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论文

合集下载

大学生创新发明范文

大学生创新发明范文

一、创新改变人生的论文1500字

创新科学可以改变人生

翻开科学发展史的漫长书卷,我们会发现正是有了这些科坛巨匠树立的座座里程碑,我们才拥

有了今天这样发达的科技,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才为不断发展的科技输入新的血液,注

入新的活力,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今中外,人们都是在不断创新中逐步探索科学的。试想:如果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不敢大胆创新,怎么会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伟大的四大发明?如果法拉第看到电能生磁后

而不敢大胆逆思维创新,怎么会发现磁也能生电?如果当年牛顿被一个成熟的苹果砸到而不把

它当一回事,又怎么会有今日的万有引力这一学说呢?

“科技创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头脑,更需要勇者的胆识、志者的坚韧。我们就是要敢

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

这样才会取得成功。”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创新,要不断地

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色。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

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是啊!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而创新的科学更让中国走上了光明的道路。纵观千古,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占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

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世界。

几千年来,从马车到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到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到

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

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论文

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论文

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培养

引言

我们不会忘记江泽民同志对创新进行的精辟阐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可见创新对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日趋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时代里,没有了创新后果可想而知,从全球发展的趋势看,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将直接决定着该国的未来,中国要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林,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就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勇气,不断打破长期禁锢人们思想观念的层层枷锁,做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趋势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生活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赢得主动。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时代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容易受制于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刻不容缓。[1]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2000字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2000字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2000字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雨果说;“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创新,是大学生未来的导航灯。大学生要想在人生中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及时地给自己注射新鲜的血液与生机勃勃的活力,因为与时俱进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充满竞争并飞速发展的21世纪更是一个发挥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时代。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仅对科技进步有影响,更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才是灵魂和支柱,离开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不会有知识经济。对一个国家来说,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有了创新能力,才可以谈创业。创业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有益实践,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促进就业来说,创业是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已成为促进就业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创业是人们开创事业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型社会行为,是把人生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最大特征是创新和创造价值。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

创业励志照亮人生,大学生创业改变命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20世纪末的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在我国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大学扩招的规模日益加大,创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被动就业之外的另一项重要选择。大学生的创业倾向越来越明显,这说明中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成熟和大学生就业理念的转变。立足于对培养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建立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大学生个体因素及家庭、学校、政府等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力求通过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倾向;因素分析;建议与对策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来,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长,从1977年4.8%的录取比例,录取27万学生,到1999年录取比例达到56%,录取160万人。进入新的世纪,我国高校更是大踏步扩招,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走上了大众化教育。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2010年,考生957万人,录取657万人,录取比例69%;2011年,考生933万人,录取675万人,录取比例72%;2012年,考生915万人,录取685万人,录取比例75%;2013年,考生912万人,录取640万人,录取比例74%;2014年,考生939万人,录取698万人,录取比例74.33%。高校的扩招确实反映出了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度发展,同时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社会的角度看大学扩招的意义:(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2)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了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3)推迟了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4)发展经济,拉动内需;(5)实现教育发展的飞跃,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但大学扩招也产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由

论文: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论文: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大学生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精选

大学生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精选

大学生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精选

现代社会的进步,要求大学生具有不断创新的思维,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中重要内容和目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创新论文范文篇一:《试谈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造就创新实用型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前提,也是时代赋予中医药院校教师的重要使命。就如何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观念、创设实践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中医药学生的临床技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中医药的兴衰系于中医药高校的教育,中医药高等学校是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当代中医药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1-2]。而现代的大学生在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问题及解决方法阐述如下。

1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医学人才特别是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封闭状态尚未根本解除,导致多数中医药高校缺乏激励和支持创新实践活动的措施,缺乏有利于培养中医药人才创新实践的氛围与环境,而且学校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再加上中医药大学生自身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缺乏主动性,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课后与学生交流甚少,加之部分教师自身创新教育理念不强,导致教师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而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果未经临床实践锻炼和培养,学生将无法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医学理论,也就无法用医学理论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篇一

一、前言

在这个人才至上的年代,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作为当代社会的大学生为了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碗饭吃,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给自己充电。

