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_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五)、名词解释1.结构体系转换:指在施工过程中,在某一施工程序完成后,桥梁结构的受力体系发生了变化,如由简支体系转换为悬臂体系或连续体系等,折中变换过程称为体系转换。
2.钢桥制作的号料:利用样板、样条在钢材上把钢桥板件的切割线画出称为号料。
3.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搭接工艺组合:指对整个单位工程的工期虽然有一定影响,但是不起决定性作用的工艺组合,能够和主要工艺组合彼此平行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搭接进行的工艺组合。
4.长线预制:在预制厂或施工现场按桥梁底缘曲线制成的固定底座上安装模板进行块件预制的方法称为长线预制。
5. 施工网络计划: 以加注工序作业持续时间的箭杆和节点组成的网络图来表示施工进度计划。
6.明挖扩大基础:明挖扩大基础术语直接基础,是将基础底板设在直接承载的地基上,来自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基础直接传递给承载地基。
7.转体施工法: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或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构本身围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龙成桥。
8.后张法:按照设计图中位置布设制孔器预留孔道,当完成混凝土养护拆模后,按照设计图中规定混凝土强度,将制备好的预应力筋穿入孔道完成张拉,由于它是在完成混凝土构件的制作之后再施加预应力,故称为后张法。
9.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部署,施工进度及资源调配计划,施工运输组织计划,施工现场规划与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图设计,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等。
10.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施工企业按预定生产目标创造的直接生产成果,包括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两大类。
11.悬臂施工法:指梁部施工从桥中间墩开始,按对称方式逐步接长,悬出梁段直至合龙的施工方法。
12.挖孔灌注桩:用人工和适当的小型爆破,配合简单机具挖掘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成桩,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土层或岩层。
13.逐孔施工法:从桥梁一端开始,采用一套施工设备或一、二孔施工支架逐孔施工,周期循环,直到全部完成。
材料制备与加工
、八、•刖言材料制备与加工(液态成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惊知1)材料制备铸造材料的熔炼(化),处理等。
2)材料加工铸造方法、工艺、铸型、设备等。
1、材料制备1)铸铁普通灰口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特种铸铁等。
2)铸钢普通碳钢、低合金钢、特殊用钢等。
3)铸造有色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
材料的熔炼铸铁的熔炼铸钢的熔炼有色合金的熔炼熔炼设备铸铁——冲天炉,中频感应电炉等。
铸钢——电弧炉,中频感应电炉等。
有色合金——燃气、燃油炉,电阻炉,感应炉等。
熔炼工艺材料准备加料顺序熔炼温度化学成分处理工艺等液态合金的处理铸铁——孕育处理、球化处理、蠕化处理。
铸钢——净化处理。
有色合金——精炼处理、变质处理等。
2电磁泵低压铸造技术电磁泵系统是将电磁作用力直接作用于液态金属,驱动其定向移动,具有传输平稳、加压规范连续精确可调、炉体不需密封、生产过程稳定可靠等特点。
2. 1电磁泵低压铸造技术原理与过程电磁泵的工作参数是电磁铁磁隙间的磁感应强度和流过液态金属的电流密度。
它们与电磁泵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压头间存在如下关系:式中:厶p ――液态金属经过磁场作用区(长度为)后压强的增加量(即泵产生的理想压头)(N/m2);j ------- 在金属液中垂直于磁感应强度方向和金属液体流动方向上的电流密度(A/m2);B ----- 垂直于电流方向和金属液流动方向上的磁感应强度(T);L --------- 处于磁隙间的升液方向上的金属液体长度(m);2. 2电磁泵低压铸造工艺措施及参数选择1)铸型工艺参数的选择2)凝固方式的选择3)浇冒系统的选择2.3 浇注工艺参数的确定 低压铸造的浇注过程一般包括升液、充 型、结壳、增压、保压结晶、卸压等几个阶段。
加在密封坩埚内金属镁合金触变注射成形技术 近年来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的 公司相4)铸型的排气充型模拟预测卷气、卷渣、冷隔等缺凝固过程模拟 -------- *•预测缩孔缩松 后处理设定初始条件及边界继成功开发出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注射成形机,其中主要有美国的Thixomat公司,日本的JSW公司等。
纺织行业中的化学纤维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原料选择:根据产 品的性能要求、生 产工艺、成本等因 素选择合适的原料
原料处理:对原料 进行清洗、漂白、 脱脂、染色等处理, 以提高原料的质量 和性能
01
02
03
04
原料的纯度:要求原料的 纯度较高,以避免杂质对
纤维性能的影响
原料的可纺性:要求原料 具有良好的可纺性,能够
顺利地纺制成纤维
原料的稳定性:要求原料 在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 稳定性,不易发生化学反
合改性等
改性效果:改善纤 维的性能,提高其
应用范围和价值
新型化学纤维制备 技术
纺丝工艺:湿法 纺丝、干法纺丝、
熔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丝等
拉伸技术:高温 拉伸、低温拉伸、
超拉伸等
溶剂选择:根据 纤维性质选择合
适的溶剂
纤维结构控制: 通过改变纺丝工 艺和拉伸技术来 控制纤维的结构
和性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化学纤维材料制备工 艺研究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化学纤维材料制备 工艺概述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纺丝工艺及设备
纤维的后处理
新型化学纤维制备 技术
添加章节标题
化学纤维材料制备 工艺概述
定义:化学纤维材料是通过化学 方法制成的纤维材料,具有高强 度、高弹性、耐腐蚀等优良性能。
分类:化学纤维材料可以分为合 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两大类。
染色方法:直 接染料、活性 染料、还原染 料等
染色工艺:高 温高压染色、 常温常压染色 等
整理工艺:抗 皱整理、防水 整理、阻燃整 理等
环保要求:低 能耗、低污染、 可回收等
01
02
材料科学专业优质课材料力学与材料制备工艺
