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课件.共36页PPT
![《鹬蚌相争》ppt课件.共3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7ad575ec3a87c24128c46d.png)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鹬蚌相争》ppt课件.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你的阅读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1865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5.png)
目 录
• 故事背景与来源 • 故事情节梳理 • 角色形象塑造与特点分析 • 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意义 • 文学艺术手法鉴赏与比较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类似寓言故事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故事背景与来源
鹬蚌相争故事简介
01
02
03
故事概述
鹬和蚌相互争斗,结果两 败俱伤,让渔翁得利。
两篇寓言都传达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但《鹬蚌 相争》更侧重于表现互不相让的愚蠢行为。
与《狐假虎威》比较
两篇寓言都涉及动物形象,但《鹬蚌相争》更注重表现内 在性格和行为逻辑,而《狐假虎威》则更注重外在形象和 欺骗手段。
与《画蛇添足》比较
两篇寓言都表现了愚蠢行为,但《鹬蚌相争》中的愚蠢行 为是双方互不相让导致的,而《画蛇添足》中的愚蠢行为 则是多此一举、自作聪明导致的。
04
双方都不肯让步,持续 争斗不休
结果及其寓意分析
渔夫路过,看到鹬和蚌相争不下,便将 它们一起捉走了
鹬和蚌都因为自己的固执和争斗而遭受 了不幸
寓意:不要因小失大,要看到长远的利 益;不要过于固执己见,要学会妥协和 合作。同时,也警示人们要注意周围的 环境和形势,避免因为自己的争斗而陷
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情节梳理
鹬啄食蚌肉,蚌夹住鹬嘴 ,两者僵持不下,最终被 渔翁捕获。
寓意提示
通过鹬蚌相争的故事,寓 意人们要避免无谓的争斗 ,以免两败俱伤,让第三 者得利。
寓言出处及作者介绍
寓言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
作者介绍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 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 ,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文言文鹬蚌相争(共9张PPT)
![文言文鹬蚌相争(共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08dd2e26fff705cd170a2c.png)
?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 惠王/曰:“善!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群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故/愿王/熟计之/也。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后人通过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成语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 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 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 赵久相支,以弊群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 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鹬 蚌 相 争
蚌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故/愿王/熟计之/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故/愿王/熟计之/也。 ?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
2024版五上《鹬蚌相争》ppt课件完美版
![2024版五上《鹬蚌相争》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97852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2.png)
五上《鹬蚌相争》ppt课件完美版•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目录•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思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鹬蚌相争故事来源出处《战国策·燕策二》故事内容讲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在争斗中,被渔翁趁机捉住的故事。
寓意告诫人们不要因小失大,相互争斗只会让第三方得利。
03主要成就编订了《战国策》、《楚辞》等重要文献,对古代文化有重要贡献。
01作者刘向02生平西汉时期著名学者、文学家,曾任光禄大夫等职。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文化内涵故事中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如道家无为而治、儒家仁义道德等。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处世态度。
寓言故事特点及价值特点寓言故事通常简短精悍,通过动物或人物的行为和对话来揭示道理。
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易于理解和记忆。
价值寓言故事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们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思维能力。
同时,寓言故事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02文本解读与赏析介绍鹬蚌相争的故事背景,包括时间、地点、主要角色等。
故事背景情节发展故事主题详细梳理鹬蚌相争的情节发展,包括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
阐述鹬蚌相争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即双方互不相让、争执不下所带来的后果。
030201鹬蚌相争故事情节梳理分析鹬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以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鹬的形象分析蚌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以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蚌的形象对鹬和蚌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形象对比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分析选取故事中的精彩语句,如描写鹬蚌相争场面的语句等。
精彩语句列举对选取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含义、表达手法及作用等。
语句解读对整个故事的语言表达进行欣赏,包括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
语言表达欣赏精彩语句欣赏与解读现实意义分析将寓言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分析其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25鹬蚌相争ppt课件
![25鹬蚌相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f447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1.png)
25鹬蚌相争ppt 课件•故事背景与寓意•文本解读与赏析•角色形象塑造与特点•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目•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技巧•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录故事背景与寓意01CATALOGUE鹬蚌相争故事来源古代寓言鹬蚌相争最早出自于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通过鹬和蚌的争斗,阐述了双方争斗不休只会让第三方得利的道理。
文献记载《战国策·燕策》等古籍中均有对鹬蚌相争故事的记载,表明该故事在古代已被广泛传播和认可。
一种水鸟,以捕食小鱼虾为生,具有尖锐的喙和敏捷的身手。
鹬蚌渔翁一种水生软体动物,外壳坚硬,内藏珍珠,以过滤海水中的微小生物为生。
故事中的第三方角色,利用鹬和蚌的争斗,轻易地将它们捕获。
030201故事中角色介绍寓意及现实意义寓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双方争斗不休,只会让第三方得利,警示人们要避免无谓的争斗,以免让旁观者得利。
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场合都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通过鹬蚌相争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避免两败俱伤、让第三方得利的智慧。
同时,该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文本解读与赏析02CATALOGUE03“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结局的描写简洁明了,突显了双方争斗的后果。
01“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此句突显了鹬的自信与急迫,通过对话形式展示情节发展。
02“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蚌的反击表现了其不甘示弱的态度,也预示着两者相争的激烈。
关键语句分析通过动物间的对话和争斗来隐喻人类社会的竞争和冲突。