当然,锻炼自我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出去实习,也可以在上课之余做些兼职以填补自己的开销费用,但是在这个要求严格的时代我们必须力主创新,独树一帜,不说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要有自己的一套风格,踩出自己的一条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社会的开展,才能更好的为泰州作奉献和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今社会,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开展自我,增加经验的一种趋势,这种行为不但可以锻炼自我,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父母减轻一些负担。所以,我们应顺着这种趋势不断摸索,探求,在坚持原那么的根底上以更好更多的实战经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为此,我们打算建立一个点子便尔店,既方便他人,也满足自己,从更大的方面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社会的开展!

这是个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更加需要人才,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不可以,相信自己----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二、创业背景:

1、时代的变迁赋予了当代大学生不一样的涵义,也给予了当代大学

生不一样的生活和思想,追求的不同,享受生活的方式自然也不同。科技

不断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惰性的潜能又被激发出来,使得

一局部大学生宁愿花钱也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有些时候急于需要

一个帮手来帮他们完成所要完成的事情。

2、一局部大学生为了锻炼自己,增加实践经验,不惜耗掉了自己课

余之外的所有时间来参加学校里的活动。所以很多事情自己没方法也没时

大学生创新论文

大学生创新论文

关于大学生创新论文

令狐采学

【摘要】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创新就要被陶汰,就要被消灭。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往往只重视大学生的知识和学习,对学生的辅助、引导和支持呈现不同程度的不足。近年来我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创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字】

创新现状关注培养提高

说到大学生创新就要先讲创新精神。懂得了创新精神我们才会更加重视其重要性。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

态度和追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创新,总而言之,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发明素养,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从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我见议论文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我见议论文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我见议论文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一项既有利于社会又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创新事业。目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着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缺乏资金、能力、环境等问题。建议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教育,完善自身素质,借势借力借政策之风,开展独立自主的创业活动。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之我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21世纪初期,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大学毕业生创业已经由“精英”走向“平民”,同时广泛而深刻的中国变革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业舞台,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1、缺乏创业教育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国内高校虽然早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教育,但是有些大学创业活动还仅仅流于形式。一些高校虽举办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创业计划大赛,但是多数学生也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不会也不可能真正将他们的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胜和亮鸿飞认为,当前中国在高校推行创业教育还面临着以下三个问题:创业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权威的教材体系。很多专家认为,我国相关部门逐步推动的创业教育,目前只是处在一种“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发展国家经济‘驱动力’”的高度。而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中,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创新论文

大学生创新论文

大学生创新论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其目的

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具备创

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重要性

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背景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

往满足不了社会对于创新型、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学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帮助

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立足,更是为了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

潮流,积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重要性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首先,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创新能力可能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

在今后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创新实践

活动,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爱好,培养自主学习和

自主创新的能力。最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实

力和声誉。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在各类创新竞赛中的成绩往往会给学

校带来荣誉和声望。

实际操作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积极的实际操作。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创新教育的重视与引导。学校可以设置创新实验室、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创新课程的设置,引入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项目。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和交流学术的机会。最后,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创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合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强大的支持。

3000字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3000字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3000字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篇一: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学生创业论文系部:经管系班级:电商0902 学号:09060215 姓名:张浩琼关于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分析伴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加剧和金融危机的到来,大学生创业这一话题再次在全国掀起了热潮。各高校和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自主创业,但是由于这一创业大潮来势有点凶猛,随之而产生的很多新问题亟待我们的认真思考。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一部分毕业生由于自主创业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虽然有相对比较好的创业环境,但是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并不多。首先,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有着很高的热情,但是很少有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这种消极的选择动机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份有关的创业调查报告分析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普遍表现为“生存型”,而不是“机会型”。“机会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体现为抓住市场机遇,主动占领市场而我国大学生创业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另外,因为专业课程学习与创业在时间上的矛盾,使很多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因为惧怕创业的艰难,实际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只占百分之几,而且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客观条件。其次,大学生创业在现实条件方面也存在着诸多束缚。因为从小就接受应试教育,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对社会和市场都少有了解,没有实践经验,创业项目的选择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第一道门槛。一旦因为项目选择的方向有问题而经受了挫折,很容易令他们灰心丧气,打击他们创业的热情。创业启动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第二道门槛。大学生要创业,没有资金来源,通过做兼职或勤工助学也很难积累创业资金,即使一部分同学通过家里的扶持或贷款等其他渠道获得了启动资金,也可能会因为资金周转和所要承担的投资风险而使创业变得困难重重、压力重重。因此,通过淘宝网等进行网上创业因为所需的启动资金少而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但毕竟大学生创业的形式并不能仅仅局限于淘宝网。第三,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单纯重视就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大多局限于阶段性的创业计划竞赛,而对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企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最新7篇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最新7篇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最新7篇

