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合集下载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修改版]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修改版]

第一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挖掘,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力求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教学直观、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建立物理概念的重要措施。

课本上有些演示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不够理想。

教学中成功地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大小试管实验中,为便于观察小试管的上升,可以在小试管里放彩纸、彩色粉笔等轻巧物体,并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代替大试管,这样能使现象直观明显,便于观察,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有较深刻的印象。

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还有哪些实验?在做利用激光穿过水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时,可在水中放入牛奶、墨水、粉笔末等搅匀后观察,更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对比,分析实验效果,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改进方案?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演示实验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很理想。

虽然它有利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将教师的思维方法以强制的手段灌输给了学生,从而阻碍了学生探索思维的发展。

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就能使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寻求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例如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若是把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设计实验,效果会更为直观、明了。

日常管理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初论文

日常管理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初论文

日常管理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初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固然需要改革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教师自身创新精神的培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等等,但笔者结合做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谈谈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一、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

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于2007年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了创新,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班级学生管理模式,在07级中率先推行班委轮流制和班委助理制,建立“班级日志”,记录班级成长的点点滴滴,并实行班委轮流签到责任制,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意识。

在08级中开展班级互帮互助活动,以“心互通,齐进步”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通过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再认识、再调整,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冲突与压力,唤起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助人自助”的作用。

同时也使班级更具稳定性,积极性,规范性,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形成强有力的班级凝聚力,从而最终达到集体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方面,2007年我在经济系推行助理班主任,选拔优秀党员及学生干部担任低年级助理班主任,既能充分调动高年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起到客观上的榜样和引路人的作用,同时也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能使辅导员的管理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张建龙(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xx)【摘要】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明显匮乏,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广泛开展创新思维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建立新的评教评学体系,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教育和创新的问题时如是说。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关键,创新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和核心。

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各国间竞争日趋激烈,其中关键是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高等院校里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现状分析诺贝尔奖获得者 __ 曾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中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外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弱,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综观我国高等学校近些年的发展状况,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还不到位,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真正在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很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如下。

一)现有的教育体制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众所周知,目前在高等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型人才是学校的主旨。

提纲挈领、计划严密、精辟的讲课无疑是使学生迅速了解一门学科概貌和主要原理的一种简洁方式,但是这种规规整整的讲解有时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且在我们的教育实际中,教学内容太多,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学方法上“满堂灌”和“填鸭式”,这样就失去了大学教育的选择性功能和创造性功能,大学生只能被动应付,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论文(优秀4篇)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论文(优秀4篇)

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篇一3.1培养“双师型”师资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创新教育体系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应占主导地位。

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一是要构建一支富有创造性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将“导学’理念贯穿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导师制度,通过创业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引导其制定创新创业活动计划,积极参与实践,培养自主创业型人才。

目前许多高校中的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并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于专业知识的领会只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

培养创造性的“双师型”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校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导师应由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担任,每个专任导师直接对所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负责,包括学生科研团队的建立、创业项目的立项和指导等,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有引导、有计划的方式下进行。

.3 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篇二高等学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1.通过学生科技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结合学校的实习实践教学,针对国家级、省级学生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积极组织开展校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并有意识地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突出竞赛活动的创新性、创造性和工程实用性,在为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选拔优秀队员、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造就一支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

2.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通过成立各种创新创业性质的社团,举办各种讲座,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基本思路,知道创业的基本过程。

通过大学生科技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良好氛围。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 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

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

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儿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变化迅猛的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作为数学教师,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现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智力水平中高层次的品质。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认为:“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

把所学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应用是我们的目的。

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使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创造性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

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前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它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材选择、教法应用、还是学法指导,都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变传授性教学为研究性教学,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要变经验性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同时,焕发自身的教育活力。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营造人文的课堂氛围,为创新提供合适土壤要营造人文的教学氛围,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尊重、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所谓的“师道尊严”销声匿迹。

其次,要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增强他们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精神。

再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让猜测、实验、推理、验证、小组合作等民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应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张扬。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培养学生学学习化学的创新能力,就要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情境创设化学教学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导”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使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有一种吸力,吸引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主动参与学习。

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新的前提。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例如,我在教《核外电子的排布》时,让学生模仿成原子核和电子,自己动起来,各个方向转一转。

转到有的方向,学生无法做到,便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于笑声中更好地体现了电子的“自由”。

然后,我让学生说一个元素的名称,我很快地判断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学生脑中便会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判断出?”的疑问,接着告诉学生:我是通过通过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来判断的。

