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走进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八年级语文课件:《归园田居》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出身 于没落地主家庭,父亲早死,少年贫困。青年时 代增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29岁时出任 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曾经多次出仕。 当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 锐,权力斗争强烈,他的抱负的不到施展,又不 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公元405年,他担任彭 泽县令才83天,愿为五 斗米折腰”,即日解印,离职回家,这年他才41 岁。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生活,终身不仕,63虽 是贫困而死。
思想内容
重点诗句
表现手法
表达了不愿 与腐朽官场 同流合污的 思想情感
表达对自由 美好生活的 喜爱和向往 的思想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比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 比喻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他 归隐后写了不少田园诗。其诗歌的思想内容 主要是描述了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 动的情景,往往含有他对统治阶级集团的憎 恶和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意境淡远,语言 质朴,有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 风格。
问题探索:
1、朗读全诗,看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2、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这些感情的诗句,并 加以分析、体会。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归园田居教案(1)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内容1. 归园田居(其一)2. 归园田居(其二)3. 归园田居(其三)4. 归园田居(其四)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的田园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3)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某一诗句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诗句。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2. 作者:陶渊明3. 生字、词、成语4. 修辞手法5. 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其中一首诗。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说明。
(3)谈谈你对作者田园情怀的理解。
答案:(1)背诵其中一首诗。
(2)示例:课文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运用了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示例:作者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 问君/何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huán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 园 田 居(其三) 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公元 427),名潜,字元亮,谥号靖 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晋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 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 家。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 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 黑暗,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 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 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传世作品 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 为《陶渊明集》,开创了田园诗 一体。其中《归园田居》、《饮 酒》、《桃花源记》、《五柳先 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都是 著名篇章。
这首诗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1、 选材的独特性:农村生活; 2、 平淡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3、 诗话的农村生活。
在当今社会,有人说陶渊明这种作法是消极 避世的,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你如 何看待?
布置作业: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欣赏陶渊明的其他作品
•
饮酒
•
陶渊明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明确:享受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说一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写了什么意境 ,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通过对一天田间劳动的概括,特别是 “带月荷锄归”,表明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 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 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 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
人愉快的心情和归隐的自豪。
名句赏析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诗 人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 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违背, 暗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污浊 的批判,反映了诗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 名利的精神品质。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知识讲解
《桃花源记》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颗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东晋著名诗人。
长于诗文词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被称为“田园诗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26】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对现实极为不满。
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曾经写了《桃花源诗<并序>》。
序中,他描绘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尚,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后人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
这就是《桃花源记》。
【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27】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规:计划。
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7.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8.属:类。
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0.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1.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2.具言:详细地说出。
13.叹惋:感叹、惋惜。
1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15.及郡下:到了郡城。
郡,指武陵郡。
16.诣.(yì):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7.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重点虚词1.悉:全,都。
(悉.如外人)【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8】2.乃:竟然。
(见渔人,乃.大惊)3.咸:副词,全、都。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4.焉:兼词,这里相当于“于之”,即“从这里”。
(不复出焉.)5.既:已经。
(既.出,得其船)【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12】通假字1. 要:通“邀”,邀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一)这是一节关于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的讲析课,我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就诗论诗,而是从“真”的审美上居高临下地使学生明白《归园田居》的思想。
(二)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七嘴八舌)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师:很好,但我们知道这样美好的桃花源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国呢?(目光扫视教室一周,示意举手的学生回答)生:当时社会黑暗,政局动荡,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祈求安定的理想。
师:这是从社会及局势方面来分析的。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政局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桃花源正是这样理想的居所。
除了社会及局势方面的原因外,我们还要看到同时期没有其他文人创作类似的文章,所以还应关注陶渊明本人的思想。
生:陶渊明本人也向往这样的生活。
师:中国文人受儒、道、释的影响巨大。
东晋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原,所以我们分析陶渊明受到儒家与道家的影响。
根据桃花源的内容,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思想中的道家的影子:无君、无压迫、人人平等和平相处。
(及时加进陶渊明的生活及思想历程)另外补充一点,二十九岁到四十三岁时官时隐生涯使陶渊明更清晰地认识了官场的黑暗,对现实的失望使他更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才是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
只有在自然中人才可以发现自己的纯朴天性,即“真”。
庄子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易也。
”“真”的属性不是外界施加的,也非外物可改变。
当人们处于心灵自由、神定气闲时反照自己的内心就可以发现这种质朴无伪,这时人安定了,可以静心观照,人与自然就和谐地化为一体,达到物即我,我即物的“无我”之境界。
请同学们阅读《归园田居》,找出诗中描述田园风光的诗句。
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之归园田居ppt优质课件
ppt精品课件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 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 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 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 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 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 他酿酒,他就在彭泽县任职。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写信说: “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 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ppt精品课件
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首,另外还有散文、辞赋多篇。 其中田园诗是陶诗的重要部分,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 俗人情。如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发了作者 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艺 术上,他追求诗歌语言朴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中自然 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境地。同时, 诗人还写了一些咏怀、咏史的篇章,这些诗通过对自己一生经历中的种种 感受、体验和对历史的缅怀,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具有批 判意义。与田园诗相比较,这类诗更富于政治性和现实性。陶渊明的辞赋 散文 ,数量不多 ,但思想 、艺术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像《桃花源记》、 《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直到今天仍是传诵的名作。
ppt精品课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归园田居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归园田居》。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与体会。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主题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兴趣,引入本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3. 课堂讲解: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6.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归园田居》2. 生字词:田园、归隐、守望、桑梓、故园、梦绕、魂牵等。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田园生活”的作文。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作文结构清晰,语言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合作探究”环节。