摘要:为了全面实现学校转型发展,实现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

务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文章以保山学院为例,研究探讨地州高校大学生

自主创业中推进机制。学校层面统筹设计了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大学生的

创新创业的政策与措施,从大学生创业驱动机制、搜寻机制与资金支持机

制等三个方面来探究推进地州高校大学生成功自主创业的有效机制。完善

实施推进三个工程:“教育工程、体验工程、帮扶工程”的三位一体的创

业机制。

关键词:地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推进机制

为了全面实现学校转型发展,实现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

用型人才的目标,学校层面统筹设计了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大学生创新创

业的政策与措施,从大学生创业驱动机制、搜寻机制与资金支持机制等三

个方面来探究推进地州高校大学生成功自主创业的有效机制。完善实施推

进三个工程:“教育工程、体验工程、帮扶工程”的三位一体的创业机制。

一、实施创业教育工程,夯实创业素质基础

(一)必修课《创业基础》

20xx级起在本科学生一年级上学期中开设公共必修课《创业基础》,共10学时,《创业基础》课程配有《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师团队,现

有一定创业经验的专家和辅导员组成,现有老中青结合的授课教师8名,《创业基础》课程的目标是认学生初步掌握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条件

及方法,初步树立想创业的理想与热情。课程的成绩由平时考勤与学生创

业实践的作业两部分构成,成绩合格计1个学分。现已开设4年,累计上

课学生人数达4000余人,教学质量有较好的体现。

(二)必修课《大学生职业规划》

20xx级起在本科学生一年级下学期中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

力培养的思考论文

创新是指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创造出全新的、有价值的事物或想法。在当前的社会中,创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校园教育的一个焦点。首先,大学应该提供一个高度自由开放的学习和创新环境。开放的学习和创新环境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和研究。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心,想要去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这种自己发掘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次,大学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特定的知识。因此,大学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可以开设创新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创新方法和技巧。在这种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任务,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大学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行探索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支持学生的自主创新,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创新的锤炼。

最后,应该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融入到大学的日常教学中。大学教育不单单是将知识授予学生,更是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当学校能够融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将学生培养成有着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造福社会。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优秀7篇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优秀7篇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优秀7篇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应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随着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僧多肉少”的局面越来越严重,许多大学

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借鉴国外大学生自主创业经验结

合我国国情更好的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原因分析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有

越来越难的趋势。据统计,20xx年我国约有30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近850大学毕业生(含往届毕业生)。受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国内经济体制结构、教育落后及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

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应是劳动力市场

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

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有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

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就业与发展。但现有的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

场需求导向,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逐渐与人

才市场的需要脱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随着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僧

多肉少”的局面越来越严重,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来解决就业

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目前的现状可以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而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促进独立创业思想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

众所周知,在大学校园里,能力远比知识更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来让我们不断学习、锻练和展现自我、从而增加能力。学校里面的社团和学生会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诱惑了,所以我们需要自主创业来为自己铺路。

勤工助学是我们很多大学生都想做的事情,一来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来也可以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自立与成长,但是据我所知,校内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是非常有限的。这就使得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开另外一种勤工助学的渠道,以真正做到自立自强!