于是学生由怀疑到信服,产生了好奇、激发了兴趣。

惊叹之余,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由然而生,接着我便出示1~18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一起来找出它们的特征。

这里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量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民主、愉悦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展的备件是民主。

”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心理的形成,真实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一、新时期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新时期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参赛主体——学生1.兴趣不高,参与比例较低。

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一些有志大学生的新时尚,但有许多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比较差,表现为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对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热情不足。

部分原因是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这就需要学生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付出很多心力,需要有恒心和毅力,且短时间内取得的成效并不是特别明显。

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基础知识的阶段,所储备的知识不够;高年级的学生因学业、考研、就业等多重压力,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

所以,学生实际参与科创活动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创新意识不足。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虽然比较扎实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实践机会比较少,因而缺乏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主办方1.种类繁多,良莠不齐。

目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种类繁多,举办范围纵横交错,举办单位资质参差不齐,可以用“泛滥”来形容。

有些举办单位的初衷就是为了收取参赛费用,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根本不能保证竞赛活动的质量、意义和目的。

当然其中也不乏档次较高的科技竞赛,比如“挑战杯”、“三北地区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数学建模大赛”、“ACM程序大赛”等。

所以当前各高校应该有选择性地参加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2.科技竞赛的影响力研究滞后。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的初衷,是通过竞赛这种方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吸引更多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参加,促使新成果产生,但是目前收效甚微。

因此如何发挥其在普通教师、学生,甚至在普通群众中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三)参赛单位——各高校1.高校的关注点出现偏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5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5篇

培养学⽣的创新能⼒15篇培养学⽣的创新能⼒1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新⽉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学⽣的实际操作能⼒,为学⽣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学信息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具箱的应⽤、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进⼀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创造⼒的源泉。

⾃我评价: 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的有效⽅法。

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开展竞赛,进⾏⾃由讨论,互相交流⽅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的有机统⼀。

培养学⽣的创新思维,提⾼学⽣的创新能⼒,促进学⽣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新能⼒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实际能⼒的培养,求新出异,提⾼学⽣创新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学⽣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的被动学习到⾃觉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的⾃学能⼒和创造发挥能⼒。

培养学⽣的创新能⼒2 论⽂导读: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种稳定的⼼理倾向。

本⽂从创新意识的条件、激活创新欲望、教师作为监护⼈来进⾏创新能⼒的培养。

论⽂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初中数学,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态度,是⼀个⼈对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较稳定的积极的⼼理倾向。

⽽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种稳定的⼼理倾向。

对于学⽣⽽⾔,数学创新更多的是指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或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泰宁县新桥学区福建三明3544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将来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劳动中,创造更多的新成果、新纪录。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更新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解放我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的改善师生关系。

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改变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要改变条分缕析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如教学《穷人》一课,可以利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桑娜拉开了帐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根据渔夫和桑娜的思想变化过程,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推测想象”拉开帐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开启学生的认知情感。

3、改进教学评价,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却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扼杀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淡化选拔意识,强调育人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引导发现,诱发想象,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主动学会学习、发现。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浅谈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临的一贡重大战略任务。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就要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担负我国各级各类高级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教育 ,就应当把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历史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什么是人的创新素质呢?所谓创新素质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等基本素质。

而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应是: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创新是指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创造出全新的、有价值的事物或想法。

在当前的社会中,创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校园教育的一个焦点。

首先,大学应该提供一个高度自由开放的学习和创新环境。

开放的学习和创新环境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和研究。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心,想要去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

这种自己发掘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次,大学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特定的知识。

因此,大学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可以开设创新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创新方法和技巧。

在这种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任务,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大学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行探索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支持学生的自主创新,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创新的锤炼。

最后,应该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融入到大学的日常教学中。

大学教育不单单是将知识授予学生,更是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

当学校能够融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将学生培养成有着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造福社会。

总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过程。

它需要大学和教育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从自由开放的环境,到创新性的课程设计、创新竞赛和自主创新的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拓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一批有自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一代,为社会带来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一、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课堂教学氛围又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弘扬民主教学,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非常欢迎”、“三个特别允许”的要求,就是非常欢迎提意见、非常欢迎提出独到的见解、非常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特别允许说错、特别允许改错、特别允许保留意见。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化建设》一课时,就针对学生上网的问题让学生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学生的发言能够涉及网络发展的利弊时,笔者就鼓励学生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同时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来讨论,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

