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1培养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英语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含义是:“英语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共同努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并且随着中学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何能把创新教育引入到自己的英语教学中呢?现就本人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一,转变角色教学和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和指导,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可见,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此,教师既要是充当教练员,资源提供者,还要充当一个激励者和观众的角色。

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和科技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中国特色,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研究教法,而且研究学法,这些方法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英语作为一门交际的工具,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人们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的过程无不体现出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小学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石。

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

为掌握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技能创造条件。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我想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和谐氛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保证。

创新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兴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维火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和谐、民主、活跃、宽松的氛围,它是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作为教师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趣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倾听者,还可以是朋友,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其中,要真诚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

二、挖掘创造性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形成和谐的氛围后,教师可通过这种氛围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发表不同见解,对日常事物、日常现象提出不同看法。

教师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思考要细心体察,耐心、热情地诱导,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张衡、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等等的故事,这些课文极富创新教育因素,语文教师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教育学生学习名人名家的自信心、恒心、挑战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及敢于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

当然更关键的是充分利用课堂,抓住课文中每一个具有创新可能的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创新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因素。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关注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勇于尝试创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培养出一批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一项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开展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还应该提供各种创新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层面,教师和学校应该加强创新教育的理念的普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家长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文——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论文——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论文——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能够帮助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具备成功的竞争力。

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使人能够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并且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提高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需要鼓励个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之一,能够促使个体主动去探索和发现。

教育环境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激发他们寻求答案的热情。

同时,个体也应该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使个体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评估,不轻易接受现有观点和结论。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授他们分析和评估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个体也应该主动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质疑、思考和探索真相。

第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需要鼓励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能够激发个体的创新潜力。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思维和想象,不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

个体也应该通过阅读、绘画、写作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此外,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给个体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

挑战可以激发个体面对问题时的反应和解决能力,而机会可以让个体实践并应用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育应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可以运用他们的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

个体也应该主动争取和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最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持续的培养和实践。

创新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实践。

教育应该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和教学活动中,提供不同层次和形式的实践机会。

个体也应该保持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体和教育环境的共同努力。

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

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

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更新观念是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是以观念转变为先导。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已由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必须从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创新转变。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建立终身学习制度建立终身学习认证制度,是实践终身学习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顺利推动终身学习政策的关键。

良好的终身学习认证制度可以激发普通民众参与终身学习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可以改变人们传统的学习观念,让不同学习渠道均能获得公平认可与发展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促进正规、非正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产生交流,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统整功能的终身学习有机体系。

当前,单纯按照场所和形式来划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依据学习的内容、质量和结果来辨认各种类型的学习,以增强它们的可见度。

因此,终身学习的评估和认证成为目前实施终身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和困难。

2、搭建教学和科研平台学校教育的基点是人才培养,但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关涉到学校的功能定位、发展路径选择和人才培养的规格等诸多问题。

教学和科研平台是引发教师新思想,开展创新性工作的基地。

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在项目审批、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平台建设,为教师开展创新工作提供宽广的舞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尝试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尝试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发展创造;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还要坚持全面培养的原则,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造意识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

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进步,关键在于这个民族是否有先进的科技水平,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在于创新,通过创新,使社会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这正是时代的特色。

强化国民创造意识,发展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杰出的创造型人才,激发起新一代青少年的创造性潜能,成为了全社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共同奋斗目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教育应该在日常素质教育之中,它不是另起炉灶的一种新的教育体制,而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这种教学不须设置专门的课程和形式,而是把创新的理念灌输到各门学科的教育之中,必须从小抓起。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尝试:一、转换教师角色,师生和谐平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信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宰者。

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建立起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对学生多了解,多宽容,学生的创造潜能才有显露机会。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变化迅猛的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作为数学教师,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现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智力水平中高层次的品质。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认为:“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

把所学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应用是我们的目的。

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使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创造性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

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前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它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材选择、教法应用、还是学法指导,都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变传授性教学为研究性教学,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要变经验性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同时,焕发自身的教育活力。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营造人文的课堂氛围,为创新提供合适土壤要营造人文的教学氛围,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尊重、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所谓的“师道尊严”销声匿迹。