首先要说的是培养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

篇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足见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重视。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我们应该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机会,培养学生浓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教学过程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时间和空间,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动地活动,通过体验、交流和选择实现认知、探索和创造。其次,要提供实践活动的空间。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3、教学方法

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如问题研究法、探究学习法、讨论辩论法、互教互学法,使他们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由不会到会学地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管理学类 >人力资源 > 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摘要: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容易受制于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刻不容缓。

关键词: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对策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人才主要有四大特征,即结构多样性、素质创新性、思维战略性和管理开放性。

一、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我国现行的培养模式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人来说是当务之急。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的大胆而合理地怀疑意识、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意识及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意识。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三个层次的培养。
3、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培养人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力的培养应落实在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拓宽知识面两个方面。
(二)优化教学过程
1、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

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给学员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培养创新能力,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是现今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杨振宁先生根据中西文化系统的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指出,中国传统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肃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的教学方法重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是一种“体会式”的教学法,其优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易于较快进入科学发展前沿,但基础不够扎实。因此,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采用双向教学法,提倡课堂讨论,开设研究型、计算型实验,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法。
2、转变考试观念。考试作为测试人的素质差异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作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着具体责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学员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考试的内容应与之相适应,从考核知识的记忆、定向理解、运用,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会促使原有考试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协调,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的考试体系。
3、加强课堂讨论。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员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争论,正是引导他们展现健康的竞争欲和表现欲的极好机会。
4、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际经验,体验社会。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员形象思维能力。让学员学好抽象理论的同时,重视实践环节训练。积极建立创新基地,为学员提供创新的机会,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培养学员创造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加设计性、创新性试验内容。
5、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从管理角度而言,宽松的环境应建立在目标管理基础之上。现行的过程管理不宜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完全弹性学分制,进行目标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学员内在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依托高校科研优势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曾指出,高校科研要形成优势,

形成特色,必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集中力量需要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开展联合攻关。为此整合科技资源与队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努力创造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发挥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当前重中之重。
(一)科研促教学,需解决的问题
1、转变观念问题。要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坚持“以人为本”。科研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科研要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服务。
2、科研思维与方式问题。高校是科研人员汇集最多的地方,相对而言对国家的贡献也较大,但重复研究、跟踪研究多,高校内部的学科整合及资源、成果共享很难,小课题、小项目很多,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少,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或成果很少。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来讲,更重要的是集成创新。高校应自觉地将本校具有学科优势与特色的相关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大胆的集成与创新,并进行深入开发研究,争取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
3、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方针就是重视科学研究,重视科技与经济结合,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高校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立项与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主动与产业界加强联系,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争取解决涉及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领域的瓶颈问题及最需要的关键技术难题。
4、科技队伍与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在科研项目立项时要重视科技查新和查重工作。现代的科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以便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寻求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产生创新的思维。
(二)坚持“以人为本”,明确科研导向
1、紧跟市场需求,瞄准实际需求立项。高校必须明确科技要与经济结合,必须明确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实践证明,只有瞄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大题目,才能出大成果,如北大方正汉字激光排版技术、中南大学的飞机刹车片等等。有条件的高校要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如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或各类研发中心等。应用开发类科技选题必须符合市场导向,应该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经费来源应由现在的政府支持为主、企业投入为辅逐步转为企业投入为主。
2、机制创新,改变高校科技的评价标准。对科技成果与个人业绩的评价要以产学研的贡献为依据,以成果转化后产生的效益为依据。要提倡高

水平大学、重点学科、科研领军人物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高水平教授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有地位,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有声音,在国际权威期刊上有文章,当编委。好教授应该能够培养出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3、整合高校科技资源。科技队伍与科技资源的整合,是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从经验来看,高校取得的一些份量大的成果如大型集装箱检测、数控机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等,都是科研群体经过多年合作研究所取得的。因此要改变高校中普遍存在的“论文多但水平低,成果多但能转化的少”的现象,高校科技资源整合工作是关键。
总之,要实现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大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人才培养中,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战略,带动整个教师和学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在学校建设中造就人才,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另一方面要进行制度创新,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
2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管理学类 >人力资源 > 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摘要: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容易受制于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刻不容缓。

关键词: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对策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人才主要有四大特征,即结构多样性、素质创新性、思维战略性和管理开放性。

