诸如倒塌等安全事故。
一些隧道工程是用围岩结构施工的。
在实际施工前,有关施工企业应做好加固工作,树立早期预防管理理念。
在实际施工中,相关施工人员应使用高强度部件进行施工,以形成有效的支撑掩体,从而降低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并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二、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施工准备存在不足公路建设应当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设计出更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公路形式。
然而,公路隧道项目的施工条件比较艰苦,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施工观察人员只关注地面施工环境,忽视了对地下岩石等分布情况的勘察和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施工难题。
公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分析_2
公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分析发布时间:2022-12-19T09:45:59.63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6期作者:方国文[导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
公路工程中的隧道,多用于跨越山岭、河流方国文杭州汇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
公路工程中的隧道,多用于跨越山岭、河流,因此工程所经过得不同地段地理环境导致工程量较大、隐蔽范围广的特性。
虽然地质勘探技术日益进步,但由于不同地段地质工况相对复杂多变,勘探设备、工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地质揭露数据不够准确。
因此文章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不良地质、施工控制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公路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特点;不良地质情况;措施引言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建设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我国地大物博,天然地形和地质环境较为复杂,为了缩短线路距离、改善运行条件等,在公路建设时经常会通过隧道等方式进行,隧道也成为公路网施工中的主体结构之一,而在施工过程中若遇到岩溶地质、特殊岩土等不良地质条件,不仅影响隧道施工质量,还对施工安全和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1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隧道全长712m,采取钻爆施工方案穿越岩层段,并通过回填土段采取机械开挖与大管棚法相结合,并在小导管灌浆的基础上进行超前支护补强。
隧洞沿线地下水按照水层性质,以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地下水发育程度一般,主要依靠大气降水,隧道底板在地下水位线以上。
隧道K0+600~K0+857(长257m)段,均为近期人工杂填,尚未压实,地质状况较差采用CRD法进行开挖作业;K0+857~K1+214m段(长357m)主要为泥质砂岩,强至中风化,其围岩稳定性不佳,为Ⅳ级围岩,故采取台阶法进行开挖作业。
2隧道常见不良地质情况施工措施2.1查明隧道地质异常区结构及特征隧道施工通过断层及岩层破碎区域,整体施工难易程度和工程效率与地质异常区结构及特征、波及范围、波及程度、岩层导水性及隧道整体设计走向与断层构造发育方向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等密切相关,所以为了保证隧道高效、安全通过地质异常区,就必须采用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对断层及岩层破碎区域进行探查,查明和掌握地质异常区的整体结构及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地质深路堑处理施工安全工作技术总结摘要通过对我省近年来三处较有影响的不良地质深路堑的开挖、整治处理施工分析,认为精心设计、严格监理、作好施工组织按排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
主题词不良地质深路堑设计施工安全一、前言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在我省方兴未艾,不良地质深路堑的处理施工日益增多,如何保证其施工安全,已成为设计、施工、监理三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我省三处较为典型的深路堑的不同设计.处理.施工,对不良地质深路堑挡土墙、明洞、抗滑桩等处理施工安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二、津市澧水大桥南端接线挡土墙综合防护工程2.1工程概况津市澧水大桥南端接线工程是津市城市规划建设的配套工程,又是湘北公路的一部分。