其次,要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增强他们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精神。

再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让猜测、实验、推理、验证、小组合作等民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应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张扬。

引导主动 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引导主动  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引导主动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

创新能力不是生来有之,主要是后天的教育培养,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谈几点见解。

一、摆正“主体”对象,让学生渴望学习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导的是教师,起着引导、组织、评价的作用。

每一节课都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必须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让其独立地去看、去感觉、去触摸、去寻找、去发现,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运用,就会不自主地表现出认真、紧张、自觉、主动、顽强的心理状态,把老师教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变为“新奇有趣的东西”,自然地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智力因素的操作,但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又起着始动、走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大大增加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动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师爱”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现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了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才会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有实力,从而唤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

师爱是连结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它有利于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的情感关系,从而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强化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的意识,学生才会喜欢你,喜欢你教的学科,才能引起师与生的“情感共鸣”,促进教与学的“同频共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课堂教学是学校师生活动的主要舞台,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渠道,而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创造性方面则更具独特优势,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直觉感受和创造性体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要不断的去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去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优化新课程设计,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一个人的创新才能和个性的形成,一方面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受外部环境教育的影响。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人才的出现,不良的氛围,会影响甚至扼杀人的创新才能。

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发展和发挥,学生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

因此,作为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

教师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新性,并以创新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新性的良好情境。

例如,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写。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跳舞,桃花儿脸红。

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苗儿青,菜花儿黄,蚕豆花儿香……”创作一幅图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泰宁县新桥学区福建三明3544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将来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劳动中,创造更多的新成果、新纪录。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更新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解放我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的改善师生关系。

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改变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要改变条分缕析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如教学《穷人》一课,可以利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桑娜拉开了帐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根据渔夫和桑娜的思想变化过程,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推测想象”拉开帐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开启学生的认知情感。

3、改进教学评价,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却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扼杀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淡化选拔意识,强调育人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引导发现,诱发想象,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主动学会学习、发现。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第一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自己就应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内在的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始终影响整个创新活动,它是在创造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与论证,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一直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

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受到个性的极大制约,受到已有定势思维的限制,因此需要对已有的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

故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谨慎、进取、创新、顽强、坚韧、自信、自制等个性心理品质,摒弃粗暴、畏缩、拘谨、动摇、怯懦、自负、自卑等个性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产生创造性的学习特点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表现。

在学习内容上,创造型的学生不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喜欢自己对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创造型学生不按规定时间去学,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他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能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创造型学生对语词或符号特别敏感,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发现问题;在学习动机上,创造型学生渴望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和进行批判,并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相信自己的直觉。

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目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却步履蹒跚、停滞不前。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把握住该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创新能力培养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创新,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21世纪的通行证,谁就会成为21世纪的主人。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

怎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在。

一、创设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环境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新裁的念头和思想。

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

海伦·凯勒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

”有了想要成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去创新,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比尔·盖茨就是因为有了要“在每个家庭和办公桌都要放上一台电脑”的梦想,才促使他去创造,去完成伟大事业的。

二、进行扩散性提问,突破思维定式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

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

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

爱迪生发明蓄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逆向思维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高斯提出的“级数相加”理论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实效论文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实效论文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所谓创新,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意图、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这种创新能力就必须打破过去教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当“演员”,学生静听当“观众”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

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

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

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二、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

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战略研究论文(共4篇)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战略研究论文(共4篇)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战略研究论文(共4篇)第一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它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科技创新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能力和资源。

因此,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或团体在创新过程中所能发挥的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天赋,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培养和实践得到的。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人们更加灵活、有创造力和适应性。

在今天这个高度竞争的时代,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才非常宝贵,尤其是在科技领域。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都取得进步。

由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因此这种能力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为学生提供基础科学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应该鼓励人们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实践活动,如科技比赛、科技论文等等。

此外,还需要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总之,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跨领域的过程。

