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营养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食品营养现状
摘要
让身体一直处于健康的状态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但是食品营养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因为它为健康提供了物质基础。

不同的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不同。

了解我国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现状,查阅资料后我们发现约40%的中国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奶及奶制品在我国居民中消费依然偏低,这对于促进骨骼健康、防止骨质疏松和贫困地区预防营养不良都极为不利。

我国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偏高,尤其是城市年轻人。

了解了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现状后,才能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进行改善。

关键字:膳食营养膳食结构营养素食物多样性
一、中国传统膳食日常食物的分类及其主要营养成分
中国膳食日常食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谷物粮食,作为主食,其是热能的主要来源。

第二类是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包括瘦肉、禽肉、蛋、鱼类等。

此类食物约占膳食总量的13%。

第三类是豆类及其制品。

豆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其蛋白质富含赖氨酸,与谷物同食可优势互补。

豆类素有“植物肉”和“绿色牛乳”之称。

此类食物应占每日摄入食物总重的9.5 %。

第四类是蔬菜水果,这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科学家分析了各类蔬菜的营养成分之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即蔬菜的营养成分与颜色有密切关系。

颜色深的蔬菜比色浅的营养价值高,它们的排列顺序是绿色、红紫色、黄色、白色。

第五类食物是油脂,油脂可供给热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并供给不饱和脂肪酸;它又是增进食物色、香、味不可缺少的物质。

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比动物油高,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多,其内所含的胆固醇可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二、中国传统膳食营养特点及习惯
中国传统膳食以谷物为主,副食是新鲜的天然食品,不作精细加工,糖的食用量较少,茶为大众化的饮料,烹调大多使用素油。

西方营养学家认为我国传统膳食结构是防止肥胖等富裕病发生的最佳膳食。

中国传统饮食提倡食品种类多样化,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之间的互补。

众所周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结构,具有广杂性、主从性和匹配性。

中国大多数居民总能量的摄入已达到要求,只是蛋白质的供给量虽然在数量上已接近要求,但质量相差甚远。

我国居民摄入的蛋白质大多数来自于主食:大米、小米、高粱米、白面、玉米面等半完全或不完全的劣等蛋白质,而由豆类和动物性食物提供的优质蛋白质还不到1/3,尤其是经济落后的边远山区和农村,优质蛋白质的供给量更是不足。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基本达到要求,但是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的摄入量仍属不足,主要是由于人们的膳食营养意识得不到提高以及部分地区经济落后而造成的瘦肉、蛋、奶和豆类摄入不足所致。

三、中国人现阶段营养状况
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高碳水化合物我国南方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小麦粉为主,谷类食物的供能比例占70 %以上。

高膳食纤维谷类食物和蔬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丰富,因此我国居民膳食纤维的摄人量也很高。

这是我国传统膳食最具备优势之一。

低动物脂肪我国居民传统的膳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很少,动物脂肪的供能比例一般在10 %以下。

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仍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

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城乡之间的膳食构成存在很大差别,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较大。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向“富裕型”膳食结构的方向转变。

通过进行的全国营养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以高谷物膳食类型为主的居民主要反映在住校的学生群体、大部分农村地区等。

高谷物类型的特点为总体营养水平低,以粮谷类食品为主,而动物性食品和蔬菜及水果食品摄入不足。

从营养成分分析,高谷类膳食结构造成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

同时据调
查,有一部分居民特别是上班族和学生不吃早餐,有一部分是早、中、晚餐分配不合理。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存在严重的合理性问题,同时饮食制度和饮食习惯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我国长期来形成的膳食分配方式可以用民间俗语“早饭早、中饭饱、夜饭少”来表达,这是根据我国的工作及生活习惯来决定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膳食方式在一些地区正在慢慢地改变,一些家庭已将晚餐作为一天的正餐。

目前及今后一日三餐膳食供给方式以何种比例较适合国情是值得作一番研究的。

总的说来,我国现行的膳食分配中早餐的食物品种较少,以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其他的营养素供给不足。

一些人群的中餐食物较为单调,不能与人体一天活动的能量及营养素需要相适应。

同时,我国膳食习惯是合食制,每人都可吃到多种食物,各取所需,看来较为合理。

具体地分析一下,发现在食物分配上都存在着老、小和中青年成员间的差异。

老年人的能量需要量减少,但其他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都与中青年近似,因此吃多了能量超过需要,而其他营养素少了,幼儿与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一方面对营养素有着特殊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容易养成偏食习惯。