该路段原为一座相对高差为100m左右的山丘,原山坡自然坡度一般在1:1.75~1:2.5之间,因澧水大桥南端接线穿越该山岭中下部宽达42m。
大部分地段形成20~30m的高路堑边坡,而原设计对该路段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估计不足,路堑边坡定为1:1,尤其在边坡>20m时,也未设台阶进行变坡处理,故其边坡略显较陡。
1996年底建成通车后,1997年雨季在该路段K0+130~K0+465皇姑山地段右侧路堑发生大范围坍塌,长达215m。
该处原砌有高2.2m,顶宽1.0m 路堑挡土墙,边坡面采用了厚40cm的干砌片石条型护坡及半园拱型护坡,均从K0+295~K0+340段被推跨。
坍塌土方大量进入行车道,严重影响了湘北公路的贯通。
2.2 施工条件皇姑山地段位于澧水下游近河口地区,冰渍特征极为典型,地面表层为第四系黑色粘土,厚度在1m以内。
下部为第三系红色泥砾粘土岩,产状不明。
泥砾所含砾石大小悬殊、杂乱无章,毫无分选,混集于粘韧红泥之中。
砾石岩性单一,几乎全部由石英砂岩组成,砾径超逾1米的巨砾在剖面中比比皆是,经研磨的砾面光滑平整,根据调查和钻探表明,泥砾层厚在50~60m以上。
坍塌地段位于断层影响带内。
地表为第四系地层覆盖,第三系红色泥砾粘土岩呈单斜构造,受澧水大断裂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近期尚有活动。
坍塌地段表层由于遭受了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节理裂隙发育,组成了良好的透水层和储水层。
而深部的地层受风化作用甚微,透水性较弱,形成相对阻水层。
山坡上居民生活废水及雨水下渗成为土体中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北侧边坡体内发育一条厚度达1~1.5m的富水带,雨季地下水较丰富,边坡渗水严重,局部呈细股状渗水。
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近期地震对断层活动有一定影响。
从土质分析,该路段表层为亚粘土夹碎石,所含砂砾约50%以上,具亚膨胀性,渗水性强,下部为红色泥砾层,冰渍特征极为典型,泥砾所含砾石大小悬殊,粒径超逾1m的巨砾比比皆是,砾石表面附着的薄层粘泥,遇雨水浸泡,即发生松散破碎,从而导致边坡失稳,产生坍塌。
原挡土墙断面尺寸在该地质条件下,抗滑、抗倾覆均未达到规范要求。
且原片石护坡采用干砌方式,未能起到防止雨水下渗、保护坡面作用,严重影响施工安全。
2.3精心设计:对冰渍层地质灾害的整治,尤其对皇姑山这样国内罕见的特殊地段,目前还未见有效的整治记载文献,为此,在整治处理设计中,本着安全、美观、经济的原则,设计方在处理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抗滑桩、压浆固结法、预应力锚索加固法、重力式挡土墙多方案比选。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经专家评审,分析认为冰渍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300kPa,基坑开挖浅,施工难度小,且结合当地的大量漂石经加工后可用于挡土墙,就地取材,可大大降低造价。
达到稳固、美观、经济的目的,最后采用挡土墙为主体工程,通过坡面修整,放缓边坡,坡面草皮护坡防止雨水冲刷,建立起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排水系统达到综合整治的目的。
综合整治方案来进行处理。
2.4严格监理鉴于本地区冰渍层的特殊性,建设单位通过招标择优选取施工单位,并聘请了三名现场监理工程师配合省、地、市三级交通质监站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工程安全。
2.5施工安全措施①挡土墙基础开挖,分散跳槽开挖,挖成一段砌筑一段。
并采取适当临时防挡措施,尽量减少基础开挖范围,避免因施工开挖引起新的坍塌。
②施工在旱季进行。
③认真及时做好截水肓沟和草皮护坡工作。
④坡面上坍体以及裂缝、凹凸不平之处,全部平整夯填并铺种草皮,防止表水下渗。
⑤原有挡土墙损坏、开裂部分,一律拆除,新建挡土墙,结合修筑支撑渗沟及截水盲沟,及时将地下水排出以保证支挡效果。
⑥挡土墙主体工程修成以后,应在墙顶面再铺一层30cm厚的混凝土保护层封顶,以便防止地表水下渗及气候作用和影响,使填土强度不致降低。
⑦挡土墙的墙背应设置30cm的砂垫层,一方面引导墙后渗水沿着预定的路线排出墙体,另一方面砂垫层也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削弱墙后土体的任用。
⑧施工过程中因基础开挖,随时可能诱发新的坍塌,除采取跳槽开挖方法外,应以“快开挖,快支护,快砌筑”为指导思想,加强施工管理,合理计划工序。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工程安全施工,工程得以顺利竣工。
三、娄湘公路金家冲滑坡明洞整治工程3.1工程概况工程位于湘乡市棋梓桥镇金家冲,棋梓桥至娄底二级公路K31+150~K31+240段,滑坡前缘宽180m,最大长度为110m,前后缘高差62.55m,总土方量约40万m3。
由于兴建公路深切方达18m以上,形成了倾角约40°的边坡,坡面岩石裸露,降水大量渗入山体,形成了滑坡。
目前坡面上已形成多级台阶及环形裂隙,滑坡后缘陡壁高0.6~1.6m。
该滑坡地貌特征明显,是施工期产生、发展和形成的滑坡,范围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处于断层破碎带及断层影响带内,已建挡土墙大部分被破坏,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修建与贯通。
3.2施工条件本施工场地地质情况复杂,残积、坡积成因的碎石土由粘性土与碎石混杂而成,厚 1.30~2.50m,断层破碎带岩石受挤压破碎严重,节理裂隙极发育,岩石多为碎石状,局部为泥状,断层泥遇水极易软化膨胀,滑坡体下部为砂岩、泥灰粉砂岩、泥灰岩、硅质砂岩、钙质泥岩。