寓言风格故事情节紧凑,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
简洁明了故事虽小,但寓意深远,提醒人们要审时度势,避免不必要的争斗。
意蕴深刻写作风格及特点文本结构梳理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详细叙述鹬蚌相争的过程,包括双方的言辞、动作和心态变化。
描述渔翁得利的结果,以及鹬蚌的无奈和悔恨。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c58c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0.png)
无谓的争斗和冲突。
尊重规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和谐
03
发展。
学会妥协和退让,实现共赢
01
02
03
鹬和蚌如果能够妥协和 退让,就可以避免相争 不下的局面,实现双方
的共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 要学会妥协和退让,尤 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
利益冲突时。
通过妥协和退让,我们 可以减少损失,维护双 方的关系和利益,实现 长期的合作和发展。
03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起始阶段:鹬蚌相遇
描述鹬和蚌的生活环 境及习性,为相遇情 节做铺垫。
分析鹬蚌相遇的原因 ,探讨故事中隐含的 自然法则和生态关系 。
详细叙述鹬蚌相遇的 情景,包括时间、地 点及双方初遇时的反 应。
发展阶段:双方争斗升级
阐述鹬蚌争斗的具体过程,包括双方使用的手段 和策略。
分析鹬蚌争斗背后的动机和心理,探讨故事中的 冲突升级机制。
公平竞争
建立健全的公平竞争机制,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来追求自己的梦想。
合作发展
鼓励人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合作,我们可以汇聚更 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应对挑战和危机。
THANKS
感谢观看
06
总结与展望
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竞争与合作
鹬蚌相争的故事提醒我们,在竞 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合作与共 赢往往比单纯的竞争更有利于双 方的发展。
利益均衡
故事中鹬和蚌为了争夺利益而两 败俱伤,警示我们在追求个人利 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利 益和整体的平衡。
智慧与策略
在面对冲突和竞争时,我们需要 运用智慧和策略来寻找最佳的解 决方案,而不是盲目地争斗。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f2792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7.png)
故事内容与主要角色
• 故事内容: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河蚌身 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 钳住。鹬鸟用尽力气,怎么也拔不出嘴来。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河里 去了。河蚌和鹬鸟就争吵起来。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一天、两天不下 雨,没有了水,回不了河,你总是要死的!”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 如我不放你,一天、两天之后,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别想活,总要饿 死!”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 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寓言故事
采用寓言的形式,通过鹬 蚌相争的故事,传达深刻 的道理。
夸张手法
对鹬和蚌的争斗过程进行 夸张处理,增强故事的趣 味性和可读性。
讽刺意味
通过鹬蚌相争的讽刺意味, 揭示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类 似问题和矛盾。
04
主题思想与价值观体 现
故事主题思想概述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事通过鹬和蚌的争斗,最终被渔翁捕获的情节,传达了双方争斗不休、互不相让, 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主题思想。
目录
• 故事背景与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形象塑造与表现手法 • 主题思想与价值观体现 • 知识拓展:相关成语、典故及文化内涵 • 思考讨论与课堂互动
01
故事背景与简介
鹬蚌相争故事起源
源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形容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 局面
演能力。
小组讨论: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1 2
竞争与合作 引导学生讨论鹬和蚌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它们 最终因争斗而两败俱伤的结果,从而认识到竞争 与合作的重要性。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课件23页PPT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课件2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40d6342cc58bd63086bd1e.png)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国最强 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 秦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 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 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 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认为 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燕王派一个叫苏代的人去求见 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 打燕国的念头,也使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 会。
huì
喙—嘴
qián
箝—钳
qín
禽—擒
再读课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 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 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方——, 刚刚 正在 曝-----晒太阳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箝——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 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pù
曝—晒
• 成语: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 又作:一曝十寒
• 意思: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 ,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 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 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课件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 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认为 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燕王派一个叫苏代的人去求见 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 打燕国的念头,也使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 会。
一个故事,居然制止了一场战争。 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3
《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 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 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 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 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5
鹬 蚌 相 争
6
蚌
鹬
7
鹬曰:“今日不雨,明 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 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8
后人通过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成语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9
寓意 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从中获利 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 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10
惠王曰:“善!”乃止。
4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 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 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