材料科学专业优质课材料力学与材料制备工艺材料科学专业优质课:材料力学与材料制备工艺材料科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材料结构、性能以及应用的学科领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工程、医学和电子等。
在这个专业中,材料力学与材料制备工艺是两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本文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内容不局限于课程教材的形式,而是从材料科学专业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内部结构与力学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材料受力时的变形和破坏机理。
在材料科学专业中,学生需要学习材料的力学性质,了解各种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
1.1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是材料力学的基础,它研究材料受力时的弹性变形和恢复性质。
学生在课程中会学习到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例如胡克定律。
此外,还会涉及到材料的横向收缩、剪切和扭转等性质。
1.2 塑性力学塑性力学是研究材料的不可逆变形和残余应力行为的学科,它用于描述材料在超过弹性极限后出现的塑性变形。
学生会学习到塑性变形的本质以及相关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塑性体变形的各种机制。
1.3 断裂力学断裂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破坏的学科。
学生会学习到材料的断裂行为,例如断裂的方式、应力集中和裂纹扩展等。
此外,还会了解到断裂韧性和脆性等材料特性。
二、材料制备工艺材料制备工艺是指将材料从原始状态转化为特定形态和性能的过程。
它包括了材料的合成、加工和表征等多个环节,是材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1 材料合成材料合成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方式将不同元素或化合物组合成所需的材料。
学生在课程中会学习到各种材料的合成方法,例如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和电化学沉积等。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能和结构的材料。
2.2 材料加工材料加工是指将材料经过机械、热处理等手段改变其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学生会学习到各种材料的加工方法,例如铸造、淬火和热处理等。
通过学习这些加工方法,学生可以掌握制备高质量材料的技巧。
药剂学名词解释
1等量递增法:先用最大的组分饱和混合容器后,倾出然后取最小的组分加入等体积量大的组分混合,再加入与此混合物等量的最大组分混均。
如此倍量增加量大的组分直至全部均匀。
2倍散:在特殊药品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样稀释剂制成稀释散。
3共熔现象: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径混合后产生熔点降低而出现湿润或液化的现象4溶出度: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5透皮促进剂:那些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降低皮肤的屏障,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6微囊: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做囊心物包封成的微小胶囊。
7相变温度:当温度升高时,将液体双分子层中疏水链从有序排序变为无序排列,使脂质体的双分子层厚度减小,膜的流动性增加,由胶晶态变为液晶态这种变态温度称相变温度8缓释制剂: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需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9控制制剂: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的显著增加患者的顺立性10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述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物疗效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11药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用数学的方法描述这些过程以及机体因素或其他物质对这些过程的影响的学科12生物利用度:药物或制剂被吸收后,主药到达大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
1、片剂的辅料及其作用①稀释剂与吸收剂,稀释剂指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各体积,以利于片剂成型或分剂量的辅料;吸收剂:含有一定比例的挥发油或其他液体成分需加入附加剂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他成分压片。
②润湿剂与粘合剂:润湿剂本身无粘性,但能活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利于制粒的液体;粘合剂:可对无粘性或粘性不足的原料和辅料给予粘性的液体或固体物质,以便使原料和辅料粘合制成颗粒。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材料组成,以互补和协作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它是一种现代的、高性能的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太空、军事、汽车、航空、船舶、建筑和体育器材等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一、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复合材料的制备首先要遵循“材料设计”的原则,也就是根据所需的性能和用途,选取合适的材料,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
选取材料时要考虑它们的成本、可用性、加工性、耐用性、强度、韧性、密度、热性能、电性能、振动等特性。
二、预制备处理预制备处理是指在复合材料制备前,对原材料进行处理。
这些处理旨在改善材料的性能,并准备加工之用。
下面是一些常规的预制备处理方法:1. 纤维的表面处理:纤维的表面处理可以使其更具有附着力、耐水性和化学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化学处理、表面改性、表面覆盖、氧化、电化学方法和等离子体处理等方式实现。
2. 树脂的过滤:在树脂的制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颗粒物和杂质。