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勘探表明,工地位于普安堂南北向背斜构造的西南侧,区内岩层总的倾向为30°,倾角为38°。
有条较大的断裂从滑坡前缘处通过,与滑坡轴线交角约80°同时与路基中心线交角10°左右,断层走向NWW倾向NNE,倾角为30°~40°,受该断裂的影响,勘探区岩石节理发育岩石受挤压,破碎严重,且多风化强烈,除此之外,在勘探区及附近,次一级的小断裂也较发育。
对明洞施工安全修建有一定影响。
3.3精心设计明洞路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进、出口洞门形式均采用翼墙式,施工时应注意避免对山体稳定性造成破坏,同时加强观测记录,做好防范措施。
衬砌结构设计采用路堑式明洞结构,拱圈采用30号钢筋混凝土,边墙采用20号片石混凝土,仰拱采用20号混凝土。
回填土设计坡度为1:5,实际回填土坡度为1:10,两者之差作为坡面土石零星坍的储备。
对围岩地下水的影响采用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即在明洞衬砌外设防水层,将水堵在模注衬砌之外,防水层可用复合土载布或橡胶防水板等,其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拉伸强度25KN/m,拉伸率大于100%,抗渗水压0.7MP;在墙脚上设有泄水孔,间隔6~10m,将渗水引入明洞内纵向排水沟。
在仰拱中央布置集水圆管,排走渗入仰拱低洼处的积水,出仰拱后视情况将水引入侧沟或路堑边沟。
以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
对于洞口段,地表水采用以排为主,排、堵、截结合的原则,即在坡面上按常规设置截水天沟,洞门顶部及洞顶坡脚设排水沟,在边墙背后设渗水盲沟,使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畅通的排水系统。
3.4施工安全措施①明洞施工应严格执行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做好监理管理工作。
②明洞地处山岭重丘区,须因地制宜布置好地表各项排、导、防水工程,洞门墙应尽早砌筑,各翼墙、挡土墙须及时砌筑,按施工规范作好泄水孔,水沟均需抹面以保证排水顺畅。
有关护坡需确保质量。
洞外须搞好环保工作,采取防排水工程措施时,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③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尤其对隐蔽工程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理制度。
④设计、施工、监理密切配合,预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
⑤边墙、边沟施工,必须分段间隔开挖,要缩短进尺,加快封闭,防止扰动。
⑥对部分地段之软弱岩层,开挖时还应采取挡板支撑等措施,以策安全。
⑦对于需要开挖开挖至明洞边墙基底以下的工程,设计、施工都应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基础下沉、边墙、拱圈变形。
通过以上措施,本明洞工程安全竣工,获得建设方一致好评。
四、湘耒高速公路炮石岭滑坡抗滑桩整治工程4.1工程概况工程场地位于衡东县新塘镇,在建湘耒高速公路炮石岭地段K79+500左右,为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最大约150m,滑坡体位于一面向北东的“圈椅”内,周围山体坡面倾角约30~40°,滑坡前缘为一山间垭口,在施工过程中右侧产生发较大的滑坡,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4.2施工条件工程场地内地质条件复杂,上部土体为碎石土,厚度一般从1.0~8.3m,局部夹粘土层,为泥岩风化后的产物,下部为泥岩,全风化,呈可塑-硬塑状,具一定的膨胀性,此外,滑坡体南东侧为灰白色.灰黑色砂岩,产状为300~330°∠26~28°。
其北东侧有一北西向的压扭性断层通过,受其影响,区内发育有二条逆断层,滑坡体位于这两条断层的下盘。
该路堑边坡曾在三十年代由于连降暴雨从而滑动,至五十年代修建省道1820线时,开挖垭口也产生了滑动,新砌挡墙常在一天左右即被推倒,由于当时无法治理,公路被迫改道,施工安全难以保证。
4.3精心设计设计方经过大量方案比较与计算分析工作,认为单设挡土墙方案相对经济,且较容易施工,但因其结构尺寸较大,基础开挖可能诱发新的滑坡,施工安全很难保证,而明洞方案虽能减少新塘联络线跨线桥工程和对面山体路堑边坡的土石方数量,但造价仍显偏高,考虑到该地段地质情况复杂,滑坡发展规模较大,且新塘联络线于此附近上跨湘耒高速公路,整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本设计采取排水工程和抗滑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方案,排水工程为了排除地表水,设置了截水沟、排水沟、边沟;为了拦截滑坡体上方地下水,设置了截水盲沟;抗滑工程以抗滑桩为主,采用了悬臂式抗滑桩+重力式挡土墙组合设计方案。
4.3施工安全措施本工程所处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为确保工程质量,要求如下:①施工时间宜在旱季进行。
②施工流程宜坡面排水工程—抗滑桩—分段开挖路基—挡土墙。
③截水沟铺砌时迎水面沟壁应设泄水孔(尺寸10×20cm2),以排泄土壤中水,或采用干砌片石铺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