它需要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够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篇:政府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作为国家的重要力量,政府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政府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并为政府提供一些具体建议。

一、在教育方面发挥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改进教育模式和方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探索创新性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

政府可以制定科技类奖学金和奖励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一、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课堂教学氛围又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弘扬民主教学,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非常欢迎”、“三个特别允许”的要求,就是非常欢迎提意见、非常欢迎提出独到的见解、非常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特别允许说错、特别允许改错、特别允许保留意见。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化建设》一课时,就针对学生上网的问题让学生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学生的发言能够涉及网络发展的利弊时,笔者就鼓励学生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同时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来讨论,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

然后,笔者又让学生来讨论怎样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笔者都给予鼓励,让全体同学鼓掌支持。

这样,整节课学生都热情高涨,在讨论与发言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政治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再创造,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色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特点,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当中。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新时代的需求。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扩展学科知识、提供实践机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

创新是指在某个领域或问题上提出全新的想法或方法。

而要培养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和追求,教育者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这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来实现,例如学生研究课题、参与实验和观察、开展社会调查等等。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他们才会愿意尝试更多的创新思考。

其次,扩展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创新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还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作为支撑。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首先,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来促使学生跨学科思考。

例如,在学习一门科学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创新课程,包括创意思维、问题解决和项目管理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创新能力。

最后,提供实践机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需要实践的支持和验证,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

首先,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践,并从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另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社区和科研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新项目和实践机会。

这些合作项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应该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扩展学科知识和提供实践机会三个方面入手。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新世纪的一个主旋律。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培养其创新精神,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训练其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在每节课中渗透这种思想,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新的舞台。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

创新精神包括过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发扬学生人格力量。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结合实际,提出易引起错觉的事例,欲答不知其理的想法,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科学小史话来创设教学情景。

这样可引起学生探根求源的欲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探求事物的因果与规律,激发创新萌发、产生。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

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溜,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另外,用典型引路,也能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权贵,创立地动学说;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提出许多独到见解;苏东坡黑夜驾舟,寻访石钟山,大胆否定前人假说,深得石钟山命名原因;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子……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主体意识教育观念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

传统的应试教育制约着课堂气氛,束缚着学生思维,禁锢着学生个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束缚、压抑。

加之社会上,对地理学科确实有一些偏见,认为学地理就是死记硬背。

有的家长认为学地理对学生将来的生活与谋职用处不大,再从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把地理作为副科,造成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不重视,学习兴趣不高。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迫切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念,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演员、灌输者,学生是观众、接受者的观念。

教师要改进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一个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过:“教学成功与否,百分之九十九是如何使学生感兴趣,百分之一是教法。

”由此看来,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力量。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行动,是创新的内在动力。

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考,才可能有所创新。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1.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

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强调说:“地理学不是一般的基础科学,而是一个学科体系,可称谓地理科学。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

学习地理能领略多姿多彩的地域风光,从中获得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愉悦,获得美的享受。

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适应环境、利用空间、选择位置、辨别方向、出差旅游等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2.用地理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地球的形状”时用麦哲伦船队环球探险航行,第一次证明地球是圆形的故事,启发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知识经济在下个世纪居于主导地位,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和生产的最核心要素,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我们必须迎接时代的挑战,转变教育,改革人才教育的模式,全面实施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的涵义就是:以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趋向的教育。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研究和解决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技能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实验教学由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口头”实验变为由教师、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只是从实验中简单的“验证”某一原理、某一结论,对于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甚微,必须对这种实验教学予以优化、创新。

本文探讨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创新演示实验的方法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

”方法问题,一直是化学实验和教学中的焦点问题,教学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例子:有些学校实验开出率很高,教师实验做得很成功,现象也很鲜明,可仍有不少学生从中却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或只记住了一些外观的现象,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实质,说不出多少所以然来,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忽略一点“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美国有这样一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

”这充分说明亲自体验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演示实验中要改变原来的教师做,学生看的模式,而让学生配合演示或直接由学生演示,同时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使他们成为教育的主体,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创造的主体。