这些颗粒物和杂质会影响树脂的成型性能和强度。
因此,要在树脂制备前对其进行过滤和去除杂质。
三、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主要有手工层压、自动层压、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
这些成型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制备要求和加工成本等因素。
1. 手工层压:手工层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成型方法,在制备中使用的是手工制造的“模具”。
首先将纤维和树脂混合成浆状,均匀涂在模具表面。
然后将纤维放在树脂浆上,并依次加上更多的纤维和树脂,直到形成完整的复合材料。
2. 自动层压:自动层压是一种全自动化的制备方法,其原理是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层压设备由成型模块和控制系统组成。
在制备过程中,将预处理的纤维或预浸树脂制成所需的形状,并放入模具中,再加上压板和电热片。
控制系统会自动将温度和压力调整到适当的值,以制备出所需的复合材料。
3. 注塑成型:注塑成型主要用于制备高强度、高密度和复杂形状的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一、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 热压法:热压法是一种常用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首先将陶瓷粉末与增强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放入模具中,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热压,使得陶瓷粉末和增强相充分结合,最终得到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品。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型方法。
首先将陶瓷前驱体(如硅酸酯、铝酸盐等)与增强相混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溶胶,然后通过凝胶化过程使得溶胶形成凝胶,最终通过热处理制备出陶瓷基复合材料。
3. 拉伸成型法:拉伸成型法是一种制备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首先将陶瓷粉末与增强相混合,然后通过拉伸成型设备将混合物进行拉伸成型,最终得到纤维增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
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 原料选择:在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时,需要选择优质的陶瓷粉末和增强相。
陶瓷粉末的选择应考虑其颗粒大小、形状和化学成分,而增强相的选择应考虑其强度、刚度和耐热性能。
2. 混合均匀:在制备过程中,陶瓷粉末和增强相需要进行混合均匀,以确保最终制品的性能稳定。
3. 成型工艺: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成型工艺也有所不同。
在热压法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在溶胶-凝胶法中,需要控制好溶胶和凝胶的形成过程;在拉伸成型法中,需要控制好拉伸成型设备的参数。
4. 烧结工艺:烧结是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重要工艺环节,通过烧结可以使得材料颗粒之间结合更加紧密,提高材料的密度和强度。
5. 表面处理:在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最后一道工艺中,可以对制品进行表面处理,如抛光、涂层等,以提高制品的表面质量和外观。
材料制备技术范文
材料制备技术范文材料制备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和方法,将原材料转化为所需的最终产品。
在材料制备技术中,常见的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而满足了各种领域对材料性能和功能的不同需求。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几种主要的材料制备技术。
首先,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是最常见和重要的。
熔炼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通过将金属原料加热熔化,然后再冷却成型,最终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材料。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制备技术是粉末冶金。
在粉末冶金中,金属原料首先被粉碎成粉末,然后通过加压和热处理,使粉末颗粒之间发生冶金结合,最终形成金属制品。
其次,陶瓷材料的制备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烧结是一种常见的陶瓷材料制备技术,通过将陶瓷粉末加热到接近其熔点的温度,使粉末颗粒之间发生结合,最终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此外,还有一种常用的陶瓷材料制备技术是溶胶-凝胶法。
在溶胶-凝胶法中,先将金属盐或有机金属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胶体溶液,然后通过凝胶化和热处理,使溶胶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另外,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组合而成,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特性,从而获得更优越的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包括层压法、注塑法和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层压法是将预浸料(通常是纤维增强材料)与树脂层间层叠,然后通过热压或热固化等方法,使其结合成型。
注塑法是将熔融的塑料注入到具有空隙的模具中,然后使其冷却凝固,最终得到所需形状的复合材料制品。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是将陶瓷基体与纤维增强材料结合,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最后,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主要包括聚合法、共混法和交联法。
聚合法是通过引发剂诱导单体分子之间的共价键结合,从而形成高分子链的方法。
共混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高分子材料溶化在一起,通过混合和加工工艺,使其形成共存和相容的混合物。
金属材料制备工艺与测试实训室清单
金属材料制备工艺与测试实训室清单金属材料制备工艺与测试实训室清单一、金属熔炼设备1.熔炼炉:用于金属材料的熔炼、合金化及浇注。