4.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部分。
陶渊明简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
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
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
2024年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归园田居教案
2024年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归园田居》。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赏析,对归园田居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以及对作者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归园田居》,理解并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培养对古代文学家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分析,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朗读与赏析《归园田居》,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纸、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一: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二:分析课文,讲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过程三:讲解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过程四: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仿写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
2. 例题讲解:分析《归园田居》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3. 作者:陶渊明4. 课后作业:仿写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以“我的家乡”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歌。
答案示例:我的家乡绿水青山绕,稻花香里说丰年。
池塘荷叶伞,蜻蜓立上头。
牛羊亦自乐,嬉戏麦田间。
此景谁可共,诗人独醉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是否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意境与情感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归田园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归田园居
归园田居陶渊明学习目标
1、了解陶所处的时代背景、陶的生活经历,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分析体会诗的平谈质朴的语言。
3、初步学会诗歌分析、诗歌赏鉴的技巧。
学习诗歌方法
1、知背景
2、细读诗
3、明意思
4、品意境
5、悟情感
6、重积累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字,名,谥号,自号,浔阳柴桑人。
(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诗人,代表作有《》《》《》等。
本文选自《》。
陶渊明潜元亮东晋
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集饮酒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田园田园知背景陶渊明,着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 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 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1
现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上需要找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各种有学历、有技能的高端人才。因此想要从那么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的就是将我们的个人简历就是求职者 在和朋友见面的时候我们都会注重我们的脸面,那么在第一次和用人单位见面的时候就更要注重我们的脸面了。 任何一个求职者给的第一印象都是体现在一张毕业生,在第一次求职写个人简历的时候,总是会有莫名的激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错别字。 要知道错别字是千万不能够在个人简历中出现的。在个人简历中出现了错别字,看到会怎么想?一张小小的个人简历上面都会出现那么多的错别字,那么在中呢?那么重要的一份如果交给了你, 出现更多的错误?这样一来就会给用人单位留下很多坏印象,那么想要得到这份的话就更加的困难了。 因此想要从那么多的求职者中得到一份好,首先要做的就是给留下一个好印象,而留下好印象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个人简历书写好。因此在书写个人简历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错别字 现错别字就要马上重写。否则的话是不可能从那么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的。 / 少儿书法加盟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浔阳柴桑人。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在青年时 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由于他不愿受 官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 躬耕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 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 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 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 局的作品。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 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
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 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
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 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1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 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 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 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 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 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渊 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 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 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 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 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 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 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 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 在彭泽县任职。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 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 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 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 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谢谢观赏!
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但 文中有些乐天知命思想是不足取的。这篇文章语言清 新.朴素自然.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感情真实充沛,富有抒情意味。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 曾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 已。”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中写道: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 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 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 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 活。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他接受了儒家的用 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他曾写道: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 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 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 通和悲剧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的生活经历,体会其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全面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意义。
2、分析体会陶诗歌平谈质朴的语言特色。
3、初步学会诗歌分析、诗歌赏鉴的技巧。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不过到了他,家境已经没落。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却是对他十分不利的。
这时,反动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取得晋朝的高官,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被讥骂为“小人”和“溪狗”,到了陶渊明时代,连这样的家世也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
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 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可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
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
此后,他又作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职而归。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
陶渊明的后期最值得重视的是他亲自参加了劳动。
这就当时文人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本是鄙视劳动的,两晋南北朝士族尤甚。
陶渊明却冲破了这种剥削阶级的意识,坚决地走上了躬耕自给的道路。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
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在仕与隐的矛盾斗争中,陶渊明最终选择了隐,由对园林的静念化为皈依的现实,心与形得到统一。
描绘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写闲适自得的愉悦心境,成为陶渊明田园诗的基本内容。
他视田园为人生安身立命之所,是与黑暗现实、混浊官场对立的理想境界。
如《归园田居》、《饮酒》。
1、诗歌鉴赏一: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
诗人归隐后闲适自得的心境,于采菊、见山、视夕、观鸟之间表露无遗。
品一品:
诗人既然在人境结庐,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说说你的理解。
“此中有真意”中“真意”是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又“欲辨已忘言”呢?
总结: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2、诗歌鉴赏二: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应作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写诗人归田的原因和重返田园的愉快生活。
诗人称官场为“俗”,称官场中逢迎应酬、钻营取巧为“适俗韵”,以“尘网”、“樊笼”喻肮脏无聊、束缚人性的官场,以“羁鸟”、“池鱼”喻误入官场的自己,可
见诗人对官场的憎恶。
归隐田园,正如笼中之鸟飞回山林,池中之
鱼重返水潭,让诗人感到无比自由和愉悦。
十余亩田地足以养生,
八九间草屋足以托身。
远处的村落与饮烟,近处的狗吠与鸡鸣,充满生机而又恬美静穆。
人的本性在这至真至淳的境界中得到恢复。
2、3、诗歌鉴赏三: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富有诗意的感受。
由于诗人刚开始学种庄稼,缺乏管理农田经验,所以“草盛豆苗稀”。
但他不辞辛苦,“晨兴”而作,“带月”而归,希望庄稼长得好些,体现了对农业劳动的热爱。
这种感情,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是罕见的,也是世家大族所蔑视的,正因为这样,更可见出陶渊明归隐之心的坚定不移与对抗官场和世俗的勇气。
陶渊明特别强调劳动的意义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诗歌,从内容到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独树一帜的。
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田园诗是陶渊明的独创,这是他在中国诗歌创作领域所开辟的一个新园地。
他因此有“田园诗人”之称,是田园诗的开派者。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就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更多了。
四、作业:
1.读背诗歌;
2.读《归园田居》和《饮酒》组诗中的其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