论文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论文写作对于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而要在论文写作中取得突破和创新,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在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上,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和观点、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的能力。

对于论文写作者来讲,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一、激发学术兴趣,拓展学术视野要在论文写作中具备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只有对所研究的学科充满热情和兴趣,才能够深入到学科的深处,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学术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要拓展学术视野,多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和资料,了解前沿知识和研究动态,积累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创新研究和写作。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论文写作中,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法和观点。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独立地提出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能够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做出新的理论或实践性成果。

要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训练和实践,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从而在论文写作中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三、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在论文写作中,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同样重要,理论水平需要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而实践水平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要在论文写作中具备创新能力,需要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

通过实际的研究和调查,积累相关领域的经验和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也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积累论文写作的经验和技巧,从而在写作中展现创新能力。

四、团队合作和交流讨论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团队合作和交流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
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二中学于长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而教育则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全民创新能力和提高民族综合素质的神圣历史使命,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长远的战略思想和超前意识,以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人格、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以适应技术革命的需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教育是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求教师以创新思想来讲授新知识,又要求学生以创新意识来学习,用数学方法来探索研究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谈一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学习的一点做法:
一、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一)讲解新概念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讲授新概念时,教师精心设计“最近发现区”,设立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迁移,并对命题提出猜想,再进行论证,教师给予总结评价,使学生在探索中运用创新思维去“发现”数学概念。

这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关键
是在于教师提出问题,使学生亲自探索和体会,促使其去“进一步发现”问题的实质。

举例如下:
例1在讲解《乘方》一课时,教学设计如下:
1、教师提出问题:加法2+2+2+2,具有相同加数,为了简明地表达具有这一特殊形式的数,定义了比加法高一级的运算——乘法,并表达为2×4,对于乘法算式2×2×2×2,此式有何特点?你有何猜想?且如何表达?
2、学生观察概括:具有相同因数,可定义为一种新的运算。

3、学生猜想探索:这种运算可定义为“××”,表示为2×4,2×4,24,24……
4、教师总结评价:这种运算己定义为“乘方”,其“乘”字突出了与乘法的关系,并表述为24;当然这是数学家的一种人为规定,把这种运算当初定义为其它名字也可以,比如同学定义为“××”,表示为“2×4”也是很好的,望同学们努力钻研、勇于创新,建立新的数学体系,推动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5、板书设计
加法2+2+2+2,具有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
乘法 乘法2×2×2×2,具有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 乘方
(二)讲解新定理时,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在讲解定理例题时,教师以创新教育为导向,利用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及知识的新奇性,激发学生的2 ×4 2
4 个 数
思维欲望,对事理进行观察概括,探讨规律,再从特例中进行实验证其正确性,然后对命题结论作出猜想,并用数学方法给予证明。

例2、在讲授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学设计如下:
1、教师提出问题:在ΔABC中,若AB=AC,则∠B=∠C;若∠B=∠C,部AB与AC有何关系?
2、学生观察概括:两角相等,则两边相等。

3、学生实验检验:用量角器画出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把等角叠在一起,看到等角的对边也会重合。

(40多人每人画一个三角形检验,相当于一人做了40多次实验)。

4、学生作出猜想:等角对等边。

5、联想证明:由实验过程易想到:
AD⊥BC于D,再用全等证之;也可考
虑作AB、AC的高,构成全等证之。

如右图。

6、教师总结评价:实验方法也是重要的数学手段,但真实性要用数学方法给予证明。

(三)讲解例题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有目的选择典型题,设立问题情境,点拨诱导,使学生突破传统的解题思路的束缚,运用创新思维,大胆的去尝试、去探索、去创造,寻求解题的最佳切入点,思维进入新的情境,构造新的解题框架,建立新的解题模式,此时会有一番“别有洞天”的趣味。