2.熔炼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器、液位控制器等,确保熔炼过程中的温度和液位控制。
3.坩埚和模具:用于金属材料的熔炼和浇注。
4.除气设备:去除金属熔体中的气体和杂质。
5.浇注设备:包括浇注勺、流槽等,确保金属熔体顺利流入模具。
二、金属材料制备设备1.轧机:用于金属材料的轧制和塑性变形。
2.锻造设备:包括锻造液压机、锻造水压机等,用于金属材料的锻造和塑性变形。
3.挤压机:用于金属材料的挤压成型。
4.拉拔机:用于金属材料的拉拔成型。
5.热处理设备:用于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包括淬火、回火、退火等。
三、金相制备设备1.金相研磨机:用于金属材料的研磨和抛光。
2.金相显微镜:用于观察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
3.图像分析系统:对金相显微镜下的组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四、材料性能测试设备1.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仪:用于测试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学性能。
2.硬度计:用于测试金属材料的硬度。
3.冲击试验机:用于测试金属材料的冲击韧性。
4.X射线衍射仪:用于分析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5.热分析仪:用于研究金属材料的热学性能,如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
6.能谱分析仪:用于分析金属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
7.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观察金属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组织结构。
8.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用于分析金属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状态。
9.霍尔效应测试系统:用于测试金属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等电学性能。
10.热重分析仪(TGA):用于研究金属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11.差热分析仪(DSC):用于研究金属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碳素工艺与设备
碳素工艺与设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碳素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制造技术,主要以碳素为原材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制作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产品。
碳素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化工等领域。
在碳素工艺中,设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
碳素工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最早的碳素制品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人们发现将木炭放入封闭的容器中烧烤可以得到一种坚硬而精密的产品,后来这种产品被称为“碳素”。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碳素工艺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碳素工艺的主要原材料是碳素,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包括石墨、碳纤维、碳化硅等。
碳纤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碳素材料,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优良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轻质高强材料。
碳素工艺中的设备主要包括碳化设备、碳化炉、碳素加工设备等。
碳化设备是将原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发生碳化反应而得到碳素产品的设备。
碳化炉主要用于石墨、碳化硅等原材料的高温烧结,使其得到高纯度、均匀性好的碳素产品。
碳素加工设备主要用于对碳素材料进行切割、成型、表面处理等工艺,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碳素工艺中,更为先进的加工设备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现精密加工,提高加工效率、确保产品质量。
数控设备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生产,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除了加工设备,碳素工艺中还需要其他辅助设备来完成生产过程,例如燃烧器、加热炉、气体净化设备等。
燃烧器主要用于提供加热能源,确保原材料能够正常热解反应。
加热炉主要用于烧结碳化硅等原材料,使其得到高质量的碳素产品。
气体净化设备主要用于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保护环境、确保生产安全。
在碳素工艺中,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工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材料制备加工)
FZU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金属名词解释1.炉外精炼:指对氧气转炉、电弧炉生产的钢液进行处理,使钢水稳定温度、进行成分微调(CAS)、降低其中的H、O、N和夹杂,或使夹杂物变性,提高钢质量的一种高新技术。
2.沉淀脱氧:将脱氧剂直接加入到钢液中,直接与钢液的氧化亚铁反应进行脱氧。
3.扩散脱氧是将脱氧剂加入炉渣中,使脱氧剂和炉渣中的氧化亚铁反应。
4.直接还原铁:将铁矿石在固态还原成海绵铁,即为直接还原,所得产品称为直接还原铁。
5.钢锭的液芯轧制:轧制过程在钢锭凝固尚未完全结束,芯部仍处于液态的条件下进行。
6.熔融还原:用铁矿石和普通烟煤为原料,经竖式还原炉得到海绵铁,再经熔融汽化炉得到铁水的炼铁方法。
7.连续铸造:钢水连续浇入水冷的结晶器中,并沿着结晶器周边迅速形成凝固层,用机械的方法从结晶器下方拉出,又经二次喷水冷却,在结晶器外凝固。
8熔模铸造(精密铸造):指用易熔性材料制作模样,在模样上包覆多层耐火材料,经酸化、干燥制成壳,然后熔失模样再将空心壳高温焙烧后,浇注合金液于其中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9.金属型铸造:指用自由浇注的方法将熔融金属浇入由铸铁或钢制造的铸型中而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10.压力铸造:液态或半液态金属浇入压铸机压室,使它在高压和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11.实型铸造:用泡沫聚苯乙烯塑料模代替木模或金属模,在其上涂一层涂料,干燥后造型,造型后不取出模样而直接浇注金属液,在金属液作用下模样汽化消失,金属液取代了模样,冷却凝固后即可获得铸件的方法。