此外,学龄儿童早饭一般吃得很简单,甚至不吃就匆匆上学,在工作单位就餐的双职工家庭的学龄儿童,中餐更加得不到指导,这个问题也应予以研究。

至于农村学龄儿童及中午寄餐或住校的一部分中学生则经常吃干菜淡饭,就更加值得重视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并且成为使人类丧失劳动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天死于慢性病的人数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而且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营养素之间关系密切,补充时必须强调平衡。

但当今市场上产品的配方多来自于西方国家。

饮食习惯和体质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人所缺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与西方人不同,使用西方国家配方并不科学。

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国人对此知之甚少,导致盲目补充的现象比比皆是。

建立科学补充营养素的观念,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世界营养科学联合会理事、著名营养学家葛可佑教授曾在一个科学报告中有这样一段通俗易懂的比喻(木桶理论):中国人目前的营养状况是:有一些营养素不够,需要立刻补充;有一些营养素已经充足,就不需要再补了。

各种营养素在身体里是相互搭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关系十分复杂,比如:维生素A得到维生素E的保护,维生素A防止维生素C
的氧化,维生素B群、D、E及钙、磷、锌要成一定的比例,维生素B
1、B
2
、B
6
必须符合1∶1∶1的比例,维生素B
2
与C要成比例,磷过量,钙会被耗损,铜
过量,锌会损失,铁促进维生素B族的代谢,锌要与维生素B
6
一起增加摄入量为上。

因此,人体补充营养素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把所缺的全部补齐,不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素达到均衡。

四、中国人的营养素情况
(一)严重缺乏的营养素
(1)钙
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到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当摄入量达到某一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该数值称为RDA
值。

)要求的800毫克的49.2%。

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

(2)维生素B
2
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维生素B
2
入量为0.8毫克,仅占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

缺乏状况各地区之间差异不是很大。

因缺乏维生素B2,一些人已出现嘴唇脱皮、皮肤发痒的症状。

(3)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

不少人都有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怕光的现象。

(二) 一般缺乏的营养素
(1)锌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属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

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儿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

(2)维生素B
1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2毫克,离RDA的要求差11.3%。

因城市居民已
主要含在大米、小麦的表面上,所以城市居民广泛使用精白米面,而维生素B
1
基本上已被破实际缺乏情况比调查数据还要严重。

煮熟的大米所含的维生素B
1
坏。

(3)硒
中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2微克,离RDA要求相差11.7%。

(4)铁
调查食物摄入数据,中国人每天摄入铁已达到RDA要求,但据调查后分析,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黑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

另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

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铁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仍然广泛存在着贫血现象。

(5)维生素C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DRI的100毫克的要求。

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其中多数维生素C已被破坏。

(三)不缺的营养素
(1) 磷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58毫克,而RDA的要求为700毫克,超出358毫克。

因磷和钙最佳的比例为1∶1,如果磷大于钙的摄入量,钙的吸收就会被破坏。

中国居民实际摄入比例为钙∶磷=406∶1058,钙与磷的比例严重倒置。

这一点已引起中国营养界的高度重视。

(2) 铜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2.4毫克,DRI推荐量为2.0毫克。

过量的铜有明显的毒性,且铜过量会导致锌的损失。

所以,中国摄入的铜是多了而不是少了。

(3) 女士不缺维生素D
因成年妇女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5微克,仅为儿童和老人的一半,中国成年妇女已达到5微克的标准,故不缺维生素D,但儿童和老人因需求量比成年妇女大一倍,故有一定的缺乏。

(4)泛酸
中国居民饮食范围较广,而泛酸广泛地存在于各类食物中。

所以,调查发现,中国人根本不缺泛酸。

(5) 儿童、青少年不缺维生素E
我国儿童、青少年人均每天摄入的维生素E偏高,达到RDA的300%。

主要是因为我国食用豆油、麻油等植物油远高于西方国家。

维生素E对提高成年人生育能力、抗氧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儿童、青少年过量则有较大风险。