例3设a2-3a-1=0,- 3
b -1=0,ab≠1,求a
b
的值。

教学设计如下:
2
1
b
A
B
A
B C
D
E
1、提出问题:不解方程如何解答?
2、思路点拨:方程(2)变形有(1b )2-3(1b )-1=0,这与方程a 2-3a-1=0对比,结构上有何特点?a 与1
b 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3、联想创新:a 与1b 是方程x 2-3x-1=0的两个不等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 b =a ×1b =-1
例4如图,设AB=AC=AD ,∠BAC=50°,
求∠BDC 的度数。

教学设计如下:
1、提出问题:一般方法很难推出,变换思维来解答。

2、思路点拨:如何利用条件AB=AC=AD ?注意到
点B 、C 、D 到点A 的距离相等。

3、联想创新:点B 、C 、D 在以A 为圆心的圆上, 得到∠BAC 与∠BDC 是BC 上的圆周角,故∠BDC=12∠BAC=25° (四)、练习题的选择上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平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去开拓、去创造;教师设计典型问题,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网络,挖掘出问题的实质,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从而获得必要的学习方法,创新思想得以训练,创新能力得以加强;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问题的处理要有创新意识,在解题方法上,恰似“曲径通幽处”,必有“柳暗花明”之感觉。

A B
C
D
已知:如图,AD ∥BC ,∠1=∠2,∠3=∠4,直线DC 过E
点交AD 于D ,交BC 于C .
求证:AD +BC=AB . 方法1:当命题中出现某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
时,可考虑 “截长补短”法。

“截长”:在AB 上取一点F ,使AF=AD,易证△AED ≌△AEF,AE ⊥BE,进一步可证△BEF ≌△BEC 得BF=BC,故AD +BC=AF+BF=AB .
“补短”: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P ,易证AB=BP 且AE ⊥BE,由三线合一得:AE=PE,从而可证△AED ≌△PEC, 得AD=PC,故AD +BC=CP+BC=BP=AB .
方法2:当条件中出现“角平分线”这一条件时,一般可考虑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这个角两边的垂线,从而沟通己知与未知间的联系,达到解题的目的。

作 EM ⊥AD, EN ⊥BC,EP ⊥AB,由角平分线得
可证△AEP ≌△AEM, △BEP ≌△BEN,△DEM ≌△CEN,
得AP=AM,BP=BN,DM=CN,
故AB =AP +BP=AM+BN=AD+DM+BN=AD+CN+BN=AD+BC . 二、教学目的的创新
创新教育还体现在对教育思想的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深刻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和教育思想,把教育目的推到更高的境界,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例如:讲圆的有关计算时,不免谈到圆周率,我国伟大数学家祖冲之是最早计算出小数点后六位的圆周率的,这一纪录一直保持了近千年,是
A A F P A
世界数学史上最卓越成就之一。

当讲到“黄金分割”时,可讲一下当代数学家华罗庚的贡献,他首创了“优选法”,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当讲到圆内接四边形时,可让学生作出三角形的“费马点”,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树立了科学家的形象,促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祖冲之、华罗庚是中国人的骄傲,激励学生努力钻研,开拓创新,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经走进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讲授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函数图象、演示几何图形的变换时,由于受时间、空间或条件的限制,单纯语言、教具等传统媒体都难以实现。

现代信息技术将视觉和听觉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美的熏陶,有利于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

下面谈几个教学片断供大家参考:
教学演示1:利用几何画板先画一个三角形,再做三条高线,用鼠标拖动一个顶点把三角形从一个锐角三角形变成一
个直角三角形最后又变成钝角三角形,如此反复,
但三条高线始终相交于同一点,几何图形能动态
保持给定的关系,形变而质不变。

教学演示2:利用几何画板画二次函数的图
象――抛物线,拖动抛物线上有三个调节点可以调节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开口方向、顶点位置,二次函数中的各参数a 、b 、c 的值也随之改变。

几何画板能非常好地展示函数图象动态变化过程,探究函数图象的性质,揭B
A C
示形随数变、数随形变的规律。

在初中数学中,与“运动、变化”有关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这类问题动静结合、灵活多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各种数学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近几年来中考中的一种重要题型。

在教学中,我们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动态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高科技信息技术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它能使我们如虎添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