12.离心铸造:将金属液浇注入离心铸造机的旋转铸型中,使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充填型腔并凝固成型的方法。
13.铝的吸附精炼:指在熔体中加入吸附剂(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精炼剂等),与熔体中的气体和固态夹杂物发生物理化学的、物理或机械的作用,达到除气、除渣的方法。
14.吸附精炼的方法:吹气精炼、氯盐精炼、熔剂精炼、熔体过滤(包括陶瓷管过滤和氧化铝球过滤,滤掉夹杂物)(1)吹气精炼:吹气精炼是指向熔体中不断吹入气泡,在气泡上浮过程中将氧化物夹杂和氢带出液面的一种精炼方法。
制备工艺与生产工艺
制备工艺与生产工艺
制备工艺和生产工艺是指将原始材料或组件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
制备工艺是指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以确保产品能够在设计要求下成功制造出来。
生产工艺则是指在制备过程中具体实施制备工艺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技术。
制备工艺和生产工艺的设计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要求分析:对产品的性能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制备和生产过程中需要满足的要求。
2. 原材料选择和准备:选择适应产品要求的原材料,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切割、破碎等。
3. 工艺流程规划:确定产品的生产线或工艺流程,并确定每个工序的具体步骤和顺序。
这包括原材料装载、加工、组装、检验、包装等各个环节。
4. 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设置: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并进行调试和设置,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制备和生产工艺的需求。
5. 工艺参数的确定:针对每个工序,确定关键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以确保产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6. 质量控制措施:建立和实施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料
检验、工序检验、成品检验等,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
7. 工艺改进和优化: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收集和分析产品和生产数据,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制备工艺和生产工艺的设计和实施中,需要综合考虑产品要求、原材料特性、设备能力和生产效率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工艺,以确保产品能够保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材料工艺与设备范文
材料工艺与设备范文材料工艺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制造过程,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
通过合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实现对原材料的加工和改造,以达到产品所需的性能要求和外观要求。
材料工艺的发展对于现代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对产能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合理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材料工艺和设备,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材料工艺的分类材料工艺可以分为原材料处理、加工工艺和成型工艺三个阶段。
原材料处理是指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表面的污染物和杂质,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常用的原材料处理方法包括清洗、研磨、酸洗等。
加工工艺是指将经过预处理的原材料进行切割、焊接、冲压、旋压等加工操作,以实现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加工工艺的选择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质来确定。
成型工艺是指将经过加工的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成型方法,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铸造、锻造、挤压、注塑等。
成型工艺的选择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原材料的特性来确定。
材料工艺的设备材料工艺的设备是指用于实施材料加工和转化的各种机械装置和工具。
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和产品要求,适用的设备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材料工艺设备包括切割机、研磨机、冲压机、焊接机、注塑机等。
这些设备根据工艺的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操作和加工过程。
例如,切割机可以将原材料按照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切割;研磨机可以对原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提高产品的平滑度和光洁度;冲压机可以将原材料通过压力和模具进行成型,实现复杂的形状和结构;焊接机可以将不同部件进行连接,形成整体产品;注塑机可以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形成具有预定形状的产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材料工艺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出现了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自动焊接机等先进的设备,大大提高了加工和制造的精度和效率。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和低碳的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材料合成与制备考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共沉淀法沉淀法通常是在溶液状态下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混合,在混合液中加人适当的沉淀剂制备前驱体沉淀物,再将沉淀物进行干燥或锻烧,从而制得相应的粉体颗粒。