然后,笔者又让学生来讨论怎样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笔者都给予鼓励,让全体同学鼓掌支持。

这样,整节课学生都热情高涨,在讨论与发言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政治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再创造,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色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特点,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当中。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从分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成因入手,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氛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谁拥有更强大的创新能力,谁就能更好地占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

因此,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人拟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成因作为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当代大学生,他们不乏对新知识、新领域的好奇心,不乏求新求变的欲望和探究,不乏冒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但是,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大学生主体意识欠缺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习惯于接受“是什么”,缺乏对“为什么”的探究,创新的主体意识不强。

有的大学生满足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满足于考试过线、考级过关,缺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缺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有的大学生把学习过分功利化,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证书、取得学位,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缺乏对科学世界的持续登攀;有的大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缺乏坚忍不拔的信念,在创新的道路上,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一遇到坎坷就撒手;有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成天忙于“打工挣钱”,缺乏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缺乏对创新精神的坚守;有的大学生认为创新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事,缺乏对创新的主动担当。

2.大学教育理念落后在不少高校,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分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新世纪的一个主旋律。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培养其创新精神,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训练其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在每节课中渗透这种思想,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新的舞台。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

创新精神包括过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发扬学生人格力量。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结合实际,提出易引起错觉的事例,欲答不知其理的想法,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科学小史话来创设教学情景。

这样可引起学生探根求源的欲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探求事物的因果与规律,激发创新萌发、产生。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

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溜,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另外,用典型引路,也能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权贵,创立地动学说;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提出许多独到见解;苏东坡黑夜驾舟,寻访石钟山,大胆否定前人假说,深得石钟山命名原因;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子……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

大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3篇

大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3篇

大学生创新思维论文3篇大学生创新思维论文1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造就创新实用型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前提,也是时代赋予中医药院校教师的重要使命。

就如何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观念、创设实践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中医药学生的临床技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中医药的兴衰系于中医药高校的教育,中医药高等学校是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当代中医药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1-2]。

而现代的大学生在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问题及解决方法阐述如下。

1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医学人才特别是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封闭状态尚未根本解除,导致多数中医药高校缺乏激励和支持创新实践活动的措施,缺乏有利于培养中医药人才创新实践的氛围与环境,而且学校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再加上中医药大学生自身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缺乏主动性,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课后与学生交流甚少,加之部分教师自身创新教育理念不强,导致教师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

而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果未经临床实践锻炼和培养,学生将无法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医学理论,也就无法用医学理论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更谈不上开展中医学的创新活动。

2医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析2.1创设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创新实践的氛围与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校应提供激发与展示学生创造力的校园环境,教师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兴趣,例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在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主动性,具体操作如下。

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及其培养对策论文

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及其培养对策论文

试论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及其培养对策摘要: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着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着高校整体教学改革的成败。

基于此,本文特从大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高度,就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对策做一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学习学习方式改革能力培养0 引言当前,在高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已逐渐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三大主题。

而作为直接关系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关系高校整体教学改革成败的最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创新学习更应受到高度关注。

基于此,本文特从大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高度,就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对策做一分析阐述。

1 创新学习能力的内涵及其特征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教改革的重要目标。

而创新人才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创新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

所谓创新学习,就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地把握现代学习的本质,以自主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突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 主体性创新学习强调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以学生的自主持续发展为目标。

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体现生命价值,创新学习的本质就是符合人类天性、开发人的潜能和个体生命价值获得提升的过程。

二是积极探究,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是积极的探索者。

三是注重实践。

因为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读书、听课是学习,生活、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

1.2 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在现代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学习内容和地点是开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9-0013-01
1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
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应试教育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

2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2.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
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

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2.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
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
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2.3重视认知发展,忽视情感教育: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
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2.4心理失衡,阻碍了成才:创新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勇于前进,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的人。

但某些学生由于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学校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习上缺乏动力,没有明确目标,专业思想不牢固,成才意识差,缺乏创造精神,这是成才的绊脚石。

3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提高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也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3.1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开阔的视野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条件。

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
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

3.2要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

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外活动安排、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学生社会实践中,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

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以社团和学生宿舍、班级为重点,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重点开拓和深入。

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还应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3.3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主体之间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成果。

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

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

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
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

3.4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而采取
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组织形式以及评价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机制。

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

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3.5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

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

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
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树立创新教育意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安帮,高等教育学,2009
[2]高等教育心理学,伍新春,2010
[3]尚玄,顾红欣,苑溪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126-127.
[4]宋晶.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力,200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