一、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我国现行的培养模式从思维的

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人来说是当务之急。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的大胆而合理地怀疑意识、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意识及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意识。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三个层次的培养。
3、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培养人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力的培养应落实在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拓宽知识面两个方面。
(二)优化教学过程
1、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给学员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培养创新能力,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是现今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杨振宁先生根据中西文化系统的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指出,中国传统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肃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的教学方法重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是一种“体会式”的教学法,其优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易于较快进入科学发展前沿,但基础不够扎实。因此,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采用双向教学法,提倡课堂讨论,开设研究型、计算型实验,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法。
2、转变考试观念。考试作为测试人的素质差异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作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着具体责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学员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考试的内容应与之相适应,从考核知识的记忆、定向理解、运用,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的能力和创

新的能力,这会促使原有考试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协调,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的考试体系。
3、加强课堂讨论。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员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争论,正是引导他们展现健康的竞争欲和表现欲的极好机会。
4、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际经验,体验社会。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员形象思维能力。让学员学好抽象理论的同时,重视实践环节训练。积极建立创新基地,为学员提供创新的机会,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培养学员创造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加设计性、创新性试验内容。
5、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从管理角度而言,宽松的环境应建立在目标管理基础之上。现行的过程管理不宜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完全弹性学分制,进行目标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学员内在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依托高校科研优势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曾指出,高校科研要形成优势,形成特色,必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集中力量需要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开展联合攻关。为此整合科技资源与队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努力创造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发挥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当前重中之重。
(一)科研促教学,需解决的问题
1、转变观念问题。要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坚持“以人为本”。科研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科研要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服务。
2、科研思维与方式问题。高校是科研人员汇集最多的地方,相对而言对国家的贡献也较大,但重复研究、跟踪研究多,高校内部的学科整合及资源、成果共享很难,小课题、小项目很多,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少,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或成果很少。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来讲,更重要的是集成创新。高校应自觉地将本校具有学科优势与特色的相关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大胆的集成与创新,并进行深入开发研究,争取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
3、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方针就是重视科学研究,重视科技与经济结合,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高校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立项与选题时,要充

分考虑市场需求,主动与产业界加强联系,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争取解决涉及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领域的瓶颈问题及最需要的关键技术难题。
4、科技队伍与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在科研项目立项时要重视科技查新和查重工作。现代的科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以便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寻求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产生创新的思维。
(二)坚持“以人为本”,明确科研导向
1、紧跟市场需求,瞄准实际需求立项。高校必须明确科技要与经济结合,必须明确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实践证明,只有瞄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大题目,才能出大成果,如北大方正汉字激光排版技术、中南大学的飞机刹车片等等。有条件的高校要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如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或各类研发中心等。应用开发类科技选题必须符合市场导向,应该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经费来源应由现在的政府支持为主、企业投入为辅逐步转为企业投入为主。
2、机制创新,改变高校科技的评价标准。对科技成果与个人业绩的评价要以产学研的贡献为依据,以成果转化后产生的效益为依据。要提倡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科研领军人物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高水平教授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有地位,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有声音,在国际权威期刊上有文章,当编委。好教授应该能够培养出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3、整合高校科技资源。科技队伍与科技资源的整合,是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从经验来看,高校取得的一些份量大的成果如大型集装箱检测、数控机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等,都是科研群体经过多年合作研究所取得的。因此要改变高校中普遍存在的“论文多但水平低,成果多但能转化的少”的现象,高校科技资源整合工作是关键。
总之,要实现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大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人才培养中,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战略,带动整个教师和学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在学校建设中造就人才,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另一方面要进行制度创新,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组织形式以及评价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机制。通过大量考察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第五,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同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管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积极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的意见,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我们就能够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3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思考


调查结果深刻的反应出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可是当他们面对不完善的外界条件时,往往不能坚持自己的创新理念而放弃。这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调查中显示出的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诸多问题,我们从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三个角度进行了思考。

(一)大学生本身

虽然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需要具备良好的

外界条件的,但大学生自身必须善于利用这些外部条件,积极主动的锻炼及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

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还应该尽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学习对将来有用的知识,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等。大学时代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相互连接起来,迁移到未来实际的工作中去。