共沉淀法是指在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阳离子,它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经沉淀反应后,可得到各种成分的均一的沉淀,它是制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超细粉体的重要方法。
2水热合成法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在一定温度(100~1000℃)和压力(1~100MPa)条件下,利用水溶液中物质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合成。
在亚临界和超临界水热条件下,由于反应处于分子水平,反应性提高,因而水热反应可以替代某些高温固相反应。
又由于水热反应的均相成核及非均相成核机理与固相反应的扩散机制不同,因而可以创造出其它方法无法制备的新化合物和新材料。
它的优点:所的产物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3化学气相沉积气相沉积:利用气态或蒸气态的物质在气相或气固界面上反应生成固态沉积物的一类技术1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简称PVD):物理气相沉积是通过蒸发,电离或溅射等过程,产生金属粒子并与反应气体反应形成化合物沉积在工件表面。
物理气象沉积方法有真空镀,真空溅射和离子镀三种,目前应用较广的是离子镀。
如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镀等“物理气相沉积” 通常指满足下面三个步骤的一类薄膜生长技术:A所生长的材料以物理的方式由固体转化为气体B生长材料的蒸汽经过一个低压区域到达衬底C蒸汽在衬底表明上凝结,形成薄膜2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
它本质上属于原子范畴的气态传质过程。
(一种或数种反应气体在热、激光、等离子体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析出超微粉的方法)。
4 Ostwald RipeningOstwald ripening是一种材料生长的机理,简单点说就是材料从分子阶段开始,首先形成一定尺寸的晶核,然后所有的分子都依附于晶核生长,这个阶段不会再形成新的晶核了,只是晶核生长的越来越大,就是“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的成核长大。
科学与技术材料名词解释汇总
科学与技术材料名词解释汇总
以下是一些科学与技术材料方面的名词解释:
1. 材料:用于制造有用物体的物质。
2.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是一种材料。
3. 合金:由两种或更多的金属通过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4. 陶瓷材料:由粘土、石英、长石等天然矿物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制备成坏料,成型,并经高温烧制而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5.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例如塑料、纤维和橡胶。
6.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其基本单元在纳米尺度(1-100纳米)范围内。
7. 生物材料:用于替换、修复或增强人体部分功能的材料,例如人造关节、牙齿和骨头。
8. 3D打印:一种通过逐层添加材料来制造物体的技术。
9. 表面工程:通过改变材料的表面的性质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的技术。
10. 增材制造:一种通过逐层添加材料来制造物体的技术,也称为3D 打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科学与技术材料方面的名词解释,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科技类书籍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材料合成技术部分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1.胶体(Colloid):胶体是一种分散相粒径很小的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短程作用力。
2.溶胶:溶胶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
分散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颗粒,分散粒子的尺寸为lnm-100nm,这些固体颗粒一般由10"3个-10"9个原子组成。
3.凝胶(Gel):凝胶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络骨架,骨架孔隙中充满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含量很低,一般为1%-3%O4.多孔材料:是山形成材料本身基本构架的连续固相和形成孔隙的流体所组成。
5.水热法: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将反应体系加热至临界温度(或接近临界温度),在反应体系中产生高压环境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
6.溶剂热法:将水热法中的水换成有机溶剂或非水溶媒(如有机胺、醇、氨、四氯化碳或苯等),采用类似于水热法的原理,以制备在水溶液中无法长成、易氧化、易水解或对水敬感的材料。
7.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及压力都处于临界温度或临界压力之上的流体。
在临界状态下,物质有近于液体的溶解特性以及气体的传递特性。
8.微波水热合成:微波加热是一种内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无温度梯度,无滞后效应等特点。
微波对化学反应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但有一个方面是反应物分子吸收了微波能量,提高了分子运动速度,致使分子运动杂乱无章,导致燔的增加, 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9.超电位:实际开始分解的电压往往要比理论分解电压大一些,两者之差称之为超电压。
10.阳极效应:在某些熔盐点解过程中,端电压急剧升高,电流则强烈下降,同时, 电解质与电极之间呈现润湿不良现象,电解质好像被一层气体膜隔开似的,电极周围还出现细微火花放电的光圈。
11.电位序:各元素按照它们的标准电极电位数值的大小排列出来的顺序。
等静压石墨原料工艺与设备浅说
