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2.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 必修 化学1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必修化学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
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1、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教案1.1物质分类 ................................................................................................................... - 1 -1.2物质的转化 ............................................................................................................... - 7 -2离子反应 .................................................................................................................... - 13 -3.1氧化还原反应 ......................................................................................................... - 17 -3.2氧化剂、还原剂...................................................................................................... - 21 -1.1物质分类【教学目标】1.从基本的物质分类出发,认识分类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学习化学的分类观。
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3.了解胶体和溶液、浊液的区别。
4.认识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教学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图书馆中数不胜数的图书要分类陈列以便于人们查找,快递企业对数以万计的物品要分类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重点聚焦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4.分散系胶体二、知识网络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2)离子反应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
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
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_化学物质及其变化_全套教案(精)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实行分类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实行分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新知学习指导阅读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相关内容思考交流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实行分类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都还能够再分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归纳整理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实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讨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实行分类化合物(根据组成)化合物(能否电离)化合物(根据结构)新知学习思考讨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熔沸点无固定熔沸点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学习探究归纳总结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学习探究归纳总结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合物的分类2.化学反应的分类3.交叉分类法4.树状分类法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2.理解丁达尔效应3.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4.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难点:丁达尔效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1.从学过的溶液组成导入2.从纳米科技简介导入新知学习指导阅读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阅读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归纳整理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高中化学 2.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2.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案教学目的1: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1.5课时知识体系 1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A)⑴ 物质分类的方法①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②有一定的熔、沸点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⑵ 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①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化合反应 C+O2 CO2A+B==AB分解反应 CaCO3 CaO+CO2↑AB==A+B置换反应 C+CuO Cu+CO↑A+BC==AC+B复分解反应AgNO3+NaCl==AgCl↓+NaNO3A B+CD==AD+CB② 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 ——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2. ⑴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⑵ 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⑶ 分类:⑷ 胶体①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nm ~ 100nm 之间。
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l 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酒精中可形成胶体。
可见,同种分散质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
② 胶体的性质现象定义解释应用丁达尔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大,使光波发生散射区别溶液和胶体布朗运动在超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胶体粒子在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相同的——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分离蛋白质、氨基酸;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电泳电镀聚沉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胶体粒子带电,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沉淀析出制豆腐、果冻等③ 胶体的分类类型分散剂状态实例固溶胶固态有色玻璃、烟水晶液溶胶液态淀粉溶液、Fe(OH)3胶体气溶胶气态烟、云、雾④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
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非氧化还原反应淀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村式书写方法拆:把易用于水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王'节一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分子反应二、重点难点重点: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散系及其分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氧化反应与还一、知识框架 (一) 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 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 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和树状分类 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二) 分散系 '固态 分散质〈气态液态 分散系固态气态分散剂<液态(三)化学反应的简单分类 化学反应溶液(小于Inm ) -------- 稳定体系浊液(大于lOOnm ) ----- 不稳定体系 [介稳性胶体(介于Inm--lOOnm )隹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反应物'氧化剂(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J ? ------------- , ------- J ------- J ---------- J 同时存在数目相等 数目相等 同时存在 同时产生还原剂(有还原性)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生成物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粒子参加离子反应原反应的关系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合理利 用氧化还原反应。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物质及其改变课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改变专题温习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常识与技术1、稳固物质的分类及办法,了解胶体的首要性质;2、进一步了解离子反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进一步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及有关概念进程与办法经过常识概括总结教育,让学生学会对所学常识进行概括总结,引起学生对学习办法的注重。
情感情绪价值经过本次课的学观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注重轻松学习的办法,感触学习的高兴重点离子方程式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及有关基本概念的使用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改变专题温习一、本章常识结构整理1、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化学改变二、本章典型题分析三、本章专题讲座――-氧化复原反响的基本规则1、守恒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关于一个完好的氧化复原反响,化合价升高总数==下降总数==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2、价态律:1.元处于最高价,只要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要复原性,元素处于中心价,既有氧化性,有复原性。
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产生反响,元素化合价只接近不穿插,相邻价态间不产生化复原反响。
留意: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必定氧化性最强,金属元素只要正价无负价,F、O只要负价无正价含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若价态相邻,则不产生氧化复原3、强弱律氧化剂 + 复原剂== 复原产品 + 氧化产品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品复原性:复原剂 > 复原产品教育进程教育过程、内容教育办法[板书]一、本章常识结构整理[讲]分类是学习和研讨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的一种常用办法。
分类要有必定的规范,依据不同的规范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改变进行不同的分类。
常用的分类办法有穿插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板书]1、物质的分类[投影](1) 以涣散质粒子巨细对涣散系分类(2) 以组成为规范对物质进行分类物质纯洁物单质金属:Na 、Mg、Al非金属:S、N2、O2化合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SO2、SO3、P2O5、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两性氧化物:Al2O3不成盐氧化物:CO、NO酸按酸根分含氧酸:HNO3、H2SO4无氧酸:HCl投影骨干常识,让学生回想细节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2.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案
教学目的1:
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1.5课时
知识体系 1
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A)
⑴ 物质分类的方法
①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⑵ 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
①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
化合反应C+O2
CO2A+B==AB
分解反应CaCO3
CaO+CO2↑AB==A+B
置换反应C+CuO Cu+CO↑A+BC==AC+B
复分解反应AgNO3+NaCl==AgCl↓+NaNO3AB+CD==AD+CB
② 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④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
2. 分散系及其分类(B)
分散系
⑴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⑵ 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⑶ 分类:
⑷ 胶体
①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nm ~ 100nm之间。
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酒精中可形成胶体。
可见,同种分散质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
② 胶体的性质
光束通过胶体时,形
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布朗运动
④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
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稳定存在。
一般说来,金属的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⑤ 净化胶体的方法——渗析法
将胶体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将此袋放入水中,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从而使杂质分子或离子进入水中而除去。
⑥ 胶体的应用:
土壤的保肥作用、制豆腐的化学原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明矾净水等。
注意:
①胶体中的分散质——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或分子集合体
② 胶体聚沉后一般情况下都生成沉淀,但有些胶体聚沉后,胶体粒子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成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类物质叫凝胶。
③ 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能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向阳极或阴极移动。
而有些胶体如淀粉溶液,胶粒为中性分子,无电泳现象。
[基础达标1]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
B.漂白粉
C.盐酸
D.碘酒
2.右图为农夫山泉矿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
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
A. 原子
B. 分子
C. 单质
D.元素
3.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个原子、一种元素和一种物质的是
A. O2
B. Zn
C. N
D. Ca2+
4.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5.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胶体 C. 悬浊液 D.乳浊液
6.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①有尘埃的空气、②溴水、③蒸馏水、④沸水中加几滴FeCl3浓溶液、⑤淀粉溶液
A.②
B.②③⑤
C.②③
D.①②③⑤
7.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开幕式都要举行隆重的火炬接力仪式。
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即使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
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C.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4:10 D.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氢原子构成8.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
A. 在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B. 0.01mol/LAgNO3溶液中滴入同浓度NaI溶液,看不到黄色沉淀
C. 在NaF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看不到沉淀
D. 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
9.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
B. 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
C. 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D. 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淀粉和NaCl的混合液
10.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
A.丁达尔现象 B.布朗运动 C.渗析 D.电泳现象
11.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则该溶液是
A. 2mol/L的H2SO4溶液
B. 2mol/L的NaOH溶液
C. 2mol/L的MgSO4溶液
D. 硅酸溶胶
12.下列物质分离的方法中,根据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A. 结晶
B. 过滤
C. 蒸馏
D. 渗析
13.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就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