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许多国外的高等学府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了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机制使得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自天津工业大学成立“义缘”这一社团组织以来,开展了许多社团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实现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开展校园内创业活动。比如建立校园影视中心,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定期播放国内外优秀的影片,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节省了去电影院花费的时间、金钱,又创造了一定的收入。“义缘”还广泛联系企业在校园内招收员工、临时工,开展各类产品介绍会和促销活动,帮助这些企业扩大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打开市场等。

(二)高校方面

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从教师队伍和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1.学校重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着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纳入考核标准,是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记载方法。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些学校甚至明确规定修满创新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在创新学分的激励下,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2.教师变灌输为引导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引导和被引导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筛选有用的知识,构建知识的框架、分析知识的正确性,学习并运用知识。这是一项“穿针引线”的工作,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所要传授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敢于质疑的品质,使学生乐于独立思考,

发现自己的想法。

3.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课外创新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高校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活动小组,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国内开展的学术讨论大会和竞赛等;另一方面,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竞赛,促使各类顶尖人才脱颖而出。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校方可开展案例设计竞赛、电子模拟炒股、商务模拟谈判、创业设计大赛等有益的课外活动。通过竞赛类的项目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学习如何运用各种软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以及实际商业活动中的各种惯例、规则、技巧等,甚至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同外界接触、建立起广泛人脉的广阔舞台。

我院举办的国际贸易大赛就十分的成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攫取变成了自觉自愿的行为,展现自我的欲望使得学生不断地寻求有新意的点子来突出自己,理论和实践就会擦出创新的火花。

4.提供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与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专业研究机构等与高校的合作不断加强,这种强调在广阔的社会环境里进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方法也已被逐步接受。学生参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项目研究、到院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习、到公司企业参观学习等,不仅可以辅助课内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协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态度作风、人际交往能力,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5.建立创新基金

许多学生都曾经历过有了新点子、新创意,却因为资金有限,个人力量单薄无法完成全部工作,缺乏引导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收入,高校应建立创新基金,给予学生资金上的支持,使他们有能力从事与创意相关的活动、购买必要的资料设备等。同时组织社团,不仅可以使学生以小团体的形式合作,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想法,还为学生们的交流提供了场所。更重要的是,创新基金不能只来源于学校有限的经费,而是要学生们自己去争取。当有了较为成熟并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创意时,社团成员可以与企业沟通,由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来完成这一项目。这不仅缓解了高校的资金压力,更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丰富了高校可利用的资源。

(三)社会方面

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对教育的支持程度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成员的创新素质水平

,因此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1.加大对创新型教育的投入

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无论是先进教学实验设备的添置、项目课题的研究经费还是各类竞赛、创新活动开支都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否则高校是难为无米之炊的。
政府还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类创新竞赛,奖励新发明、新创造。建立良好的科研、发明的创新氛围和用各种激励方式掀起全民创新的风气。

2.引导高校进行创新

许多高校存在研究盲目,产学研脱钩的现象。我国科研成果不少,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高校间研究缺乏交流,导致科研成果重复研究多浪费了许多的资源;而高校研究与企业也缺乏沟通,不了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企业不需要,自然就吸引不到资金的投入,最终导致研究更难。

要促进产学研结合,除要求高校与企业建立捆绑结盟制度之外,政府还应当建立战略上的引导。使高校多从事研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的项目。

3.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

国内已经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少高校还是安于现状,不肯做出改革,甚至挪用国家的科研经费大建校园,进行没有实质意义的攀比。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部分原因是国家的监管力度不足。政府应严格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并定期从学校科研成果、各类比赛获奖情况、硬件软件设施情况、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来考察学校的推进创新工作。


4.鼓励大学生创业

首先可以,降低创业门槛。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资金,政府应该在这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其次,简化大学生创业的手续,提供一定帮助。许多大学生由于创业需要的复杂程序而止步,我们认为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社会上的其他人,政府都应该简化手续,缩短办理一些必要证明的周期,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在办理执照等复杂流程中提供帮助。为大学生创业开通一条绿色通道。再次,可以建立创业园,将有共同理想的大学生集合在一起,将他们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引导他们利用自身的、外部的优势条件去发展,甚至形成产业集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