等静压石墨原料工艺与设备浅说引言等静压石墨是一种重要的石墨材料,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化工等行业。
本文将对等静压石墨的原料工艺与设备进行浅析,为读者提供基本的了解和参考。
等静压石墨的制备工艺等静压石墨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混料、压制和烧结等步骤。
原料选择原料的选择对等静压石墨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选用高纯度的天然石墨粉作为主要原料,同时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粘结剂和增强剂等辅助材料。
混料将选好的石墨粉、粘结剂和增强剂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以保证材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压制混合好的原料经过压制工艺,将其压制成一定形状的石墨坯体。
压制工艺通常包括两个步骤:粗压和精压。
粗压的目的是将原料均匀地填充到模具中,而精压则是对石墨坯体进行高压压制,以提高其密度和强度。
烧结压制成型的石墨坯体经过烧结工艺,使其在高温下结合成完全致密的石墨材料。
烧结工艺通常包括热处理和冷却两个阶段。
在热处理阶段,石墨坯体经过一定时间和温度的加热,使粘结剂燃烧脱去,形成孔隙结构;而在冷却阶段,通过控制温度的降低速度使石墨坯体逐渐冷却下来。
等静压石墨的制备设备等静压石墨的制备设备主要包括混料机、压机和烧结炉等。
混料机混料机是用于将石墨粉、粘结剂和增强剂等原料进行混合的设备。
常用的混料机有搅拌机、搅拌缸和滚筒式混合机等。
压机压机是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压制成型的设备。
常用的压机有液压机和机械压机。
液压机具有压力均匀、压制强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而机械压机则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实验室研究。
烧结炉烧结炉是用于石墨坯体热处理和冷却的设备。
常用的烧结炉有电炉和气氛炉等。
电炉具有温度控制精确、加热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批量生产;而气氛炉则适用于特殊材料的烧结,可以控制炉内气氛以实现特定的烧结效果。
总结等静压石墨是一种重要的石墨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制备工艺包括原料选择、混料、压制和烧结等步骤,而制备设备则包括混料机、压机和烧结炉等。
药剂学判断题名词解释
是非判断题是非题1.二甲基硅油可用作眼膏基质(X)2.进入活性表皮的药物无吸收过程,但活性表皮能降解通过皮肤的药物,使药物到达体循环前经受“首过效应” (X)3.非牛顿流体的切变应力和切变速率成正比例关系,粘度为一常数,流变曲线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X)4.浸渍法适用于贵重药或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的提取(X )5.栓剂塞入肛门2cm处时,吸收的药物有•半以上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T)6.糖浆剂可以用热压灭菌法灭菌()7.玻璃瓶中的药物可用紫外线火菌法火菌()8.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液(T )9.苯甲酸的防腐作用主要靠未解离的分子(T)10.以水溶性基质制得的软膏剂,由于不利于分泌物的排除,故不可用于湿润、糜烂创面(T)11 •渗漉不适用于剧毒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及贵重药材的提取()12.牛顿流体的切变应力和切变速率成止比例关系,粘度为•常数,流变曲线为•通过原点的直线(T)13.絮凝混悬液在药剂上被认为是物理稳定性不好的混悬液()14.苯甲酸的防腐作用主要靠解离的分子()15.栓剂塞入肛门2cm处时,吸收的药物有一半以上无法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16.糖浆剂可以用热压灭菌法灭菌()17.硬胶囊可以盛装药物的水溶液或稀醇溶液()以水溶性基质制得的软膏剂可用于湿润、糜烂创面()19.裂片是指片剂硬度不够,在包装、运输等过程屮岀现破碎、磨损或成粉末的现象()20.剂卅很人、药效剧烈、剂量需精确调肖的的药物,不宜制成口服缓释、控释制剂(T)判断名词解释答案是非题1 -5.X XXXV 6-10. XX V V V11-15.X VXXX 16-20.XXXX V1•固体粉末也可用为乳化剂,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可用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
(R)2.物碱盐类药物配伍。
(W )3.栓剂替代口服剂型治疗疾病可克服口服时可能产生的川肠道刺激,也可避免口服剂型可能仃的肝脏首过效应。
(R)4.作为抗氧剂,维生素C常用于偏酸性的水溶液中,而亚硫酸氢钠及亚硫酸钠常用于偏碱性的水溶液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建军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
名词解释(未收录各种成型工艺的定义)
材料工艺:材料的生产工艺就是把天然原料(包括人造原料)经过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变成工程上有用的原材料的工艺技术。
(将任何一种材料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称为材料工艺过程)
材料工艺过程:任何一种材料从原料→成品的整个过程。
材料设备?
材料: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材料工艺任务:通过改变和控制材料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把材料加工成人类社会所需的各种部件和成品。
材料的加工性能:即材料被加工的能力。
单晶材料液相法:直接从气体凝固或利用气相化学反应制备单晶体的方法
单晶材料固相法:在固态条件下,使异常晶粒不断长大吞并其他小晶粒而得到单晶的方法。
材料工艺性能:是指材料适应工艺而获得规定性能和外形的能力。
工艺性能的表征方法——相关法:将材料的工艺性能与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力学参量联系起来。
热工:就是指关于热(加热、保温和降温制度)的工程技术。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材料科学:就是研究有关材料的组成、结构与工艺流程对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影响。
水泥磨:水泥磨是指在水泥熟料中添加石膏(调节水泥的硬化时间和硬化强度)、混合料(火山灰、粉煤灰等)后进行混合均匀的简单球磨过程。
喷火口:是挡火墙与燃烧室上部窑墙之间的空间。
陶瓷(广义):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产品的通称。
陶瓷(狭义):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工艺过程制得的产品。
普通(传统)陶瓷:以粘土及其他天然矿物(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成型、焙烧等工艺过程而制得的制品。