(6)镁
镁缺乏症患者并不多,几乎只有患呼吸不良症、呕吐情形严重或注射大量缺镁输液,才会发生缺镁症状。

镁过量会引起运动肌障碍,且会妨碍体内的铁效利用,建议中国人不要盲目补充。

(7) 维生素B
12
维生素B
12和在人体内仅停留4小时的维生素C不同,维生素B
12
在肝内的储
存可以供3~6年之需。

因此,中国缺乏维生素B
12的人十分罕见。

维生素B
12

量,不仅会导致叶酸缺乏,还会出现哮喘、湿疹、面部浮肿、寒颤等过敏反应,发生心前区痛、心悸,常能使心绞痛的病情加重或发作次数增加。

五、合理膳食的建议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十年来,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膳食营养在这些慢性病的发病及进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调整膳食结构来预防和治疗这些慢性疾病呢?
上海市营养学会推出的膳食结构“4+1 ”金字塔方案引起世人关注,所谓“4+1”,就是每日膳食必须有“粮及豆”、“蔬菜及水果”、“奶及奶制品”、“肉、鱼及蛋”四类保护性食物作支柱,适当加一些“油、盐、及糖”,一个人每日摄取量为:粮豆类摄取量为400克至500克,其中粮食及豆类之比约为10:1;蔬菜,水果摄取量为300克至400克,蔬菜与水果之比约为8:1;奶及奶制品摄取量为200克至300克;肉、鱼、蛋为100克至200克。

以上四类食物按重量排列,构成金字塔的塔身,再加上一些量少,适可而止的调味的油、盐、糖等构成塔尖。

这样的膳食结构当然避免了西方国家“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糖、低纤维”的膳食结构,但是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与膳食宝塔推荐的各种比例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日常生活无需每天都样样照着“宝塔”的推荐量吃,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是一个平均值的比例,所以每日食物的种类应包含宝塔中的各类食物,各类食物的
比例也应基本与膳食宝塔一致。

通过查找资料,我的具体建议如下:
1.食物的多样性
以我国现有营养学的5大类来看 ,应注意协调食品结构:第 1类为谷物、薯类、杂豆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的主要来源;第2类为动物性食品,包括肉、禽、蛋、鱼、奶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 A、B族;第3类为大豆及其制品 ,这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 B族维生素;第4 类为蔬菜水果 ,这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C和胡萝卜素;第5类为纯热能食物,主要包括∃植物油脂、各种用糖和酒类,这直接提供热能。

从这5类食品来看,我们在膳食时应注意多种食物协调饮食。

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热能来源以粮食为主 ,避免西方发达国家膳食模式所带来的脂肪过多、热能太高的弊端。

在食物的选择中,应尽量选择不同的食物,尤其应更多的选择深绿色的或其它色的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胡萝卜素和矿物质。

2.饮食适度
保持和维护人体的正常体重是健康重要指标。

俗言道:“食不过饱” ,既是饮食适度的主张。

适度饮食、饥饱适当,使热能和蛋白质的摄人与消费相适应,避免体重超重和消瘦。

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使肌体能从容准确的反映出食欲状况,从而避免暴食引发的热能过量。

要判断体重状况,可用正常男女体重标准来衡量。

3.油脂摄入要适量
应避免过多的摄入脂肪,尤以少食饱和脂肪酸为主。

过多的食人饱和脂肪酸,会明显的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而胆固醇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又不可断然不食用,因为脂肪类食物一般能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

这类食物的摄人应以不超过总热量需求的30%为宜。

4.适度增加引用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
膳食纤维主要是指随食物摄人体内的不被分解的纤维。

这类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减少慢性便泌,而且对心血管类疾病、糖尿病、结肠癌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在每天的饮食中,应适度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粮食、杂粮、豆类、蔬菜、水果等食品。

因为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

经过细加工的食品 ,这类成为物质绝大多数已流失。

5.少用甜食
少吃甜食,尤以少吃糖为主。

食糖仅是提供热能,而其它营养物质极少。

过多的吃人食糖,必然要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摄人,同时,还可能诱发多种疾病。

因此,一定要避免大量食用含过多糖的甜食。

6.合理搭配三餐
合理搭配三餐,既有食物的选择搭配,又有热能的合理分配。

仅就热能的合理分配来说,应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30 %,午餐占总热能40%,晚餐占总热能的30%为宜。

其中早餐的质量应更好一些。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早餐饮用150ml奶是较好的,但奶量以每日不超过 250ml为宜。

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膳食结构演变造成的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

只有合理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内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促进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因此,调整好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仅是对于每个家庭更是对于社会都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冠生郝利楠李艳平等。

中国成年居民食用油消费现状。

[2]崔朝辉周琴胡小琪等。

中国居民谷类及薯类消费现状分析。

[3]翟凤英杨晓光主编。

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二:膳食与营养素摄人状况。

[4]刘志皋《食品营养学》
[5]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6]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编《食物成分表》
[7]朱寿民《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