特种(现代)陶瓷:采用高度精选的原料,具有能精确控制的化学组成,按照便于进行结构设计及控制制造的方法进行制造、加工的,具有特殊性能的陶瓷。
功能陶瓷:具有电、光、磁以及部分化学、生物功能的多晶无机固体材料-特种陶瓷。
离子晶体:以离子键结合的晶体。
金属氧化物晶体。
共价晶体:共价键结合的晶体。
玻璃相:玻璃相是陶瓷材料中原子不规则排列的组成部分,其结构类似于玻璃。
晶体相:陶瓷材料最主要的组成相; 其结构、形态、数量及分布决定了陶瓷材料的特性。
气相:坯体各成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所生成的空隙。
炻器:一种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制品
生产陶瓷的原料
粘土类原料:具有可塑性且粒度小于几微米的矿物,或粒度小于几微米的层状硅酸盐矿物。
石英: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结晶矿物可以统称为石英。
其中最纯的石英晶体统称为水晶。
粉碎:粉碎是指将大颗粒研磨或减小成小颗粒的过程。
筛分:将已经粉碎的物料,放在具有一定大小孔径的筛面上进行振动或摇动,使其分离为颗粒大小近似相等的若干部分。
造粒:将细碎后的陶瓷粉料制备成具有一定粒度(假颗粒)的坯料,使之使用于干压和半干压成型工艺,这个过程称为造粒。
坯料的陈腐:经过细磨后的坯料(可塑坯料、注浆坯料、干压坯料),陈放一段时间后可使水分均匀,性能提高,工艺上称为陈腐。
成型:成型是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体(生坯)的过程。
可塑成型:将可塑性的泥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可塑变形而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
注射成型(传统):利用多孔模型吸收注入其中的泥浆中的水分,在模壁上形成薄的泥层并具有模型赋予的形状,如真空注浆、离心注浆。
注射成型(广义):所有由具有一定液态流动性和悬浮性的浆料得到坯体的成型方法,如热压注、流延成形。
干燥过程:干燥过程即将物料中的水分(分子水)去除的过程。
烧成:将干燥好的坯体放到窑或炉内加热到高温进行煅烧,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预期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从而达到固定外形并获得所预期的性能的过程。
一次烧成:即瓷釉一次烧成
二次烧成:即先素烧后施釉
棕眼和桔釉:由于釉料熔化坯体气体释放不尽造成微细针孔;
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总称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科学,即根据理论力学的普遍原理,借助大量的实际资料,运用数学和实验方法来研究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一门科学
帕斯卡定律(Pascal law): 是流体(气体或液体)力学中,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毫无损失地传递至流体的各个部分和容器壁。
损失压头:单位体积的窑内热气体与窑外同体积冷空气具有的损失能差。
(单位体积的流体从一截面至另一截面流动时损失的总能量)
摩擦阻力:由于摩擦力造成的机械能损失。
局部阻力:由于受到某些障碍或干扰使流动方向改变造成的机械能损失。
料垛阻力:由于料垛或散料层造成的气体流动阻力损失。
其它阻力:由于气幕、燃料层、换热器管束、蓄热室格子砖等其它因素造成的气体流动阻力损失。
热流量(Q):单位时间内,经由面积F 所传递的热量。
热流密度(q) :在单位时间内,经由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导热:指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或不同物体的直接接触,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对流:流体的宏观运动从而使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互相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
对流换热:由于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转移
受迫运动换热--受外力(机械力)影响所发生的流体运动叫做受迫运动,此时所进行的热交换称为流体受迫运动换热。
自由运动换热--由于流体内部温度不同/冷热部分密度不同所引起的运动叫做自由运动,此时流体与壁面的热交换称为流体自由运动换热
辐射: 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播能量(热)的过程。
热辐射:因物体自身温度而发出的辐射能称为热辐射.
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流量Q,与温度梯度以及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积F成正比:
导热系数(热导率):表示物体内温度降度为1℃/m,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它标志物质的导热能力
牛顿冷却定律:对流换热的热流(Q/q)与流体和固体壁面之间的温度差成正比。
无限空间:,指的是空间尺寸比物体的尺寸大得多的空间,物体换热的结果不致引起空间流体温度的变化.
单色辐射率ελ(T):物体的单色辐射强度与同温度下黑体的单色辐射强度之比。
全辐射率ε(T):物体的全辐射强度与同温度下黑体的全辐射强度之比。
单色吸收率αλ(T):物体对投射辐射中某一特定波长辐射能的吸收百分数。
全吸收率α(T):物体对投射辐射中全波长范围辐射能的吸收百分数。
黑体、灰体、实际物体(自己补充)
角系数:一物体1表面投射到另一物体2表面的辐射能量与该物体表面总辐射能量的比值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过发出热量并能利用的可燃物质。
热值——1Kg或1Nm3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的温度下降到室温20 ℃时放出的热量。
高位热值:1Kg或1 Nm3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的温度下降到室温20 ℃,且燃烧产物中的水汽冷凝为0 ℃的水时放出的热量。
Q GW (kJ/Kg or Nm3)
低位热值:1Kg或1Nm3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的温度下降到室温20 ℃,且燃烧产物中的水汽冷却为20 ℃的水蒸汽时放出的热量。
Q DW(kJ/Kg or Nm3)
应用基组成:按燃料应用状态进行分析所得的组成称为应用基组成,
干燥基组成::绝对干燥燃料的组成称为干燥基组成。
可燃基组成:不考虑燃料中水分、灰分的燃料组成称为可燃基组成。
理论空气量(L0 ):理论上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理论烟气量(V0 ):燃料与理论空气量进行完全燃烧时所得的烟气量。
实际空气量(L a ):实际燃烧过程中所加入的空气量。
实际烟气量(V a ):燃料与实际空气量进行完全燃烧时所得的烟气量烟气组成(体积百分数):烟气中各组成量与总烟气量的比值。
空气过剩系数α: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